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細部節(jié)點做法施工工藝課件_第1頁
建筑工程細部節(jié)點做法施工工藝課件_第2頁
建筑工程細部節(jié)點做法施工工藝課件_第3頁
建筑工程細部節(jié)點做法施工工藝課件_第4頁
建筑工程細部節(jié)點做法施工工藝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工程細部節(jié)點施工工藝1編輯課件

為了提升集團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水平,建設優(yōu)質精品工程的需要,收集歷年來公司項目建設的得失,編制《建筑施工細部節(jié)點工藝》。本規(guī)程匯集了建筑工程中各分項工程的一般通用標準和常用的細部節(jié)點做法。通過實體照片、簡單圖解和簡要工藝說明,將各分項施工工藝節(jié)點做法更直觀、清晰、方便地介紹給大家。希望各項目有組織根據(jù)本規(guī)程節(jié)點做法進行培訓,并加強對專項方案的評審、對施工現(xiàn)場檢查等環(huán)節(jié)的控制,提高實體操作的質量控制水平。由于集團在建項目遍布全國各地,設計單位選用圖集的大樣做法和當?shù)亟ㄔO部門對個別節(jié)點的做法有特殊要求的除外。前言2編輯課件目錄土方工程防水工程鋼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建筑施工細部節(jié)點工藝》共分為十部分組成:砌體工程機電預留預埋屋面工程室內裝飾工程安全文明工程3編輯課件土方工程—基坑支護土釘墻4編輯課件土方工程—基坑支護土釘墻5編輯課件土方工程—基坑支護土釘墻6編輯課件工藝說明:具體土釘數(shù)量、長度、位置、網(wǎng)片要求等根據(jù)專業(yè)設計計算確定。土釘長度宜為開挖深度0.5-1.2倍,間距1-2m,與水平面夾角為5°-20°;土釘鋼筋宜采用HRB335、HRB400級,直徑16-32㎜,鉆孔直徑宜為70-120㎜;注漿強度等級不低于M10。面層混凝土等級不低于C20,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宜小于20㎜.施工順序為:修坡→成孔→安裝土釘→灌漿→綁扎網(wǎng)片和加強筋→噴射混凝土。土釘支護宜在排除地下水的條件下施工?;炷羾娚錂C輸送水平距離不宜小于100m,垂直距離不宜小于30m。空壓機選用風量9m3/min以上,風壓大于0.MPa,輸料管應能承受0.8MPa以上壓力。土方工程—基坑支護土釘墻7編輯課件土方工程—基坑支護灌注樁工藝說明:具體樁徑、樁長、嵌固深度、配筋等根據(jù)設計計算確定。懸臂式結構樁徑不宜小于600mm.排樁頂部應設鋼筋混凝土冠梁連接,冠梁寬度(水平方向)不宜小于樁徑,冠梁高度(豎直方向)不宜小于400mm。排樁與樁頂冠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宜大于C20;當冠梁作為聯(lián)系梁時可按構造配筋。施工順序為:鉆機成孔→吊放鋼筋籠→澆筑混凝土→冠梁施工。樁位允許偏差50mm,垂直度允許偏差不大于0.5%。加勁箍筋與主筋采用電焊焊接,螺旋箍筋與主筋采用綁扎連接。8編輯課件土方工程—基坑支護拉錨9編輯課件土方工程—基坑支護工藝說明:具體錨桿數(shù)量、直徑、長度、位置等及嵌固深度根據(jù)設計計算確定。拉錨可以與排樁結合。也可以與土釘墻結合使用。施工順序為:鉆機成孔→下錨索→灌漿→養(yǎng)護→錨具安裝→錨桿張拉??孜辉试S偏差不大于100mm;偏斜度不大于3%;錨固段強度大于15MPa并達到設計強度75%方可張拉。錨桿錨在樁間,通過型鋼腰梁將錨固力傳到樁身。拉錨10編輯課件基坑內支撐11編輯課件基坑內支護工藝說明:對于排樁、板墻式支護結構,當基坑深度較大時,為維護墻受力合理和控制變形,需增設支撐點。在坑內架設支撐稱為內支撐;在坑外設拉支撐則稱為拉錨。內支撐通常有鋼結構支撐和鋼筋混凝土支撐。支撐拆除前應在主體結構與支護之間設置可靠的換撐傳力構件或回填夯實。鋼結構支撐要求:鋼結構支撐構件的連接可采用焊接或高強螺栓連接;腰梁連接節(jié)點宜設置在支撐點的附近,且不應超過支撐間距的1/3;鋼腰梁與排樁、地下連續(xù)墻之間宜采用不低于C20細石混凝土填充;鋼腰梁與鋼支撐的連接節(jié)點應設加勁板。鋼筋混凝土支撐要求: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支撐體系在同一平面內應整體澆筑,基坑平面轉角處的腰梁連接點應按剛節(jié)點設計。內支撐的選型、平面布置、截面、節(jié)點連接等均需嚴格進行具體設計。12編輯課件工藝說明:填土分層虛鋪厚度和壓實遍數(shù)應符合上表規(guī)定。當分段回填時,接縫處每層應錯開1m以上。冬期回填每層鋪土厚度應比正常施工時減少20%~25%,其中凍土含量不得超過15%,其粒徑不大于150㎜,常溫回填土粒徑不大于50㎜?;靥钔练謱愉仈倝簩崣C具分層厚度h(㎜)每層壓實遍數(shù)平碾250~3006~8振動壓實機250~3503~4柴油打夯機200~2503~4人工打夯﹤2003~413編輯課件工藝說明:管道下方受管道限制,已無法使用機械夯實,采用人工從管道下方擠密夯實;管道兩側及正上方500㎜范圍內用人工夯實,避免損壞管道。管道以上500㎜外,正常使用機械夯實。冬期回填管溝底至管頂0.5m范圍內不得使用含有凍土的回填土。管道處回填14編輯課件土方開挖圖工藝說明:土方開挖前應首先繪制土方開挖圖。開挖圖要標示出基坑上口線、下口線、墊層邊線、基礎邊線、基底標高、深挖部分標高上下口線,以及所有線的平面位置。15編輯課件開挖順序圖(大小步結合)16編輯課件開挖順序圖(大小步結合)小步大步17編輯課件工藝說明:護坡形式為土釘墻時,通常采用大小步結合開挖方法。本圖以2大步6小步為例繪制。首先,完成3小步的開挖后,再向中心區(qū)域完成1大步開挖;然后,按此順序完成下方的土方開挖,預留300mm土層;最后,人工清土至槽底。分層厚度按照現(xiàn)場實際條件和土釘墻的設計方案綜合考慮確定。冬期施工必須防止基礎下的土遭受凍結。應預留松土或覆蓋。開挖順序圖(大小步結合)18編輯課件接樁工藝說明:

樁頂標高若低于設計標高,先將樁頂修平、鑿毛、用比CFG樁樁身混凝土高一個強度等級的素混凝土接樁至設計樁頂標高。一般樁頂保護樁長不少于0.5m。接樁19編輯課件混凝土防水20編輯課件混凝土防水工藝說明:適用于地下室防水等級為1-4級的整體式防水混凝土結構。水泥強度等級不應低于32.5MPa;砂宜用中砂,不得為堿活性骨料,含泥量不得大于3%,泥塊含量不得大于1%;石子粒徑宜為5-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泥塊含量不得大于0.5%。不得使用堿活性骨料;防水混凝土可摻入一定數(shù)量的粉煤灰、磨細礦渣粉、硅粉等,粉煤灰的級別不應低于Ⅱ級,摻量不宜大于20%,硅粉等其他摻和料的摻量應經(jīng)過試驗確定;防水混凝土可根據(jù)工程需要摻入減水劑、膨脹劑、密實劑、引氣劑、防水劑、復合型外加劑、水泥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鋼纖維或合成纖維等,其品種及摻量應根據(jù)試驗確定,技術性能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或行業(yè)標準一等品及以上的質量要求。21編輯課件底板及地下室外墻卷材防水22編輯課件底板及地下室外墻卷材防水工藝說明:底板墊層混凝土平面部位的卷材宜采用空鋪法或點粘法,其他與混凝土結構相接觸的部位應采用滿粘法;卷材接縫必須粘貼嚴密,接縫口寬度不應小于10mm;在立面與平面的轉角處,卷材的接縫應留在平面上,距立面不應小于600mm;陰陽角處找平層應做成圓弧或45°(135°)角,并應增加1層相同的卷材,寬度不宜小于500mm;防水基層必須平整、牢固,鋪貼卷材前應使基層表面干燥,基層含水率小于9%,新作業(yè)面施工前先用簡易法測基層含水率,即用1㎡的卷材覆蓋4h后察看凝結水情況,若無凝結水即可進行卷材的鋪貼。23編輯課件地下室外墻水泥基滲透結晶型涂料防水工藝說明:施工前15min左右將施工面提前用干凈水澆透;刮涂時應用力按刀,使刮刀與被涂面的傾斜角為50°~60°,按刀要用力均勻。涂層一般刮涂一至兩遍,總厚度達到0.8mm。刮涂后的防水涂層,必須在初凝前馬上用油漆刷醮水涂刷均勻;防水涂層施工完畢,須采用干凈的霧狀水噴灑養(yǎng)護。24編輯課件底板及地下室外墻聚氨酯涂膜防水25編輯課件底板及地下室外墻聚氨酯涂膜防水工藝說明:施工縫、墻面的管根、陰陽角、變形縫等細部薄弱環(huán)節(jié),應先做一層加層。將已攪拌好的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用塑料或橡膠刮板均勻涂刮在已涂好底膠的基層表面,刮兩遍,總厚度為1.2-2.0mm。外墻防水接茬時,應將磚墻拆除兩層。26編輯課件底板及防水卷材錯槎接縫工藝說明:兩幅卷材的搭接長度,長邊與短邊均不應小于100mm。相鄰兩幅卷材接縫應錯開1/3-1/2幅寬,上下兩層卷材接縫應錯開1500-1600mm,上下層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鋪貼。陰角及附加層做法同底板及地下室外墻防水。27編輯課件電梯井、集水坑防水28編輯課件電梯井、集水坑防水工藝說明:電梯井、積水坑基層陰陽角必須做成≥

50mm的圓弧或45°(135°)八字角,陰陽角、立面內角、外角及施工縫處均做500mm寬的附加層。電梯井、積水坑斜面的第二層防水卷材采用帶有砂粒的,以便于防水保護層的施工。29編輯課件外墻后澆帶防水工藝說明:地下室外墻后澆帶在做防水施工前,內側的卷材保護層先施工。鋪貼外墻卷材時,先在預制板外側鋪一層防水加強層,然后大面卷材直接鋪過與之蓋板。綁扎墻體鋼筋時,用附加筋將止水鋼板固定墻體中間。30編輯課件底板后澆帶防水工藝說明:底板后澆帶處先做防水卷材附加層,再大面卷材防水卷材。在綁扎底板鋼筋時,用附加鋼筋將橡膠止水帶和鋼止水帶分別固定在底板后澆帶的底部和中間。31編輯課件外墻防水卷材搭接工藝說明:

鋪貼外墻卷材之前,應先將接槎部位的卷材揭開,并將其表面清理干凈,如卷材有局部損傷,應及時進行修補后方可繼續(xù)施工,兩層卷材應錯槎接縫,錯開距離不得小于350㎜,上層卷材應蓋過下層卷材。兩幅卷材的搭接長度,長邊與短邊均應不小于100mm。32編輯課件外墻散水防水工藝說明:防水收口位置設置在距室外散水150mm處,末端先用3mmX25mm金屬壓條鋼釘固定(間距200mm),用鋼釘固定后再用密封膠將上口密封。散水與外墻之間預留30mm寬的縫隙,采用嵌縫油膏灌嚴。33編輯課件施工縫止水鋼板工藝說明:鋼板的凹面應朝向迎水面,轉角處止水鋼板應做成45°角。止水鋼板居中布置。橡膠止水帶及鋼板橡膠止水帶做法同上。34編輯課件施工縫止水條工藝說明:在澆筑混凝土時,在施工縫部位埋植30㎜×10㎜木條,沿墻厚居中留置出寬30㎜、深10㎜通長凹槽,混凝土接縫前將止水條放入凹槽內,用水泥釘固定。遇水膨脹止水條應具有緩脹性能,7d膨脹率不應大于低膨脹率的60%。35編輯課件墻體豎向施工縫止水帶36編輯課件柔性穿墻管迎水面防水37編輯課件柔性穿墻管迎水面防水工藝說明:在進行大面積防水卷材鋪貼前,應先穿好帶有止水環(huán)的設備管道(止水環(huán)外徑比套管內徑小4mm),并固定好,設備管道與套管之間的縫隙先填塞瀝青麻絲,再填塞聚硫密封膏,將防水卷材收口嵌入設備管道與套管之間的縫隙,再用聚硫密封膏灌實,最后做一層矩形加強層防水卷材。穿墻管與內墻角凹凸部位的距離應大于250mm,管與管的間距應大于300mm。38編輯課件螺栓孔眼處理工藝說明:拆模后將預埋的墊塊取出,沿混凝土結構邊緣將螺栓割斷,對割斷處進行涂刷防銹漆處理后,嵌入防水油膏(嵌入2/3),最后用聚合物砂漿將螺栓眼抹平。39編輯課件卷材防水層封邊(1)工藝說明:防水收口位置設置在距室外散水下150mm處,澆筑墻體混凝土時應預留凹槽,防水末端先用3㎜×25㎜,金屬壓條鋼釘固定(間距500㎜再用密封膏封閉。40編輯課件卷材防水層封邊(2)工藝說明:防水收口位置設置在距室外散水下150mm處,澆筑墻體混凝土時應預留凹槽,防水卷材施工時,將防水卷材端部壓在凹槽中,待室外散水施工完再用密封膏將凹槽及散水與外墻縫隙灌嚴。41編輯課件卷材防水層甩槎工藝說明:從底板折向里面的卷材與永久保護墻的接觸部位,采用空鋪法施工。2層卷材接槎部位先甩出搭接長度300mm、450mm,頂端臨時用石灰砂漿砌四皮磚固定。待結構墻體做外防外貼卷材防水層時,分層錯槎接縫。42編輯課件頂板變形縫防水工藝說明:結構底板變形縫處所用的中埋式橡膠止水帶用鋼筋卡具將其固定在相應位置,變形縫內貼聚苯板。43編輯課件卷材防水層平面陰陽角工藝說明:平面陰陽角附加層卷材按上圖所示形狀的下料和裁剪。附加層卷材鋪貼時,不要拉緊,要自然松鋪,無皺折即可。44編輯課件防水工程—特殊部位的細部構造卷材防水層三面陰角工藝說明:三面陰角附加層卷材按上圖所示形狀的下料和裁剪。附加層卷材鋪貼時,不要拉緊,要自然松鋪,無皺折即可。45編輯課件外墻陽角防水工藝說明:外墻防水基層必須平整、牢固,表面塵土、砂層等雜物清掃干凈,且不得有凹凸不平、松動空鼓、起砂、開裂等缺陷;表面的陽角處,均應做成圓弧形或鈍角,陽角圓弧半徑為50mm,陽角部位加鋪一層卷材加強層,加強層采用聚酯氈胎體加厚的SBS防水卷材,加強層過角線兩層各不小于250mm。46編輯課件樁頭防水47編輯課件樁頭防水工藝說明:在樁頭、樁側及樁側外圍200mm范圍內墊層的表面涂刷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在樁頭根部及樁頭鋼筋根部凹槽內埋設遇水膨脹橡膠條,在樁頂、樁側及樁側外圍300mm范圍內墊層上表面5mm厚聚合水泥防水砂漿。待基層達到卷材施工條件時進行大面積防水卷材施工,卷材施工完畢后在樁側與卷材接縫處嵌聚硫嵌縫膏。48編輯課件卷材防水鋪貼順序工藝說明:先鋪貼陰陽角等部位的加強層,在將地坑、后澆帶等處的防水卷材鋪貼完畢厚再鋪大面。先鋪平面,后鋪立面,交叉處應交叉搭接。49編輯課件窗井防水工藝說明:采光井內先用2:8灰土回填夯實,再澆筑細石混凝土層;集水坑用灰砂磚砌筑;集水坑及細石混凝土層表面均抹摻有防水粉的水泥砂漿,向集水坑找坡。50編輯課件外墻聚苯板保護51編輯課件外墻聚苯板保護工藝說明:肥槽(地下室外墻或基礎墻以外的未回填的槽叫做肥槽)回填前,先用建筑膠將聚苯板點粘貼在防水層(隨著回填高度進行),在回填土夯實時,不得破壞聚苯板保護層,根部采用人工夯實。52編輯課件鋼筋堆放工藝說明:鋼筋的堆放場地應采用C15素混凝土或碎石硬化,并有排水坡度。應按級別、品種、直徑、廠家分垛碼放,并掛標識牌,注明產(chǎn)地、規(guī)格、品種、數(shù)量、復試報告單號、質量檢驗狀態(tài)(待檢、合格、不合格)。為防止鋼筋銹蝕,應設置壟墻或方木,架空高度不應低于100mm。53編輯課件鋼筋彎曲54編輯課件鋼筋彎曲工藝說明:HPB235級鋼筋末端應作180°彎鉤,其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2.5倍,彎鉤的彎后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3倍;當設計要求鋼筋末端需作135°彎鉤時,HPB335、級HPB400級鋼筋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4倍,彎鉤的彎后平直部分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鋼筋作不大于90°的彎折時,彎折處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5倍。55編輯課件剪力墻豎向鋼筋頂部錨固56編輯課件剪力墻豎向鋼筋頂部錨固57編輯課件剪力墻豎向鋼筋頂部錨固工藝說明:縱向受拉鋼筋在各種抗震等級下的最小錨固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并且應符合《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guī)則和構造詳圖》(03G101-1)第34頁中縱向受拉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的要求。當設計與施工圖集要求不同時,應與設計協(xié)商,辦理相應變更手續(xù)確定取值大小。上圖為剪力墻結構幾種常見的錨固方式,均考慮一、二級抗震。鋼筋具體錨固形式可按照《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guī)則和構造詳圖》(03G101-1)的要求施工。58編輯課件剪力墻端部水平鋼筋錨固59編輯課件剪力墻端部水平鋼筋錨固工藝說明:剪力墻端部水平鋼筋應伸至對邊且有15d直拐,施工中注意控制水平鋼筋應伸至對邊豎筋內側,轉角墻外側水平筋應連續(xù)通過轉彎。60編輯課件轉角墻端部水平鋼筋錨固61編輯課件轉角墻端部水平鋼筋錨固工藝說明:剪力墻端部水平鋼筋應伸至對邊且有15d直拐,施工中注意控制水平鋼筋應伸至對邊豎筋內側,轉角墻外側水平筋應連續(xù)通過轉彎。內側水平筋外側水平筋62編輯課件框架柱鋼筋安裝構造要求工藝說明:基礎反梁柱子插筋要在梁內至少設兩道箍筋,以對插筋起到定位作用。63編輯課件框架柱角(邊)柱主筋收頭64編輯課件轉角墻端部水平鋼筋錨固65編輯課件轉角墻端部水平鋼筋錨固工藝說明:1.括號內尺寸用于非抗震。2.柱縱筋進入節(jié)點位置從梁腋底部計算,梁腋下部斜縱筋,箍筋及梁下部縱筋在節(jié)點處的錨固構造與本圖節(jié)點構造相同;3.梁腋下部斜縱筋根數(shù)不大于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筋根數(shù)n的n-1(且不少于2根),并對稱插空放置,具體設置應以設計要求為準。66編輯課件洞口鋼筋安裝構造67編輯課件洞口鋼筋安裝構造工藝說明:洞口尺寸≥200mm時,洞口設附加筋,構造加筋、預埋件、電器線管、線盒、預應力筋及其配件等,位置準確,綁扎牢固,需焊接固定部位,不準咬傷受力鋼筋。安裝電盒時,盡量不切斷鋼筋,電盒焊在附加的鋼筋上,安裝牢固,不得焊在主筋上,且附加鋼筋不得焊在受力筋上,而應綁扎在主筋上。68編輯課件板上洞口鋼筋工藝說明:洞口尺寸≥300mm時,鋼筋繞過洞口,洞口尺寸>300mm時,洞口設附加筋。69編輯課件穿梁管洞加強筋工藝說明:當在基礎承臺梁上開洞時洞口尺寸D≥h/5,連續(xù)開洞凈距﹥4D;當在框架梁上開洞時洞口尺寸D≤h/5,且≤150mm,連續(xù)開洞凈距﹥3D。70編輯課件梁柱(墻)鋼筋放置順序71編輯課件梁柱(墻)鋼筋放置順序工藝說明:當梁與柱或墻側平時,梁該側主筋置于柱或墻豎向縱筋之內。72編輯課件工藝說明:框架結構中,次梁上下主筋置于主梁上下主筋之上,框架連梁的上下主筋置于框架主梁的上下主筋之上。主次梁鋼筋放置順序73編輯課件主次梁鋼筋放置順序(基礎鋼筋倒蓋式做法)工藝說明:基礎鋼筋,次梁上部主筋置于主梁上部主筋之下,板筋上層筋置于基礎梁上部主筋之下。74編輯課件底板(頂板)鋼筋放置順序工藝說明:兩向鋼筋交叉時,基礎底板及樓板短跨方向上部主筋宜放置于長跨方向主筋之上,短跨方向下部主筋置于長跨方向主筋之下。75編輯課件搭接范圍內三點綁扎工藝說明:每根鋼筋在搭接長度內必須采用三點綁扎。用雙絲綁扎搭接鋼筋兩端頭30mm處,中間綁扎一道,且過三道豎向筋。76編輯課件搭接范圍內通過三根筋工藝說明:墻體豎向鋼筋搭接范圍必須保證有三道水平筋通過,墻體水平鋼筋搭接范圍內必須保證有三道豎向筋通過。77編輯課件剪力墻水平筋交錯搭接78編輯課件剪力墻水平筋交錯搭接工藝說明:墻體水平鋼筋搭接接頭錯開間距應≥500mm,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應相互錯開50%。79編輯課件剪力墻豎向筋接頭錯開工藝說明:剪力墻同排內相鄰兩根豎向筋接頭應相互錯開,不同排相鄰兩根豎向筋接頭也應相互錯開。搭接接頭錯開500mm,機械連接接頭錯開35d。注意搭接接頭的長度除應滿足1.2laE外,還應滿足搭接范圍內通過三根水平筋。80編輯課件箍筋安裝工藝說明:主筋必須在箍筋彎折處接觸緊密。搭接部位應制作雙主筋箍筋,箍筋彎鉤應將兩根主筋全部鉤住。81編輯課件梁柱(墻)鋼筋放置順序工藝說明:連梁箍筋應有1根在暗柱內,且距暗柱邊50mm(頂層連梁在暗柱范圍內箍筋應滿布)。82編輯課件定位箍筋框工藝說明:框架柱模板上口設置定位箍筋框,用于控制鋼筋位移,定位箍分內控式和外控式兩種,置于柱頂?shù)亩ㄎ还靠芍苻D使用。83編輯課件箍筋錯開套筒位置工藝說明:綁扎柱、墻箍筋或水平鋼筋時,應錯開直螺紋套筒位置,如果錯不開,對應將箍筋或水平鋼筋直徑變小一個規(guī)格(局部加密,但總斷面不能減小)進行代換,以保證此處保護層厚度。84編輯課件

鋼筋工程—柱筋糾偏結構柱鋼筋內偏位處理節(jié)點結構柱鋼筋柱外偏位處理節(jié)點注:若地下室柱鋼筋在柱外偏位時,可以不彎柱筋,將柱尺寸適當加大將柱筋包入砼內。85編輯課件板筋成品保護工藝說明:頂板混凝土澆筑前,搭設操作馬道,嚴格控制負彎距筋被踩下。86編輯課件墻模的防漏漿措施87編輯課件墻模的防漏漿措施工藝說明:在頂板澆筑完畢收面時,將墻根200mm范圍內用刮桿及木抹子抹平整,使平整度控制在3mm以內。在墻根距模板線15mm處30mmX30mm通長海面條。外墻模板沿外墻混凝土面貼10mm寬海綿條。頂板、梁柱節(jié)點處防漏漿措施:頂板模板均采用硬拼接縫,采用手刨刨平,接縫寬度<2mm。梁柱節(jié)點施工時首先安裝柱頭模板,用柱頭模板夾住梁底、梁幫模板,在接縫處用自粘海綿條防止漏漿。88編輯課件

模板工程—墻體模板柱模根部的防漏漿措施工藝說明:柱模板下口可先用模板條沿柱邊固定,離柱邊預留20mm的間隙用于柱模插入。89編輯課件大模板的防漏漿措施工藝說明:大模板下部可加設塑料布和海綿條,防止漏漿和污染下層混凝土墻面。90編輯課件混凝土分層澆筑工藝說明:澆筑混凝土時必須分層進行,并限制其分層的厚度。可采用測桿檢查分層厚度。混凝土分層澆筑,測桿每隔澆筑高度刷紅藍標志線,測量時直立在混凝土上表面上,以外露測桿。91編輯課件混凝土工程—混凝土澆筑混凝土二次振搗工藝說明:地下室底板或頂板翻邊部位砼振搗時,該部位砼要求在一次振搗的基礎上,在其坍落度達到3-5cm時,再進行砼二次振搗,確保該處混凝土密實。92編輯課件框架結構豎向施工縫工藝說明:框架結構的豎向施工縫宜留在次梁中間的1/3范圍內。93編輯課件墻(柱)水平施工縫工藝說明:墻(柱)水平施工縫澆筑高度在3m以下時,施工縫留置在樓板底向上15-20mm(含10-15mm的軟弱層);澆筑高度在3m以上時,施工縫留置在樓板底向上25-30mm(含10-15mm的軟弱層);即待剔除軟弱層后,施工縫處于樓板底向上5mm處。94編輯課件剪力墻結構樓梯施工縫工藝說明:剪力墻結構(框架結構樓梯兩側有剪力墻)的樓梯施工縫設置:樓梯休息平臺板施工縫留置在1/3處,樓梯梁兩端預留梁窩,預留位置過墻中,休息平臺板同樣過墻中。95編輯課件框架結構樓梯施工縫工藝說明:框架結構樓梯兩側無剪力墻的樓梯施工縫留置在樓梯上跑自休息臺往上1/3的地方。96編輯課件混凝土施工縫處理工藝說明:為減少外墻施工縫,可以將外墻施工縫留設至板底,將梁的位置留設梁豁,施工縫處加鋼絲網(wǎng),梁的位置也可用聚苯板填塞。剔除浮漿,直至看見石子97編輯課件施工縫清理工藝說明:施工縫處碎渣等應清理干凈,外露鋼筋插鐵所沾灰漿、油污應清刷干凈,并充分濕潤和沖洗干凈。澆筑混凝土前,在施工縫處鋪一層與混凝土內成分相同的減石子砂漿30-50mm,使接槎處理到位,接縫平實。剔除浮漿,直至看見石子98編輯課件柱下部水平施工縫工藝說明:柱下部水平施工縫應距柱邊線內5mm彈一道切割線,用無齒鋸進行切割,切割深度為5mm。99編輯課件混凝土工程—混凝土澆筑墻、柱子頂面水平施工縫工藝說明:柱子頂面水平施工縫應按標高線往上5mm再彈一道線,沿線用無齒鋸進行切割,切割深度為5mm。墻體頂部水平施工縫應按標高線往上5mm再彈一道線,沿線用無齒鋸進行切割,切割深度為5mm。100編輯課件混凝土養(yǎng)護工藝說明:對已澆筑完畢的混凝土,應在12h后加以覆蓋和澆水。樓板夏季高溫時宜用黑色塑料布覆蓋嚴密,并保持塑料布內有凝結水,或用麻袋片覆蓋增加澆水次數(shù)并要保證表面濕潤,嚴防混凝土裂紋的出現(xiàn)。101編輯課件樓板冬期養(yǎng)護102編輯課件混凝土工程—混凝土養(yǎng)護與成品保護樓板冬期養(yǎng)護工藝說明:樓板保溫通常采用1層塑料布和若干層保溫被(具體厚度和層數(shù)通過熱工計算確定)。塑料布起到保溫和保濕雙層作業(yè),保溫被主要為保溫作用。注意保溫被鋪設時應相互搭接。另外,墻體鋼筋之間的空隙是保溫覆蓋容易忽略的部位,應重點控制。103編輯課件大體積混凝土測溫傳感器埋設工藝說明:大體積混凝土應該測量構件上、中、下等不同部位的溫度。因此埋設測溫傳感器是較為先進的方式之一。傳感器借助輔助的鋼筋固定在構件內的不同部位,然后將測溫導線甩出構件以外,并用塑料布纏裹,避免污染。注意傳感器與輔助鋼筋間應用絕熱材料隔開,防止鋼筋導熱造成測溫不準。輔助鋼筋傳感器導線104編輯課件樓梯踏步工藝說明:樓梯踏板可采用廢舊的竹膠板或木模板保護,樓梯角處用?10的圓鋼防止破損。105編輯課件門窗洞口、預留洞口、墻體及框架柱工藝說明:門窗洞口、預留洞口、墻體及柱陽角在表面養(yǎng)護劑干后采用廢舊的竹膠板或木模板做護角保護。106編輯課件構造柱的砌筑要求工藝說明:設有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墻體,應先綁扎構造柱鋼筋,然后砌磚墻,最后支模澆筑混凝土。磚墻應砌成馬牙槎(五退五進,先退后進),墻與柱應沿高度方向每500mm設2?6水平拉結筋,每邊伸入墻內不應少于1m。107編輯課件磚墻留槎要求-斜槎留置工藝說明:磚砌體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嚴禁無可靠措施的內外墻分砌施工,對不能同時砌筑而又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長度不應小于高度2/3。108編輯課件砌筑要求工藝說明:中小型砌塊墻體應對孔錯縫搭砌,搭接長度不應小于90mm。承重墻嚴禁采用斷裂小砌塊,小砌塊應底面朝上反砌于墻上(針對盲孔砌塊)。墻體灰縫厚度宜為10mm,但不應大于12mm,也不應小于8mm。墻體轉角處和縱橫墻交接處應同時砌筑。109編輯課件構造柱(芯柱)設置要求110編輯課件構造柱(芯柱)設置要求工藝說明:墻體轉角處和縱橫墻交接處應設構造柱,門窗洞口兩側應設抱框柱。構造柱及抱框柱應留設馬牙槎,支模時應加設海綿條防止漏漿。構造柱鋼筋應伸至頂部混凝土結構內錨固。對于通孔砌塊按圖集要求設置灌芯柱。構造柱(芯柱)鋼筋采用預埋或后錨固(植筋或脹栓固定)方式與混凝土結構連接。111編輯課件門洞處連系梁、過梁設置要求112編輯課件門洞處連系梁、過梁設置要求工藝說明:當墻體凈高超過4m時應在墻體中部設置圈梁(現(xiàn)澆混凝土帶),圈梁沿墻通長,在門窗洞口處宜與過梁結合,圈梁截面、配筋、混凝土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及規(guī)范圖集要求。窗口下部應設置窗臺梁,窗臺梁不沿墻通長。113編輯課件拉結筋設置要求工藝說明:

砌塊填充墻應沿框架柱全高每500mm設2?6拉結筋(墻體>240m時為3?6),拉筋伸入墻內的長度L:抗震設防烈度6、7度時不應小于墻長的1/5且不小于700mm;抗震設防烈度8、9度時宜沿墻全長貫通,其搭接長度300mm。拉筋與混凝土結構連接可采用預埋或后錨固方式。114編輯課件墻體底部砌筑要求工藝說明:采用輕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體或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砌筑墻體,或墻體位于地下室等潮氣較大的房間時,墻底部應砌燒結磚或多孔磚,或砌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或現(xiàn)澆混凝土坎臺,或往混凝土空心砌塊內灌C20混凝土,其高度均不宜小于200mm,且應高于建筑地面面層至少100mm。115編輯課件墻體頂部砌筑要求工藝說明:填充墻砌至接近梁板底時,應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墻砌筑完并應至少間隔7d后,再用實心磚將其斜砌擠緊。當空隙較小時采用膨脹細石混凝土填實。116編輯課件與機電專業(yè)配合工藝說明:墻體上的洞口及管線槽應在砌筑時預留出,不得后鑿。應采用無齒鋸切割整齊,線槽采用C20細石混凝土灌實。墻體上嚴禁橫向開槽。117編輯課件混凝土內鋼管預埋工藝說明:預埋的鋼管離建筑物、構筑物表面的凈距必須大于15mm;管徑在20mm以下時,使用手扳揻管器揻彎,管徑在25mm以上時,使用液壓揻彎器揻彎。118編輯課件入戶電纜保護鋼管預埋工藝說明:預埋在建筑物外墻的鋼管上焊接6mm厚鋼板,套管的預埋應使內穿的電纜距地面大于0.7m,距蓋板大于0.1m,預埋套管室內一端應高于室外一端。119編輯課件現(xiàn)澆混凝土墻或柱接線預埋工藝說明:現(xiàn)澆混凝土柱、墻上的接線盒預埋可自制“井”字形鋼筋架將接線盒卡好后與鋼筋綁扎固定,仔細核對標高,接線盒低端標高應以比設計要求標高高1cm為宜,接線盒口應與墻面、板面平齊,接線盒內裝入填充物后盒口用塑料膠布封好。120編輯課件橋架、線槽穿密閉墻預埋工藝說明:線纜導管上的密閉翼環(huán)的厚度一般不小于3mm,導管出墻面不小于50mm。121編輯課件無防水要求樓板套管預埋工藝說明:套管中部架設鋼筋于樓板上,套管下部水泥砂漿吊模固定,預留套管長度為樓板厚度、底板抹灰厚度與地面抹灰厚度總和,衛(wèi)生間一般預留50mm,套管兩端與樓板上、下部齊平。122編輯課件保溫隔熱工程-管根固定工藝說明:穿過屋面和墻面的管根部位,應用內摻3%膨脹劑的細石混凝土填塞密實,將管根固定。123編輯課件保溫隔熱工程-屋面排氣道工藝說明:排氣道通常設置間距小于6m,排氣道所圍面積小于36㎡。排氣道從保溫層開始斷開至防水層止。排氣道應無砂漿、水泥、砂等粉料摻入,確保氣體暢通排至排氣管。124編輯課件保溫隔熱工程-排氣口工藝說明:排氣出口應埋設排氣管,排氣管應設置在結構層上;穿過保溫層的管壁應打排氣孔,屋面排氣孔應做到做法一致、排列整齊、外形美觀,應設置在縱橫分隔縫的相交點處。125編輯課件保溫隔熱工程-排氣口補救方法工藝說明:當原預留的排氣管受到污染或破壞時,可采用管外套管的方式進行補救。套管應套在內管卷起防水卷材的外側,并向下埋入屋面面層內。126編輯課件找坡找平層工程-留設分格縫工藝說明:找平層要留分格縫,分格縫的寬度一般為20mm;水泥砂漿或稀釋混凝土找平層縱橫分格縫的最大間距不超過6m。分格縫內應填嵌瀝青砂等彈性密封材料;基層應坡度正確、平整光潔,平整度偏差不大于5mm,無空鼓裂縫;防水找平層、防水保護層、面層的分格縫位置上下相對應,面層分格縫預留位置應滿足驗收規(guī)范規(guī)定。127編輯課件防水層-基層處理工藝說明:基層表面保持干燥,并要平整、牢固、陰陽角轉角處做成圓弧。干燥程度的簡易檢測方法,將1㎡卷材平坦地平鋪在找平層上,靜置3-4h后掀開檢查,找平層與卷材上未見水印即可涂刷基層處理劑,鋪貼。128編輯課件防水層-卷材屋面鋪貼方向、位置工藝說明:鋪貼從流水坡度的下坡開始,先遠后近的順序進行,使卷材長度與流水坡度垂直,搭接順流水方向;上下層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鋪貼,第二層鋪貼的卷材必須與第一層錯開1/2寬度。129編輯課件防水層-屋面卷材搭接工藝說明:當采用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或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時,滿粘法搭接80mm,空鋪法、點粘法、條粘法搭接100mm。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采用焊接法時搭接50mm。130編輯課件防水層-非上人屋面防水卷材保護層工藝說明:涂刷著色劑首先將防水層表面清檫干凈,并要保證表面干燥,著色劑色調應柔和,顏色不能過重。卷材保護也可以直接用附有鋁箔或石英顆粒的卷材直接作面層卷材,直接作為防水保護層。131編輯課件防水層-地磚鋪貼工藝說明:此種做法適用卷材防水上人屋面。在防水層表面鋪攤水泥砂漿進行地磚鋪貼,鋪貼過程中注意屋面的排水坡向及坡度,雨水口處不得積水;創(chuàng)優(yōu)工程要做到屋面流水坡向正確、無積水;飾面磚排磚整齊合理、無空鼓,磚縫順直、寬窄一致;排水口、突出物等周邊排磚整齊、美觀。132編輯課件瓦屋面-瓦屋面防水工藝說明:所有陰陽角、預埋筋穿出處應事先做好圓?。粓A弧處粘貼附加層,涂刷嚴密。涂刷前,基層應干燥、平整。涂刷厚度符合設計要求。成膜前不得污染、踩踏或淋水。133編輯課件瓦屋面-坡屋面保溫層134編輯課件瓦屋面-坡屋面保溫層工藝說明:保溫層設于防水層之上,上部為35mm(設計確定)厚C15細石混凝土找平層(配?6@500mmX600mm鋼筋網(wǎng)與屋面預留的鋼筋固定)。135編輯課件瓦屋面-掛瓦層工藝說明:掛瓦采用木方,底層為順水條,上層為掛瓦條,順水條與掛瓦條形成整網(wǎng)與預埋在屋頂結構板上的?6鋼筋連接,掛瓦層木方均要進行防腐處理,還需用涂料將連接筋根部涂刷嚴密,以防腐防滲。136編輯課件瓦屋面-平瓦屋面排瓦控制工藝說明:為保證屋面達到三線標齊,應在屋檐第一排瓦和屋脊處最后一排瓦施工前進行預鋪瓦,大面積利用平瓦扣接的調整范圍來調節(jié)瓦片。大面積鋪掛的平瓦上下兩層之間的拼縫位置,要求錯開半塊瓦的寬度(上下兩層瓦的光面與麻面不允許在同一條線上);小范圍(局部)由于受到結構翻沿的影響,可以使用水泥砂漿抹灰后做假瓦施工。137編輯課件瓦屋面-瓦片固定工藝說明:第一塊瓦找準位置后,使用鋼釘在2個預留孔隙穿過后,將瓦片固定在掛瓦條上;接下來將第二塊瓦壓接在第一塊瓦面上,調整位置,確保搭接邊筋咬合完整,瓦片方正,之后將其同樣固定。138編輯課件天溝、檐溝、檐口的防水構造-卷材防水層工藝說明:溝內附加層在溝與屋面交接處易空鋪寬度不小于200mm。卷材防水層應由溝底翻上至溝外延頂部,卷材收頭應用水泥釘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封嚴;屋面排水溝縱向流水坡度不應小于1%,水落口周邊半徑500mm范圍內坡度不應小于5%,檐溝表面平整美觀、線條順直,流水暢通、無積水現(xiàn)象。139編輯課件天溝、檐溝、檐口的防水構造-女兒墻收口做法工藝說明:屋面與女兒墻交接處,做水泥踢腳并涂刷防水性外墻涂料。踢腳與墻面及屋面面層之間留伸縮縫,并填塞嵌縫油膏等柔性防水嵌縫材料。140編輯課件天溝、檐溝、檐口的防水構造-瓦屋面的檐口構造141編輯課件天溝、檐溝、檐口的防水構造-瓦屋面的檐口構造工藝說明:平瓦、波形瓦的瓦頭挑出封檐板的長度宜為50-70mm,如果瓦的尺寸較大,可適當加大,但不大于100mm,142編輯課件水落口及水落管-直式水落口的防水構造143編輯課件水落口及水落管-直式水落口的防水構造工藝說明:屋面直式水落口周圍半徑500mm范圍內坡度不應小于5%,水落口面層排磚整齊、勾縫光滑平整、水落口處無積水現(xiàn)象、水箅子起落靈活,整體達到最佳觀感質量。水落口杯與基層接觸處應留寬20mm、深20mm凹槽,嵌密封材料。144編輯課件水落口及水落管-水落管及排水口工藝說明:屋面外露豎向水落管每節(jié)不少于一個管卡,且安裝牢固;水落管內徑應不小于75mm,距墻應不小于20mm,排水口距水簸箕宜為150-200mm;管卡應設在靠近水落管接頭處、彎頭處。145編輯課件水落口及水落管-屋面水簸箕做法工藝說明:水簸箕可以采用如圖的石材邊角料加工制作;也可以按照傳統(tǒng)做法采用砂漿制品。146編輯課件水落口及水落管-瓦屋面成品檐溝147編輯課件水落口及水落管-瓦屋面成品檐溝工藝說明:瓦屋面可以采用安裝成品檐溝,進行集中排水,成品檐溝與混凝土結構或木裝飾板固定。148編輯課件水落口及水落管-瓦屋面雨水管安裝工藝說明:安裝成品檐溝的瓦屋面,成品檐溝內的雨水通過安裝的雨水管引入露臺或直接排出。149編輯課件出屋面管道及支架-出屋面管道150編輯課件出屋面管道及支架-出屋面管道工藝說明:管道根部按照防水要求做法八字角和附加層,卷材卷起至少250mm,上端用卡箍固定。砂漿墩與管道之間填塞柔性防水嵌縫油膏。砂漿墩外側可根據(jù)設計要求的顏色和材質涂刷防水型外墻涂料。151編輯課件出屋面管道及支架-出屋面支架工藝說明:支架根部在做找平層時先做好混凝土墩,防水卷材卷到混凝土墩上部。然后做砂漿保護層,保護層與管道支架之間填塞柔性防水嵌縫油膏。152編輯課件出屋面管道及支架-管道支架根部處理工藝說明:伸出屋面管道、支架根部的找平層應做成圓錐臺,管道根部500mm范圍內,找平層應抹出高度不小于30mm的圓臺;管道與找平層間應留20mm×20mm的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管道根部四周增設防水附加層,寬度和高度均不小于300mm,該部位防水層收頭處用金屬箍(或鍍鋅鋼絲)擰緊,并用密封材料封嚴;保護墩應蓋住防水收頭,與屋面面層之間留置分格縫。153編輯課件出屋面管道及支架-平屋面排風道154編輯課件出屋面管道及支架-平屋面排風道工藝說明:滴水槽寬10mm,槽內平整光滑、楞角方正;蓋板和腰線陽角平直方正。分色清晰、無污染,檐口做成坡度明顯、底口光滑、線條順直的鷹嘴;蓋板頂部抹灰,應留置10mm寬分格縫,避免開裂。155編輯課件出屋面管道及支架-斜屋面排風道工藝說明:排風道、屋面檢查孔等處屋面平瓦與立面結構相交部位,除使用與屋面配套的柔性卷材泛水處理外,必須全部使用防水砂漿將瓦與結構(木條)之間的縫隙填滿灌實。156編輯課件衛(wèi)生間基層要求工藝說明:衛(wèi)生間防水基層應采用1:2.5或1:3水泥砂漿進行找平處理,厚度20mm,找平層應堅實無空鼓,表面應抹平壓光。157編輯課件管根、墻角處理工藝說明:管根及墻角處抹圓弧,半徑10mm。管根與找平層之間應留出20mm寬、10mm深凹槽。158編輯課件含水率要求工藝說明: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要求防水基層干燥,聚合物水泥(JS)聚合物乳液(丙烯酸)等防水涂料可在潮濕基層上施工,但基層不得有水。159編輯課件基層坡度要求工藝說明:防水找平層施工應在找平層施工之后進行。地面向地漏處排水坡度為2%;地漏邊緣向外50mm內排水坡度為5%;大面積公共廁浴間地面應分區(qū),每一個分區(qū)設一個地漏,區(qū)域內排水坡度為2%,坡度直線長度不大于3m;公共廁浴間的門廳地面可以不設坡度。160編輯課件室內裝飾工程—衛(wèi)生間門口防水工藝說明:衛(wèi)生間防水找平層應向衛(wèi)生間門口外延伸250-300mm,防止衛(wèi)生間內水通過衛(wèi)生間外樓板滲漏。161編輯課件防水施工(一)工藝說明:聚氨酯類防水涂料應采用橡膠刮板涂刮,管根、轉角處采用刷子;JS、丙烯酸類防水涂料應采用油漆刷或滾筒刷涂刷;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應采用較硬的尼龍刷涂刷;界面滲透型防水液應采用噴霧器進行噴涂。162編輯課件防水施工(二)工藝說明:防水涂料應分遍涂刷,每遍不能涂刷過厚。下一遍涂刷應在上一遍涂膜固化后進行,以手摸不粘手為準。下一遍涂刷方向應與上一遍方向垂直,涂刷遍數(shù)以達到設計要求的涂膜厚度為準。163編輯課件防水施工(三)工藝說明:防水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使用高分子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時,防水層厚度不應小于1.2mm;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膜厚度不應小于0.8mm或用料控制不應小于0.8kg/㎡;界面滲透型防水液與柔性防水涂料復合施工時厚度不應小于0.8mm;聚乙烯丙綸防水卷材與聚合物水泥粘結復合時,厚度不應小于1.8mm。164編輯課件防水層高度工藝說明:地面四周與墻體連接處,防水層應往墻面上返300mm以上,有淋浴設施的廁浴間隔墻面,防水層高度不應小于1.8m。165編輯課件穿樓板管道防水做法工藝說明:管根孔洞在立管定位后,樓板四周縫隙用1:3水泥砂漿堵嚴;縫大于20mm時,采用細石混凝土堵嚴;管根與混凝土(水泥砂漿)之間應留凹槽,槽深10mm、寬20mm,槽內嵌填密封膏。166編輯課件地漏細部防水做法工藝說明:地漏管根與混凝土(水泥砂漿)之間應留凹槽,槽深10mm、寬20mm,槽內嵌填密封膏;從地漏邊緣向外50mm內排水坡度為5%。167編輯課件蹲便器防水做法工藝說明:管根與混凝土(水泥砂漿)之間應留凹槽,槽深10mm、寬20mm,槽內嵌填密封膏;蹲便器底部與立管相接處應加設密封膏。168編輯課件質量驗收及成品保護工藝說明:在蓄水試驗合格后,應立即進行防水保護層施工。保護層采用20mm厚1:3水泥砂漿。防水層最后一遍施工時,在涂膜未完全固化時,可在其表面撒少量干凈粗砂,以增強防水層與保護層之間的粘結;也可采用摻建筑膠的水泥漿在防水層表面進行拉毛處理后,然后再做保護層。169編輯課件抹灰面收光工藝工藝說明:高層、多層、及別墅排屋的廚衛(wèi)間,要求內墻面采用水平間隔拉毛的工藝,頂棚采用批白工藝,同時頂棚批白往下翻10cm,并用墨線進行分格。別墅排屋除廚衛(wèi)間外全部采用批白工藝。170編輯課件水泥樓地面工藝說明:水泥地面面層要求拉毛,拉毛的方向應統(tǒng)一,地面的分割線應設置在軸線或梁中心線位置,中間獨立框架柱及墻根部則應離開柱子或墻20cm位置設置分割線。171編輯課件踢腳線做法工藝說明:踢腳線要求采用1:2水泥砂漿壓光工藝,高度宜為離地坪完成面12cm,踢腳線與抹灰面的分格線條應采用黑色1cm寬的塑料線條。172編輯課件懸挑腳手架工藝說明:結構樓板施工時應提前預埋固定懸挑型鋼梁的錨環(huán),錨環(huán)直徑應通過計算確定。如果荷載較大,結構樓板鋼筋應適當加密。173編輯課件外掛腳手架工藝說明:剪力墻結構適合采用外掛腳手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