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藥適宜技術
培訓
培訓內容1·毫針治療2·電針治療3·溫針治療4·皮膚針治療5·三棱針治療6·火針治療7·穴位注射8·灸療9·拔罐治療理論培訓+現(xiàn)場示教。要求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鄉(xiāng)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能夠開展10種以上中醫(yī)藥適宜技術,村衛(wèi)生室能夠開展5種以上中醫(yī)藥適宜技術。請各單位認真做好筆記。課件地址:培訓要求一、毫針治療需具備一定的經(jīng)絡俞穴基礎。是利用針灸針具,通過一定的手法,刺激人體經(jīng)絡腧穴以防治疾病的治療方法。(亦稱針法,古稱砭刺。)定義通過刺激人體一定的部位,以起到疏通經(jīng)絡,調節(jié)臟腑,行氣活血的作用,從而達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作用及意義針灸能治療那些疾???圖片1當針退出后,要仔細查看針孔是否出血,詢問針刺部位有無不適感,檢查核對針數(shù)有否遺漏,還應注意有無暈針延遲反應現(xiàn)象。以細火針點刺,每穴點刺5分深。取水分、中脘、天樞、陰陵泉、命門。局部肌肉痙攣放松/施手法/再針補法:是泛指能鼓舞人體正氣,使低下的功能恢復旺盛的方法。取穴:華佗夾脊頸4~胸1(病側),上臂叢型者,加巨骨、曲池、合谷、尺澤、百勞;《靈樞》里就有“刺之要,氣至而有效”的記載,《針灸大成》:“有病遠道者,必先使氣直到病所”又說:“寧失其穴,勿失其經(jīng),寧失其時,勿失其氣”的警句,對循經(jīng)取穴和促使氣至病所在針灸治療中的重要意義,作了精辟的概括。少數(shù)患者還會出現(xiàn)循經(jīng)性肌膚響動、震顫等反應,有時還可見到針刺腧穴部位的循經(jīng)性皮疹帶或紅、白線狀現(xiàn)象。(1)捻轉補瀉:目前臨床常用的方法是,針下得氣后捻轉角度小,用力輕,頻率慢,操作時間短,拇指向前,食指向后為補法;分情況處理:用鑷子鉗出或外科手術取出具體依下列4方面而定:若用針管,應在針管至針尖的一端,塞上干棉球(以防針尖損壞而出現(xiàn)鉤曲),然后將針置入,蓋好高壓消毒后備用。以細火針點刺,每穴點刺5分深。當針退出后,要仔細查看針孔是否出血,詢問針刺部位有無不適感,檢查核對針數(shù)有否遺漏,還應注意有無暈針延遲反應現(xiàn)象。取穴:日月、膽俞、陽陵泉、膽囊穴、內關、足三里?!夺樉拇蟪伞せ疳槨氛f:“切忌太深,恐傷經(jīng)絡,太淺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嚴重:血壓下降,四肢厥冷,神昏,二便失禁,唇甲青紫,脈細微欲絕。作為溫針使用過的毫針,針柄表面往往氧化而不導電,應用時須將輸出線夾在毫針的針體上或使用新的毫針。2個療程中間可以間隔3~5天。在針刺前,醫(yī)者應先用肥皂水將手洗刷干凈,待干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后,方可持針操作。毫針的構造,分為針尖、針身、針根、針柄、針尾5個部分。毫針的構造毫針的規(guī)格,是以針身的直徑和長度區(qū)分。一般臨床以粗細為28~30號(0.32~0.38毫米)和長短為1~3寸(25~75毫米)者最為常用。短毫針主要用于耳穴和淺在部位的腧穴作淺刺之用,長毫針多用于肌肉豐厚部位的腧穴作深刺和某些腧穴作橫向透刺之用。
毫針針具選擇毫針的規(guī)格毫針的長度規(guī)格表
毫針的粗細規(guī)格表
寸0.511.522.533.544.5毫米13254050657590100115號數(shù)
26272829303132直徑(毫米)
0.450.420.380.340.320.300.28毫針是治病的工具,在使用前,要對毫針進行檢查,以免影響進針和治療效果。檢查時要注意:針尖要端正不偏,無毛鉤,光潔度高,尖中帶圓,圓而不鈍,形如“松針”,銳利適度,使進針阻力小而不易鈍澀;針身要光滑挺直,圓正勻稱,堅韌而富有彈性;針根要牢固,無剝蝕、傷痕;針柄的金屬絲要纏繞均勻、牢固而不松脫或斷絲,針柄的長短、粗細要適中,便于持針、運針和減輕病人的疼痛。毫針的檢查除了一次性應用的毫針外,每一患者反復使用的針具都應注意保養(yǎng)。保養(yǎng)針具是為防止針尖受損、針身彎曲或生銹、污染等,因此對針具應當妥善保存。藏針的器具有針盒、針管和針夾等。若用針盒或針夾,可多墊幾層消毒紗布,將消毒后的針具,根據(jù)毫針的長短,分別置于或插在消毒紗布上,再用消毒紗布敷蓋,以免污染,然后將針盒或針夾蓋好備用。若用針管,應在針管至針尖的一端,塞上干棉球(以防針尖損壞而出現(xiàn)鉤曲),然后將針置入,蓋好高壓消毒后備用。毫針的保藏(一)指力練習:指力是醫(yī)者施行針刺時持針手指的力度針刺練習
目的:鍛煉指力和行針手法;
方法:紙墊練針和棉花團練針。
(二)手法練習
1.速刺練習
2.捻轉練習
3.提插練習(三)自身試針
毫針的選擇和消毒選擇毫針:除毫針質量外,還根據(jù)病人體質強弱、形體胖瘦、病情虛實以及針刺部位腧穴不同,選擇相應粗、細、長、短不同規(guī)格針具。
消毒1.針具器械消毒
2.醫(yī)者手指消毒:1)高壓蒸汽滅菌法(1.0-1.4kg/cm2,115-123℃,30min以上)2)煮沸消毒(煮沸10—15min)3)藥物消毒(75%酒精浸泡30min)或直接使用一次性針具,不用再消毒。
在針刺前,醫(yī)者應先用肥皂水將手洗刷干凈,待干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后,方可持針操作。
進針法是將針刺入皮膚的操作方法,是針灸治療室內的消毒,包括治療臺上的床墊、枕巾、毛毯、墊席等物品,要按時換洗晾曬,如采用一人一用的消毒墊布、墊紙、枕巾則更好。治療室也應定期消毒凈化,應保持空氣流通,環(huán)境衛(wèi)生潔凈。紫外線照射。
4.室內消毒:3.施術部位消毒:
在患者需要針刺的穴位皮膚上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脫碘。擦拭時應從腧穴部位的中心點向外繞圈消毒。當穴位皮膚消毒后,切忌接觸污物,保持潔凈,防止重新污染。針灸體位選擇1、仰臥位:適宜于取頭、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2.側臥位:適宜取身體側面少陽經(jīng)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3.俯臥位:適宜于頭、項、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側及上肢部分腧穴。4.仰靠坐位:適宜于取前頭、顏面和頸前等部位的腧穴。5.俯伏坐位:適宜于取后頭和項、背部的腧穴。6.側伏坐位:適宜于取頭部的一側、面頰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單手進針法
2.雙手進針法電針的刺激量如同針刺手法和藥物劑量一樣,對臨床治療具有指導意義。腧穴特性:腧穴功能有普遍性也有相對待異性,有的腧穴偏于補虛,如足三里、關元等有強壯作用;脈沖的頻率不同,其治療作用也不同,臨床使用時應根據(jù)不同病情適當選擇。局部肌肉痙攣放松/施手法/再針先進飲食,或休息若用針盒或針夾,可多墊幾層消毒紗布,將消毒后的針具,根據(jù)毫針的長短,分別置于或插在消毒紗布上,再用消毒紗布敷蓋,以免污染,然后將針盒或針夾蓋好備用。(1)捻轉補瀉:目前臨床常用的方法是,針下得氣后捻轉角度小,用力輕,頻率慢,操作時間短,拇指向前,食指向后為補法;2穴位叩刺:指選取與疾病相關的穴位叩刺。(二)操作方法單頭火針又有粗細不同,可分為細火針(針頭直徑約0.定義:在行針時/留針后醫(yī)者感覺針下澀滯,行針/出針均感困難,而患者疼痛。針刺手法:針刺手法是產(chǎn)生補瀉作用,促使機體內在因素轉化的主要手段,是取得不同效果的關鍵,所以施術手法得當,才能取得滿意的補瀉效果。一般病證只要針下得氣而施以適當?shù)难a瀉手法后,即可出針或留針10~20分鐘。其中“燒針至通紅,用方有功,若不紅,反損于人,不能去病”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常用于治療痿證、癱瘓。每次選用2~4個穴位,予疏密波,強度以患者能夠忍受為宜。本儀器在未使用前,應該首先檢查一下各部位旋鈕是否都處于關閉狀態(tài)(逆時針方向旋到底),然后將電源插頭插入220V交流電插座內。應根據(jù)病情、體質、年齡和針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淺、神經(jīng)分布而定。針下得氣后,捻轉角度大。(亦稱針法,古稱砭刺。4.仰靠坐位:適宜于取前頭、顏面和頸前等部位的腧穴。管針進針法
播放影片針刺的角度和深度
針刺角度:指進針時針身與所刺部皮膚表面所形成的夾角。分為下列3種:A.直刺:90度角(適用人體大部分腧穴,尤其肌肉豐滿部位腧穴,如四肢、腹部、腰部)B.斜刺:45度角(適用骨骼邊緣腧穴,或有重要臟器不宜深刺部位,如胸、背部腧穴)C.平刺(橫刺):15度角(適用皮膚淺薄處腧穴,如頭部腧穴)
針刺的深度是指針身刺入體內的深淺原則:有針感又不傷臟器.具體依下列4方面而定:A.體質:(體強形胖者宜深刺,體弱形瘦者宜淺刺)B.年齡:(年老體弱小兒宜淺刺,中青年體壯宜深刺)C.病情:(表證陽證虛證新病宜淺刺,里證陰證實證久病宜深刺)D.部位:(皮薄肉少處宜淺刺,肌肉豐滿處宜深刺)播放影片行針手法毫針刺人穴位后,為了使患者產(chǎn)生針刺感應,或進一步調整針感的強弱,以及使針感向某一方向擴散、傳導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稱為“行針”,亦稱“運針”。行針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輔助手法兩類?;拘嗅樖址?.提插法
指針刺時針體上提下插的縱向行針方法。是針體由深層退至淺層;是針體由淺層刺至深層。
臨床應用提插法是在針刺氣未至時,可用提插結合捻轉形式促使氣至;還可在針刺得氣的基礎上,均勻提插使針感擴散,達到循經(jīng)感傳或氣至病所;如果針刺時針感過強,病人無法忍受時,還可輕微均勻提插以解除不適感或疼痛。運用提插法,提力要均勻,提插幅度不宜過大,需根據(jù)病人體質、年齡與腧穴所在部位,乃至病情而定。說明:2.捻轉法:
針刺時以右手拇、食、中指夾持針柄進行一前一后交替動作,使針體左右旋轉的行針方法。每次選用2~4個穴位,予疏密波,強度以患者能夠忍受為宜。1、燒針是使用火針的關鍵步驟。針根要牢固,無剝蝕、傷痕;單頭火針又有粗細不同,可分為細火針(針頭直徑約0.至于三陰交、合谷、昆侖、至陰等一些通經(jīng)活血的腧穴,在懷孕期亦應予禁刺。5mm)和粗火針(針頭直徑約1.取腋部阿是穴(大汗腺口)。嚴重:血壓下降,四肢厥冷,神昏,二便失禁,唇甲青紫,脈細微欲絕。治療時,將輸出導線夾夾于毫針上,通常電針治療大都選擇2個穴位為一對,形成電流回路。少數(shù)患者還會出現(xiàn)循經(jīng)性肌膚響動、震顫等反應,有時還可見到針刺腧穴部位的循經(jīng)性皮疹帶或紅、白線狀現(xiàn)象。為了防止可能發(fā)生的燒傷,可在溫針的周圍皮膚上墊上硬紙片。保持鎮(zhèn)靜,保持原體位補法:是泛指能鼓舞人體正氣,使低下的功能恢復旺盛的方法。外力碰擊多處彎曲在針刺前,醫(yī)者應先用肥皂水將手洗刷干凈,待干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后,方可持針操作。5.俯伏坐位:適宜于取后頭和項、背部的腧穴。2、高血壓不宜用溫針療法?;疳樄欧Q“燔針”,火針刺法稱為“焠刺”。電針法是毫針與電生理效應的結合,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減輕手法捻針的工作量,已經(jīng)成為臨床普遍使用的治療方法。(1)捻轉補瀉:目前臨床常用的方法是,針下得氣后捻轉角度小,用力輕,頻率慢,操作時間短,拇指向前,食指向后為補法;
捻轉法臨床用于進針、出針、行氣、催氣等。運用捻轉法,指力要均勻,捻轉的幅度可根據(jù)治療的目的,病人的體質和耐受情況而定,手法一定要輕巧自然,切忌單向連續(xù)捻轉,以免針體被肌纖維牽纏造成局部疼痛或出針困難。播放影片
輔助手法1.循法
以拇、食、中指尖在針刺腧穴所在經(jīng)絡上下,循經(jīng)切壓、揉按、叩打的方法??尚庋?,暢通經(jīng)絡,達到催氣、導氣的目的,還可解除滯針,減輕病人針前緊張情緒,減輕針刺疼痛。
2.刮法
針刺達一定深度,用指甲刮動針柄,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選用單手刮或雙手刮的方法??杉ぐl(fā)經(jīng)氣,用于催氣、守氣、強針感和行氣。3.彈法
針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用手指輕彈針柄,使針體微微振動的方法。可激發(fā)經(jīng)氣、催氣速行增強得氣感。4.搖法
針刺穴位一定深度后,手持針柄如搖擼之狀左右搖擺的方法。搖針行氣,加強針感,使邪氣外泄,或出針時搖大針孔以泄實清熱。5.震顫法
針刺入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針小幅度、快頻率提插捻轉,使針身輕微顫動的方法。促使針刺得氣,加強針感。(視頻)播放影片運用捻轉法,指力要均勻,捻轉的幅度可根據(jù)治療的目的,病人的體質和耐受情況而定,手法一定要輕巧自然,切忌單向連續(xù)捻轉,以免針體被肌纖維牽纏造成局部疼痛或出針困難。若針刺較淺,可燒至通紅。1、熱性?。ㄈ绨l(fā)熱和一切急性感染等)不宜用溫針療法。這種波形機體不易產(chǎn)生電適應性,其刺激作用較強,能提高肌肉組織的興奮性,對橫紋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縮作用。臨床應用提插法是在針刺氣未至時,可用提插結合捻轉形式促使氣至;若針刺較深,需燒至白亮,否則不宜刺入,也不宜拔出,而且劇痛。(3)疾徐補瀉:目前臨床常用的方法是,進針時徐徐刺入,少捻轉,疾逐出針者為補法;定義:在行針時/留針后醫(yī)者感覺針下澀滯,行針/出針均感困難,而患者疼痛。脈沖電針儀是用輸出脈沖電流,通過毫針等作用于人體經(jīng)絡腧穴,以治療疾病的一種儀器。頻率是指每秒鐘內出現(xiàn)的脈沖個數(shù),其單位為赫茲(Hz)。可激發(fā)經(jīng)氣,用于催氣、守氣、強針感和行氣。針根要牢固,無剝蝕、傷痕;針具:梅花針(5支短針)、七星針(七支短針)、羅漢針(18支短針)②疏波:一般頻率低于30Hz的連續(xù)波稱為疏波。每次選用2~4個穴位,予疏密波,強度以患者能夠忍受為宜。為了防止可能發(fā)生的燒傷,可在溫針的周圍皮膚上墊上硬紙片。針刺角度:指進針時針身與所刺部皮膚表面所形成的夾角。脈沖電刺激能夠調節(jié)人體的神經(jīng)體液系統(tǒng)功能,促進白細胞釋放,提高免疫力,同時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進毛細血管對出血滲出的吸收和組織修復,達到止痛消腫的目的。2.側臥位:適宜取身體側面少陽經(jīng)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2)提插補瀉:目前臨床常用方法的是,針下得氣后,先淺后深,重插輕提,提插幅度小,頻率慢,操作時間短為補法;得氣古稱“氣至”,近又稱“針感”,是指毫針刺人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轉等行針手法,使針刺部位獲得經(jīng)氣感應。
患者對針刺的感覺、反應和醫(yī)者刺手指下的感覺。當針刺腧穴得氣時,患者的針刺部位有酸脹、麻重等自覺反應,有時還出現(xiàn)熱、涼、癢、痛、抽搐、蟻行等感覺,或呈現(xiàn)沿著一定的方向和部位傳導和擴散的現(xiàn)象;少數(shù)患者還會出現(xiàn)循經(jīng)性肌膚響動、震顫等反應,有時還可見到針刺腧穴部位的循經(jīng)性皮疹帶或紅、白線狀現(xiàn)象。當患者有自覺反應的同時,醫(yī)者的刺手亦能體會到針下沉緊、澀滯或針體顫動等反應。得氣的表現(xiàn)得氣與療效的關系
針刺得氣與否及氣至的遲速,直接關系到治療的效果,還可以借此窺測疾病的預后情況,《靈樞·九針十二原》說:“刺之而氣不至,無問其數(shù),刺之而氣至,乃去之……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風之吹云,明呼若見蒼天?!薄督疳樫x》云:“氣速效速,氣遲效遲?!彼缘脷馐桥R床取得療效的關鍵。氣至病所
氣至病所,是指在針刺得氣的基礎上,使針感向病灶所在部位傳導和擴散?!鹅`樞》里就有“刺之要,氣至而有效”的記載,《針灸大成》:“有病遠道者,必先使氣直到病所”又說:“寧失其穴,勿失其經(jīng),寧失其時,勿失其氣”的警句,對循經(jīng)取穴和促使氣至病所在針灸治療中的重要意義,作了精辟的概括。古人的這些論述,在今天大量的實踐中反復得到證明。氣至病所這一傳統(tǒng)的醫(yī)學理論在針灸治療中產(chǎn)生了很好的效果,成為提高臨床療效的一個重要途徑,大量的臨床報導均取得一致意見“氣至而有效”、“氣至而痛止”、“氣至而病除”。針刺的補瀉手法
針刺補瀉依據(jù)《靈樞·經(jīng)脈》“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边@一原則確立的兩種不同治療方法。補法:是泛指能鼓舞人體正氣,使低下的功能恢復旺盛的方法。瀉法:是泛指能疏泄病邪,使亢進的功能恢復正常的方法。
(1)
捻轉補瀉:目前臨床常用的方法是,針下得氣后捻轉角度小,用力輕,頻率慢,操作時間短,拇指向前,食指向后為補法;針下得氣后,捻轉角度大。用力重,頻率快,時間長,拇指向后,食指向前為瀉法。
(2)提插補瀉:目前臨床常用方法的是,針下得氣后,先淺后深,重插輕提,提插幅度小,頻率慢,操作時間短為補法;針刺得后氣,先深后淺,輕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頻率快,操作時間長為瀉法。常用的補瀉手法(3)疾徐補瀉:目前臨床常用的方法是,進針時徐徐刺入,少捻轉,疾逐出針者為補法;進針時疾速刺入,多捻轉,徐徐出針者為瀉法。
(4)迎隨補瀉:進針時針尖隨著經(jīng)脈循行去的方向刺入為補法;針尖隨著經(jīng)脈循行來的方向刺入為瀉法(爭議頗多)。
(5)呼吸補瀉:患者呼氣時進針,吸氣時出針為補;反之,吸氣時進針,呼氣時出針為瀉。
(6)開闔補瀉:出針時按閉針孔為補,出針時搖大針孔,不按閉為瀉。臨床上單獨使用很少,多于其他補瀉手法配合應用。(7)平補平瀉對于虛證不太顯著或虛實兼有的病癥,得氣后可使用均勻地提插捻轉手法即為平補平瀉。
播放影片1.燒山火視穴位的可刺深度分為淺、中、深三層(天、地、人三部),先淺后深,每層依次各作緊按慢提(或用捻轉補法)九數(shù),然后退至淺層,稱為一度。如此反復操作數(shù)度,即將針按至深層留針。在操作過程中,可配合呼吸補瀉法中的補法。多用于治療冷痹頑麻、虛寒性疾病等。
復式補瀉手法2.透天涼方法是針刺入后直插深層,按深、中、淺的順序,在每一層中緊提慢按(或捻轉瀉法)六數(shù),然后插針至深層,稱為一度。如此反復操作數(shù)度,將針緊提至天部留針。在操作過程中,可配合呼吸補瀉法中的瀉法。多用于治療熱痹、急性癰腫等實熱性疾病。復式補瀉手法播放影片將大號火針燒通紅后,直刺大汗腺毛孔中,深達其根基部,深約1.若用針盒或針夾,可多墊幾層消毒紗布,將消毒后的針具,根據(jù)毫針的長短,分別置于或插在消毒紗布上,再用消毒紗布敷蓋,以免污染,然后將針盒或針夾蓋好備用。10.重度下肢靜脈曲張?zhí)幗帽痉?。這種波形機體不易產(chǎn)生電適應性,其刺激作用較強,能提高肌肉組織的興奮性,對橫紋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縮作用。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論述了火針的適應證和不宜用火針治療的病候。1、仰臥位:適宜于取頭、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2.側臥位:適宜取身體側面少陽經(jīng)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年老、體弱、醉酒、饑餓、過飽、過勞等,不宜使用電針。出針后,除特殊需要外,都要用消毒棉球輕壓針孔片刻,以防出血或針孔疼痛。單頭火針又有粗細不同,可分為細火針(針頭直徑約0.3、血友病和有出血傾向的患者禁用火針。若用針盒或針夾,可多墊幾層消毒紗布,將消毒后的針具,根據(jù)毫針的長短,分別置于或插在消毒紗布上,再用消毒紗布敷蓋,以免污染,然后將針盒或針夾蓋好備用。1.對于放血量較大患者,術前作好解釋工作。5mm)和粗火針(針頭直徑約1.這種波形機體不易產(chǎn)生電適應性,其刺激作用較強,能提高肌肉組織的興奮性,對橫紋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縮作用。(一)指力練習:指力是醫(yī)者施行針刺時持針手指的力度(1)捻轉補瀉:目前臨床常用的方法是,針下得氣后捻轉角度小,用力輕,頻率慢,操作時間短,拇指向前,食指向后為補法;火針古稱“燔針”,火針刺法稱為“焠刺”。局部肌肉痙攣放松/施手法/再針(1)捻轉補瀉:目前臨床常用的方法是,針下得氣后捻轉角度小,用力輕,頻率慢,操作時間短,拇指向前,食指向后為補法;影響針刺補瀉效果的因素機體功能狀態(tài):人體功能在不同病理狀態(tài)下,針刺產(chǎn)生作用不同,如機體處于虛憊狀態(tài)呈虛證時,針刺可以補虛,若機體邪盛表現(xiàn)實證,針刺又可瀉邪。針刺有雙向良性調節(jié)作用,針刺補虛瀉實與機體功能狀態(tài)關系密切。腧穴特性:腧穴功能有普遍性也有相對待異性,有的腧穴偏于補虛,如足三里、關元等有強壯作用;有的腧穴偏于瀉實,如少商、十宣等有瀉邪作用。針刺手法:針刺手法是產(chǎn)生補瀉作用,促使機體內在因素轉化的主要手段,是取得不同效果的關鍵,所以施術手法得當,才能取得滿意的補瀉效果。針具及手法:針刺補瀉的效果與使用的針具粗細、長短,刺人的角度、深度,行針時的手法等因素有直接關系。
留針
留針:是將針刺入腧穴并施行手法后,使針留置穴內稱為留針。留針的目的是為了加強針刺的作用和便于繼續(xù)行針施術。一般病證只要針下得氣而施以適當?shù)难a瀉手法后,即可出針或留針10~20分鐘。但對一些特殊病證,如急性腹痛,破傷風,角弓反張,寒性、頑固性疼痛或痙攣性病證,即可適當延長留針時間,有時留針可達數(shù)小時,以便在留針過程中作間歇性行針,以增強、鞏固療效。在臨床上留針與否或留針時間的長短,不可一概而論,應根據(jù)患者具體病情而定。出針
出針,又稱起針、退針。在施行針刺手法或留針達到預定針刺目的和治療要求后,即可出針。
出針的方法,一般是以左手拇、食指兩指持消毒干棉球輕輕按壓于針刺部位,右手持針作輕微的小幅度捻轉,并隨勢將針緩慢提至皮下(不可單手用力過猛),靜留片刻,然后出針。出針后,除特殊需要外,都要用消毒棉球輕壓針孔片刻,以防出血或針孔疼痛。當針退出后,要仔細查看針孔是否出血,詢問針刺部位有無不適感,檢查核對針數(shù)有否遺漏,還應注意有無暈針延遲反應現(xiàn)象。(一)暈針定義:在針刺過程中患者發(fā)生的暈厥現(xiàn)象。
原因過度疲勞、饑餓大病之后體位不適手法不當空氣悶熱或過度寒冷體弱、緊張針刺異常情況的處理與預防
暈針癥狀:
突然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慌氣短,出冷汗,惡心欲吐,精神疲倦。嚴重:血壓下降,四肢厥冷,神昏,二便失禁,唇甲青紫,脈細微欲絕。
處理
停止針刺并出針
休克體位(去枕平臥松開衣帶)
注意保暖,予熱茶或溫開水飲之重者:針刺/指壓人中,內關,合谷,足三里;灸百會,氣海,關元,無起色,則按休克處理。預防
細心解釋
體位舒適
穴位宜少而精
手法宜輕巧
先進飲食,或休息隨時詢問或觀察滯針
定義:在行針時/留針后醫(yī)者感覺針下澀滯,行針/出針均感困難,而患者疼痛。
原因:現(xiàn)象:針身在體內,行針/出針均困難
處理:
預防:
局部肌肉痙攣
放松/施手法/再針
手法不當
反向行針留針時改變體位恢復體位細心解說
避開肌腱進針手法輕巧彎針定義:進針時/留針后針身在體內形成彎曲的現(xiàn)象。
現(xiàn)象:針柄改變方向,行針/出針困難.
處理:原則出針預防
原因
手法不熟
輕度彎曲
體位改變
彎曲較大/急彎
滯針處理不當
恢復體位
外力碰擊
多處彎曲加強手法練習保持體位防外物碰壓斷針(折針)定義:是指針身折斷在體內。原因:現(xiàn)象:行針/出針發(fā)現(xiàn)針身折斷/部分浮露于皮膚。失于檢查針具肌肉強力收縮體位改變彎針、滯針處理不當外物碰壓預防:處理:
保持鎮(zhèn)靜,保持原體位
分情況處理:用鑷子鉗出或外科手術取出認真選擇針具留部分針身在體外禁止過度的行針及時處理滯針/彎針不隨意改變體位防外物碰撞血腫
定義:指針刺部位出現(xiàn)的皮下出血,而引起的腫痛。
現(xiàn)象:出針后局部腫痛,繼則皮膚呈青紫色。
處理:預防:原因:針尖彎曲,帶鉤刺傷了血管微量出血,不處理出血量多,先冷敷,后熱敷.檢查針具避開血管出針時壓迫針孔刺傷重要器官
1.針刺性氣胸
2.刺傷重要內臟
3.刺傷腦髓和脊髓
針刺注意事項
1.患者在過于饑餓、疲勞,精神過度緊張時,不宜立即進行針刺。對身體瘦弱、氣虛血虧的患者,進行針刺時手法不宜過強,并應盡量選用臥位。
2.婦女懷孕3個月以內者,不宜針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懷孕3個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皆不宜針刺。至于三陰交、合谷、昆侖、至陰等一些通經(jīng)活血的腧穴,在懷孕期亦應予禁刺。如婦女行經(jīng)時,若非為了調經(jīng),亦慎用針刺。
3.小兒囟門未合時,頭頂部的腧穴不宜針刺。
4.常有自發(fā)性出血或損傷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針刺。
5.皮膚有感染、潰瘍、瘢痕或腫瘤的部位,不宜針刺。
6.對胸、脅、腰、背臟腑所居之處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腫大、肺氣腫患者更應注意。如刺胸、背、腋、脅、缺盆等部位的腧穴,若直刺過深,都有傷及肺臟的可能,使空氣進入胸腔,導致創(chuàng)傷性氣胸。
7.針刺眼區(qū)穴和項部的風府、啞門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不宜大幅度地提插、捻轉和長時間留針,以免傷及重要組織器官,產(chǎn)生嚴重的不良后果。
8.對尿潴留等患者在針刺小腹部的腧穴時,也應掌握適當?shù)尼槾谭较?、角度、深度等,以免誤傷膀胱等器官,出現(xiàn)意外事故。電針治療電針儀輸出的是脈沖電,所謂脈沖電是指在極短時間內出現(xiàn)的電壓或電流的突然變化,即電量的突然變化構成了電的脈沖。一般電針儀器輸出的基本波形稱之為雙向尖脈沖。電針刺激參數(shù)包括波形、波幅、波寬、頻率和持續(xù)時間等,集中體現(xiàn)為刺激量問題。電針的刺激量如同針刺手法和藥物劑量一樣,對臨床治療具有指導意義。刺激參數(shù)
脈沖電針儀是用輸出脈沖電流,通過毫針等作用于人體經(jīng)絡腧穴,以治療疾病的一種儀器。電針法是毫針與電生理效應的結合,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減輕手法捻針的工作量,已經(jīng)成為臨床普遍使用的治療方法。
定義常見的脈沖波形有方形波、尖峰波、三角波和鋸齒波,也有正向是方形波,負向是尖峰波的。單個脈沖波可以不同方式組合而形成連續(xù)波、疏密波、斷續(xù)波和鋸齒波等。(1)波形2.側臥位:適宜取身體側面少陽經(jīng)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火針刺法是將特制的金屬針燒紅,迅速刺入一定部位,并快速退出以治療疾病的方法。當患者有自覺反應的同時,醫(yī)者的刺手亦能體會到針下沉緊、澀滯或針體顫動等反應。瀉法:是泛指能疏泄病邪,使亢進的功能恢復正常的方法。針刺異常情況的處理與預防《靈樞》里就有“刺之要,氣至而有效”的記載,《針灸大成》:“有病遠道者,必先使氣直到病所”又說:“寧失其穴,勿失其經(jīng),寧失其時,勿失其氣”的警句,對循經(jīng)取穴和促使氣至病所在針灸治療中的重要意義,作了精辟的概括。留針的目的是為了加強針刺的作用和便于繼續(xù)行針施術。3.小兒囟門未合時,頭頂部的腧穴不宜針刺。分情況處理:用鑷子鉗出或外科手術取出電針法是毫針與電生理效應的結合,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減輕手法捻針的工作量,已經(jīng)成為臨床普遍使用的治療方法??拷幽X、脊髓等部位使用電針時,電流量宜小,不可過強刺激,孕婦慎用電針。是針體由深層退至淺層;作為針具,以高溫下針體硬度高、針柄不宜導熱為優(yōu)。患者對針刺的感覺、反應和醫(yī)者刺手指下的感覺。針身要光滑挺直,圓正勻稱,堅韌而富有彈性;以細火針點刺,每穴點刺5分深。補法:是泛指能鼓舞人體正氣,使低下的功能恢復旺盛的方法。波寬即指脈沖的持續(xù)時間,脈沖寬度也與刺激強度有關,寬度越大則意味著給患者的刺激量越大。每次選用2~4個穴位,予疏密波,強度以患者能夠忍受為宜。電針的適應范圍和毫針刺法基本相同,可廣泛應用于內、外、婦、兒、眼、耳鼻咽喉、骨傷等各種疾病,并可用于針刺麻醉,如頭痛、三叉神經(jīng)痛、坐骨神經(jīng)痛、牙痛、痛經(jīng)、面神經(jīng)麻痹、多發(fā)性神經(jīng)炎、精神分裂癥、癲癇、神經(jīng)衰弱、視神經(jīng)萎縮、肩周炎、風濕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腰肌勞損、骨質增生、關節(jié)扭挫傷、腦血管病后遺癥、耳鳴、耳聾、子宮脫垂、遺尿、尿潴留等。針具:梅花針(5支短針)、七星針(七支短針)、羅漢針(18支短針)①密波:一般頻率高于30Hz的連續(xù)波稱為密波。密波能降低神經(jīng)應激功能,常用于止痛、鎮(zhèn)靜、緩解肌肉和血管痙攣,也用于針刺麻醉等。②疏波:一般頻率低于30Hz的連續(xù)波稱為疏波。疏波刺激作用較強,能引起肌肉收縮,提高肌肉韌帶張力。常用于治療痿證,各種肌肉、關節(jié)及韌帶的損傷。連續(xù)波是疏波和密波交替出現(xiàn)的一種波形,疏密交替持續(xù)的時間各約1.5秒。該波能克服單一波形產(chǎn)生電適應的特點,并能促進代謝、血液循環(huán),改善組織營養(yǎng),消除炎癥水腫等。常用于外傷、關節(jié)炎、痛癥、面癱、肌肉無力等。疏密波:是有節(jié)律地時斷時續(xù)自動出現(xiàn)的組合波。斷時在1.5秒時間內無脈沖電輸出;續(xù)時,密波連續(xù)工作1.56秒。這種波形機體不易產(chǎn)生電適應性,其刺激作用較強,能提高肌肉組織的興奮性,對橫紋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縮作用。常用于治療痿證、癱瘓。斷續(xù)波:是脈沖波幅按鋸齒狀自動改變的起伏波。每分鐘16~20次,或20~25次,其頻率接近人體呼吸頻率,故可用于刺激膈神經(jīng),作人工電動呼吸,配合搶救呼吸衰竭。鋸齒波:波幅一般指脈沖電壓或電流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也指它們從一種狀態(tài)變化到另一種狀態(tài)的跳變幅度值。電針的刺激強度主要取決于波幅的高低,波幅的計量單位是伏特(V),如電壓從0~30V間進行反復的突然跳變,則脈沖的幅度為30V,治療時通常不超過20V。若以電流表示,一般不超過2mA,多在1mA以下。也有以電壓和電流乘積表示的。(2)波幅波寬即指脈沖的持續(xù)時間,脈沖寬度也與刺激強度有關,寬度越大則意味著給患者的刺激量越大。電針儀一般采用適合人體的輸出脈沖寬度約為0.4毫秒左右。(3)波寬頻率是指每秒鐘內出現(xiàn)的脈沖個數(shù),其單位為赫茲(Hz)。脈沖的頻率不同,其治療作用也不同,臨床使用時應根據(jù)不同病情適當選擇。(4)頻率刺激強度來說,主要取決于波幅的大小,刺激強度要因人而異,一般以中等強度、患者能耐受為宜,過強或過弱的刺激都會影響療效。(5)刺激強度電針儀在臨床使用中,能夠輸出各種脈沖波形,從而產(chǎn)生多種治療作用。疼痛由細神經(jīng)纖維傳導,而脈沖電刺激能夠興奮粗纖維,抑制細纖維痛覺傳導,從而起到鎮(zhèn)痛效果。脈沖電刺激能夠調節(jié)人體的神經(jīng)體液系統(tǒng)功能,促進白細胞釋放,提高免疫力,同時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進毛細血管對出血滲出的吸收和組織修復,達到止痛消腫的目的。脈沖電刺激可以通過神經(jīng)反射,起到解痙止痛的作用;適量的電刺激,通過體表神經(jīng)感受器,對大腦皮層起保護性的抑制作用,發(fā)揮鎮(zhèn)靜安神的治療作用。作用原理1、熟悉電針儀本儀器在未使用前,應該首先檢查一下各部位旋鈕是否都處于關閉狀態(tài)(逆時針方向旋到底),然后將電源插頭插入220V交流電插座內。該儀器有5個并排旋鈕,每只旋鈕調節(jié)強度是與相應輸出插孔相對應,治療時,每路輸出可以根據(jù)臨床需要和患者耐受性任意調節(jié)。
電針操作方法電針的選穴方法除了按經(jīng)絡辨證、臟腑辨證取穴外,通常還可用神經(jīng)干通過和肌肉神經(jīng)運動點取穴。
2、電針選穴3、接電極:治療時,將輸出導線夾夾于毫針上,通常電針治療大都選擇2個穴位為一對,形成電流回路。如遇只須單穴電針時,可選取有主要神經(jīng)干通過的穴位(如下肢的環(huán)跳穴),將針刺入后,接通電針儀的一個電極;另一個電極則用鹽水浸濕的紗布裹上,作無關電極,固定在同側經(jīng)絡的皮膚上。一般將同一對輸出電極連接在身體的同側,在胸、背部的穴位上使用電針時,更不可將2個電極跨接在身體兩側,避免電流回路經(jīng)過心臟。通電時應注意逐漸加大電流強度,以免給患者造成突然的刺激。
在調節(jié)好波形及強度后,輕輕按上定時鍵,一般持續(xù)通電15~30分鐘,在治療過程中,使患者出現(xiàn)酸、脹、熱等感覺,或局部肌肉作節(jié)律性收縮。如作較長時間的電針治療,患者會逐漸產(chǎn)生電適應性,即感到刺激漸漸變弱,此時可適當增加刺激強度,或采用間歇通電的方法。4、調節(jié)參數(shù)各種不同疾病的療程不盡相同,一般5~10天為一療程,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急癥患者每天電針2次。2個療程中間可以間隔3~5天。治療完畢,將各個旋鈕重新轉至零位。5、療程(一)適應范圍電針的適應范圍和毫針刺法基本相同,可廣泛應用于內、外、婦、兒、眼、耳鼻咽喉、骨傷等各種疾病,并可用于針刺麻醉,如頭痛、三叉神經(jīng)痛、坐骨神經(jīng)痛、牙痛、痛經(jīng)、面神經(jīng)麻痹、多發(fā)性神經(jīng)炎、精神分裂癥、癲癇、神經(jīng)衰弱、視神經(jīng)萎縮、肩周炎、風濕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腰肌勞損、骨質增生、關節(jié)扭挫傷、腦血管病后遺癥、耳鳴、耳聾、子宮脫垂、遺尿、尿潴留等。四、臨床應用1、三叉神經(jīng)痛
取穴:風池、翳風、足三里、合谷。第一支者加攢竹、陽白;第二支者,加四白、顴髎;第三支者加夾承漿、頰車、下關。每次選2~4個穴位,針刺得氣后加電針,予連續(xù)波,強度以患者能夠忍受為宜。通電3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二)運用舉例取穴:華佗夾脊頸4~胸1(病側),上臂叢型者,加巨骨、曲池、合谷、尺澤、百勞;下臂叢型者,加曲池、合谷、手三里、外關、八邪、后溪、魚際;腋神經(jīng)麻痹者,加肩井、曲池、合谷、尺澤;橈神經(jīng)麻痹者,加曲池、手三里、外關、陽溪;正中神經(jīng)麻痹者,加外關、陽池、八邪;尺神經(jīng)麻痹者,加小海、腕骨、后溪。每次選用2~4個穴位,予疏密波,強度以患者能夠忍受為宜。通電20~3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2、臂叢及其周圍神經(jīng)麻痹取穴:八髎、秩邊、環(huán)跳、足三里、陽陵泉。股神經(jīng)麻痹者,加伏兔、陰市、血海、梁丘;腓總神經(jīng)麻痹者,加委陽、懸鐘、昆侖;脛神經(jīng)麻痹者,加委中、承山、陰陵泉、三陰交。每次取2~4個穴位,針刺得氣后加電針,強度以患者能夠忍受為宜。通電20~3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3、下肢周圍神經(jīng)麻痹取穴:日月、膽俞、陽陵泉、膽囊穴、內關、足三里。針刺得氣后加電針,予疏密波,強度以病人能夠耐受為宜,通電3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5次為1療程。電針能迅速緩解膽囊炎與膽石癥的癥狀,結石能否排出與結石的大小、形態(tài)及位置有關。4、膽囊炎與膽石癥1.電針儀使用前必須檢查其性能是否良好,輸出值是否正常。2.調節(jié)輸出量應緩慢,開機時輸出強度應逐漸從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大,以免發(fā)生意外。3.患有嚴重心臟病者,應用電針時要嚴加注意,避免電流回路經(jīng)過心臟;靠近延腦、脊髓等部位使用電針時,電流量宜小,不可過強刺激,孕婦慎用電針。4.作為溫針使用過的毫針,針柄表面往往氧化而不導電,應用時須將輸出線夾在毫針的針體上或使用新的毫針。5.孕婦慎用電針;年老、體弱、醉酒、饑餓、過飽、過勞等,不宜使用電針。五、注意事項
溫針治療溫針療法是在毫針針刺后,在針尾加置艾柱,點燃后使其熱力通過針身傳至體內,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定義【適應癥】臨床適用于既需要留針又需要施灸的疾病?!窘砂Y】1、熱性?。ㄈ绨l(fā)熱和一切急性感染等)不宜用溫針療法。2、高血壓不宜用溫針療法。3、凡不能留針的病證,如抽搐、痙攣、震顫等均不宜用溫針療法。適應癥與禁忌癥1.5寸以上毫針、艾絨或艾條段、硬紙片、鑷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彎盤2個(一個盛放污棉球和廢棄艾絨,一個盛放用過的毫針)。用物準備1、針尾上裝裹的艾絨,一定要裝好,以免燃燒時艾團和火星落下,造成燒傷。2、如用銀針治療,裝裹的艾團宜小,因銀針導熱作用強。3、點燃艾絨時,應先從下端點燃,這樣可使熱力直接向下輻射和傳導,增強治療效果。4、如有艾火落下,可隨即將艾火吹向地下,或直接熄滅。同時囑咐病人不要更動體位,以免針尾上裝裹的艾絨一起落下,加重燒傷,同時也為了防止造成彎針事故。為了防止可能發(fā)生的燒傷,可在溫針的周圍皮膚上墊上硬紙片、衣物等。5、其他注意事項可參看毫針療法和艾灸療法。注意事項1、一切準備工作均同毫針針刺療法。2、按照針刺療法將針進到一定深度,找到感應,施用手法,使病人取得酸麻沉脹的感覺,留針不動。3、在針尾裝裹如棗核大或小棗子大的艾絨,點火使燃?;蛴冒砑舫砷L約2厘米一段,插入針尾,點火加溫。4、一般溫針燃艾可1-3炷,使針下有溫熱感即可。5、留針15-20分,然后緩慢起針。操作步驟針尾上裝裹的艾絨,一定要裝好,以免燃燒時艾團和火星落下,造成燒傷。如有艾火落下,可隨即將艾火吹向地下,或直接熄滅。同時囑咐病人不要更動體位,以免針尾上裝裹的艾絨一起落下,加重燒傷,同時也為了防止造成彎針事故。為了防止可能發(fā)生的燒傷,可在溫針的周圍皮膚上墊上硬紙片。術中觀察
播放影片皮膚針治療
皮膚針法是以特制的多支短針組成的皮膚針叩刺人體一定部位或穴位來治療疾病的一種療法。皮膚針,又稱“梅花針”、“七星針”,是由古代九針中“鏡針”演變而來。十二皮部與臟腑、經(jīng)絡聯(lián)系密切,運用皮膚針叩刺皮部可激發(fā)、調節(jié)臟腑經(jīng)絡功能,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定義
針具:梅花針(5支短針)、七星針(七支短針)、羅漢針(18支短針)皮膚針(七星針)(二)叩刺方法
1
循經(jīng)叩刺:指沿著與疾病有關的經(jīng)脈循行路線叩刺。
2穴位叩刺:指選取與疾病相關的穴位叩刺。
3局部叩刺:指在病變局部叩刺。叩刺部位刺激強度
1弱刺激:適用于年老體弱、小兒、初診患者,以及頭面五官肌肉淺薄處。
2強刺激:適用于年壯體強,以及肩、背、腰、臀、四肢等肌肉豐厚處。
3中等刺激:適用于多數(shù)患者,除頭面五官等肌肉淺薄處,其他部位均可選用。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可間隔3—5日。治療時間三臨床運用
(一)適應范圍要用于頭痛、失眠、癡呆、腦癱、弱智、中風偏癱、面癱、高血壓病、頸椎病、肩周炎、胸脅痛、腰腿痛、胃脘痛、腹痛、痹證、蕁麻疹、斑禿、肌膚麻木、陽痿、痛經(jīng)、斜視、遠視、近視等病癥二)處方示例1.斑禿
2.高血壓病
3.中風偏癱
(三)注意事項1.施術前應檢查針具,對于針尖有鉤曲、缺損、參差不齊,針柄有松動的針具,須及時修理或更換,方可使用。2.操作時運用靈活的腕力垂直叩刺,并立即彈起。避免斜刺、拖刺、壓刺。3.針具及針刺局部皮膚必須消毒。叩刺后皮膚如有出血,須用消毒干棉球擦拭干凈,保持清潔,以防感染。4.局部皮膚有創(chuàng)傷、潰瘍、瘢痕等不宜使用本法。5.皮膚針刺法可配合拔罐,應在治療前做好準備。三棱針法一針具三棱針法是用三棱針刺破血絡或腧穴,放出適量血液,或基礎少量液體,或挑斷皮下纖維組織,以治療疾病的方法。三棱針由古代九針之一的“鋒針”發(fā)展而來。《靈樞.九針十二原》“鋒針者,刃三隅以發(fā)痼疾”。二操作方法
(一)持針姿勢
(二)操作方法三棱針點刺
(1)點刺穴位
(2)點刺血絡淺刺:即點刺隨病顯現(xiàn)的淺表小靜脈出血的方法。常規(guī)消毒后,右手持針垂直點刺,快進快出,動作要求穩(wěn)、準、快。一次出血5-10ml。深刺:點刺血絡(深刺)
(3)散刺法三臨床運用
(一)適應范圍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瀉熱開竅等作用,臨床主要用于氣滯證、血瘀證、實熱證所致,以疼痛、發(fā)熱、腫脹等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的疾病,并常用于急癥的治療。采用三棱針法放出一定量的血液,有時對疑難雜癥有特殊的療效。
(三)注意事項
1.對于放血量較大患者,術前作好解釋工作。
2.由于創(chuàng)面較大,必須無菌操作,以防感染。
3.操作手法要穩(wěn)、準、快,一針見血。
4.若穴位和血絡不吻合,施術時寧失其穴,勿失其絡。
5.點刺穴位不宜太淺,深刺血絡要深淺適宜,針尖以刺中血管,讓血液自然流出為度。
6.為了提高療效,應保證出血量,出針后可立即加用拔罐。
7.點刺穴位及淺刺血絡、散刺法可每日或隔日1次,挑刺、深刺血絡法宜5~7日1次。
8.避開動脈血管,若誤傷動脈出現(xiàn)血腫,以無菌干棉球按壓局部止血。
9.大病體弱、貧血、孕婦和有自發(fā)性出血傾向者慎用。
10.重度下肢靜脈曲張?zhí)幗帽痉ā;疳樦委煻x
火針刺法是將特制的金屬針燒紅,迅速刺入一定部位,并快速退出以治療疾病的方法?;疳樄欧Q“燔針”,火針刺法稱為“焠刺”。《靈樞·官針》曰:“焠刺者,刺燔針則取痹也”。古代論述: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論述了火針的適應證和不宜用火針治療的病候。唐代孫思邈《千金翼方》有“外癤癰疽,針惟令極熱”的記載。明.高武.《針灸聚英》:總結了明以前用火針治療疾病的經(jīng)驗,他不僅詳細論述了火針刺法的針具選材、制作、加熱方法、刺法、注意事項及其適應證、禁忌證,而且闡述了火針刺法的功效機理等內容。其中“燒針至通紅,用方有功,若不紅,反損于人,不能去病”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針具
針具多選用能耐高溫的鎢合金材料制作,針柄以耐熱的非金屬材料制成。針體較粗,針頭較鈍。作為針具,以高溫下針體硬度高、針柄不宜導熱為優(yōu)。常用的有單頭火針、三頭火針。單頭火針又有粗細不同,可分為細火針(針頭直徑約0.5mm)和粗火針(針頭直徑約1.2mm)。操作方法
(一)選穴與消毒
1、選穴
與毫針刺法基本相同,但選穴宜少,多以局部穴位為主。
2、消毒
針刺前穴位局部皮膚應嚴格消毒,可先用碘酒消毒,再以乙醇脫碘。(二)燒針與針刺
1、燒針
是使用火針的關鍵步驟。《針灸大成·火針》明確指出:“燈上燒,令通紅,用方有功。若不紅,不能去病,反損于人”。因此,在使用火針前必須將針燒紅,可先燒針身,后燒針尖。
火針燒灼的程度有三種,根據(jù)治療需要,可將針燒至白亮、通紅,或微紅。若針刺較深,需燒至白亮,否則不宜刺入,也不宜拔出,而且劇痛。若針刺較淺,可燒至通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體檢科主任先進事跡(7篇)
- 二級職稱專業(yè)技術工作總結(5篇)
- 企業(yè)舉辦年會總結主持詞結束語
- DB12T 487-2013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使用管理制度編制規(guī)范
- 書香校園演講稿模板九篇
- 中考前國旗下講話稿
- 個人師德師風剖析材料范文(6篇)
- 與感恩同行演講稿錦集六篇
- DB12∕T 1048-2021 蚯蚓養(yǎng)殖技術規(guī)程
- 驗光技術課件教學課件
- 集裝箱式活動板房搭設施工專項方案
- 電動車電池售后服務方案、質量保障措施
- 沖壓模具介紹
- 《艾滋病宣傳教育》課件
- 家長會課件:三年級家長會幻燈片
- 2024屆河南省九師聯(lián)盟高一化學第一學期期中達標檢測試題含解析
- 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研究述評
- 2023-2024學年南京地區(qū)五年級語文上冊期中自測(統(tǒng)編版)
- 船舶系固設備操作規(guī)程
- 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研究
- 工業(yè)自動化系統(tǒng)集成項目驗收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