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_第1頁
我國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_第2頁
我國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_第3頁
我國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_第4頁
我國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國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基于CNKI數據庫中2006~核心期刊的文獻綜述

一問題的提出1978年我國恢復研究生招生,錄取了10708名碩士研究生。198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1]1981年,國務院批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我國正式開始實施研究生學位制度。[2]1981~1985年實行單一國家財政模式,研究生上學不僅免學雜費,國家還發(fā)放一定數額的生活補助和津貼。從1985年起,研究生教育開始實行收費和免費并存的雙軌制,制定了定向培養(yǎng)、委托培養(yǎng)、自籌經費和擴大計劃外招生名額等政策。面對高等教育大眾化以及強勁增長的研究生教育規(guī)模,高等教育財政經費日趨緊張。2008年全國招收研究生44.64萬人,其中博士生5.98萬人,碩士生38.67萬人。[3]30年來,2008年全國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規(guī)模已是1978年的36倍。2013年全國研究生招生61.14萬人,其中博士生7.05萬人,碩士生54.09萬人;[4]2016年全國研究生招生66.71萬人,其中,博士生7.73萬人,碩士生58.98萬人;[5]2017年全國研究生[1]招生80.61萬人,其中,全日制69.19萬人,招收博士生8.39萬人,碩士生72.22萬人。[6]2013年,《關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的意見》指出要全面實行研究生收費制度。從2014年秋季學期起,按照“新生新辦法、老生老辦法”的原則,向所有納入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的新入學研究生收取學費,同時完善獎助政策體系,擴大獎助范圍,提高資助標準,原則上,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生每生每年不超過8000元,博士生不超過10000元。[7]2014年秋季學期起我國研究生教育已從雙軌制轉向并軌制,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改革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領域中的一個重大問題。二我國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費政策研究的文獻回顧本研究以“研究生收費”為篇名對CNKI數據庫進行全文檢索。通過梳理“研究生收費”的研究,了解我國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的發(fā)展脈絡、現實困境、問題及應對策略等。我國學者于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關注“研究生收費”。1995年,首次出現了以“研究生收費”為篇名的研究。從2006年起,我國在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首先試行了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8][9]此后,國內學界關于“研究生收費”的研究逐漸增多,從學理和實踐探究研究生收費問題。在CNKI數據庫中,筆者以2006年為“研究生收費”的研究起點,以2006~2017年為文獻分析年段,截至2017年12月31日,以篇名為“研究生收費”的學術期刊論文共計161篇(見圖1),其中核心期刊38篇(見圖2)。圖12006~2017年以“研究生收費”為篇名的CNKI期刊論文檢索結果圖22006~2017年以“研究生收費”為篇名的CNKI核心期刊論文篇數2006年國內學界關于“研究生收費”的期刊論文計24篇,此后關于“研究生收費”的論文數量逐漸下降,但2013年后,關于“研究生收費”的研究又逐漸攀升,呈現一股新的研究熱潮,2015年有24篇以“研究生收費”為篇名的學術論文。仔細分析這一發(fā)文曲線圖,其研究趨向和研究態(tài)勢折射出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和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的出臺對“研究生收費”研究的影響。在CNKI數據庫中,檢索2006~2017年篇名為“研究生收費”的核心論文共計38篇,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研究》等20類核心期刊上刊發(f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研究》等核心學術期刊大力關注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推進研究生收費政策研究,成為國內學術界刊發(fā)“研究生收費”研究論文的核心陣營。本研究的核心貢獻在于梳理了CNKI數據庫中2006~2017年關于“研究生收費”的核心文獻,通過文獻的梳理和分析,提煉和總結了2006~2017年我國關于“研究生收費”研究的理論基礎、研究范式方法、研究問題困境、研究進展策略等,對研究生收費政策的理論研究、研究生收費政策的實踐探索、研究生收費的國際比較、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的完善與構建等進行文獻綜述,展望“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的改革和發(fā)展趨向。三我國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的理論研究(一)研究生收費政策的理論基礎研究貢詠梅認為人力資本理論是研究生教育收費的理論基礎;[10]梁大戰(zhàn)認為研究生教育收費的理論基礎是社會責任說理論、人力資本理論和教育成本分擔理論;[11]金紅從人力資本理論、公共產品理論、成本補償理論探討了我國研究生教育收費的經濟學基礎,并從教育公平的視角探討了我國研究生教育收費的社會學基礎;[12]譚宏彥、閆振龍認為研究生教育收費的理論基礎是人力資本理論、成本分擔理論、社會公平正義理論、教育產品屬性論;[13]王麗麗、劉小艷、盧振洋、楊松令認為研究生教育收費的理論基礎是準公共產品理論、人力資本理論;[14][15][16]楊華、章甫從教育經濟學理論的視角對我國研究生教育收費進行了理性思考。[17][18]樊華強、魏紅梅、陳宇認為薩繆爾森的“公共產品理論”和約翰·斯通的“成本分擔理論”和人力資本理論是研究生教育收費的理論基礎。[19][20]從投資回報的角度分析,研究生教育是一種人力資本投資,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未來收益和社會地位,受教育者的個人收益率大于社會收益率,魏靜在利益相關者視角下探討了研究生收費制度的博弈關系。[21]李博從教育公共產品理論、人力資本理論、教育成本分擔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公平效率理論的視角探討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費政策,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費關系到政府、高校、社會和個人等群體的利益,有各自的利益訴求。[22](二)研究生收費制度研究劉增輝認為研究生收費制意味著雙軌制的終結,研究生收費改革的目標在于建立導師責任制和導師資助制;[23]梅錦萍認為研究生收費要從成本與效益的角度進行經濟核算,研究生收費制度關鍵在于要配套獎助機制。[24]樓鑫垚、張萬朋認為構建研究生收費制度體系,要解決研究生收費標準的依據、研究生收費政策的配套制度等核心問題,分級、分類實施高校研究生教育成本核算,體現差異性,建立研究生教育的“成本-效用”評價體系,健全配套制度。[25]西廣明認為我國研究生收費制度變遷經歷了全免費制度、雙軌制、并軌制,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的核心是導師負責制和資助制。[26]鄭飛中、劉潔、呂建新認為我國研究生收費呈現自上而下的強制性制度變遷、自下而上的誘致性制度變遷的特征。[27]楊秀芹、李茜認為我國研究生收費政策經歷了由“零收費”到“自費與公費兼有”再到“全部自費”的過程,凸顯了政府主導性、漸進性、動態(tài)性和局部性等特點。研究生收費制度變遷的實質是動態(tài)調整變革政府、高校、學生等的利益關系,使其處于均衡狀態(tài)。[28](三)研究生教育收費的意義貢詠梅、譚宏彥、閆振龍、劉增輝、梁大戰(zhàn)、金紅、盧振洋、楊松令認為研究生收費制度可以補償教育成本,減輕政府財政壓力,增加研究生教育經費,激發(fā)研究生學習動力,提高教育質量;研究生收費改革有利于優(yōu)化研究生管理體制,加強學科建設,調整專業(yè)結構,優(yōu)化課程設置,加強導師資助制的責任。[10][11][12][13][16][23]李本松認為實行研究生收費和成本分擔政策能夠更大程度地保障對義務教育經費的投入,滿足更多人接受教育的權利,保障弱勢群體的利益,去除行政、學術腐敗的“尋租”空間。[29]筆者認為研究生收費政策體現了公共產品理論、成本分擔理論、人力資本理論、教育公平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制度變遷理論等;研究生收費政策歷經了單軌制、雙軌制和并軌制。實行研究生收費可以緩解政府教育財政壓力,增加教育經費來源,促進教育公平;打破“公費生”特權,保障貧困生權益;增加研究生教育成本補償意識,激發(fā)研究生潛心求學,增加科研產出,發(fā)揮政策的激勵性、競爭性作用。但研究生收費政策應有合理的收費標準,實施研究生教育成本核算,體現不同高校、不同學科、不同專業(yè)研究生收費的差異化;做好配套政策建設,推進導師責任制和導師資助制建設,保障貧困生利益,完善研究生獎助政策,提高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四我國研究生收費政策的實踐探索(一)研究生收費的可行性研究貢詠梅認為大學本專科收取學費,加快了研究生收費的步伐;[10]劉小艷從研究生規(guī)模的快速擴大導致研究生教育經費短缺,本??平逃杀狙a償政策的順利實行為研究生收費奠定了社會輿論基礎,論證了研究生收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5]章甫探討了研究生收費的必要性和合理性;[18]樓鑫垚、張萬朋探討了研究生教育成本補償的合理性和合法性;[25]魏紅梅、陳宇分析了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的合理性,研究生教育規(guī)模擴張、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緊張、收費試點工作的順利推進為全面收費政策提供了現實基礎;[20]李本松認為研究生教育需求旺盛,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可讓受教育者承擔一部分教育成本,緩解國家教育經費壓力;[29]李博在實踐層面做了研究生收費并軌政策的可行性分析。[22]我國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為研究生收費政策提供了物質保障,研究生獎助政策為研究生收費政策提供了可能,研究生收費試點改革為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奠定了實踐操作的基礎,中國本科教育實行的收費制度為研究生收費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二)研究生收費政策的困境與問題1.研究生收費政策的困境梁大戰(zhàn)、譚宏彥、閆振龍認為研究生收費存在標準不明確和貧困生資助不完善的問題;[11][13]章甫認為研究生學費標準過高、增長過快,會引發(fā)社會問題,研究生收費應考慮研究生教育成本、家庭經濟承受能力等因素。[18]孫燕認為研究生教育體制與財政撥款體制不協調給收費管理改革帶來困難,收費未體現差別化。[30]西廣明認為貧困研究生會遭遇支付能力窘迫、資助體系不完善等問題。[26]毛建青、謝玲霞認為我國全日制專碩研究生收費存在熱門專業(yè)收費高、市場化程度較高、收費標準不一等問題;[31]李本松認為研究生收費會導致極少數特困生因無法籌集到學費而放棄讀研,給部分貧困生帶來經濟、心理和精神壓力。[29]陳沖認為現階段國家研究生教育經費并未增多,研究生收費政策對大學生讀研意愿產生影響,家庭收入顯著影響大學生的讀研意愿;[32]方蕾蕾、馮永剛認為研究生收費制度面臨對教育公平的詰問,研究生身份轉變引發(fā)研究生個人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困境。[33]2.研究生收費標準的問題章甫認為應改革研究生收費標準,制定合理的研究生成本分擔比例和成本核算方法,保障貧困生權利;關注社會發(fā)展與專業(yè)結構變化,體現能力支付和動態(tài)性原則。[18]楊華分析了研究生收費價格機制與社會問題,提出差異、動態(tài)的研究生收費標準,建立政府管制與市場調節(jié)相結合的收費機制。[17]鄭飛中、劉潔、呂建新認為研究生收費政策未能確定合理的學費標準。[27]3.研究生資助體系問題研究吳唐風認為研究生資助體系在資助方式、結構、范圍和效果上仍存在許多問題。研究生資助水平、范圍有限;研究生資助政策缺乏針對性;社會資源挖掘不夠,獎助資金來源渠道單一;部分研究生還貸誠信度不高,助學貸款困難重重。以研究生獎學金、助學金、勤工助學金、助學貸款、學費減免及其他項目為主體系統構建研究生資助體系,是當前一個重要而緊迫的任務。[34]趙軍認為研究生資助制的主要問題是研究生國家助學金制度過于依賴財政;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制度評審指標模糊;研究生學業(yè)獎學金制度劃撥標準不明,調節(jié)功能受限;研究生“三助”制度缺乏激勵機制,經費保障不力;研究生國家助學貸款制度違約風險較大,申請條件狹隘。[35]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從雙軌制轉為并軌制。一項政策的出臺意味著新的政策取代舊的政策,舊的政策不再能滿足利益群體的需求,于是新的政策就應運而生,這是一種具有更高效率和效益的產生過程。筆者認為,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執(zhí)行后,政府、高校、研究生等不同利益相關者的權利未能得到有效滿足,研究生多元籌資體系還未健全,研究生培養(yǎng)經費供需矛盾突出,研究生收費標準不合理,貧困生資助力度、資助范圍、資助渠道有限,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擔不健全,研究生導師資助制、研究生資助政策不完善,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與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關系等問題需要重點研究,優(yōu)化政策路徑。(三)研究生收費和獎助政策的實證研究陶紅對研究生收費與資助制度改革進行了實證研究,測算了大連理工大學和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兩校碩士生和博士生人均學年培養(yǎng)成本;實證分析了西安交通大學改革前后研究生獎助金以及北大、清華、浙大、哈工大研究生獎助學金等數據。[36]楊溪實證分析研究了十所教育部直屬高校研究生的收費標準。分別計算十所直屬高校研究生生均年度培養(yǎng)成本;研究發(fā)現東部高校研究生生均成本低于中、西部地區(qū),博士生生均成本高于碩士生;碩士生學費占研究生生均培養(yǎng)成本的比例高于博士生。東部地區(qū)博士、碩士生學費比例均值高于中、西部地區(qū)博士、碩士生;農林類高校研究生收費低于其他類別高校。[37]盧振洋、楊松令以北京地區(qū)部分理工科高校為例,探究研究生收費標準,測算北京市5所理工科高校研究生年平均培養(yǎng)成本。在對北京市51所、廣東省12所、上海市18所高校的研究生收費標準進行調查后,提出碩士生收費標準在0.8萬~1.2萬元,博士生在1萬~1.4萬元。[16]毛建青、徐月對浙江省杭州市兩所高校330名本科生開展研究生收費制度對大學生讀研意愿影響調查。調查表明,大學生考研意愿都很強烈;家庭年收入在1萬~3萬元和9萬元以上的大學生考研意愿強烈,研究生獎學金占學費的比例為60%~80%,研究生學費標準定在10000~15000元,學生比較容易接受。[38]楊秀芹、李茜探析了研究生收費政策與學生學業(yè)成就關系模型及影響機理;建立了研究生收費政策對學業(yè)影響的理論假設,應用結構方程模型對理論假設進行實證分析;選取全國16所高校,有效問卷1471份,采用AMOS和SPSS軟件進行數理統計分析。結果表明:第一,研究生收費政策對學生學業(yè)具有正向影響;第二,研究生收費政策對學生學習動機具有正向影響;第三,學習策略在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與學生學業(yè)成就關系上起中介作用。研究驗證了研究生收費政策對學生學業(yè)的影響。[39]上述研究,采用實證調研、結構方程模型、數理統計分析的方法對研究生收費政策進行量化研究,拓展了研究生教育的研究范式。例如測算研究生生均教育培養(yǎng)成本、收費標準、教育成本分擔比例等;實證調查分析研究生收費政策對本科生讀研意愿的影響,探析研究生收費政策與學業(yè)成就的關系。研究生收費政策和獎助政策現狀、研究生收費政策對研究生學業(yè)的影響、研究生收費政策與研究生質量的關系等都需要開展實證研究,進行模型建構和數理統計分析,考量和評價研究生收費政策的效用。五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的構建與完善(一)我國研究生收費的提升策略研究陳超認為研究生收費是大勢所趨,加快研究生收費制度設計是推動研究生合理收費的制度保障。[40]梁大戰(zhàn)提出研究生收費標準要考慮人均培養(yǎng)成本、畢業(yè)研究生在勞動力市場上的供求和預期收益、學生負擔能力、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差異、與本科生收費相銜接等因素;加強對貧困生的資助,建立完善的獎學金制度和合理的貸學金制度。[11]王麗麗認為研究生收費要處理好政府與高校的關系;要按照生均教育成本、學校層次和學科專業(yè)、不同經濟狀況和財政模式、地區(qū)差異等確定學費標準;保障貧困生權利,建立研究生科研基金,建立有差別的、動態(tài)的研究生收費標準調整機制。[14]孫燕認為政府應制定分類高校的學費標準,對學術型與應用型研究生實行分類收費管理;完善研究生培養(yǎng)成本監(jiān)審辦法。[30]西廣明認為研究生收費應突出專業(yè)等的差異,完善導師負責制,建立健全資助體系。[26]吳唐風認為應加快研究生資助體系制度建設,設立專職管理部門;擴大資助經費渠道。[34]毛建青、謝玲霞認為要建立科學的分類指導收費體系,并以“擴大助學金范圍、提高獎學金力度”為保障。[31]李本松認為針對貧困生,建立多種配套制度,實行差別化收費制,擴大三助渠道,全方位地給貧困研究生提供支持和幫助。[29]趙軍提出創(chuàng)新研究生資助體系路徑,加強研究生多元化資助渠道建設,改進獎助管理辦法等。[35]陳沖認為應制定差異化收費標準,實行彈性學制,拓展資金來源渠道,規(guī)范研究生收費法治化建設。[32]鄭飛中、劉潔、呂建新認為應明確研究生教育學費定價權,科學核算研究生教育培養(yǎng)成本,發(fā)揮獎助體系的激勵和保障功能,優(yōu)化研究生教育經費結構。[27]方蕾蕾、馮永剛提出研究生收費制度應堅持差異化發(fā)展,完善研究生成本分擔模式,完善研究生教育收費制度。[33](二)研究生教育收費的國際比較研究譚宏彥、閆振龍研究發(fā)現,美國、加拿大和日本等國的研究生教育,基本是由政府、學校和個人共同承擔費用的。[13]劉強選取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地區(qū)對研究生教育收費體制類型、收費標準的原則和依據以及現實的教育收費標準進行比較。研究生收費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由政府、學校和個人共同承擔的多元化籌資模式;另一種是免學費模式。采取收費模式的國家和地區(qū)的不同高校、學科都有不同的收費標準,研究生學費呈現差異化和多樣化。[41]衣萌、王騰飛、牟暉、徐淑賢認為美國研究生教育采用分段式收費、全方位資助的方式,收費標準由市場確定,因學校、專業(yè)、研究生項目不同而不同。美國研究生資助體系的資金來源多,資助形式多,范圍覆蓋大,資助力度強,政策法規(guī)強。英國研究生教育采取先上學后收費、先評價后資助的模式,研究生畢業(yè)工作后,再分期還款,最長還款期不超過25年,有效解決了貧困生入學問題。法國研究生教育采取公私差異化收費、國家一體化資助的模式。法國已建立了國家主導的研究生全面資助體系。[42]洪柳、李娜梳理了美英研究生教育收費制度的變遷歷程、特點和經驗。美國研究生收費經歷了個人、政府、多主體共同承擔研究生學費三個階段,呈現績效撥款的趨勢。英國研究生教育收費經歷了政府承擔研究生學費、政府資助轉向個人繳納學費并享有助學貸款、免除公費教育轉向收取研究生學費的市場化三個階段。我國應采取市場化方式,實施靈活、差異化的收費標準,加強教育立法建設,試點推行研究生績效撥款方式,深化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完善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43]上述研究,針對我國研究生收費政策存在的問題,借鑒美、英、法、德、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研究生收費制度的做法和成功經驗,提出了一系列完善我國研究生收費政策的意見和建議,對完善我國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具有指導和借鑒作用。六我國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展望筆者通過梳理2006~2017年CNKI數據庫中以“研究生收費”為篇名的核心期刊文獻,研究分析了研究生收費政策的理論基礎、制度變遷、現實問題和對策建議,并借鑒國外發(fā)達國家研究生教育的先進經驗和應對策略,展望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的發(fā)展趨向,筆者認為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應與時俱進,不斷健全研究生收費政策,創(chuàng)新研究生資助政策,為研究生教育持續(xù)、健康、有序的發(fā)展保駕護航。(一)完善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第一,針對我國研究生教育存在“一刀切”的不合理的教育收費問題,應根據本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學生家庭人均年收入情況,不同高校、不同學科專業(yè)差別,測算研究生教育生均培養(yǎng)成本,體現不同學校、不同專業(yè)的研究生教育成本差異。[43]第二,采取靈活的研究生教育收費方式和差異化的收費標準,增加研究生經費投入多元化渠道,建立動態(tài)的研究生收費標準調整機制。對不同階段研究生收取不同的學費。低年級研究生作為知識吸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