QC七大手法實戰(zhàn)培訓課件_第1頁
QC七大手法實戰(zhàn)培訓課件_第2頁
QC七大手法實戰(zhàn)培訓課件_第3頁
QC七大手法實戰(zhàn)培訓課件_第4頁
QC七大手法實戰(zhàn)培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QC七大手法實戰(zhàn)培訓講師:謝桂文東莞市拓源企業(yè)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數理統計的有效運用是公司精確管理的不二法門!QC七大手法實戰(zhàn)培訓講師:謝桂文東莞市拓源企業(yè)管理2目錄第一講:QC統計手法概述第二講:層別法第三講:查檢表第四講:柏拉圖

第五講:直方圖

第六講:特性要因圖

第七講:管制圖第八講:散布圖

2目錄第一講:QC統計手法概述3第一講QC統計手法概述前言公司應具備質量意識、問題意識、危機意識、改善意識,尋求自身工作的改善方法,在管理上應用統計技術的方法和觀念,在全員努力之下來滿足顧客要求和社會要求。在QC活動中所采用的統計方法,都較為簡單,即我們常講的“QC七大手法”。3第一講QC統計手法概述前言4第一講QC統計手法概述

管理循環(huán)目前產業(yè)界,必須將管理、改善、統計方法三者統一起來,三者相互連貫運用,才能在整體上發(fā)揮效果。4第一講QC統計手法概述管理循環(huán)5QC七手法概述5QC七手法概述6QC七手法概述6QC七手法概述7QC七手法概述7QC七手法概述8制造現場對SPC的誤解有管制圖就是SPC?有抽樣計劃就是SPC?有計算Ca/Cp/Cpk就是SPC?有過程參數控制就是SPC?有使用QC七手法就是SPC?8制造現場對SPC的誤解有管制圖就是SPC?99SPC不是…只有成品檢驗,而無過程檢查有過程檢查,而無優(yōu)先級有優(yōu)先級,但無“合理的"管制范圍有管制范圍,但未定期執(zhí)行有定期執(zhí)行,但頻率不當有正確頻率,但無追蹤分析有追蹤分析,但無“有效的"改善措施有改善措施,但未成為規(guī)范制造現場對SPC的誤解99SPC不是…只有成品檢驗,而無過程檢查制造現場對S10探討題:貴公司實施SPC了嗎?有使用在哪些制程和哪些產品?如何使用??探討題:貴公司實施SPC了嗎10探討題:貴公司實施SPC了嗎??探討題:貴公司實施SPC11第二講層別法Stratification)一.前言因各種不同的特點而對結果產生的影響,而以個別特征加以分類、統計;此類統計分析的方法稱為層別法(或分層法)。二.層別的分類部門層別、單位層別過程區(qū)域層別操作員層別機械、設備的層別11第二講層別法Stratification)一.前12第二講層別法(Stratification)作業(yè)條件的層別時間的層別原材料的層別測量的層別檢查的層別環(huán)境、天候的層別地區(qū)的層別制品的層別其他12第二講層別法(Stratification)作業(yè)條件的13三、層別法的實施步驟

1.先行選定欲調查之原因對象。2.設計搜集數據所使用之窗體。3.設定數據之收集點并訓練站別員工如何填制窗體。4.記錄及觀察所得之數值。5.整理數據、分類繪制應有之圖表。6.比較分析與最終推論。第二講層別法(Stratification)13三、層別法的實施步驟第二講層別法(Stratifica14四、層別法使用之注意事項

1.實施前,首先確定層別的目的:不良率分析

?效率之提升?作業(yè)條件確認?2.查檢表之設計應針對所懷疑之對象設計之。3.數據之性質分類應清晰詳細載明之。4.依各種可能原因加以層別,至尋出真因所在。

5.層別所得之情報應與對策相連接,并付諸實際

行動。第二講層別法(Stratification)14四、層別法使用之注意事項第二講層別法(Stratifi15第二講層別法(Stratification)五.層別法的運用方法推移圖的層別硬度值(鋼鐵碳含量的層別)含碳量C%252015105%3.02.52.01.51.00.5改善前改善后(孔尺寸不合格的總推移層別)15第二講層別法(Stratification)五.層別法16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st)思考題?

目前公司有哪些作業(yè)活動使用了查檢表?一.查檢表的分類:點檢用查檢表記錄用點檢表二.查檢表制作應注意的事項決定檢查的項目。決定檢查的頻率。決定檢查的人員及方法。相關條件的記錄方式,如作業(yè)場所、日期、工程…等。16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17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st)決定查檢表格式。(圖形或表格)決定檢查記錄的符號。如:正、++++、△、、×、○等。三.查檢表的應用如有異常,應馬上追究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查檢人員,應明確指定誰來做。17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18四.查檢表的制作方法:1.點檢用查檢表◎列出每一需要點檢項目◎找出非點檢不可之項目◎注意順序排列◎盡可能將之層別~以利解析(機種、人員、工程、時程…)◎先使用,再求改善2.記錄用查檢表◎決定希望把握的項目◎決定希望要搜集的數據◎決定查檢表格式◎決定記錄的方法◎決定搜集數據的方法(何人?頻率?方法?儀器…)

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st)18四.查檢表的制作方法:第三講查檢表(Check19五、查檢表記載的項目:1.標題-目的2.對象、項目-為什么?3.人員-由誰做?4.方法-何種方法?5.時間-什么時間?頻率?6.制程別、檢驗站-什么地方、場所?7.結果之整理-合計,平均值,統計分析8.傳遞途徑-誰要了解?要報告給誰?

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st)19五、查檢表記載的項目: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20六、查檢表制作要點:

1.可先參照他人范例2.愈簡單愈好-易記錄、易看、發(fā)現時間最短3.記錄者能一目了然所記錄內容4.集思廣益,不可遺漏重要項目5.不可讓用戶產生錯誤的記錄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st)20六、查檢表制作要點: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21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st)上班時的服飾區(qū)分周一周二周三注記周四攜帶錢袋手帕車票小筆記本服飾領帶頭發(fā)皮鞋全體的協調周五周六點檢用查檢表-----上班前服飾的查檢表21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22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st)記錄查檢表22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工序分布查檢表分析:對于了解計量型產品特性的分布情況能一目了然,在記錄完成后能直接體現直方圖同等效果??衫米鴺朔礁窦堉苯邮褂?。規(guī)格要求50±0.06020253035405101550.0050.0649.9449.9850.0250.0449.9649.9250.08工序分布查檢表分析:對于了解計量型產品特性的分布情況能一目24--查檢表范例:生產成品外觀質量判定基準表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st)24--查檢表范例:生產成品外觀質量判定基準表第三講查檢表25--實例演練1.某一生產單位,欲知某零件尺寸其制程的變異情形,故收集多組數做分析,已知該零件規(guī)格為5.0+/-

0.6,今量測50組數據如下:試依其條件制作一查檢表。解(1)依據題目所給予之條件(尺寸與量測個數),為查檢表之縱座標與橫坐標。如:

(2)接著于縱軸填入中心值及以0.1為間隔之尺寸,橫軸填入量測個數以5為間隔單位及小計或合計等字段。如下查檢記錄表:量測個數欄尺寸欄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st)25--實例演練量測個數欄尺寸欄第三講查檢表(C26外徑尺寸量測記錄

層別法查檢表(練習10分鐘)作成: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st)26外徑尺寸量測記錄層別法查檢表(27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一.柏拉圖的定義根據所搜集的數據,按不良原因、不良狀況、不良項目、不良發(fā)生的位置等不同區(qū)分標準而加以整理、分類,從中尋求占最大比率的原因、狀況或位置,按其大小順序排列,再加上累積值的圖形。27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一.柏拉圖28柏拉圖的定義

1.搜集數據

2.依不良原因、狀況、項目….等區(qū)分、

整理、分類

3.繪制成圖

4.ABC圖

5.排列圖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28柏拉圖的定義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29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柏拉圖的制作步驟柏拉圖的制作方法步驟1:決定數據的分類項目(層別)。步驟2:決定收集數據的期間,并按分類

項目,在期間內收集數據。29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柏拉圖的制30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例:電氣不良狀況記錄表期間:12年8月5日-9日過程檢查組檢驗者:王勝利30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例:電氣不31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步驟3:依分類項目別,做數據整理,并做成統計表31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步驟332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步驟4:記入圖表用紙并依數據大小排列畫出柱狀圖。不良數17015313611910285685134170不良項目

收斂不良幾何失真白平衡敲閃無畫面畫面傾斜其他不良32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步驟433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步驟5:繪累計曲線。不良數17015313611910285685134170不良項目收斂不良幾何失真白平衡敲閃無畫面畫面傾斜其他不良33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步驟534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

-步驟6:繪累計比率,并標出累計影響比例為80%左右的點。累計影響比例(%)不合格項目不合格數17015313611910285685134170收斂幾何白平衡敲閃無畫面畫面其他不良失真不良傾斜100%90%80%70%60%50%40%30%20%10%34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步驟35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步驟7:記入必要的事項。標題(目的)。數據搜集期間。數據合計(總檢查、不良數、不良率…等)。工程別。相關人員(包括記錄者、繪圖者…)。

35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步驟7:36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不合格項目不合格數累計影響比例(%)17015313611910285685134170

收斂幾何白平衡敲閃無畫面畫面其他不良失真不良傾斜100%90%80%70%60%50%40%30%20%10%工程:電氣檢查總檢查數:1450總不合格數:170期間:1993/8/5~8/9檢驗者:王勝利繪圖者:李四36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不合格項目37?繪制柏拉圖應注意事項1.依大小排列,其他項最后。2.柱形寬度一致。

3.項目太多時,可列入其他。4.柏拉圖的趨勢線為折線非曲線。

5.注意20~80原則之重點管理。

6.柏拉圖適用于計數值統計。

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37?繪制柏拉圖應注意事項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38?柏拉圖之應用1.作為降低不良的依據:想降低不合格率,

先繪柏拉圖看看。2.決定改善目標,找出問題點。3.確認改善效果(前、后比較)。4.應用于發(fā)掘現場的重要問題點。5.用于整理報告或記錄。6.可作不同條件的評價。7.配合特性要因圖使用。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38?柏拉圖之應用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39?應用柏拉圖應注意事項1.依所選取之項目來分析。2.項目比例相差不多時。3.柏拉圖為改善手段而非目的。

4.前1~2項不夠具體時→需再檢討。

5.主要目的:從圖中獲得情報→分析原因→采取對策。

6.其他〞項大于前三項時→需再檢討。

7.必要時,可作層別。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39?應用柏拉圖應注意事項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40思考題:公司哪些數據適宜使用柏拉圖分析?40思考題:公司哪些數據適宜使用柏拉圖分析?案例練習:焊接產品品質不良柏拉圖分析:數據層別如右圖:請做柏拉圖及重點項目分析。缺陷項數量虛焊580漏焊240強度不夠70外觀受損40其它70案例練習:焊接產品品質不良柏拉圖分析:缺陷項數量虛焊580漏42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直方圖的定義什么是直方圖諸如長度、重量、硬度、時間等計量值的數值分配情形能容易地看出的圖形。直方圖是將所收集的測定值特性值或結果值,分為幾個相等的區(qū)間作為橫軸,并將各區(qū)間內所測定值依所出現的次數累積而成的面積,用柱子排起來的圖形。因此,也叫做柱狀圖。42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直方圖的定義43二、使用直方圖的目的:(1)了解分配的型態(tài)(2)研究制程能力或測知制程能力(3)工程解析與管制(4)測知數據之真?zhèn)?5)計劃產品之不良率(6)求分配之平均值與標準偏差(7)藉以訂定規(guī)格界限(8)與規(guī)格或標準值比較(9)調查是否混入兩個以上不同群體(10)了解設計管制是否合乎制程管制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43二、使用直方圖的目的: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44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常用名詞說明:極差(R):在所有數據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即為極差。組距(h):極差/組數=組距算數平均數(X-bar):數據的總和除以數據總數,通常用(X-bar)表示。44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常用名詞說明:45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眾數(M):次數分配中出現次數最多組的值。例

次數最多為24,不合格數是9,故眾數為9。組中點(m):一組數據中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平均值,

(上組界+下組界)÷2=組中點45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眾數(M):次數分46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標準差(σ)樣本標準差(S)nxσxin?-==2)(s1)(21--==?-nxsxins46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標準差(σ)nxσx47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直方圖的制作直方圖的制作方法步驟1:收集數據并記錄收集數據時,對于抽樣分布必須特別注意,不可取部分樣品,應全部均勻地加以隨機抽樣。所收集的數據個數應大于50以上。47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48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例:某廠成品尺寸規(guī)格為130至160mm,今按隨機抽樣方式抽取60個樣本,其測定值如附表,試制作直方圖。13814214814514014113914014113813813914413813913613713713112713813713713314013013612813813214514113513113613113413613713313413213513413213412112913713213013513513413613113113913613548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例:某廠成品尺寸49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步驟2:找出數據中的最大值(L)與最小值(S)先從各行(或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予比較。最大值用“□”框起來,最小值用“○”框起來

EX:NO.1NO.2NO.3NO.4NO.5NO.6138142148145140141139140141138138139144138139136137137131127138137137133140130136128138132145141135131136131134136137133134132135134132134121129137132130135135134136131131139136135

49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步驟2:找出數據中的50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步驟3:求極差(R)數據最大值(L)減最小值(S)=極差(R)例:R=148-121=27步驟4:決定組數組數過少,雖然可得到相當簡單的表格,卻失去次數分配的本質與意義;組數過多,雖然表格詳盡,但無法達到簡化的目的。通常,應先將異常值剔除再進行分組。50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步驟3:求極差(R)51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一般可用數學家史特吉斯(Sturges)提出的公式,根據測定次數n來計算組數k,公式為:

k=1+3.32logn例:n=60則k=1+3.32log60=1+3.32(1.78)=6.9即約可分為6組或7組一般對數據的分組可參照下表

例:取7組51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一般可用數學家史特吉52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步驟5:求組距(h)組距=極差÷組數(h=)為便于計算平均數及標準差,組距常取為2,5或10的倍數。例:h==3.86,組距取4步驟6:求各組上限,下限(由小而大順序)第一組下限=最小值—第一組上限=第一組下限+組距第二組下限=第一組上限

…最小測定單位整數字的最小測量單位為1小數點1位的最小測量單位為0.1小數點2位的最小測量單位為0.01R—k27—7最小測量單位252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步驟5:求組距(h)53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最小數應在最小一組內,最大數應在最大一組內;若有數字小于最小一組下限或大于最大一組上限值時,應自動加一組。例:第一組=121-1/2=120.5~124.5第二組=124.5~128.5第三組=128.5~132.5第四組=132.5~136.5第五組=136.5~140.5第六組=140.5~144.5第七組=144.5~148.5步驟7:求組中點組中點(值)=該組上限+該組下限253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最小數應在最小一組內54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例:第一組=(120.5+124.5)÷2=122.5第二組=(124.5+128.5)÷2=126.5第三組=(128.5+132.5)÷2=130.5第四組=(132.5+136.5)÷2=134.5第五組=(136.5+140.5)÷2=138.5第六組=(140.5+144.5)÷2=142.5第七組=(144.5+148.5)÷2=146.5步驟8:作次數分配表將所有數據,按其數值大小記在各組的組界內,并計算其次數。將次數相加,并與測定值的個數相比較;表示的次數總和應與測定值的總數相同。54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例:第一組=(12055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步驟9:制作直方圖將次數分配表圖表化,以橫軸表示數值的變化,縱軸表示次數。橫軸與縱軸各取適當的單位長度。再將各組的組界分別標在橫軸上,各組界應為等距分布。以各組內的次數為高,組距為寬;在每一組上畫成矩形,則完成直方圖。次數分配表55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次數分配表56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在圖的右上角記入相關數據履歷(數據總數n,平均值x,標準差σ…),并劃出規(guī)格的上、下限。填入必要事項:產品名稱、工序名稱、時間、制作日期、制作者。2015105SL=130Sμ=160n=60x=135.8=4.87s=

n-1=4.91120.5124.5128.5132.5136.5140.5144.5148.556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在圖的右上角記入相關57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說明:分組后再計算的σ,s為近似值如直接以原始數據60個,依公式計算,可得真值。n=60x=135.8σ=4.68s=4.7257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說明:58六、常見的直方圖型態(tài)

(1)正常型說明:中間高,兩邊低,有集中趨勢

結論:左右對稱分配(常態(tài)分配),顯示制程在正常運轉下。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58六、常見的直方圖型態(tài)結論:左右對稱分配(常態(tài)分配)59

(2)缺齒型(凹凸不平型)說明:高低不一,有缺齒情形,非正常分配,由于測定值或換算方式有偏差,次數分配不妥當所造成。

結論:檢查員對測定值是否有偏好現象如5?10之數字偏好;或是

假造數據;或量測儀器不精密或組數的寬度不是倍數時,也有此情況。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59(2)缺齒型(凹凸不平型)結論:60

(3)切邊型(斷裂型)說明:一端被切斷。

結論:原因為數據經過全檢或過程本身經過全檢,會出現的形狀。若剔除某規(guī)格以上時,則切邊在靠近右邊形成?

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60(3)切邊型(斷裂型)結論:原因61

(4)離島型說明:在右端或左端形成小島。

結論:測量有錯誤,工序調節(jié)錯誤或使用不同原料所引起。一定

有異常原因存在,只要去除,就可滿足過程要求,生產出符合

規(guī)格的產品?

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61(4)離島型結論:測量有錯誤,工序調節(jié)62

(5)高原型說明:形狀似高原狀。

結論:不同平均值的分配混在一起,應分層后再做直方圖比較。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62(5)高原型結論:不同平均值的分配混在63

(6)雙峰型說明:有兩個高峰出現。

結論:有兩種分配相混合,例如兩臺機器或兩家不同供貨商,有差

異時,會出現這種形狀,因測量值不同的原因影響,應先分層

后再做直方圖。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63(6)雙峰型結論:有兩種分配相混合,例64

(7)偏態(tài)型(偏態(tài)分配)說明:高處偏向一邊,另一邊低,拖長尾巴。可分偏右?或偏左。

偏右型:例如微量成份的含有率等,不能取到某值以下時,出現的形狀?

偏左型:例如成份含有高純度的含有率,不能取到某值以上時,出現的

形狀?結論:尾巴拖長時,應檢討是否在技術上能夠接受,例磨具磨損或

設備松動,也有此種現象發(fā)生。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64(7)偏態(tài)型(偏態(tài)分配)結論:尾巴拖長時65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直方圖使用的注意事項異常值應去除后再分組。從樣本測量值推測群體形態(tài),直方圖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應取得詳細的數據數據(例如:時間、原料、測量者、設備、環(huán)境條件等)。進行過程管理及分析改善時,可利用層別方法,將更容易找出問題的癥結點,對于質量的改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65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直方圖使用的注意事項66七、直方圖的應用1.測知制程能力、作為改善制程依據。2.計算產品不良率。3.測知分配型態(tài)。4.藉以訂定規(guī)格界限。5.與規(guī)格或標準值比較。6.調查是否混入兩個以上不同群體。7.分析設計時的管制界限可否用于制程管制。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66七、直方圖的應用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67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過程能力過程精密度CP(CapabilityofPrecision)的求法:雙邊規(guī)格(規(guī)格上限)—(規(guī)格下限)6×(標準偏差)標準差X平均數67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過程能力(規(guī)格上限)68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單邊規(guī)格上限規(guī)格下限規(guī)格(上限規(guī)格)—(平均值)3×(標準偏差)(平均值)—(下限規(guī)格)3×(標準偏差)68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單邊規(guī)格(上限規(guī)格)69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69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70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制程精密度(CP值)與不合格率的關系-6σ-5σ-4σ-3σ-2σ-1σ0+1σ+2σ+3σ+4σ+5σ+6σ68.26%95.46%99.73%99.9937%99.999943%99.9999998%-∞+∞70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制程精密度(CP值)71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Cp值規(guī)格公差(T)不良率(規(guī)格以外比率)單邊規(guī)格雙邊規(guī)格0.330.671.001.331.601.762.002()4(2)6(3)8(4)9.6(4.8)10.4(5.3)12.0(6)15.87%2.27%0.14%31.5PPM0.81PPM0.06PPM1.0PPB31.74%4.54%0.27%63PPM1.62PPM0.12PPM2.0PPB制程精密度(Cp值)興不良率之關71第五講直方圖(Histogram)Cp值規(guī)格公差(T)案例分析請利用第三章之查檢表案例數據進行直方圖繪制。案例分析請利用第三章之查檢表案例數據進行直方圖繪制。73第六講特性要因圖(CharacteristicDiagram)前言簡言之就是將造成某項結果(特性)的諸多原因(要因),以系統的方式(圖表)來表達結果與原因之間的關系。[某項結果的形成,必定有其原因;設法使用圖解法找出這些原因來];這概念是由日本品管大師石川馨博士首先提出的。所以又稱[石川圖]。因特性要因圖極似魚的骨頭,又俗稱魚骨圖(Fish-Bone)

73第六講特性要因圖(CharacteristicDia74第六講特性要因圖

(CharacteristicDiagram)特性要因圖分類:原因追求型:以列出可能會影響過程(或流程)的相關因子,以便進一步由其中找出主要原因,并以此圖形表示結果與原因之間的關系。對策追求型:此類型是將魚骨圖反轉成魚頭向左的圖形,目的在于追求問題點應該如何防止,目標結果應如何達成的對策。故以特性要因圖表示期望效果(特性)與對策(要因)間的關系。74第六講特性要因圖

(CharacteristicDi75第六講特性要因圖

(CharacteristicDiagram)如何繪制特性要因圖確定特性繪制骨架大略記載各類原因依據大要因,再分出中要因要更詳細列出小要因圈出最重要的原因記載所依據的相關內容為了使分析的結果更為科學、合理,建議采用頭腦風暴法(BrainStorm)尋求原因或對策。75第六講特性要因圖

(CharacteristicDi76四、繪制時應注意事項1.特性以注明「為什么」 2.主題之特性必須明確3.層別區(qū)分

4.無因果關系者不歸類

5.多利用過去數據

6.重點放在解決問題上

7.以事實為依據

8.依特性不同,制作不同之特性要因圖第六講特性要因圖

(CharacteristicDiagram)76四、繪制時應注意事項第六講特性要因圖

(Charact77五、特性要因圖之應用1.問題點之改善分析(原因追求型)2.制訂標準(對策追求型)

3.質量管理導入及培訓用

4.配合其他手法應用(常用于8D/5C等報告處理中.)第六講特性要因圖

(CharacteristicDiagram)77五、特性要因圖之應用第六講特性要因圖

(Charact78MeasurementVariation?MaterialInspectorMethodInstrumentEnvironmentSampleCollectionSamplePreparationTrainingPracticeErgonomicsParallaxReproducibilityTestMethodWorkmanshipSamplesStandardsTemperatureVibrationLightingHumidityBiasCalibrationLinearityDiscriminationRepeatability第六講特性要因圖

(CharacteristicDiagram)特性要因圖的應用原因追求型78MeasurementMaterialInspector79第六講特性要因圖

(CharacteristicDiagram)提高沖壓作業(yè)效率消除加工困難作業(yè)員教育其他使導板加工取放容易3方便屑料清理1使導頂柱位置適當1使馬達座脫料容易3固定梢設置適當5設備改善2托料架適當4使隔板抽孔脫料容易1使光線充足2熟知工作圈馬達座4導板隔板加工次數減少2消除搬運損失尋找數據容易1對策追求型79第六講特性要因圖

(CharacteristicDi80第七講控制圖(管制圖)控制圖的基本特性及形式上控制界限(UCL)中心線(CL)下控制界限(LCL)定義

[一種以實際產品質量特性與依過去經驗所分析的過程能力的控制界限比較,而以時間順序表示出來的圖形]。1924年由貝爾實驗室休哈特博士(Dr.W.A.Shewant)提出。80第七講控制圖(管制圖)控制圖的基本特性及形式上控制界限8181控制圖的原理u-3+3+1+2-1-2UCLLCLCL90o第七講控制圖(管制圖)8181控制圖的原理u-3+3+1+2-18282控制圖的分類與選擇計數值計量值n=1管制圖的選擇數據性質?樣本大小n=?數據系不良數或缺點數CL性質?n是否相等?單位大小是否一定n=?管制圖管制圖管制圖管制圖管制圖管制圖管制圖管制圖n≧2n=2~5n=3或5n≧10不是是不是是缺點數不良數X-MRPPnuC8282控制圖的分類與選擇計數值計量值n=1管制圖的選擇數據83學員思考題:公司有使用哪些控制圖?83學員思考題:公司有使用哪些控制圖?84第七講控制圖(管制圖)按控制圖的用途分類解析用控制圖決定方針用制程解析用制程能力研究用制程管制之準備控制用控制圖84第七講控制圖(管制圖)按控制圖的用途分類85五、計數值與計量值管制圖之應用比較

第七講控制圖(管制圖)85五、計數值與計量值管制圖之應用比較第七講控制圖(管制圖86第七講控制圖(管制圖)控制圖的繪制計量值控制圖控制圖先行收集100個以上數據,依測定的先后順序排列。以2-5個數據為一組(一般采4-5個),分成約20-25組。將各組數據記入數據表字段內。 計算各組的平均值X(取至測定值最小單位下一位數)計算各組之級差R(最大值-最小值=R)。86第七講控制圖(管制圖)控制圖的繪制8787–R控制圖繪制與使用1.公式:(1)

管制圖

CL=UCL=+A2LCL=-A2(2)

R管制圖

CL=UCL=D4LCL=D32.實例:某工廠制造一批零件,應用-R管制圖來控制其尺寸,尺寸單位為mm,利用下頁數據表之數據,求得其管制界限并繪圖。第七講控制圖(管制圖)8787–R控制圖繪制與使用1.公式:第七講控制圖(管8888

控制圖用數據表

8888控制圖用數據表8989繪圖步驟1.將每樣組之與R算出記入數據表內。2.求與R===50.16

===4.83.查系數A2,D4,D3A2=0.58,D4=2.11,D3=負值(以0代表)

8989繪圖步驟1.將每樣組之與R算出記入數據90904.求管制界限。

(1)管制圖

CL==50.16UCL=+A2

=50.16+(0.58)(4.8)=52.944LCL=-A2

=50.16-(0.58)(4.8)=47.376(2)R管制圖:

CL==4.8UCL=D4

=(2.11)(4.8)=10.13LCL=D3=(0)(4.8)=0

繪圖步驟9090繪圖步驟91915.將管制界限繪入管制圖6.點圖7.檢討管制界限繪圖步驟9191繪圖步驟92920510460480500520540控制圖R控制圖UCL(52.94)UCL(50.16)UCLR(10.13)UCL(47.38)UCLR(4.8)UCLR(0)管制圖92920510460480500520540控制圖R控制圖9393平均值與全距管制圖(x-RCHART)使用注意事項1.如產品界限之寬度比規(guī)格界限寬時,表示過程能力不足,對原數據應按原料別、機器別、時間別、人員別加以層別,分別檢討2.如技術或經濟上之限制無法改善過程能力,則應檢討規(guī)格界限是否可以放寬,以獲較經濟之生產3.X-CHART上有“點"超限,則顯示過程平均發(fā)生變化或變異增大;R-CHART上有"點"超限,則顯示過程變異增大9393平均值與全距管制圖(x-RCHART)使用注意事項9494

平均值與全距管制圖(x-RCHART)4.管制圖持續(xù)使用一段時間之后,應重新再搜集資料,重新計算管制界限以符合過程現況5.看管制圖時先看離中趨勢R-CHART,再看集中趨勢X-CHART9494平均值與全距管制圖(x-RCHART)4.管95七、管制圖之判讀

1.多數點子集中在中心線附近。2.少數點子落在管制界限附近。3.點子之分布與跳動呈隨機狀態(tài),無規(guī)則可循。4.無點子超出管制界限以外。

管制狀態(tài)之判斷第七講控制圖(管制圖)95七、管制圖之判讀管制狀態(tài)之判斷第七講控制圖(管制圖)961.應視每一個點子為一個分配,非單純之點。2.點子之動向代表制程之變化;雖無異常之原因,各點子在界限內仍會有差異存在。3.異常之一般檢定原則。

檢定判讀原則第七講控制圖(管制圖)96檢定判讀原則第七講控制圖(管制圖)9797檢定規(guī)則1:3點中有2點在A區(qū)或A區(qū)以外者(口訣:3分之2A)檢定規(guī)則2:5點中有4點在B區(qū)或B

區(qū)以外者。(口訣:5分之4B)ABCCBAUCLCLLCLABCCBAUCLCLLCL管制圖的判讀法9797檢定規(guī)則1:ABCCBAUCLCLLCLABCCBA9898管制圖的判讀法檢定規(guī)則3:8點中有7點在中心線之同側,或8點均在C區(qū),或C區(qū)并無點子者(口訣:8缺C)。ABCCBAUCLCLLCLABCCBAUCLCLLCLABCCBAUCLCLLCL9898管制圖的判讀法檢定規(guī)則3:ABCCBAUCLCLLC9999管制圖的判讀法檢定規(guī)則4:(1)連續(xù)五點繼續(xù)上升(或下降)-注意以后動態(tài)。(如圖a)(2)連續(xù)六點繼續(xù)上升(或下降)-開始調查原因。(如圖b)(3)連續(xù)七點繼續(xù)上升(或下降)-必有原因,應立即采取措施。(如圖c)ABCCBAUCLCLLCL圖a圖b圖c9999管制圖的判讀法檢定規(guī)則4:ABCCBAUCLCLLC100

檢定規(guī)則5:(1界外)有點在A區(qū)以外者。檢定判讀原則ABCCBAUCLLCL第七講控制圖(管制圖)100檢定判讀原則ABCCBAUCLLCL第七講控制圖(管101八、管制圖使用時之注意事項

1.作業(yè)應標準化2.先決定管制項目(質量特性)3.不可用規(guī)格值替代管制界限4.依特性選用管制圖5.合理抽樣6.點子超出界限之改善7.樣組大小n=4~5為佳8.之LCL取負值無意義9.與制程管制配合10.P管制圖有點低于下限時,亦應檢討11.Cp>1,管制圖才能發(fā)揮效用

第七講控制圖(管制圖)101八、管制圖使用時之注意事項第七講控制圖(管制圖)102102

控制圖案例練習(單位mm)

102102控制圖案例練習(單位mm)103第八講散布圖(ScatterDiagram)前言散布圖有以下的作用:能大概掌握原因與結果之間是否有關聯及關聯的程度如何圖2-1。能檢查離島現象是否存在。圖2-2。原因與結果關聯性高時,二者可互為替代變數。對于過程參數或產品特性的掌握,可從原因或結果中選擇一較經濟性的變量予以監(jiān)測。并且可通過觀察一變量的變化來知道另一變量的變化。103第八講散布圖(ScatterDiagram)前言104第八講散布圖(ScatterDiagram)YX圖2-1YX圖2-2104第八講散布圖(ScatterDiagram)YX圖105二、散布圖的定義:將因果關系所對應變化的數據分別點繪在X-Y軸坐標的象限上,以觀察其中之相關性是否存在?(例)空調銷售臺數與天氣溫度的關系。

第八講散布圖(ScatterDiagram)105二、散布圖的定義:第八講散布圖(ScatterDi106三、散布圖的制作方法:

1.收集成對的數據,整理成數據表。2.找出X、Y的最大值及最小值。3.以X、Y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建立X-Y坐標。4.決定適當的刻度。5.將數據依次數點繪于X-Y坐標中。6.注記相關資料7.判讀圖形◎是否有異常點◎是否需再層別◎是否與固有技術、經驗相符。第八講散布圖(ScatterDiagram)106三、散布圖的制作方法:第八講散布圖(Scatter107第八講散布圖(ScatterDiagram)散布圖的判讀依散布圖的方向、形狀,有以下幾種關聯情形:完全正(負)關聯:點散布在一直在線。YXYXxyxy107第八講散布圖(ScatterDiagram)散布圖108第八講散布圖(ScatterDiagram)高度正(負)關聯:原因(X)與結果(Y)的變化近于等比例。YXYXxyxy108第八講散布圖(ScatterDiagram)高度正109第八講散布圖(ScatterDiagram)中度正(負)關聯:原因(X)與結果(Y)的變化近于等比例。YXYXxyxy109第八講散布圖(ScatterDiagram)中度正110第八講散布圖(ScatterDiagram)低度正(負)關聯:原因(X)與結果(Y)的變化近于等比例。YXYXxyxy110第八講散布圖(ScatterDiagram)低度正111第八講散布圖(ScatterDiagram)無關聯:原因(X)與結果(Y)的變化完全不成比例。YXxy111第八講散布圖(ScatterDiagram)無關聯112第八講散布圖(ScatterDiagram)曲線關聯:原因(X)與結果(Y)的變化呈曲線變化。YX112第八講散布圖(ScatterDiagram)曲線關113

散布圖:分析電壓變異與準確度之關系81012141689○90○91○VOLT面板刻度(容許誤差90○1○)「不相關」測試電壓(14v←-標準12V←-10V)○第八講散布圖(ScatterDiagram)113散布圖:分析電壓變異與準確度之關系810121416附注:使用Minitab軟件輕松進行數據統計分析案例說明。

1.直方圖分析示范說明。

2.柏拉圖分析示范說明。

附注:使用Minitab軟件輕松進行數據統計分析案例說明。

115115附件:計量值管制圖常用之系數表n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21.8801.0230.7290.5770.4830.4190.3730.3370.3080.2850.2660.2490.2350.2230.2120.2030.1940.1870.180A32.6591.9541.6281.4271.2871.1821.0991.0320.9750.9270.8860.8500.8170.7890.7630.7390.7180.6980.680B3--------------------0.3030.1180.1850.2390.2840.3210.3540.3820.4060.4280.4480.4660.4820.4970.510B43.2672.5682.2662.0891.9701.8821.8151.7611.7161.6791.6461.6181.5941.5721.5521.5341.5181.5031.490D3-------------------------0.0760.1360.1840.2230.2560.2830.3070.3280.3470.3630.3780.3910.4030.415D43.2672.5742.2822.1142.0041.9241.8641.8161.7771.7441.7171.6931.6721.6531.6371.6221.6081.5971.585E22.6601.7721.4571.2901.1841.1091.0541.0100.9750.9450.9210.8990.8800.8640.8490.9360.8240.8130.803d21.1281.6932.0592.3262.5432.7042.8472.9703.0783.1733.2583.3363.4073.4723.5323.5883.6403.6893.735115115附件:計量值管制圖常用之系數表n2116Q&A116Q&A117117QC七大手法實戰(zhàn)培訓講師:謝桂文東莞市拓源企業(yè)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數理統計的有效運用是公司精確管理的不二法門!QC七大手法實戰(zhàn)培訓講師:謝桂文東莞市拓源企業(yè)管理119目錄第一講:QC統計手法概述第二講:層別法第三講:查檢表第四講:柏拉圖

第五講:直方圖

第六講:特性要因圖

第七講:管制圖第八講:散布圖

2目錄第一講:QC統計手法概述120第一講QC統計手法概述前言公司應具備質量意識、問題意識、危機意識、改善意識,尋求自身工作的改善方法,在管理上應用統計技術的方法和觀念,在全員努力之下來滿足顧客要求和社會要求。在QC活動中所采用的統計方法,都較為簡單,即我們常講的“QC七大手法”。3第一講QC統計手法概述前言121第一講QC統計手法概述

管理循環(huán)目前產業(yè)界,必須將管理、改善、統計方法三者統一起來,三者相互連貫運用,才能在整體上發(fā)揮效果。4第一講QC統計手法概述管理循環(huán)122QC七手法概述5QC七手法概述123QC七手法概述6QC七手法概述124QC七手法概述7QC七手法概述125制造現場對SPC的誤解有管制圖就是SPC?有抽樣計劃就是SPC?有計算Ca/Cp/Cpk就是SPC?有過程參數控制就是SPC?有使用QC七手法就是SPC?8制造現場對SPC的誤解有管制圖就是SPC?126126SPC不是…只有成品檢驗,而無過程檢查有過程檢查,而無優(yōu)先級有優(yōu)先級,但無“合理的"管制范圍有管制范圍,但未定期執(zhí)行有定期執(zhí)行,但頻率不當有正確頻率,但無追蹤分析有追蹤分析,但無“有效的"改善措施有改善措施,但未成為規(guī)范制造現場對SPC的誤解99SPC不是…只有成品檢驗,而無過程檢查制造現場對S127探討題:貴公司實施SPC了嗎?有使用在哪些制程和哪些產品?如何使用??探討題:貴公司實施SPC了嗎10探討題:貴公司實施SPC了嗎??探討題:貴公司實施SPC128第二講層別法Stratification)一.前言因各種不同的特點而對結果產生的影響,而以個別特征加以分類、統計;此類統計分析的方法稱為層別法(或分層法)。二.層別的分類部門層別、單位層別過程區(qū)域層別操作員層別機械、設備的層別11第二講層別法Stratification)一.前129第二講層別法(Stratification)作業(yè)條件的層別時間的層別原材料的層別測量的層別檢查的層別環(huán)境、天候的層別地區(qū)的層別制品的層別其他12第二講層別法(Stratification)作業(yè)條件的130三、層別法的實施步驟

1.先行選定欲調查之原因對象。2.設計搜集數據所使用之窗體。3.設定數據之收集點并訓練站別員工如何填制窗體。4.記錄及觀察所得之數值。5.整理數據、分類繪制應有之圖表。6.比較分析與最終推論。第二講層別法(Stratification)13三、層別法的實施步驟第二講層別法(Stratifica131四、層別法使用之注意事項

1.實施前,首先確定層別的目的:不良率分析

?效率之提升?作業(yè)條件確認?2.查檢表之設計應針對所懷疑之對象設計之。3.數據之性質分類應清晰詳細載明之。4.依各種可能原因加以層別,至尋出真因所在。

5.層別所得之情報應與對策相連接,并付諸實際

行動。第二講層別法(Stratification)14四、層別法使用之注意事項第二講層別法(Stratifi132第二講層別法(Stratification)五.層別法的運用方法推移圖的層別硬度值(鋼鐵碳含量的層別)含碳量C%252015105%3.02.52.01.51.00.5改善前改善后(孔尺寸不合格的總推移層別)15第二講層別法(Stratification)五.層別法133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st)思考題?

目前公司有哪些作業(yè)活動使用了查檢表?一.查檢表的分類:點檢用查檢表記錄用點檢表二.查檢表制作應注意的事項決定檢查的項目。決定檢查的頻率。決定檢查的人員及方法。相關條件的記錄方式,如作業(yè)場所、日期、工程…等。16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134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st)決定查檢表格式。(圖形或表格)決定檢查記錄的符號。如:正、++++、△、、×、○等。三.查檢表的應用如有異常,應馬上追究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查檢人員,應明確指定誰來做。17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135四.查檢表的制作方法:1.點檢用查檢表◎列出每一需要點檢項目◎找出非點檢不可之項目◎注意順序排列◎盡可能將之層別~以利解析(機種、人員、工程、時程…)◎先使用,再求改善2.記錄用查檢表◎決定希望把握的項目◎決定希望要搜集的數據◎決定查檢表格式◎決定記錄的方法◎決定搜集數據的方法(何人?頻率?方法?儀器…)

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st)18四.查檢表的制作方法:第三講查檢表(Check136五、查檢表記載的項目:1.標題-目的2.對象、項目-為什么?3.人員-由誰做?4.方法-何種方法?5.時間-什么時間?頻率?6.制程別、檢驗站-什么地方、場所?7.結果之整理-合計,平均值,統計分析8.傳遞途徑-誰要了解?要報告給誰?

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st)19五、查檢表記載的項目: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137六、查檢表制作要點:

1.可先參照他人范例2.愈簡單愈好-易記錄、易看、發(fā)現時間最短3.記錄者能一目了然所記錄內容4.集思廣益,不可遺漏重要項目5.不可讓用戶產生錯誤的記錄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st)20六、查檢表制作要點: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138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st)上班時的服飾區(qū)分周一周二周三注記周四攜帶錢袋手帕車票小筆記本服飾領帶頭發(fā)皮鞋全體的協調周五周六點檢用查檢表-----上班前服飾的查檢表21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139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st)記錄查檢表22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工序分布查檢表分析:對于了解計量型產品特性的分布情況能一目了然,在記錄完成后能直接體現直方圖同等效果??衫米鴺朔礁窦堉苯邮褂谩R?guī)格要求50±0.06020253035405101550.0050.0649.9449.9850.0250.0449.9649.9250.08工序分布查檢表分析:對于了解計量型產品特性的分布情況能一目141--查檢表范例:生產成品外觀質量判定基準表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st)24--查檢表范例:生產成品外觀質量判定基準表第三講查檢表142--實例演練1.某一生產單位,欲知某零件尺寸其制程的變異情形,故收集多組數做分析,已知該零件規(guī)格為5.0+/-

0.6,今量測50組數據如下:試依其條件制作一查檢表。解(1)依據題目所給予之條件(尺寸與量測個數),為查檢表之縱座標與橫坐標。如:

(2)接著于縱軸填入中心值及以0.1為間隔之尺寸,橫軸填入量測個數以5為間隔單位及小計或合計等字段。如下查檢記錄表:量測個數欄尺寸欄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st)25--實例演練量測個數欄尺寸欄第三講查檢表(C143外徑尺寸量測記錄

層別法查檢表(練習10分鐘)作成:第三講查檢表(CheckSheet;Checklist)26外徑尺寸量測記錄層別法查檢表(144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一.柏拉圖的定義根據所搜集的數據,按不良原因、不良狀況、不良項目、不良發(fā)生的位置等不同區(qū)分標準而加以整理、分類,從中尋求占最大比率的原因、狀況或位置,按其大小順序排列,再加上累積值的圖形。27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一.柏拉圖145柏拉圖的定義

1.搜集數據

2.依不良原因、狀況、項目….等區(qū)分、

整理、分類

3.繪制成圖

4.ABC圖

5.排列圖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28柏拉圖的定義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146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柏拉圖的制作步驟柏拉圖的制作方法步驟1:決定數據的分類項目(層別)。步驟2:決定收集數據的期間,并按分類

項目,在期間內收集數據。29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柏拉圖的制147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例:電氣不良狀況記錄表期間:12年8月5日-9日過程檢查組檢驗者:王勝利30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例:電氣不148第四講柏拉圖(ParetoDiagra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