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魚我所欲也》課件-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1頁
第9課《魚我所欲也》課件-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2頁
第9課《魚我所欲也》課件-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3頁
第9課《魚我所欲也》課件-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4頁
第9課《魚我所欲也》課件-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二級三級四級五級2022/12/171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課件魚我所欲也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二級三級四級五級2022/12/172目錄01學習背景02新課導入03課堂檢測04拓展延伸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二級三級四級五級2022/12/173第壹部分學習背景1.了解孟子的主張,把握文章的主要論點。2.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擴充文言詞匯量,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重難點)學習目標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二級三級四級五級2022/12/175第貳部分課文解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夏明翰)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陳毅)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匈牙利·裴多菲)名人名言

生與死、利與義的問題歷來為世人關(guān)注,那么幾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的呢?讓我們走進《魚我所欲也》尋找答案。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軻(kē),字子輿,鄒國(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zhàn)國時期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孔子并稱“孔孟”。作者簡介

孟子主張人性是善的,只要不使這些“善心”喪失,人就可以在道德方面具備“仁義禮智”?!遏~我所欲也》是孟子以性善論為依據(jù),對人的生死觀進行深入討論的一篇代表作。文章強調(diào)“正義”比“生命”更重要,主張舍生取義。孟子性善,自認為“羞惡之心,人皆有之”,人就應(yīng)該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強平時的修養(yǎng)及教育,不做有悖本性的事。孟子的這一思想,被認為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修養(yǎng)的精華,影響深遠。創(chuàng)作背景學習字詞茍得()一簞食()

一豆羹()

所惡()蹴()不屑()弗()ɡǒuwùɡēnɡdāncùxièfú·······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朗讀指導

一簞(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xià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wèi)宮室之美/為(wéi)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13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二級三級四級五級2022/12/1714第叁部分課堂檢測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譯文: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夠同時得到,(那么就)舍棄魚而選取熊掌。喜愛選取也放棄古文探究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譯文:生命,是我所喜愛的,道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夠同時得到,那么就舍棄生命而選取道義。生命道義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超過,勝過茍且偷生災(zāi)難同“避”,躲避。討厭、憎恨譯文: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討厭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禍患我不躲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假如

沒有

那么什么手段不用呢?做,這里引申為采用。譯文:假如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zāi)禍的事情,有什么不可以做呢?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采用某種手段就因此,所以譯文: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zāi)禍,可是有的人卻不去做。所以,(人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人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不僅,不只是喪失這種心譯文:不僅賢人有這種心,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有德行有才能的人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盛飯的容器,多用竹制成。古代盛食物的一種容器。用肉調(diào)和五味做的粥狀食物。副詞,不。踩踏認為不值得,表示輕視而不肯接受。譯文:一碗飯,一碗湯,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得不到就會餓死。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吃),路上饑餓的行人不會接受;踩踏后給他(吃),就連乞丐也不肯接受。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優(yōu)厚的俸祿。同“辨”,辨別。有什么益處。房屋的通稱。侍奉。同“德”,感恩、感激。同“歟”,語氣詞。譯文:(可是有的人見了)優(yōu)厚的俸祿卻不辨別(是否符合)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yōu)厚的俸祿對于我來說有什么益處呢!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所認識的窮困的人感激我嗎?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介詞,為了。譯文:先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現(xiàn)在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先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現(xiàn)在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現(xiàn)在為了所認識的窮困的人感激我卻接受了:同“向”,先前、從前。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停止,放棄。本性。這里指人的羞惡之心。譯文:這種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嗎?這就叫作喪失了人的羞惡之心。字詞句式·古今異義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一豆羹古義:一種量器。今義:計時的器具或中空的響器。古義:代詞,這種。今義:判斷動詞,是。古義:古代盛食物的一種容器。今義:常為豆類名稱。萬鐘于我何加焉古義:益處,好處。今義:增加。字詞句式·一詞多義代詞,他助詞,的之呼爾而與之()為宮室之美()所欲有甚于生者()萬鐘于我何加焉()于介詞,表示比較介詞,對字詞句式·一詞多義今為宮室之美為之()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動詞,接受動詞,做,這里引申為采用。介詞,為了為呼爾而與之()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連詞,連接兩個動作,表承接連詞,表轉(zhuǎn)折,卻而故不為茍得也()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動詞,取得得同“德”,感恩、感激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呼爾而與之()語氣詞,同“歟”動詞,給與則則凡可以得生者()那么得之則生()就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卻字詞句式·通假字故患有所不辟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辟”同“避”,躲避“辯”同“辨”,辨別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鄉(xiāng)”同“向”,先前、從前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同“德”,感恩、感激;“與”同“歟”,語氣詞判斷句魚,我所欲也

“也”,判斷句標志。1.所欲有甚于生者狀語后置,正常語序為“所欲有于生甚者”。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為“萬鐘于我加何焉”。2.萬鐘于我何加焉倒裝句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二級三級四級五級2022/12/1731第肆部分延伸拓展省略句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為”后面省略了介詞的賓語“禮義”,“受”后面省略了賓語“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語“我”。詞類活用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同“德”,名詞,恩惠。在這里用作動詞,感恩、感激。

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么作用?提出了“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由淺入深,自然明曉。

所欲魚、熊掌生、義舍魚取熊掌舍生取義比喻論證第一部分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有甚于生者有甚于死者患有所不辟不為茍得所欲所惡舍生取義正面論證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莫甚于生(最喜生)莫甚于死(最惡死)何不為(不擇手段躲禍)何不用(不擇手段求生)所欲所惡舍義取生反面論證“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這里的“所欲”應(yīng)指正義的事業(yè)。如為人民群眾謀求幸福,為國家建設(shè)做事,為了別人安危挺身而出等。

“所惡有甚于死者”,“所惡”可以指哪些事情?這里的“所惡”應(yīng)指不正義的事情,如叛變國家、貪污受賄、濫用職權(quán)、殺人放火等危害國家、危害人民的事。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由是則生由是避患有甚于死者有甚于生者不用不為舍生取義因果分析孟子主張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钡侵挥杏械赖碌娜瞬拍鼙3指呱械牟偈囟粏适菩模ㄌ煨?、天良)。為什么說“非獨賢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孟子升華主題層層遞進非獨賢者有人皆有賢者勿喪不為茍得不避禍患不擇手段求生不擇手段避患所欲有甚于生者反面所欲莫甚于生所惡莫甚于死為義可以舍生對比論證舍生取義正面所惡有甚于死者所欲甚于生所惡甚于死有不用有不為貪生怕死非獨賢者有邏輯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

賢者能勿喪人皆有第二部分一簞食一豆羹呼爾、蹴爾弗受、不屑舍生取義得

生舍

死羞惡之心正面論證、舉例論證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嗟來之食

《禮記·檀弓下》: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mào)貿(mào)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遏~我所欲也》中和這則故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接受萬鐘不辯禮義反面論證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萬鐘”指高位厚祿,是身外之物;“一簞食,一豆羹”決定的是生死,它比“萬鐘”更重要。警醒但二者與“義”比起來,“義”最為重要。分析討論“萬鐘”“一簞食,一豆羹”“義”三者哪一個更重要?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接受萬鐘不受食羹喪失本心身外之物關(guān)乎生死保有本心對比舍生取義停止文中說得了“萬鐘”是為了什么?為了“宮室之美”,為了“妻妾之奉”,為了“所識窮乏者得我”。作者認為這種作法怎么樣?作者認為“此之謂失其本心”,應(yīng)當“可以止”。義存于心舉例論證見利忘義正面反面對比論證嗟來之食1.行道之人2.乞人萬鐘之祿1.宮室之美2.妻妾之奉3.所識窮乏者得我排比論證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二級三級四級五級2022/12/1748第叁部分課堂檢測作者列舉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觀,贊揚了什么樣的人?斥責了什么樣的人?贊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此之謂失其本心”中“本心”具體指什么?談?wù)勀愕睦斫?。“本心”具體指“羞惡之心”。人有“羞惡之心”,才會按“義”的原則行事,才有可能在關(guān)鍵時刻舍生取義。反之,如果喪失了“本心”,就會做出虧心事來。1.明白曉暢,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詞匯。語言特色2.大量使用排偶句,使文章讀起來節(jié)奏感強,并且富于文采和氣勢。3.善用比喻。這些比喻大多源于生活常理,如“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這種淺近的比喻,既使所講的道理易于被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學趣味。本文先以“魚”和“熊掌”為喻,引出“義”比生命重要,人應(yīng)該舍生取義,保持“本心”的道理。然后通過正反對比,贊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告誡人們要辨別義和利,不要失去“本心”。課文主旨舍生取義,保持本心課堂小結(jié)舍身而取義提出論點類比舍魚而取熊掌道理論證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正反甚于生者,不為茍得甚于死者,患不辟也莫甚于生,何不用也莫甚于死,何不為也舉例論證勿失本心正反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不辯禮義→受萬鐘→失本心

魚我所欲也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二級三級四級五級2022/12/1754第肆部分延伸拓展1.下列標紅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一簞食(dān)茍得(gǒu)所惡(wù)B.蹴爾(c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