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馬克思列寧主義在蘇聯的發(fā)展及曲折第一節(jié)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繼續(xù)推進一、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的開展二、對列寧主義的系統闡發(fā)三、斯大林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貢獻一、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的開展斯大林十分重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建設,在他領導下,完成了以下五個方面的重要工作:第一,重視對研究機構、理論刊物的創(chuàng)辦和完善。第二,加強了對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遺著的整理出版。第三,開展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歷史的系統研究。這種研究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對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進行了綜合性研究。二是突出了對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特別是《資本論》的研究。三是恩格斯研究相對落后的狀況有了較大改變。四是涌現了一批有影響的馬克思主義史專家。第四,對理論落后于實際的狀況進行批評,對某些重大理論問題展開了討論。斯大林的演說在蘇聯理論家中間產生了強烈的反響,各個科學研究機構都組織了專門的討論和對理論脫離實際傾向的批判,推動和深化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研究。其一,對德波林學派忽視列寧主義哲學的傾向進行了批判。其二,對歷史唯物主義研究相對落后的情況進行了批評。其三,對文藝理論與文藝方法問題展開了討論。其四,對史學研究脫離實際的傾向進行了批評。其五,重視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批判。二、對列寧主義的系統闡發(fā)1.關于列寧主義的定義斯大林對列寧主義的定義和基本問題的獨特見解和系統闡述,成為俄共(布)關于列寧主義的權威闡釋。斯大林提出:“列寧主義是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確切些說,列寧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和策略,特別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和策略?!保玻P于列寧主義的基本問題斯大林指出:“列寧主義中的基本問題,列寧主義的出發(fā)點,并不是農民問題,而是無產階級專政、爭取無產階級專政的條件、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條件等問題。農民問題,即無產階級在為政權而斗爭中的同盟者問題,是一個派生的問題。”3.關于列寧主義的思想來源他強調列寧主義的思想資料主要來源于馬克思主義。列寧在階級斗爭的新條件下向前發(fā)展了馬克思的學說,他給馬克思主義總寶庫加進了某種比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供的、比帝國主義以前的資本主義時期內所能提供的更新的東西,而且列寧對馬克思主義寶庫的這種新貢獻,是完完全全以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供的原則為基礎的。4.關于列寧主義方法斯大林指出,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原則,是列寧主義方法的實質和基礎。列寧正是運用這一方法來檢驗第二國際一些人的“理論”。他強調,要按照新的革命方式,用教育和訓練群眾去進行革命斗爭的精神改造全部黨的工作。他要求,無產階級政黨要勇于進行自我批評,并根據本身的錯誤總結經驗教訓。5.關于列寧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發(fā)展針對第二國際修正主義和托洛茨基否定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貢獻的觀點,斯大林從多方面論述了列寧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fā)展:在哲學方面,列寧的突出貢獻是,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學說。在經濟學方面,列寧繼馬克思《資本論》之后,寫了《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最高階段》等重要著作,深刻地分析了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階段向壟斷階段的過渡,揭示了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規(guī)律。在社會主義理論方面,列寧揭示了帝國主義發(fā)展不平衡規(guī)律,作出了社會主義可能在一國首先取得勝利的科學論斷,并通過革命實踐使之轉化為現實。三、斯大林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貢獻1.《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的理論貢獻《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一書出版,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作了進一步的闡述和發(fā)揮:第一,在論述語言與上層建筑的根本區(qū)別時,對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概念作了明確規(guī)定。第二,提出了生產關系是生產力和上層建筑之間的中介的觀點。第三,提出了質變(飛躍)的兩種形式,即爆發(fā)式和非爆發(fā)式。意義:斯大林的上述思想,在理論上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貢獻;在實踐上,對于處理、解決社會主義社會中各種社會矛盾亦有重要意義。局限性:《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關于上層建筑隨著基礎的消滅而消滅的表述是不確切的。2.《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的理論貢獻20世紀50年代初,斯大林撰寫了《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一書,對蘇聯社會主義模式30多年的實踐作了最重要的和最集中的理論闡述.并探討了一些重大的時代課題:第一,對經濟規(guī)律的性質作了分析。第二,對社會主義經濟規(guī)律的內容進行了闡述。第三,對社會主義制度下商品生產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第四,對價值規(guī)律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第五,初步承認了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矛盾。第二節(jié)對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
理論總結一、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多方面探索二、關于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和農業(yè)集體化的理論一、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多方面探索
1.系統論述了列寧的建黨學說斯大林系統地總結和發(fā)揮了列寧的建黨學說,把列寧主義黨的特點概括為六個方面:一是提出“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進部隊”。二是提出“黨是工人階級的有組織的部隊”。三是提出“黨是無產階級階級組織的最高形式”。四是提出“黨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工具”。五是提出“黨是意志的統一,是和派別組織的存在不相容的”。六是提出“黨是靠清洗自己隊伍中的機會主義分子而鞏固起來的”。2.進一步闡發(fā)了無產階級專政學說斯大林領導蘇聯近30年,他根據實踐經驗對無產階級專政學說作了進一步闡發(fā)。他指出,“無產階級專政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工具”,“是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統治”,“蘇維埃政權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形式”。在《論列寧主義基礎》和《論列寧主義的幾個問題》等著作中,對無產階級專政的任務進行了闡述。其主要內容包括:鎮(zhèn)壓剝削階級的反抗,保衛(wèi)國家;促進世界各國革命的發(fā)展和勝利;改造小生產,組織社會主義建設;組織社會主義,消滅階級,實現向無階級社會即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他把無產階級專政的職能明確地劃分為暴力和非暴力兩個相輔相成的方面,認為它們都會在不同時期發(fā)揮作
用,但側重面有所不同。3.提出了一國建成社會主義的理論針對托洛茨基認為俄國一國不能建成社會主義的斷言,斯大林在《再論我們黨內的社會民主主義傾向》等一系列文章中,系統地闡述了俄國一國可以建成社會主義的理論,同時,他也認為社會主義的最終勝利不能靠一個國家。從國內情況來看,具有物質前提和政治基礎;從國際環(huán)境看,形勢也對蘇聯有利。二、關于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和農業(yè)
集體化的理論1.斯大林同布哈林的爭論由于黨內對列寧的新經濟政策的理解不同,隨后在如何克服“糧食收購危機”、如何加速實現工業(yè)化和農業(yè)集體化等問題上分歧嚴重,于是在核心領導層內發(fā)生了斯大林同布哈林之間的爭論。斯大林與布哈林之間的爭論,反映了他們對列寧新經濟政策的不同理解。前者是在分析階級斗爭日益尖銳化的基礎上,超越新經濟政策的框架,提出了加速實現工業(yè)化和農業(yè)集體化的計劃;后者則是在新經濟政策的框架內提出了實現工業(yè)化和農業(yè)集體化的計劃。2.關于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理論聯共(布)十四大提出了實現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總路線。斯大林在領導蘇聯工業(yè)化的過程中,論述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中心、工業(yè)化的速度、資金來源、培養(yǎng)工業(yè)人才等重要問題。斯大林認為,蘇聯工業(yè)化的中心、工業(yè)化的基礎,是發(fā)展重工業(yè)。斯大林強調,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必須有高速度,他改變了1926年以前的觀點。斯大林分析了高速實現工業(yè)化的客觀可能性:認為在這方面有四個優(yōu)越條件:有供經濟發(fā)展需要的豐富的礦藏和農業(yè)資源,有受到千百萬勞動人民擁護的蘇維埃政權,有可避免資本主義危機的計劃經濟,有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斯大林認為,資金積累是高速度實現工業(yè)化的關鍵,他通過比照歷史上解決工業(yè)化資金來源的幾條道路,論述了蘇聯解決工業(yè)化資金的辦法。斯大林把工農業(yè)產品價格的“剪刀差”作為積累工業(yè)資金的重要手段。上述觀點當時受到斯大林和布哈林的批評。他們認為,這種加緊榨取農民的辦法,必然會破壞工農聯盟,破壞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基礎,走的是資本主義工業(yè)化的道路,是不可取的。關于工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斯大林指出,一國建成社會主義的任務是十分艱巨的。“如果沒有富有朝氣的人,沒有新的人才,沒有新的建設干部,那就不可能實現”。斯大林強調,不僅要在工人和農民中,而且要從知識分子當中選拔和培養(yǎng)經濟建設干部。評價其做法3.關于農業(yè)集體化理論斯大林努力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逐步引導農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思想,大力推進農業(yè)集體化。1924年斯大林在《論列寧主義基礎》中,對蘇維埃俄國農業(yè)和西方農業(yè)作了對比分析,論述了小農經濟走合作社道路的必然性。聯共(布)十五大通過了關于農業(yè)集體化的決議。斯大林強調,為了順利地實現農業(yè)集體化,必須做到:(1)堅持自愿的原則。(2)堅持因地制宜的方針。(3)采取適當的集體農莊的形式。(4)組織工業(yè)支援農業(yè)集體化。聯共(布)十五大之后情況發(fā)生了變化,高速發(fā)展的工業(yè)同落后農業(yè)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1927年底和1928年初又出現糧食收購危機,這使斯大林感到農業(yè)集體化的緊迫性。全盤實現農業(yè)集體化,與斯大林對富農政策的轉變密切相關。1929年4月,斯大林在《論聯共(布)黨內的右傾》的演說中,動員開展建立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的群眾運動。當年下半年,蘇聯就進入了全盤集體化階段。蘇聯全盤集體化掀起了兩次高潮,第一次是1930年初,第二次是1930年6月召開的黨的十六大后。第三節(jié)蘇聯模式的形成一、蘇聯模式的基本特征二、蘇聯模式形成的原因一、蘇聯模式的基本特征
在實現國家工業(yè)化和農業(yè)集體化的基礎上,斯大林領導蘇聯黨和人民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并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即蘇聯模式。這個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在經濟方面,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在政治方面,蘇聯憲法規(guī)定實行無產階級專政,一切權利屬于蘇聯人民,其政權形式是蘇維埃。在文化方面,強調黨管意識形態(tài)的原則,但在文化事業(yè)管理上存在著行政化、刻板化,過分強調思想理論上的高度一致,出現了用行政手段處理復雜的思想理論問題和文化問題的傾向。二、蘇聯模式形成的原因
蘇聯模式的形成,有著深刻復雜的歷史和現實原因,概括起來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國際環(huán)境的嚴峻挑戰(zhàn)。第二,快速推進工業(yè)化的要求。第三,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存在片面性。第四,歷史文化傳統因素的影響。第四節(jié)蘇聯東歐國家的改革和劇變一、蘇聯東歐國家的改革二、蘇聯東歐國家的劇變及歷史教訓一、蘇聯東歐國家的改革
1.1956年2月蘇共二十大的召開1956年2月召開的蘇共二十大,本來是一次正常的黨的代表大會,但是由于大會閉幕的當晚,赫魯曉夫作了題為《關于個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報告”,對斯大林進行了集中批判,引發(fā)了十分嚴重的后果。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對于破除人們對斯大林的迷信,把人們從某些思想禁錮中解放出來,推動人們對社會主義建設途徑的探索,促進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的完善,有一定積極意義,但所帶來的消極方面是主要的。除了全盤否定斯大林外,赫魯曉夫還極力推行他的“全民黨”“全民國家”的觀點,把矛頭直接指向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專政學說。2.對社會主義發(fā)展階段認識的變化對社會主義發(fā)展階段的認識,是社會主義國家制定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基本依據。1939年,面對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和勝利的形勢,斯大林宣布蘇聯已經建成社會主義并正在向共產主義逐步過渡。斯大林的論斷,忽視了社會主義社會的長期性,認為當時蘇聯社會已經達到了馬克思和恩格斯設想的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的水平,這顯然是過高估計了當時蘇聯社會發(fā)展的程度。赫魯曉夫不僅沒有糾正斯大林的錯誤,而且把這一錯誤推向了極端,提出了“全面建設共產主義”的理
論,并在1959年蘇共二十一大上予以宣布。勃列日涅夫嚴厲批評了赫魯曉夫的主觀主義和唯意志論,提出要實事求是地、科學地估價蘇聯社會主義的發(fā)展現狀和前景,但他仍然過高地估計了蘇聯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階段。安德羅波夫執(zhí)政后,認為勃列日涅夫的“發(fā)達社會主義論”也不切實際,又把它修改為“發(fā)達社會主義起點論”。戈爾巴喬夫對蘇聯社會主義發(fā)展階段的看法,前后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他剛上臺時,提出了“社會主義完善論”,此后,在蘇聯共青團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中,又兩次提到“發(fā)展中的社會主義”,從此,“發(fā)展中的社會主義”這一概念,被蘇聯領導人和理論界越來越多地使用。3.蘇聯東歐國家的改革過程赫魯曉夫成為蘇共主要領導人后,立即開始對蘇聯體制進行改革。改革包括農業(yè)、工業(yè)和建筑業(yè)管理體制兩個方面。農業(yè)方面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1)擴大國營農場、集體農莊的自主權;(2)減少農業(yè)計劃指標,除農產品采購指標外,其他項均由農場農莊自行安排;(3)不再對農產品低價收購,大幅度提高農副產品收購價格;(4)大幅度地削減自留地的農業(yè)稅額,鼓勵農民發(fā)展個人副業(yè)和飼養(yǎng)自留畜;(5)取消國營拖拉機站,把農業(yè)機械設備低價轉賣給農莊;(6)大規(guī)模開墾荒地,擴大耕種面積等。在工業(yè)和建筑業(yè)管理體制方面,赫魯曉夫采取了局部改革的措施。主要有:(1)撤銷了各部和主管部門半數以上的處、司、管理局和管理總局,精簡行政管理機構和人員;(2)擴大地方自主,減少國家一半以上的指令性指標,擴大企業(yè)在計劃、財務、勞動工資等方面的自主權,由地區(qū)性的國民經濟委員會來管理工業(yè)和建筑業(yè)。勃列日涅夫上臺后,批判了赫魯曉夫的魯莽做法,采取了比較慎重的經濟改革政策。在農業(yè)方面,實行了以下改革措施:(1)使用經濟方法進行管理,分期分批地對國營農場實行完全經濟核算制;(2)大量增加農業(yè)投資;(3)鼓勵個人副業(yè)生產的發(fā)展;(4)逐步推行集體包工制、家庭承包制和實行合同代養(yǎng)制;(5)發(fā)展農工綜合管理體制,進一步擴大農業(yè)企業(yè)經營的自主權。在工業(yè)、建筑業(yè)方面,蘇聯撤銷了1957年以來所建立的國民經濟委員會,重建各工業(yè)部和建筑部,恢復“條條”領導管理方式,從1966年起實行新經濟體制。在政治體制方面,從赫魯曉夫到勃列日涅夫,一方面對國內外政策有較大的調整,另一方面,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時期采取了加強對外擴張、爭奪世界霸權的種種措施,大國沙文主義不斷膨脹。二、蘇聯東歐國家的劇變及歷史教訓
1.蘇聯東歐國家的劇變過程蘇聯政局急劇動蕩、社會基本制度發(fā)生根本變化,是從
1985年3月戈爾巴喬夫擔任蘇共中央總書記開始,到1991年12月蘇聯解體為止。其過程按歷史順序,可以分成四個階段。一是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初始階段(1985年3月至1988年6月)。二是“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路線的提出和發(fā)展階段(1988年6月至1990年7月)。三是兩種政治力量激烈斗爭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呂金遙借款合同分析
- 房屋交易居間服務協議書
- 2024版旅游合同書編寫
- 工廠轉讓合同關鍵條款
- 浙江省建筑業(yè)農民工雇傭合同模板
- 倉庫租賃合同 附加協議
- 技術股權合作格式模板
- 農業(yè)合作社貧困戶精準幫扶協議
- 醫(yī)生間合作協議書參考樣本
- 2024年運營服務協議書
- 學生資助金學校評審記錄表
- 骨科外來器械與植入物管理課件
- 2023版北京協和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診療常規(guī)
- 裝飾裝修工程進度計劃與保證措施
- 中藥藥劑學實驗報告2
- 初中語文人教七年級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導學案(教師版)
- 臨床營養(yǎng)診療指南
- 多一些寬容 議論文閱讀專練及答案(2016呼和浩特中考)
- 鐵礦石全鐵含量的的不確定度評定
- 珍愛生命遠離毒品-主題班會課件(共32張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