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五章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市一等獎】_第1頁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五章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市一等獎】_第2頁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五章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市一等獎】_第3頁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五章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市一等獎】_第4頁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五章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市一等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一)一、選擇題1.幾千萬年前,恐龍稱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龍突然滅絕。一種學說認為是小行星撞擊地球所致,另一種學說認為是地球的氣候發(fā)生劇變所致。什么要素的變化使得恐龍生存的環(huán)境更加惡劣?最準確的說法是 ()A.氣候變化 B.植物變化 C.水的變化 D.各自然要素都發(fā)生了變化2.陸地環(huán)境整體性表現(xiàn)在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相互滲透B.某一地理要素的變化不一定導致其他要素的變化C.氣候會影響植被,但不會影響土壤D.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tài)與植被破壞無關3.下列地理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從沿海向內陸的分異規(guī)律的是 ()A.非洲赤道兩側,森林—草原—荒漠對稱分布B.我國東部從南向北依次出現(xiàn)熱帶—亞熱帶—溫帶的森林景觀C.從大興安嶺向西,依次出現(xiàn)森林—草原—荒漠景觀D.珠穆朗瑪峰北坡,從山麓到山頂出現(xiàn)草原—荒漠景觀讀某區(qū)域和乙地垂直自然帶分布示意圖,回答4~5題。4.下列關于甲、丙兩地環(huán)境特征敘述正確的是 ()A.自然帶相同

B.冬季盛行風風向相同

C.河流汛期相同

D.地形類型相同

5.下列關于甲、乙、丙三地自然帶敘述正確的是 ()A.從甲到丙的變化體現(xiàn)了由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

B.從甲到丙的變化原因是水分因素

C.丙地的自然帶是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D.乙地垂直帶譜的多少只取決于當?shù)氐木暥茸x澳大利亞自然帶分布圖,回答6~7題。6.和①處自然帶形成無關的因素是 ()A.地形

B.大氣環(huán)流 C.暖流

D.寒流7.自然帶①→②→③體現(xiàn)的自然帶地域分異規(guī)律是 ()A.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B.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D.陸地環(huán)境的整體性讀某大陸沿西海岸線降水量空間變化圖,回答8~10題。8.該大陸是 ()A.北美大陸 B.南美大陸 C.非洲大陸 D.澳大利亞大陸9.圖中緯度10°~20°地區(qū)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A.緯度較低,蒸發(fā)旺盛 B.終年盛行東北信風,水汽含量少C.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 D.沿岸有勢力很強的寒流流經(jīng),降溫減濕明顯10.關于圖示區(qū)域的敘述正確的是 ()A.降水量空間變化主要受地形和洋流的影響B(tài).緯度10°~30°地區(qū)流水侵蝕地貌廣布C.緯度30°~40°地區(qū)冬季水循環(huán)更強烈D.緯度40°~60°地區(qū)植被為常綠闊葉林古詩云:“才從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據(jù)此回答11~12題。11.從地理學角度看,從塞北到江南的景觀差異屬于 ()A.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 B.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 D.從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異 12.從塞北到江南的景觀差異,產生的基礎主要是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熱量下圖是某山脈南、北兩坡氣候資料圖,實線表示氣溫,虛線表示降水,據(jù)此回答13~14題。13.該山脈 ()A.北坡為迎風坡 B.地處南半球低緯度C.南坡相對高度大 D.南坡自然帶譜數(shù)目多14.該山山麓植被是 ()A.溫帶落葉闊葉林 B.亞熱帶常綠硬葉林C.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D.亞寒帶針葉林15.我國南方季風區(qū),高溫多雨,地表發(fā)育了紅壤,丘陵上長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河網(wǎng)密布。這種自然特征體現(xiàn)了 ()A.陸地環(huán)境的整體性 B.陸地環(huán)境的差異性C.南方環(huán)境的獨特性 D.自然景觀的差異性下圖是植被類型與溫度、降水量的關系示意圖,圖中植被類型分別為草原、苔原、荒漠、闊葉林、針葉林、熱帶雨林。讀圖完成16~17題。16.關于各代號所表示植被類型的判斷,正確的為 ()A.甲為硬葉林 B.丙為熱帶雨林 C.丁為針葉林 D.戊為闊葉林17.根據(jù)圖示信息判斷,正確的敘述是 ()A.丙在非洲廣泛分布 B.甲分布區(qū)域的氣溫日較差小C.乙分布區(qū)域的夏季降水多于冬季 D.戊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氣候區(qū)下圖為某山地植被垂直帶譜,讀圖回答18~20題。18.該山可能位于 ()A.陰山山脈 B.安第斯山脈南段C.天山山脈 D.阿爾卑斯山脈19.該山針葉林只分布在北坡的原因是北坡 ()A.熱量高于南坡 B.降水多于南坡 C.光照多于南坡 D.海拔低于南坡20.關于該山峰南、北坡雪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A.南坡氣溫高降水少,故雪線高 B.北坡氣溫高降水多,故雪線低C.南坡氣溫低降水多,故雪線高 D.北坡氣溫低降水少,故雪線低二、綜合題21.根據(jù)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圖1和圖2分別為非洲和中國部分地區(qū)自然帶分布圖。圖1圖2(1)自然帶①的名稱是,自然帶⑤的植被類型是。(2)自然帶①-②-③-④的變化屬于

分異規(guī)律,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條件的差異。(3)圖中③和⑦自然帶的景觀均以荒漠為主,其中③自然帶所處地區(qū)由于終年受(氣壓帶)或(風帶)控制,而降水少。③自然帶在該洲南部西海岸呈條帶狀向低緯延伸主要原因是。⑦荒漠形成的原因是。22.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小說《格蘭特船長的兒女》講述了英國公爵根據(jù)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鄧肯號”,率領探險隊沿著南緯37°一帶,搜救格蘭特船長的故事。(1)“鄧肯號”于1864年8月25日離開英國格拉斯哥,經(jīng)過40多天航行,繞過麥哲倫海峽于10月6日到達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_____氣候,所屬的自然帶是帶。(2)探險隊在南美大陸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搜救活動,途經(jīng)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災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凍害威脅的是地;途中遇到干涸鹽湖,經(jīng)受缺水煎熬的是地。(3)在圖上甲、乙、丙、丁四地區(qū)中,垂直地域分異最明顯的是,丙地所處的自然帶是帶,丁地所處的自然帶是帶。從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反映了地帶性差異。(4)造成四地地理環(huán)境差異的主要自然因素有、。23.讀相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博斯騰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該地年降水量不足30毫米,蒸發(fā)量卻高達2000毫米以上。湖面萬千飛鳥,湖中魚群游弋,其西北面是面積廣闊的蘆葦?shù)?。出售蘆葦成為當?shù)匕傩罩匾慕?jīng)濟來源之一,但總收入并不高。材料二:博斯騰湖是淡水湖,但是南側不遠有一個槽狀鹽沼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有厚厚的鹽層。下圖為鹽池附近的地質剖面示意圖。(1)推斷博斯騰湖的主要補給水源,并說明理由。(2)運用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原理,簡述湖泊、飛鳥、魚群、蘆葦之間的關系。(3)結合水循環(huán)過程,簡述鹽沼池鹽層的形成過程。24.閱讀甲、乙兩座山脈的自然帶垂直分布示意圖,回答問題。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