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活動對大氣環(huán)境的影響及其應對措施_第1頁
人類活動對大氣環(huán)境的影響及其應對措施_第2頁
人類活動對大氣環(huán)境的影響及其應對措施_第3頁
人類活動對大氣環(huán)境的影響及其應對措施_第4頁
人類活動對大氣環(huán)境的影響及其應對措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類活動對大氣環(huán)境的影響及其解決措施摘要:本文主要是從全球角度討論人類對于全球大氣的影響。這些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人類的經濟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的全球氣候變暖;二.人類對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造成的氣候異常(極端氣候增加);三.向大氣排放污染物造成的大氣污染事件。關鍵詞:氣候變化人類活動大氣污染溫室效應在人類步入21世紀后的10年里,人類的活動對全球大氣的影響(主要是氣候變化尤其是氣候變暖)已成為全人類所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的人和組織致力于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事業(yè),2007年,美國前副總統(tǒng)戈爾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yè)委員會(IPCC)因其在對“創(chuàng)造以及傳遞有關人為氣候變化知識上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在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上所需的各種度量上所打下的堅實基礎”而分享了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關于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的研究也越來越多,成果也越來越豐碩。溫室效應與全球氣候變暖1.1氣候及氣候變化盡管在不同的學科領域里對氣候定義有所不同,但對氣候的通用定義上是指一個地方多年(通常要10年以上)的大氣平均狀態(tài),從地學角度上來說,氣候是大氣圈與水圈、冰凍圈、陸地表面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結果。形成并影響地球氣候的基本因素是太陽輻射、大氣環(huán)流和地表狀況。其中,太陽輻射是主導因素,是大氣及海陸增溫的主要能量來源,也是大氣中一切物理及天氣氣候過程和現象的基本動力。全球氣候地區(qū)差異、季節(jié)及年際變化不同,主要是太陽輻射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及其變化的結果,在高緯度地區(qū),夏季光照量大,而冬季光照時間短,輻射量小,極地幾乎為零,終年冰天雪地,氣溫很低;中緯度地區(qū)輻射量居中,春夏秋冬光照四季分明;低緯度地區(qū),一年四季輻射都較多且變化較小,因而終年氣溫較高,反映四季常夏的氣候特色。氣候變化的新定義是指氣候指標的平均狀態(tài)和離差(距平)以及概率三者中的一個或兩個、三個出現了統(tǒng)計意義上顯著的變化。氣候指標的平均狀態(tài)變化是簡單的平移,如平均氣溫從15℃上升為15.3℃;離差變化是指平均值不變而具體的值發(fā)生變化,如年平均降水量不變而每月的降水量發(fā)生變化;概率變化是指平均值不變或變化、離差發(fā)生變化的具體值發(fā)生的概率出現變化。通常情況下,三者都會發(fā)生變化。1.2氣候變暖證據在過去的100年里,氣候的變化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通過研究,科學家提出的氣候變化的證據主要有:地球氣候從19世紀末工業(yè)革命后,便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增強而逐漸趨向暖和,20世紀初全球平均氣溫比1949-1979年30年長期平均氣溫低0.25℃,到1940年全球氣溫上升了0.5℃,從此以后,氣溫在波動中上升,到20世紀80年代,全球氣溫上升跡象更加明顯,。20世紀10個最暖的年度都在1983年以后,其中7個年度在90年代,1998年是20世紀最暖的年份,全球平均氣溫比基準時間的平均值高0.58℃。近百年間,地球氣候經歷了若干冷暖的交替。有關專家們指出,整個20世紀氣候變化的總趨勢是:上世紀前期(40年代中期以前)氣溫偏暖,中期(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偏冷,后期(80至90年代)再度偏暖。自40年代初北半球氣溫陡然下降,70年代中期以來轉為急劇上升。而這些氣候的變化,初步分析表明,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這些活動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后的大氣核試驗,這是氣溫下降的主要原因。而60年代初期開始的全球性工業(yè)發(fā)展,由此造成的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燒,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溫室效應”以及70年代中期以后大氣核試驗的結束,是70年代中期以來氣溫急劇上升的主要原因。今后,如不發(fā)生核大戰(zhàn)和大規(guī)模的火山活動,氣溫將以上升為主,到2030年前后,平均氣溫將比現在升高1.3℃左右。美國氣象學家對世界各地水域結冰日期進行分析后得出結論,歷經一個半世紀,全球冰凍圈平均冰凍時間向后推遲了8.7d,而開始解凍時間則提前了9.8d,據此他們推算出全球平均氣溫150年來升高了1.8℃。格陵蘭島沿海,冰山越來越多。近30年來,北極圈的冰冠面積減少了30%。在非洲,乞力馬扎羅山已經面目全非,山上80%的冰川已經消失。1.3全球氣候變暖的危害“溫室效應”對人類的直接影響是,使地球氣溫上升,氣候變暖,導致海水熱膨脹和極地冰川融化,從而使城海平面上升。據科學家估計,到下一個世紀中葉,海平面將上升20到165cm。海水的上漲將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經濟發(fā)達、人口稠密的沿海城鄉(xiāng)將會被海水吞沒,上海、威尼斯、曼谷、紐約等海濱市以及地勢低洼的孟加拉國、荷蘭等國將會遭到災難??茖W家們認為,如果大氣溫度上升2到6攝氏度,南極冰帽將基本消失。海平面將上升4—6m,除亞洲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區(qū),包括恒河、湄公河、長江、珠江入口處以及印度人口密集的島嶼將淹沒外,物質損失最大的是歐洲及北美沿海城市,美國大陸48個州將減少1.6%的陸地面積,將有6%的人口遷移,同時伴隨有6%的不動產損失。氣溫上升,大氣中包含的能量增加,會使氣流更加活躍,蒸發(fā)更加旺盛,降雨也相應增加。但計算表明,“溫室效應”并不是使全球氣溫均勻地上升,而是赤道附近上升得少,高緯地帶上升得多,降雨也不是均勻增加,也是高緯地帶增加得多,低緯地區(qū)甚至會變得更干旱,此種變化會使臺風頻發(fā)區(qū)北移,冬季海水結冰線朝兩極移動約15度,這會改變世界航運通道,從而影響地區(qū)的經濟布局。北部地帶植物生長期延長,動植物的分布將有很大的調整。此外,氣候變暖還會引起降雨變化,加劇干旱、熱浪、洪澇等自然災害,對農業(yè)生產帶來不利影響。喜馬拉雅山上的冰川是整個亞洲地區(qū)水循環(huán)的源頭,東亞南亞幾乎所有的大河的源頭,包括長江,恒河,湄公河等,但現在喜馬拉雅山的終年積雪和冰川在減少,直接影響亞洲20多億人的飲水。在西伯利亞的永久凍土帶,其地下蘊含有大量的甲烷,如果氣溫持續(xù)上升,會釋放凍土中的甲烷,使氣候變暖驟然加劇,無法控制,產生無法預料的后果。影響最大而且不可逆轉的是一些生物種族將滅絕。珊瑚礁對溫度的輕微變化非常敏感,已經有30%的珊瑚礁物種消失。此外,一些傳播疾病的昆蟲如蚊、蠅和水生物如釘螺,它們的分布規(guī)律也會發(fā)生改變,而且病菌本身的繁殖也變得更容易,因此會使食物的保鮮以及氣候異常通常情況下屬于自然現象,是地球各個圈層作用不平衡產生的結果。但隨著人類活動的范圍和強度越來越大,對自然的破壞和影響越來越嚴重,很多氣候異常的現象實質上是由于人類自身的活動引起的。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人類為了生存不斷燒毀森林,開墾荒地,甚至填平沼澤建造房屋。這樣做不僅導致了嚴重的水土流失,更引起了大范圍的氣象災害。50年代后期,中國的土地上掀起了大煉鋼鐵的熱潮,大量砍伐樹木煉鐵煉鋼,結果導致了連續(xù)3年的自然災害,這在當時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1998年、1999年長江流域的洪水再次敲響了警鐘,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直接導致的就是氣候災害。人類活對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毀滅所引起的氣候異常甚至極端氣候還不止這些。2007年四川省發(fā)生旱災,其原因就是在前一年發(fā)生天然氣氣田泄漏。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比CO:2還要強20倍的溫室氣體,大量的天然氣泄漏釋放到大氣中,由于四川特殊的盆地地貌構造,大氣中的甲烷無法擴散出去,于是在第二年形成強大的溫室效應,造成四川省嚴重旱災。近些年,“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的發(fā)生越來越頻繁,也與人類全球化的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2004年發(fā)生在印尼的特大海嘯以及2008年的汶川地震雖無直接證據表明是由于人類的活動造成的,但也有很多專家學者質疑其與三峽大壩的關系。大氣污染與人類活動3.1臭氧空洞臭氧層是地球大氣圈的平流層中距地表20一30km空間臭氧濃度最大的區(qū)域,但臭氧的含量只占這一高度上空氣總量的1/10.臭氧含量雖然極微,但它能把太陽輻射波長為200一300nm的紫外線的99%吸收掉,從而阻擋了太陽紫外線對地球上人類和生物的傷害。70年代初,美國環(huán)境科學家最先觀察到臭氧層受損的現象.1985年,英國科學家首先發(fā)現南極臭氧層出現空洞.其后,美國云雨(Nimbus)7號衛(wèi)星的大范圍觀測也表明覆蓋整個南極大陸上空的臭氧量減少了一半,并且這種情況呈逐年加重的趨勢.1988年對南極臭氧層的考察證實,在春季,南極臭氧層出現空洞,南極上空周期地出現臭氧空洞.到1994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壞面積已達24ookm,.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層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薄,歐洲和北美上空平均減少了10一15%,西伯利亞上空減少了35%.我國在北京、昆明設有臭氧監(jiān)測站,其1980一1987年觀測資料證明,昆明上空臭氧平均含量減少了1.5%,北京上空減少5%.據人造衛(wèi)星和地面站對全球臭氧的觀測表明,地球除去熱帶地區(qū)幾乎所有區(qū)域的臭氧總量都已經減少,而且在南極周圍的高緯度地區(qū),臭氧的減少特別顯著.1978一1987年全球大氣臭氧濃度平均已下降了3.4一3.6%。導致臭氧層耗損與破壞的主要原因,目前國際上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是使用氯氟烴(氟利昂)和哈龍(包括5種氯氟烴類物質和3種鹵代烴物質).氟利昂被廣泛地用作致冷劑、發(fā)泡劑、清洗劑、分散劑和保溫材料等,它們幾乎都毫無控制地排放到大氣中.火箭使用的推進器也是平流層氟利昂的一大來源.進入大氣的氟利昂緩慢地從對流層流向平流層,在紫外線的作用下,釋放出氯原子,氯原子與臭氧發(fā)生連鎖反應,形成氧原子,1個氯原子可以破壞10萬個臭氧分子.南極大陸上空大氣在冬季非常寒冷,形成許多冰粒物質,在這些物質表面的反應使氟利昂極易釋放出氯原子,致使南極大陸上空春季臭氧含量大量減少.在實施氟利昂控制前,世界氟利昂年使用量超過100萬噸,依此估算迄今為止向大氣中排放的氟利昂總量已達2000萬噸.由于氟利昂在大氣中的平均壽命長達數十年到一百多年,所以工業(yè)革命后排放的氟利昂大部分仍存在大氣中,并且由于新的排放,其濃度正以每年4%的速度增加。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對人類及其生存環(huán)境造成了嚴重的后果:①臭氧層中臭氧含量減少10%,地面不同地區(qū)的紫外輻射將增加19一22%,由此皮膚癌發(fā)病率將增加15~25%.②過量的紫外線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使農作物減產;還可能導致某些生物物種的突變.③過量的紫外線能使塑料等高分子材料更加容易老化和分解,產生光化學污染。修補臭氧層的措施

氟利昂是杜邦公司30年代開發(fā)的一個引為驕傲的產品,被廣泛用于制冷劑、溶劑、塑料發(fā)泡劑、氣溶膠噴霧劑及電子清洗劑等,哈龍在消防行業(yè)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當科學家研究令人信服地揭示出人類活動已經造成臭氧層嚴重損耗的時候,“補天”行動非常迅速。實際上.現代社會很少有一個科學問題像“大氣臭氧層”這樣由激烈的反對、不理解,迅速發(fā)展到全人類采取一致行動來加以保護。

1985年,也就是Monlina和Rowland提出氯原子臭氧層損耗機制后11年,同時也是南極臭氧洞發(fā)現的當年,由聯合國環(huán)境署發(fā)起21個國家的政府代表簽署了《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首次在全球建立了共同控制臭氧層破壞的一系列原則方針。

1987年9月,36個國家和10個國際組織的140名代表和觀察員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集會,通過了大氣臭氧層保護的重要歷史性文件《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在該議定書中,規(guī)定了保護臭氧層的受控物質種類和淘汰時間表,要求到2000年全球的氟利昂消減一半,并制定了針對氟利昂類物質生產、消耗、進口及出口等的控制措施。由于進一步的科學研究顯示大氣臭氧層損耗的狀況更加嚴峻,1990年通過《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倫敦修正案,1992年通過了哥本哈根修正案,其中受控物質的種類再次擴充,完全淘汰的日程也一次次提前,締約國家和地區(qū)也在增加。到目前為止,締約方已達165個之多,反映了世界各國政府對保護臭氧層工作的重視和責任。不僅如此,聯合國環(huán)境署還規(guī)定從1995年起,每年的9月16日為“國際保護臭氧層日”,以增加世界人民保護臭氧層的意識,提高參與保護臭氧層行動的積極性。

我國政府和科學家們非常關心保護大氣臭氧層這一全球性的重大環(huán)境問題。我國早于1989年就加入了《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先后積極派團參與了歷次的《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和《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締約國會議,并于1991年加入了修正后的《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我國還成立了保護臭氧層領導小組,開始編制并完成了《中國消耗臭氧層物質逐步淘汰國家方案》。根據這一方案,我國已于1999年7月1日凍結了氟利昂的生產,并將于2010年前全部停止生產和使用所有消耗臭氧層物質。

從這里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人類日益緊迫的步伐,而目也發(fā)現,即使如此努力地彌補我們上空的“臭氧洞”,但由于臭氧層損耗物質從大氣中除去十分困難.預計采用哥本哈根修正案,也要在2050年左右平流層氯原子濃度才能下降到臨界水平以下,到那時,我們上空的“臭氧洞”可望開始恢復。臭氧層保護是近代史上一個全球合作十分典型的范例,這種合作機制將成為人類的財富,并為解決其它重大問題提供借鑒和經驗3.2酸雨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最初是在瑞典湖泊酸化過程中發(fā)現的,隨后,挪威、丹麥、美國、加拿大、西歐、東歐、前蘇聯、日本等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都發(fā)現降水酸度增高,PH值降到5甚至4以下的水平.酸雨的形成是一種復雜的大氣物理和化學過程.酸雨中含多種無機酸和有機酸,絕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是燃燒石化燃料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轉化而成的,特別是二氧化硫,大氣中總酸度的2/3是由于硫造成的.這些物質或是當地排放的,或是遠方自他國遷移的。酸雨還是一種越境大氣污染物,它可以隨同大氣長距離傳輸到1000km以外甚至更遠的區(qū)域。據監(jiān)測,在挪威、瑞典等北歐國家降的酸雨,是西歐的德國、英國、法國和荷蘭等國工業(yè)區(qū)的排放源傳輸過去的,加拿大南部的酸雨是美國北部工業(yè)區(qū)傳輸過去的。酸雨對環(huán)境的污染和危害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危害十分嚴重。①危害森林的生長,使森林因二氧化硫、硫酸和硝酸等以及林木生長不可缺的元素供應不均衡而引起枯死衰退。②破壞漁業(yè).酸雨提高河湖水的酸性,降低了水中含鈣率,損壞魚類骨骼,同時使水中沉積的有毒物質游離出來,引起魚類中毒.③腐蝕建筑物、構筑物、金屬結構、金屬材料以及藝術品。④污染地下水,使土壤酸化、土壤營養(yǎng)鹽類流失和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等,影響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酸雨的防治措施1、控制酸雨的方法有很多種方法。最主要是減少SO2和NOx的排放量。2、控制酸雨的經濟刺激措施的有:征收SO2排污費,排污稅費、產品稅(包括燃料稅)、排放交易和一些經濟補助等。3、加強監(jiān)督管理的措施中,理解清潔生產,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概念。上述兩者概念都強調了過程管理。4、合理的工業(yè)布局、城市規(guī)劃有利于控制酸雨的發(fā)生。5、使用低硫煤、節(jié)約用煤、型煤固硫有利于防止酸雨的發(fā)。6、型煤固硫的概念。所謂型煤固硫,就是在型煤加工時加入固硫劑,煤在燃燒時不排出SO2,從而實現燃煤固硫,固硫率可達50%左右。7、增加無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會對減排SO2作出很大貢獻。8、控制汽車尾氣的方法有:制訂各類汽車的廢氣排放標準;大力發(fā)展公共交通;使用無鉛汽油;安裝尾氣凈化器及節(jié)能裝置;使用“綠色汽車”等。9、擴大綠化面積、公眾的積極參與有利于防治酸雨。10、酸雨控制區(qū)的概念。酸雨控制區(qū)是指為避免或減少酸雨的發(fā)生,國家有關部門經國務院批準劃定的,對能夠形成酸雨的污染物排放加以嚴格控制的一定區(qū)域。它要根據某一地區(qū)的氣象、地形、土壤等自然條件,在已經產生和可能產生酸雨的地區(qū)劃定??刂扑嵊甑母敬胧┰谟跍p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人為排放。目前的有效手段是使用干凈能源,發(fā)展水力發(fā)電和核電站,使用固硫的型煤,使用鍋爐固硫、脫硫、除塵新技術,發(fā)展內燃機代用燃料,安裝機動車尾氣催化凈化器,培植耐酸雨農作物和樹種等。主要防治措施有一下幾方面:1減少SO2的排放:如原煤脫硫技術,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約40%一60%的無機硫、優(yōu)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氣等、改進燃煤技術,減少燃煤過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對煤燃燒后形成的煙氣在排放到大氣中之前進行煙氣脫硫。2建立健全我國“雙控區(qū)”制度:1995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其中明確規(guī)定要在全國劃定酸雨控制區(qū)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區(qū),以求在雙控區(qū)內強化對酸雨和二氧化硫的污染控制。一方面,這代表政府對酸雨控制的重視,要付諸于行動;另一方面,這也表達了控制酸雨的戰(zhàn)略: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抓住重點,抓住關鍵,加大投入,解決問題。(1)既根據地區(qū)環(huán)境容量,限制區(qū)域SO2的總排放量。開展區(qū)域SO2排放量控制研究,找出酸沉降控制優(yōu)化方案。(2)酸雨控制區(qū)是指為避免或減少酸雨的發(fā)生,國家有關部門經國務院批準劃定的,對能夠形成酸雨的污染物排放加以嚴格控制的一定區(qū)域。它要根據某一地區(qū)的氣象、地形、土壤等自然條件,在已經產生和可能產生酸雨的地區(qū)劃定。劃定酸雨控制區(qū),應當由國務院環(huán)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提出方案,報國務院批準。按照《大氣污染防治法》的規(guī)定,在酸雨控制區(qū)內排放二氧化硫的火電廠和其它大中型企業(yè),屬于新建項目不能用低硫煤的,必須建設配套脫硫、除塵裝置,或者采取其它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除塵的措施。屬于已建企業(yè)不用低硫煤的應當采取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除塵的措施。3改善交通環(huán)境,控制汽車尾氣:制訂各類汽車的廢氣排放標準,限制汽車行駛速度,盡快實施機動車定期淘汰制度、城市要著力發(fā)展公共交通,適當限制私人汽車數量,保證交通暢順,才能減少汽車尾氣的污染、大力推廣使用無鉛汽油,改進汽車發(fā)動機技術,安裝尾氣凈化器及節(jié)能裝置、呼吁使用“綠色汽車”,即用天然氣、氫氣、酒精、甲醇、電等清潔燃料作為汽車動力的汽車,可大大降低NOx的排放量。4加強植樹栽花,擴大綠化面積植物具有調節(jié)氣候,保持水土,吸收有毒氣體等作用。因此,根據城市環(huán)境規(guī)劃,選擇種植一些較強吸收SO2和粉塵的如石榴、菊花、桑樹、銀杉等花草樹木,可以凈化空氣,美化城市環(huán)境,這也是防止酸雨的有效途徑。5完善環(huán)境法規(guī),加強監(jiān)督管理:制定嚴格的大氣環(huán)境質量標準,健全排污許可證制度,實施SO2排放總量控制、經濟刺激措施。其手段有征收SO2排污費,排污稅費、產品稅(包括燃料稅)、排放交易和一些經濟補助等,充分運用經濟手段促進大氣污染的治理、建立酸雨監(jiān)測網絡和SO2排放監(jiān)測網絡,以便及時了解酸雨和SO2污染動態(tài),從而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推行清潔生產,強化全程環(huán)境管理,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目前我國的環(huán)境管理制度、法規(guī)、政策和措施主要以達標為最終要求,在當今的社會經濟發(fā)展條件下顯然是不合適的。6公眾參與:環(huán)境保護需要環(huán)保工作者獻身。作為終身為之奮斗的事業(yè),我國許多科學工作者為了研究我國酸雨的形成規(guī)律,貢獻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中小學生應該盡可能參予一些環(huán)?;顒?其中包括酸雨。環(huán)保需要正確的公眾輿論。青少年參加環(huán)保宣傳,出于童心稚語,情真意切,感染力強;形式也較為生動活潑,容易為聽眾接受。可以辦畫展,講故事,發(fā)宣傳品,建立環(huán)保標幟,向社會提出環(huán)保倡議,清理市容,種樹養(yǎng)樹等等,都有良好的社會效益。這些內容也應該成為青少年日常德育的一部分。3.3光化學污染光化學煙霧主要是由于汽車尾氣和工業(yè)廢氣排放造成的,汽車尾氣中的烯烴類碳氫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氣中后,在強烈的陽光紫外線照射下,會吸收太陽光所具有的能量。這些物質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陽光的能量后,會變得不穩(wěn)定起來,原有的化學鏈遭到破壞,形成新的物質。這種化學反應被稱為光化學反應,其產物就是含劇毒的光化學煙霧。氮氧化物(NOx)主要是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NO和NO2都是對人體有害的氣體。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HC)在大氣環(huán)境中受強烈的太陽紫外線照射后產生一種新的二次污染物——光化學煙霧,在這種復雜的光化學反應過程中,主要生成光化學氧化劑(主要是臭氧)及其他多種復雜的化合物,統(tǒng)稱光化學煙霧。經過研究表明,在北緯60度~南緯60度之間的一些大城市,都可能發(fā)生光化學煙霧。光化學煙霧主要發(fā)生在陽光強烈的夏、秋季節(jié),如:濕度低、氣溫在24-32℃度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后。隨著光化學反應的不斷進行,反應生成物不斷蓄積,光化學煙霧的濃度不斷升高,約3h~4h后達到最大值。這種光化學煙霧可隨氣流飄移數百公里,使遠離城市的農村莊稼也受到損害。光化學煙霧的形成條件是大氣中有氮氧化物和碳氧化物存在,大氣溫度較低,而且有強烈的陽光照射,這樣在大氣中就會一系列復雜的反應,生成出一些二次污染物,如O3、醛、PAN、H2O2等。光化學煙霧是一個鏈式反應,其中關鍵性的反應可以簡單地分成3組:(1)NO2的光解導致O3的生成:鏈引發(fā)反應主要是NO2的光解,反應如下:NO2+hv→NO+OO+O2+M→O3+MNO+O3→NO2+O2.(2)(HC)氧化生成了具有活性的自由基,如HO、HO2、RO2等。在光化學反應中,自由基反應占很重要的地位,自由基的引發(fā)反應主要是由NO2和醛光解引起的:NO2+hv→NO+ORCHO+hv→RCO+H碳氫化合物的存在是自由基轉化和增殖的根本原因:RH+O→R+HORH+HO→R+H2OH+O2→HO2R+O2→RO2RCO+O2→[RC(O)O2]其中:R—烷基;RO2—過氧烷基;RCO—酰基;[RC(O)O2]—過氧?;?。(3)通過以上途徑生成的HO2、RO2、[RC(O)O2]均可將NO氧化成NO2。NO+HO2→NO2+HONO+RO2→NO2+RORO+O2→HO2+RCHONO+RC(O)O2→NO2+RC(O)ORC(O)O→R+CO2其中:RO—烷氧基;RCHO—醛。光化學煙霧的危害光化學煙霧成分復雜,但是,對動物、植物和材料有害的主要是O3、PAN、醛、酮等二次污染物。人和動物受到的主要傷害是眼睛和黏膜受到刺激、頭痛、呼吸障礙、慢性呼吸道疾病惡化、兒童肺功能異常等。1955年,美國洛杉機因為光化學煙霧一次就死了400多人。植物受到臭氧的損害,開始時表皮褪色,呈蠟質狀,經過一段時間之后色素發(fā)生變化,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