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和熱量 》教案_第1頁
《燃料和熱量 》教案_第2頁
《燃料和熱量 》教案_第3頁
《燃料和熱量 》教案_第4頁
《燃料和熱量 》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題2燃料和熱量〔兩課時〕

第二課時

[引入新課]

[介紹]煤、石油、天然氣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它們作為重要的能源,

在我們的現(xiàn)代生活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前面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天然氣的有關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

具體來學習煤和石油的綜合利用.

[板書]拓展課題煤和石油的綜合利用

[活動與探究]

討論或思考:

1.你家中做飯、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

2.汽車、輪船、飛機、拖拉機等使用什么燃料

3.煉鋼廠、熱電廠等使用什么燃料

[答案]1.煤氣或液化石油氣等.

2.汽油、煤油、柴油等.

3.煉鋼廠、熱電廠都用煤作燃料.

[追問]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用煤氣、汽油等作燃料,那么你知道它們是怎樣形成的嗎

[答復]1.為了使煤得到綜合利用,將煤隔絕|空氣加熱,就可以使煤分解成許多有用的物

質,其中就有煤氣.

2.如果將石油加熱煉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點不同,將它們別離,就可得到不同的產

品,比方汽油、煤油、柴油等.

[評價]大家答復得非常好,關于這方面的資料下課后再多查點,開闊視野.

[介紹]煤和石油都是由古代生物遺體埋在地層下,在地殼中經(jīng)過一系列非常復雜的變化而

形成的.由于煤和石油的用途非常廣泛,和人類的關系極為密切,所以,人們常把煤稱為"工

業(yè)的糧食〞,把石油稱為"工業(yè)的血液〞.

[過渡]下面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本P、P內容,你能從中學到什么知識

132146

[學生閱讀]

[設問]你從中學到了什么呢

[答復]1.煤是由有機物和無機物所組成的復雜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還含有少

量的氫、氮、硫、氧等元素以及無機礦物質.

2.將煤隔絕|空氣加熱,可使煤分解成焦炭、煤焦油和焦爐氣等.其中,焦炭可以冶金,

煤焦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焦爐氣那么是重要的燃料.這樣煤就能被綜合利用了.

[教師補充]黑糊糊的煤焦油是一個大寶庫,已經(jīng)從它里面別離出了上百種化合物,又進一

步做成了各種有用的物質.

[投影]

[引申]例題:煤是一種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經(jīng)過了從"煤球〞到"蜂窩煤〞的變化:

以前人們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體,后來人們把煤粉加工成圓柱體,并在圓柱體內打

上一些孔.請你分析這種變化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

煤在燃燒時會產生許多污染物,為了減少煤燃燒時對環(huán)境的污染,可設法把煤轉化成清潔

的燃料.將水蒸氣通過熾熱的煤層,可得到較潔凈的水煤氣(主要成分是CO和H),請你寫出該

2

反響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

煤氣廠常在家用水煤氣中特意摻入少量有難聞氣味的氣體,其目的是________.

答案:(1)使煤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增大,燃燒更充分(2)C+HOCO+H(3)便于及早發(fā)

22

現(xiàn)煤氣是否泄漏

[板書]

[過渡]我們接著進行剛剛的內容.

[答復]3.從油井中開采出來的石油,又稱原油.原油通常顯深棕色或黑色,常有綠色或藍

色熒光,有特殊氣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稍小,沒有固定的熔點和沸點.

4.石油主要含有碳和氫兩種元素,同時還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它也是一種混合

物.

5.石油和煤一樣,給它加熱后,同樣能得到很多產品.人們利用這些產品的燃燒,給工

廠、農村、汽車、輪船、火車等提供所需要的動力和熱量.

6.在20世紀興起了綜合利用石油產品的工業(yè)--石油化工.科技工作者把燃料油中較

大的分子裂解成小分子,然后把它們加工制造成各種產品,例如塑料、合成纖維、染料、洗滌

劑等.

……

[教師補充]石油已經(jīng)在人類生活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它已深入到了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

面.

[投影]

[介紹]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現(xiàn)和利用石油的國|家之一.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我國勤

勞智慧的勞動人民就發(fā)現(xiàn)了石油.我國的石油資源比擬豐富,煤也是世|界上蘊藏量最|大的國

|家之一.解放后,我國先后開發(fā)和建立了大慶、勝利、華北、中原、大港等石油基地和一批煤

炭基地,近年來在我國海域和西北部也開發(fā)出了新的油田.

[引申]近些年,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有些能"冒油〞的植物.

[投影]

有些能"冒油〞的植物,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興趣.這種從植物體里產生的"石油〞,實

際上是一種低分子的碳氫化合物,它的分子量在1000~5000之間,與礦物石油性質相似.科

學家們把這些能產生低分子量碳氫化合物的植物美譽為"石油植物〞.

巴西有一種香膠樹,富含油液,半年之內,每一棵樹可分泌出2u~30千克膠液,它的化

學成分同石油相似,不必經(jīng)過任何提煉,即可作柴油使用,將它注入柴油發(fā)動機的汽車油箱,

車子就可以轟鳴奔馳了.在我國海南省以及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的熱帶森林里,生

長著一種油楠樹,一般高10~20米,胸徑30~60厘米.油楠樹渾身飽含油液,只要在樹干上

鉆一直徑為5厘米的孔,2~3小時就能流淌出5升淺黃色的油液.這種油液不需要加工便可注

入柴油機內作燃料,當?shù)鼐用衲敲戳晳T用它替代煤油點燈照明.此外,美|國一些農場種著一

種雜草,人稱金花鼠草,其莖、葉充滿白色乳汁,乳汁中2/3是水,1/3是烴.用這種草可

以煉出真正的石油,10平方米野生金花鼠草可提煉出l千克石油,人工栽培的雜交金花鼠

草,10平方米可出油6.5千克.

著名的美|國化學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卡爾文教授.在本世紀80年代找到一些植物,它

所含的乳汁和石油的成分相同,將它們的乳汁加工成植物汽油后,可以使汽車啟動、奔馳.從

此,人們在開發(fā)植物能源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以后,卡爾文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種植試

驗.選育出3個石油"明星〞.一個是牛奶樹.也叫綠玉樹,是一種小灌木,樹干里飽含乳汁,

剖破樹皮,乳汁就會汩汩流出.另一個叫續(xù)隨子.高l米,抗寒耐旱.一年一收,在美|國、日

本都有栽種.第三個叫三角大戟,是身高0.3米的灌木.極其抗旱,樹皮柔軟,用刀輕輕一

劃,乳汁就會流出.如今,卡爾文在他那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實驗場里.每英畝(合4050平方

米)地.司收50噸植物石油.經(jīng)適當加工,能生產碳氫化合物1�5噸,每桶(每石油桶約合

159升)植物石油生產出來約花費20美元,可與真正的石油競爭.

卡爾文還認為,有些"石油樹〞抗逆性很強,不怕狂風暴雨,不畏酷熱干旱,可栽種于荒

地和沙漠.

另外,在80年代初,美|國的科學家栽種了大片美洲香槐,這種植物的白色樹汁及其余一

些部位都含有油質.為了獲取植物石油,可以把整株美洲香槐研碎,然后用一種有機溶劑提

純.在澳大利亞還發(fā)現(xiàn)了闊葉棉木,其枝葉都可提煉油類,據(jù)稱是目前世|界上產油率最|高的

植物.

巴西科學家卡羅斯繼卡爾文之后,也獲得重大發(fā)現(xiàn).他對熱帶森林中700多種植物進行研

究,發(fā)現(xiàn)有幾種含有大量烴.一些藤本植物中的黏稠汁液,不僅能提取柴油、汽油,還可以提

取高級|航空燃料油.

日本東京大學的兩位專家,90年代初在沖繩島沿海找到一種高大的喬木--青珊瑚樹,

這種樹的汁液中也含有大量的烴類化合物.

原產于北美西部干旱地區(qū)的希蒙得木,又稱霍霍巴,是一種能在沙漠惡劣環(huán)境下生活的常

綠灌木植物,它的果實含有50%~60%油性乳汁,在美|國和墨西哥已大規(guī)模栽培.

此外,銀膠菊、西谷椰子樹等,都具有較高的燃料油開發(fā)價值.國際上還用大豆油、菜籽

油、葵花子油、棕櫚油作為代用燃料油.

[小結]煤、石油等燃料雖然與人類關系密切,但人類一定要記住它并不是無限的.

[板書]二、石油

[布置作業(yè)]教材P討論題1、2.

133

板書設計

二、石油

考題回憶

1.我省近海域中蘊藏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并且已經(jīng)開采利用.天然氣是一種重要的化石

燃料.以下關于天然氣的說法下正確的選項是……()

A.燃燒的產物是水和二氧化碳B.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C.與沼氣的主要成分相同D.與空氣混合點燃可能發(fā)生爆|炸

2.據(jù)中|央人民播送電臺報道,山西省某些地方的煤礦接連發(fā)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

重大人員傷亡.這里所說的"瓦斯〞的主要成分是……()

A.HB.COC.CHD.水煤氣

24

3.不會加劇酸雨、臭氧層空洞、溫室效應等環(huán)境問題的是…()

A.使用太陽能淋浴器B.燃燒煤

C.超音速飛機尾氣排放D.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劑

答案:1.B2.C3.A

備課資料

1.石油是怎樣形成的

根據(jù)石油的組成和性質,油田的地質構造和地理分布情況推斷,大多數(shù)科學家認為:天然

石油是古代生物(主要是海洋的低級|植物和動物體)在地層和細菌作用下,經(jīng)過長期復雜的化

學變化和生物化學變化而形成的.按這種觀點,石油形成的過程可表述如下:古代陸地上的生

物死后,尸體漸漸腐爛分解,同時被地表水體沖走,和泥沙一起流入海洋、湖泊,并與大量的

水生植物和動物遺體共同沉積下來,變成有機淤泥.常年累月,有機淤泥越積越多.由于后來

沉積物的覆蓋和地殼變動,沉降地方,有機淤泥壓在底下,被"封閉〞起來,與空氣隔絕|,

在地下的高溫高壓下,由某些無氧細菌,海水中某些元素如鉛、鎳、銅等成分,以及放射性射

線等多種因素的長期作用下,有機淤泥發(fā)生了一系列復雜的化學變化和生物化學變化,其中的

有機物漸漸分解,硫、氧、氮等元素漸漸被別離出來,結果使碳氫成分集中.這樣就形成了石

油.

油田形成需要兩個根本條件,即生油條件和儲油條件.生成的石油往往與地下水一起聚集

在砂、砂巖和石灰石等有"空隙〞和裂縫的沉積巖層中,就形成了油田.

關于石油的成因還有其他一些說法,如碳和氫在地殼深處高溫高壓下直接合成石油說;水

流入地殼成過熱水蒸氣同金屬碳化物作用而成烴說等.但石油產地中發(fā)現(xiàn)類似葉綠素、血紅素

的卟啉類化合物和近代海底沉積物中的有機質向石油轉化的趨向等事實,都有利于生物生成石

油的說法.

2.什么是液化石油氣

液化石油氣是以石油為原料,加工得到低沸點烴類,一般是4個碳以內的烷烴,主要是丙

烷.常溫下為氣體,加壓液化裝入耐壓的鋼瓶(液化氣罐)作燃料,液化石油氣壓力為6~7大

氣壓/厘米2,液氣體積比1:250,可以由石油煉廠氣制取,也可專門加工原油來制取.火焰

均勻,溫度較高,污染少.

3.煤是怎樣形成的

煤是古代植物被埋在地下,在各種因素長期作用下,發(fā)生一系列化學變化和生物化學變

化,逐漸衍變而形成的礦藏.煤是復雜的有機物.由于成煤的植物、時間、地質環(huán)境和氣候條

件等不同,形成的煤也各不相同.

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各種不同的煤成分也不相同,一般碳元素的含量55%~95%,還含

有氫、氧、氮及其他一些元素.通常質量較好的煤,含碳量高,發(fā)熱量也較高.

煤的儲量很大,遠遠超過石油的儲量,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煤的主要種類的根本指

標見下表:

燃燒熱值〔千焦/千

種類含碳量〔%〕揮發(fā)物〔%〕

克〕

無煙煤90~956~1935416

煙煤75~9030~4031250~35416

褐煤60~705325000~29166

泥炭55~607020833~22500

4.什么是煤氣水煤氣

煤氣是由煤、焦炭等固體燃料和重油等液體干餾或氣化所得氣體的總稱.

干餾煤氣主要成分是烷烴、烯烴、芳烴、一氧化碳和氫等可燃性氣體,含少量CO和N,

22

熱值高,約4000~6000千卡/米3;

氣化煤氣包括發(fā)生爐煤氣、水煤氣、半水煤氣,主要可燃性氣體為CO和H,含較大量CO

22

和N,熱值較低,約1000~3000千卡/米3.

2

此外,還有高爐煤氣.

水煤氣在制造過程中,是間歇向紅熱的炭爐中通水蒸氣,得CO和H氣導出,降溫,再加

2

熱到紅熱,通水蒸氣,得CO和H,往復屢次.多在工業(yè)采用.

2

水煤氣主要成分是氫和一氧化碳,其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燃燒火焰是藍色.可用作燃

料,主要用作合成氨,合成石油,合成甲醇等有機合成及制造氫氣的原料.

年級|初三學科化學版本期數(shù)

內容標題燃料和熱量〔兩課時〕

分類索引號分類索引描述教學法

主題詞燃料和熱量〔兩課時〕欄目名稱教案精選

供稿老師審稿老師

錄入一校二校審核

第2課時

[師]請大家根據(jù)上節(jié)課所學內容,填寫下表.

[投影]

分析課本實驗2-1、2-3和2-4,填寫下表空白.

實驗編號反響前的物質反響后生成的物質反響的文字表達式

實驗2-1

實驗2-3

實驗2-4

[注:上表可由學生直接填寫或學生口答,教師填寫]

[討論]上述三個反響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學生分組討論,并交流討論結果]

(引導學生從生成物和反響物組成的角度分析,突出有沒有新物質生成的特征)

[可能的討論結果]

①反響物都是兩種物質.

②反響物中都有氧氣.

③生成物都只有一種物質.

④反響條件都是點燃.

⑤生成物都是反響前沒出現(xiàn)過的,是新物質.

⑥都是兩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響.

[評價]對于上述討論,大家總結得很全面,可見大家思維比擬活潑,考慮問題比擬周全,

這正是進行科學研究所需要的.

[小結]從生成物和反響物組成的角度分析,上述三個反響都生成了反響前所沒有的物質,

即新物質,在化學上把這種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化學變化,也叫化學反響.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

習有關化學反響的知識.

[板書]二、化學反響

1.化學反響

①定義: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化學變化,也叫化學反響.

[提問]根據(jù)化學反響的概念,大家能舉出生活中有哪些都屬于化學反響舉的越多越好.

[答復]①煤炭燃燒②蠟燭燃燒③鋼鐵生銹④食物腐爛

[小結]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許多變化都屬于化學變化,剛剛大家舉的一些例子就是.

再如:木材制成紙張,用石油產品制成衣料,工業(yè)上用氮氣和氫氣制成氨氣,呼吸作用等

都屬于化學變化.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就是生成新物質.

[板書]②本質特征:生成新物質.

[投影]判斷以下變化是不是屬于化學反響假設不是,說出它們與化學反響有什么不同.

①水結成冰②濕衣服晾干③酒精揮發(fā)④木材制成桌椅⑤鐵鑄成鍋⑥瓷碗破碎

[答復]都不是.它們與化學反響不一樣,在這些反響的過程中,都沒有生成新物質.①②

③是物質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在①中水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的冰,在②中水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水蒸

氣,在③中酒精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④⑤⑥都只是物質的形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

[講解]我們把這種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板書]2.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

[講解]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應該看在變化的過程中有沒有生成新物

質,這也是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

[板書]3.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講解]物質在發(fā)生化學反響的時候.常常會表現(xiàn)出一些性質.如鐵能在潮濕的空氣中生

銹,帶火星的木條能在氧氣中復燃,硫能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等.我們把這種性叫做化

學性質.

[板書]4.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反響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

[講解]其實,判斷一種性質是不是化學性質和判斷一個變化是不是化學變化是一致的,都

是看有沒有新物質生成.假設有新物質生成,那么此變化是化學變化,那么在此變化過程中表

現(xiàn)出來的性質就是化學性質.

[提問]在前面我們做過的磷、硫、鋁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出現(xiàn)過哪些現(xiàn)象呢

[答復]①生成氣體(硫燃燒會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二氧化硫).

②放出熱量(磷、硫、鋁在燃燒的過程中都會放出熱量).

③發(fā)光(鋁燃燒會發(fā)出耀眼的白光).

④火焰有顏色(硫在空氣中燃燒是微弱的淡藍色火焰,而在氧氣中燃燒是明亮的藍紫色火

焰).

[小結]在化學變化的過程中,通常會伴隨著一些現(xiàn)象的發(fā)生.如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

成沉淀,發(fā)光,放熱等等.這些現(xiàn)象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有沒有化學反響發(fā)生.

[提問]是不是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的就一定是化學反響呢

[答復]甲:是.

乙:不是.

[教師]大家分組討論一下,舉出實例來進行說明.

(學生討論)

[討論結果]不一定是,如電燈通電發(fā)光,放熱,但這個變化不是一個化學變化;氣態(tài)氧變

成液態(tài)氧,顏色由無色變成藍色,但卻是物理變化.

[師]大家答復得很正確,亦即上述伴隨現(xiàn)象只能幫助我們判斷有沒有化學反響發(fā)生,但發(fā)

生上述現(xiàn)象的,不一定就是化學反響.

[討論]物質在發(fā)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有無物理變化

[學生討論,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憶蠟燭燃燒的探究實驗來分析]

[結果]蠟燭燃燒的過程中,蠟燭熔化是物理變化,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學變

化,但因最|終生成了新物質,故該變化屬化學變化.結論是在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伴

隨有物理變化.

[板書]5.在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同時發(fā)生物理變化.

[設問過渡]我們知道,磷、硫、鋁與氧氣的反響都屬于化學反響,分析它們的反響式,答

復以下問題:

(1)從反響物和生成物的種類上看,這三個反響有什么共同點

(2)從參加反響的反響物角度看,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投影]硫+氧氣二氧化硫

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鋁+氧氣二氧化鋁

[生答復以下問題①]上述反響都是由兩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響.

[師]化學上我們把這種反響叫化合反響,具體地講,就是……

[講解并板書]6.化合反響: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別一種物質的反響.

[投影]判斷以下反響是否為化合反響:

(1)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2)鋅+鹽酸→氯化鋅+氫氣

(3)堿式碳酸銅氧化銅+二氧化碳+水

(4)氫氧化亞鐵+氧氣+水→氫氧化鐵

[答案:(1)(5)屬化合反響,(2)(3)不是]

[請學生答復以下問題②]反響物中都有氧氣參加.

[講解]化學上我們把這類反響叫做氧化反響.

[板書]7.氧化反響:物質跟氧發(fā)生的反響.

[注意]強調概念中是"氧〞而不是"氧氣〞,"氧〞不等同于"氧氣〞.隨著知識的積

累,大家會逐漸搞清楚.

[講解]氧化反響生成的物質叫氧化物,如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氧化鋁等都是氧化物.

[板書]①氧化反響生成的物質叫做氧化物.

[講解]從這三個反響可見,氧氣在氧化反響中能提供氧,我們說氧氣具有氧化性,是一種

常用的氧化劑.

[板書]②氧氣具有氧化性,是一種常用的氧化劑.

[提問]為什么我們能夠看到磷、硫、鋁在氧氣中燃燒

[答復]因為它們燃燒比擬劇烈具有明顯的現(xiàn)象.

[介紹]物質在氧氣中燃燒是比擬劇烈的氧化反響,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響都像燃燒那樣

劇烈和發(fā)光、放熱.有些氧化反響進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覺察,這樣的氧化叫緩慢氧化.

[板書]8.緩慢氧化:進行得很慢,不容易被覺察的氧化叫緩慢氧化.

[介紹]生活中有很多緩慢氧化的例子,如動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爛、酒和醋的釀造、農

家肥料的腐熟等都包含物質的緩慢氧化.在這些反響中,我們只能看到反響的結果.并不能觀

察到它的過程.

[補充]緩慢氧化也具有非常有用的一面,緩慢氧化產生的熱,有時可以加以利用,例如在

農業(yè)生產上的高溫堆肥等.

[提問]我們現(xiàn)在用到的、見到的各種物質都是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嗎

[答復]不是,有的是自然界本身就有的,有的是科學家們研究、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出來的.

[講解]化學反響對人類的生活和開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利用化學反響既可以提煉出

自然界原來存在的物質,以滿足不同的需要,如從石油中提煉汽油、煤油、柴油等,又可以制

造出自然界原來并不存在的物質,來豐富人們的生活.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如塑料、

化肥、合成纖維、納米材料等.總之,化學的開展促使了我們人類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也使

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小結]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化學反響,知道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qū)別,也理解了化

學反響、氧化反響、緩慢氧化、氧化物等慨念.

[布置作業(yè)]習題5、6

[課外作業(yè)]搜集身邊所見到的化學變化、物理變化、緩慢氧化的例子,逐漸體會化學的重

要作用.

板書設計

二、化學反響

1.化學反響

①定義: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化學變化,也叫化學反響.

②本質特征:生成新物質.

2.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

3.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4.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反響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

5.在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同時發(fā)生物理變化.

6.化合反響: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響.

7.氧化反響:物質跟氧發(fā)生的反響.

①氧化反響生成的物質叫氧化物.

②氧氣具有氧化性,是一種常用的氧化劑.

8.緩慢氧化:進行得很慢,不容易被覺察的氧化叫緩慢氧化.

考題回憶

1.以下是日常生活中常發(fā)生的一些變化,其中部屬于化學變化的一組

是………………………()

A.水受熱沸騰、酒精燃燒B.汽油揮發(fā)、動物的呼吸作用

C.剩飯變餿、鐵鍋生銹D.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

2.以下物質不屬于氧化物的是……………()

A.HOB.POC.MnOD.KClO

22523

3.以下化學反響屬于氧化反響,但不屬于化合反響的是()

A.碳+氧氣二氧化碳B.酒精+氧氣二氧化碳+水

C.氫氣+氧氣水D.一氧化碳+氧氣二氧化碳

答案:1.C2.D3.B

備課資料

1.關于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1)在化學變化中會有物理性質的改變.原因是: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通常伴隨著物質的外

形、狀態(tài)等物理性質的改變.如碳酸鈉晶體失去結晶水:

NaCO·10HO====NaCO+10HO

232232

(塊狀)(粉末)

(2)既有體積的改變又有熱量放出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例如水蒸氣冷凝變成液態(tài)

水,體積變小了,同時放出了熱量,但由于無新物質生成,所以是物理變化.當然,也可能

是化學變化.例如蠟燭的燃燒,燃燒過程中.不斷消耗蠟燭,其體積變小了,同時伴隨著熱量

的放出,但因為蠟燭燃燒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即有新物質生成,所以是化學變化.可見,

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斷,關鍵在于牢牢抓住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3)"酒精在燃燒〞"酒精能燃燒〞,兩句話只是一字之差,表示的意義卻不一樣."酒精

在燃燒〞表示化學變化,"酒精能燃燒〞表示的是酒精的一種化學性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