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全冊_第1頁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全冊_第2頁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全冊_第3頁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全冊_第4頁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全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第一節(jié)地球和地球儀(第1課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知道地球是個球體,會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等數(shù)據(jù)描述地球的大小。2.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記住地軸、兩極、赤道、緯線、經(jīng)線、本初子午線。3.理解掌握東西經(jīng)度、南北緯度的劃分和東西、南北半球的劃分。能力目標1.通過制作地球儀,了解地球儀的基本構造。2.觀察地球儀,認別經(jīng)緯線、經(jīng)緯度、東西半球、南北半球。3.熟練地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某一地點的位置。德育目標人類對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的認識過程,體現(xiàn)著人類認識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學不斷發(fā)展進步的過程。因而教育學生要用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眼光認識地理事物的發(fā)生、演變和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探求自然奧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學、實事求是的觀念?!虒W重點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2.經(jīng)線和緯線的特點,經(jīng)度和緯度的劃分。3.東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劃分。4.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地球表面任意一點的位置?!虒W難點1.東西經(jīng)度、南北緯度的判讀。2.東西半球的劃分。3.借助經(jīng)緯度及經(jīng)緯網(wǎng)知識,使學生對空間概念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教學方法觀察、比較、歸納等教學方法。※教具準備1.地球儀、經(jīng)緯儀。2.自制多媒體課件?!n時安排第一課時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儀第二課時緯線和經(jīng)線第三課時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定位※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導入新課]同學們,人類的生活和生產(chǎn)離不開地理。學習地理能夠使我們更好地生活和生產(chǎn)。那么,學習地理從哪開始呢?(學生議論)對,從認識人類的家園——“地球”開始。多媒體畫面1浩瀚的太空,星光燦爛。配上音樂,推出旋轉的地球和課題。[講授新課]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第一節(jié)地球和地球儀提出問題晴空萬里,我們能看到太陽像一個火紅的圓球;十五的夜晚,我們能看到月亮像一個明亮的銀盤;我們居住的地球是個什么形狀呢?學生回答球體(球形)。設問過渡我們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是無法看到地球整體面貌的。那么,古代人是如何逐步認識了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呢?多媒體畫面2圖略(課本P2圖1.1“天圓地方”)讀圖思考我國古代為什么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說法。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后,教師評價點撥。設問引導隨著人們活動范圍的擴大,人們產(chǎn)生了疑問,很多現(xiàn)象說明大地不是直覺的那么方方的、平平的,大地又變成了個什么樣呢?多媒體畫面3圖略(課本P2圖1.1“天如斗笠,地如覆盤”)請同學們說說當時人們臆想中的大地是個什么樣,并舉例說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組織活動1.學生描述、舉例。教師評價。2.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進行以下幾項活動:列舉事例:模擬觀船①模擬“海邊看船”。讓學生參照課本P4圖1.3,邊模擬,邊記錄體驗,如有到過海邊親身體驗過的同學,可以交流印證。實驗行船②實驗“桌上行船”。讓學生做一個對比小實驗:把紙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視紙船,看到船的部位有沒有變化?觀察照片③觀察“月食照片”。讓學生觀察課本P4圖1.4,指出地球的影子是哪一部分?(古銅色的部分)說明古銅色影子的邊緣呈什么形狀?(弧形)弧形就能說明地球是個球體嗎?(不能,如果地球是圓的或圓柱形,看到的影子邊緣也是弧形)引導思考④思考“高站遠矚”。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站在廣闊平坦的田野上,瞭望四周,最多能看到約4000米的地方。若站得高一些,就能看得遠一些。同理,飛機飛得越高,俯視的范圍就越大,這也說明地球不是平面的。提出問題通過以上實例,證明了大地確實不是平的,是不是就能得出地球是一個球體的結論呢?(不能)這是人們的猜測和推理,還有什么辦法能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呢?多媒體畫面4圖略(課本P2圖1.1“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線路圖”)請同學們沿著當年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路線,結合課本P3閱讀材料“麥哲倫船隊的環(huán)球航行”的介紹,進行一次圖上旅游,看看證明一個什么事實。評價過渡學生發(fā)言,教師評價后指出:1519年9月至1522年9月,麥哲倫率領船隊環(huán)球航行,用事實證明了過去人們的猜測和推理,地球確實是一個球體。但是最科學的能夠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依據(jù)是什么呢?多媒體畫面5圖略(課本P2圖1.1“地球衛(wèi)星照片”)20世紀,人類進入了太空,從太空觀察地球,并且從人造衛(wèi)星上拍攝了地球的照片,確證地球是一個球體。小結過渡教師邊小結,邊點擊在多媒體畫面6上依次出現(xiàn)的圖片和問題。多媒體畫面6同學們,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而艱辛的歷程。從一開始人們的直覺感知(點擊“天圓地方”)、到后來的猜測推理(點擊“天如斗笠,地如覆盤”)、再到用事實論證(點擊“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路線圖”)、最后的科學證明(點擊“地球衛(wèi)星照片”),從這一認識過程中(點擊箭頭依次連接以上四圖),你感悟到些什么呢(點擊討論問題)?請以學習小組討論交流。討論交流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大家談的很好,我們應該學習前人認識自然,不畏艱辛,勇于探索的精神;樹立破除迷信,抵制邪教,實事求是,崇尚科學的觀念和探求自然奧秘的志趣;用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眼光認識地理事物的發(fā)生、演變和發(fā)展。提出問題人們在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中,還精確地測量出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用哪些資料數(shù)據(jù)來描述地球的大小呢?請大家在筆記本上畫出“地球的大小示意圖”。學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畫示意圖。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承轉過渡地球的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相當于飛機飛行30個小時的航程,時速100千米的汽車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人一刻不停地步行繞赤道一圈,大約要一年多才能走完。這樣大的一個地球,人們要認識它,研究它,看到它的全貌太困難了。如何才能便于我們學習、研究呢?(教師出示地球儀,有條件的學??擅總€學習小組發(fā)一個地球儀,配合學生學習)多媒體畫面8地球儀略圖同學們請看課本P4中間自然段,觀察地球儀,以學習小組共同完成以下各題:1.什么是地球儀?2.畫略圖,并指出地軸、北極、南極是怎樣確定的?3.轉動地球儀應向哪個方向轉?4.地球儀有什么作用?5.地球儀與地球真實的原貌有什么不同?學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觀察、討論、交流,總結地球儀的特點。教師點撥根據(jù)學生討論、交流的情況,利用地球儀,邊演示,邊補充點撥,并滲透在地球儀上確定方向的知識:指向北極方向為北,指向南極方向為南。在確定南北方向的基礎上,定出東、西方向,提示學生“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因而演示地球儀轉動也應自西向東轉,并指導學生演示。教師要對第5個問題作必要的總結,地球儀與地球實體的不同表現(xiàn)在:①地球儀是地球大大縮小了的模型;②地球儀上的能使之繞著轉動的地軸,以及繪制的經(jīng)緯網(wǎng)和經(jīng)緯度,在地球上實際并不存在;③地球儀上是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地球上不同的地理事物。[課堂小結]今天這節(jié)課是我們“認識地球”的第一節(jié)課,同學們不僅明確了人類的家園是一個球體,而且對它的大小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同學們還認識了“地球儀”這樣一位“新朋友”,它會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地球,學習地理。根據(jù)板書設計師生共同復述本節(jié)知識要點,并概括為“一球三數(shù)”“一軸二極”。※板書設計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第一節(jié)地球和地球儀※活動與探究1.隨著人類科技手段的進步,目前人類對地球的形狀又有什么新的認識。2.利用生活體驗、其他學科知識或上網(wǎng)等渠道,找出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一些證據(jù)。3.美國的孟席斯經(jīng)過14年悉心考證,得出一個驚世結論: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的人不是哥倫布,最早環(huán)球航行的也不是麥哲倫,而是早在1421年至1423年間,中國明朝的鄭和用了兩年的時間完成了環(huán)球航行的壯舉,將世界環(huán)球航行的歷史又往前推進100多年。請收集這一新觀點的有關資料。第一章第一節(jié)地球和地球儀(第2課時)[導入新課]方法1同學們,生活離不開地理。比如我們要了解某個國家的首都在哪里?某兩個風景區(qū)的位置是什么關系?某個地區(qū)的范圍有多大?如何才能從地球儀或地圖上查找表述這些地理信息呢?這就離不開經(jīng)緯線、經(jīng)緯度的知識。因此,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就能解決這些問題了。方法2出示地球儀,讓學生指出一軸兩極。然后設問:地球儀表面還有這些弧線及其標注的度數(shù),它們分別叫什么名稱呢?作用是什么呢?[講授新課]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認識它們。投影展示投影展示自學或研討表格(見板書設計)。能保證每4~5名學生有一個地球儀,學生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的學校,可把學生分成兩大組,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討論,完成新知識的學習。對于多數(shù)學生沒有地球儀做保證的班級,教師可以采用問題教學法,利用地球儀、經(jīng)緯儀,結合多媒體畫面,組織學生邊提問啟發(fā),邊引導觀察,邊討論填表,完成這部分內(nèi)容的學習。多媒體畫面11圖略(課本P5圖1.7只要緯線的說明文字“簡化地球儀”,課本P6圖1.11“地球儀上的緯線”,課本P6圖1.9“基多赤道紀念碑”)低、中、高緯的劃分讀圖分析,并結合觀察地球儀討論下列問題,把答案填入表中。啟發(fā)研討1.什么叫緯線?緯線是圓還是半圓?2.各緯線的長度是否相等?最長的緯線是哪一條?(說明基多赤道紀念碑)緯線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3.緯線指示什么方向?4.地球儀上能畫多少條緯線?5.什么叫緯度?6.零度緯線是哪一條?7.緯度從赤道開始,分別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圍是多少?有什么規(guī)律?(指導學生做填圖練習)8.緯度相同的緯線有幾條?怎樣區(qū)分它們?各用什么符號表示?有沒有不做標注的緯線?9.緯度最大值的緯線有什么特征?該最大值出現(xiàn)在哪個地區(qū)?(讓學生在圖中標出南北極點和緯度值)10.請按圖說出低、中、高緯度各自所占的緯度范圍。并根據(jù)自己學校所在地的緯度,說出它大致位于哪個緯度帶。(也可以讓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出分別位于低緯、中緯、高緯三個區(qū)域的國家各一個)多媒體畫面12圖略(課本P7圖1.12“南北半球的劃分”)讀圖分析讀圖分析,并結合觀察地球儀思考下列問題:1.赤道把地球分為哪兩半球?(學生觀察回答后,并指導學生描畫此緯線,填寫南北半球的名稱)2.指出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兩側的大洲。(讓一位學生上來指圖說明)3.在地球儀上找出北回歸線、北極圈、南回歸線、南極圈??纯催@幾條緯線所經(jīng)之處,有沒有自己聽說過的地名。(強調(diào)這是幾條重要緯線,讓學生記住)承轉過渡通過研討大家知道緯線和緯度的知識,但要確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圍等地理特征,還需要學習經(jīng)線和經(jīng)度的知識。多媒體畫面13圖略(課本P5圖1.7只要經(jīng)線的說明文字“簡化地球儀”,課本P6圖1.10“地球儀上的經(jīng)線”,課本P6圖1.8“格林尼治0°經(jīng)線”)讀圖思考,并結合觀察地球儀,自學完成下列問題,把答案填入表中。1.什么叫經(jīng)線?2.經(jīng)線的形狀、長度和指示方向與緯線有什么不同?3.經(jīng)度是以哪條經(jīng)線為起點的?(此題較難,以教師回答為主,并引導學生看圖,說明本初子午線及其標志)4.經(jīng)度從本初子午線開始分別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圍是多少?有什么規(guī)律?(教師要做必要的提示)5.同一度數(shù)的經(jīng)線有幾條?如何區(qū)分它們?各用什么符號表示?有沒有不做標注的經(jīng)線?6.在地球儀上找出160°E和20°W以及0°和180°組成的經(jīng)線圈,比較哪個經(jīng)線圈穿過的陸地少?(提示學生組成經(jīng)線圈必須是相對應的兩條經(jīng)線,即兩條經(jīng)線的度數(shù)和是180°)學生自學教師及時巡視,引導學生與緯線和緯度的特點進行比較學習,組織學生邊自學,邊將答案填入表格中。多媒體畫面14圖略(課本P7圖1.13“東西半球的劃分”)讀圖思考下列問題:1.東西半球是如何劃分的?這樣劃分的意義是什么?2.全部和大部分位于東半球的有哪幾個大洲?位于西半球的呢?(讓一位學生上來指圖說明)討論評價學生以學習小組討論交流,教師評價點撥后強調(diào)東西半球的分界線,然后轉入下面的課堂練習。多媒體畫面15想一想:1.在地球上任意一點,沿緯線方向一直前進,最后能回到出發(fā)地嗎?為什么?(能,緯線成圓)沿經(jīng)線呢?(不能,經(jīng)線是半圓)2.在地球上能否找到一處其前后左右都朝南的地方?(能,北極)3.根據(jù)圖甲和圖乙所示,說說經(jīng)緯度數(shù)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評價點撥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相互問答交流,教師評價后重點點撥第3題,在學生對圖理解的基礎上,為便于學生記住其變化規(guī)律,可以概括為“北大北緯,南大南緯,東大東經(jīng),西大西經(jīng)”。[課堂小結]教師先用鼠標點擊出板書設計表格,然后引導學生共同邊回憶、邊總結、邊點擊逐項填出內(nèi)容。多媒體畫面16經(jīng)線和緯線(見板書設計)※板書設計緯線和經(jīng)線※活動與探究按照課本P4活動中的步驟,用乒乓球制作一個簡易地球儀,每隔30°標出緯度與經(jīng)度,并標出北京與學校所在地的省會城市,比較兩地相差多少緯度和經(jīng)度。第一章第一節(jié)地球和地球儀(第3課時)[導入新課]方法1茫茫的大海中,有一艘遇難的海輪,無法自救,眼看就要沉船了,欲向鄰近國家發(fā)出“呼救”,請求快速救援。試問船上發(fā)報員如何報出自己所在的位置,才能使救援的船只或飛機準確無誤地快速到達事故現(xiàn)場呢?(學生搶答后)教師指出:經(jīng)緯網(wǎng)就是用來確定地球表面位置的重要方法。方法2同學們,我們?nèi)ル娪霸焊鶕?jù)票上的“排”和“座”就能準確地找到座位。那么,要在地球儀、地圖上、地球上準確找到某地的位置,該怎么找呢?(學生回答后)教師出示地球儀指出:地球儀上雖然沒有“排”和“座”,但有經(jīng)線和緯線,它們就相當于電影票上的“排”和“座”,這樣就能準確找到某地的位置了。[講授新課]新課標第一網(wǎng)含義教師板書經(jīng)緯網(wǎng)作用學生自學讓學生翻開課本P8,閱讀課文和觀察圖1.4“經(jīng)緯網(wǎng)”,了解經(jīng)緯網(wǎng)的含義,知道經(jīng)緯網(wǎng)的作用。多媒體畫面17閱讀下面兩幅經(jīng)緯網(wǎng)圖和甲、乙兩地的有關信息,完成下列問題。乙:今天20時,臺風“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經(jīng)移至28°N、125.3°E,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在12級以上。1.甲地的位置在_________________(A、),應該如何表述?2.乙地的位置在________緯__________度、________經(jīng)_________度。3.A、分別屬于哪個半球?A:_________________半球、_________________半球。:_________________半球、_________________半球。引導分析在學生議論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出甲地所在的兩條經(jīng)緯線,用手指住交點,教師指住圖上的點說明:點的地理位置在44.4°S和150°W的交點上。強調(diào)要用兩個數(shù)值來表述。如A的地理位置在28°N、125.3°E。然后引導學生分析總結判斷半球位置的問題。A點→28°N→北半球;點→44.4°S→南半球。概括為南北半球看緯度——“北北”“南南”。A點→125.3°E→東半球;點→150°W→西半球,概括為東西半球看經(jīng)度——在20°W→160°E范圍內(nèi)為東半球,在160°→20°W范圍內(nèi)為西半球。多媒體畫面18在地球儀上,按下表中列出的經(jīng)緯度,找出該經(jīng)緯度附近的一座大城市的名稱,或者按表中的地名,找出該地點的大致經(jīng)緯度。經(jīng)度緯度地名地名經(jīng)度緯度117°E39°N天津上海121°E31°N123°W49°N(溫哥華)倫敦(0°)(52°N)151°E32°S(悉尼)紐約(75°W)(41°N)學生活動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查找、填表,并引導學生觀察城市這類地理事物在地球儀或地圖上表示出來是點。教師點撥評價學生完成的情況后,點擊出表中括號內(nèi)的正確答案,并強調(diào)對于點狀地理事物,如城市、山峰等的位置,必須要用所在的緯度和經(jīng)度兩個數(shù)值來共同確定。對于面狀事物,如國家、平原等的范圍,須用兩條緯線和兩條經(jīng)線及其度數(shù)四個數(shù)值來確定。教師可用學校所在省或地區(qū)的范圍作實例,給學生說明其表示的方法。學生活動組織學生同桌2人為一組,看課本P8活動2。一個扮演杰克寄信,一個扮演小明收信??纯葱∶髂芊裾业叫胖兴f的地方,差錯出在哪?如果小明想去找杰克,在哪幾個地方才有可能找到杰克?教師點撥根據(jù)學生討論的情況評價后強調(diào):用經(jīng)緯度確定地理位置時需要切記,經(jīng)度必須說清是東經(jīng)還是西經(jīng);緯度必須說清是北緯還是南緯,不能只寫度數(shù),否則,就不能確定某地的位置。定位游戲組織全班同學進行定位游戲,加深學生對經(jīng)緯網(wǎng)的理解,在游戲中練習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定位。1.游戲的準備。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座位在黑板上畫出經(jīng)緯網(wǎng)圖(如下圖),使學生明確每一排是哪一條緯線,每一行是哪一條經(jīng)線,先讓學生對照經(jīng)緯網(wǎng)圖確定自己的位置,然后再觀察其他同學的位置。2.游戲的方法?!岸ㄎ徽救恕保鐖D上定出A點,那么,第三排、第三行的同學就站起來說出自己的位置(20°N,10°E)?!罢救硕ㄎ弧保绲?排、第5行的同學說出自己的位置(10°S,10°W)。那么,讓其上來描出點。3.游戲的方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說位置比賽、描位置比賽、說描結合,自說他(她)描接力賽等等多種形式的游戲練習。還可以讓說錯或描錯的同學表演一個節(jié)目活躍課堂氣氛。多媒體畫面19做一做根據(jù)下列經(jīng)緯網(wǎng)略網(wǎng),回答問題。1.圖中下列各點的經(jīng)緯度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中各點位于東半球的有_________________,位于西半球的有_________________。3.圖中各點位于北半球的有_________________,位于南半球的有_________________。4.A點在E點的_________________方向,點在E點的_________________方向,F(xiàn)點在C點的_________________方向,F(xiàn)點在D的_________________方向。5.A點在點的_________________方向,點在A點的_________________方向,C點在D點的_________________方向,D點在C點的_________________方向。反饋練習教師引導學生以學習小組互問互答,討論交流,看哪個小組完成的又快又準確。并給學生說明圖2中放射狀的直線是經(jīng)線,弧線是緯線,提示學生注意東西經(jīng)的辨別。評價點撥各小組代表發(fā)言,教師評價后邊補充點撥,邊鼠標點擊出正確答案。參考答案:1.A(92°E,32°S)(100°E,36°S)C(170°E,40°N)D(170°W,20°N)2.AECFD3.CFDAE4.正北正東正南正西5.西北東南西北東南[課堂小結]同學們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可以準確地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地理位置,用途廣泛,希望大家能夠熟練掌握?!鍟O計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顒优c探究把經(jīng)緯網(wǎng)定位當作消譴娛樂,同學們可以相互報經(jīng)緯度找地點,或對感興趣的城市找經(jīng)緯度數(shù)。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第二節(jié)地球的運動(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知道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2.理解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原因和地理意義。3.初步了解現(xiàn)實生活中需要具備時差知識。4.知道地球公轉引起晝夜長短的變化和四季的變化。5.知道五帶的界線及各自的特點。能力目標1.學會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2.能用簡單的工具演示晝與夜以及晝夜更替。3.能用圖或親身體驗比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說明四季的變化。4.初步學會繪制簡略的地球公轉示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和動手能力。德育目標通過地球運動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世界上的物質(zhì)是運動變化的,探索事物運動變化的規(guī)律必須用科學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無神論教育?!虒W重點1.地球自轉和晝夜交替。2.地球公轉和四季變化、五帶的劃分?!虒W難點1.實例解釋時差現(xiàn)象。2.地球公轉和季節(jié)變化?!虒W方法演示、分析、寫結論為主的教學方法?!叹邷蕚?.地球儀和手電筒等。2.繪制有關投影片及教具?!n時安排第一課時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規(guī)律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更替第二課時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季節(jié)變化第三課時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五帶劃分※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導入新課]方法1播放“地球運動”錄像導入。方法2“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是毛澤東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詩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動,為什么會日行八萬里呢?原來地球不是固定不動的,而是始終在運動著。赤道的周長約4萬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隨地球自轉一周正好是八萬里。從本節(jié)課開始,我們就來學習地球是怎樣運動的及其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板書第二節(jié)地球的運動[講授新課]設問地球是如何運動的呢?請同學們先看一個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細觀察。演示教師用三球儀演示地球的運動。(如沒有三球儀,教師可在講桌中假設一個太陽,用地球儀進行演示)提問從剛才的演示中同學們觀察到地球的運動有哪兩種形式?生答一是圍繞地軸自轉,二是圍繞太陽公轉。過渡大家說的很好,下面我們就共同來看看地球在自轉和公轉的過程中有哪些規(guī)律。板書一、地球自轉和公轉的規(guī)律活動1.投影展示地球自轉和公轉比較表(見板書設計),并指導學生畫到筆記本上。2.引導學生認識球體旋轉,必須繞軸轉動,并用地球儀演示,得出結論:地球自轉的旋轉中心是地軸。3.教師用地球儀自西向東慢慢旋轉,引導學生觀察地球自轉的方向,得出結論: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然后指導學生用手中的小地球儀(沒有地球儀的學生可將課本卷起來,一端標出北極,另一端標出南極代替地球儀)自己或以小組演示,也可讓部分學生上講臺進行演示。4.讓學生將地球儀的北極對著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轉,觀察地球做什么樣的運動?(逆時針轉動)5.讓學生再將地球儀的南極對著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轉,觀察地球做什么樣的運動?(順時針轉動)6.讓學生列舉自然界什么現(xiàn)象可以證明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每天太陽的東升西落現(xiàn)象)進而引導學生根據(jù)日常生活體驗得出結論:地球自轉一周所需的時間是24小時(一天)。7.組織學生討論“我們?yōu)槭裁锤杏X不到地球在運動?”教師可啟發(fā)學生坐火車或汽車的時候,當車行駛很平穩(wěn),又不看車外只看車內(nèi)時的體驗得出結論。(由于我們也隨著地球轉動,因而并不感覺到地球在運動)過渡通過演示、觀察,我們知道了地球在自轉運動時的規(guī)律。那么,地球在公轉時,圍繞什么旋轉?公轉的方向是否和自轉的方向一致?公轉一周需要多長時間?活動1.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11第一自然段,并把得出的結論填入表格中。2.組織學生閱讀課本P9閱讀材料“是天轉還是地轉”。3.組織學生進行趣味演示,兩人一組,一人代表地球,一人代表太陽,叫若干組上講臺演示地球自轉,同時在圍繞太陽公轉,大家觀察、評判,看哪一組演示的好。并糾正演示中出現(xiàn)的問題。4.在學生演示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思考:地球無論是自轉,還是公轉的過程中的姿勢是直立著身子轉呢?還是傾斜著身子轉呢?地軸在空間指向的方向改變不改變?(傾斜著轉,保持不變,北極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繼而得出結論:地球轉動的特點是地軸傾斜,空間指向不變。過渡通過演示、觀察,同學們對地球自轉和公轉的規(guī)律歸納的很好。下面我們來看看地球自轉時會產(chǎn)生什么現(xiàn)象?有什么意義?板書二、自轉的地理意義演示1.教師用地球儀把亞洲、歐洲和非洲面對學生,讓學生觀察能否看到南北美洲?為什么?(不能,因為地球儀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教師同時指出,地球也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2.教師用手電筒作光源(太陽),照射在地球儀上,讓學生觀察產(chǎn)生什么現(xiàn)象。(朝向太陽的半球為晝,背向太陽的半球為夜)然后教師指出這種晝夜現(xiàn)象是在地球儀不動的情況下產(chǎn)生的。那么,假如說地球也不自轉,是不是也會產(chǎn)生這種晝夜現(xiàn)象呢?(是的,地球不動,同樣會產(chǎn)生晝夜現(xiàn)象)3.繼續(xù)演示,教師慢慢自西向東轉動地球儀,讓學生觀察晝半球和夜半球發(fā)生什么變化?(晝半球不斷變成夜半球,夜半球不斷變成晝半球)然后教師進一步指出:這種地球儀上晝半球和夜半球不斷相互更替的變化,說明地球上產(chǎn)生晝夜更替的現(xiàn)象是地球自轉的結果。朝向太陽的半球——晝板書晝夜更替背向太陽的半球——夜活動1.指導學生以小組(按學生拿的地球儀和手電筒的數(shù)量,把學生分成若干組)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及觀察晝夜更替的現(xiàn)象。并讓學生結合生活體驗,計算每天我們在夜半球和晝半球大體經(jīng)歷多長時間?(學生議論回答后,教師需指出12小時左右,究竟多長時間因季節(jié)和所在緯度不同而有差異,待上高中學習時,再深入了解)進而讓學生議議完成一次晝夜更替需要多長時間?有什么意義?引導學生認識人們以1天(24小時)為單位的起居和作息時間與地球自轉的關系。2.讓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到北京和美國的紐約,然后演示觀察,當北京是傍晚時,紐約是什么時間?(早上)并看課本“暢暢和姨媽的問候”,思考在同一時刻,為什么會有時間上的差異?3.讓學生帶著上述問題繼續(xù)演示。指導學生先在地球儀上同一緯線上做了3個標記,然后自西向東慢慢轉動地球儀,觀察3個標記從夜半球進入晝半球的順序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認識相對位置偏東的標記,要比位置偏西的標記先進入晝半球,也就是說,在同緯度地區(qū),偏東地點要比偏西的地點先看到日出,顯然在時刻上偏東地點要比偏西地點早一些,使學生知道地球的自轉還使地球上不同經(jīng)度的地區(qū)產(chǎn)生了時刻的差異。在地球上,不同經(jīng)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時刻。4.讓學生列舉自己所遇到的時差問題的例子,并思考如果觀看在國外舉行的各種國際體育比賽的電視直播時,如何來計算時差準時收看呢?教師啟發(fā)學生按地球24小時轉動360°來計算出:經(jīng)度每隔15°,時間相差1小時。讓學生了解時刻計算“東早西晚,東加西減”的一般方法。5.投影展示:①日本的東京于今天當?shù)貢r間下午3點鐘有一場精彩的中日足球賽,在北京中央電視臺直播的時間應是幾點鐘?②俄羅斯的莫斯科也于今天當?shù)貢r間下午3點鐘有一場中俄籃球友誼比賽,我們在家打開電視收看的時間應是幾點鐘?教師指出我們?nèi)珖y(tǒng)一采用的是“北京時間”。然后指導學生進行計算:①東京和北京的時差是1小時,且北京在東京以西,所以,中央電視臺直播的時間應該是:15-1=14,即下午的2點鐘;②莫斯科和北京的時差是5小時,且北京在莫斯科以東,所以,我們在家打開電視收看的時間應該是:15+5=20,即晚上的8點鐘。[課堂小結]投影展示板書設計,總結新課,并強調(diào)地球自轉是地球上產(chǎn)生晝夜更替的基本原因,“更替”二字是關鍵?!鍟O計設計1第二節(jié)地球的運動一、地球自轉和公轉的規(guī)律1.自轉——繞軸旋轉——自西向東——一天2.公轉——繞日旋轉——自西向東——一年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更替設計2※活動與探究1.通過查資料或上網(wǎng)等方式,搜集能夠證明地球自轉的方法。2.地球上產(chǎn)生晝夜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地球上產(chǎn)生晝夜更替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假設地球不自轉,能否產(chǎn)生晝夜更替的現(xiàn)象?如果能產(chǎn)生,那么,需多長時間晝夜更替一次?第一章第二節(jié)地球的運動(第2課時)[導入新課]教師提問復習地球公轉運動的規(guī)律后承轉:我們已知道了地球自轉產(chǎn)生了晝夜更替現(xiàn)象,那么,地球公轉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自然現(xiàn)象呢?[講授新課]設問同學們,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時,地球是傾斜著身子,而且地軸的空間指向保持不變(教師出示地球儀說明)。假如地球是直立著身子(地軸與公轉軌道面成90度)圍繞太陽公轉會產(chǎn)生什么自然現(xiàn)象呢?活動1打比方,把講桌比作公轉軌道面,講桌中心放一個自制的有支架的四個水平方向帶有光線箭頭的太陽(支架的高低要使光線箭頭指向演示用的地球儀赤道為準),并把地球儀上的赤道、南、北回歸線用紅紙條明顯地標出來。2.投影展示演示比較表項目假設性演示模擬性演示地球繞日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一年)(一年)地球繞日公轉時的姿勢(直立)(傾斜)某地一年內(nèi)正午太陽高度有無變化(無)(高低不同)某地一年內(nèi)每天晝夜長短有無變化(無)(長短不同)某地一年內(nèi)各月獲得熱量有無差別(無)(多少不同)原因分析(太陽始終直射赤道)(太陽有時直射赤道,有時直射南、北回歸線)3.教師用地球儀在講桌上分別進行以上兩項演示(可以用電腦動畫演示),要求學生以學生小組邊觀察、邊思考、邊討論、邊記錄表中內(nèi)容。4.組織學生交流各小組觀察、討論的情況后,教師指出:同學們,通過以上對比演示,使我們知道了假如地球是直立著身子圍繞太陽公轉,一年內(nèi)我們的日常生活可就單調(diào)乏味了。正是由于地球在繞日公轉時地軸傾斜,且它的空間指向不變的轉動特點,才使我們在一年內(nèi)有了現(xiàn)在這樣冬去春來的豐富多彩的生活環(huán)境。過渡那么,一年內(nèi)冬去春來的季節(jié)變化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我們以北半球為例,進行演示分析。板書季節(jié)變化活動1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思考:①在同一天中,早、午、晚三個時段相比,哪個時段我們感覺到太陽光照射最厲害?(中午最厲害)那么,你能從這一現(xiàn)象中總結出什么規(guī)律來嗎?(引導學生議論發(fā)言)使學生認識太陽光線照射到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陽光熱能量越多,反之越少。進而給學生說明太陽光線照射到地面的角度,就是課本中提到的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也就是一天中12點時的太陽高度。太陽高度不用大小來說,而是用高低來表述,太陽高度高,也就是太陽光線照射到地面的角度大,地面獲得的熱量就多;太陽高度低,也就是說太陽光線照射到地面的角度小,地面獲得的熱量就少。一天之中我們感到中午比早晚熱,就是中午的太陽高度比早晚高,獲得的太陽熱量多的緣故。陽光直射是指太陽高度為90度,陽光斜射是指太陽高度小于90度。(必要時可用手電筒對著墻壁演示,使學生明確太陽高度的高低以及與地面單位面積上獲得太陽光熱多少的關系)②與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天中的變化規(guī)律同理,結合當?shù)氐那闆r,說明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年中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呢?(教師引導學生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依次回答)③一年之中,當?shù)孛刻彀讜兊臅r間一樣長嗎?(不一樣)什么季節(jié)較長?(夏季)什么季節(jié)較短?(冬季)白晝時間的長短與獲得太陽熱量的多少有什么關系呢?(白晝時間越長,獲得的太陽光熱就越多,反之越少)新課標第一網(wǎng)2.投影展示演示分析引導表(見板書設計)3.教師按冬至→春分→夏至→秋分的順序,一邊重復剛才的模擬性演示,一邊引導學生結合課本P11“地球公轉示意圖”,以學習小組邊觀察、邊思考、邊討論、邊記錄表中內(nèi)容。′為什么被稱為南、北回歸線。4.組織學生以自己的家鄉(xiāng)為例,結合觀察、記錄的內(nèi)容進行交流總結,使學生認識由于地球公轉,引起在一年中正午太陽的高低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導致地球上所接受到的太陽光熱的多少隨季節(jié)而有規(guī)律地變化,從而形成了四季。并給學生指出我國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都能感受到這種顯著的四季變化。5.組織學生進行反饋練習(見“備課資料”,教師視情況而選擇使用)。[課堂小結]根據(jù)板書設計表格、師生邊議論,學生邊整理課堂筆記,并強調(diào)四季變化為本節(jié)的重點?!鍟O計設計1設計2設計3半球北半球節(jié)氣冬至春分秋分夏至時間12月22日前后3.219.236月22日前后陽光直射的緯度南回歸線(23.5°S)赤道北回歸線(23.5°N)正午太陽高度最低過渡最高白晝時間最短(晝短夜長)晝夜平分最長(晝長夜短)地面獲得太陽光熱狀況最少,氣溫最低過渡最多,氣溫最高季節(jié)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月份12、1、23、4、59、10、116、7、8半球南半球相反※活動與探究1.對照課本P11圖1.19,完成一幅簡略的地球公轉示意圖。2.學校所在地一年之中,夏季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多,氣溫較高;冬季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少,氣溫較低。這是什么原因?第一章第二節(jié)地球的運動(第3課時)[導入新課]方法1由于地球是個很大的球體,在同一時間上,緯度不同的地方,受到的陽光照射的情況不同,冷熱有差異,因此,人們根據(jù)太陽熱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狀況,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個帶。方法2復習提問四季的形成后提出:同學們回答的很好。由于地球繞日公轉,在一年中正午太陽的高低變化和一年中白晝時間的長短變化,使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的多少隨季節(jié)而有規(guī)律的變化,從而形成了四季。這是就同一地方,不同的時間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而言的,那么,不同緯度的地方,在同一時間內(nèi),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又是什么狀況呢?我們用這節(jié)課共同探討學習。板書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五帶劃分[講授新課]讀圖思考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11圖1.19“地球公轉示意圖”思考:太陽直射點移動的范圍如何?試畫一幅簡圖加以說明。新課標第一網(wǎng)組織活動讓學生以學習小組觀察歸納,并畫出簡圖。然后用實物投影展示若干小組的簡圖并讓各組代表說明交流。最后教師邊點撥邊畫圖說明: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也就是太陽直射點的范圍最北可以達到北緯23.5度,最南可以達到南緯23.5度。南、北回歸線以南以北地區(qū)沒有太陽直射。討論解答讓學生觀察課本P12圖1.20“地球上的五帶”,思考:北緯66.5度和南緯66.5度兩條緯度為什么分別叫北極圈和南極圈?組織學生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和了解自由發(fā)言、描述。評價點撥在學生自由發(fā)言交流后,教師可列舉一些實例描述出現(xiàn)極晝、極夜的景象,如位于北極圈內(nèi)的瑞典北部,被稱為“子夜太陽”的故鄉(xiāng),在每年的5月18日至7月14日的午夜12點,一團火球剛落在地平線上,隨即立刻升起,光芒萬丈,直射天空,觀者皆嘖嘖稱奇。在這一段時期內(nèi),這里沒有黑夜,太陽每天24小時懸在天上,毫不吝嗇地把光和熱灑向大地。再如,挪威的哈默菲斯特位于北極圈內(nèi),是瀕臨挪威海的一個港口。那里的冬天有兩個半月見不到太陽,長夜漫漫,路燈連續(xù)幾個月不滅,人們只能在燈光下工作和生活。通過這些描述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欲望。然后指出發(fā)生極晝、極夜現(xiàn)象的地區(qū)出現(xiàn)在南緯66°34′以南和北緯66°34′以北的地區(qū)。因此,把這兩條緯線分別稱為南極圈和北極圈。畫圖標線指導學生畫出地球上五帶劃分略圖,標出南北極圈、南北回歸線、赤道五條緯線,讓學生明確五帶各自的范圍,填出五帶的名稱。角色扮演把全班學生分為三個小組,分別代表熱帶、北溫帶和北寒帶的兒童,討論、感受歸納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節(jié)氣時,各自所在溫度帶接受到的太陽光熱能量狀況和晝夜長短的變化情況,以及總結出所在溫度帶的氣候特征。并推薦出5名同學就四個節(jié)氣和氣候特征分別在全班交流。交流評價在各組討論、推薦出發(fā)言代表后,從代表各溫度帶在春分這一節(jié)氣時發(fā)言的3名學生開始,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氣候特征的順序,組織學生交流,讓學生了解、比較在同一時間(季節(jié))各帶太陽高度不同,晝長時間不同,因而獲得的太陽光熱也不同,因此,根據(jù)獲得太陽光熱的多與少,把地球表面劃分成了五個帶。在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及時點撥、評價,最后進行小結。[課堂小結]1.投影展示本節(jié)知識要點總結與檢測,師生邊回憶復述,邊歸納要點,強調(diào)重點。2.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地球上的許多地理現(xiàn)象。如晝夜更替、季節(jié)變化、五帶形成等,這些都與地球的運動有關,而不是什么上帝的主宰、什么神的力量決定的。我們要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用科學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來探索事物的運動和變化規(guī)律?!鍟O計設計1設計2設計3※活動與探究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屬于五帶中的哪一帶?在當?shù)?,竹竿的影子在一年中的什么時候朝南?什么時候朝北?有找不著竹竿影子的時候嗎?為什么?第二章第三節(jié)地圖(第1課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初步了解地圖上的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以及等高線等基礎知識。2.學會運用比例尺在圖上量算兩地間的距離,以及在地圖上辨認方向。3.初步學會在各種地形圖上判斷地勢高低起伏狀況,以備將來能用在生活和生產(chǎn)上。4.在地圖上識別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種地形。能力目標1.用比例尺量算距離,在地圖上識別方向、填繪常用圖例和注記。2.在各種地圖上,學會判斷地勢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讀圖分析能力。3.能夠使用目的(如旅游)確定所選擇的地圖類型及其比例尺。4.舉例說明一到兩種現(xiàn)代高科技地圖(例如遙感圖像和電子地圖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德育目標從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讀圖方法和運用地圖的能力,使學生領會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明確掌握地圖知識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設祖國所應具備的文化素質(zhì)之一?!虒W重點1.比例尺的計算公式和線段比例尺。新課標第一網(wǎng)2.經(jīng)緯網(wǎng)地圖上辨別方向。3.用海拔計算地面高度。4.等高線稠稀與坡度徒緩。5.分層設色地形圖?!虒W難點1.比例尺大小的判別以及與地圖內(nèi)容詳略的關系。2.在經(jīng)緯網(wǎng)地圖上辨別方向。3.在等高線圖上識別各種地表形態(tài)?!虒W方法對比、計算、練習為主的教學方法?!叹邷蕚?.地球儀、世界地形圖、各種地圖及有關圖片。2.繪制圖表等投影片、課件。※課時安排第一課時地圖的基本要素——比例尺第二課時地圖的基本要素——方向第三課時地圖的基本要素——圖例和注記從地圖上獲取信息第四課時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等高線地形圖第五課時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導入新課]方法1讓學生猜謎語“高山不見一寸土,平地不見半畝田,五湖四海沒有水,世界各國在眼前。”或“容納千山萬水,胸懷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各城,渾身絢麗多彩”。(地圖)對,這節(jié)課開始學習有關地圖的知識。方法2請同學觀察、思考地圖和地球儀有什么異同?從使用的角度分析它們各有哪些優(yōu)缺點?(通過引導學生運用比較的方法,歸納總結出地圖的主要特性和使用特點)方法3同學們知道“和氏璧”和“圖窮匕見”這兩則歷史故事嗎?這兩則故事都跟地圖有關。在歷史上,地圖象征著一個國家的領土主權。因此,各國總是把地圖藏在皇宮內(nèi)院,不輕意給人看到。一個國家滅亡了,首先得收繳它的地圖。戰(zhàn)國時期,諸侯互相混戰(zhàn),離不開地圖,留下了秦昭襄王以十五城的地圖來換取“和氏璧”的故事,為了得到燕王督元地圖,秦王差點被荊軻刺殺。今天,地圖已深入到人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活動的各個方面。那么什么是地圖?它有什么用途?如何從地圖上獲取各種信息?這就是我們今天開始學習的內(nèi)容。板書第三節(jié)地圖[講授新課]提出問題讓學生觀察課本P13圖1.22“臺灣島”或一幅其他地區(qū)的地圖,思考:你能夠在地圖上看到什么?你能從這幅圖中獲得哪些信息?你是如何獲取這些信息的?學生討論把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開展讀圖及介紹地圖所提供的地理信息的比賽,看看哪個小組介紹的信息多。點撥過渡教師根據(jù)各小組的發(fā)言,給予評價補充后說明地圖的概念,并指出地圖是我們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是我們獲取地理信息的重要來源,它能幫助我們認識家鄉(xiāng),認識祖國,認識世界。那么,我們要讀懂地圖,用好地圖,就必須知道地圖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的知識。下面我們首先來學習地圖的比例尺。板書一、地圖的基本要素1.比例尺提出問題1.如何量算地圖上兩點之間的實地距離?2.在臺灣島地圖上,從高雄到臺北,這兩座城市的圖上直線距離是多長?實地距離又是多長?如何利用圖上給出的條件計算出來?討論計算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討論明白第一個問題,需先量出圖上兩點之間的距離,再根據(jù)圖上給出的比例尺進行計算,才能得到兩點間的實地距離。然后指導學生動手解決第二個問題,并告訴學生圖上的這種方式表示的比例尺,叫線段比例尺。提出問題同學們能否利用地圖給出的比例尺,計算出這兩座城市的圖上距離是它們之間實地距離的多少分之一?寫成1厘米/40千米,對不對呢?能說說比例尺的含義嗎?點撥說明學生回答后教師要補充強調(diào)以下幾點:1.比例尺的本質(zhì)特征就是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即縮小的倍數(shù),所以,比例尺又叫“縮尺”。2.比例尺是個分數(shù),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倍數(shù),因而不帶單位,分子通常為1。3.計算過程中分子、分母的單位必須統(tǒng)一。計算結果,圖上距離一般用厘米表示;實地距離一般用千米或米表示。4.厘米和千米的換算方法是:厘米減五個0變成千米;千米加五個0變?yōu)槔迕?。米和厘米的換算方法是加減兩個0。小結板書(1)概念: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2)公式:比例尺=反饋練習求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求實地距離,各做1~2題,以達到熟練應用,并讓學生總結比例尺公式應用的三種情況:1.已知圖上距離和實地距離,求比例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2.已知比例尺和實地距離,求圖上距離:圖上距離=實地距離×比例尺;3.已知圖上距離和比例尺,求實地距離:實地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提出問題根據(jù)你們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地圖上的比例尺除了這種線段式,還能用什么方式表示?組織討論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的數(shù)學知識,以學習小組討論推導出比例尺的其他表示方式:數(shù)字式、文字式。然后,教師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現(xiàn)形式不同的地圖,使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板書小結以臺灣島地圖的比例尺為例,小結板書比例尺的三種表示方式(見板書設計)后加以說明:由此可見,同一個比例尺有3種表示方式,但表示的內(nèi)容完全相同,而不是3種比例尺。同一個比例尺的3種表示方式可以互相轉換。數(shù)字式是最基本的形式,因為只有通過數(shù)字才能準確說明圖上距縮小的程度。文字式是解釋或直接說明數(shù)字比例尺的大小。線段式比例尺使用最方便,電腦展示中國地圖和北京地圖(見課本P23圖1.37和圖1.38),思考填寫下表中的問題:問題中國地圖北京地圖①兩幅圖的比例尺各用的是哪一種表示方式?(線段式)(線段式)②將兩幅圖的比例尺用數(shù)字式表示出來。(1∶80000000或或八千萬分之一(1∶4000000或或四百萬分之一③將兩幅圖的比例尺用文字式表示出來。(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800千米)(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40千米)④量算兩幅圖最西端到最東端、最北端到最南端的直線距離。(東西距離5200千米,南北距離5500千米)(東西距離220千米,南北距離192千米)⑤兩幅圖表示的范圍哪個大、哪個小?(大)(?。迌煞鶊D表示的北京市的地理事物,哪幅圖詳細一些;哪幅圖簡略一些?(簡略)(詳細)⑦兩幅圖的比例尺哪個大哪個小?(?。ù螅W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完成表格內(nèi)容(也可以前4個問題獨立完成,后3個問題討論解決)。提出問題比較表中后3個問題,請同學們繼續(xù)討論歸納:如何衡量比例尺的大?。勘壤叩拇笮∨c地圖表示范圍的大小以及內(nèi)容的詳略是什么關系?歸納板書根據(jù)學生討論回答的情況給予評價后,邊歸納、邊板書。①強調(diào)比例尺是個分式,從分式的比值大小確定比例尺的大小。即分子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比例尺愈大;反之,分母愈大,比值愈小,比例尺愈小。②比例尺的大小與表示范圍大小以及內(nèi)容詳略的關系:就同一地區(qū)地圖而言,比例尺越大,圖幅越大,內(nèi)容越詳;比例尺越小,圖幅越小,內(nèi)容越略。就圖幅相同的地圖來說,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nèi)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nèi)容越簡略。[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比例尺的概念和公式,認識了比例尺的三種表示方式,學會了在地圖上量算距離以及如何衡量比例尺的大小,但比例尺只是地圖基本要素之一,如在地圖上如何辨別方向呢?我們下節(jié)課接著學習?!鍟O計第三節(jié)地圖一、地圖的基本要素※活動與探究1.從一幅中國政區(qū)圖上,分別量算學校所在地到北京和所在省的省城的直線距離。2.請同學們課后收集人們在生活中、自然界辨別方向的方法。第二章第三節(jié)地圖(第2課時)[導入新課]利用上節(jié)課布置的“活動與探究”問題導入新課。讓同學們談談收集到的在自然界和生活中人們辨別方向的方法,教師評價后也可列舉一些。繼而設問:在地圖上如何來辨別方向呢?板書地圖的基本要素——方向[講授新課]提出問題在地球儀上是如何辨別方向的?地圖上的方向應該如何辨別呢?地圖上的各種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關系又應該如何確定呢?啟發(fā)引導在學生自由發(fā)言后,教師指出在地球儀上用經(jīng)緯線確定方向的方法,同樣在地圖上適用。然后讓學生說說地平面上有哪八個方向?電腦展示鼠標點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然后逐個點擊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四個方向,使學生進一步確認地平面上的八個方向。讀圖回答電腦展示“動物園導游圖”讓學生讀圖回答:①金絲猴館在熊貓館的什么方向?(東南)②虎山在熊貓館的什么方向?(西北)③孔雀館在金絲猴館的什么方向?(正西)④在這幅無經(jīng)緯線、也無其他指示方向的地圖上,你是如何來確定方向的?動物園導游圖點撥歸納在學生議論回答后,教師補充歸納在這種一般地圖上確定方向的方法:面對地圖,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在此基礎上,再確定東北、東南、西北、西南的方向。讀圖討論電腦展示“某村平面圖”,讓學生觀察該圖與剛才的“動物導游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并以學習小組討論、分析“想一想”提出的問題和歸納公路方向的變化是根據(jù)什么來辨別的。某村平面圖想一想看右圖中公路的方向是怎樣變化的?點撥歸納在組織學生討論、小組代表發(fā)言評價后,教師指出:有指向標的地圖,根據(jù)指向標箭頭指示的北方,再確定其他方向。并以辨別圖中公路方向發(fā)生怎樣的變化為例,點擊鼠標,在原圖上加上虛線,指導學生學會用指向標辨別方向的方法,這樣就能很快辨別出公路的方向發(fā)生的變化:從左向右公路是由西南向東北方向延伸,然后轉向正東方向延伸。讀圖回答電腦展示“經(jīng)緯線為平行直線的地圖”讀圖回答:新課標第一網(wǎng)①A在D的什么方向?②D在C的什么方向?③在D的什么方向?點撥歸納在學生議論回答后,并讓1~2名學生上講臺指圖說一說自己的解答思路。然后教師進行點撥歸納:有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按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來確定方向。并具體說明在經(jīng)緯線為平行直線圖上確定方向的思路和方法。第一步,根據(jù)經(jīng)緯度數(shù)值的變化規(guī)律,辨別圖上的經(jīng)線是東經(jīng)還是西經(jīng),緯線是北緯還是南緯。即經(jīng)度數(shù)值向東逐漸增大的為東經(jīng)(東大東經(jīng)),向西逐漸增大的為西經(jīng)(西大西經(jīng));緯度數(shù)值向北逐漸增大的為北緯(北大北緯),向南逐漸增大的為南緯(南大南緯)。第二步,根據(jù)經(jīng)緯線確定方向。①兩點在同一條經(jīng)線上,只有南北方向之分,沒有東西方向之別。如圖中:A和D的相對位置是正南正北方向,即A在D的北方,D在A的南方。北極是地球上的最北點,南極是地球上的最南點,向北極方向為北——A,向南極方向為南——D。②兩點在同一條緯線上,只有東西方向之別,沒有南北方向之分。如圖中:C和D的相對位置是正東正西方向,即C在D的東方,D在C的西方。地球上東西方向是相對的,地球一周360°,要選擇兩點之間經(jīng)度差不超過180°的弧段確定兩點的相對位置,沿著地球自轉方向,前方的在東——C,后方的在西——D。③兩點既不在同一條經(jīng)線上,又不在同一條緯線上,就是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方向了。如圖中:D在的西南方,在D的東北方。可采用下列方法分析確定:一是假設組合法a.先看、D的東西方向(假設兩點在同一條緯線上),——東,D——西;b.再看、D的南北方向(假設兩點在同一條經(jīng)線上),——北,D——南;c.各點的方向組合起來,——東北,D——西南;d.二者的相對位置:在D的東北方,D在的西南方。二是定位組合法,如在D的什么方向?a.確定定向點——,參照點——D;b.以D確定在D的右上方;c.D點向右——東,向上——北;d.組合右上——東北,的以,在D的東北方向。提出問題在以北極或南極為中心的經(jīng)緯網(wǎng)地圖上,經(jīng)緯線有什么特點?如何確定方向?引導分析電腦展示下圖,引導學生邊觀察、邊啟發(fā)、邊分析。1.經(jīng)緯線特點:經(jīng)線呈放射狀,緯線呈同心圓(或圓弧形)。2.辨別南北極:圖上標出地球自轉方向呈逆時針方向的,則中心是北極(如甲圖);呈順時針方向的,則中心是南極(如乙圖)。反之,根據(jù)圖中心是北極,還是南極,也可以確定地球的自轉方向是逆時針,還是順時針。3.辨別方向:無論經(jīng)緯線怎樣變形,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永遠不變。對于以北極為中心的經(jīng)緯網(wǎng)地圖(甲圖),中心是北極,地球的最北點,它周圍的各個方向均為南;地球自轉的方向呈逆時針,因而辨別方向的方法可歸納為:內(nèi)北(D)外南(C),順西(A)逆東()。對于以南極為中心的經(jīng)緯網(wǎng)地圖(乙圖),中心是南極,地球的最南點,它的外圍各個方向均為北;地球自轉的方向呈順時針,因而辨別方向的方法可歸納為:內(nèi)南(D)外北(C),順東(A)逆西()。[課堂小結]根據(jù)板書提綱進行簡單小結,強調(diào)重點在于運用。※板書設計地圖的基本要素一般地圖定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方向 有指向標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有經(jīng)緯網(wǎng)地圖→經(jīng)線示南北,緯線示東西內(nèi)北外南以北極為中心順西逆東以極地為中心地圖內(nèi)南外北以南極為中心順東逆西※活動與探究下圖中為某村路標:已知該村正西為火車站;(F)向東有影劇院、農(nóng)機站;(E、D)向南為百貨商場及鄉(xiāng)政府;(、A)向北通往縣城并經(jīng)過學校;(G、H)向西北經(jīng)過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廠去林場;(C、I)該村東南有海濱浴場。(J)請將下列指路標牌字母代號分別注在路標上,并用簡易材料制作出該村的路標(高度為10厘米)。第二章第三節(jié)地圖(第3課時)[導入新課]同學們,前兩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地圖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圖“對話”,獲取我們所需的信息,這是不夠的,還必須認識和熟悉地圖的“語言”——圖例。板書地圖的基本因素——圖例[講授新課]提出問題什么是圖例?指導閱讀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13圖1.22中有關圖例的文字說明,以及課本P14第3自然段,使學生知道圖例是指: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說明各種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說明各種地理事物的數(shù)字,又稱注記。組織活動1.讓學生看課本P14圖1.24“一些常用圖例”,自己想辦法盡快記住一些常用的圖例。2.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記憶的好方法。教師給予指導啟發(fā),如點狀的符號有哪些?分別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線狀的呢?面狀的呢?等等。3.教師可用電腦逐個展示各種圖例,讓學生辨認,也可用課前準備的“圖例卡片”,進行“找朋友”或“對號入座”等游戲。4.組織學生進行繪制自己居住房間平面圖的比賽,看誰畫的又符合實際又美觀,圖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設計的圖例等要素。評價點撥展示若干學生繪制的平面圖,點撥評價后說明記住圖例固然很好,但地圖一般都附有圖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記硬背,關鍵是要掌握識圖的方法和步驟。結合繪圖中的問題,強調(diào)在繪圖和填圖時,圖例要規(guī)范準確,特別是注記,應該字體清晰勻正,大小合適,排列應“橫寫自左向右,豎寫自上而下”,點狀事物不離點,線狀事物也是線,面狀事物不出面。小結過渡同學們,比例尺、方向、圖例是地圖的三個基本要素,只有熟練掌握了這些閱讀地圖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與地圖“對話”,從地圖上獲取信息。板書二、從地圖上獲取信息提出問題1.當前人們的哪些社會活動會用到地圖,各需要什么樣的地圖?2.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你是否知道人們除了利用地圖之外,還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夠更加快速和準確地獲得有關地表環(huán)境狀況的信息?討論交流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閱讀材料“地圖家族一覽”,以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列舉說明。評價點撥教師根據(jù)學生發(fā)言情況評價后小結點撥。①人類的生產(chǎn)和生活都離不開地圖,如氣候分布圖、農(nóng)作物分布圖、工業(yè)區(qū)或工業(yè)城市分布圖、鐵路、公路分布圖、旅游景點分布圖、商業(yè)中心分布圖、政區(qū)圖、軍事地圖等。②根據(jù)地圖的內(nèi)容,通??梢詣澐譃槠胀ǖ貓D和專題地圖兩類。普通地圖是反映自然和社會經(jīng)濟一般特征的地圖,概括程度高,多為小比例尺地圖。專題地圖則是根據(jù)專門用途著重反映一種或幾種自然或社會現(xiàn)象的地圖。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特別是計算機在地圖繪制中的廣泛應用,出現(xiàn)了許多新型的地圖,地圖家族中新貴族不斷涌現(xiàn),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使傳說中的“千里眼”“順風耳”變成了現(xiàn)實,人們能夠更快、更準確地傳輸和獲取地理信息,給人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帶來更大的方便。④根據(jù)目的和需要,選擇和使用地圖,查找和獲得所需的地理信息,養(yǎng)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好習慣。特別是地理課的學習過程中更是離不開地圖,正如人們說的那樣:“地圖是地理的眼睛”,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地圖學好地理呢?討論引導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地圖在自己學習地理過程中的體會后進一步引導:1.運用地圖的方法——上課時要做到左圖右書,圖文結合,養(yǎng)成讀圖、用圖的好習慣。2.運用地圖的步驟:①看和指——在圖上找到所學地名,指出它的位置。②讀和寫——生疏地名反復讀,同音、近形、近義的地名要多寫。③想和說——看到的事物要多動腦想,想好以后要表達出來,能夠“看圖說話”,把“啞圖”變?yōu)椤盎顖D”。④變和畫——變是指在地圖上獲取的信息,要善于遷移應用(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畫是指要多動手進行畫圖練習。如照著畫、默著畫、反著畫(如圖上畫的是南半球某種現(xiàn)象,你就畫北半球相反的某種現(xiàn)象)、繁化簡、圖配文、創(chuàng)新畫等??傊?,學地理,在腦海里時時、事事都要裝有一幅活地圖,逐步建立空間概念。反饋練習1.電腦展示下面三件事,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每個小組分配一件事,讓各小組去組織分配的活動,看看需要選擇什么樣的地圖,為什么?①我們組準備到郊外的山地進行越野活動,活動前需要設計好行動方案。①我們組準備到郊外的山地進行越野活動,活動前需要設計好行動方案。世界地圖世界地圖市區(qū)交通圖②聽說印度和巴基斯坦又發(fā)生了沖突,我們組想知道這兩個國家在哪里?市區(qū)交通圖②聽說印度和巴基斯坦又發(fā)生了沖突,我們組想知道這兩個國家在哪里?③星期天我們組想去博物館參觀,博物館離學校比較遠,我們得想一想怎樣乘車?③星期天我們組想去博物館參觀,博物館離學校比較遠,我們得想一想怎樣乘車?城市旅游圖城市旅游圖2.各小組再去韓國漢城乘坐地鐵,讓學生完成課本P21活動2。[課堂小結]根據(jù)以下電腦展示,引導學生共同歸納地圖基本要素的內(nèi)容,強調(diào)養(yǎng)成運用地圖的好習慣?!鍟O計從地圖上獲取信息※活動與探究每個學習小組,用16開紙把學校的平面圖設計出來,以“我為學校提建議”為形式設計未來的學校建設方案;或以“我浪費時間了嗎”為主題,結合現(xiàn)有城市地圖分析本組同學上學的路線是否最為簡捷。地圖上要有自己設計的圖例及其他要素,以及繪圖小組同學的姓名,一周后,大家評比,看哪個組繪的最準確、最美觀。第二章第三節(jié)地圖(第4課時)[導入新課]同學們,請回憶地圖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學生回答)對,比例尺、方向和圖例是構成一幅地圖的三大要素,也是我們閱讀、運用地圖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今天我們就用這把“鑰匙”打開地形圖,去認識和辨別地球表面各種各樣的地形。板書三、地形圖的判讀懸念設問世界最高峰喜馬拉雅山的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8848米,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們看它只不過4000米高,為什么一座山峰會有兩個不同的高度值呢?這兩個高度值又是如何測量得到的呢?板書1.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電腦展示課本P16圖1.27“海拔的計算”,讓學生觀察對甲、乙兩地高度的測量方法,鼠標點擊甲地相對于海平面所作的垂線及數(shù)值。說明提問甲地相對于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為1500米,這叫做甲地的海拔高度。那么,乙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呢?電腦展示鼠標點擊乙地相對于海平面所作的垂線及數(shù)值,讓學生自己得出乙地的海拔高度為500米。提出問題從乙地看甲地的高度是多少?電腦展示鼠標點擊甲地相對于乙地所作的垂線及數(shù)值,讓學生自己分析回答。說明提問甲地相對于乙地1000米的垂直距離,這就是甲地相對于乙地的相對高度。那么,圖中1500米、500米表示的是海拔、1000米表示的是相對高度,請比較兩者之間有什么異同?分別應該如何表述?討論小結教師在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討論比較后進行小結板書。①三個高度的共同點都指的是垂直距離。②1500米和500米都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故叫做海拔或絕對高度,表述為:甲地海拔1500米,乙地海拔500米。而1000米則是甲地高出乙地的垂直距離,故叫做相對高度,即甲地比乙地高1000米。③地圖上,都是用海拔來表示地面某地點的高度。板書①海拔——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②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解決問題前面提到的珠穆朗瑪峰為什么會有兩個不同的高度呢?請同學們分析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回答后,教師評價并確定正確答案:8848米是指珠穆朗瑪峰的海拔,4000米則指的是珠穆朗瑪峰高出青藏高原表面的相對高度。設問過渡地球表面高低起伏不平,而地圖是平面的,如何將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較準確地在平面的地圖上表示出來呢?現(xiàn)在我們運用地面高度,通過繪制等高線地形圖來解決這個問題。板書2.等高線地形圖電腦演示課本P16圖1.28“等高線示意”。首先鼠標點擊出現(xiàn)一幅有兩座山峰的山體;點擊山體下方出現(xiàn)相當于地圖圖紙的水平面;再點擊,一水平截面運動至山體海拔100米處與山體水平相切,由水平截面與山體周圍的各交點向下引垂線,垂線與水平面的各交點最后連接在一起形成封閉式的曲線,并在曲線上注明海拔為100米。用同樣的方法,在水平面上分別作出110米、120米、130米、140米的封閉曲線。學生活動制作等高線地形模型:先讓學生將自帶的泡沫塑料或橡皮泥、小刀、白紙和鉛筆準備好。然后按照課本P17活動2的要求和步驟,教師一邊解說,一邊指導學生進行制作等高線地形模型的比賽,并評選出若干好的模型在全班傳閱。引導板書通過電腦演示、學生動手和教師的解說,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地形實體和所繪成的地圖之間的聯(lián)系,并引導學生得出等高線的概念。板書①等高線——在地圖上海拔相同點的連線。提出問題讓學生觀察等高線示意圖,并對照山體地形思考:等高線數(shù)值大小與地勢高低的關系,等高線疏密與山體坡度陡緩的關系。討論歸納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后教師評價并歸納:等高線數(shù)值大——海拔高,等高線數(shù)值小——海拔低;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由此可見,運用等高線把一座高低起伏的山體在地圖上反映出來了,因此,我們把這種用等高線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圖,叫做等高線地形圖。引導推理引導學生同理得出:在地圖上把海洋深度相同各點連成的線,叫做等深線。從等深線上所標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淺;從等深線的疏密情況,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標注深度——表示海底的深淺板書②等深線疏密狀況——表示海底坡度大小提出問題在等高線地形圖上,通過等高線數(shù)值的大小,可以判斷山地的高低,疏密的狀況,可以辨別山地坡度的徒緩。但是,山地的形態(tài)是各種各樣的,如山頂、山谷、陡崖等,它們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是如何表示的呢?應該如何去辨認它們呢?電腦展示課本P16圖1.2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線(米)形態(tài)示意”讓學生觀察不同部位的名稱、位置,以及表示它們的等高線的特點,即辨別其的方法。指圖交流先把學生分成五個小組,每小組重點討論總結一個部位,然后各小組推薦一名代表上講臺指圖說明。分析歸納在學生交流后,教師給予評價,并一邊點擊閃動各個部位,一邊分析說,一邊歸納板書。1.山頂是山的最高部分,等高線數(shù)值最大的地方,等高線呈封閉曲線,數(shù)值內(nèi)大外小。2.山脊是指山嶺的頂部,呈線狀延伸,類似于房屋的屋脊或中脊,馬背的脊梁。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低處(等高線數(shù)值小的方向)凸出。3.山谷是山脊之間低洼的部分,也是呈線狀延伸。等高線彎曲的部分向高處(等高線數(shù)值大的方向)凹進。4.鞍部是相鄰兩個山頂之間相對低下的部分,類似馬鞍,因此而得名。由一對等高線組成的中間部分。5.陡崖是近于垂直的山坡,又稱峭壁。多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加上符號表示。形象演示讓學生伸出自己的一只手,五指并攏向下隆起扣在桌面上。手背部關節(jié)突起的部位相當于山頂,關節(jié)間的部位相當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當于山脊,手指縫相當于山谷。向手背上撒些水,水順著指縫向下流,說明山谷是集水的部位,往往成為河流的發(fā)源地。小指和拇指的外側相當于陡崖。演示時,師生共同參與,邊指部位,邊提問,邊回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思考和想像力。然后再回到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線地形圖的表示上,加深學生對圖上地表形態(tài)的辨別能力。反饋練習見“備課資料”,教師選擇使用。[課堂小結]根據(jù)板書復述要點,強調(diào)海拔、等高線地形圖判讀兩個重點。※板書設計三、地形圖的判讀1.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①海拔——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②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2.等高線地形圖※活動與探究以班或小組組織一次就近登山活動,辨認山頂、山脊、山谷等,辨別方向,體會海拔與相對高度的概念?;顒訒r還可以讓愛好攝影的同學進行自然風光攝影比賽,愛好寫作的同學進行游記小論文比賽等,使登山活動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多彩。第二章第三節(jié)地圖(第5課時)[導入新課]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等高線地形圖的有關知識,現(xiàn)在,我們共同來學習另一種新的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形圖。板書三、地形圖的判讀3.分層設色地形圖[講授新課]提出問題電腦展示課本P17圖1.30“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素描圖”。讓學生讀圖分析這種表示地形的方法與單純用等高線表示的地形有什么不同?并總結分層設色繪制地形圖,其著色隨地勢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討論點撥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后,教師補充點撥。1.分層設色地形圖是在等高線地形圖的基礎上繪制出來的,即在繪有等高線和等深線的基礎上,分層著上不同的顏色,并以一定的顏色變化次序或色調(diào)深淺來表示地勢的高低起伏,使人看起來產(chǎn)生明顯的立體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高低形態(tài)和海底的起伏狀況。圖的旁側附有高程表和深度表,供人們對照查看。2.圖上的顏色隨地勢高低的變化也是有規(guī)律的。例如,陸地部分,海拔200米以下用綠色,海拔200~500米的地方用淺綠色,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地方用黃色表示,地勢越高,黃色越深;一般來說4000米以上用褐色,雪線以上則用白色。海洋部分用藍色表示,藍色由淺至深表示海洋由淺而深。這樣,人們對地勢高低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了。演示活動1.教師用電腦演示,鼠標點擊拖動,逐步給等高線地形圖著色、還原。2.讓2~3名同學,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筆把右圖著上不同的顏色(藍、綠、黃,并提示學生陸地地勢按由低到高著色,海洋按由淺到深的順序著色)。過渡承轉地形圖只能表示地面起伏的狀況,包括高低、坡度等,有時需要了解一條河谷的起伏形態(tài)或一座山峰的形態(tài),地形圖就不夠直觀。為了更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還有一種新的方法。板書4.地形剖面圖演示提問教師出示兩個一樣的有兩個山頂?shù)纳降嘏菽芰夏P汀O扔靡粋€模型演示:用刀沿一個山頂中央豎直方向切開,說明其切面即剖面或叫斷面;再將剖面用印臺印到一張白紙上,說明得到的圖形即該山頂?shù)钠拭鎴D。用同樣的方法將另一個模型沿兩個山頂?shù)闹醒胴Q直方向切開,將剖面印到紙上。讓學生觀察思考:什么是地形剖面圖,為什么同一個山體模型,我們看到了不同的剖面圖。交流點撥組織學生議論交流后,教師補充點撥:地形剖面圖是表示地表沿某條線上的垂直斷面的圖形。我們在模型上選擇了不同方向的切線,看到了不同的剖面,直觀地顯示了山體模型不同方向的起伏狀況和坡度的陡緩。因而選擇剖面線很關鍵,要根據(jù)需要來確定。這是一個山體的模型,我們能隨意沿某條線切開看到其斷面,但是在實際中是無法切開一座山的,如何才能繪制出它的剖面圖呢?指導閱讀讓學生閱讀課本P18圖1.32“地形剖面圖的繪制方法”根據(jù)圖中提供的信息和文字介紹,簡要歸納依據(jù)等高線地形圖,繪制剖面圖的方法和步驟。討論歸納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后,教師可以把地形剖面圖的繪制方法概括為:一選剖面線,二畫平行線,三引垂直線,四連交點線。電腦演示以課本P18圖1.32為例,分步驟演示,同時讓學生對照課本的介紹,了解地形剖面圖的繪制方法和過程及其意義。1.鼠標點擊等高線地形圖。2.鼠標點擊直線A(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根據(jù)需要,沿著某個方向畫一直線——選剖面線)。3.鼠標點擊間隔高度相等的平行線(作A線的間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線,并注明每條平行線的高度——畫平行線)。4.鼠標點擊垂線(把等高線地形圖上A線與每條等高線相交的各點,做垂線與高度相同的平行線相交,得到不同的交點——引垂直線)。5.鼠標點擊流水出現(xiàn)剖面線(把各交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連交點線)。學生活動按演示繪制地形剖面圖的方法和步驟,把課本P18圖1.32補充完整(教師也可以另外設計一幅等高線地形圖,讓學生做繪制地形剖面圖的練習,以便鞏固繪制地形剖面圖的基本技能)。小結過渡同學們,通過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的學習,我們能夠在地形圖上判別地勢高低起伏的狀況。但是,地球表面不僅高低起伏,而且形態(tài)多樣,有海拔幾千米的高山,有低于海平面的洼地,有連綿起伏的群山,有平坦寬廣的原野,請看下面一組景觀圖。電腦展示鼠標逐幅點擊五種地形的彩色景觀圖或者素描圖(或者教師展示五種地形的有關掛圖、圖片),然后說明,這些各種各樣的地表形態(tài)總稱地形。通常,人們把地形分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