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醫(yī)診治_第1頁
糖尿病中醫(yī)診治_第2頁
糖尿病中醫(yī)診治_第3頁
糖尿病中醫(yī)診治_第4頁
糖尿病中醫(yī)診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消渴病現(xiàn)在是1頁\一共有29頁\編輯于星期三消渴病的文獻論述

消渴是以多飲、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疾病。在世界醫(yī)學史中,中醫(yī)學對本病的認識最早,且論述甚詳。消渴之名,首見于<素問-奇病論>,根據(jù)病機及癥狀的不同,《內(nèi)經(jīng)》還有消癉、肺消、膈消、消中等名稱的記載,認為五臟虛弱,過食肥甘,情志失調(diào)是引起消渴的原因,而內(nèi)熱是其主要病機。漢·張仲景<金匱要略>有專篇討論,并最早提出治療方藥,主方有白虎加人參湯、腎氣丸等。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消渴候》論述其并發(fā)癥說:“其病變多發(fā)癰疽?!薄锻馀_秘要·消中消渴腎消》引<古今錄驗>說:“渴而飲水多,小便數(shù),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庇终f:“每發(fā)即小便至甜”,“焦枯消瘦”,對消渴的臨床特點作了明確的論述?,F(xiàn)在是2頁\一共有29頁\編輯于星期三

元·張子和《儒門事親·三消論》說:“夫消渴者,多變聾盲、瘡癬痤痱之類”,“或蒸熱虛汗,肺痿勞嗽”。明·戴思恭《證治要訣》明確提出上、中、下之分類。《證治準繩·消癉》在前人論述的基礎上,對三消的臨床分類作了規(guī)范,“渴而多飲為上消(經(jīng)謂膈消),消谷善饑為中消(經(jīng)謂消中),渴而便數(shù)有膏為下消(經(jīng)謂腎消)”。明清及其之后,對消渴的治療原則及方藥,有了更為廣泛深入的研究。根據(jù)消渴病的臨床特征,主要是指西醫(yī)學的糖尿病。它如尿崩癥,因具有多尿、煩渴的臨床特點,與消渴病亦有某些相似之處,可參考本節(jié)辨證論治?,F(xiàn)在是3頁\一共有29頁\編輯于星期三病因病機消渴病的病因比較復雜,稟賦不足、飲食失節(jié)、情志失調(diào)、勞欲過度等原因均可導致消渴。消渴病變的臟腑主要在肺、胃、腎,其病機主要在于陰津虧損,燥熱偏勝,而以陰虛頭本,燥熱為標,兩者互為因果。現(xiàn)在是4頁\一共有29頁\編輯于星期三壹貳叁肆病因病機辨證要點辨證論治目錄現(xiàn)在是5頁\一共有29頁\編輯于星期三病因現(xiàn)在是6頁\一共有29頁\編輯于星期三壹稟賦不足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即已認識到先天稟賦不足,是引起消渴病的重要內(nèi)在因素。《貢五變》說:“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逼渲杏纫躁幪擉w質(zhì)最易罹患?,F(xiàn)在是7頁\一共有29頁\編輯于星期三貳飲食失節(jié)長期過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損傷脾胃,致脾胃運化失職,積熱內(nèi)蘊,化燥傷津,消谷耗液,發(fā)為消渴。早在<(素問·奇病論>即說:“此肥美之所發(fā)也,此人必數(shù)食甘美面多肥也,肥者令人內(nèi)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zhuǎn)為消渴?,F(xiàn)在是8頁\一共有29頁\編輯于星期三叁情志失調(diào)長期過度的精神刺激,如郁怒傷肝,肝氣郁結,或勞心竭慮,營謀強思等,以致郁久化火,火熱內(nèi)燔,消灼肺胃陰津而發(fā)為消渴。正如<臨證指南醫(yī)案·三消>說:心境愁郁,內(nèi)火自燃,乃消證大病?!爆F(xiàn)在是9頁\一共有29頁\編輯于星期三肆勞欲過度房事不節(jié),勞欲過度,腎精虧損,虛火內(nèi)生,則火因水竭益烈,水因火烈而益干,終致腎虛肺燥胃熱俱現(xiàn),發(fā)為消渴。如<外臺秘要·消渴消中>說:“房室過度,致令腎氣虛耗故也,下焦生熱,熱則腎燥,腎燥則渴?,F(xiàn)在是10頁\一共有29頁\編輯于星期三病機現(xiàn)在是11頁\一共有29頁\編輯于星期三

消渴的病機主要在于陰津虧損,燥熱偏勝,而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兩者互為因果,陰愈虛則燥熱愈盛,燥熱愈盛則陰愈虛。病變的臟腑主要在肺、胃、腎,尤以腎為關鍵。三臟之中,雖有所偏重,但往往又互相影響。

肺主氣,為水之上源,敷布津液。肺受燥熱所傷,則津液不能敷布而直趨下行,隨小便排出體外,故小便頻數(shù)量多;肺不布津則口渴多飲。

胃主腐熟水谷,脾主運化,為胃行其津液。脾胃受燥熱所傷,胃火熾盛,脾陰不足,則口渴多飲,多食善饑;脾氣虛不能轉(zhuǎn)輸水谷精微,則水谷精微下流注人小便,故小便味甘;水谷精微不能濡養(yǎng)肌肉,故形體日漸消瘦。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而寓元陰元陽。腎陰虧虛則虛火內(nèi)生,上燔心肺則煩渴多飲,中灼脾胃則胃熱消谷。腎失濡養(yǎng),開闔固攝失權,則水谷精微直趨下泄,隨小便而排出體外,故尿多味甜?,F(xiàn)在是12頁\一共有29頁\編輯于星期三

消渴病雖有在肺、胃、腎的不同,但常?;ハ嘤绊?。如肺燥津傷,津液失于敷布,則脾胃不得濡養(yǎng),腎精不得滋助;脾胃燥熱偏盛,上可灼傷肺津,下可耗傷腎陰;腎陰不足則陰虛火旺,亦可上灼肺胃,終致肺燥胃熱腎虛,故“三多”之癥??上嗷ゲ⒁姟O什∪站?則易發(fā)生以下兩種病變:一是陰損及陽,陰陽俱虛。消渴雖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但由于陰陽互根,陽生陰長,若病程日久,陰傷氣耗,陰損及陽,則致陰陽俱虛,其中以腎陽虛及脾陽虛較為多見。嚴重者可因陰液極度耗損,虛陽浮越,而見煩躁、頭痛、嘔惡、呼吸深快等癥,甚則出現(xiàn)昏迷、肢厥、脈細欲絕等陰竭陽亡危象。二是病久人絡,血脈瘀滯。消渴病是一種病及多個臟腑的疾病,影響氣血的正常運行,且陰虛內(nèi)熱,耗傷津液,亦使血行不暢而致血脈瘀滯?,F(xiàn)在是13頁\一共有29頁\編輯于星期三辨證要點現(xiàn)在是14頁\一共有29頁\編輯于星期三壹辨病位

消渴病的“三多”癥狀,往往同時存在,但根據(jù)其程度的輕重不同,而有上中下三消之分,即肺燥、胃熱、腎虛之別。以肺燥為主,多飲癥狀較突出者,為上消;胃熱為主,多食癥狀較為突出者,為中消;以腎虛為主,多尿癥狀較為突出者,為下消。現(xiàn)在是15頁\一共有29頁\編輯于星期三貳辨標本

本病以陰虛為主,燥熱為標,兩者互為因果。常因病程長短及病情輕重不同,而陰虛和燥熱之表現(xiàn)各有側重。一般初病多以燥熱為主,病程較長者則陰虛與燥互見,日久則以陰虛為主,進而由于陰損及陽,導致陰陽俱虛。現(xiàn)在是16頁\一共有29頁\編輯于星期三叁辨本癥與并發(fā)癥

多飲、多食、多尿和乏力、消瘦為消渴病本癥的基本臨床表現(xiàn),而易發(fā)生諸多并發(fā)癥為本病的另一特點。本癥與并發(fā)癥的關系,一般以本癥為主,并發(fā)癥為次。多數(shù)患者,先見本癥,隨病情的發(fā)展而出現(xiàn)并發(fā)癥。但亦有少數(shù)患者與此相反,如少數(shù)中老年患者,“三多”及消瘦的本癥不明顯,常因癰疽、眼疾、心腦病證等為線索,最后確診為本病?,F(xiàn)在是17頁\一共有29頁\編輯于星期三辨證論治現(xiàn)在是18頁\一共有29頁\編輯于星期三上消肺熱津傷證典型癥狀:口渴多飲,口舌干燥,尿頻量多,煩熱多汗,舌邊尖紅,苔薄黃,

脈洪數(shù)。證機概要:肺臟燥熱,津液失布。治法:清熱潤肺,生津止渴。代表方:消渴方加減。本方清熱降火,生津止渴,適用于消渴肺熱津傷之證。常用藥:天花粉、葛根、麥冬、生地、藕汁生津清熱,養(yǎng)陰增液;黃連黃苓,知母清熱降火?,F(xiàn)在是19頁\一共有29頁\編輯于星期三

應用:

若煩渴不止,小便頻數(shù),而脈數(shù)乏力者,為肺熱津虧,氣陰兩傷,可選用玉泉丸或二冬湯。玉泉丸中,以人參,黃芪,茯苓益氣,天花粉、,葛根、麥冬、烏梅,甘草等清熱生津止渴。二冬湯中,重用人參益氣生津,天冬、麥冬、天花粉、黃芩、知母清熱生津止渴。二方同中有異,前者益氣作用較強,而后者清熱作用較強,可根據(jù)臨床需要選用。上消現(xiàn)在是20頁\一共有29頁\編輯于星期三中消(1)胃熱熾盛證典型癥狀:多食易饑,口渴,尿多,形體消瘦,大便干燥,苔黃,脈滑實有力。證機概要:胃火內(nèi)熾,胃熱消谷,耗傷津液。治法:清胃瀉火,養(yǎng)陰增液。代表方:玉女煎加減。本方清胃滋陰,適用于消渴胃熱陰虛,多食易饑,口渴等癥。常用藥:生石膏、知母、黃連、梔子清胃瀉火;玄參,生地黃、麥冬滋肺胃之陰;川牛膝活血化瘀,引熱下行。

應用:大便秘結不行,可用增液承氣湯潤燥通腑,“增水行舟”,待大便通后,再轉(zhuǎn)上方治療。本證亦可選用白虎加人參湯。方中以生石膏、知母清肺胃,除煩熱,人參益氣扶正,甘草、粳米益胃護津,共奏益氣養(yǎng)胃,清熱生津之效。現(xiàn)在是21頁\一共有29頁\編輯于星期三中消(2)氣陰虧虛證典型癥狀:口渴引飲,能食與便溏并見,或飲食減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體瘦,舌質(zhì)淡紅,苔白而干,脈弱。證機概要:氣陰不足,脾失健運。治法:益氣健脾,生津止渴。代表方:七味白術散加減。本方益氣健脾生津,適用于消渴之津氣虧虛者,《醫(yī)宗金鑒》等書將本方列為治消渴的常甪方之一。并可合生脈散益氣生津止渴。常用藥:黃芪、黨參、白術、茯苓、懷山藥、甘草益氣健脾;木香、藿香醒脾行氣散津;葛根升清生津;天冬、麥冬養(yǎng)陰生津?,F(xiàn)在是22頁\一共有29頁\編輯于星期三中消應用:肺有燥熱加地骨皮、知母、黃芩清肺;口渴明顯加天花粉、生地養(yǎng)陰生津;氣短汗多加五味子,山萸肉斂氣生津;食少腹脹加砂仁、雞內(nèi)金健脾助運?,F(xiàn)在是23頁\一共有29頁\編輯于星期三下消(1)腎陰虧虛證典型癥狀:尿頻量多,混濁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軟,乏力,頭暈耳鳴,口干唇燥,皮膚干燥,瘙癢,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證機概要:腎陰虧虛,腎失固攝。治法:滋陰固腎。代表方:六味地黃丸加減。本方滋養(yǎng)腎陰,適用于消渴腎陰虧虛之證。常用藥:熟地黃、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固腎益精;懷山藥滋補脾陰,固攝精微;茯苓健脾滲濕;澤瀉、丹皮清泄火熱?,F(xiàn)在是24頁\一共有29頁\編輯于星期三下消應用:陰虛火旺而煩躁,五心煩熱,盜汗,失眠者,可加知母,黃柏滋陰瀉火;尿量多而混濁者,加益智仁、桑螵蛸等益腎縮尿;氣陰兩虛而伴困倦,氣短乏力,舌質(zhì)淡紅者,可加黨參、黃芪、黃精益氣。若煩渴,頭痛,唇紅舌干,呼吸深快,陰傷陽浮者,用生脈散加天門冬、鱉甲、龜板等陰潛陽;如見神昏,肢厥,脈微細等陰竭陽亡危象者,可合參附龍牡湯益氣斂陰,回陽救脫?,F(xiàn)在是25頁\一共有29頁\編輯于星期三下消(2)陰陽兩虛證典型癥狀:小便頻數(shù),混濁如膏,甚至飲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輪干枯,腰膝酸軟,四肢欠溫,畏寒肢冷,陽痿或月經(jīng)不調(diào),舌苔淡白而干,脈沉細無力。證機概要:陰損及陽,腎陽衰微,腎失固攝。治法:滋陰溫陽,補腎固澀。代表方:金匱腎氣丸加減。方中以六味地黃丸滋陰補腎,并用附子,肉桂以溫補腎陽主治陰陽兩虛,尿頻量多,腰酸腿軟,形寒,面色黧黑等癥。常用藥:熟地黃,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固腎益精;懷山藥滋補脾陰,固掇精微;茯苓健脾滲濕;附子、肉桂溫腎助陽?,F(xiàn)在是26頁\一共有29頁\編輯于星期三下消

應用:

尿量多而混濁者,加益智仁、桑螵蛸、覆盆子、金櫻子等益腎攝精;身體困倦,氣短乏力者,可加黨參、黃芪、黃精補益正氣;陽痿加巴戟天、淫羊藿、肉蓯蓉;陽虛畏寒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