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無為而無不為是什么意思?看不透,你就不懂老子_第1頁
老子無為而無不為是什么意思?看不透,你就不懂老子_第2頁
老子無為而無不為是什么意思?看不透,你就不懂老子_第3頁
老子無為而無不為是什么意思?看不透,你就不懂老子_第4頁
老子無為而無不為是什么意思?看不透,你就不懂老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老子“無為而無不為”是什么意思?看不透,你就不懂

老子!本文導讀:似乎差別很大。本文導讀:似乎差別很大。老子講的,是以出世之心去入世,如果看不到這一點,無法真正理解老子。他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圣人之道,為而不爭,等話,意思是我們盡量不著痕跡、不刻意地去〃善利萬物〃。所以利眾生是老子的重要思想,這是方向,在這個方向下,忘記功利之心,不著行跡去為善,則是老子指導人們去做的事情。故老子講〃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而這樣的不著行跡,就是〃無為〃。把〃無為〃解釋成什么都不做,是對老子的最大侮辱。無數(shù)人讀老子,入歧途就在于此。所以,老子講的〃無為而無不為〃,含義是:在這種淡忘功利、不刻意的狀態(tài)中去做利眾生之事,會做得更好更多,諸事皆可成就,只是在〃道〃的層面做事之人,不在乎這個成就,所以雖然〃利萬物〃,但仍〃居眾人之所惡〃,功成而身退而已。好多人把此話理解為〃什么都不做事情會自然變好〃是很大誤解,這種解法讓我們誤解老子很多年。那么為什么老子的思想會被解成出世的,什么都不做的思想呢?是因為老子講述、教育的主要對象,是國家的管理者,他的思想是:國家管理者要盡量放棄自己的欲望,為百姓做事。這種思想后世的孟子直接傳承其部分內容,就是君輕民貴的思想。但是這種提法無道的管理者很厭惡,因此樂于讓知識分子將其解釋為什么都不做,這樣對自己很有利。在這種統(tǒng)治階級的愿望下,歷來不乏善于揣摩之人,部分知識分子取老子思想中不著痕跡、不刻意的部分,丟棄其思想中利眾生,為百姓作為的部分。將老子的學說變成清談飄逸的資料。這樣,統(tǒng)治者非常開心,而知識分子亦樂于討好逢迎,這樣的思想,被有意培育,老子的真正思想?yún)s愈加模糊。直到今天,一談老子,眾人皆以為是避世無用之學。另外,一些文人為逃避紛亂的世界,也往往取老子思想的不著痕跡、不刻意的部分,將其解釋為〃什么都不做才是最高明的〃,為自己避世做理論根據(jù)。比如魏晉時期這種思想盛行,大家都以為這個時期文人飄逸,實際當時政治迫害非常血腥,政權更迭直接導致很多文人被殺,連皇甫謐做夢,夢到的都是統(tǒng)治者的互相殘殺,每一個統(tǒng)治集團更替,都會殺忠于前朝者,招在野文人來為我服務,不來者也要想方設法殺死。比如嵇康,而來了,政權更迭,又可能死,因此知識分子在想方設法找理論來為自己開脫,因此他們推出〃無為〃理論避世,多隱居田園,以酒為樂。而莊子,看似與老子一脈相承,但是有本質的區(qū)別。莊子也取老子思想中不著痕跡、不刻意的部分,建立自己的哲學思想,他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在自然中要完全從容相和,不刻意作為,這樣的行為才和于大道。莊子文筆精彩,為后世留下無數(shù)名言。但是,他只是對老子的前部分思想有所發(fā)展。在莊子的眼里,老子的境界有問題,他在《養(yǎng)生主》里寫過老聃去世了,有朋友去告別。結果發(fā)現(xiàn)老人、年輕人都在慟哭拜祭,于是出來說:我原來以為老子多高呢,原來不過如此而已,真正悟道之人,知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生死都是自然的,這樣教育的老百姓,還會來慟哭嗎?其口吻之中,我們可以看出,亦有調侃,亦有嘲諷,一如他對孔子。所以說莊子的思想才是真正的出世之學,雖然他的學說較老子少了一大部分,但對后世的影響才真正大,甚至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人的性格形成,成為各種人群的手中的喇叭,一旦失意或者想要出世,立刻提出〃老莊〃,實際老子是被裹挾而行,大家用的,實際是莊子的思想。也可這樣說,按照網(wǎng)絡術語,莊子屬于〃歪樓〃的,因為他文采太好了,講得太精彩,所以成功地把老子的思想截掉一半,并成功裹挾老子,與自己一起成為清談之資。而后世文人直接繼承,將老子的利眾生思想淹沒,變成清虛無為之至高偶像。所以,看書要看原著,看后世闡發(fā)的,多是闡發(fā)者的思想。那么,老子與莊子孰高孰低?這是不善學之人的想法,很多人整天辯論,實在無用。其實并無高低較量,諸子百家,各有用處,不同階層的人,不同的人生階段,不同的心境,可以采取不同的學說豐富自己的人生,僅此而已。老子的思想是大成,于世界于自己都有益處,莊子教人放下,調適自己與自然,亦多可取。所以說,老子是現(xiàn)實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的結合體,而莊子是地道的理想主義者,按照莊子的思想,人們穿上粗布衣服,逃入森林大澤,以天為被,以地為床,對生死,完全不動情感,順從自然才好。這樣一路想下來,他自己也沒有了飯吃,所以〃莊周家貧〃,去向監(jiān)河侯借點米來吃飯,人家還不借給他,很可惜。莊子去向監(jiān)河侯借米吃飯,監(jiān)河侯說,等我收了租金再借你,莊子于是給他講故事,說來的路上我看到車轍印的水中有魚,求我用桶水救它,我說,等我周游列國,從大河里取水再來救你吧!以此來嘲諷監(jiān)河侯的做法。所以,我們也可以從《莊子》中見到一個即是理想主義者,也為生計犯愁的文人,很是可愛。餓著肚皮借米的莊周大抵沒有想到,后世之人,未必如莊周一樣奉行自己的理想。后世之人,多是在名利兼收高官厚祿的時刻,想起要放松一些,于是口中清談莊周,以示高明。而對于這些人,我多勸讀讀《孟子》,孟子從不避諱自己的高收入,母親去世,我就是有錢隆重安葬,又怎么了?也是可愛之人。孟子在稷下,待遇很高,仆人很多,他周游列國,跟隨學生的車也幾十輛到百輛之多,那個時候的車,造價很高啊。對于收入,孟子從不避諱,他認為仁義在先,行仁義之事,有好的收入正常。這種坦蕩比較可愛,他用從國君那里拿來的高收入,完成自己教育傳播仁義、君輕民貴的思想,這叫手段高明,令人敬佩。有人會問,這樣,孟子豈不是沒有做到像老子那樣?老子講的是利眾生,但是把自己的位置放低,盡量不著痕跡,孟子豈不是沒有做到?其實,老子告訴我們的是,盡量忘記回報,但是,未必就沒有回報,〃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只是,有道之人,不在意這個回報,也不是為了獲得這個回報而去做事而已。因此,從某個角度來講,孟子未必不是老子理論的踐行者。而《莊子》,每次讀他,亦多感動,那種豁達與超然,足以令人心境開朗,對于養(yǎng)生之人,裨益頗多。譬如吃菜,蘿卜白菜,海參三文魚,交替著吃,才能不膩,知道那個對自己的體質,有益自己的健康,才是高明。不必為了辯論,整天說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