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旅游文學_第1頁
無錫旅游文學_第2頁
無錫旅游文學_第3頁
無錫旅游文學_第4頁
無錫旅游文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無錫無錫是個好地方太湖

太湖位于長江角洲的南緣,古稱震澤、具區(qū),又名五湖、笠澤,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橫跨江、浙兩省,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依宜興,東近蘇州。郭沫若先生“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詩句。太湖景色美麗,浩瀚如海,四季景色不同,晨暮意境迥然。太湖周邊環(huán)山,山水組合風光于無錫地區(qū)最佳,故而引歷史上文人墨客歌詠之。

無錫太湖景物古詩

《泛太湖》,唐朝方干作?!伴L天接廣澤,二氣共含秋。舉目無平地,何心戀直鉤。孤鐘鳴大岸,片月落中流。卻憶鴟夷子,當時此泛舟?!狈礁桑?09-888),字雄飛,號玄英,初居新定(今浙江淳安),后遷徙桐口白云源(今浙江桐廬)。晚唐詩人,舉進士不第,隱居會稽境湖,曾周游江南。由其門人輯其詩370余首,編為《玄英先生詩集》?!痘萆街]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北宋蘇軾作?!疤け榻夏习渡?,逢山未免更留連。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石路縈回九龍脊,水光翻動五湖天。孫登無語空歸去,半嶺松風萬壑傳?!薄短簼q》,明朝馮善作?!罢饾纱荷顫q碧漪,凈涵天影漾波漓。遙增越嶠千尋闊,頓減吳山數(shù)尺低。紅泛落花通別浦,綠含芳草漫長堤。釣舟昨夜歸來晚,沒卻漁磯路變迷?!瘪T善,字擇賢,號戒軒,無錫人。永樂中舉明經(jīng),宣德元年(1426)任無錫縣學訓導,后調(diào)崇明望江教諭。著有《戒軒集》、《望江志》、《家禮易覽》等?!短?,明朝文徵明作?!皪u嶼縱橫一鏡中,濕銀盤紫浸芙蓉。誰能胸貯三萬頃,我欲身游七十峰。天遠洪濤翻日月,春寒澤國隱魚龍。中流仿佛聞雞犬,何處堪追范蠡蹤?!卞a惠公園

錫惠公園位于江蘇無錫市西郊,占地90公頃,是一座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舒適的休閑游樂于一體的綜合性大型園林。錫惠公園有天下第二泉、寄暢園、惠山寺等著名旅游景點。錫惠公園始建于1958年。錫惠公園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太湖風景名勝區(qū)的十四個核心景區(qū)之一,是國家重點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惠山寺惠山寺位于惠山秀嶂街,距今已有1500余年,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曾列梁溪十大叢林之首。它的前身是南朝劉宋司徒右長史湛挺創(chuàng)立的“歷山草堂”。清朝乾隆皇帝曾到惠山寺禮佛并留下大量詩篇,還特為惠山寺題額。歷山草堂和惠山寺古詩劉鑠曾經(jīng)來無錫,到列山草堂探望當時已經(jīng)辭官歸隱的好友湛挺。詩寫湛挺辭官后在歷山(今惠山)東麓所建隱居之所歷山草堂,后來成為寺,就是惠山寺舊址。他對這里的優(yōu)美環(huán)境贊嘆不已,不禁也想到這里來隱居,過高枕無憂的生活。

《過歷山湛長史草堂》南朝

劉鑠

茲山蘊靈詭,憑覽趣亦贍。九峰相接連,五渚逆縈浸。層阿疲且引,絕巖暢方禁。泉溜夏更深,林交晝長蔭。伊予久緇涅,復得味恬澹。愿逐安期生,于焉愜高枕。

《游惠山寺》元朝

王仁輔紅杜溪頭艤小舟,青蓮宇內(nèi)作清游。土花繡壁淡如畫,嵐翠潑云濃欲流。短李清風存古意,大蘇團月洗春愁。摩挲泉石舒長嘯,未羨神仙十二樓。

《和三唐人惠山詩》北宋

蘇軾

夢里五年過,覺來雙鬢蒼。還將塵土足,一步漪瀾堂。俯窺松桂影,仰見鴻鶴翔。迥然肺腑間,已作冰雪光。虛明中有色,清凈自生香。還從世俗去,永與世俗忘。詩作于宋元豐二年(1079),這年蘇軾乘船至無錫,游惠山。詩寫五年來往事如煙,睡覺醒時雙鬢花白,還是那樣依戀二泉。經(jīng)過旅途跋涉,來到惠山二泉庭院的漪瀾堂。俯身看到庭院的松樹、桂花,仰頭看到天空的飛鳥。這時心中明亮,看到泉水晶瑩的光澤,感覺做人也是這樣。詩人從二泉感悟人生,表達他的良好愿望。寄暢園寄暢園坐落在錫惠公園內(nèi)。園址在元朝時曾為二間僧舍,名“南隱”、“漚寓”。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北宋著名詞人秦觀的后裔秦金購得惠山寺僧舍,并在原僧舍的基礎(chǔ)上進行擴建,壘山鑿池,移種花木,營建別墅,辟為園,名“鳳谷行窩”。秦金過世后,園為其族侄秦瀚及其子秦梁繼承。秦瀚于嘉靖三十九年,“葺園池于惠山之麓”,園名稱“鳳谷山莊”。秦梁卒后,園改屬其侄秦耀所有。后秦耀解職回無錫,因朝政失意,罷官回鄉(xiāng),心情郁悶,所以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間,借王羲之“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詩意,改園名為寄暢園。

題惠山秦園

(明)茅坤江南佳麗地,幻石與琱梁。獨愛茲園勝,偏多野興長。洞花迷日月,巖樹雜隋唐。寄語陶元亮,無憐三徑荒。

茅坤曾多次到無錫游園,那時,園主秦金過世,鳳谷行窩歸族孫秦梁。明嘉靖三十九年夏,秦梁之父秦瀚于園內(nèi)葺園池筑假山,又增益建筑,并改園名為鳳谷山莊。茅坤對此園倍加贊賞,其詩真切描繪了當時的園景。詩寫園內(nèi)有變幻多姿的園林觀賞石和紋飾美麗的雕梁畫棟。非常喜愛這園林,因園林建于江南名山勝地,又引泉鑿池,古木蔽天,多有自然情趣。假山洞壑,雜花掩映。石畔大樹,年代久遠。此園能與東晉大詩人陶淵明“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歸隱田園相提并論。臥云堂(明)秦耀白云已出岫,復此還山谷。幽人臥其間,常抱白云宿。秦耀(1544-1604),字道明,號舜峰,無錫人。明隆慶五年(1571)進士,授刑科給事中,累官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后,又升為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人稱“秦中丞”。后被誣解職歸家。遂重修族內(nèi)轉(zhuǎn)傳下來的別墅園林“鳳谷行窩”,以王羲之詩“寄暢山水陰”句中的“寄暢”二字命名,改名“寄暢園”,優(yōu)游其間十三年。

秦耀所改建的寄暢園,構(gòu)列二十景,他逐景賦詩,以詩言志,總稱《寄暢園二十詠》?!杜P云堂》詩是第九詠,以白云喻園主寄情山水。臥云堂系寄暢園的主體建筑,始建于明萬歷年間,坐西朝東,前后兩造,中隔天井。其得名源于所處位置東枕錫山,西倚惠山,有白云生山中,“蒼生望為霖雨者乎”之意。該堂是康熙、乾隆巡幸寄暢園時的接駕處,因皇帝賜額,又名御書碑廳。曹雪芹祖父曹寅也在該堂題過詩,后毀于咸豐十年(1860)兵火。2000年重建第一進。秦園

(清)趙翼人行山翠里,秋在水聲中。秋壑因天巧,松杉有古風。趙翼(1727-1814),字云崧,號甌北,江蘇陽湖(今常州)人。乾隆進士。任鎮(zhèn)安府、廣州府知府,官至貴西兵備道。旋辭官主講安定書院。著名詩人,史學家。

秦耀卒,寄暢園歸他的兩房四子分管,造成該園破碎局面。清初,秦耀曾孫秦德藻重加歸并,又聘請當時江南造園名家張漣和他侄兒予以重筑。經(jīng)過精心布置,掇山理水,疏泉疊石,園景益勝,名揚大江南北。文人騷客題詩作賦,趙詩即是其中的佼佼者。詩寫寄暢園的大假山恰如惠山余脈,與惠山渾然一體,又借景南面的錫山。進入園內(nèi),如入山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