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化濕藥演示文稿_第1頁
第十二章化濕藥演示文稿_第2頁
第十二章化濕藥演示文稿_第3頁
第十二章化濕藥演示文稿_第4頁
第十二章化濕藥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十二章化濕藥演示文稿當前1頁,總共41頁。優(yōu)選第十二章化濕藥當前2頁,總共41頁。

凡氣味芳香,性偏溫燥,具有化濕醒脾作用的藥物,稱為化濕藥。含義當前3頁,總共41頁。

辛溫香燥-入脾胃-化濕濁舒暢氣機健脾燥濕辟穢解暑性能當前4頁,總共41頁。適應(yīng)范圍1.濕阻脾胃證。2.濕溫、暑濕等證。

芳香之品能醒脾化濕,溫燥之藥可燥濕健脾,故本類藥物適用于濕濁內(nèi)阻,脾為濕困,運化失常所致的脘腹痞滿、嘔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體倦、口干多涎、舌苔白膩等證。

此外,本類藥物有芳香解暑之功,濕溫、暑濕等證,亦可選用。當前5頁,總共41頁。配伍1.伴脾胃虛弱者,配補脾健胃藥。2.濕阻氣滯甚者,配行氣藥。3.偏于寒濕中阻者,配溫里藥。4.偏于濕熱中阻者,配清熱燥濕藥。當前6頁,總共41頁。使用注意1.陰虛血燥及氣虛者宜慎用。2.入煎劑宜后下。

化濕藥多辛溫香燥之品,易于耗氣傷陰,故陰虛血燥及氣虛者慎用。

又因其芳香,多含揮發(fā)油,系其有效成分,故入煎劑宜后下,以免降低療效。當前7頁,總共41頁。藿香

《別錄》

來源

唇形科草本植物廣藿香或藿香的地上部分。采收加工

夏秋季枝葉茂盛時采割。趁鮮切斷,鮮用或陰干生用。當前8頁,總共41頁。處方用名藿香土藿香廣藿香鮮藿香曬干,切碎用

產(chǎn)于廣東,一般認為功效較好。曬干,切碎用。

新鮮者,切碎用。主要用于解暑。當前9頁,總共41頁。

性味歸經(jīng)

辛,微溫。歸脾、胃、肺經(jīng)。

功效

化濕,解暑,止嘔。當前10頁,總共41頁。應(yīng)用1.用于濕阻中焦證。2.用于暑濕證及濕溫初起。3.用于嘔吐。

本品為芳香化濕濁的要藥。若濕濁中阻,脘腹痞悶,少食作嘔,身重體倦等證,常與蒼術(shù)、厚樸等同用,如金不換正氣散。

本品既能解暑、化濕、又能解表。治暑月外感風寒,內(nèi)傷生冷所致的惡寒發(fā)熱,胸脘脹悶,嘔惡吐瀉者,配紫蘇、厚樸、半夏等,如藿香正氣散;若濕溫初起,濕熱偏重者,多與黃芩、滑石、茵陳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

本品化濕,和中止嘔,以脾胃濕濁引起的嘔吐最為適宜。偏于寒濕者,可配半夏、白豆蔻等;偏于濕熱者,配黃連、竹茹等;妊娠嘔吐,配砂仁、蘇梗等;脾胃虛弱者,配黨參、白術(shù)等。當前11頁,總共41頁。用法用量煎服,5~10g,鮮品加倍。當前12頁,總共41頁。按語藿香芳香而不猛烈,溫而不偏燥熱,故為臨床常用藥物。藿香與紫蘇,均有和中止嘔作用,藿香長于化濕醒脾,又能止嘔;紫蘇長于散寒解表,又能行氣、安胎、解魚蟹毒。藿香與香薷,均有解暑化濕之功,但藿香的化濕和中、醒脾開胃作用較佳,又能止嘔;香薷則發(fā)汗解表功能較佳,且能利水。

當前13頁,總共41頁。佩蘭《本經(jīng)》來源

菊科多年生植物佩蘭的地上部分。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分兩次采割。切段鮮用或曬干生用。當前14頁,總共41頁。處方用名

佩蘭陳佩蘭

曬干,切碎用

鮮佩蘭新鮮者,切碎用。當前15頁,總共41頁。性味歸經(jīng)辛,平。歸脾、胃經(jīng)。功效化濕,解暑。當前16頁,總共41頁。應(yīng)用1.用于濕滯中焦證。2.用于外感暑濕或濕溫初起。

本品氣味芳香,其化濕和中之功與藿香相似,治濕阻脾胃之證,每相須為用,以增強芳香化濕之功。以其能化濕,且性平而不溫燥,故亦治脾經(jīng)濕熱、口中甜膩、多涎、口臭等。

本品化濕又解暑,治暑濕證常與藿香、荷葉、青蒿等同用。濕溫初起可與滑石、薏苡仁、藿香等同用。當前17頁,總共41頁。藿香與佩蘭比較藿香佩蘭化濕、解暑偏于辛溫,又能止嘔。性屬辛平,為脾癉之要藥。當前18頁,總共41頁。蒼術(shù)

《本經(jīng)》

來源

菊科植物蒼術(shù)(茅術(shù)、南蒼術(shù))北蒼術(shù)的根莖。采收加工

曬干。水或米泔水潤透切片,炒微黃用。當前19頁,總共41頁。處方用名制蒼術(shù)用米泔水浸透,再蒸黑,減少它辛燥之性。炒蒼術(shù)用麩皮拌炒至味黃色為度,也是減少其辛燥之性,但較制蒼術(shù)稍強。生蒼術(shù)用米泔水浸潤,切片,曬干。藥性較辛燥茅術(shù)

炒茅術(shù)焦茅術(shù)制茅術(shù)當前20頁,總共41頁。性味歸經(jīng)

辛,苦,溫。歸脾、胃經(jīng)。功效

燥濕健脾,祛風濕。當前21頁,總共41頁。應(yīng)用1.用于濕滯中焦證。2.用于風濕痹證。3.用于外感風寒挾濕之表證。

此外,能明目,用于夜盲癥及眼目干澀??蓡斡?,或與羊肝、豬肝蒸煮同食。

芳香燥烈,燥濕健脾力強。對濕阻中焦,脾失健運所致的脘腹脹悶,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舌苔濁膩者,最為適宜。

辛散苦燥,長于祛濕,痹證濕盛者尤宜。常配秦艽、獨活同用。濕熱痹痛,配石膏、知母;濕熱下注,足膝痿軟,常配黃柏

能發(fā)汗解表、勝濕,多與白芷、細辛等同用。當前22頁,總共41頁。使用注意

陰虛有熱,大便燥結(jié)及多汗者不宜應(yīng)用。文獻摘錄1.《珍珠囊》:“能健脾安脾,諸濕腫,非此不能除。2.《本草正義》:“蒼術(shù),氣味雄厚,較白術(shù)愈猛,能徹上徹下,燥濕而宣化痰飲,芳香辟穢,勝四時不正之氣;故時疫之病多用之。當前23頁,總共41頁。厚樸《本經(jīng)》來源

木蘭科落葉喬木植物厚樸或凹葉厚樸的干皮、根皮及枝皮。采收加工

根皮及枝皮直接陰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陰濕處,“發(fā)汗”至內(nèi)表面變紫褐色時,蒸軟取出,卷成筒狀,干燥。姜汁制用。當前24頁,總共41頁。處方用名厚樸制厚樸制川樸

用生姜、蘇葉煎汁,趁熱拌入,烘燥后用,以增強溫中散寒之功。當前25頁,總共41頁。性味歸經(jīng)苦、辛、溫。歸脾、胃、肺、大腸經(jīng)。功效行氣,燥濕,消積,平喘。當前26頁,總共41頁。應(yīng)用1.用于濕阻中焦,氣滯不利所致的脘腹脹滿疼痛。2.用于腸胃積滯,脘腹脹滿,大便秘結(jié)。3.用于痰飲咳喘。本品苦燥辛散,長于行氣,消積,燥濕,為消除脹滿之要藥。常與蒼術(shù)、陳皮等同用,如平胃散。本品下氣寬中,消積導(dǎo)滯,常與枳實、大黃同用,即厚樸三物湯。若熱結(jié)便秘者,配大黃、芒硝、枳實,即大承氣湯。本品能燥濕化痰,下氣平喘。對于宿有喘病,因外感風寒而發(fā)者,可與桂枝、杏仁等同用,如桂枝加厚樸杏仁湯;若痰濕內(nèi)阻,胸悶喘咳者,常與蘇子、陳皮等同用,如蘇子降氣湯。當前27頁,總共41頁。用量用法煎服,3-10g。當前28頁,總共41頁。厚樸蒼術(shù)燥濕燥濕行氣,除滿消脹之力為佳,又能下氣平喘燥性較烈,其燥濕健脾作用較強,又能去風濕,明目。厚樸與蒼術(shù)比較當前29頁,總共41頁。砂仁

《本經(jīng)》來源

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陽春砂或海南砂或縮砂的干燥成熟果實。采收加工

夏秋間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或低溫干燥。用時打碎生用。當前30頁,總共41頁。處方用名縮砂仁西砂仁春砂仁陽春砂砂全殼砂

產(chǎn)廣東陽春縣,質(zhì)佳。打碎用。

帶殼的西砂仁,打碎用。

產(chǎn)于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地,質(zhì)較差。去殼,打碎用。當前31頁,總共41頁。性味歸經(jīng)辛,溫。歸脾、胃經(jīng)。功效化濕行氣,溫中止嘔,止瀉,安胎。當前32頁,總共41頁。應(yīng)用

1.用于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

2.用于脾胃虛寒吐瀉。

3.用于妊娠惡阻及胎動不安。本品化濕行氣,為醒脾和胃之良藥。凡濕阻或氣滯所致的脾胃不和諸證常用,尤寒濕氣滯者多宜。常與厚樸、陳皮、枳實等同用。若脾胃氣滯,多配黨參、白術(shù)、茯苓等藥,如香砂六君子湯。本品能化濕行氣而調(diào)中止嘔,溫睥止瀉,可單用研末吞服,或與干姜、附子等藥同用。本品能行氣和中而止嘔安胎,若妊娠嘔逆不能食,可單用本品抄熟研末服,如《證治準繩》縮砂散。若胎動不安者,可配人參、黃芪、白術(shù)等,如泰山磐石散。當前33頁,總共41頁。用法用量煎服,入湯劑宜后下。3~6g。當前34頁,總共41頁。附藥砂仁殼

(陽春砂或縮砂的果殼)

性味功效與砂仁相似,而溫性略減,藥藥力薄弱,適用于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嘔惡食少等證。用量用法同砂仁。當前35頁,總共41頁。白豆蔻

《開寶本草》來源

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的成熟果實。采收加工

秋季果實呈黃綠色尚未開裂時采收,除去殘留的果柄,曬干,用時去果皮或連皮打碎生用。當前36頁,總共41頁。處方用名白豆蔻豆蔻白蔻仁白豆蔻仁帶殼打碎去殼用當前37頁,總共41頁。性味歸經(jīng)

辛,溫。歸肺、脾、胃經(jīng)。功效

化濕行氣,溫中止嘔。當前38頁,總共41頁。1.用于濕滯中焦及脾胃氣滯的脘腹脹滿,不思飲食等。2.用于嘔吐。本品有化濕行氣之功,常與厚樸、陳皮等同用。濕溫初起,胸悶不饑,舌苔濁膩,濕邪偏重者,配滑石、薏苡仁、杏仁等。如三仁湯;若熱邪偏重者,配黃芩、滑石等同用,如黃芩滑石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