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同步習題-高二上學期化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1頁
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同步習題-高二上學期化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2頁
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同步習題-高二上學期化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3頁
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同步習題-高二上學期化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4頁
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同步習題-高二上學期化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99頁,共=sectionpages99頁試卷第=page88頁,共=sectionpages99頁第二章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同步習題一、單選題1.某溫度下,在體積為2L的剛性容器中加入1mol環(huán)戊烯()和2molI2發(fā)生可逆反應(g)+I2(g)(g)+2HI(g)

△H>0,實驗測定容器內(nèi)壓強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0~2min內(nèi),環(huán)戊烯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15mol·L-1·min-1B.環(huán)戊烯的平衡轉化率為75%C.有利于提高環(huán)戊烯平衡轉化率的條件是高溫低壓D.該反應平衡常數(shù)為5.4mol·L-12.在溫度不變的4L密閉容器中充入6molA氣體和5molB氣體,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3A(g)+B(g)2C(g)+xD(g),達到平衡時,生成了2molC,經(jīng)測定,D的濃度為0.5mol·L-1,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x=1 B.達到平衡時,氣體總的物質的量不變C.B的轉化率為80% D.平衡時A的濃度為1.50mol·L-13.硫化氫與甲醇合成甲硫醇的催化過程如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過程①放出能量B.過程④中,只形成了C—S鍵C.硫化氫與甲醇合成甲硫醇的反應類型為取代反應D.該催化劑可降低反應活化能,反應前后沒有變化,并沒有參加反應4.下列實驗中,能達到預期目的是A.測定反應生成H2的速率B.探究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C.探究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D.探究Fe3+和Cu2+對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A.A B.B C.C D.D5.在一定條件下的1L密閉容器中,X、Y、C三種氣體的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0~15min,消耗C的平均速率約為0.033mol?L-1?min-1B.X、Y、C三種氣體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Y(g)+3X(g)2C(g)C.反應開始到25min,X的轉化率為25%D.25min時改變的一個條件可能是縮小容器體積6.在一定條件下,反應2A(g)+2B(g)3C(g)+D(g),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是:A.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2nmolA,同時生成nmolD B.容器內(nèi)壓強不隨時間而變化C.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nmolB,同時消耗1.5nmolC D.容器內(nèi)混合氣體密度不隨時間而變化7.“氯化反應”通常指將氯元素引入化合物中的反應。計算機模擬單個乙炔分子和氯化氫分子在催化劑表面的反應歷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歷程中活化能為1.68×10-24eVB.M2為C2H2與HgCl2形成的中間體C.反應物或產(chǎn)物在催化劑表面進行吸附和脫離D.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HC≡CH(g)+HCl(g)→H2C=CHCl(g)△H=-2.24×10-24eV·mol-18.甲苯(用C7H8表示)是一種揮發(fā)性的大氣污染物。熱催化氧化消除技術是指在Mn2O3作催化劑時,用O2將甲苯氧化分解為CO2和H2O。熱催化氧化消除技術的裝置及反應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反應Ⅱ的方程式為B.反應Ⅰ中Mn元素的化合價升高C.反應Ⅱ中O-H鍵的形成會釋放能量D.Mn2O3作催化劑可降低總反應的焓變9.在一定空氣流速下,熱解得到三種價態(tài)錳的氧化物。相同時間內(nèi)錳元素所占比例()隨熱解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坐標系中主要發(fā)生如下反應:反應I:反應II:反應III: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反應I在低溫下不能自發(fā)進行,說明B.曲線a表示中錳元素所占比例隨溫度的變化溫度/CC.,主要發(fā)生反應IIID.下,適當增大空氣的流速可以提高的產(chǎn)率10.H2與ICl的反應分①、②兩步進行,其能量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反應①、反應②均為放熱反應B.反應①、反應②均為氧化還原反應C.H2與ICl的總反應速率快慢取決于反應②D.反應H2(g)+2ICl(g)=I2(g)+2HCl(g)的ΔH=-218kJ·mol-1二、填空題11.在金催化劑表面水煤氣變換的反應歷程如圖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劑表面的物種用*標注。則水煤氣變換反應的___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該歷程中最大能壘(活化能)___________,寫出該步驟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12.一定溫度下,在容積為1L的密閉容器內(nèi)放入2molN2O4和8molNO2,發(fā)生如下反應:2NO2(紅棕色)N2O4(無色)(ΔH<0),反應中NO2、N2O4的物質的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曲線如下圖,按下列要求作答:(1)若t1=10s,t2=20s,計算從t1至t2時以N2O4表示的反應速率:___________mol·L-1·s-1(2)圖中t1、t2、t3哪一個時刻表示反應已經(jīng)達到平衡?答:___________(3)t1時,正反應速率___________(填“>”、“<”或“=”)逆反應速率(4)維持容器的溫度不變,若縮小容器的體積,則平衡向___________移動(填“正反應方向”、“逆反應方向”或“不移動”)(5)維持容器的體積不變,升高溫度,達到新平衡時體系的顏色___________(填“變深”、“變淺”或“不變”)13.(1)工業(yè)合成氨的反應原理為N2(g)+3H2(g)2NH3(g)ΔH=?92.4kJ/mol。該反應中的H2制取成本較高,工業(yè)生產(chǎn)中往往追求H2的轉化率。增大H2的平衡轉化率的措施有____(填字母代號)。a.增大壓強

b.升高溫度

c.增大N2濃度d.及時移走生成物NH3e.使用高效催化劑(2)CrO42-和Cr2O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轉化。室溫下,初始濃度為1.0mol/L的Na2CrO4溶液中c(Cr2O72-)隨c(H+)的變化如圖所示。①用離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發(fā)生的轉化反應____。②由圖可知,溶液酸性減弱,CrO42-的平衡轉化率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根據(jù)A點數(shù)據(jù),計算出該轉化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____。③升高溫度,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轉化率減小,則該反應的ΔH___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4.在一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N2+3H2=2NH3ΔH<0,達到平衡后,只改變某一個條件時,反應速率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1)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時間段是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A.t0~t1B.t1~t2C.t2~t3D.t3~t4

E.t4~t5

F.t5~t6(2)判斷t1、t3、t4時刻分別改變的一個條件。A.增大壓強

B.減小壓強

C.升高溫度D.降低溫度

E.加催化劑

F.充入氮氣t1時刻___________;t3時刻___________;t4時刻___________。(3)依據(jù)(2)中的結論,下列時間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_。A.t0~t1

B.t2~t3C.t3~t4

D.t5~t6(4)如果在t6時刻,從反應體系中分離出部分氨,t7時刻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請在圖中畫出反應速率的變化曲線______。15.在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反應:CO2(g)+H2(g)CO(g)+H2O(g),其化學平衡常數(shù)K和溫度t的關系如下表所示:t℃70080083010001200K0.60.91.01.72.6回答下列問題:(1)該反應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K=___;(2)該反應為___(填“吸熱”或“放熱”)反應;(3)下列說法中能說明該反應達平衡狀態(tài)的是___;A.容器中壓強不變B.混合氣體中c(CO)不變C.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D.c(CO)=c(CO2)E.化學平衡常數(shù)K不變F.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CO的分子數(shù)與生成H2O的分子數(shù)相等(4)某溫度下,各物質的平衡濃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試判此時的溫度為___。三、計算題16.20℃時,將溶液與溶液等體積混合,2min后溶液中出現(xiàn)明顯渾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已知溫度每升高10℃,該反應的速率增大為原來的2倍。那么50℃時,同樣的反應要看到同樣的渾濁現(xiàn)象所需時間為多少?_______17.把7molA氣體和5molB氣體混合放入2L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3A(g)+B(g)?2C(s)+xD(g),經(jīng)5min達到平衡,此時生成2molC,測得D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2mol·(L·min)-1,求:(1)B的轉化率_______(2)x的值_______(3)平衡時壓強與初始時壓強之比_______(4)該溫度下此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_______18.將0.1molCO與0.1molH2O氣體混合充入10L密閉容器中,加熱到800℃,充分反應達到平衡后,測得CO的濃度為0.005mol·L-1。(1)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_______。(2)在上述溫度下,CO的量不變,將氣態(tài)H2O的投料改為0.3mol,達到平衡時,CO的濃度為多少_______?四、實驗題19.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裝置(部分夾持裝置已略去)進行實驗探究?;卮鹣铝袉栴}:(1)以生成10mL氣體為計時終點。結果如下表所示:序號V(稀硫酸)/mLⅠ120Ⅱ320①除圖示所列舉的儀器,為順利完成該實驗,還需要的重要儀器是___________。②實驗Ⅰ和實驗Ⅱ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___________(填“>”“<”或“=”)。(2)下列方法不能使本實驗中生成氫氣的速率加快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將稀硫酸換成濃硫酸 B.在稀硫酸中滴加少許濃硫酸C.在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濃硝酸 D.在稀硫酸中滴加少許硫酸銅溶液(3)等質量的鋅分別與4份50mL過量的鹽酸在不同的實驗條件下完全反應,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實驗組別反應前溫度/℃金屬狀態(tài)11.020塊狀21.625塊狀31.630塊狀41.625粉末狀①實驗___________(填實驗組別序號)可表明實驗溫度對反應速率產(chǎn)生影響。②實驗2和4表明___________也可對反應速率產(chǎn)生影響。20.H2O2能緩慢分解生成水和氧氣,但分解速率較慢,加入催化劑會加快分解速率。某化學興趣小組為研究不同催化劑對H2O2分解反應的催化效果,設計了如圖甲、乙、丙所示的三組實驗。(1)定性分析:可以通過觀察甲裝置的_____現(xiàn)象,而定性得出關于Fe3+和Cu2+催化效果的結論。有同學認為該實驗不能比較Fe3+和Cu2+的催化效果,理由是_____。(2)定量測定:用乙裝置做對照試驗,儀器A的名稱是___。實驗時組裝好裝置乙,關閉A的旋塞,將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段距離后松開,觀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來的位置。這一操作的實驗目的是___。實驗時以2min時間為準,需要測量的數(shù)據(jù)是____。(其它可能影響實驗的因素均已忽略)(3)定量分析:利用丙裝置探究MnO2對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將30mL5%H2O2溶液一次性加入盛有0.10molMnO2粉末的燒瓶中,測得標準狀況下由量氣管讀出氣體的體積[V(量氣管)]與時間(t/min)的關系如圖所示。圖中b點_______9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補充實驗:該小組補充進行了如下對比實驗,實驗藥品及其用量如下表所示。實驗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探究______。編號反應物催化劑①30mL5%H2O2溶液,10滴H2O0.10molMnO2②30mL5%H2O2溶液,10滴0.1mol/LHCl溶液0.10molMnO2③30mL5%H2O2溶液,10滴0.1mol/LNaOH溶液0.10molMnO2答案第=page1717頁,共=sectionpages99頁答案第=page1818頁,共=sectionpages99頁參考答案:1.D【解析】A.根據(jù)圖中信息可知,容器內(nèi)起始總壓為,2min時總壓為,平衡時總壓為,恒溫恒容,壓強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即,,列“三段式”如下:列方程:,則,,A項正確;B.平衡時,,,列“三段式”如下:,則,環(huán)戊烯的平衡轉化率為,B項正確;C.該反應為吸熱反應,且生成物中氣體的系數(shù)之和大于反應物中氣體系數(shù)之和,升高溫度,減小壓強有利于提高環(huán)戊烯平衡轉化率,C項正確;D.該反應平衡常數(shù),D項錯誤;故選D。2.B【解析】達到平衡時,生成了2molC,經(jīng)測定,D的濃度為0.5mol?L-1,生成D為0.5mol/L×4L=2mol,生成C、D的物質的量相同,化學方程式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等于參與反應的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則x=2,A減少了3mol,平衡時A的物質的量為6mol-3mol=3mol,B減少了1mol,平衡時B的物質的量為5mol-1mol=4mol?!窘馕觥緼.由分析可知,x=2,A錯誤;B.反應前氣體的總物質的量為6mol+5mol=11mol,達平衡時,氣體的總物質的量為3mol+4mol+2mol+2mol=11mol,氣體的總物質的量不變,B正確;C.B的轉化率為100%=20%,C錯誤;D.平衡時A的物質的量為6mol-3mol=3mol,濃度為=0.75mol/L,D錯誤;答案選B。3.C【解析】A.根據(jù)圖示,過程①S-H斷裂,斷開化學鍵吸收能量,故A錯誤;B.根據(jù)圖示,過程④中-SH與-CH3結合,氫原子與氧原子結合,形成了O-H鍵和C-S鍵,故B錯誤;C.由圖示可知,硫化氫與甲醇合成甲硫醇的反應過程中,-SH取代了甲醇中的-OH,反應類型為取代反應,故C正確;D.催化劑可降低反應活化能,加快反應速率,但反應前后沒有變化,在中間過程參加了反應,故D錯誤;故答案選:C。4.B【解析】A.生成的氫氣能從長頸漏斗溢出,無法測定生成氫氣的體積,故不選A;B.B選項中,兩組實驗只有溫度是不同,所以可以探究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故選B;C.右側試管內(nèi)加入的高錳酸鉀的物質的量是左側試管的2倍,所以不能根據(jù)褪色時間判斷反應速率,故不選C;D.兩組實驗加入催化劑的陰離子不同,所以不能探究Fe3+和Cu2+對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故不選D;選B。5.A【解析】A.據(jù)圖可知C為生成物,0~15min內(nèi)生成C而不是消耗C,A錯誤;B.據(jù)圖可知X、Y的物質的量減少,為反應物,C的物質的量增加,為生成物,達到平衡時X、Y、C的物質的量變化之比為0.75mol:0.25mol:0.5mol=3:1:2,化學方程式為Y(g)+3X(g)2C(g),B正確;C.25min時反應已達到平衡,該時段內(nèi)Δn(X)=0.75mol,轉化率為×100%=25%,C正確;D.25min時的瞬間各物質的物質的量不變,所以不是改變投料,而之后C的物質的量增加,X、Y的物質的量減小,說明平衡正向移動,該反應為氣體系數(shù)之和減小的反應,縮小容器體積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D正確;綜上所述答案為A。6.A【解析】A.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2nmolA,同時生成nmolD,反應進行的方向相反,且物質的量的變化量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達到了化學平衡狀態(tài),A符合題意;B.因為反應前后氣體的分子數(shù)相等,壓強始終保持不變,所以當容器內(nèi)壓強不隨時間而變化時,不能確定反應達平衡狀態(tài),B不符合題意;C.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nmolB,同時消耗1.5nmolC,反應進行的方向相同,不一定達平衡狀態(tài),C不符合題意;D.容器內(nèi)混合氣體的質量、容器的體積始終不變,密度始終不變,所以當密度不隨時間而變化,反應不一定達平衡狀態(tài),D不符合題意;故選A。7.C【解析】A.該歷程中活化能應為[1.68-(-0.433)]×10-24eV=2.113×10-24eV,故A錯誤;B.由圖中反應機理可知,M2為HCl、C2H2與HgCl2形成的中間體,故B錯誤;C.反應物或產(chǎn)物在催化劑表面進行吸附和脫離,故C正確;D.題目中模擬的是單個乙烯分子,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HC≡CH(g)+HCl(g)→H2C=CHCl(g)△H=-2.24×10-24×NAeV·mol-1,故D錯誤;故選C。8.D【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反應Ⅰ中,Mn2O3與O2反應轉化為MnO2,反應Ⅱ中,MnO2將C7H8氧化,重新生成Mn2O3?!窘馕觥緼.由圖中可以看出,反應Ⅱ中,MnO2轉化為Mn2O3,C7H8生成CO2和H2O,方程式為,A正確;B.反應Ⅰ中,Mn2O3與O2反應轉化為MnO2,Mn元素的化合價升高,B正確;C.反應Ⅱ中,C7H8與MnO2反應生成H2O等,形成O-H鍵,從而釋放能量,C正確;D.Mn2O3作催化劑,可降低總反應的活化能,但不能改變反應的焓變,D錯誤;故選D。9.D【解析】A.由反應I可知該反應ΔS>0,根據(jù)吉布斯自由能公式ΔG=ΔH-TΔS,故該I在低溫下不能自發(fā)進行,則,A正確;B.溫度越高,反應越快,根據(jù)反應個反應,可以發(fā)現(xiàn)二氧化錳是反應III的產(chǎn)物,故溫度升高時,相同時間內(nèi),二氧化錳會越來越多,即b代表二氧化錳,a代表,B正確;C.由圖可知時,二氧化錳一直增大,故此時發(fā)生的主要反應為反應III,C正確;D.由圖可知450℃時二氧化錳的含量較大,此時適當增大空氣的流速可以提高的產(chǎn)率,但是溫度較低時,二氧化錳含量較低,增大空氣的流速不利于提高的產(chǎn)率,D錯誤;故選D。10.C【解析】根據(jù)圖象,反應①:H2(g)+2ICl(g)=HCl(g)+HI(g)+ICl(g),H元素的化合價升高,部分I的化合價的降低,該反應為氧化還原反應,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推出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反應②:HCl(g)+HI(g)+ICl(g)=I2(g)+2HCl(g),HI中-1價I與ICl中+1價I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推出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據(jù)此分析;【解析】A.根據(jù)圖象,反應①和②都是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①②均為放熱反應,故A說法正確;B.反應①中H2中H的化合價升高,ICl中部分I的化合價由+1價→-1價,反應①為氧化還原反應,反應②HI中-1價I與ICl中+1價I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I2,存在化合價的變化,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故B說法正確;C.活化能越大,反應速率越慢,總反應速率的快慢取決于活化能大的,根據(jù)圖象,反應①的活化能大于反應②,因此H2與ICl的總反應速率快慢取決于反應①,故C說法錯誤;D.ΔH只與體系中的始態(tài)和終態(tài)有關,與反應途徑無關,根據(jù)圖象,總反應為放熱反應,熱反應方程式為H2(g)+2ICl(g)=I2(g)+2HCl(g)

ΔH=-218kJ·mol-1,故D說法正確;答案為C。11.

小于

2.02

【解析】起始狀態(tài)反應物的相對能量為0,最終狀態(tài)生成物的相對能量為-0.72eV,反應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反應物的變換反應為放熱反應,即ΔH小于0;改歷程中兩次能壘分別為1.59eV-(-0.32eV)=1.91eV,1.86eV-(-0.16eV)=2.02eV,最大能壘(活化能)E正=2.02eV;該步驟的反應物為相對能量為-0.16eV的物質:COOH*+H*+H2O*,生成物為相對能量為1.41eV的物質COOH*+2H*+OH*,由此可得該步驟的化學方程式為:H2O*=H*+OH*。12.(1)0.1(2)t3(3)>(4)正反應方向(5)變深【解析】(1)從t1至t2時N2O4的物質的量增加了4mol-3mol=1mol,所以反應速率是=0.1mol/(L·s);(2)根據(jù)圖象可知,t3時刻物質的物質的量不再發(fā)生變化,所以此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3)t1時NO2的物質的量逐漸減小,說明反應是向正反應方向進行的,即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4)反應前后是體積減小的,所以縮小容積,壓強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5)正反應是放熱反應,所以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NO2的濃度增大,顏色變深。13.

acd

2CrO42-+2H+H2O+Cr2O72-

減小

1×107

小于【解析】⑴a選項,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轉化率增大,故a正確b選項,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轉化率減小,故b錯誤c選項,增大N2濃度,平衡正向移動,轉化率增大,故c正確;d選項,及時移走生成物NH3,平衡正向移動,轉化率增大,故d正確;e選擇,使用高效催化劑,平衡不移動,轉化率不變,故e錯誤;綜上所述,答案為acd;⑵①用離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發(fā)生的轉化2CrO42-+2H+H2O+Cr2O72-,故答案為2CrO42-+2H+H2O+Cr2O72-;②由圖可知,溶液酸性減弱,氫離子濃度降低,平衡逆向移動,CrO42-的平衡轉化率減小,根據(jù)A點數(shù)據(jù),計算出該轉化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2CrO42-+

2H+H2O(g)+

Cr2O72-起始量

1.0mol/L

0

0

0轉化量

0.5mol/L

0.5mol/L

0.25mol/L

0.25mol/L平衡量

0.5mol/L

1×10-7mol/L

0.25mol/L,故答案為減?。?×107;③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移動,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轉化率減小,說明平衡逆向移動即逆向為吸熱反應,正向為放熱反應,則該反應的ΔH<0,故答案為小于。14.

ACDF

C

E

B

A

【解析】(1)根據(jù)圖示可知,t0~t1、t2~t3、t3~t4、t5~t6時間段內(nèi),v正、v逆相等,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2)t1時,v正、v逆同時增大,且v逆增大得更快,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所以t1時改變的條件是升溫。t3時,v正、v逆同時增大且增大量相同,平衡不移動,所以t3時改變的條件是加催化劑。t4時,v正、v逆同時減小,但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所以t4時改變的條件是減小壓強。(3)根據(jù)圖示知,t1~t2、t4~t5時間段內(nèi)平衡均向逆反應方向移動,NH3的含量均比t0~t1時間段的低,所以t0~t1時間段內(nèi)NH3的百分含量最高。(4)t6時刻分離出部分NH3,v逆立刻減小,而v正逐漸減小,在t7時刻二者相等,反應重新達到平衡,據(jù)此可畫出反應速率的變化曲線為。15.

吸熱

BE

830℃【解析】(1)化學平衡常數(shù)等于生成物濃度的化學計量數(shù)次冪的乘積除以各反應物濃度的化學計量數(shù)次冪的乘積所得的比值;(2)隨溫度升高,平衡常數(shù)增大,說明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3)根據(jù)平衡標志判斷;(4)某溫度下,c(CO2)×c(H2)=c(CO)×c(H2O),即K==1;【解析】(1)根據(jù)平衡常數(shù)的定義,該反應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K=(2)隨溫度升高,平衡常數(shù)增大,說明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所以正反應為吸熱反應;(3)A.CO2(g)+H2(g)CO(g)+H2O(g)反應前后氣體系數(shù)和相等,容器中壓強是恒量,壓強不變,不一定平衡,故不選A;B.根據(jù)化學平衡定義,濃度不變一定平衡,所以混合氣體中c(CO)不變一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選B;C.反應前后氣體質量不變、容器體積不變,根據(jù),混合氣體的密度是恒量,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反應不一定平衡,故不選C;D.反應達到平衡時,濃度不再改變,c(CO)=c(CO2)不能判斷濃度是否改變,所以反應不一定平衡,故不選D;E.正反應吸熱,溫度是變量,平衡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化學平衡常數(shù)K不變,說明溫度不變,反應一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選E;F.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CO的分子數(shù)與生成H2O的分子數(shù)相等,不能判斷正逆反應速率是否相等,反應不一定平衡,故不選F;(4)某溫度下,c(CO2)×c(H2)=c(CO)×c(H2O),即K==1,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此時的溫度為830℃。16.15s【解析】化學反應中,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增大,20℃時,將溶液與溶液等體積混合,2min(即120s)后溶液中明顯出現(xiàn)渾濁;已知溫度每升高10℃,反應速率增大到原來的2倍,那么在50℃時,溫度升高30°℃,反應速率應是20℃的23倍=8倍,反應需要時間為原先的,則同樣的反應出現(xiàn)混濁需要的時間為120s×=15s。17.

20%

2

【解析】把7molA氣體和5molB氣體混合放入2L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3A(g)+B(g)?2C(s)+xD(g),經(jīng)5min達到平衡,此時生成2molC,測得D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2mol·L-1·min-1,則生成D的物質的量為0.2mol·L-1·min-1×2L×5min=2mol,則可列出三段式(單位為mol):,(1)B的轉化率;(2)根據(jù)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等于各物質的物質的量的變化量之比,可知x的值為2;(3)恒溫恒容時,壓強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則平衡時壓強與初始時壓強之比為;(4)物質C為固體,平衡時,其余氣體物質的濃度為,則該溫度下此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18.(1)1(2)0.0025mol/L【解析】(1)將0.1molCO與0.1molH2O氣體混合充入10L密閉容器中,加熱到800℃,發(fā)生反應:CO(g)+H2O(g)CO2(g)+H2(g),在反應開始時c(CO)=c(H2O)=0.01mol/L,反應達到平衡時c(CO)=0.005mol·L-1,則CO反應消耗濃度是0.005mol·L-1,根據(jù)物質反應轉化關系可知平衡時:c(CO)=c(H2O)=c(CO2)=c(H2)=0.005mol/L,故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2)溫度不變,化學平衡常數(shù)不變。在上述溫度下,CO的量不變,將氣態(tài)H2O的投料改為0.3mol,反應開始時c(CO)=0.01mol/L,c(H2O)=0.03mol/L,假設反應產(chǎn)生CO2的濃度為amol/L,則根據(jù)物質反應轉化關系可知平衡時c(CO)=(0.01-a)mol/L,c(H2O)=(0.03-a)mol/L,c(CO2)=c(H2)=amol/L,,解得a=0.0075mol/L,則達到平衡時,CO的濃度為c(CO)=0.01mol/L-0.0075mol/L=0.0025mol/L。19.(1)

秒表

濃度

>(2)AC(3)

2和3

金屬狀態(tài)(或反應物的接觸面積)【解析】(1)①該實驗是測量化學反應速率,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