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哲學思維課件_第1頁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哲學思維課件_第2頁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哲學思維課件_第3頁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哲學思維課件_第4頁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哲學思維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二章

中國古代哲學本章內(nèi)容:第一節(jié)中國古代哲學發(fā)展概況第二節(jié)先秦哲學流派及其人生哲學模式第三節(jié)中國古代哲學探討的主要問題

哲學是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它以理論的形式概括了民族靈魂構(gòu)成的基本要素,深刻地影響著文化的發(fā)展。孔子釋迦牟尼亞里斯多德世界古代三大哲學家第一節(jié)中國古代哲學發(fā)展概況奠基和形成期(春秋戰(zhàn)國)全面成熟時期(漢代----明初)嬗變期(明中葉----清)萌芽期(商周時期)一、中國古代哲學的萌芽期

(商周時期)《易經(jīng)》包括了三個大原則:一、變易二、簡易三、不易

陰陽

來源于《易經(jīng)》“太極生兩儀”,兩儀就是陰陽。根據(jù)古人的認識,太極是一元論,陰陽是兩分法。太極是一個大圓,內(nèi)加上S形線流,分成陰陽兩儀。陰陽本是兩個矛盾的統(tǒng)一體。

“八種符號”象征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xiàn)象,以推測自然和社會的變化。認為陰、陽兩種勢力的相互作用是產(chǎn)生萬物的根源,乾、坤兩卦則在“八卦”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易經(jīng)》所說的卦,是宇宙間我們?nèi)庋劭梢钥匆姷陌藗€基本的大現(xiàn)象,而宇宙間的萬有、萬事、萬物,皆依這八個現(xiàn)象而變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吨芤?乾》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坤》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五行五方五時五氣顏色器官金西方秋天燥白色鼻孔、皮毛、肺臟、大腸木東方春天風青色綠色筋、眼睛、肝、膽水北方冬天寒黑色藍色骨、耳朵、腎臟、膀胱火南方夏天暑紅色紫色脈、舌頭、心臟、小腸土中央長夏濕黃色啡色肉、嘴巴、脾臟、胃五行歸類簡表五行相生古人認為宇宙萬物是由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元素所構(gòu)成的。這五種元素有著相生相克的關(guān)系。五行相生好比母生子,有相親相愛之情,意味著暢順、吉祥?!瓣庩枴薄鞍素浴薄拔逍小闭f,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fā)的辯證法思想。二、古代哲學的奠基和形成期(春秋戰(zhàn)國)

哲學形成的歷史條件:

◆周王朝統(tǒng)治開始動搖與瓦解。

生產(chǎn)實踐推動了天文、農(nóng)業(yè)等領(lǐng)域科學技術(shù)的進步?!羯鐣淖兏?,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躍。

孔、老、墨學說產(chǎn)生標志著古代哲學的奠基。(二)戰(zhàn)國末期古代哲學全面形成戰(zhàn)國年間諸子的百家爭鳴,有力地推動了當時文化學術(shù)的發(fā)展。戰(zhàn)國末期,荀子、韓非子的哲學思想出現(xiàn),標志著古代哲學由奠基走向全面形成。荀子韓非子三、古代哲學全面成熟時期(漢代----明初)(一)漢代經(jīng)學

儒家經(jīng)典在后世被成為“經(jīng)”,研究儒家經(jīng)典的學問就叫做“經(jīng)學”。

漢代確立的儒家經(jīng)典有:

《易》、《書》、《詩》、《禮》、《樂》、《春秋》

1、官方哲學的重要代表---董仲舒董仲舒繼承先秦以來原始學術(shù)中天人相通的思想,在改造陰陽五行說的基礎(chǔ)上,建構(gòu)起完整的天下一統(tǒng)的系統(tǒng)模式,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了自戰(zhàn)國末年以來人們對宇宙、對社會、對人生統(tǒng)一規(guī)律進行解釋的精神追求。

董仲舒的主要學說:

?“天不變,道也不變”;?“天人感應(yīng)”;

?君權(quán)神授;?“性三品”說---圣人之性、斗筲之性、中民之性;?三綱五常-----君、父、夫;仁、義、禮、智、信。董仲舒“天”學說內(nèi)涵◆天有意志、情感、目的,是宇宙的主宰,有巨大的能力和無限的威力?!籼焱ㄟ^日月星辰的變動、陰陽五行之氣的變化等自然現(xiàn)象,向人顯示意志?!籼烊送悾础耙灶惡现?,天人一也”。

物質(zhì)的精神的◆天地與人體陰陽五行的屬性是相通的,因而天人是相互感應(yīng)的。◆天人相副,人副天數(shù),人身“小節(jié)三百三十六,副日數(shù);大節(jié)十二,副月數(shù)也;內(nèi)有五臟,副五行也;外有四肢,副四時也。董仲舒“天”學說內(nèi)涵物質(zhì)的精神的

董仲舒哲學思想的產(chǎn)生標志著我國學術(shù)思想由紛雜走向統(tǒng)一的完成,為儒學的經(jīng)學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成為我國“入世”哲學的代表。

2、無神論者王充(27~約97)

王充在《論衡》、《問孔》等著作中

批判了“天人感應(yīng)”的神學論;

◆提出了“元氣說”(物質(zhì)性的“元氣”是構(gòu)成天地萬物的基本元素);

反對當時盛行的鬼神和讖緯迷信。(二)魏晉玄學

玄學是以老莊思想為本,并結(jié)合《周易》中的儒家思想,所創(chuàng)立起來的一種新的哲學思想。

“玄”來源于《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玄學家極為推崇的是《易經(jīng)》、《老子》、《莊子》三部經(jīng)典玄學的兩個基本論題

“有”與“無”問題名教與自然的關(guān)系問題

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

王弼、何晏、嵇康、阮藉、郭象等1、王弼(何晏)的“貴無”說

“天地萬物以無為本?!闭J為整個世界“以無為本”、“以有為末”,“無”是世界的本體,“有”是各種具體的客觀事物,是本體“無”的表現(xiàn)。

◆主張“名教”出于“自然”。

◆主張“言不盡意”。

2、裴頠的“崇有”論

?

主張世界本原的“道”是“有”,

萬物生于“有”而不是生于“無”。

?另一位思想家歐陽建則用

“以言盡意”論反對

王弼的“言不盡意”論?!百F無派”是魏晉玄學的正題1、開創(chuàng)了糅合儒道學說的一代清新學風。

2、重視理性思辨的抽象方法,提高了中國古代哲學的思維水平,為以后佛學和理學的興起鋪平了道路。

3、在探討世界本體的過程中,富有思辨性,對后世哲學、文學藝術(shù)都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

魏晉玄學對中國文化的主要影響:

3、范縝的唯物主義無神論

范縝是南朝齊、梁時思想家?!渡駵缯摗肥瞧鋫魇烂T撐囊耘既徽撚^點痛斥因果報應(yīng)論,反對宣揚佛教?!渡駵缯摗贰锱辛朔鸾陶軐W主張的“神不滅”論,主張“神形相即”,“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批判了靈魂不滅、因果報應(yīng)、貧富在天的宿命論觀點。(三)隋唐佛學

1、佛教最為繁盛,成為在當時占統(tǒng)治地位的意識形態(tài)

主要原因:

唐代是實行文化開放政策的朝代,在宗教信仰和學術(shù)討論上,唐太宗采取了相當寬松的政策,儒釋道三教并行不悖。道教風行,佛教興旺,儒學昌明。

中國僧人在對佛教經(jīng)典和教義進行總結(jié)、評判、選擇的基礎(chǔ)上,先后形成了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玄奘慧能★在世界觀上,佛教否認有至高無上的“神”,認為事物是處在無始無終,無邊無際的因果網(wǎng)絡(luò)之中?!镌谌松^上,佛教強調(diào)主體的自覺,并把一己的解脫與拯救人類聯(lián)系起來?!锓饘W和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交互影響,推動了哲學提出新的命題和新的方法。佛教哲學的深刻獨到之處:2、韓愈、李翱堅決反對佛教的清凈寂滅、神權(quán)迷信韓愈

他們同佛老的辯論,集中在“道”和“人性”兩個問題上。

道:指的是儒家的倫理道德及治國之道。

人性:與董仲舒的“性三品”說基本相同。宋明理學是以儒學為主體又吸收、融入了佛、道的因素而形成的精致的倫理本位體系。(四)宋明理學

宋明理學以儒家的義理為主要研究對象,以融合佛道為工具手段。孟子的心性說,《大學》《中庸》的修養(yǎng)論。禪宗的明心見性、華嚴宗的邏輯建構(gòu)方式道家的太極陰陽說++宋明理學興起的背景:三教合一1、儒學獨尊地位的動搖(社會動蕩不安;受到道、佛教的沖擊)。2、“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現(xiàn)。3、儒學體系的更新。

重要人物: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北宋

朱熹陸九淵南宋明代王守仁主要派別:程朱理學程顥程頤朱熹陸王心學南宋:陸九淵明朝:王守仁?朱熹為宋明理學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以“理”為核心的龐大而精致的哲學理論體系。把“天理”作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最高法則。朱熹認為

“理”是世界的本原,體現(xiàn)在社會上是儒家道德倫理,體現(xiàn)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拔从刑斓刂龋吘挂仓皇抢?。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無此理,便亦無天地。”◆朱熹理學思想的另一個重要內(nèi)容是把“天理”和“人欲”對立起來。

◆主張通過“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理學內(nèi)部也有

客觀唯心主義與主觀唯主義分歧。朱熹陸九淵“心即理也”,提出要教人“自存本心”的“心學”:發(fā)掘自己內(nèi)心的善良心性是最重要的。朱熹、陸九齡、陸九淵、呂祖謙等當時著名的理學家會聚于此,辯論“性理”之道

江西上饒鉛山鵝湖書院

明代的王陽明是“心學”的另一代表人物。提倡:◆致良知:是非道德之心。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p>

知行合一:求知是為了實行。宋明理學對中國文化的主要影響:第一,在新的哲學基礎(chǔ)上重建傳統(tǒng)禮治秩序。第二,高揚“內(nèi)圣”經(jīng)世思想。第三,建樹重氣節(jié)、重道德、重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的理想人格。四、中國古代哲學的嬗變期

(明中葉----清)

(一)明代思想家李贄

(1527-1602年)主要著作:《焚書》《續(xù)焚書》《藏書》等。

李贄倡導

“童心說”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p>

什么是“童心”呢?“夫童心者,真心也,……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也。李贄思想“異端”:◆

對孔孟之道中的教條和假道學進行揭露與批判。

認為不能以孔子的是非為是非?!粽J為不能把經(jīng)學道學作為萬世不變的真理。(二)明末清初的啟蒙思潮明清之際的人文啟蒙思潮側(cè)重于“制度”、“民主”的層面。主要啟蒙思想家是:

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

大丈夫行事,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順逆,不論成敗;論萬事,不論一生

黃宗羲(1610—1695)

?黃宗羲的啟蒙思想完全沒有外來思想的影響,空前絕后,被稱為“中國思想啟蒙之父”。黃在哲學和政治思想方面,從“民本”的立場來無情地揭露抨擊了封建專制制度。如:《明夷待訪錄》抨擊“家天下”的專制君主制度。深刻揭露了專制君主的殘暴和貪婪,他指責君主在爭奪天下時,“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chǎn)業(yè),曾不慘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是一位反封建斗士顧炎武(1613年—1682年)★在政治上反對君主“獨治”,提倡“眾治”。★在治學上反對空談,提倡經(jīng)世治用的知行合一。王夫之(1619-1692)

“學愈博則思愈遠”?王夫之在哲學上總結(jié)和發(fā)展了中國傳統(tǒng)的唯物主義,徹底批判了當時占統(tǒng)治地位的理學唯心主義思想。其最著名的哲學著作有《周易外傳》、《尚書引義》、《詩廣傳》、《思問錄內(nèi)外篇》、《讀通鑒論》等。

第二節(jié)中國先秦哲學流派及其人生哲學模式(一)孔子的仁學思想

“仁”代表了孔子的價值體系,內(nèi)涵十分豐富、寬泛。

一、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論語》中的“仁”(節(jié)選)樊遲問仁。子曰:“愛人?!?/p>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從政治作用看,“仁”是禮的精神支柱,仁禮一體。★從修養(yǎng)的主體看,恭、寬、信、敏、惠五德是實現(xiàn)仁的具體要求。(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從宗法關(guān)系看,孝悌是為仁之本。★從人我關(guān)系看,忠恕是為仁之道。(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ǘ┛鬃尤蕦W思想的特點

1、強調(diào)突出政治。2、植根血緣基礎(chǔ)。3、著眼倫理整體。4、發(fā)揮主體能力。5、側(cè)重抑制個體。(三)孟子的思想1、仁政說---對當權(quán)者提出了以仁待民、治理國家的要求。2、性善說---人人皆有惻隱之心(仁之端),羞惡之心(義之端),辭讓之心(禮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3、修養(yǎng)論---著重發(fā)揮了孔子思想中“內(nèi)圣”的部分???、孟有關(guān)“骨氣”名言: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墩撜Z·衛(wèi)靈公》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墩撜Z·微子》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睹献印る墓隆?/p>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孟子·公孫丑上》

(四)儒家的人生哲學模式

?

追求圣賢理想人格----君子人格

?

追求“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

?提倡“內(nèi)圣外王”。

?

提倡窮獨與達兼的個人進退態(tài)度。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

?

道家的基本理論核心是道論。

?

道論之下分出道家的天道觀和人道觀,天道自然無為,人道順乎自然。

?

道家有三大精神特質(zhì):

●追求返樸歸真

●追求脫俗超邁

●提倡柔靜之道(一)老子的思想1、核心思想—“道”

老子的“道”是世界的本源,萬物之宗。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樸素辯證法

?他認識到事物的對立面是相互依存的?!坝袩o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合,前后相隨。”

?

他也看到有時事物是相反相成的。▼“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报嫛耙蕴煜轮寥狁Y騁天下之至堅”

?

他還認為矛盾對立的雙方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正復為奇,善復為妖。在政治方面老子主張“虛靜無為”,即反對以人為的手段(包括種種文化禮儀)干涉社會生活,尊重生活的“自然”狀態(tài)。關(guān)于人生態(tài)度老子主張?zhí)撿o、退讓、柔弱。在老子看來,“陰柔”是一種長久之道和致勝之道。,莊子思想主要講“逍遙”“齊物”,強調(diào)的是自我精神的自由。主要探求個人在沉重黑暗的社會中,如何實現(xiàn)自我解脫和自我保全的方法。

(二)莊子的思想

1、順應(yīng)自然

?反對文明對人的異化,追求人格獨立與精神自由

?主張毀仁義而非禮法,恢復人的自然本性。

神農(nóng)之世,臥則居居,起則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與麋鹿共處,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莊子·盜跖》)

◆故絕圣棄知,大盜乃止;擲玉毀珠,小盜不起;焚符破璽,而民樸鄙;掊斗折衡,而民不爭;殫殘?zhí)煜轮シǎ袷伎膳c論議。

(《莊子·胠篋》)2、無為安命的處世哲學

對于生死、貧富乃至社會紛爭變故均采取安然接受現(xiàn)狀的態(tài)度,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丑窮。”(《天地》)

◆“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謂之馬?!保ā短斓馈罚?/p>

“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饑渴寒暑,是事之變,命之行也?!保ā兜鲁浞?/p>

3、相對主義的認識論

用莊子的智慧來觀察世間,是非(善惡)等等并沒有恒定的客觀標準,只是出于主觀成見而已。

“方死方生,方生方死,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三)道家的人生哲學模式

1、理想人格是隱士。2、不以物累形與反樸歸真。3、無為無不為與不為人先。4、與時遷移和功成身退的人生態(tài)度。

老子語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以其無以易之也。柔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無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爭。我恒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器長。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可鯋郏卮筚M;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老子語錄?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圣知邪?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莊子語錄不為軒冕肆志,不為窮約趨俗。

勢為天子而不以貴驕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財戲人。

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

災(zāi)人者,人必反災(zāi)之。

莊子語錄

?名,公器也,不可多取。

(名譽是人人都可享用的東西,追求名聲,應(yīng)適可而止,不可過度獵取。

?

不能容人者無親,無親者盡人。(心地偏狹的人,最終必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地步。)

莊子語錄先秦哲學的主要歷史影響1、

提供人生之道,影響中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確立。

2、

提出了文化發(fā)展的主要原則,決定了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和演變的軌跡和方向。3、為中國哲學的發(fā)展,提供了堅實基礎(chǔ)和思想源泉。一、分析歸納“儒道互補”的內(nèi)容及意義。二、在當今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儒家、道家思想還有哪些繼承借鑒的思想價值?`思考練習?儒家講實用,追求功名。道家重養(yǎng)性,崇尚天然。?儒家講“入世”,道家講“出世;?儒家注重社會倫理,表現(xiàn)出強烈的群體意識;道家注重人的個體性,主張人應(yīng)該保持自己獨立自主的意志和自由思想的能力。提示:?儒家對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持樂觀的態(tài)度,為士人君子設(shè)計了一條崇尚弘毅、注重有為和力行的進取型人生道路。

道家提倡順其自然,崇尚“不爭之德”,為士人君子提供了另一種有效的指導:使其生命更具有韌性,善于自我調(diào)適、化解煩惱、緩解精神壓力,在順境中預先準備好退路,增強了適應(yīng)社會的能力。從總體上看,儒與道的優(yōu)缺點剛好是相對的,無疑可以互補。儒家從正面看社會,從積極面關(guān)注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道家從反面看社會,從消極面批判社會的不足與失誤。但他們的哲學思想都表現(xiàn)出:

對人的生命價值關(guān)懷;對人生崇高境界追求;對人性修養(yǎng)的重視。

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價值心理結(jié)構(gòu)受儒道二家思想的影響非常深入。基本上走著入仕以儒,出世以道的路線。以儒道交替為主調(diào)的人生觀,反映了封建專制時代知識分子在極為有限的自由時空中尋求生命價值實現(xiàn)途徑的獨特心態(tài)。儒道兩家的外在特征分屬陽剛與陰柔;人生態(tài)度則分屬進取與退守、入世與出世;儒家傾心于廟堂參政,道家鐘情于山林隱居。古代知識分子大多熱衷參政,失意時才肯退居山林,即在臺上是儒家,在臺下是道家。儒家重群體,肯定現(xiàn)實,以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事業(yè);道家重個體,抨擊君主、鄙棄物欲、詆毀文明。儒家是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佛、道只起輔助作用,必然向儒學靠攏。儒家吸收佛、道思想,創(chuàng)立了宋明理學。三、墨家的人生哲學模式

墨子認為天下有“三患”:“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p>

又提出天下有“三害”:

?大國之攻小國也,大家之亂小家也,強之劫弱,眾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傲賤,富之侮貧。?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賤人執(zhí)其兵刃毒藥水火,以交相虧賊。

還提出了完成其理想社會的“三務(wù)”:

國家之富、人民之眾、刑政之治1、兼愛2、節(jié)儉3、非攻4、尚賢達到“三務(wù)”的方法:(一)理想的人格是義俠(二)講求實惠的功利主義(三)充滿愛心的群體意識(四)平均平等的文化心態(tài)

墨家的人生哲學模式是:人們研究墨學發(fā)現(xiàn)了它具有儒、道兩種學說所缺乏的價值:

1、平民性質(zhì)2、科學品格3、邏輯推理內(nèi)容四、法家的人生哲理模式

韓非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繼承了商鞅的“明法”,申不害的“用術(shù)”,慎到的“任勢”,

合三者為一體。

法:法律、法令術(shù):統(tǒng)治的權(quán)術(shù)勢:“法”和“術(shù)”的基礎(chǔ)

順序國別亡國年份1韓國前2302魏國前2253楚國前2234燕國前2225趙國前2226齊國前221

法家的理想人格是:

(一)遵守律令,積極參與社會政事。(二)法不阿貴的平等觀。(三)靠“氣力”立于世的獨立精神。

第三節(jié)中國古代哲學探討的主要問題

一、天人之學先秦時代,“天”主要有兩方面的涵義:

1.自然指天空、天體,也泛指客觀的物質(zhì)自然。2.神靈指天帝或天上諸神。

“天人合一”說強調(diào)的是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為的息息相通、和諧統(tǒng)一。

“天人之學”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一)重人事,輕天道。(二)天道自然。(三)天人相分。(四)天人交相勝,還相用。

?

儒家傾向于自然的人化

?道家則傾向于人的自然化但兩者在人與自然界的貫通一氣上則達成了高度一致。二、變易之學主要內(nèi)容有以下幾方面:(一)關(guān)于事物運動變化的觀點。(二)關(guān)于矛盾是事物運動變化的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