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經(jīng)方治療慢性咳嗽的思路與方法_第1頁
2022年經(jīng)方治療慢性咳嗽的思路與方法_第2頁
2022年經(jīng)方治療慢性咳嗽的思路與方法_第3頁
2022年經(jīng)方治療慢性咳嗽的思路與方法_第4頁
2022年經(jīng)方治療慢性咳嗽的思路與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歡迎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感謝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感謝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感謝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經(jīng)方治療慢性咳嗽的思路與方法經(jīng)方治療慢性咳嗽的思路與方法本文關鍵詞:咳嗽,思路,治療慢性,方法

經(jīng)方治療慢性咳嗽的思路與方法本文簡介:摘要:慢性咳嗽臨床常見且病因復雜,極易被誤診誤治?,F(xiàn)代醫(yī)學擅長解剖學病因分類,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指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慢性咳嗽的診療水平。目前認為慢性咳嗽常見病因有:咳嗽變異型哮喘、上氣道咳嗽綜合征、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感染后咳嗽等。中醫(yī)中藥治療咳嗽有著悠久的歷史與豐富的經(jīng)驗,傳

經(jīng)方治療慢性咳嗽的思路與方法本文內(nèi)容:

摘要:慢性咳嗽臨床常見且病因復雜,極易被誤診誤治?,F(xiàn)代醫(yī)學擅長解剖學病因分類,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指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慢性咳嗽的診療水平。目前認為慢性咳嗽常見病因有:咳嗽變異型哮喘、上氣道咳嗽綜合征、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感染后咳嗽等。中醫(yī)中藥治療咳嗽有著悠久的歷史與豐富的經(jīng)驗,傳統(tǒng)中醫(yī)重視辨證論治,其病機要素不外乎風、痰、火、虛4端。經(jīng)方在慢性咳嗽中廣泛運用,其治療重點在于方證對應。該文通過從辨病因、辨病機、辨方證3個角度探討慢性咳嗽的治療思路與方法,并附醫(yī)案3則,以供同道指正。

關鍵詞:慢性咳嗽;經(jīng)方;思路;方法。

慢性咳嗽是指病程≥8周的咳嗽,通常根據(jù)胸部X線檢查有無異常可分為兩類:一類為X線胸片有明確病變者,如肺炎、肺結核、支氣管肺癌等;另一類為X線胸片無明顯異常,以咳嗽為主要或唯一癥狀者[1-4].慢性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廣,尤其是胸部影像學檢查無明顯異常的慢性咳嗽,極易被誤診誤治,或因診斷不明重復接受各種檢查,或者長期使用多種抗菌藥物和鎮(zhèn)咳藥物,收效甚微并產(chǎn)生諸多不良反應,不僅不能及時解除患者痛苦,反而增加了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1,5].

中醫(yī)學無慢性咳嗽之病名,根據(jù)其病程、發(fā)病特點,歸屬于“久咳”、“久嗽”、“頑咳”等疾病范疇。如隋·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久咳嗽候》記載:“久咳嗽,是連滯歲月,經(jīng)久不瘥者也”.而在張仲景《金匱要略》中諸多章節(jié)條文述及了慢性咳嗽的辨證論治,如“痰飲咳嗽病脈證治”、“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等篇,其所用方藥體現(xiàn)在各篇所論疾病的具體治法中,并自成一體,有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實踐經(jīng)驗。

現(xiàn)代醫(yī)學擅長解剖學分類,傳統(tǒng)中醫(yī)重視辨證論治,經(jīng)方治療重點在方證對應,本文試從辨病因、辨病機、辨方證3個角度探討慢性咳嗽的治療思路與方法。

1辨病因。

慢性咳嗽病因繁多,清代名醫(yī)徐靈胎謂“諸病之中,惟咳嗽之病因各殊而最難愈,治或稍誤,即遺害無窮”.即便是現(xiàn)代醫(yī)學,亦曾有70%以上的誤診率,慢性咳嗽患者在臨床上常被籠統(tǒng)稱為“慢性支氣管炎”[6].自美國Irwin研究小組提出慢性咳嗽的解剖學診斷流程以來,慢性咳嗽的診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大多數(shù)患者的病因能夠得到明確,針對病因的治療也使患者的癥狀得到改善[7].

我國自2020年頒布了《咳嗽的診斷和治療指南(草案)》,分別于2020,2020年進行了修訂,在吸取和歸納國內(nèi)外有關咳嗽最新臨床研究成果的同時,也結合中國國情總結了指南應用與推廣過程中的經(jīng)驗和教訓,對規(guī)范咳嗽的診斷和治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現(xiàn)代醫(yī)學對咳嗽的解剖學認識應比古代中醫(yī)對咳嗽的臟腑命名更精準,現(xiàn)代醫(yī)學指南的建立,規(guī)范了慢性咳嗽的病因分類及診治,一方面使得中醫(yī)師視野開闊,提高診斷水平,另一方面可以結合中醫(yī)理論及治法,按咳嗽的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從而提高臨床療效[8].

1.1咳嗽變異型哮喘(coughvariantasthma,CVA).

咳嗽變異型哮喘是哮喘的一種特殊類型,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臨床表現(xiàn),無明顯喘息、氣促等癥狀或體征,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引起慢性咳嗽的主要疾病之一[4].其重要特征為夜間咳嗽、呈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比較劇烈。本病多從外感引起,病情反復,經(jīng)久難愈,其病機當屬外感邪氣,引動宿痰,內(nèi)外因兼夾交作,邪郁于肺,肺失宣降,繼而引起咳嗽遷延不愈??人宰儺愋拖脑\治參考哮喘,分為急性發(fā)作期和緩解期[9].急性發(fā)作期以寒證多見,證見咳嗽氣急,喉癢,痰白不易咳出,甚則持續(xù)咳嗽伴胸痛,伏坐不得臥。治宜祛風宣肺,散寒降逆止咳。方用小青龍湯、射干麻黃湯、苓甘五味姜辛湯等;若痰多,可加用皂莢丸。病程日久,可影響氣血運行、津液敷布而生內(nèi)飲,同時使肺、脾、腎俱虛,并發(fā)他證?!拔迮K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亦強調(diào)了臟腑功能失調(diào)均能導致咳嗽發(fā)生。故緩解期間,仍需調(diào)理肺、脾、腎三臟功能,顧護脾、腎,鞏固治療?!督饏T要略方論·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術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背S梅絼┯熊吖鹦g甘湯、腎氣丸等。

1.2上氣道咳嗽綜合征(upperairwaycoughsyndrome,UACS).

上氣道咳嗽綜合征是指各種鼻、咽、喉疾病引起的一種以咳嗽為主要表現(xiàn)的臨床綜合征。主要特征為:咳嗽、鼻塞、咽癢、咽有異物、頻作清嗓,或鼻后滴流感等[4].本病亦跟外感風邪有關,由于風邪疏散不全,留戀于肺,壅塞肺系,侵及鼻竅,致竅閉咽塞,肺氣不宣不肅,諸氣上逆于肺致咳[10].針對鼻源性UACS,當以疏風散寒、化濕通竅為大法;若見患者有鼻癢、噴嚏連作、鼻流清涕,受涼或遇刺激性氣體易作,多屬氣虛或肺陽不足,此類患者易自汗、怕風,常復入蒼耳子散、參蘇飲、玉屏風散;偏于陽虛夾寒者,則可參入麻黃附子細辛湯、桂枝加附子湯。若頻流濃涕濁涕,兼見咯吐黃粘痰,舌苔黃膩或濁膩,此為肺熱夾濕,加用千金葦莖湯、薏苡附子敗醬散化裁。針對咽喉源性UACS,若患者自覺咽干作癢,痰少不易咳,咽部有異物感,咽部充血,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者,可選用麥門冬湯、半夏厚樸湯加減;咳嗽久延不愈,出現(xiàn)咽有異物梗阻感,舌質紫黯等癥,此乃痰阻血瘀之機,故在宣肺通竅的同時,加用化瘀散結之法,可配合當歸貝母苦參丸、消瘤丸等。

1.3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eosinophilicbronchitis,EB).

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是一種以氣道嗜酸粒細胞(Eos)浸潤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氣管炎,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慢性刺激性咳嗽[4].本病主要是因外感風寒后失治或誤治,風寒犯肺,稽留不散,肺失宣降而成慢性咳嗽。主要臨床特征是患者除咳嗽外,大多數(shù)感覺到咽癢咽干不適?;颊唛L期刺激下干咳,日久終致肺津不足,屬于內(nèi)傷咳嗽范疇?!毒霸廊珪た人浴诽岢觯骸皟?nèi)傷之病多不足,若虛中夾實,亦當兼清以潤之”,治療當以辛甘潤肺,調(diào)暢氣機為其大法。方選貝母栝樓散、柴前連梅煎以潤肺。若兼見晨起口黏膩,心胸煩悶尤為明顯,舌苔白黃膩偏厚,此因濕熱郁肺、肺氣失宣而發(fā),治以清化濕熱、宣暢肺氣,方選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減。若夜寐欠安,心中有“不快”之苦,時欲深呼吸以減輕“氣悶”,可再合梔子豉湯。

1.4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reflux-relatedcough,GERC).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由于食管下段括約肌松弛,胃酸和其它胃內(nèi)容物反流進入食管,刺激食管遠端黏膜豐富的咳嗽感覺器,或反流物的微量吸入或大量吸入,導致以咳嗽為主癥的臨床表現(xiàn)[4].《素問·咳論》曰:“胃咳之狀,咳而嘔”,《備急千金要方·咳嗽第五》曰“食飽而咳”,意思是在咳嗽的過程中伴胃氣上逆,可表現(xiàn)為惡心、泛酸、噯氣、呃逆等諸癥。病機乃中焦氣機升降失司,肺失宣肅,肺氣上逆作咳。與胃失和降、肺失肅降密切相關,治當恪守“和胃降逆,理氣止咳”的原則,代表方為旋覆代赭湯、半夏厚樸湯、半夏瀉心湯。若反酸明顯,可合左金丸;若咳吐黃痰,兼見便秘、舌紅苔黃略厚,可予大柴胡湯合小陷胸湯。若患者素來胃弱,食多則脹,脈微弱無力,舌淡苔白而稍膩,半夏厚樸生姜人參甘草湯以補虛除滿。若脾胃虛寒,當予黃芪建中湯。

1.5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cough,PIC).

感染后咳嗽是由呼吸道感染引起,感染控制以后仍遷延不愈的一類咳嗽,可以持續(xù)3~8周,甚至更長時間。癥狀以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為主,常兼見咽部癢感、阻塞感或不適感,伴或不伴胸悶,在受涼或吸入冷空氣及刺激性氣體或煙塵時癥狀加重。中醫(yī)認為人體感受外邪后,外邪未除,侵入肺系。肺失宣發(fā)與肅降,肺氣壅塞,氣逆于上而發(fā)咳嗽。六淫邪氣均可導致感染后咳嗽,表邪克肺,肺失宣降。治當尊吳鞠通《溫病條辨》“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的原則,切忌閉邪留寇。此時多是外邪已去大半,余邪留戀。方選三拗湯、止嗽散以疏風散邪,宣肺止咳為主。若咳嗽不愈,化熱灼肺,出現(xiàn)咳嗽,痰黃(或白)質黏,伴有身熱不解、咳逆氣急、口渴等癥狀,可選用麻杏石甘湯。若咳嗽日久不愈,正氣必虛,病邪內(nèi)侵,出現(xiàn)時有發(fā)熱,并伴有胸脅不適、飲食不佳、心煩惡心等表現(xiàn),此乃發(fā)散太過或關門留寇導致邪氣內(nèi)陷于少陽。正如《石室秘錄》云:“人病久咳不已,無不以為邪之聚也,日日用發(fā)散之劑而不效者何?氣散故矣。氣散矣,而仍用散藥,無怪乎經(jīng)月而不效也”.此類咳嗽,當用輕清之品,少少散之,小柴胡湯正適合。當然,支原體感染亦是感染后咳嗽常見病因,機體免疫功能差的小兒常見,證型以風邪久戀、痰熱壅肺和痰濕蘊肺為主,前2種證型參考前法,若以痰濕為重,兼夾熱邪,可選用達原飲;若素體陽虛,且長期使用抗生素,導致“形寒飲冷、肺陽虧虛”,可以使用苓甘五味姜辛湯[11-12].

以上疾病約占慢性咳嗽病因的70%~95%[13-15],然而,有一部分慢性咳嗽患者在進行了全面檢查、治療之后,病因仍無法明確。此外,慢性咳嗽還可引起心血管、神經(jīng)、泌尿、肌肉骨骼等多個系統(tǒng)的并發(fā)癥,如尿失禁、暈厥、失眠、焦慮等[6,16].對于上述無法明確病因,甚至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情況,當仔細采集病史、癥狀、體征,在辨病機、辨方證的角度獲取辨證思路,以期取得療效。

2辨病機。

《素問·咳論》云“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河間六書·咳嗽》又云:“寒、暑、燥、濕、風、火、六氣,皆令人咳嗽”,《諸病源候論》又將咳嗽分為十咳??人圆∫虿C繁多。至明·張景岳才在《景岳全書·咳嗽》中將咳嗽病因分為外感、內(nèi)傷兩大類。其實,不論是外感咳嗽還是內(nèi)傷咳嗽,總病機不離肺失宣降。正如陳修園《醫(yī)學三字經(jīng)·咳嗽》云:“諸氣上逆于肺則嗆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亦不離于肺也”.

肺為“嬌臟”,不耐寒熱,易受邪氣侵襲而引發(fā)咳嗽,此屬外感咳嗽,常兼表證,病機為邪犯于肺,肺氣上逆。多數(shù)學者認為,慢性咳嗽總屬內(nèi)傷咳嗽范疇[17-18],其病因病機更為復雜多變,外感六淫、飲食起居失常、失治誤治,臟腑氣機不利、臟腑內(nèi)傷、祛邪不盡,風邪、寒飲等邪氣內(nèi)伏,復由六淫之邪及粉塵、異味等外邪引動于肺,肺氣上逆,均可使咳嗽反復發(fā)作或加重,遷延不愈[19].而在臨床實踐中,常常是外感和內(nèi)傷兼夾,有外感遷延誤治轉為內(nèi)傷,有內(nèi)傷又外感六淫,內(nèi)外合邪;久咳者不惟正虛,其中不乏有邪實者,即便是正氣虧虛,也多兼邪氣留戀。正如洪廣祥所言:“正虛邪實氣機逆亂為慢性咳嗽全程病機”[20].

筆者認為,盡管慢性咳嗽病因復雜多變,但病機要素不外乎風、痰、火、虛四端。外感六淫、臟腑氣機不利均可導致邪實,在慢性咳嗽發(fā)病過程中,風、痰、火、為主要邪實要素,其他病理因素,諸如寒、熱、瘀等,均可以與風、痰、火兼夾或者由風、痰、火轉化而來。邪實氣機逆亂日久,又可造成、甚至加重臟腑虛損。

2.1風。

風為六淫之首,為百病之長,其他外邪多隨風邪侵襲人體,或挾寒、或挾熱、或挾濕,其中尤以風邪挾寒居多,正如張景岳說“六氣皆令人咳,風寒為主”,《醫(yī)學心悟》中亦載“咳嗽之原,多起于風寒……咳嗽之因,屬風寒者十居其九……”.并主張采用止嗽散治療“諸般咳嗽”.臨床上許多風寒犯肺咳嗽,經(jīng)治療仍遷延難愈,實乃邪氣阻結于內(nèi),不得透散也。僅用止嗽散其透散作用略顯不足,須加用發(fā)散風寒藥,即三拗湯。正如《金匱翼·咳嗽統(tǒng)論》云:“咳嗽經(jīng)年不愈,余無他癥,服藥無效者,得三拗湯恒愈?!贝送?,風熱犯肺者以桑菊飲加減,風燥犯肺者以清燥救肺湯加減。若咳嗽日久,氣分微熱,胸悶微煩,心中懊惱不可名狀者,予梔子豉湯清熱除煩止咳。

2.2痰。

痰是與咳嗽的病理產(chǎn)物,亦是與咳嗽最相關的病理因素,容易阻塞氣機?!夺t(yī)門法律》云:“咳嗽必因之痰飲,而五飲之中,膈上支飲,最為咳嗽根底。外邪入而合之固嗽,即無外邪,而支飲漬入肺中,自足令人咳嗽不已”.此述足以闡述咳嗽與痰飲的密切關系。若咳嗽痰多色白,倦怠乏力,兼見胸悶氣短,證為痰濁內(nèi)盛,胸陽不振,則取《金匱要略·胸痹篇》瓜蔞薤白半夏湯通陽泄?jié)?、豁痰宣痹;若痰濁郁而化熱,兼見胸悶心煩,口干口苦,痰黃質黏者,可予小陷胸湯;若見口干喜冷飲,痰少而黏,大便困難者,則予千金葦莖湯清宣肺痹,清腸潤下;稠痰,喉鳴且聽診為干啰音者,宜射干麻黃湯;稀稠混合痰,聽診為干濕啰音者,厚樸麻黃湯主之;痰膠黏難出,量多,咳逆倚息不得臥如皂莢丸;痰黏質堅,黛蛤散治之。稀薄痰必使之稠化,當如《金匱要略》中言“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用溫法,方用平胃散、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皞聿唤?,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咳”,咳泡沫樣痰用小青龍湯;若氣機不暢、水飲內(nèi)停,兼見胸悶氣喘,痰白質稀,口淡不渴,腹脹便結者,投以葶藶大棗瀉肺湯、《千金》下氣湯以下氣逐飲、瀉肺平喘;若素體陽虛,痰濁從陰寒化,癥見胸悶惡寒,形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熱飲,則予枳實薤白桂枝湯溫陽散寒,寬胸行氣;太陽受邪而病,衛(wèi)陽滯而難行,日久而營血瘀滯,形成痰瘀互結之勢,則可見胸悶胸痛,咳嗽氣喘,甚則難以平臥,舌質紫暗,兼有瘀斑,苔膩,脈滑等,予血府逐瘀湯祛瘀宣痹,化痰通絡。

2.3火。

病邪郁久可化火而引發(fā)咳嗽,清·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云:“久咳者,屬郁……郁嗽,即火嗽也?!碧?、食等均可郁久化為火嗽。痰火火嗽者,癥見咳嗽,痰黃黏稠,難以咯出,口渴,煩躁不安,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可用千金葦莖湯、小陷胸湯加減。食火火嗽者,癥見咳嗽,伴見腹脹腹熱,手足心熱,夜臥不寧,睡中頭額汗出,口熱口臭,大便秘結,舌質紅赤,苔厚膩,脈滑數(shù);可予小陷胸湯、保和丸改湯劑加減。陳良夫[21]又云:“肺為華蓋,諸經(jīng)之火,皆能乘肺而為咳”.正如《素問·咳論》云:“五臟之久咳,乃移于六腑”,即各臟之咳均可通過表里關系傳及胃、膽、大腸、小腸、膀胱、三焦,而腑自身之火亦可致咳?!熬每炔灰?,三焦受之”,治當以清解三焦郁火,以小柴胡湯為主方加減。若肝氣升發(fā)太過,“氣有余便是火”,而致木火刑金,肺失清肅而出現(xiàn)咳嗽。此類咳嗽常表現(xiàn)咳嗽無痰,口苦而干,伴胸脅脹滿,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苔薄黃質紅,脈滑或弦數(shù),多予龍膽瀉肝湯;若咳聲嘶啞,痰少而黏,甚則無痰,心煩易怒,腰膝酸軟,眩暈耳鳴,舌紅少苔,脈弦細數(shù),屬肝陰虛火,可予一貫煎加減滋陰清火。

2.4虛。

慢性咳嗽,遷延日久,勢必耗傷肺之氣陰,再因飲食失調(diào)、情志不遂可致臟腑功能失調(diào),最終出現(xiàn)臟腑虛弱,主要表現(xiàn)為脾虛和腎虛。

2.4.1脾虛。

脾運化水谷精微于肺,肺則“朝百脈”而輸精于周身,二者相互為用?!侗窘?jīng)疏證》言:“咳雖肺病,其源實主于脾,惟脾家所散上歸之精不清,則肺家通調(diào)水道之令不肅?!币鉃槠⑽柑撊?,水液失運,成痰化飲,內(nèi)儲于肺或循經(jīng)犯肺,此即“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肺氣宣降失司則久咳難愈。脾氣虛弱時臨證常見:患者易外感,疲乏,納少,便溏,咳嗽聲低氣弱,痰稀白,脈弱無力,宜以六君子湯,或合玉屏風散等化裁,達培土生金之功。正如《醫(yī)學心悟》所云“肺屬辛金,生于己土,久咳不已,必須補脾土以生肺金?!?/p>

2.4.2腎虛。

《癥因脈治》又謂:“腎虛咳嗽之因,由勞傷肺氣,則金不生水;有色欲過度,則真陰凅竭,水虛火旺,腎火刑金;有真陽不足,水泛為痰,則腎經(jīng)咳嗽作矣?!庇赡I致咳者,或因腎精虧耗,腎水不足,肺失清潤,或因命門火衰,水泛為痰,上漬于肺;或因腎之陰陽虧虛致肺之氣陰不足或虧虛。必當滋養(yǎng)腎陰,補養(yǎng)腎陽。腎陰充足則水能潤金,并使肺之氣陰不受其損;腎陽得運則陰液蒸化以潤養(yǎng)肺臟。此即中醫(yī)之肺腎“金水相生”理論的體現(xiàn)。中醫(yī)腎咳常予以金匱腎氣丸、金水六君煎、生脈地黃湯、百合固金湯等方劑隨證化裁。張景岳指出:“五臟之傷,窮必極腎”,故預防疾病復發(fā)在治病環(huán)節(jié)更為重要。以“治喘咳不離于肺,不只于肺”和“發(fā)時治肺,平時治腎”之說,從補腎入手,在緩解期著重溫補腎陽,亦可調(diào)治無腎虛證者。

總之,慢性咳嗽在后期出現(xiàn)脾虛、腎虧等證候時,根據(jù)臨床辨證分別予健脾、補腎等治法以達到培土生金、金水相生,以期恢復肺的宣發(fā)肅降功能。

3辨方證。

方證是用方的指征和證據(jù)。方證相應論首見于《傷寒論》第317條:“病皆與方證相應者,乃服之。”方證相應論強調(diào)方與證的相應性,具有針對性強、執(zhí)簡馭繁的特點。徐靈胎說:“仲景之方猶百鈞之弩也,如其中的,一舉貫革,如不中的,弓勁矢疾,去的彌遠?!惫屎K∠壬岢觥胺阶C是辨證的尖端”.辨證論治是講理法方藥,方證相應是方藥法理。即有是證用是方,無是證去是方[22-23].如果方證相應,則是必效方。如果方證不相應,是無效方。下面列舉筆者臨床常用經(jīng)方方證。

3.1六味小柴胡湯。

六味小柴胡湯出自《傷寒論》第96條小柴胡湯方后的加減法,方藥組成:柴胡、黃芩、半夏、甘草、干姜、五味子。咳嗽特點:咳嗽往往由刺激性氣體誘發(fā);病變部位在喉:天突穴對應的位置;咳嗽,咯少量白痰。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往往遷延不愈;自覺胸膈脅肋部位脹滿不舒,食欲減退,不思飲食;兼見大便變稀,氣味不重,次數(shù)增多;舌質淡嫩而不紅,舌面水滑而不干,脈象沉緊或弦而不洪大。臨床運用效果較佳[24].其實運用本方治療咳嗽早有記載,《蘇沈良方》卷三“解傷寒小柴胡湯”條記載“元佑二年,時行無少長皆咳,服此(六味小柴胡湯)皆愈”.

3.2止嗽散。

止嗽散出自清代程鐘齡《醫(yī)學心悟》,方藥組成:紫菀、荊芥、百部、白前、陳皮、桔梗、甘草。止嗽散原為治療外感咳嗽而設,風邪挾寒阻于咽喉,咽癢刺激而引發(fā)咳嗽,一般具有外感咳嗽的指征:咳嗽、咳痰、咽癢。但其“溫潤平和,不寒不熱,既無攻擊過當之虞,又有啟門驅賊之勢。是以客邪易散,肺氣安寧”,對風熱、風燥、痰濕偏盛的咳嗽也很有效,亦可用于諸多內(nèi)傷咳嗽,原書中詳述了隨癥加減,“若暑氣傷肺,口渴煩心溺赤者,其癥最重,用止嗽散加黃連、黃芩、花粉以直折其火。若濕氣生痰,痰涎稠黏者,用止嗽散加半夏、茯苓、桑白皮、生姜、大棗以祛其濕。若燥氣焚金,干咳無痰者,用止嗽散加瓜蔞、貝母、知母、柏子仁以潤燥?!敝顾陨㈦m治“諸般咳嗽”,但臨證用方需把握以下原則:(1)治療外感咳嗽較內(nèi)傷咳嗽效速;(2)不論外感、內(nèi)傷,偏寒咳嗽較偏熱咳嗽效果好;(3)內(nèi)傷、外感咳嗽,痰多較痰少或干咳無痰效好??傊朔街委熗飧刑刀嘈皩嵵人孕Ч麅?yōu)良。

3.3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出于《傷寒論》,曰:“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主之”,“喘家作,桂枝加厚樸杏子佳”.桂枝加厚樸杏子湯為《傷寒論》中治療咳喘的經(jīng)典方劑之一,由桂枝、芍藥、甘草、杏仁、厚樸、生姜、大棗組成。因該方是由桂枝湯為基礎,加上厚樸、杏仁而成,故該方具有扶正祛邪、調(diào)和營衛(wèi)的作用??人酝喜⑻撔宰C候,常表現(xiàn)為:咳嗽伴胸悶、喘息,痰多而白,自汗、惡風,舌質淡,苔白,脈緩。自汗、惡風、脈緩多為脾虛表現(xiàn),故臨證中不論咳喘新久,見咳喘合并自汗惡風脈緩者皆可用本方。因該方中含有降肺氣的杏仁,若大便比平常偏干,則更宜選用該方。

3.4半夏厚樸湯。

半夏厚樸湯是《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篇中的1首方劑,方藥組成:半夏、生姜、茯苓、厚樸、蘇葉。原文記載治療“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即被后世認為是治療“梅核氣”的專方。半夏厚樸湯是以小半夏加茯苓湯為底方,加入解表散寒的蘇葉、降逆行氣的厚樸而成。小半夏加茯苓湯為溫化水飲的基礎方劑,而臨床上久治不愈頑固性咳癥多為水飲上逆所致,是故在治療過程中,當尊“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水飲上犯,氣郁痰飲交阻于咽中,再因“百病皆因痰作祟”,故黃煌教授提出本方的臨床表現(xiàn)以自覺癥狀為主,如咽喉異物感、胸悶、食欲不振、胃脘不適、情緒異常、惡心、頭暈、喘咳、異常感覺等,一般沒有嚴重器質性疾病[25-26].而本方治療咳嗽的特點是:外邪內(nèi)飲所致咳逆,咽喉不適,口干不欲飲。

3.5麥門冬湯。

麥門冬湯為張仲景《金匱要略》治療虛熱肺痿之主方,主治肺胃陰虛引起的久咳??人匀站茫蠖冀?jīng)過解表劑或抗生素使用后,咳嗽難停,內(nèi)生火熱,置于肺胃,爍干內(nèi)液,肺胃陰傷,津不上承,因此麥門冬湯所治咳嗽的特征為:干咳、少痰、痰黏難咯、咽喉干燥不利,甚則咽干聲啞。舌苔脈象通常為舌紅少苔,脈象虛數(shù)等。麥冬甘、微苦,微寒,藥效平和柔潤,其長于益胃生津,又能清肺潤肺,所以在應用麥門冬湯時麥冬量要足夠。故《本草新編》云:“蓋火伏于肺中,爍干內(nèi)液,不用麥冬之多,則火不能制矣;熱熾于胃中,熬盡其陰,不用麥冬之多,則火不能息矣。”而方中其余幾味藥,如人參、大棗、甘草、粳米、半夏等皆為調(diào)補中焦之藥,以治病求本。喻嘉言曾言:“此方(麥門冬湯)治胃中津液枯燥,虛火上炎之證,治本之良法也。凡肺病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即死。胃氣者,肺之母氣也……”.

3.6小青龍湯。

小青龍湯方始載于張仲景《傷寒論》,由麻黃、桂枝、芍藥、五味子、干姜、細辛、半夏、甘草組成。主治“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其方證為:惡寒怕冷,伴或不伴發(fā)熱,無汗出,舌白,苔滑,脈浮緊等主要表證仍在;且寒飲留于胸中,上凌于肺而致咳嗽??人蕴攸c為:“久咳涎沫”,“欲嘔”,即咳嗽時間長,咳吐質稀如水的泡沫樣痰,或流清涕,常伴咽癢,咳甚惡心欲吐。若“咳而上氣,煩躁而喘”,咯黃痰,“不思食”等,表明有熱證,可予小青龍加石膏湯。

3.7射干麻黃湯。

射干麻黃湯出自《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原文主治“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咳而上氣”的臨床表現(xiàn)是以咳嗽、氣喘為主,證機是肺氣不降而上逆;“喉中有水雞聲”的臨床表現(xiàn)或是喉中痰鳴、或是胸中水鳴聲,證機是寒飲郁肺、痰氣膠結。故射干麻黃湯與前文提及的小青龍湯同為主治咳喘病外寒內(nèi)飲證的方劑,方證病機均為外寒內(nèi)飲,寒飲伏肺。二方的區(qū)別要點在于:小青龍湯以心下有水氣為主,射干麻黃湯以喉中水雞聲為主。前方的清涕滂沱,咳痰清稀量多;而后方是由于氣道痙攣產(chǎn)生喉中痰鳴,發(fā)出聲響。

3.8六君子湯。

六君子湯出自《醫(yī)學正傳》,方藥組成: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該方健脾補肺,主治脾胃氣虛兼痰濕證,是補土生金的代表方。《素問·經(jīng)脈別論》謂“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jīng)并行”,闡釋了脾胃的生理功能,即“中央土以灌四旁”,內(nèi)傷久咳,損傷脾土,津液分布失調(diào),痰濕內(nèi)生,“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此乃慢性咳嗽從脾論治的理論依據(jù)所在,故在慢性咳嗽治療過程中,重視健脾是大多數(shù)醫(yī)家的共識[27-28].脾氣虛弱,臨證常見:患者咳嗽聲低氣弱,痰多清稀,易感外邪,神疲乏力,納少便溏,脈弱無力,處方以六君子湯,或合玉屏風散等化裁,達培土生金之功。正如《醫(yī)學心悟》所云“肺屬辛金,生于己土,久咳不已,必須補脾土以生肺金?!比艏鎶A腎虛,可合六味地黃湯。對于老年性出現(xiàn)咳嗽伴小便失禁患者,屬于《素問·咳論》:“咳而遺溺”,屬于膀胱咳范疇,與膀胱氣化功能失司相關,可用五苓散溫陽化氣。

4驗案舉例。

4.1咳嗽變異型哮喘案。

患者某,女,28歲。2020年3月14日初診。主訴:反復咳嗽9月余,加重伴氣喘1周?;颊咴V2020年7月底受涼后出現(xiàn)咳嗽,咯痰,無發(fā)熱,當時在醫(yī)院查血常規(guī)、胸片未見異常,予強力枇杷露、西替利嗪、順爾寧口服治療,停藥后咳嗽加重。8月間斷服用阿莫西林、頭孢丙烯、急支糖漿、咽炎片、京都念慈庵等藥物,癥狀未見好轉,并且出現(xiàn)氣喘,隨后住院,查胸部CT平掃、肺功能、喉鏡等均未見異常,診斷為咳嗽變異型哮喘,予莫西沙星、氫化潑尼松及霧化吸入解痙平喘類藥物,氣喘緩解,但咳嗽仍時有發(fā)作?;颊叱鲈汉箝L期口服順爾寧及吸入信必可都保,癥情時好時壞,但咳嗽未完全停止。1周前外出受涼,再次出現(xiàn)咳嗽伴氣喘,胸悶不顯,患者拒絕再次抗生素及激素治療,經(jīng)朋友介紹求中醫(yī)診治,刻下:患者咳嗽時作,白痰,量一般,伴輕度氣喘,喉中無喘鳴,怕風,形體偏胖,皮膚白,活動后容易出汗,納食、夜寐可,二便正常。舌質淡,苔白,脈浮緩。辨證屬表邪束肺,肺失宣宿,治以解肌發(fā)表,降氣平喘,擬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加減:桂枝12g,赤芍12g,生姜10g,大棗10g,炙甘草10g,厚樸9g,杏仁9g.5劑,水煎服,每日1劑。藥后患者訴氣喘減輕,后原方再進7劑,改玉屏風散顆粒劑沖服近1月,逐步將順爾寧、信必可都保停用,隨訪3月,未有發(fā)作。

按:本案患者反復咳嗽長達9月,西醫(yī)各項檢查未見異常,考慮咳嗽變異型哮喘,以激素和支氣管舒張劑治療未獲全功,一旦受涼,癥情反反復復?;颊咝误w偏胖,皮膚白,易自汗,脈浮緩,乃典型的桂枝體質。其通常是受涼后咳嗽加重,伴有輕度氣喘,符合《傷寒論》第18,43條所云:“表未解”、“喘家作”,筆者使用了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藥后咳嗽氣喘明顯減輕。已故教授劉渡舟曾認為本方最適用于喘證。此外,通過患者微胖、膚白、自汗,不難辨出其兼有脾虛證,予玉屏風散顆粒沖服以健脾益氣、固表止汗,培土生金以固肺本。

4.2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案。

患者某,女,29歲。2020年10月31日初診。主訴:咳嗽半年余。患者半年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xiàn)咳嗽,痰少色白,難以咳出,時有胸悶,日間咳甚,前后予阿奇霉素、痰熱清、氫化潑尼松等對癥治療,咳嗽未見好轉,后查胸部CT平掃:未見異常,肺功能顯示:肺活量、潮氣量及每分鐘通氣量正常范圍;肺通氣功能基本正常范圍;支氣管舒張試驗陰性。后又經(jīng)鼻咽鏡、電子支氣管鏡檢查,未見明顯異常??淘\:患者咳嗽時作,痰少質粘,咽喉有異物感,口干不欲飲水,時有惡心、反酸,平素易緊張,納食一般,大小便正常。舌苔薄白,稍膩,脈弦滑。進一步查電子胃鏡示:膽汁反流性胃炎。治以疏肝瀉火,理氣和胃,降逆止咳。處半夏厚樸湯合左金丸加減,擬方如下:姜半夏10g,厚樸10g,茯苓15g,生姜10g,蘇葉6g,黃連10g,吳茱萸3g,醋柴胡6g,炙甘草6g.7劑,水煎服,每日1劑。二診:患者訴藥后惡心、反酸減輕,咽喉異物感消失,咳嗽時作,予原方去黃連、吳茱萸,再進7劑,癥情明顯好轉。

按: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往往無明顯反酸、噯氣等食管反流癥狀,西醫(yī)多經(jīng)常規(guī)止咳治療無效,而后行食道24hpH監(jiān)測、電子胃鏡等檢查以協(xié)助明確診斷,或經(jīng)驗性地予抑酸護胃治療。該患者平素易緊張,且咽喉部有異物感,此乃情志不暢導致痰涎壅堵咽喉,此即“梅核氣”,已故國醫(yī)大師何任認為半夏厚樸湯長于治療無形的氣郁痰凝之證,故可用之。另一方面,患者出現(xiàn)惡心、反酸,乃中焦氣機升降失司,胃氣上逆所致??傊摶颊叩氖彻芊戳餍钥人耘c肝火犯胃、胃失和降相關,治當予半夏厚樸湯合左金丸以疏肝瀉火以制酸,理氣和胃以止咳。

4.3感染后咳嗽案。

患者某,男,74歲。2020年11月20日初診。主訴:咳嗽咳痰3月?;颊咴V3月前感冒后出現(xiàn)咳嗽咳痰,當時給予抗感染治療后,癥情有所緩解,但未徹底痊愈?;颊咴V一直間斷咳嗽,未予重視,亦未予特殊治療。1周前患者受涼后再次出現(xiàn)咳嗽加重,無惡寒發(fā)熱,查胸部CT平掃未見異常,服頭孢克肟膠囊,癥情未見好轉,噴嚏頻作,伴流清涕不止,咳嗽咯痰,色白質稀,易咳出,痰中不帶血,納食、夜寐可,大便稍干,小便正常。舌紅,苔薄白,脈弦緊。辨證屬于風寒襲肺,水飲內(nèi)伏。治以解表散寒,溫肺化飲。方用小青龍湯加減,處方:姜半夏10g,五味子9g,干姜6g,肉桂3g,白芍12g,細辛3g,炙甘草6g,生麻黃6g,苦杏仁6g.5劑,水煎服,每日1劑,忌食生冷。二診:患者訴已服藥3劑,咳嗽明顯減輕,囑其停服剩余藥物。后以六君子湯善后。

按:本例患者是感冒后出現(xiàn)咳嗽,遷延不愈,長達3月,胸部CT檢查未見異常,且患者既往無特殊病史,考慮感染后咳嗽。小青龍湯是治療外寒內(nèi)飲的基本方。該方以散寒蠲飲著稱,臨床所治療的往往為由風寒外邪和痰飲水氣所引發(fā)的咳嗽、喘證等病種。該患者受涼后出現(xiàn)咳嗽、噴嚏頻作,外感風寒無疑;其伴流清涕不止,咯稀白痰,水飲內(nèi)留,故用小青龍湯解表散寒,溫肺化飲,方證相應,療效顯著。小青龍湯又為治療“形寒飲冷則傷肺”所致咳嗽之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