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 課件_第1頁
語文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 課件_第2頁
語文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 課件_第3頁
語文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 課件_第4頁
語文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 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電影《辛德勒名單》片斷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美)羅森塔爾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篇新聞是美國記者羅森塔爾二戰(zhàn)后訪問奧斯維辛集中營博物館之后采寫的。發(fā)表之后,各大報紙爭相轉(zhuǎn)載,并獲得了美國普利策新聞獎,成了新聞史上的佳作。

羅森塔爾突破了“客觀報道”“零度寫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參觀者在奧斯維辛訪問時的感受當做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來定,傳達出每一個良知者的共同心聲。這里是一座平靜的小鎮(zhèn),也曾經(jīng)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廠;這里見證著人性的墮落,也凝結著一個民族的苦難;這里是人類歷史無法跳過的一頁,這里是奧斯維辛。

寫作背景導入

1945年1月27日,席卷波蘭的蘇聯(lián)紅軍在波蘭南部克拉科夫的奧斯維辛小鎮(zhèn)發(fā)現(xiàn)了一座用鐵絲網(wǎng)圍起的集中營,當時有7000多人,他們大部分是猶太人。所有人都表情呆滯,瘦弱不堪,奧斯維辛集中營就此為外人所知。奧斯維辛集中營是德軍在1939年建立的。到蘇軍解放時為止,有400多萬人在這里慘遭殺害,因此它又被稱為“死亡工廠”。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營中最大的一座,這里成為了猶太人永遠的“噩夢”。這樣的悲劇屬于整個人類,我們應共同面對這樣的恥辱,這樣的罪惡。我們也同樣不會忘記中華民族在日本法西斯的強盜行徑下遭受的苦難。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今天我們要做的不僅是記住這樣的歷史。

奧斯維辛(Auschwitz)集中營:

奧斯維辛位于波蘭南部小波蘭省境內(nèi),1940年4月27日,德國法西斯頭子希姆萊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滅絕人性的殺人工廠——奧斯維辛集中營,并于同年6月14日將首批犯人運抵奧斯維辛。1941年對集中營進行了擴建,二戰(zhàn)結束時,整個集中營占地面積達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熱金卡、莫諾維采三個主要集中營外,還有45個分營。營內(nèi)采用毒氣室等各種方法屠殺、虐待囚犯,5個焚尸爐平均每天焚尸1萬具。包括中國人在內(nèi)的28個民族的400萬人死于集中營,其中猶太人最多,達250萬。1947年被開辟為國家博物館。1979年被列入聯(lián)合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奧斯維辛集中營大門,門上的格言非常著名:“勞動意味著自由”

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一扇高墻上寫著:“來到這里只有勞動,不能有任何別的設想。不想勞動者可以自己觸動電網(wǎng)。”集中營的頭頭在囚犯到來的當天就對他們說明白:“……集中營進得來,出不去,除非從焚尸爐的煙囪里爬出去。”奧斯維辛集中營密布的電網(wǎng)蘇聯(lián)攝影師尤金1945年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拍攝的照片

焚尸爐毒氣室:“…人們對他們說,這是‘小的’,還有一個更大的?!?/p>

恐怖,終生難忘茫然、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渾身發(fā)抖

猶太人在被送進殺人中心之前,正在最后一站的等待男囚—狹窄的空間住滿了人女囚--狹窄的空間住滿了人集中營里骨瘦如柴的戰(zhàn)俘兒童也不能擺脫死亡的命運奧斯維辛集中營中的孩子們被處死的囚犯的尸體.照片上顯示的僅為死難者的一半不到,他們大多數(shù)是餓死或被槍殺的。

納粹警察正對大規(guī)?!敖鉀Q”后還活著的猶太婦女射殺焚尸爐毒氣室:“…人們對他們說,這是‘小的’,還有一個更大的?!?/p>

恐怖,終生難忘茫然、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渾身發(fā)抖1945年5月,美軍進入了戰(zhàn)敗的德國,所見到的不禁令人觸目驚心-大批的猶太人尸體。這個囚犯還保持著被燒死時的姿勢。毒氣室中等死的囚犯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被用來

做醫(yī)學實驗的猶太兒童集中營里的萬人坑運送政治犯尸體的火車集中營1945年5月12日解放后被搬運埋葬的尸體。運輸尸體集中營堆積如山的尸骨遺物奧斯維辛集中營檔案室中部分遇難者照片這篇新聞報道的題目是《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而且文章中多次說“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那么為什么“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但這位記者還要去報道?分組自由討論:1.“沒有什么新聞”――奧斯維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歷史而出名。人們已經(jīng)了解了它很多東西。一批批的參觀者在奧斯維辛都會看到同樣的東西,得到同樣的感受,那樣震驚,那樣窒息,那樣憤怒.對于追求新聞時效性的記者來說,的確是沒有什么新的東西可供報道了。2.為什么又要寫――但作者還是要寫,因為他此時已經(jīng)不只是一個記者,更是一個被深深震撼的參觀者,感到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這種感情驅(qū)使作者必須為它寫一點東西,以祭奠亡靈,揭露罪惡。一個問題:在課文的第一段中,哪一個詞表示了作者的驚訝?陽光明媚,綠樹成蔭,孩子們高興地嬉戲。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墒菫槭裁醋髡邊s說這是“最可怕的景象”“像一場噩夢”?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居然”,作者心中對布熱金卡的想象與現(xiàn)實有很大不同.作者用反語,使樂景與哀情形成反差。景象固然美好,卻與這里的歷史不相配。布熱金卡因為曾經(jīng)是人間地獄,只有灰暗的天空,沉悶的色調(diào)才能與之相稱.然而一踏進集中營,作者卻吃驚地發(fā)現(xiàn),這個該被歷史永遠詛咒的地方,竟有這樣和平美好的景色,他內(nèi)心一時無法接受,所以感到可怕。作者無一字控訴,卻表達出自己內(nèi)心無比的憤懣,讓讀者感到沉重的壓抑。61年前的奧斯維辛集中營今天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博物館

在第三段至第五段中,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可怕、血腥的歷史,他談到了集中營的地理位置以及當年納粹在集中營里的暴行。我們跟隨記者的腳步,逐漸走近了那個如今美麗曾經(jīng)恐怖的地方。站在集中營里,身為記者的羅森塔爾又有了一種什么感情?他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種感情?(如果你是記者,你站在集中營里時,你會有什么感覺?)閱讀第三段至第六段,思考:作者再次重復“今天,在奧斯維辛,并沒有可供報道的新聞。”他產(chǎn)生了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產(chǎn)生了一種“不安的心情”,正如標題所言,奧斯維辛集中營已成歷史,只有“舊聞”沒有“新聞”,但正是那些恐怖的“舊聞”深深地震撼了記者,催促他寫下了這篇報道。毒氣室外景隨著參觀者的腳步,我們走進了集中營。問題:在參觀過程中,記者的眼光是落在什么上面的?試從文章中找出參觀的主體是誰?記者在參觀時,他的注意力是放在什么上面的?作者并未直接描寫集中營那些殘酷的遺跡,而是將眼光轉(zhuǎn)移到了其它參觀者身上,參觀游覽的主體實際上是其它游客,記者正是通過觀察他們的感受和反應來感染讀者的。參觀地點參觀者動作、神態(tài)集中營默默/很快望一眼/不由慢下來毒氣室焚尸爐女監(jiān)房實驗室紀念墻絞刑室特別恐怖,終生難忘茫然,不由自主停下腳步,渾身發(fā)抖驚恐萬分,張大了嘴巴,想叫,可是叫不出來。會羞紅了臉(心智健全的人)(囚徒)知道死亡,表情木然,溫和微笑的姑娘被窒息,禱告懇求的目光,夠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殘酷遺跡眾多的參觀者(游客)參觀者的感受、反應記者(羅森塔爾)參觀產(chǎn)生觀察問題:如第八段寫到:“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津卡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請思考一下,這樣的一種反差和對比有什么作用?課文倒數(shù)第三段有一句話:“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做禱告的地方”,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這句話?重點研討:課文中有好幾處寫到了與奧斯維辛集中營不相稱的事物。請賞析這些地方。一邊是戕害生命的毒氣室和焚尸爐,一邊是生機勃勃的生命,兩種反差極大的事物擺在一起:是控訴,美好的生命被活生生地毀滅;是諷刺,納粹的殘暴,終不可絕滅生命,阻止不了生命的進程.(1)精彩細節(jié)對姑娘的描寫揭露了法西斯對美好的摧殘以及作者的憤恨之情,暗示人們應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fā)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弊髡邽槭裁匆獮槲覀冋故具@樣美麗的畫面?(2)精彩細節(jié)奧斯維辛紀念墻上照片中的那個姑娘,她在想什么呢?文章最后一段再次照應首段,突出了文章的主題(本文的主題是什么?),使整篇文章渾然一體。對法西斯殘暴行為的憤怒控訴,對受害者的哀悼,對歷史的反思,“前事不忘,后世之師”思考:《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篇報道與我們在報紙上看到的一般報道有什么不同之處?比較的方面比較的項目

1944年,窮途末路的德國納粹開始加緊屠殺集中營的囚犯。一次,一個小女孩在被推進坑中,即將被活埋的時候,抬起頭對拿著鐵鍬的納粹士兵說:“叔叔,請把我埋的淺一點好嗎?這樣我媽媽就容易找到我了?!薄n外補充: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60周年紀念活動今天的“死亡墻”德國總理向遇難者致哀那段歷史已成往事,但它留給人類的絕不只是斷壁殘垣和受傷的心靈,還有許多許多值得全人類去反思的東西。人類是高級動物,為什么還會出現(xiàn)奧斯維辛這樣有計劃地大批屠殺自己同類的行為?為什么從古至今幾千年的時間里,全世界沒有戰(zhàn)火的日子寥寥可數(shù)?為什么還有人去跪拜兇手的靈位?這樣的問題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認真思考……2005年01月27日20:17文匯報《日媒體對奧斯維辛報道獨特

輕描淡寫錯誤歷史

》如果說日本已深刻認識到其過去的滔天罪行,那么它就不會在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一意孤行,不會在教科書編寫上篡改歷史,不會對毒氣彈、慰安婦事件閃爍其辭。

2005年01月27日12:01新京報

《奧斯維辛委員會柏林集會施羅德強調(diào)德國應負責》德國必須直面過去,德國總理施羅德說:“盡管遺忘的誘惑是巨大的,但我們絕不能屈服,牢記是我們的道義和責任。”從1996年起,德國將奧斯維辛集中營的解放日1月27日定為“納粹受害者紀念日”。課外思索:1、德國與日本面對歷史的不同態(tài)度2、世界并不太平,種族平等仍須努力★種族大屠殺依然牽動著世人的心弦雖然奧斯維辛集中營種族屠殺發(fā)生在60年前,但在此后的歲月中,種族大屠殺這個字眼并沒有遠離人們的視線,甚至在今天,種族歧視乃至仇殺一直在考量著人類和國際社會的智慧。從一九九四年四月七日開始,在短短的一百天時間里,盧旺達大屠殺使將近100萬圖西族人命喪黃泉;在短短的三個月的時間里,盧旺達這個“千丘之國”減少了九分之一的人口。這場內(nèi)戰(zhàn)和種族屠殺使盧旺達喪失了大批勞動力,國家經(jīng)濟處于崩潰邊緣。除此之外,人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