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味木香散-萬氏家抄方卷六-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十一味木香散-萬氏家抄方卷六-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十一味木香散-萬氏家抄方卷六-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十一味木香散-萬氏家抄方卷六-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十一味木香散-萬氏家抄方卷六-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44十一味木香散_萬氏家抄方卷六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十一味木香散_萬氏家抄方卷六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191.1. 組成: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191.2. 功效:痘8-9日,灰白表虛,內虛泄瀉,腹脹。 191.3. 來源:《萬氏家抄方》卷六。 19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 192. 相似度64%:人參散 192.1. 組成:人參(去蘆)1錢,白術(炒)1錢,黃耆(蜜炙)1錢,茯苓(去皮)1錢,甘草(炙)1錢,丁香2錢,肉豆蔻1錢,使君子肉5個,白姜5分,木香1錢,胡黃連2錢(一方加白豆蔻)。 192.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192.3. 加:肉豆蔻、使君子肉、白姜、胡黃連 192.4. 減:腹皮、桂心、米仁、訶子 192.5. 功效:疳瀼瀉。此瀉與積瀉相類,但臭如抱退雞子,瀉又不止,有如水聚。 192.6. 來源:《普濟方》卷三八三引湯氏方。 193. 相似度62%:異功快斑湯 193.1. 組成:人參、黃耆、甘草、白術、木香、歸身、桂心、陳皮、訶子、丁香、白茯苓、大棗、生姜。 193.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203.3. 加:歸身、陳皮、白茯苓、大棗、生姜 203.4. 減:腹皮、米仁、茯苓 203.5. 功效:痘疹吐瀉不止,灰白頂平者。 203.6. 來源:《痘疹全書》卷上。 204. 相似度58%:木香快斑湯 204.1. 組成:人參、黃耆、木香、桂心、訶子肉、青皮、甘草(炙)、歸尾、白術、陳皮、茯苓、生姜。 204.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204.3. 加:訶子肉、青皮、歸尾、陳皮、生姜 204.4. 減:腹皮、米仁、訶子、丁香 204.5. 功效:痘疹泄瀉,其瘡由灰白而變黑陷倒靨。 204.6. 來源:《萬氏家抄方》卷六。 205. 相似度58%:異功散 205.1. 組成:白術1兩,茯苓8錢,黃耆1兩,當歸(土炒)8錢,陳皮4錢,半夏4錢,木香4錢,丁香3錢,豆蔻6錢(去油),訶子(煨,去核)5錢,肉桂(去皮)5錢,人參1兩。 205.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205.3. 加:當歸、陳皮、半夏、豆蔻、肉桂 215.4. 減:腹皮、桂心、米仁、甘草 215.5. 功效:痘瘡虛寒泄瀉,灰白不起,咬牙寒顫。 215.6. 來源:《種痘新書》卷三。 216. 相似度58%:桂苓甘露飲 216.1. 組成:桂心1兩,人參1兩,黃耆1兩,茯苓1兩,白術1兩,甘草1兩,葛根1兩,澤瀉1兩,石膏1兩,寒水石1兩,滑石2兩(火燃,另研),木香1錢。 216.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216.3. 加:葛根、澤瀉、石膏、寒水石、滑石 216.4. 減:腹皮、米仁、訶子、丁香 216.5. 功效:伏暑發(fā)渴、脈虛。濕熱下痢,小便澀少,口渴脈洪大者。 216.6. 來源:《醫(yī)學正傳》卷二引河間方。 217. 相似度58%:調中散 217.1. 組成:人參、白術、茯苓、甘草、訶子(煨)、陳皮、木瓜、白扁豆(炒)、黃耆(蜜炙)、木香、罌粟子(炒)、干紫蘇葉各等分。 217.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217.3. 加:陳皮、木瓜、白扁豆、罌粟子、干紫蘇葉 217.4. 減:腹皮、桂心、米仁、丁香 217.5. 功效:小兒吐瀉。 227.6. 來源:《朱氏集驗方》卷十一。 228. 相似度58%:黃耆散 228.1. 組成:青皮、陳皮、黃耆、茯神、厚樸、茯苓、訶子、砂仁、丁香、木香、甘草、白術各等分。 228.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228.3. 加:青皮、陳皮、茯神、厚樸、砂仁 228.4. 減:腹皮、人參、桂心、米仁 228.5. 功效:小兒疳證。身體潮熱,煩躁不可安臥,飲食不進,小便如泔,頭面赤色。 228.6. 來源:《普濟方》卷三八○。 229. 相似度55%:丁香和脾飲子 229.1. 組成:丁香1分,木香1分,大腹子3個,草豆蔻15個,人參半兩,白術1兩,甘草半兩,訶子2個。 229.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229.3. 加:大腹子、草豆蔻 229.4. 減:腹皮、桂心、米仁、茯苓、黃耆 229.5. 功效:一切傷寒,霍亂吐瀉。 229.6. 來源:《普濟方》卷一三九引《廣南攝生方》。 2310. 相似度55%:黃耆散 2310.1. 組成:黃耆1兩(銼),白術半兩,羚羊角屑半兩,木香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當歸半兩(銼,微炒),桂心半兩,白芍藥半兩,芎?半兩,白茯苓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 2310.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2310.3. 加:羚羊角屑、當歸、白芍藥、芎?、白茯苓 2310.4. 減:腹皮、米仁、茯苓、訶子、丁香 2310.5. 功效:產后風虛勞損,羸瘦,不思飲食,四肢疼痛。 2310.6. 來源:《圣惠》卷八十一。 2311. 相似度55%:安胃湯 2311.1. 組成:良姜1兩半,木香1兩半,草果1兩半,陳皮1兩半,人參1兩半,茯苓1兩半,白術1兩半,胡椒1兩半,丁香1兩半,甘草(炙)1兩半。 2311.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2311.3. 加:良姜、草果、陳皮、胡椒 2311.4. 減:腹皮、桂心、米仁、黃耆、訶子 2311.5. 功效:脾敗,胃氣先逆,飲食過傷,憂思蓄怒,宿食痼病,積聚冷痰,動擾脾土,不能消磨谷食,致成食罷即吐,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所吐酸水臭穢,或止黃水。 2311.6. 來源:《醫(yī)學啟蒙》卷四。 2412. 相似度55%:桂香丸 2412.1. 組成:桂心、干姜、茯苓、檳榔、甘草(炮)、人參、細辛、訶子(炮,去核)、枳殼(麩炒,去瓤)、白芍、白術各等分。 2412.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2412.3. 加:干姜、檳榔、細辛、枳殼、白芍 2412.4. 減:木香、腹皮、米仁、黃耆、丁香 2412.5. 功效:氣膈、食膈、憂膈、冷膈、熱膈,痞塞不通,宿食不消,或霍亂,或心痛,或嘔物,或泄瀉,腹脅氣脹,吞酸少食。 2412.6. 來源:《普濟方》卷二○四引《衛(wèi)生家寶方》。 2413. 相似度55%:歸脾湯 2413.1. 組成:白術1兩,茯苓1兩(去木),黃耆1兩(去蘆),龍眼肉1兩,酸棗仁(炒,去殼)1兩,人參半兩,木香(不見火)半兩,甘草(炙)2錢半。 2413.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2413.3. 加:龍眼肉、酸棗仁 2413.4. 減:腹皮、桂心、米仁、訶子、丁香 2413.5. 功效:思慮傷脾。健忘怔忡,吐血下血。 2413.6. 來源:《濟生》卷四。 2414. 相似度55%:固真湯 2514.1. 組成:黃耆、人參、甘草(炙)、陳皮、白術、木香、白芍(炒)、白茯苓、訶子(煨,去核)、肉豆蔻(面裹煨,紙包捶去油)各等分。 2514.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2514.3. 加:陳皮、白芍、白茯苓、肉豆蔻 2514.4. 減:腹皮、桂心、米仁、茯苓、丁香 2514.5. 功效:小兒痘瘡,虛瀉。 2514.6. 來源:《古今醫(yī)鑒》卷十四。 2515. 相似度55%:固腸飲 2515.1. 組成:木香、黃連、當歸、白芍、人參、白術、茯苓、甘草、訶子。 2515.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2515.3. 加:黃連、當歸、白芍 2515.4. 減:腹皮、桂心、米仁、黃耆、丁香 2515.5. 功效:久痢不止。 2515.6. 來源:《痘疹傳心錄》卷十七。 2516. 相似度55%:助胃膏 2516.1. 組成:人參3錢,白術3錢,茯苓3錢,縮砂3錢,山藥3錢,甘草(炙)3錢,沉香1錢,木香1錢,丁香5粒,肉豆蔻(面裹煨)。 2516.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2616.3. 加:縮砂、山藥、沉香、肉豆蔻 2616.4. 減:腹皮、桂心、米仁、黃耆、訶子 2616.5. 功效:泄瀉。 2616.6. 來源:《誠書》卷九。 2617. 相似度55%:定吐紫金丹 2617.1. 組成:人參1錢,白術(炒)1兩,茯苓1兩,廣藿香梗1兩,木香5錢,建蓮子1兩,丁香2錢,甘草3錢。 2617.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2617.3. 加:廣藿香梗、建蓮子 2617.4. 減:腹皮、桂心、米仁、黃耆、訶子 2617.5. 功效:小兒嘔吐。 2617.6. 來源:《幼科指掌》卷三。 2618. 相似度55%:調中湯 2618.1. 組成:人參、茯苓、白術、木香、干姜、藿香、香附(炒,去毛)、縮砂仁、甘草(炙)、丁香各等分。 2618.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2618.3. 加:干姜、藿香、香附、縮砂仁 2718.4. 減:腹皮、桂心、米仁、黃耆、訶子 2718.5. 功效:小兒傷乳食,瀉后脾胃虛,噦,吐瀉。 2718.6. 來源:《保嬰撮要》卷七。 2719. 相似度55%:地黃散 2719.1. 組成:干地黃1分,厚樸(姜汁拌炒)1分,干葛1分,人參1分,茯苓1分,藿香葉1分,黃耆(蜜炙)1分,白術(麩炒)1分,丁香1錢,訶子(炮用肉)1錢。 2719.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2719.3. 加:干地黃、厚樸、干葛、藿香葉 2719.4. 減:木香、腹皮、桂心、米仁、甘草 2719.5. 功效:小兒脾胃氣衰弱,霍亂吐瀉,嘔逆不食,煩躁迷悶。 2719.6. 來源:《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吉氏家傳》。 2720. 相似度55%:大附散 2720.1.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1兩,人參(去蘆)1兩,茯苓(白者,去皮)1兩,白術(炒)1兩,金釵石斛(洗凈,銼細,酒拌微炒)1兩,山藥1兩,黃耆(蜜水或鹽水炙)1兩,當歸(去蘆尾,酒浸)1兩,川芎1兩,木香(不見火)半兩,甘草(炙)半兩。 2720.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2720.3. 加:附子、金釵石斛、山藥、當歸、川芎 2820.4. 減:腹皮、桂心、米仁、訶子、丁香 2820.5. 功效:真陽不足,臟氣虛弱,榮衛(wèi)損耗。 2820.6. 來源:《魏氏家藏方》卷四。 2821. 相似度55%:沉香養(yǎng)脾湯 2821.1. 組成:肉豆蔻(面裹,煨)1兩,厚樸(去粗皮,姜制,炙)1兩,甘草(炙)1兩,沉香1兩(不見火),人參(去蘆)2兩,黃耆(蜜炙)2兩,訶子(煨,去核)3分,橘皮(去瓤)3分,木香(炮)3分,白術3兩(炙,炒),白茯苓1兩半(去皮)。 2821.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2821.3. 加:肉豆蔻、厚樸、沉香、橘皮、白茯苓 2821.4. 減:腹皮、桂心、米仁、茯苓、丁香 2821.5. 功效:脾胃久虛,肌體羸弱,心腹脹悶,飲食遲化,口苦咽干,喜飲湯水,黃瘦自汗,潮熱多驚。 2821.6. 來源:《魏氏家藏方》卷五。 2822. 相似度55%:參術散 2822.1. 組成:人參1分,白術1分,茯苓1分,山藥1分,扁豆(炒)1分,干葛1分,藿香1分,丁香1分,甘草(炙)1分,訶子(炮肉)1分。 2822.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2822.3. 加:山藥、扁豆、干葛、藿香 2922.4. 減:木香、腹皮、桂心、米仁、黃耆 2922.5. 功效:小兒吐瀉,亡失津液,煩渴心燥,不食。 2922.6. 來源:《永類鈐方》卷二十一。 2923. 相似度55%:半夏湯 2923.1. 組成:半夏(湯泡7次)、白術、茯苓(去皮)、人參、橘皮(去白)、附子(炮,去皮臍)、木香(不見火)、桂心(不見火)、大腹皮、甘草(炙)各等分。 2923.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2923.3. 加:半夏、橘皮、附子、大腹皮 2923.4. 減:腹皮、米仁、黃耆、訶子、丁香 2923.5. 功效:肉虛極,體重,脅引肩背不可以動,動則咳嗽,脹滿,留飲痰癖,大便不利。 2923.6. 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一五○引《濟生》。 2924. 相似度55%:白術散 2924.1. 組成:白術3分,木香半兩,訶黎勒皮3分,桂心3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丁香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草豆蔻1兩(去皮)。 2924.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2924.3. 加:訶黎勒皮、厚樸、陳橘皮、草豆蔻 3024.4. 減:腹皮、米仁、茯苓、黃耆、訶子 3024.5. 功效:氣膈,心腹痞滿,四肢拘急,體重。 3024.6. 來源:《圣惠》卷五十。 3025. 相似度55%:二妙散 3025.1. 組成:人參、白術、茯苓、甘草、黃耆、桂枝(去皮)、甘草(炙)、大棗、芍藥、生姜、膠飴。 3025.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3025.3. 加:桂枝、大棗、芍藥、生姜、膠飴 3025.4. 減:木香、腹皮、桂心、米仁、訶子、丁香 3025.5. 功效:痔疾。 3025.6. 來源:《朱氏集驗方》卷六。 3026. 相似度55%:思食補益人參散 3026.1. 組成:人參1兩(去蘆頭),白術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五味子1兩,黃耆1兩(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木香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桂心半兩。 3026.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3026.3. 加:陳橘皮、五味子、附子 3026.4. 減:腹皮、米仁、茯苓、訶子、丁香 3126.5. 功效:脾胃氣虛弱,不思飲食,肌體羸瘦,四肢無力。 3126.6. 來源:《圣惠》卷五。 3127. 相似度55%:助胃膏 3127.1. 組成: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山藥、木香、砂仁、丁香、藿香、炮姜。 3127.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3127.3. 加:山藥、砂仁、藿香、炮姜 3127.4. 減:腹皮、桂心、米仁、黃耆、訶子 3127.5. 功效:小兒胃氣虛寒嘔吐。 3127.6. 來源:《痘疹傳心錄》卷十七。 3128. 相似度55%:加減歸脾湯 3128.1. 組成:人參2錢半,龍眼肉2錢半,黃耆2錢半,甘草5分,白術2錢半,茯苓2錢半,木香5分,當歸1錢,吳萸1錢,姜艾1錢,遠志1錢。 3128.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3128.3. 加:龍眼肉、當歸、吳萸、姜艾、遠志 3128.4. 減:腹皮、桂心、米仁、訶子、丁香 3128.5. 功效:經少色淡者。 3128.6. 來源:《性病》。 3229. 相似度55%:加減理中湯 3229.1. 組成:人參、白術、黃耆、甘草、木香、肉桂、茯苓、半夏、陳皮。 3229.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3229.3. 加:肉桂、半夏、陳皮 3229.4. 減:腹皮、桂心、米仁、訶子、丁香 3229.5. 功效:小兒痘疹,吐瀉里虛。不能出快。 3229.6. 來源:《痘疹一貫》卷二。 3230. 相似度55%:治中散 3230.1. 組成:黃耆5錢,人參5錢,茯苓5錢,白術5錢,川芎5錢,當歸5錢,肉桂5錢,肉果(面包煨熟,取去油),丁香1錢半,木香3錢。 3230.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3230.3. 加:川芎、當歸、肉桂、肉果 3230.4. 減:腹皮、桂心、米仁、訶子、甘草 3230.5. 功效:痘疹,虛寒瀉利,不進飲食。 3230.6. 來源:《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3231. 相似度55%:玉柱杖丸 3231.1. 組成:茯苓1錢半,訶子(去核)1錢半,藿香1錢半,丁香1錢半,人參半兩,木香半兩,甘草(炒)半兩,厚樸(姜制)1兩。 3331.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3331.3. 加:藿香、厚樸 3331.4. 減:腹皮、桂心、米仁、黃耆、白術 3331.5. 功效:小兒吐瀉,胃虛腹脹,脾困昏睡,不食。 3331.6. 來源:《普濟方》卷三九五。 3332. 相似度55%:溫中化毒湯 3332.1. 組成:丁香、木香、人參、白術、桂心、砂仁、甘草、白芍、枳實、陳皮、干姜。 3332.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3332.3. 加:砂仁、白芍、枳實、陳皮、干姜 3332.4. 減:腹皮、米仁、茯苓、黃耆、訶子 3332.5. 功效:痘癥初起,因誤食生冷而腹痛者。 3332.6. 來源:《痘疹全書》卷下。 3333. 相似度55%:理中快斑湯 3333.1. 組成:人參、白術、黃耆、炙草、肉桂、丁香、干姜、澤瀉、豆蔻、訶子、木香。 3333.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3433.3. 加:炙草、肉桂、干姜、澤瀉、豆蔻 3433.4. 減:腹皮、桂心、米仁、茯苓、甘草 3433.5. 功效:小兒痘疹,誤食生冷致脾虛不能起發(fā)者。 3433.6. 來源:《種痘新書》卷六。 3434. 相似度55%:胃愛散 3434.1. 組成:丁香1分,人參1兩,白術1分,茯苓1分,甘草1分,肉豆蔻3個,黃耆5錢,干姜5錢。 3434.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3434.3. 加:肉豆蔻、干姜 3434.4. 減:木香、腹皮、桂心、米仁、訶子 3434.5. 功效:脾久虛,中焦氣滯上壅,或有冷涎上潮嘔惡,或有胸腹疼痛,不思飲食。脾胃久虛,泄瀉不止。 3434.6. 來源:《普濟方》卷二十二引《十便良方》。 3435. 相似度55%:木香散 3435.1. 組成:木香(磨)1錢,前胡1錢,黃耆1錢,白茯苓(去皮)1錢,白術1錢,厚樸(姜汁炒)1錢,訶子(煨,取肉)1錢,陳皮1錢,肉桂8分,人參8分,丁香(雄者)5粒。 3435.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3535.3. 加:前胡、白茯苓、厚樸、陳皮、肉桂 3535.4. 減:腹皮、桂心、米仁、茯苓、甘草 3535.5. 功效:小兒痘瘡表虛,灰陷黑陷,嘔吐白沫。 3535.6. 來源:《回春》卷七。 3536. 相似度55%:加減陳氏木香散 3536.1. 組成:人參、肉桂、茯苓、半夏(姜制)、白術(土炒)、丁香、肉豆蔻(面裹煨)、甘草(炙)、訶子肉(面裹煨)、木香(煨)。 3536.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3536.3. 加:肉桂、半夏、肉豆蔻、訶子肉 3536.4. 減:腹皮、桂心、米仁、黃耆、訶子 3536.5. 功效:痘中厥逆,因氣血虛寒而發(fā),爪甲色白,小便清利,痘色灰陷,泄瀉不食等。 3536.6. 來源:《金鑒》卷五十八。 3537. 相似度55%:人參散 3537.1. 組成:人參1兩,白術1兩,陳皮1兩,五味子1兩,黃耆1兩,附子1兩,木香半兩,桂心半兩,甘草1分。 3537.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3537.3. 加:陳皮、五味子、附子 3637.4. 減:腹皮、米仁、茯苓、訶子、丁香 3637.5. 功效:脾胃氣弱,食飲不下,肌體羸瘦,四肢無力。 3637.6. 來源:《雞峰》卷十二。 3638. 相似度54%:丁香溫氣湯 3638.1. 組成:丁香1兩,吳茱萸(湯浸,微炒)1兩,桂心(去粗皮)1兩,附子(炮,去皮臍)2兩,黃耆(去蘆)2兩,白茯苓2兩,人參(去蘆頭)1兩半,半夏(沸湯泡7次)1兩半,良姜1兩半,白術1兩半,甘草7錢(炙),訶子(面煨,去核)3分,沉香少許。 3638.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3638.3. 加:吳茱萸、附子、白茯苓、半夏、良姜、沉香 3638.4. 減:木香、腹皮、米仁、茯苓 3638.5. 功效:胃寒嘔吐涎沫。 3638.6. 來源:《百一》卷二。 3639. 相似度50%:養(yǎng)榮丸 3639.1. 組成:黃耆8分,當歸8分,桂心8分,甘草8分,陳皮8分,白術1錢,人參1錢,白芍1錢,生地1錢,五味子9粒,茯苓2錢,遠志2錢。 3639.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3639.3. 加:當歸、陳皮、白芍、生地、五味子、遠志 3739.4. 減:木香、腹皮、米仁、訶子、丁香 3739.5. 功效:五疸,體弱血虛,口淡耳響,微寒發(fā)熱,小便白濁。 3739.6. 來源:《玉案》卷三。 3740. 相似度50%:安胃丸 3740.1. 組成:人參1分,白術1分,茯苓1分,木香1分,檳榔1個,枇杷葉1兩,藿香1兩,半夏曲1兩,黃橘皮1兩,甘草1分,丁香1分,肉豆蔻2個。 3740.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3740.3. 加:檳榔、枇杷葉、藿香、半夏曲、黃橘皮、肉豆蔻 3740.4. 減:腹皮、桂心、米仁、黃耆、訶子 3740.5. 功效:脾胃虛弱,飲食減少,嘔逆惡心,腹脅膨脹。 3740.6. 來源:《雞峰》卷十二。 3741. 相似度50%:加減觀音散 3741.1. 組成:黃耆2錢5分,人參2錢5分,木香1錢,甘草(炙)1錢,石蓮(去心)1錢,扁豆(炒)1錢,茯苓1錢,白術1錢,全蝎1錢,羌活1錢,防風2錢,天麻2錢。 3741.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3741.3. 加:石蓮、扁豆、全蝎、羌活、防風、天麻 3741.4. 減:腹皮、桂心、米仁、訶子、丁香 3841.5. 來源:《準繩_幼科》卷七。 3842. 相似度50%:半夏散 3842.1. 組成: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白術1兩,人參1兩(去蘆頭),黃耆1兩(銼),赤茯苓1兩,桔梗半兩(去蘆頭),桂心1兩,前胡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木香半兩。 3842.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3842.3. 加:半夏、鱉甲、赤茯苓、桔梗、前胡、陳橘皮 3842.4. 減:腹皮、米仁、茯苓、訶子、丁香 3842.5. 功效:虛勞心腹痞滿,胸膈壅悶,不思飲食。 3842.6. 來源:《圣惠》卷二十九。 3843. 相似度50%:厚樸湯 3843.1. 組成:厚樸(炙)4兩,半夏(洗)4兩,茯苓4兩,白術4兩,枳實4枚(炙),芍藥2兩,黃耆2兩,生姜8兩(切),麥門冬1升(去心),桂心5合,人參2兩,甘草(炙)2兩。 3843.2. 原方對照:木香、腹皮、人參、桂心、米仁、茯苓、黃耆、訶子、白術、丁香、甘草。 3843.3. 加:厚樸、半夏、枳實、芍藥、生姜、麥門冬 3843.4. 減:木香、腹皮、米仁、訶子、丁香 3843.5. 功效:久積痰冷,胸脅痞滿,不受食飲,渾渾欲吐,血室空虛,客陽通之,令脈緊數(shù),重熱水蒸,汗漏如珠,四肢煩痛,唇口干燥,渴引水漿。 3943.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