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腦Telencephalon教學講解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e4b634f8ee19b0109af78ea52daf611/9e4b634f8ee19b0109af78ea52daf6111.gif)
![端腦Telencephalon教學講解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e4b634f8ee19b0109af78ea52daf611/9e4b634f8ee19b0109af78ea52daf6112.gif)
![端腦Telencephalon教學講解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e4b634f8ee19b0109af78ea52daf611/9e4b634f8ee19b0109af78ea52daf6113.gif)
![端腦Telencephalon教學講解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e4b634f8ee19b0109af78ea52daf611/9e4b634f8ee19b0109af78ea52daf6114.gif)
![端腦Telencephalon教學講解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e4b634f8ee19b0109af78ea52daf611/9e4b634f8ee19b0109af78ea52daf611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Telencephalon端腦又稱大腦cerebrum,由前腦泡演化而來,兩側高度發(fā)育,被大腦縱裂分為左右半球,兩側大腦半球與小腦之間有大腦橫裂。大腦半球表面的灰質稱為大腦皮質,深部的白質稱為大腦髓質,埋在髓質中的核團稱為基底核。左右大腦半球內部各有一腔室,稱為側腦室。一、大腦的外形和分葉
大腦半球表面起伏不平,凹陷處為溝,溝間的隆起為回
gyrus.左、右大腦半球間為大腦縱裂cerebrallongitudinalfissure,縱裂的底為胼胝體
corpuscallosum,大腦和小腦間為大腦橫裂
cerebraltransverseassure.(一)大腦半球外側面
大腦半球外側面由外側溝、中央溝和兩條假想的連線分為額葉、頂葉、枕葉、顳葉和島葉。外側溝起于半球下面,行向后上方。中央溝起于半球中點稍后方,斜向前下方,下端與外側溝隔一腦回,上端延伸至半球內側面。兩條假想的連線為:頂枕溝和枕前切跡(枕極前下緣約4cm處)。中央溝分界了額葉和頂葉,外側溝分界了顳葉和額葉及部分頂葉,假想連線分界了枕葉和頂葉及顳葉。島葉
insula位于外側溝的底。1.額葉
frontallobe由中央前溝、額上溝和額下溝分為中央前回、額上回、額中回和額下回。2.頂葉
parietallobe:在中央溝和中央后溝之間為中央后回。頂內溝以上的部分為頂上小葉,以下的部分為頂下小葉,后者又分為緣上回和角回。3.顳葉
temporallobe由顳上溝和顳下溝(與外側溝平行)分為顳上回、顳橫回、顳中回和顳下回。4.枕葉
occipitallobe位于半球后部,形似三角形,枕葉后端稱枕極。5.島葉
insula
(二)大腦半球內側面和底面
位于中部的為前后方向略呈弓形的胼胝體
corpuscallosum。在胼胝體的后方有頂枕溝和距狀溝。在胼胝體的背面有胼胝體溝,繞過胼胝體的后方向前移行為海馬溝.中央前、后回移行至內側面的部分為中央旁小葉。距狀溝和側副溝后部之間為舌回
lingualgyrus。胼胝體溝和扣帶溝之間為扣帶回,海馬溝和側副溝之間為海馬旁回parahippocampalgyrus。海馬旁回前端彎曲稱鉤
uncus
(又稱海馬旁回溝)。在海馬溝處,部分皮質卷入側腦室下角呈弓形隆起稱海馬
hippocampus,海馬的內側有鋸齒狀的齒狀回
dentategyrus。在半球內側面,將位于胼胝體周圍和側腦室下角底壁的一圈弧形結構稱為邊緣葉
limbiclobe,包括隔區(qū),扣帶回、海馬旁回、海馬和齒狀回。額葉底面有縱行的嗅束
olfactorytract,其前端膨大為嗅球(與嗅神經相連),嗅束向后擴大為嗅三角,由此分出內側嗅紋和外側嗅紋,外側嗅紋將嗅覺傳至海馬旁回前部和鉤等嗅覺高級中樞。嗅三角與視束之間為前穿質
anteriorperforatedsubstance,內有許多血管穿入腦實質。二、大腦皮質CerebralCortex(一)大腦皮質的功能定位
l.初級軀體運動區(qū)
(4、6區(qū))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葉前部。發(fā)出纖維組成錐體束,調控軀體隨意運動。該區(qū)特點為:(1)定位關系為倒置人體,頭部正位。(2)身體各部投影區(qū)大小取決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復雜性,而與形體大小無關。(3)左右交叉,一側運動區(qū)支配對側肢體運動。2.初級軀體感覺區(qū)
(3,1,2區(qū))位于中央后回和中旁小葉后部。該區(qū)接受丘腦腹后核的纖維,精確感受對側半身痛、溫、觸、壓覺以及位置覺和運動覺。該區(qū)特點與軀體運動區(qū)相似:①倒置人體,頭部正位;②左右交叉;③身體各部投影區(qū)大小取決于感覺敏感程度,如手指和唇感受器最密,感覺區(qū)技射范圍也最大。3.視覺區(qū)
visualarea
(17區(qū))位于枕葉距狀溝兩側的皮質(楔葉下部和舌回上部)。4.聽覺區(qū)
auditoryarea
(41、42區(qū))位于顳葉的顳橫回。5.嗅覺區(qū)
olfactoryarea
(34區(qū))位于海馬旁回鉤的內側部及鄰近皮質。6.味覺區(qū)
gustatoryarea
(43區(qū))位于頂葉島蓋及島周皮質。接受來自丘腦腹后內側核的味覺沖動。7.平衡覺區(qū)
vestibulararea(2區(qū))位于中央后回的下部頭面投影區(qū),接受來自丘腦腹后外側核的平衡覺沖動.大腦皮質的功能定位大腦皮質的功能定位語言中樞
1.運動性語言中樞
motorspeecharea
(44、45區(qū))又稱說話中樞,位于額下回后部,,其主要功能是對語言的表述。該區(qū)損傷,患者雖能發(fā)音但不能說出完整且有意義的句子,稱運動性失語。2.聽覺性語言中樞
auditoryspeecharea
(22區(qū))又稱聽話中樞,位于顳上回后部,靠近聽覺區(qū)。其主要功能是對語言的理解。該區(qū)損傷,患者雖能聽到聲音,但不能理解別人和自己講話的意思,即所答非所問,稱感覺性失語。3.視覺性語言中樞
visualspeecharea
(39區(qū))又稱閱讀中樞,位于角回,靠近視覺區(qū)。其主要功能是對字義的理解。該區(qū)損傷,患者視覺無障礙,但讀不懂字義和句義,稱失讀癥。4.書寫中樞
writingarea
(8區(qū))位于額中回后部,靠近中央前回手區(qū)。其主要功能是書寫與繪畫。該區(qū)損傷,患者手的運動雖很正常,但書寫、繪圖出現(xiàn)障礙,稱失寫癥。(二)大腦半球的功能不對稱性
在長期的進化發(fā)育過程中,大腦皮質的結構和功能都得到了高度的分化。所謂的優(yōu)勢半球(有語言中樞半球)已被大腦半球特化區(qū)的概念所替代。左側大腦半球與語言的理解和表達、數(shù)字的計算分析密切相關,右側大腦半球感知非語言信息、音樂圖形和視覺的空間性。因此,左、右大腦半球的功能呈不對稱性各有優(yōu)勢。三、側腦室和基底核(一)、側腦室
lateralventricle位于大腦半球內,左右各一,內含腦脊液。可分4部,位于頂葉內的水平裂隙稱中央部,并由此發(fā)出3個角,前角自室間孔水平伸向額葉;后角伸入枕葉,
下角伸入顳葉(達海馬旁回鉤處),其底壁有海馬和海馬傘。側腦室脈絡叢位于中央部和下角,通過室間孔與第三腦室脈絡叢相連。后角前角下角側腦室(二)基底核
basalnuclei
位于兩側大腦半球的白質內,由尾狀核、豆狀核、屏狀核和杏仁體組成。1.尾狀核
caudatenucleus位于丘腦背外側,呈“C”形,全長伴隨側腦室,分頭、體、尾3部分。下角的末端連接杏仁體2.豆狀核
lentiformnucleus位于島葉深部,在水平切面和額狀切面上均呈尖向內側的楔形。并被外側白質板分為外部的殼和內部的蒼白球,蒼白球又被內側白質板分為內側部和外側部。
尾狀核頭部與豆狀核前部相連,并有纖維穿過,在水平切面上呈灰白相間的紋理,故二核合稱為紋狀體
corpusstriatum。在種系發(fā)生上,蒼白球出現(xiàn)較早(在魚類)又稱舊紋狀體,尾狀核和殼出現(xiàn)較晚(在爬行類)又稱新紋狀體。在哺乳類以下動物,紋狀體是調控運動的高級中樞,在人類,由于大腦皮質的高度發(fā)展,紋狀體退居從屬地位?;缀思y狀體的功能和作用:與隨意運動的穩(wěn)定、肌緊張的調節(jié)密切相關,并有認知功能。舊紋狀體病變稱震顫麻痹
(Parkinson病)。表現(xiàn)為全身肌緊張增強,肌肉強直,隨意運動減少,動作緩慢,面部表情呆板,伴靜止性震顫。新紋狀體病變稱舞蹈癥,其特征是運動過多而肌張力低下,表現(xiàn)為肌張力降低,上肢和頭部不自主的舞蹈動作。3.屏狀核
claustrum位于島葉和豆狀核之間,該核與豆狀核之間為外囊(行經島葉皮質與中腦被蓋的聯(lián)系纖維),與島葉皮質之間為最外囊(行經弓形束),屏狀核的功能作用尚不清楚。4.杏仁體
amygdaloidbody位于海馬回鉤深面,側腦室下角的前端,與尾狀核尾相連,屬邊緣系統(tǒng)。四、大腦半球的髓質WhiteMatteroftheCerebrum
大腦半球的髓質由大量神經纖維組成,主要包括連合纖維、聯(lián)絡纖維和投射纖維。
(一)連合纖維(聯(lián)系左右半球)
1.胼胝體
corpuscallosum連接左右額葉、頂葉、顳葉和枕葉。
2.前連合
anteriorcommissure分別連接兩側嗅球和顳葉。
3.穹窿連合
commissureoffornix(又稱海馬連合)。穹窿
fornix是由海馬至下丘腦乳頭體的弓形纖維束。
乳頭體海馬穹隆連合(二)聯(lián)絡纖維
聯(lián)絡纖維
associationfibers是指同側半球內各部分皮質的纖維,包括弓狀纖維、上縱束、下縱束、鉤束、弓形束和扣帶
l.弓狀纖維聯(lián)系相鄰腦回。
2.上縱束連接額、頂、枕和顳4葉。
3.下縱束連接枕葉和顳葉。
4.扣帶位于扣帶回和海馬旁回深部,連接邊緣葉。
5.鉤束連接額、顳兩葉。聯(lián)絡纖維弓狀纖維下縱束上縱束鉤束豆狀核(三)投射纖維
聯(lián)系大腦皮質和皮質下結構的上下行纖維,這些投射纖維大部分經過內囊。
內囊
internalcapsule位于尾狀核、豆狀核和丘腦之間,是由投射纖維構成的白質板在水平切面上,內囊呈尖端向內的“V”字形,可分為(內囊)前肢、(內囊)膝和(內囊)后肢。內囊前肢位于豆狀核和尾狀核頭之間,內囊后肢位于豆狀核和丘腦之間,內囊膝位于前后肢匯合處。內囊前肢主要走行額橋束和丘腦前輻射內囊膝走行皮質核束,內囊后肢主要走行皮質脊髓束、皮質紅核束、丘腦中央輻射和頂枕顳橋束,經豆狀核后部的為視輻射,經豆狀核下部的是聽輻射。內囊損傷可出現(xiàn)“三偏”癥:偏身感覺障礙(丘腦中央輻射損傷)、偏癱(皮質脊髓束、皮質核束損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客車駕駛員勞動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度國際民間貿易合同模板修訂版
- 2025年度車輛租賃合同車輛使用規(guī)范合同
- 2025年度航空航天復合材料研發(fā)保密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專利文件兼職翻譯服務合同規(guī)范文本
- 2025年度綠色生態(tài)護坡設計與施工一體化合同樣本
- 2025年度工地磚渣環(huán)保處理與再生利用合同
- 2025年度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合同知識產權條款正規(guī)范本
- 2025年度跨境電商合同糾紛解決機制與法律適用
- 現(xiàn)代建筑設計的未來趨勢與實踐
- 《大小比較》(說課課件)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西師大版
- 張五常子女和婚姻合約中的產權執(zhí)行問題
- 口腔粘膜常見疾病
- 校園安全派出所
- 餐廳值班管理培訓
- XXXX無線維護崗位認證教材故障處理思路及案例分析
- 2024年浙江省自然資源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酒店春節(jié)營銷方案
- 營銷管理方案中的定價策略與盈利模式
- 2024年西寧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英語/數(shù)學/語文)筆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臨沂市高三一模(學業(yè)水平等級考試模擬試題)物理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