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習慣 修正版_第1頁
風俗習慣 修正版_第2頁
風俗習慣 修正版_第3頁
風俗習慣 修正版_第4頁
風俗習慣 修正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風俗習慣⑴唐高宗以后,以紫色為三品官的服色,淺緋色為五品官服色,深綠色為六品官服色,淺綠色為七品官服色,深青色為八品官服色,淺青色為九品官服色,黃色為宮外之人及庶民服色。⑵中秋節(jié)又稱月夕、秋節(jié)、仲秋節(jié)、八月節(jié)、八月會、追月節(jié)、玩月節(jié)、拜月節(jié)或團圓節(jié),這一天人們會進行賞月、吃月餅、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燈塔、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jié)日活動.⑶《八月十五夜月》〈杜甫〉—--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轉蓬行遠地,攀桂仰天高。水路凝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4)《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对固簟罚ㄇ澹┒疵瘛鞍僦饦淝Ы饘?寶馬香塵不絕.飛瓊結伴試燈來,忍把檀郎輕別.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石橋路滑緗釣躡,向阿母低低說。妲娥此夜悔還無?怕入廣寒宮闕。不如歸去,難疇疇昔,總是團圓月?!?元宵節(jié))、《元日》——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jié))(6)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元寶,河南一些地區(qū)把餃子和面條一起煮,寓意為“金線穿元寶”。(7)宋代《玉燭寶典》云:“九日食餌,飲菊花酒者,其時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觸類嘗新,遂成積習?!泵鑼懙氖侵仃柟?jié)人們飲菊花酒。(8)“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執(zhí)針線。仙裙玉佩空自如,天上人間不相見?!薄?—七夕節(jié)。七夕節(jié),發(fā)源于中國,是華人地區(qū)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該節(jié)日來自于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jié)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所以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jié)”或“少女節(jié)"、“女兒節(jié)”。七夕節(jié)的風俗習慣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為牛慶生,曬書曬衣,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等。(9)周代的《儀禮》中有詳細規(guī)定,婚俗禮節(jié)為“六禮三書",其中“六禮”是指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納采就是求婚,問名是請教女子姓名,納吉是占卜生辰八字是否合適,納征為交納彩禮,請期是確定迎親日期,親迎是迎接新娘。“三書”是指聘書,禮書,迎親書。(10)傳統(tǒng)婚禮流程為:亮轎(花轎停在新郎家門口,向四鄰找事昭示)、發(fā)轎、起轎、中途顛轎(意在檔煞)、新娘下轎、三箭定乾坤(射天、射地、射向遠方)、過火盆、跨馬鞍、拜堂、掀蓋頭、喝交杯酒、敬茶改口、進入洞房。(11)中國喪葬儀式步驟:小殮(為尸體凈身整容,穿上壽衣,有時在斷氣時就進行)、報喪、奔喪、停靈、守靈、大殮、出殯和下葬、燒七、守孝、牌位、掃墓.1)初終病危之人一定要居于適寢,即正寢、正室。將死之時,家屬守在床邊,“屬纊以俟絕氣”。2)赴派人向死者的上級、親屬和朋友報喪。后世赴寫作訃,以喪主的名義用書面形式發(fā)出,稱訃告、訃文。喪主一般是死者的兒子,由長子領頭,父喪稱孤子,母喪稱哀子,母或父已先卒,又逢父或母之喪,則稱孤哀子。如長子早死,則以長孫居前,稱承重孫。婦女不能主喪。訃告的寫法有一定的格式,要寫明死者(父稱顯考,母稱顯妣)姓名、履歷,生卒年月日時及出殯日期。另有所謂哀啟,詳述死者生平,隨訃文分送。3)設重、設燎重是一塊木牌,置于堂前庭中,大小也以死者身份而分等級,其作用是暫時代替神主牌位,以象征死者的亡靈。晚上在庭中和堂上燃燭,叫設燎。設燎照明,是便于死者的亡靈享用供品。(12)唐朝,茶業(yè)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無”,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貢茶和賜茶等等.(13)據史料記載,“守歲習俗”最早其于南北朝。“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聲聞于外,士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寐?!币院笾饾u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守歲也叫“照虛耗”,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14)春聯,起源于桃符?!疤曳?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這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15)唐代送別習俗:送別時間:多在清晨或傍晚時分。送別地點:多在水邊、渡口、長亭之處。李白《勞勞亭》:“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彼蛣e方式:飲酒作別、音樂相伴作別、設祖帳送行。(16)自先秦以來,中國的發(fā)酵釀酒就有濁、清之分,所謂濁酒,是指那些用曲量較少、投料較粗糙、發(fā)酵期較短的米酒,這種酒又稱濁醪,也通稱為“白酒".從外觀上看,濁酒酒液渾濁,酒味甜,酒度低。這種濁酒屬于最低差的發(fā)酵釀酒。宋代,飯前飲酒,飯后飲茶。(17)元朝的質孫宴(質孫,蒙古語,義為顏色)頗具特色。宴會開始時,要由一、二個大臣宣布成吉思汗的有關法令,然后宴會才能進行。宴會進行的時候,有”喝盞"之禮,設專人高呼”月脫"(義為"請用"),大家敬酒。宴會上有教坊女樂和角骶(摔跤)表演助興。質孫是蒙元特有的一色服,出席質孫宴的人,都要穿質孫服。(18)元朝社會生活情形給人以陌生而神秘的感覺,但是,“開門七件事“卻留下強烈的印象,元曲《百花亭.玉壺春》中原話道:“早晨起來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據文獻記載,元朝蒙古人有四種酒,一種是蒙古人自己釀造的馬奶酒—-—忽迷思,其他三種為米酒、葡萄酒、蜂蜜酒。(19)元朝蒙古人上至皇帝,下至國人都剃一種叫“婆焦”的發(fā)式,據說這種發(fā)式是用來阻擋向兩邊斜視,使人不能狼視,因此這種發(fā)式也叫“不狼兒”.元朝婦女服飾分為貴族和平民兩種,貴族以蒙古人為主,為皮衣皮帽,材料多為貂鼠皮和羊皮。元朝官服基本依照漢族服裝,“幞頭,制以漆紗,展其雙腳,”就是我們常說的烏紗帽。(20)元代婚禮中值得特別注意的首先是居于特殊地位的蒙古人的禮俗。父親可以為兒子向女方求婚,若女方父親同意,就飲“布渾察兒”(許親酒)。又有“不兀勒札兒”,譯稱“許婚筵席”?!安回@赵齼骸边@個詞原意是“頸喉”,這里實際上指羊的頸喉,這個部位的骨頭十分堅硬,許婚筵席上吃這個部位的肉,表示定婚不悔。元代蒙古人實行一夫多妻制,“有妻更娶妻”。元代蒙古人還實行“收繼婚制”,也就是“父死則妻其從母,兄弟死則收其妻”。這種婚制,中國北方許多民族都曾實行,漢文文獻中稱之為“蒸母報嫂"(21)唐前期,女性大多大膽追求個性美,著裝服色的選擇將官方規(guī)定棄置一旁,甚至盛行穿胡服、戴胡帽等;施面妝也是“濃妝艷抹”。唐朝婦女的日常服裝,上身著衫,下身穿裙。衣裙上有瑰麗的花紋,裙子以紅色最為流行.富家女子常常用精美的絲織品做衣料,衣服柔薄而精巧。從總體上看,唐代服裝造型雍容華貴,配飾富麗堂皇;質料唐以絲、麻為主,以紅、紫、黃為等鮮艷的暖色調為主要色調。唐代女裝的特點是裙、衫、帔的統(tǒng)一。(22)從初唐到盛唐女子服飾的演變:從窄小到寬松肥大?!奥齺砹_裙半露胸”,描述的是唐代女子服飾袒胸露背的開放形象.唐代女子服裝,分衣裙、冠帽、鞋履幾類。唐制規(guī)定,女服分四種,朝服、公服、祭服、常服。前三種為后妃命婦女官于朝會、祭祀等正式場合穿著的大、小禮服,后者為日常穿著。唐代女子常服,基本上是上身是衫、襦,下身束裙,肩加披帛。衫為單衣,襦有夾有絮,僅短至腰部.裙子長而多幅。此外還有襖、半臂、縵衫等.襖為夾衣,長于襦而短于袍。半臂是短袖的緊身上衣,套于衫外,流行于唐前期??z衫是女子歌舞時穿在外面的罩衣,短小易脫.其衣裙顏色豐富多彩,以紅、綠、紫、黃色最為流行,如時人所云“紅裙妒殺石榴花”、“藕絲衫子藕絲裙”、“折腰多舞郁金裙”等,衫、襦、襖、裙上多有織文和繡文,如唐詩所描述:“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羅衫葉葉繡重重,金鳳銀鵝各一叢”。衣料有絲綢、棉布、葛、麻、毛等,而以絲綢最為常用。(23)唐代女子發(fā)首,以戴各式便帽和梳髻為主。所戴便帽,初行冪,次行帷帽,再行胡帽。唐初女子有“蔽面”習俗,婦女外出多戴冪,冪是一種大幅方巾,一般用輕薄透明的紗羅制成,戴時披體而下,障蔽全身。女子發(fā)飾以梳髻為主,名目有半翻髻、云髻、盤桓髻、驚鵠髻、倭墮髻、雙環(huán)望仙髻、烏蠻髻、回鶻髻等數十種。發(fā)上飾品有簪、釵、步搖、勝、鈾、花等。面部化妝有敷鋁粉、抹胭脂、畫黛眉、貼花鈿、點面靨、描斜紅、涂唇脂諸多方法,淡妝者采其二三,盛妝者悉數運用。(24)中國早在公元前的周朝就有了“成丁禮"(也叫“入社式”)、“冠禮”(也稱“元服")、“笄禮"(“笄”即女子束發(fā)用的簪子)等成人禮文化。周朝時,貴族男子20歲時由父親在宗廟主持冠禮,行禮時由來賓加冠三次,結發(fā)加冠后可以娶妻;貴族女子15歲許嫁時舉行笄禮后結發(fā)加笄。笄禮參禮者以女性為主。主人、正賓、贊者、贊禮、擯者和執(zhí)事由女性擔任.(25)周禮將禮劃分為五類: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合稱“五禮"。吉禮是祭禮,“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所以祭禮將列位于五禮之首;兇禮是喪葬之禮;軍禮是與軍事活動有關的戰(zhàn)事之禮,包括田獵、校閱、獻俘、出師等;賓禮是諸侯對王朝的朝見、各諸侯之間的聘問和會盟之禮;嘉禮則是親和萬民的喜慶之禮,包括冠笄、婚嫁、饗燕和親朋之間的慶賀活動。(26)清代男子服飾主要有袍服、卦、襖、衫、褲等,其中最主要的禮服是袍卦.有一種多紐扣的馬甲,稱“巴圖魯看坎肩”(巴圖魯是滿語,是“勇士”之意),這種馬甲正胸釘一橫排紐扣,共十三粒,俗稱“一字襟”馬甲或稱“十三太?!薄E右话銥槠祺?、馬褂(款式有挽袖、舒袖兩類)、坎肩、褂瀾、襯衣、氅衣、圍巾、裙子、云肩、一口鐘。(27)臘八節(jié),是佛教的節(jié)日。這一天是釋迦牟尼成佛之日,又稱“成道節(jié)”,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為吃臘八粥。節(jié)日對聯: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五月五,九月九,端陽重陽。(端午節(jié))和風吹綠柳,時雨潤春苗。喜看三春花千樹,笑飲豐年酒一杯.(春節(jié))萬家燈火同秋月大地光明不夜天。(元宵)入酒菊香由我醉向秋山色帶云看.(重陽)話中秋,年年歲歲慶團圓。迎佳節(jié),神州處處笑聲濃。(中秋)服飾成語:廣袖高髻

【釋義】寬大的衣袖,高聳的發(fā)髻。形容風俗奢靡?【出處】《童謠》(漢)城中好大眉,四方眉半額。城中好廣袖,四方用匹帛。披襟解帶

【釋義】比喻敞開胸懷,心地坦白。?【出處】《世說新語》(南朝·劉義慶):“遂披襟解帶,留連不能已。"?【典故】晉朝時期,王羲之為會稽內史時,孫興公推薦支道林,說他看問題拔新領異.王羲之自傲不愿見他。后來王羲之外出辦事見到高僧支道林,就和他談起了《莊子·逍遙游》,沒想到支道林的論述十分精辟與新奇,王羲之披襟解帶,洗耳恭聽。鳳冠霞帔

【釋義】指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也指貴族女子和受朝廷誥封的命婦的裝束。?【出處】《瀟湘雨》(元·楊顯之)第四折:“解下了這金花八寶鳳冠兒,解下了這云霞五彩帔肩兒,都送與張家小姐妝臺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聽使?;榧奘墙Y婚嫁娶的意思,是人類為維持社會秩序,傳遞香火,延續(xù)人類文明的一種儀式禮節(jié).通過婚嫁行為,一方面獲得社會群體的認可,另一方面,確定正式的配偶關系。婚嫁行為由最初的亂婚無度進化到今天的一夫一婦制,反應人類生存文化的巨大進步。嫁妝

由于嫁妝項目繁瑣,某些不合時宜的東西可用利是代替,新娘可自行挑選合自己心意物品。男家上頭所需用品包括:鏡、紅頭繩、尖梳、子孫尺及一對龍鳳燭.女家方面:木梳、比梳、剪刀、針線包及紅絲巾.?由「好命」親友邊替新人梳頭邊說:「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fā)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四梳梳到四條銀筍盡標齊」。?然后將扁柏和紅頭繩系在新人的發(fā)上。

(32)三朝回門?婚后第三日新婚夫婦回娘家祭祖甚至小住。(33)龍鳳褂龍鳳褂裙每一件均是純手工一針一針縫制的,是很個人的傳統(tǒng)工藝,絕不可分工合作.褂裙這個詞中,“褂”指上衣,“裙”指下裳,現今流行的款式,是經歷了許多年的演變,變得更時尚及舒適。(34)古代成人禮冠禮和笄禮?古代的成年禮本意是為了禁止與未成年的異性通婚。冠禮是成年禮的一種高級和代表性形式,冠禮即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禮儀?!抖Y記》云:“夫禮,始于冠"、“男子二十,冠而字”。冠禮從氏族社會盛行的成丁禮演變而來,一直延續(xù)至明代。具體的儀式是由受禮者在宗廟中將頭發(fā)盤起來,戴上禮帽。由于要穿戴的服飾很多,包括冠中、帽子、幞頭、衣衫、革帶、鞋靴等,于是分為3道重要程序,分3次將不同材料制成、代表不同含義的帽子一一戴上?!叭印敝螅€要由父親或其他長輩、賓客在本名之外另起一個“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備日后擇偶成婚的資格。與男子的冠禮相對,女子的成年禮叫笄禮,也叫加笄,在15歲時舉行,就是由女孩的家長替她把頭發(fā)盤結起來,加上一根簪子;改變發(fā)式表示從此結束少女時代,可以嫁人了。(35)春節(jié)。1)俗稱“過年",燃放鞭炮,表示辭舊迎新.一天中不許斗嘴,不得摔碎碗盤,摔碎了,要馬上說“歲歲平安?!币哉讈砟耆f事如意,合家歡樂。鄰人見面,互說吉利話。晚輩向長輩磕頭問候,長輩為孩子發(fā)壓歲錢.2)農歷正月初一稱元日,為新歲之首,過年一般要熱鬧四、五天。春節(jié)當晚,大街小巷張燈結彩。春節(jié)的文娛活動有英歌舞、營大鑼鼓、擎大標、布馬舞、舞龍、獅、鯉魚等(36)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元夕,俗稱“燈節(jié)”。正月十五晚上觀燈,十五、十六兩天有各項民間娛樂活動。家中用白面蒸出形似長蟲、刺猬、口袋和棗山等大型蒸饃,象征來年好收成。(37)二月二,又稱龍?zhí)ь^。民間有“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禁忌,因此人們多等這一天剃頭,以取吉利。家家攤煎餅,爆玉米花,炒大豆。(38)清明節(jié)為群眾性的祭掃祖墳的活動.在墳頭燒紙,掛白紙條,以招幡揚魂。.舊時要到祖宗墓地上填土整墳,掃除沙塵雜草,用紅漆油出新石碑號,并在墓碑及墓堆上掛黃白兩色紙條,舉行祭禮。(39)端午節(jié),俗稱五月端午。家家門頭插艾草,兒童戴香囊,脖子、手脖、腳脖系五彩線。在湖北、湖南、貴州、四川一帶,端午節(jié)又分為大端午與小端午。小端午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大端午為每年農歷五月十五日。在潮汕,端午要在門楣、門環(huán)以至屋檐下,懸掛一束束用“紅頭繩"系扎著的艾草、菖蒲、榴花、蒜頭、龍船花共合為五種稱“五瑞”端午節(jié)的習俗有:龍舟競渡、鳳舟、掛荷包、采藥、沐蘭湯等。(40)中元節(jié),俗稱鬼節(jié),在七月十五,炸油饃,上墳祭祖。(41)中秋節(jié),即八月十五。節(jié)前帶月餅、水果走新串友.晚上,全家團圓拜月。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俗。"(42)冬至節(ji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從冬至起開始數九。家家戶戶吃餃子,俗曰: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43)臘八節(jié),俗稱臘八兒。民間有“吃罷臘八飯,開始把年辦”的俗語。臘八粥象征五谷豐登,還有人在樹上涂臘八粥,并祈禱說:大樹小樹吃臘八,來年多結大疙瘩。(44)祭灶,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擺設灶糖,送老灶爺上天,并讓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以求來年合家平安。正月初一早上請回灶爺,“臘月二十三日去,新春初一五更來?!保?5)年例是廣東省粵西地區(qū)一個獨特的漢族傳統(tǒng)民俗節(jié)日,所謂年例,即是年年有例!在漢族眾多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春節(jié)可算是最為熱鬧的。年例融民間藝術、宗教信仰、文化娛樂為一體的漢族傳統(tǒng)民俗盛會,傾注著漢族勞動人民的樸素情感并以其獨特的藝術思維濃厚的生活氣息,也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祈求.作為一種盛大的漢族傳統(tǒng)民俗文化活動,年例也可以叫年宵,但是和年宵又不同.湛江吳川及鄰近的茂名電白縣、化州、信宜、高州、茂南、茂港、陽春一帶的農村每年都會舉辦年例,各地舉辦地年例的時間各不相同,集中在過完春節(jié)的農歷正月、二月份,其余一些“翻秋”年例(在秋收后的一個月舉行,大都是在農歷三月至十一月)則每個月都有,年例節(jié)一般一個村莊為同一天,少數兩天。也有附近數條村莊的年例節(jié)都是在同一日的。(46)潮汕婚俗,潮汕婚俗舊時較注重“明媒正聘”。其禮俗雖各地繁簡有異,但較一致的提法和儀禮是:提親、合婚、定親、行聘、請期、迎親,俗稱“六禮"。也有將其概括成“四禮":文定、請期、送聘、迎娶。(47)吊燈習俗從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別是元宵此日,潮汕家家戶戶有點燈、吊燈的習俗。因潮語“燈"和“丁"同音,點燈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認為點燈即為添丁的佳兆.元宵此日,人們紛紛提著燈籠、備齊紙銀香燭,到鄉(xiāng)中神廟點火,回來分別吊在家里的神龕和床頭,這叫做“吊喜燈”。苗族風俗習慣(48)苗族以農業(yè)為主,以狩獵為輔.苗族的挑花、刺繡、織錦、蠟染、剪紙、首飾制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馳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蠟染工藝已有千年歷史。苗族服飾多達一百三十多種,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服飾相媲美。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蘆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樂器。(49)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分三大方言:湘西、黔東和川黔滇。1956年后,設計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與漢族長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漢語并用漢文.苗族節(jié)日較多,較隆重的節(jié)日有過“苗年”、“四月八”、“龍船”節(jié)等。(50)苗族講究真情實意,非常熱情,最忌浮華與虛偽。主人路遇客人不搶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談中用敬語稱呼;迎客要穿節(jié)日服裝;對貴客要到寨外擺酒迎候;客人到家門,男主人要叫門,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開門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樓;宴會上以雞、鴨待客為佳肴,尤以心、肝最貴重,要先給給客人或長者,客人則分給眾人享用,次序是先長后幼??腿瞬灰Q主人“苗子”,他們喜自稱“蒙”。(51)踩花山是境內苗族人民的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一般在每年農歷正月初一、初三、初六這幾天舉辦.凡有苗族居住的各縣,這幾天都要立花桿,舉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動.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好時機,也是苗族人民開展文體娛樂活動的重要場所。苗家男女老少,穿金戴銀,從四面八方趕到花桿腳下,吹蘆生、彈響蔑、跳腳架、耍大刀、斗牛、摔跤、斗畫眉、爬花桿。(52)喜戴銀飾是苗族姑娘的天性,苗家銀飾的工藝,華麗考究、巧奪天工,充分顯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苗族的服飾各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頭,身穿短衣褲,但苗族婦女的穿戴普遍比較講究,尤其是盛裝,極為精美,花飾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層,故名“百褶裙”.衣裙上面繡制的各種圖案,古色古香,異彩紛呈。婦女擅長紡織、刺繡、蠟染,工藝十分精湛。(53)苗族釀酒歷史悠久,從制曲、發(fā)酵、蒸餾、勾兌、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藝。日常以油茶最為普遍。湘西苗族還特制有一種萬花茶.酸湯也是常見的飲料。(54)回族人信仰伊斯蘭的生活方式.在居住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動,經典主要是“古蘭經",信徒稱“穆斯林"。生活習俗固守回族傳統(tǒng),回族穆斯林做禮拜在回族的形成過程中曾起過重要作用。遵循教規(guī),講究衛(wèi)生,不吃豬肉。(55)滿族人孝敬長輩,注重禮節(jié),在路上遇見長輩,要側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長輩走過再行;不但晚輩見了長輩要施禮,在同輩人中年輕的見了年長的也要施禮問候.親友相見,除握手互敬問候外,有的還行抱腰接面禮。過春節(jié)時要拜兩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56)壯族喜歡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綠水之間,點綴著一棟棟木樓,這就是壯族人的傳統(tǒng)民居。壯族多用自織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種多樣;“炮火”入洞房壯族的一種婚俗。迎親那天新娘要經過“炮火"的洗禮后才能進門入房.(57)土家族愛群居,愛住吊腳木樓。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單家獨戶。所建房屋多為木結構,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懸空,木欄扶手,走馬轉角,古香古色。男女多經對歌相愛結婚;土家族平時每日三餐,閑時一般吃兩餐;春夏農忙、勞動強度較大時吃四餐。如插秧季節(jié),早晨要加一頓“過早”,“過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湯圓或綠豆粉一類的小吃.(58)苗族的生活風俗習慣很多比如,

吃油茶;油茶是將油炸后的爆花米,摻水煮成的待客茶;苗族的傳統(tǒng)民居是吊腳樓,吊腳樓,吊腳一般2-3屋,飛檐翹角,,欄桿雕有各種圖案;在苗族的節(jié)日中,除了漢族的節(jié)日外,苗族還有以下節(jié)日。

1.三月初三青年男女對歌戀愛。2.四月初八吃烏飯,紀念楊再思等;苗族的戀愛方式也很有特點,以歌為媒,農歷三月初三,青年男女穿戴整齊,成群結隊趕到山頭水邊,對歌戀愛。情同意合者,便相邀離去,表示戀上了。平時看牛、放羊也對歌,并贈紅.(59)云南十八怪云南第一怪,雞蛋用草串著買。云南第二怪,粑粑餅子叫餌塊。

云南第三怪,三只蚊子炒盤菜。云南第四怪,石頭長到云天外.云南第五怪,摘下草帽當鍋蓋。云南第六怪,四季衣服同穿戴。

云南第七怪,種田能手多老太。云南第八怪,竹筒能做水煙袋。云南第九怪,袖珍小馬有能耐。云南第十怪,螞蚱能做下酒菜。

云南十一怪,四季都出好瓜菜.云南十二怪,好煙見抽不見賣.?云南十三怪,茅草暢銷海內外.云南十四怪,火車沒有汽車快。?云南十五怪,娃娃出門男人帶.云南十六怪,山洞能跟仙境賽。?云南十七怪,過橋米線人人愛。云南十八怪,鮮花四季開不敗。(60)蒙古族人騎馬、駕車接近蒙古包時忌重騎快行,以免驚動畜群;若門前有火堆或掛有紅布條等記號,表示這家有病人或產婦,忌外人進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動物的肉和驢肉、狗肉、白馬肉;辦喪事時忌紅色和白色,辦喜事時忌黑色和黃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腳、鞋、襪和褲子等;禁止在參觀寺院經堂、供殿時吸煙、吐痰和亂摸法器、經典、佛像以及高聲喧嘩,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獵。(61)回族人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驢肉和騾肉,不吃未經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動物的血等;忌諱別人在自己家里吸煙、喝酒;禁用食物開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顏色像血一樣紅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或洗衣服.(62)藏族人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青稞酒是農牧民的主要食品.藏族同胞寧可三月無肉,不可一天無酥油茶。青稞酒是用當地出產的青稞釀制而成的一種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歡,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愛吃風干的牛羊肉。(63)藏族人接待客人時,無論是行走還是言談,總是讓客人或長者為先,并使用敬語,如在名字后面加個:啦”字,以示尊敬和親切,忌諱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帶笑容.室內就坐,要盤腿端坐,不能雙腿伸直,腳底朝人,不能東張西望.接受禮品,要雙手去接.贈送禮品,要躬腰雙手高舉過頭。敬茶,酒,煙時,要雙手奉上,手指不能放進碗口。(64)藏族人絕對禁吃驢,馬肉和狗肉,有些地區(qū)也不吃魚肉。敬酒時,客人須先用無名指蘸一點酒彈向空中,連續(xù)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著輕輕呷一口,主人會及時添滿,再喝一口再添滿,連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滿時,必須一飲而盡.吃飯時要食不滿口,咬不出聲,喝不出響。喝酥油茶時,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雙手捧到面前時,才能接過來喝.禁忌在別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行路遇到寺院,瑪尼堆,佛塔等宗教設施,必須從左往右繞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忌諱別人用手觸摸頭頂.(65)維吾爾族男女青年結婚時,由阿訇或伊碼目(均為宗教職業(yè)者)誦經,將兩塊干馕沾上鹽水,讓新郎、新娘當場吃下,表示從此就像馕和鹽水一樣,同甘共苦,白頭到老?;檠缫诘靥荷箱伾蠞嵃椎娘垎?,最先擺上馕、喜糖、葡萄干、棗、糕點、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飯。(66)維吾爾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講究.如果來客,要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馕、各種糕點、冰糖等,夏天還要擺上一些瓜果,先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飯做好后再端上來,如果用抓飯待客,飯前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吃完飯后,由長者領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離席。吃飯時,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隨便到鍋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時注意不讓飯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來放在自己跟前的“飯單”上.共盤吃抓飯時,不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進盤中.飯畢,如有長者領作“都瓦”,客人不能東張西望或立起。吃飯時長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飯前飯后必須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諱順手甩水,認為那樣不禮貌。(67)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節(jié)”是苗族民間最大的祭祀活動.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農歷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進行,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跳蘆笙舞,祭視先人。食時邀親朋共聚一堂,以求增進感情,家庭和睦。(68)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區(qū),對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在祭祀活動中,以祭龍規(guī)模最大.祭龍選在二、三、四月中的一個龍日,以村寨為單位每人自帶一碗米、一小塊鹽,由老人備香火,在龍樹下集體祭祀;云南彝族則選擇正月的第一個龍日進行祭龍,祭祀后大家席地而坐,不分長幼,飯自帶,肉共食,是一種大規(guī)模的集會。(69)壯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銅鼓源遠流長,影響深遠。銅鼓鑄造精致,音響宏亮.人們常在喜慶的節(jié)日里敲奏它伴以歌舞。在宗教的活動中祭祀祖先,祈求神靈,人安糧豐。(70)布依族男女多喜歡穿藍、青、黑、白等色布服裝。青壯年男子多包頭巾,穿對襟短衣(或大襟長衫)和長褲.老年人大多穿對襟短衣或長衫。婦女的服飾各地不一,有的穿藍黑色百褶長裙,有的喜歡在衣服上繡花,有的喜歡用白毛巾包頭,戴銀質手鐲、耳環(huán)、項圈等首飾。布依族姑娘從小就有制作蠟染的靈氣,她們所穿的服裝大都是親手縫制,合身得體,古樸典雅。(71)朝鮮族喜食狗肉,但婚喪與佳節(jié)不吃。朝鮮族人非常尊重老人,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吸煙;吸煙時,年輕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則便被認為是一種不敬的行為;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須向長者恭敬地說明理由;途中遇有長者迎面走來,年輕人應恭敬地站立路旁問安并讓路;晚輩對長輩說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相見也用敬語。忌諱人稱“鮮族”。(72)滿族室內西炕不得隨意坐人和堆放雜物;忌打狗、殺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鋪狗皮褥,忌諱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73)白族家庭里,兒子成婚后即與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為客人斟茶不能斟滿,白族民間有“酒滿敬人,茶滿欺人”之說.(74)哈薩克族有許多禁忌,如:年輕人不準當著老人的面飲酒,不準用手亂摸食物;絕對不準跨越或踏過餐布,不準坐在裝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諱當面數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過拴牲畜的繩子,也不能騎馬進入羊群;不準坐在裝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也不準跨過或踏過餐巾;忌諱別人當面贊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說“胖”,認為這樣會給孩子帶來不幸;忌客人在家門口下馬和騎快馬到家門口下馬;忌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和自死的畜禽肉及動物的血。(75)傣族篤信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源于古印度。佛寺的吸引力還在于寬松的戒律,剃光頭而不燒戒,還俗后可以結婚.在傣族人的傳統(tǒng)觀念中,認為男人一生非得過一段脫離家庭的宗教生活,成為受過教化的人,才有資格結婚娶妻。根據傣族的宗教習俗,男孩一到七八歲就要削發(fā)為僧,開始過宗教生活.婦女雖然不入寺為僧,但也都是虔誠的信徒.送孩子入寺為僧是件大事,合家歡樂,舉行隆重的入寺儀式.孩子一旦踏入佛門,便吃往在寺廟,每天誦經習文,學習各種功課,不參加社會勞動,靠群眾齋僧生活。功課完畢,便可上街訪友探親,但不在外過夜。根據自愿,二三年后還俗。(76)傣族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發(fā)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也不能用腳踏火;忌諱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準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曬衣服時,上衣要曬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曬在低處;進佛寺要脫鞋,忌諱摸小和尚的頭、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77)傈傈族男女青年舉行婚禮時,男女雙方都要設宴置辦酒席。在女方到男方家門口時,男方還要在門口擺一桌酒席,請陪同的客人喝喝酒?;槎Y之后,新郎、新娘要互換碗筷,表示今后要互敬互愛.(78)高山族各族的祭祀活動很多,諸如:祖靈祭、谷神祭、山神祭、獵神祭、結婚祭、豐收祭等種種,以五年祭最為隆重.屆時除擺酒席供品外,還伴以各種文體活動.婦女懷孕后忌用刀斧,忌食猿肉、山貓肉、穿山甲肉和并蒂果實等;婦女用的織布機男人不能隨便摸弄。(79)水族除夕(戌日晚)和初一(亥日)晨祭祖,忌食葷,供品中不能有魚以外的其它肉類,忌葷但不忌魚.(80)東鄉(xiāng)族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騾肉、驢肉和自死動物及動物血;禁帶污濁之物進入墓地和清真寺;忌用食物開玩笑;忌在人面前袒胸露臂;忌遞煙敬酒。(81)納西族忌諱有:騎馬到寨前必須下馬,也不能把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腳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戰(zhàn)神時、忌外人觀看。忌在門檻上坐和用刀斧在門檻上砍東西.有的地方還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許殺耕牛、馱馬和報曉的雄雞;忌食狗肉。(82)羌族-“跳盔甲"是種古老的傳統(tǒng)祭祀風俗舞,過去多在有戰(zhàn)功的將士葬禮上跳。數十個舞者身披生牛皮鎧甲,頭戴插有野雞翎和麥桿的皮盔,肩掛銅鈴,手執(zhí)兵器(多為長刀),分列對陣而舞,吼聲震天,威武雄壯.把勇武不屈、豪放豁達的民族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使粗獷淳樸的古代民風躍然再現。(83)布朗族信奉小乘佛教,崇拜祖先。節(jié)日期間有許多佛事活動。人們除了要舉行迎接太陽的儀式,還要集體到佛寺舉行堆沙、浴佛、潑水等活動走路時,忌諱與別人擦肩而過,也不能從坐著的人的腿上跨過;禁止任何人背靠院里的中柱和在中柱上拴馬;進佛寺要脫鞋,入寺后不能吸煙,也不能用手摸佛爺或和尚的肩膀、頭頂。(84)撒拉族的禁忌有:忌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和死的畜禽肉及動物的血;嚴禁在清真寺內及其附近地吐痰或攜帶污濁之物進入清真寺;作禮拜時,他人不得從面前走過;忌在水井、水塘附近洗滌衣物;與人談話時忌咳嗽和擤鼻涕;在老人面前不能有失禮的行為。(85)普米族崇拜自然、崇拜祖先、信仰多神,少數人還信仰道教和藏傳佛教.普米族的房門外都懸掛著牛羊的骨頭。據說這是家庭財富的象征,同時也具有驅邪鎮(zhèn)鬼的作用。普米族少年兒童到了13歲,便舉行“穿褲子”、“穿裙子”儀式,這一習俗稱為成丁禮。(86.)俄羅斯族人忌諱“星期五”和“13”這兩個數字和日子,原因出自宗教。據《圣經》記載:耶酥曾召13門徒,傳教于猶太各地。后為猶太教當權者所仇視,被捕送交羅馬帝國駐猶太總督彼拉多,于星期五被釘死于十字架。此后,信仰基督教的民族都以這兩個數字和日子為忌諱。俄羅斯人請客時從不請13個客人,結婚時也要避開每月的13日,家庭一般不在星期五舉行較有紀念意義的活動。俄羅斯族人忌諱送黃色禮品,認為黃色象征著不忠誠;喜歡藍色禮品,認為藍色代表著友誼。從前,俄羅斯人還忌諱專門給人送手套,認為這意味著挑釁.(87)保安族婚禮之夜,全村男女老少都要來鬧婚宴并唱宴席曲。此時,青年們都聚集到男方家院子里,圍著火堆,由幾十個能歌善舞的小伙子,手拉手,肩靠肩,邊唱邊跳。(88)男生的成人禮叫做冠禮,那么女生叫做什么禮?笄禮(89)。哪六德是我們經歷成人禮后要延續(xù)千年的的道德血脈?仁、義、禮、智、信、忠(90)。在舉行成人禮時,行禮人一般會穿什么顏色的衣服?紅、黑(91).在行成人禮時,一般會有三拜,請問受第一拜的人是誰?父母(92)在古代,富貴人家的姑娘戴的發(fā)飾是玉質銀質的,那么貧困人家的呢?骨質(93)在聘禮準備階段,縫被子是重要的工序,那么一般縫被子的線不能用什么顏色的?黑、白(94)什么叫做“回門”?完婚后三天,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95)哪幾個月份最不適宜成婚?三、七、九,因為要避開清明、盂蘭、重陽(96)民國時代,哪兩個服裝最又代表性?中山裝、旗袍(97)新娘從上轎后就不能往回看,這寓意是?婚姻長久,不走回頭路(98)新娘在梳頭發(fā)時,說的吉祥話是?一梳梳到尾,二梳白發(fā)齊眉,三梳兒孫滿地,四梳梳到四條銀條盡標齊(99)鬧新房的目的?能驅逐邪靈的陰氣,增強人的陽氣(100)什么叫做胡服?胡人所穿的服裝,指西北地區(qū)的少數民族的服裝(101)現代唐裝是由什么演變而來的?馬褂(102)我們國家五大名繡是指哪五大?蘇繡、湘繡、粵繡、蜀繡、隴繡(103)什么叫做雕繡?又稱樓空繡,是一種有一定難度、效果十分別致的繡法.它的最大特點是在繡制過程中,按花紋需要修剪出孔洞,并在剪出的孔洞里以不同方法繡出多種圖案組合,使繡面上既有灑脫大方的實地花,又有玲戲美觀的樓空花,虛實相襯,富有情趣.繡品高雅、精致。(104)婚配是指什么?婚配一詞和婚配行為(指舊時的保媒拉娉)盛行于封建制度的舊社會,多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反映了封建社會的壓迫迷信和門當戶對的世俗理念,反對自由戀愛的落后行為。(105)常言聽寡婦年不結婚,這是為什么?寡婦年,又名滑頭年。民俗專家表示,“寡婦年”不宜結婚的說法是荒唐的,根本沒有科學依據。社會上流傳的“寡婦年”,是指整個農歷年都沒有立春的年份.“寡婦年"只是農歷與陽歷的巧合,有無立春只是不同歷法的時間差造成的,根本不可能影響四季輪回,更不可能波及個人生活。(106)什么是五行八卦?古代漢族人民認為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有相生相克、相互滋生和助長的關系。可用來說明臟腑間相互協(xié)調的生理現象。其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是古代漢族人民樸素的辨證唯物的哲學思想。多用于哲學、中醫(yī)學和占卜方面.八卦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和兌。《易傳》記錄“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兩儀即陰陽,可在不同時候引申為天地、晝夜、男女等等。四象,即少陰、少陽、太陰、太陽.在不同時候,可分別對應四方、四季、四象.青龍居東,春之氣,少陽主之;朱雀居南,夏之氣,太陽主之;白虎居西,秋之氣,少陰主之;玄武居北,冬之氣,太陰主之。八卦通常運用在方位、測卦、風水等學科上。(107)節(jié)前家家戶戶都備下了當年生長的公羊和各種奶制品和幾壇美酒。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裝的男女,跨上駿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鎮(zhèn))請問上述是那個民族過春節(jié)時的歡樂景象。答案:蒙古族(108)春節(jié)期間,小伙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準,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隨而來。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宴款待。請問上述是那個民族過春節(jié)時的歡樂景象。(提示該民族最隆重的節(jié)日是潑水節(jié))答案:傣族(109)春節(jié)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yōu)美,色彩鮮艷,象征著一年的吉祥開端。答案:滿族(110)在云南有一個民族過年時,有一種叫“放高升”的慶祝活動.所謂“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節(jié)里裝上火藥,點燃以后可以把整個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升”。請問上述是那個民族過春節(jié)時的景象。答案:白族(111)在云南省雙柏縣小麥地沖的彝族人過年時有著“跳虎節(jié)”的特殊風俗,整個跳虎節(jié)期內,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觀虎跳躍和驅趕邪惡鬼怪的一派歡樂氣氛中,當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過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體村民才能五谷豐登,人丁興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滿幸福.該民族每年還有一個與火相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