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攝影測量學txt_第1頁
整理版攝影測量學txt_第2頁
整理版攝影測量學txt_第3頁
整理版攝影測量學txt_第4頁
整理版攝影測量學tx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攝影測量學txt攝影測量學txt.txt攝影測量期末復習緒論1、傳統(tǒng)地理信息獲?。巴鈱嵉販y量,平板儀/經(jīng)緯儀/全站儀/GPS。缺點:工作量大、效率低,受條件限制多,境外無法測量2、遙感影像是目前獲取全要素地理空間信息最重要、最快捷、使用最廣泛的手段3、攝影測量學是利用攝影機或其它傳感器采集被測對象的圖像信息,經(jīng)過加工處理和分析,獲取有價值的可靠信息的理論和技術的一門學科。攝影測量是利用攝影機或其他的遙感器采集被測對象的圖像信息,經(jīng)過加工處理和分析,獲取有價值的可靠信息的理論和技術。4、1837年,法國人尼普斯Niépce和達蓋爾(JacquesDaguerre)發(fā)明了攝影術。為攝影測量提供了基本手段。1851,法國陸軍上校勞賽達特提出的交會攝影測量并發(fā)明了測量儀器,被稱為攝影測量的起點。(處理地面攝影,建筑物攝影測量).攝影測量已有近160年歷史。1858:法國攝影師納達爾乘坐氣球在巴黎郊外80m上空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航空影像。二十世紀初,發(fā)明了立體觀察方法。1901年,Carl和Henry獨立發(fā)明了立體坐標量測儀(stereocomparator)。由于飛機尚未發(fā)明,主要用于地面攝影測量。1906,美國人勞倫仕用17只風箏吊著巨型相機拍攝了舊金山地震。1903,WrightBrothers發(fā)明了飛機,并迅速用于航空攝影測量。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航空攝影機問世,1909年,獲取第一張從飛機上拍攝的照片,1318立體測圖儀問世。1915年,獲得第一張專用的航攝像片。真正開始了攝影測量學。隨著飛機的發(fā)明、立體像對和立體測圖儀器的廣泛使用,攝影測量理論與技術的逐步成熟,進入模擬攝影測量時代。1957年,海拉瓦博士提出解析測圖儀的思想,標志著解析攝影測量(AnalyticalPhotogrammetry)(1950-1980)的開始。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解析攝影測量發(fā)展的鼎盛時期。5、計算機硬、軟件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使功能增強,成本降低,并為編制大型軟件提供平臺。20世紀70年代:數(shù)字攝影測量萌芽階段20世紀80年代:數(shù)字攝影測量原型研究階段20世紀90年代:真正推出可用于生產(chǎn)的數(shù)字攝影測量系統(tǒng)。進入數(shù)字攝影測量時代6、分類原則與方法的基本要素:目標、圖像、信息①按用途分:地形攝影測量、非地形攝影測量②按距離分:航天攝影測量、航空攝影測量、近景攝影測量、地面攝影測量、顯微攝影測量③按技術手段分:模擬攝影測量、解析攝影測量、數(shù)字攝影測量④特種攝影測量:雷達攝影測量、雙介質攝影測量、X射線攝影測量7、攝影測量的主要階段與特點模擬攝影測量是用光學機械的方法模擬攝影時的幾何模式,通過攝影過程的幾何反轉,由像片重建所攝物體的縮小了的幾何模型,對該幾何模型進行量測即可得到所需的圖件,如地形原圖。這一時期的特點:(1)使用的影像資料為硬拷貝像片。(2)利用光學機械模擬裝置,實現(xiàn)了復雜的攝影測量解算。(3)得到的是(或說主要是)模擬產(chǎn)品。(4)攝影測量科技的發(fā)展可以說基本上是圍繞著十分昂貴的立體測圖儀進行的。(5)利用幾何反轉原理,建立縮小模型。(6)最直觀,好理解。析攝影測量是依據(jù)像點與相應地面點間的數(shù)學關系,用計算機解算像點與相應地面點的坐標并進行測圖解算的技術。在解析攝影測量中利用少量的野外控制點加密測圖用的控制點或其它用途的更加密集的控制點的工作,叫做解析空中三角測量,也稱電算加密。由計算機實施解算和控制并進行測圖則稱之為解析測圖,相應的儀器系統(tǒng)稱為解析測圖儀。這一時期的特點:(1)使用的影像資料為硬拷貝像片。(2)使用的是數(shù)字投影方式,用精確的數(shù)字解算代替了精度較低的模擬解算。(3)得到的是模擬產(chǎn)品和數(shù)字產(chǎn)品。(4)引入了半自動化的機助作業(yè),因此,免除了定向的繁瑣過程及測圖過程中的許多手工作業(yè)方式。但需要人用手去操縱(或指揮)儀器,同時用眼進行觀測。數(shù)字攝影測量是以數(shù)字影像為基礎,用計算機進行分析和處理,確定被攝物體的形狀、大小、空間位置及性質的技術。數(shù)字影象可描述為一個二維的灰度矩陣,每個矩陣元素的行列序號代表它在像片上的位置,元素的值是它的灰度。這一時期的特點:(1)使用的影像資料為數(shù)字影像或數(shù)字化影像(2)使用的是數(shù)字投影方式,用精確的數(shù)字解算代替了精度較低的模擬解算。(3)得到的是數(shù)字產(chǎn)品和模擬產(chǎn)品。(4)最終是以計算機視覺代替人眼的立體觀測,因而它所使用的儀器最終將只是通用計算機及其相應外部設備。8、攝影測量各階段的比較階段 原始資料 投影方式 儀器 操作方式 產(chǎn)品模擬 像片 機械 模擬測圖儀 手工 模擬解析 像片 數(shù)字 解析測圖儀 半自動 模擬/數(shù)字數(shù)字 數(shù)字影像 數(shù)字 攝影測量工作站 全自動 數(shù)字/模擬9、現(xiàn)代的航空攝影測量學和航天遙感資料是編制現(xiàn)勢性強的地圖的主要方法。10、攝影測量與其他測繪學科的關系①與大地測量學的關系:大地測量學的主要任務:確定國家大地原點與水準點,建立國家和地區(qū)大地和高程控制網(wǎng),以滿足測圖控制的需要。攝影測量是測繪地形圖的主要方法,為了滿足測圖的需要,除國家級控制網(wǎng)外,還需要一些測圖必需的控制點,以滿足空三加密中控制點的要求。②與地圖制圖學的關系:攝影測量已從目視產(chǎn)品向數(shù)字化產(chǎn)品過渡,而地圖制圖也從傳統(tǒng)的手工作業(yè)變成一門空間信息圖形傳輸?shù)膶W科,兩者已無明顯的界限與分工,其共同的目的是建立地圖數(shù)據(jù)庫,建立各種地理信息系統(tǒng),為國民經(jīng)濟服務。③與工程測量學的關系:攝影測量是測繪方法中的一種先進技術。各種竣工檢測,變形觀測,是非地形攝影測量的主要任務。攝影測量是工程攝影測量學的主要技術基礎課。其數(shù)字化產(chǎn)品可用于工程設計優(yōu)化方案的選擇和工程規(guī)劃設計的自動化。④與地籍測量學的關系:地籍測量是為了合理開發(fā)利用土地資源,了解土地資源現(xiàn)狀,進行土地管理、評價、開發(fā),建立土地信息系統(tǒng),為規(guī)劃、決策、管理服務的理論、技術和方法。全國性大面積的地籍測量工作,應該以攝影測量方法為主。⑤與海洋、軍事測繪的關系:以海洋和軍事為研究目標的測繪工作,需要用到測繪學各分支學科的基本知識,作為測繪學科分支之一的攝影測量學,無疑是這些學科的技術基礎課或專業(yè)課。11、攝影測量現(xiàn)狀的發(fā)展特點以數(shù)字攝影測量為主,解析與數(shù)字作業(yè)模式并存。以航空攝影測量為主,航天攝影測量為補充,并逐步向航天遙感過渡。以制作數(shù)字地圖為主,逐步向多樣化的地理信息產(chǎn)品發(fā)展。以單系統(tǒng)生產(chǎn)模式為主,逐步網(wǎng)絡數(shù)字化生產(chǎn)過渡。第一章數(shù)字測圖概述1、比例尺:圖上長度與相應的實地水平長度之比,稱為該圖的比例尺。白紙測圖:傳統(tǒng)的地形測量是利用測量儀器對地球表面局部區(qū)域內的各種地物、地貌(總稱地形)的空間位置和幾何形狀進行測定,以一定的比例尺并按圖式符號繪制在圖紙上,即通常所稱的白紙測圖。數(shù)字測圖:廣義地講,生產(chǎn)數(shù)字地圖的方法和過程就是數(shù)字測圖。數(shù)字測圖實質上是一種全解析機助測圖方法。它以計算機為核心,在相關輸入輸出設備的支持下,對地形空間數(shù)據(jù)進行采集、存貯、處理、輸出和管理。2、比例尺的分類:①小比例尺:1:25萬、1:50萬、1:100萬;②中比例尺:1:2.5萬、1:5萬、1:10萬;③大比例尺:1:500、1:1000、1:2000、1:5000、1:1萬3、白紙測圖——圖解地圖:①平板儀測圖、②經(jīng)緯儀測圖數(shù)字測圖——數(shù)字地圖:①測量儀器;②計算機等硬件系統(tǒng);③自動化成圖軟件系統(tǒng)大比例尺數(shù)字地圖:貯存在數(shù)據(jù)載體(磁帶、磁盤或光盤)上的數(shù)字形式的大比例尺地圖。4、數(shù)字地圖是以數(shù)字的形式表達地形特征點的集合形態(tài),數(shù)字測圖實質是一種全解析機助測圖的方法。與模擬測圖相比,具有顯而易見的優(yōu)勢和廣闊的發(fā)展前景,是地形測繪發(fā)展的技術前沿。數(shù)字測圖的優(yōu)點:(1.數(shù)字測圖使大比例尺測圖走向自動化;(2.數(shù)字測圖使大比例尺測圖走向數(shù)字化;(3.數(shù)字測圖使大比例尺測圖實現(xiàn)了高精度;(4.數(shù)字測圖使大比例尺測圖進入了新時期。5、數(shù)字測圖技術特點:①精度高;②自動化程度高、勞動強度??;③更新方便、快捷;④便于保存與管理;⑤便于應用;⑥易于發(fā)布和實現(xiàn)遠程傳輸。6、數(shù)字化測圖的發(fā)展歷程(1、50年代初期,機助成圖技術蓬勃發(fā)展;(2、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圖數(shù)轉換裝置和數(shù)控繪圖機問世;(3、70年代,計算機地圖制圖系統(tǒng)迅猛發(fā)展及電子速測儀面世;(4、80年代后,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迅速發(fā)展,地圖數(shù)據(jù)庫和地理信息系統(tǒng)相繼建立,全數(shù)字化測圖系統(tǒng)面世,遙感(RS)和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廣泛應用,數(shù)字化測圖必將朝自動化、數(shù)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發(fā)展。7、綜觀國際、國內地面數(shù)字測圖技術,其發(fā)展的進程大體是“兩模式”、“三階段”。(1)數(shù)字測記模式:野外測記,室內成圖。第一階段(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第二階段(80年代中后期)(2)電子平板測繪模式:內外業(yè)一體化,所顯即所測,實時成圖。(第三階段)8、數(shù)字測圖技術的發(fā)展趨勢①全站儀自動跟蹤測量模式:徠卡TPS1100系列全站儀:馬達驅動與自動目標識別。自動跟蹤。鏡站遙控測量。無反射棱鏡測量。支持用戶自編應用程序。②GPS測量模式: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是全球定位系統(tǒng)的簡稱。它是美國國防部于1973年組織研制的軍用導航定位系統(tǒng),80年代商品化并推廣到民用,引起各界廣泛的注意。GPS定位方法精度高,方便靈活。GPS定位技術在測繪中的應用和普及,是測繪科技的一個重大的突破性進展。20世紀90年代出現(xiàn)了載波相位差分技術,又稱RTK(RealTimeKinematic)實時動態(tài)定位技術,能夠實時提供測點(用戶站)在指定坐標系的三維坐標成果,在20km測程內可以達到厘米級的精度。RTK作業(yè)模式的測程(基準點與流動站的距離)可以達到10-20km,適用于視野開闊的區(qū)域。③數(shù)字攝影測量模式:利用全站儀進行數(shù)據(jù)采集時,每次只能測定一個點,而利用攝影測量的方法則可同時測定多個點,這是攝影測量方法的最大優(yōu)點。9、大比例尺數(shù)字地圖的特點①大比例尺數(shù)字地圖以數(shù)字形式表示地圖的內容。②大比例尺數(shù)字地圖具有良好的現(xiàn)勢性。③大比例尺數(shù)字地圖是以數(shù)字形式貯存的1:1的數(shù)字地圖,不受比例尺和圖幅的限制。④大比例尺數(shù)字地圖具有較高的位置精度且精度均勻。⑤大比例尺數(shù)字地圖為與空間位置有關的信息系統(tǒng)提供基礎數(shù)據(jù)。⑥大比例尺數(shù)字地圖的建立需要較大的費用和較長的時間。⑦大比例尺數(shù)字地圖的讀寫需要相應的軟硬件的支持。第二章攝影的基本知識1、攝影技術的起源與發(fā)展暗箱——攝影機的祖先;“針孔”成像。1839年——攝影術誕生,達蓋爾攝影法。1851年,“濕版火棉膠法”出現(xiàn)。1891年,膠卷的出現(xiàn),使得攝影技術進入實用化、普及的階段。20世紀80年代,磁錄相機—現(xiàn)代數(shù)字攝影的先驅。2、 相機基本成像原理:透鏡成像和針孔成像。鏡頭的組成:透鏡片組、光圈、鏡頭筒。3、航測成圖的簡要過程一、航空攝影:航空攝影就是利用裝在飛機底部的航攝機,在空中按一定高度沿預定的航線,對地面進行連續(xù)攝影,如圖10-1。所用感光軟片需嚴格壓平,像片的像幅(影像范圍的大小)一般為為23cm×23cm,并要求四個邊框的四角及四邊框的中央各有一框標,左右邊框中央框標的連線為像片坐標系的x軸、上下邊中央框標的連線為Y軌交點口為坐標系原點,如圖(10-2)所示。另外像幅外有圓水準器,說明攝影時光軸傾斜情況,還有攝影瞬時的時刻,日期及攝影次序號碼等記錄。二、外業(yè)控制測量:在像片上選取合乎要求的少數(shù)明顯地物點作為測圖控制點,其實地相應的點用前、后方交會、導線測量、三角測量、水準測量和三角高程測量的方法,與國家控制點連測,以求得其平面位置及高程。三、像片的調繪:利用像片進行判讀、調查和繪注等工作的總稱。它是持像片到現(xiàn)場進行實地調查,查明像片上地物的名稱(如河流名稱)及行政區(qū)劃界線等,并補測像片上未顯示出的地物,描繪和注記在像片上。四、室內加密控制:加密控制點是在野外少量實測控制點的基礎上,為了滿足每張航攝像片上必須有一定數(shù)量的控制點(一般要求有4一6個點),而進行的,目前都采用電算加密的方法。五、測制成圖:航測成圖的方法,通常有:(1.綜合法:是攝影測量與地形測量相結合的一種方法。它是由單張像片或像片平面圖確定地物的平面位置,在野外用一般地形測量方法在像片上測繪等高線,并進行調繪,最后制作成地形圖。它適用于平坦地區(qū)。(2.全能法:目前常用的內業(yè)測圖方法。它是將航攝像對(互有重疊的兩相鄰像片)裝在立體測圖儀上,建立與地面相似而縮小的立體地面模型,而后對模型進行量測,同時確定地面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測繪地形圖。4、航攝像片是航攝儀在空中對地面根據(jù)中心投影原理攝成的像片。所謂中心投影就是空間任一點(物點)與一固定點(投影中心)聯(lián)成一直線,被一平面(投影面)所截。5、航攝像片與地形圖的差別:航攝像片是地面的中心投影,地形圖則是地面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因而兩者產(chǎn)生了差異。航空攝影測量測制地形圖的主要任務就是將中心投影的航攝像片轉化為垂直投影的地形圖。了解中心投影的特征和兩種投影造成的差異,是學習航測原理的基礎。6、像點位移(1)投影誤差:由于地面起伏引起像點在像片上的位移所產(chǎn)生的誤差,稱為投影誤差。地面點A、B在水平像片上的中心投影為a,b,而A、B的垂直投影Ao、Bo在像片上的中心投影則為a。、b。,其差值口aa。、bb。即為地面起伏引起的像點位移,也即投影誤差,可由下式求得:δh=rh/H(二)傾料誤差:由于像片傾斜引起像點位移所產(chǎn)生的誤差,稱為傾斜誤差。如圖10-6,設在同一攝影站對同一地面攝取一張水平像片P1及一張傾斜像片P2,傾斜像片的傾角a是主垂線Sn與主光軸SO2的夾角,SC為a的角等分線,它與像平面的交點C稱為等比點;過主光軸SO2與主垂線Sn的垂直面與像片的交線。V1v1、v2v2稱為主縱線,過c點垂直于主縱線的直線hchc稱為等比線,即兩像片的交線。顯然,在等比線上的像點既在傾斜像片上又在水平像片上,不產(chǎn)生位移。地面上A點在水平像片Pl及傾斜像片P2上的像點分別為a1及a2,即像點由a1,位移到a2,可以用它們到等比點c的距離來計量傾斜誤差。令a1c=rc,a2c=r,則傾斜誤差δa。為δa=r--rc由圖10-6,可知傾斜誤差的規(guī)律。(1)等比線上的像點,沒有傾斜誤差。(2)傾斜誤差產(chǎn)生在以等角點為輻射中心的輻射線上,離等角點愈遠誤差愈大。(3)傾斜像片在水平像片上面部分,δa為負(因為rc>r),即像點向輻射中心位移,反之,在水平像片下面部分,δa為正(rc<r),像點向邊緣位移對稱于等角點的像點,其傾斜誤差的大小相等,符號相反。(4)地面上的圖形在水平像片上所得的影像與地面圖形完全相似,而在傾斜像片上則會變形。如圖10-7,a1b1c1d1為地面正方形ABCD在水平像片上的圖像,是一縮小了的正方形。若將傾斜像片(參見圖10-6)繞hchc轉a角使與水平像片迭置,則在傾斜像片上的圖形a2b2C2d2變?yōu)樘菪巍R虼?,即使在同一張傾斜像片上各處比例尺都不一致。傾斜誤差可以通過糾正的方法予以消除,而投影誤差不會因像片糾正而消除,只能采取限制的辦法,即規(guī)定投影誤差不超過某一限值,如超過限值則需采取分帶投影的辦法,以保證整個地區(qū)所有點在圖上的投影誤差不超過限值。將某一區(qū)域內的糾正像片,切去航向和旁向重疊,依次拼接在一圖板上得到整幅的平面圖,就是像片平面圖。圖上均為地面的影像,也稱為影像圖。7、航攝像片的判讀航攝像片的判讀就是識別像片上的影像在實地上究竟屬于何種地物、地貌。判讀是根據(jù)地面物體的成像規(guī)律和判讀特征進行的,因此,要做到準確迅速地進行像片判讀,就要了解地物、地貌的成像規(guī)律和判讀特征。一、地面物體的成像規(guī)律由于航測像片是地面的中心投影,所以地面物體和影像之間的關系是透視關系。即即使同一地物,由于所處地面的高低起伏及相對于攝影機鏡頭的相對位置不同,其在像片上影像的形狀、大小、色調和陰影也各不相同。突出地面的物體和不突出地面的物體的成像情況也不一樣。(一)不突出地面物體的成像情況:處在水平位置的地物影像與實地形狀基本相似,例如運動場、廣場、水平梯田等;而處在傾斜位置的地物影像會受到中心投影和地面起伏的影響產(chǎn)生變形,例如斜坡上的正方形早田會變成長方形、菱形或梯形。(二)突出地面物體的成像情況:突出地面的物體,如高山、煙囪、水塔、獨立樹、高大建筑物等,同一物體在相鄰兩張像片上的影像不一樣。這是由于存在投影誤差而產(chǎn)生像點位移。離像底點愈遠,這種變形就愈大;物體愈高,變形也愈大。如圖10-9所示,地面上三個同高的煙囪,在像片影像的形狀和大小各不相同,如(1)、(2),(3)三個位置。另外,太陽光的照射所產(chǎn)生的物體影子也反映到像片上,叫做陰影。此陰影與物體的高矮成比例,且與陽光照射的角度以及地面坡度的大小密切相關。為了分析地物情況,像片上應記錄攝像時刻及天氣情況,以便判斷陽光照射情況。二、航攝像片的特征航攝像片上的各種地面物體的構像,有許多幾何的、物理的征。例如各種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陰影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我們就運用這些特征進行判讀。(一)影像的形狀(圖形):地面物體在水平航攝像片上所顯示的形狀是該圖10-9突出的地物對成像變形的關系體的平面圖,在平坦地區(qū)與物體本身相似,有均勻的比例尺,可從像片上量取距離和方向。高于地面的物體由于投影誤差影響,往往不存在相似關系。(二)影像的大小:地面物體顯示在航攝像片上的影像,其大小因像片比例尺而定。因此,可以根據(jù)航攝像片比例尺來推求地面物體的大小。(三)陰影:物體的陰影,其形狀和長短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它們顯示在像片上的影像也不一致。高物體攝影時太陽愈低,陰影愈長,根據(jù)這些特征,可以判斷物體的高度和性質。當判讀時,應使陰影投向判讀者一方,而令光源來自左上方,以便和習慣一致,以避免產(chǎn)生高低與實際相反的錯覺。(四)色調:地面上各種不同顏色的物體,在像片上顯示為各種不同的色調。影像的色調與物體受光的多寡、物體表面反射的能力有關。地面物體受光愈多,表面愈光滑或反射光線愈強,則在像片上影像的顏色就愈淡。同時影像色調也受攝影季節(jié)、時間以及底片感光性能的影響。(五)相關位置:地面物體之間常有一定的相關關系,如道路在河流兩岸中斷,可以判定有橋或其他渡河設備等。所以利用相關位置可以判讀一些細小而影像不清的地物。三、地形的判讀,地形判讀可以從比較容易識別的地物開始。(1.居民點:居民點的房屋顯示為四邊形、院落整齊,界線分明,其數(shù)量可以計算,其大小可以依據(jù)比例尺確定,房屋周圍通常有花園、菜圃、籬笆、柵舍以及魚塘等?;h笆、圍墻、木柵等顯示為灰色的細線,并有色調較深的陰影。工廠地區(qū)的房屋整齊、煙囪高大,并有堆積原料或成品的倉庫以及輸送原料或成品的交通路徑。煙囪的影像,一般顯示為中間有黑斑點的淺灰色環(huán),同時又有很長的陰影。(2.道路網(wǎng):鐵路在航攝像片上顯示為轉彎均勻且成弧狀的淺灰色的線條。在較大比例尺的像片上能看到鐵軌,它的特征是和其他道路往往成直角相交。公路一般為白色帶狀,如在山區(qū),表現(xiàn)為遷回曲折的形狀,邊緣顯著,且有暗灰色的溝渠,但除其有柏油路面者較之灰暗外,其他路面則難以確定。鄉(xiāng)村土路顯示為彎曲而寬度不等的淺灰色或白色線條,邊緣不甚清晰,有時且有部分為樹木所遮蔽,在山區(qū)多沿山麓遷回,因此又成鋸齒的形狀。(3.水系:根據(jù)像片上的影像形狀,可以辨認出河流、小溪、湖泊和池塘。但這類地物由于水面反射光線的不同,其影像色調極不一致,一般說來,色調呈現(xiàn)黑色。水愈深色調愈黑,淺灘呈淡灰色,沙灘呈白色。河流顯示為不同寬度的帶狀,小溪顯示為彎曲的線條,湖泊或池塘的水邊線,顯示為封閉的曲線,水面色調大致相同。河流和小溪上的橋梁,顯示為道路與河流的交叉。(4.植物和地類:森林和灌木顯示為輪廓比較顯著的暗灰色圖形,色調不均勻,影像類似顆粒狀。耕地有直線的界線,作物的種類各有不同,故色調也有所差別。(5.地貌:地貌顯示在像片上的影像,與用暈渲法表示地貌相類似;其陰影狹窄而暗黑的,表示險峻的山區(qū),陰影寬闊而灰色的表示谷地或山脊;判讀地貌最好采用立體觀察法。四、像片的立體觀察:為了提高判讀像片的效果,并利用像片在室內進行測定地面點的高程及測繪等高線,需要對像片進行立體觀察。(一)立體觀察的原理:當人們用兩眼睛去看物體時,不但能感覺物體的存在,而且能區(qū)別物體的遠近,判別地面的高低起伏。這是由于雙眼觀察同一物體時,在左右兩眼的視網(wǎng)膜上的成像位置不同。如圖10-10所示,遠近不同的兩點A、B,在左右視網(wǎng)膜上的像分別為a1b1與a2b2,在視網(wǎng)膜上構成的弧長a1b1與a2b2(稱生理視差)不相等,兩者之間的差稱為生理視差較。這種生理視差較傳達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心,便產(chǎn)生物體遠近高低的立體感覺。從這一原理出發(fā),若在雙眼前放一對玻璃片Pl和P2,透過它們去看物體,并在其上留下影像a1′b1′與a2′b2′(相當于用攝影機攝取的一對重疊像片)然后拿走物體A、B,只觀察其留在玻璃上的影像,仍然可得到與觀察原物體一樣的立體感覺,這就是人工立體效應。像片的立體觀察,就是人工立體效應的具體應用。像片立體觀察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條件:(1)必須在兩地對同一物體攝取兩張互有一定重疊的像片(即立體像對)。(2)兩眼要同時各看一張像片上的同一地物圖10-10(或同一具有明顯特征的像點),即左眼只看左像片上的某一像點,像點(稱為同名點)。(3)像片安放時,要使兩張像片上相應像點的聯(lián)線平行于眼基線(即兩眼聯(lián)線),即兩張像片的同名像點不能錯開太大。憑兩眼直接觀察像對可以得到立體效應,但這對初學者來說是有困難的。通??山柚垂饬Ⅲw鏡來滿足像對立體觀察的條件。8、航空攝影的基本要求:比例尺、像片重疊度、航帶彎曲度、像片旋偏角。第三章單張航攝影片的解析1、一個空間點按一定方式在一個平面上的構像,叫做該空間點的投影。投射線互相平行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所有投射線或其延長線都通過一個固定點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陰位:投影中心位于物和像之間。陽位:投影中心位于物和像同側。航攝儀焦距(FocusLength):物鏡節(jié)點到焦點的距離。像片主距(Principaldistance):物鏡節(jié)點到像平面的距離。地形圖在局部范圍內是地面的正射投影。2、航片是地面的中心投影,如何將中心投影的航攝像片轉化為垂直投影的地形圖,就成為了航空攝影測量學的主要任務之一。3、中心投影的主要特征①點的中心投影一般是點(特例);②線段的中心投影一般是線段(特例);③相交線段的中心投影一般是相交線段(特例);④空間一組不與承影面平行的平行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