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動物飼養(yǎng)與管理_第1頁
實驗動物飼養(yǎng)與管理_第2頁
實驗動物飼養(yǎng)與管理_第3頁
實驗動物飼養(yǎng)與管理_第4頁
實驗動物飼養(yǎng)與管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驗動物飼養(yǎng)與管理第一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實驗動物飼養(yǎng)管理內容微生物控制及環(huán)境設施管理飼料營養(yǎng)管理育種繁殖管理常用實驗動物的日常管理

第二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一·微生物控制及環(huán)境設施管理1、實驗動物按微生物等級分類2、普通動物的概念3、清潔級動物的概念4、無特定病原體動物的概念5、無菌動物的概念6、屏障環(huán)境的管理第三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1、實驗動物按微生物等級分類普通動物清潔動物無特定病原體動物(SPF動物)無菌動物第四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2、普通級動物的概念

普通級動物[conventional(CV)animal]

是微生物和寄生蟲控制級別最低的實驗動物;要求不攜帶主要的人獸共患病病原、動物烈性傳染病病原及人獸共患寄生蟲,如沙門菌、結核分枝桿菌、狂犬病病毒和兔出血癥病毒等。普通級動物有豚鼠、地鼠、兔、犬和猴等,普通級小鼠和大鼠等級被取消。第五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3、清潔級動物的概念

清潔動物[clean(CL)animal]

是根據我國國情而設立的等級動物,除普通級動物應排除的病原和寄生蟲外,不攜帶對動物危害大和對科學研究干擾大的病原和寄生蟲,如小鼠肝炎病毒、仙臺病毒等。清潔動物有小鼠、大鼠、豚鼠、地鼠、兔等動物。犬和猴沒有清潔級。第六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4、無特定病原體動物的概念無特定病原體動物(SPF動物)

[specificpathogenfree(SPF)animal]

通常被稱為SPF動物,除清潔動物應排除的病原和寄生蟲外,不攜帶主要潛在感染或條件致病和對科學實驗干擾大的病原和寄生蟲。如綠膿桿菌等。

SPF動物包括小鼠、大鼠、豚鼠、地鼠、兔、犬和猴等。第七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5、無菌動物的概念

無菌動物[germfree(GF)animal]

指無可檢出一切生命體的動物。其來源是普通動物經無菌剖腹產手術,幼子在無菌隔離器中人工哺育或由其他無菌動物代乳飼育而成?!盁o菌”只是一個相對概念,僅僅指以目前的技術手段未能查出微生物。第八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6.屏障環(huán)境管理嚴格規(guī)定人員、物品、動物的流向合理選擇消毒方法積極開展各項指標的檢測工作認真做好屏障環(huán)境內外的清潔消毒工作加強人員隊伍建設和管理有效的檢測措施第九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嚴格規(guī)定人員、物品、動物的流向人員流向:外環(huán)境→第一更衣→淋浴→第二更衣→潔凈走廊→實驗室→次潔凈走廊→緩沖間→外環(huán)境動物流向:購買SPF級動物→檢疫/觀察室→實驗室→次潔凈走廊→緩沖間→解剖室物品流向:洗消間→高壓滅菌設備/渡槽/傳遞窗→消毒物品儲存室→實驗室→次潔凈走廊→緩沖間→外環(huán)境第十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合理選擇消毒方法飼養(yǎng)籠盒、飲水瓶、墊料、衣服和各種實驗用具采用高壓蒸汽滅菌器消毒;動物食用飼料采用放射性照射(60Co)的消毒方法;工作人員用的拖鞋等采用渡槽浸泡的方法(0.15%滅菌凈溶液)消毒;對于不耐熱、不耐水、不耐酸堿和不能進行放射性照射的物品采用傳遞窗紫外線消毒。

第十一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積極開展各項指標的檢測工作經常對空調通風系統(tǒng)進行保養(yǎng),每1~2周更換排風口過濾膜,每兩個月更換一次初效和中效過濾袋,每年更換一次高效過濾膜;每半年檢測一次外購飼料的微生物指標和營養(yǎng)成分,每半年檢測一次純凈水的微生物指標;每天對溫濕度、壓差等進行監(jiān)測。第十二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認真做好屏障環(huán)境內外的清潔消毒工作保持屏障環(huán)境內的潔凈度是SPF級動物房正常運行的關鍵。每天的實驗和飼養(yǎng)工作完成后,對室內環(huán)境進行清潔,每周3次用滅菌凈消毒水對整個屏障系統(tǒng)的內環(huán)境和飼養(yǎng)籠架進行消毒。第十三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

屏障系統(tǒng)動物實驗室的管理者屏障系統(tǒng)動物實驗室的使用者第十四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屏障系統(tǒng)動物實驗室的管理者專職技術人員(包括實驗管理人員,設施設備維護人員和試驗操作人員)既要掌握對屏障系統(tǒng)動物實驗室生物安全性防護知識和維護、操作技術又要有一種對屏障系統(tǒng)動物實驗室的高度責任心,隨時關注系統(tǒng)的安全和正常運行,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第十五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屏障系統(tǒng)動物實驗室的使用者進行項目研究的科研人員:必須接受專職的管人員對其進行培訓了解屏障系統(tǒng)的流程、路線,人員、物品和動物進出屏障系統(tǒng)動物實驗室的方式方法,注意事項第十六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有效的檢測措施環(huán)境設施的檢測日常消毒滅菌物品的檢測第十七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環(huán)境設施的檢測主要參數包括溫度、濕度、噪音、光照、室內風速、氨濃度、室內換氣次數、各區(qū)域壓力差等。要根據檢測的指標調整或適時更換維護系統(tǒng)的設備,對多項環(huán)境參數的正常維持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溫、濕度和壓差需每日記錄,根據它們的變化,需要對風閥或空氣過濾器進行更換處理。環(huán)境指標的全面系統(tǒng)檢測一般一個季度檢測一次。第十八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日常消毒滅菌物品的檢測雙扉高壓真空滅菌器,用于所有可經高壓滅菌的物品;消毒液渡槽,用于可浸泡消毒的物品;紫外線滅菌渡艙,用于不能高壓,又不能浸泡的物品。第十九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加強人員隊伍建設和管理人員污染是潔凈動物設施失敗的重要原因。人與動物直接接觸之間的防護僅僅是洗澡和穿上滅菌衣、戴上手套和口罩。裸露部分很容易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工作人員容易出汗,偶爾也打噴嚏,但滅菌衣、口罩并不具備初、中、高效過濾功能,也容易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第二十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二.飼料營養(yǎng)管理1、嚙齒類實驗動物的營養(yǎng)需要2、實驗動物飼料的質量標準3、飼料的質量要求4、飼料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第二十一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實驗動物的食性與營養(yǎng)需要

實驗動物的食性與營養(yǎng)需要:

*食性—不同種動物攝取食物的習性。

*依食性將動物分為三大類:

草食性動物:豚鼠、兔、羊;

肉食性動物:狗、貓;

雜食性動物:小鼠、大鼠、金黃地鼠、猴。

實驗動物的基本營養(yǎng)需要——實驗動物對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類、礦物質、維生素和水等營養(yǎng)素的日平均需求量。第二十二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1、嚙齒類實驗動物的營養(yǎng)需要

大鼠、小鼠飼料蛋白質占18%-20%左右,粗纖維5%,粗脂肪4%。維生素A需求量為每公斤飼料含7000-14000IU,通常以加入1%的清魚肝油來滿足。應適當補充維生素E,每公斤飼料含60-120IU,以提高受孕率。

金黃地鼠飼料蛋白質占21%~24%,動物性蛋白尚應含相當比例,主要來源于魚粉

和雞蛋。植物性蛋白主要來源于黃

豆和豆粉。此外,應喂飼一些白菜

、蘿卜、黃瓜等青飼料。第二十三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

豚鼠

飼料蛋白質占17%-20%左右,尤其對精氨酸的需要量較高。由于它的盲腸較發(fā)達,因而對纖維素亦有較高需要,應占飼料總量的10%-15%左右。豚鼠體內不能合成維生素C,因此要在飼料中添加。一般每公斤飼料含維生素C1500mg,妊娠豚鼠每公斤飼料含維生素C1800mg。實際喂養(yǎng)時,主要可喂飼苜蓿草粉、干草粉和(或)綠色蔬菜等。第二十四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

新生家兔一般要哺乳一個月左右才能開始吃飼料。家兔飼料中蛋白質應占14%-17%,粗脂肪占3%,粗纖維占10%-15%以上。飼料中應含大量干草,以補足其對粗纖維的基本需要量,從而可防止家兔因粗纖維攝入不足而導致腹瀉。第二十五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犬和猴的營養(yǎng)需要

為肉食性動物,其飼料中應含20~24%蛋白質,4.5%-6.5%粗脂肪,3%粗纖維。注意添加維生素A、D、B1、B2,特別是維生素E。

第二十六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

為雜食性動物,其飼料中的蛋白質應占16%~21%,粗脂肪4%~5%。猴體內不能合成維生素C,其需求量為每公斤飼料含1700-2000mg,因而要注意補充。

在人工喂養(yǎng)時,應以面粉、雞蛋、食鹽、骨粉制作的蛋糕或餅干作為主食,此外還應有蘋果、香蕉、蔬菜等作為輔食。第二十七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

2、實驗動物飼料的質量標準

飼料的種類及營養(yǎng)特點

*按來源----植物性和動物性飼料。

*按物理性狀---粉狀飼料、顆粒飼料、膨化飼料等。

*按其營養(yǎng)特性---粗飼料、青綠和青貯飼料、能量飼料、蛋白質飼料、礦物質飼料、維生素飼料、添加劑。

**粗飼料--干苜蓿、干青草粉、稻草等。

**青綠和青貯飼料---天然牧草、樹葉等。

**能量飼料---玉米、高粱、大麥等。第二十八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苜蓿

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稱,不僅產量高,而且草質優(yōu)良,各種畜禽均喜食。最適宜的條件是土質松軟的沙質壤土,在陜西、河北、山西、山東、天津、北京地區(qū),以秋播最好。

鼠料兔料犬膨化飼料第二十九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蛋白質飼料----植物性蛋白飼

料如大豆、黑豆等,動物性蛋白

飼料有肉粉、魚粉、骨粉等。

**礦物質飼料----食鹽、石灰石

、貝殼等。

**維生素飼料---酵母、魚肝油、

各種人工合成或提純的單一維生素

、復合維生素制劑等。

**添加劑----防腐劑、抗氧化劑

、著色劑、激素等非營養(yǎng)性添加劑。

大豆豆粕魚粉第三十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3、飼料的質量要求

1.原料來源清楚,應不含化學藥品,無蟲害、細菌及霉菌污染,不發(fā)生變質,農藥殘留不應超過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

2.對于SPF動物,飼料要求無菌:而無菌動物和悉生動物的飼料則要求完全無菌。

3.選擇品質新鮮的原料進行加工。

4.貯存原料的倉庫要保持通風、低溫、干燥,以防霉變產生黃曲霉素。

5.飼料經配制加工后,應嚴密包裝,以防蠅、鼠、昆蟲、細菌等污染。第三十一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第三十二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4、飼料營養(yǎng)素對動物實驗結果的影響影響動物采食量而影響實驗結果

實驗動物的采食量,以其能達到對能量的需求量為標準。飼料的原料組成影響飼料中能量的含量,必然影響動物的采食量,而動物采食量多少又對某些實驗結果產生影響。例如:某些實驗的藥物是摻在飼料中給予的,如果動物采食量發(fā)生變化,動物攝人藥物的量也就會發(fā)生變化,最終影響實驗結果。第三十三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影響動物生長發(fā)育

在生物醫(yī)學研究中,以動物生長發(fā)育(包括體重、體型和組織器官的發(fā)育等)為指標的實驗是常見的。如果日糧中營養(yǎng)素含量水平過高或過低,勢必影響以生長發(fā)育指標的實驗結果。例如:SD大鼠日糧蛋白水平低于14%時,極顯著降低肝臟重量。

第三十四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影響動物生理生化指標而影響實驗主要是實驗動物飼料中所含的營養(yǎng)素經過動物的消化、吸收后對動物的生理狀態(tài)產生影響。當飼料中某種營養(yǎng)素含量發(fā)生改變時,必然導致動物血液及某些臟器、組織中改種營養(yǎng)素含量的改變,并對與之相關的生理生化指標造成影響。當這種改變加深或持續(xù)時間較長時,就會造成動物對該種營養(yǎng)索的缺乏或中毒。影響動物營養(yǎng)而影響實驗結果與營養(yǎng)相關研究中動物日糧的控制問題日益受到重視,特別是營養(yǎng)與免疫,營養(yǎng)與美容,營養(yǎng)與衰老已成為研究熱點。第三十五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三.育種繁殖管理1、實驗動物育種繁殖方法2、近交系的育種保種繁殖方法3、封閉群動物的育種繁殖方法第三十六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1、實驗動物繁殖主要有三種方法近親繁殖異系雜交隨機繁殖第三十七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近交系動物的育種繁殖近交系(inbredstrain)動物——經至少連續(xù)20代的全同胞兄妹之間或親代與子代之間交配培育而成的動物。如BALB/c小鼠、C57BL/6J小鼠等。

第三十八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近交系(inbredstrain)動物育種原理是人為地使動物連續(xù)進行近親交配,逐代提高基因純合率并固定目標狀,從而獲得具有目標性狀的純系群體。第三十九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保種方法

單線法從基礎群中選擇3~5對全同胞兄妹進行交配,再在子代中選擇l對生育能力最好的同胞兄妹進行交配,以后每代都選留l對。這種方法有利于增進群體在遺傳上的均一性,但卻減少有效的遺傳變異,且難以在同時期繁殖出眾多子代,特別是容易斷種。第四十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平行線法從基礎群中選擇3~5對全同胞兄妹進行交配,再在每對兄妹的子代中分別選留1對,以后每對兄妹每一后代都選留l對。這種方法保持的群體在遺傳上的均一性比單線系統(tǒng)差,隨著保種代數的不斷增加,群體中個體間的性狀差異逐漸明顯,但有利于防止斷種。第四十一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選優(yōu)法從基礎群(foundationcolony)中選擇3~5對全同胞兄妹進行交配,再在各兄妹的子代中比較生育能力、模型性狀,如果差異不大,則從每對兄妹的子代中選留1對作親本;如果差異較大,從滿意的兄妹子代中選留親本,總數仍為3~5對。一般在每過4~7代時進行一次修飾。這種方法同時克服了前兩種方法的缺點,既可防止斷種,又保證不發(fā)生亞系分化,為保種的最佳方法。第四十二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繁殖生產方法

保種維持的近交系動物數量有限,要大量供應實驗就必須擴大繁殖生產。繁殖生產近交系動物的方法有多種,Lane-Petter(1961年)所發(fā)表的交通信號燈方法(trafficlightsystem),就是把保種的近交系動物稱為基礎群,在繁殖生產過程中設有血緣擴大群(pedigreedexpansioncolony)、生產群(productioncolony)。第四十三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基礎群設白色標記,血緣擴大群設綠色標記,擴大群設黃色標記,生產群設紅色標記?;A群仍按保種方法保種;血緣擴大群來自基礎群,采用近交繁殖1~4代;擴大群來自血緣擴大群或基礎群,采用近交繁殖1~2代;生產群來自擴大群或血緣擴大群或基礎群,可采用隨機交配繁殖1~4代,繁殖生產出的動物供應實驗。第四十四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3、封閉群動物的育種繁殖封閉群(closedcolony)動物又稱遠交群(outbredstock)動物,是指以非近親交配方式進行繁殖生產的一個種群,在不從其外部引入新個體的條件下,至少連續(xù)繁殖4代以上的動物。如昆明種小鼠、SD大鼠等。第四十五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育種方法封閉群(closedcolony)動物培育目的在于保持群體的遺傳變異。其育種原理是根據Hardy-Weinberg定律,最大限度地避免近親繁殖和不與群外動物雜交,使群體基因頻率平衡穩(wěn)定。第四十六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四、常用實驗動物的日常管理1、實驗小鼠的飼養(yǎng)管理要點2、實驗大鼠的飼養(yǎng)管理要點3、實驗豚鼠的飼養(yǎng)管理要點4、實驗兔的飼養(yǎng)管理要點5、實驗犬的飼養(yǎng)管理要點第四十七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1、小鼠飼養(yǎng)管理要點

小鼠為雜食動物,因其喜啃咬,一般喂全價顆粒飼料,保證小鼠營養(yǎng)需要,但要注意有些小鼠的品系對營養(yǎng)的特殊要求。飼料中不得加入抗菌素、防腐劑以及激素等,并要求保持相對穩(wěn)定。小鼠胃容量小,隨時采食,應采取少量勤添飼喂。飼料平時要放在專用容器中保存,并放于通風干燥處,一周內應用完。小鼠常用飲水瓶給水,每天換水2--3次,保證飲水不中斷。應經常清洗并消毒飲水瓶及吸水管。第四十八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

籠具和墊料籠具應選用國家標準籠具,一般用塑料飼養(yǎng)籠,清潔級以上小鼠的籠具需消毒,TPX塑料飼養(yǎng)盒可達到耐120度高溫的要求,一般聚丙乙烯塑料盒消毒時只能耐105度,過高溫度可使盒體變形。墊料是直接接觸動物的鋪墊物,有吸濕、保暖、作窩的作用,故應有強吸濕性、無毒、無刺激性、無粉塵、不可食并舒適。一般選用以闊葉林木的刨花或鋸末為宜,切忌用針葉林木(松、杉)刨花做墊料。墊料常采用高壓消毒。第四十九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工作常規(guī)

每周更換兩次墊料,每日加食、換水。注意每天觀察動物,及時作好工作記錄和環(huán)境記錄第五十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2、大鼠飼養(yǎng)管理要點

大鼠的飼養(yǎng)管理基本與小鼠相同。

大鼠飼養(yǎng)室要注意避免噪音,強烈的噪音易引起吃仔現(xiàn)象。

由于大鼠體形較大,排泄物多,產生的有害氣體也多。因此必須控制大鼠的飼養(yǎng)密度,確保室內通風良好,勤換墊料。

大鼠飼養(yǎng)室的濕度不得低于40%,避免環(huán)尾癥的發(fā)生。第五十一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4、豚鼠飼養(yǎng)管理要點環(huán)境豚鼠聽覺好,膽小,易受驚嚇,環(huán)境應保持安靜。

籠具傳統(tǒng)的飼養(yǎng)方式是水泥和木制的地池飼養(yǎng),也可蓋成幾層?,F(xiàn)發(fā)展為抽屜式飼養(yǎng)箱子籠具。豚鼠需一定的活動場地。

第五十二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飼料豚鼠對纖維素要求量較大,在飼料配方中應充分注意。另外必須在飼料中補加維生素C。常規(guī)管理每日喂料兩次,喂新鮮青草或蔬菜一次。注意定時定量。喂青菜時必須清洗干凈。注意室內溫、濕度的保持。注意每天觀察動物,并做好工作記錄。第五十三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4、兔飼養(yǎng)管理要點飼料采用全價營養(yǎng)顆粒飼料,飼料配方應符合有關規(guī)定標準并保持相對穩(wěn)定,投料應定時定量,防止過食或不足。保證供應足夠的清潔飲水,飲水器具要定期消毒。消毒防疫嚴格執(zhí)行衛(wèi)生消毒防疫制度,飼養(yǎng)間或實驗室必須通風干燥,籠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防止噪音。第五十四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6、犬飼養(yǎng)管理要點飼養(yǎng)環(huán)境犬飼養(yǎng)場所應在獨立區(qū)內,室內飼養(yǎng)應有隔音設備,犬場和犬舍均需有雙重門設施,上、下水設施要齊備。實驗中的犬?;\養(yǎng),繁殖犬常散養(yǎng),犬喜運動,所以,犬舍應有犬的活動場地。第五十五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

喂養(yǎng)與營養(yǎng)目前廣泛采用犬全價營養(yǎng)膨化顆粒飼料,按犬重的4%供應飼料,可保證犬的生長發(fā)育需要。如需自行配制進行短期飼養(yǎng),犬飼料中應保證以下主要成分:粗蛋白25%,粗脂肪6%,無氮浸出物50%,粗纖維4%以下,灰粉8%以下,還應加適量的微量元素、維生素和礦物質。飼料要多樣搭配,要選擇適口性強,易消化的飼料,適當補充動物性蛋白料。喂飼要做到定時、定量、定溫、定質、定地點。成犬一般每日2次,生產母犬、幼犬可每日3次。第五十六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

清潔衛(wèi)生每天清洗飼犬食具、犬籠和犬舍場地,夏季要常給犬洗澡,保持犬體衛(wèi)生。工作人員在工作時注意觀察犬的精神狀態(tài),進食情況,口眼、鼻、皮膚及外陰部有無異常以及行為習性等。按季節(jié)、氣候不同,檢蟲、驅蟲、防病是犬健康的保障。充分運動運動可使犬新陳代謝旺盛,增進食欲,抵抗力增強,日光中的紫外線通過光化學作用,可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促進鈣磷的吸收。

第五十七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實驗動物疾病與控制

第五十八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一)導致人獸共患病的主要病原體

1.病毒: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病毒、狂犬病病毒、獼猴皰疹病毒1型(B病毒)、流行性出血熱病毒。

2.細菌:沙門菌、布魯桿菌、志賀菌、結核分枝桿菌、鉤端螺旋體。

3.真菌:皮膚病原真菌。

4.寄生蟲:弓形蟲。第五十九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二)實驗動物主要烈性傳染病病原體鼠痘病毒(小鼠脫腳病病毒)、兔出血癥(兔瘟)病毒、犬細小病毒(急性出血性腸炎)、犬瘟熱病毒、傳染性犬肝炎病毒。(三)引起實驗動物一般性疾病的病原體1.病毒——小鼠肝炎病毒、仙臺病毒、猴反轉錄D型病毒。2.細菌——多殺巴斯德桿菌、泰澤病原體、鼠棒狀桿菌、支原體。3.寄生蟲——多種體內寄生蟲。第六十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二、病毒性疾?。ㄒ唬┝馨图毎}絡叢腦膜炎(LCM)

是一種人獸共患病,在實驗動物多呈隱性感染,小鼠感染后可不出現(xiàn)癥狀,但可通過胎盤傳給子代。感染該病毒的小鼠,是研究病毒特異性免疫耐受性疾病的理想動物模型。第六十一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1.病原學

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病毒(LCMV)。屬砂粒病毒,呈圓形或橢圓形,單鏈RNA,有囊膜。可在雞胚絨毛尿囊上增殖,但不產生可見痘斑,只有適應生長后才產生細胞病變。LCM病毒對乙醚敏感,不耐熱,56℃1h,紫外線或0.1%甲醛都可滅活。第六十二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2.流行病學(1)傳染源:感染LCM病毒的野小鼠、無癥狀帶病毒小鼠。(2)傳播途徑:接觸帶病毒野小鼠或實驗小鼠的分泌物、排泄物、吸血昆蟲傳播,以及胎盤垂直傳播等。(3)易感者:小鼠、猴、豚鼠、大鼠、地鼠、兔、狗等,人亦易感。第六十三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

3.癥狀在實驗動物多呈隱性感染,小鼠感染后可不出現(xiàn)癥狀。人感染后表現(xiàn)類似流感樣癥狀,嚴重者侵犯中樞神經引起腦膜炎等。4.診斷

LCM病毒通常是無癥狀感染。懷疑本病時,可將患病動物的血清、腦脊液或病變組織接種在SPF小鼠腦內,SPF小鼠4-5天后死亡。亦可用血清方法檢測LCM病毒抗體。第六十四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5.預防與控制嚴格防止野鼠和感染鼠等進入動物室與實驗室。加強血清學監(jiān)測,消滅帶毒病鼠,也非常必要。第六十五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

(二)鼠痘

鼠痘又稱為小鼠傳染性脫腳病,是由鼠痘病毒感染引起的小鼠烈性傳染病,患病動物往往未出現(xiàn)癥狀即死亡,死亡率高達90%以上。第六十六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1.病原學

鼠痘病毒屬痘病毒科,雙鏈DNA結構,包膜上有血球凝集素,可凝集雞的紅細胞。鼠痘病毒與其他痘病毒之間的抗原關系密切,血清學上有明顯的交叉反應。鼠痘病毒對干燥、低溫有較強的抵抗力,但可被100℃以上高溫及紫外線迅速殺死。第六十七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2.流行病學(1)傳染源:病小鼠、無癥狀帶病毒小鼠。

(2)傳播途徑:接觸病鼠患處滲出液、分泌

物及其污染物品。(3)易感動物:小鼠、尤其是A、C3H、DBA/2、BALB/c、CBA等品系。幼鼠和衰老小鼠對本病特別易感,且常呈致死性。但本病在野鼠中較少發(fā)生。第六十八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

3.癥狀

小鼠肢體和尾巴嚴重水腫、潰瘍,最后壞死脫落,故稱脫腳病。4.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癥狀特征、病毒分離鑒定、血清學檢查可作診斷。血清學檢查方法主要有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等。第六十九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

5.預防與控制

定期作血清學監(jiān)測,防止將傳染源引入動物種群和實驗室,對可疑小鼠要隔離檢疫,證實后應消滅整個感染鼠群。一切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要高壓消毒,房間用福爾馬林等消毒劑熏蒸。接種牛痘疫苗可預防此病。第七十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三)狂犬病

狂犬病又稱恐水癥,是一種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累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急性傳染病。動物感染后,一般有兩種表現(xiàn)類型:狂暴型和麻痹型。人感染后出現(xiàn)高度興奮、恐懼不安、畏風、流涎、恐水、吞咽困難、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者癱瘓甚至死亡。狂犬第七十一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1.病原學

狂犬病病毒屬于RNA型的彈狀病毒科,病毒型似子彈,單鏈結構,表面有脂蛋白包膜。病毒對過氧化氫、高錳酸鉀、新潔爾滅、來蘇兒等消毒藥敏感。病毒不耐濕熱:100°C加熱2分鐘以及紫外線照射均能滅活,耐低溫,在4°C下可存活數月到1年。第七十二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2.傳染病學(1)傳染源:主要是犬、其次是攜帶病原的貓、豬及牛、馬等家畜和野獸等溫血動物。自然界中,以野生動物如狼、狐、吸血蝙蝠等為主。(2)傳播途徑:主要通過咬傷傳播,也可由帶病毒唾液經各種傷口和抓傷、舔傷的黏膜和皮膚入侵。(3)易感者:人、各種畜類,尤其是犬科和貓科的動物。第七十三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3.癥狀動物:犬狂暴型、犬麻痹型。人感染后的臨床表現(xiàn):恐水、怕風、恐懼不安、咽肌痙攣、進行性癱瘓,甚至死亡。4.診斷

典型的癥狀結合病史,尸檢動物腦組織內基氏小體可確診。第七十四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5.預防與控制

24小時內注射狂犬疫苗。對可疑動物要隔離觀察,病死動物應予焚毀或深埋處理。捕殺野犬、管理和免疫家犬和家畜(注射獸用狂犬病毒疫苗)。第七十五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四)流行性出血熱

流行性出血熱為人獸共患病;引起該病的病毒主要存在于野生嚙齒類動物。在實驗動物,多呈隱性感染和持續(xù)帶病毒狀態(tài),可無明顯臨床癥狀和病理改變。第七十六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1.病原學

引起流行性出血熱的病毒屬漢坦病毒,單鏈RNA結構,有囊膜,可凝集鵝的紅血球。該病毒能在多種細胞中生長,且細胞病變不明顯。此病毒對環(huán)境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較差。

第七十七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2.流行病學(1)傳染源:主要是野鼠,以黑線姬鼠和褐家鼠為代表,可在實驗大鼠等嚙齒類動物中流行。近年發(fā)現(xiàn),該病毒可由實驗大鼠傳播給人。黑線姬鼠褐家鼠第七十八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2)傳播途徑:該病主要以螨等吸血昆蟲為傳播媒介。含有病毒的血、尿等,污染人的破損處,亦使人患病。(3)易感者:主要是人,其次為大鼠、小鼠、豚鼠、兔等實驗動物。動物感染后可不發(fā)病,而人則發(fā)病。第七十九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

3.癥狀

人感染后出現(xiàn)頭痛、眼眶痛、腰痛等“三痛”癥狀,臉、脖子、胸部紅腫等“三紅”體征,經過低血壓期、少尿期甚至尿閉期,最后到多尿期。有發(fā)熱、頭痛等類感冒癥狀,個別病例嚴重時并發(fā)急性心力衰竭,可導致死亡。第八十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4.診斷多數易感動物對該病毒表現(xiàn)為無癥狀感染,其診斷主要靠血清特異性抗體檢測,也可在感染大鼠的肺組織中查出特異性病毒抗原。常用的方法有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和免疫熒光抗體試驗等。第八十一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

5.預防與控制

由于野鼠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和病毒攜帶者,因此消滅野鼠,防止野鼠進入動物飼養(yǎng)室和實驗室是預防該病的關鍵措施。定期做血清學檢查具有重要意義。無菌剖腹取胎術和屏障環(huán)境飼養(yǎng)可根除該病毒感染。第八十二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五)兔瘟

又名兔出血癥,是家兔的一種的急性烈性傳染病。由兔流行性出血熱病毒引起。常表現(xiàn)為突然倒地,抽搐,尖叫后死亡;病程稍慢的,體溫可升高到41℃以上,精神不振,食少,消瘦明顯,死亡前常呈興奮狀,鳴叫,肌肉震顫,呼吸急促,掙扎,狂奔等現(xiàn)象。第八十三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1.病原:

引起兔瘟的病原為病毒性出血癥病毒,該病毒能凝聚人和綿羊紅細胞。以人的“o”型紅細胞最敏感,此特點是與兔巴氏桿菌的鑒別診斷方法。2.流行病學:

經消化道、呼吸道、皮膚劃傷和交配傳染。主要侵害青年兔和成年兔,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高。第八十四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3.癥狀:體溫升高、稽留熱,精神沉郁,死前體溫下降全身顫抖。4.病變:鼻腔、喉頭及氣管粘膜充血、瘀血和出血,氣管內充滿白泡或粉紅色泡沫,肺嚴重瘀血和水腫;肝腫大,偶見小出血點;腎瘀血腫大,胃粘膜脫落,十二指腸粘膜充血,腸腔內充滿膠樣分泌物;懷孕母兔子宮粘膜充血、出血、胎兒死亡。第八十五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5.診斷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一般能作出正確的診斷。6.防治封鎖;深埋病死兔;0.3%的過氧乙酸或2-3%氫氧化鈉消毒;免疫接種。第八十六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三、細菌性疾病

細菌性疾病的易感性不同,且存在種群、品系、性別、年齡的差異。其細菌性疾病具有不同程度的地域性、流行性、季節(jié)性和感染后免疫性。隨病原菌的毒力、動物的健康狀況及免疫力的不同,其流行性可表現(xiàn)為散發(fā)、暴發(fā)、大流行等形式。第八十七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

引發(fā)實驗動物感染性疾病的細菌大致可分為人獸共患病病原菌、動物致病菌和條件致病菌三大類。在動物實驗中,條件致病菌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最易被忽視,因而必須嚴格控制。對實驗動物的細菌性疾病一般不主張治療,因為藥物不能根除感染的病原菌,而使治愈動物成為新的傳染源。此外,藥物尚會改變動物的機能,從而影響實驗結果。因此,預防才是保證動物質量的有效手段。第八十八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

(一)沙門菌病

實驗動物的沙門菌病為人獸共患病,主要由鼠傷寒沙門菌和腸炎沙門菌引起。

1.病原學沙門菌屬革蘭氏陰性短桿菌,無芽孢、有鞭毛、能運動。該菌不發(fā)酵乳糖和蔗糖,不凝固半乳糖,不液化明膠,不產生靛基質。在營養(yǎng)瓊脂上生長良好。第八十九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2.流行病學(1)傳染源:攜帶鼠傷寒沙門菌和腸炎沙門菌的野鼠、蒼蠅、病鼠等。(2)傳播途徑:糞便污染墊料、飼料、飲用水后經消化道感染。(3)易感者:大鼠、小鼠、豚鼠、兔。

第九十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

3.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食少和腹瀉,急性暴發(fā)型可導致動物迅速死亡。4.診斷根據癥狀及細菌培養(yǎng)鑒定可診斷,如果能從動物體液、器官組織中分離出該菌,說明該菌已在動物體內廣泛播散。5.預防與控制嚴防野鼠、防止蒼蠅、糞便污染、隔離和淘汰病鼠。

第九十一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二)支原體病

支原體又稱菌形體、霉形體,是一種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的多形微生物。它可引起實驗動物、家畜、家禽和人類發(fā)生有關疾病。危害實驗動物的支原體有肺支原體、溶神經支原體、關節(jié)炎支原體等。第九十二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1.病原學

支原體為革蘭氏陰性,高度多態(tài)且大小不一,無細胞壁,而僅在細胞質表面有三層細胞膜;在合適的瓊脂培養(yǎng)基上可以形成約0.5mm直徑的荷包蛋形菌落。第九十三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2.流行病學(1)傳染源:攜帶病原體或已知患病的小鼠、大鼠。(2)傳播途徑:帶菌母鼠舔仔鼠、氣溶膠傳播,經污染籠具間接接觸等。(3)易感動物:小鼠、大鼠。第九十四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

3.癥狀

肺支原體可引起化膿性鼻炎和慢性肺炎等呼吸系統(tǒng)疾??;有時并發(fā)中耳炎、內耳炎引起實驗動物“歪頭病”,患鼠頭斜于患側轉圈走,提起鼠尾使之倒立,患鼠身體迅速旋轉;肺支原體感染生殖道可致死胎或不育。

溶神經支原體導致小鼠旋轉病,可出現(xiàn)頭部震顫、身體翻滾等癥狀,關節(jié)炎支原體主要侵襲大鼠,引起多發(fā)性關節(jié)炎。第九十五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4.診斷

分離培養(yǎng)支原體,間接血凝試驗、補體結合試驗,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等血清學方法,有助于確診。

預防與控制淘汰病鼠,使用屏障系統(tǒng)飼養(yǎng)。第九十六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第九十七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四、寄生蟲疾病

實驗動物寄生蟲病按寄生部位可分為體內寄生蟲(原蟲、蠕蟲)和體外寄生蟲(昆蟲)兩大類。動物寄生蟲的種類繁多,感染較為普遍,且難以根除。既影響動物的質量,干擾實驗結果,又威脅飼養(yǎng)和科研人員的健康。第九十八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

弓形蟲病

弓形蟲病又稱毒漿原蟲病,為人獸共患體內寄生蟲病,由襲地弓形蟲引起。第九十九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1.病原學

襲地弓形蟲依其不同發(fā)育階段有滋養(yǎng)體、包囊、裂殖體、配子體和卵囊、滋養(yǎng)體和包囊出現(xiàn)在中間宿主和終宿主貓的體內,而裂殖體、配子體和卵囊則只出現(xiàn)在終宿主貓的體內。第一百頁,共一百一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2.生活史

貓吞食含弓形蟲包囊的動物組織或成熟的卵囊后,包囊內的滋養(yǎng)體或卵囊內的子孢子即進入貓的消化道,并侵入腸上皮細胞進行繁殖,經裂殖子、配子體、配子、配子生殖等有性繁殖階段后,產生卵囊。卵囊隨糞便排出,在外界環(huán)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