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禪山記教案(最終版)_第1頁
游褒禪山記教案(最終版)_第2頁
游褒禪山記教案(最終版)_第3頁
游褒禪山記教案(最終版)_第4頁
游褒禪山記教案(最終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6PAGE4《游褒禪山記》【教學目的

1、掌握重點字詞(正音、虛詞、一字多義、活用、通假等)

2、學習本文因事明理、敘議結合的寫法。3、認識本文所闡發(fā)的治學、處事都必須具有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明白這兩者在當今改革開放時代的借鑒意義。

【教學重難點】:

1、積累“舍”“名”“其”“以”等文言實詞、虛詞,學習“至”“明”等一些詞的活用。

2、掌握因事說理、敘議結合、前后照應的寫法。【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方式】傳統(tǒng)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作者和課文簡介,串講第一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在初中我們學過哪些用文言文寫作的游記?

明確:《小石潭記》、《登泰山記》、《醉翁亭記》……

記是一種記敘文體。內容廣泛,可以記人、記事、記物,寫法方面比較自由,構思巧妙。在表達方面上可純?yōu)橛洈?,可夾敘夾議,有的甚至議多于敘。(二)這些游記共同的側重點是什么?

明確:抓住景物特點,濃筆重彩,精描細繪,表現(xiàn)山水之美。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游記,卻不以表現(xiàn)山水之美為主,而是在記游的基礎上,進行大量的議論,議論是文章的中心,而記敘只是一個引子。這篇游記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板書課題)。

二、作者及課文背景介紹(一)作者生平介紹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北宋臨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后被封為“荊國公”,人稱“王荊公”。宋仁宗時,他上萬言書,主張實行新法,改革政治。由于保守派反對,新法受阻。被列寧稱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他具有樸素的唯物辨證思想,反對天命,提出了這一著名的“三不足”論斷,即“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進步口號。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被推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作收入《臨川先生文集》。(二)時代背景資料《游褒禪山記》是王安石三十四歲時(1054年)從舒州判通任上辭職,在回家的路上游覽了此山,三個月后以追記的形式寫下此文。本文記述的是一次未能盡興的游覽,作者深感后悔和遺憾。就是在這深探的后悔和遺憾中,作者闡發(fā)了深刻的道理。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禪山,抒發(fā)了怎樣的思想情感,闡發(fā)了怎樣的道理呢?下面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三、研習課文(一)朗讀課文。學習文言文的第一要務就是“讀”,有一句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下面由大家先朗讀這篇課文。(二)正音(板書):(三)理清思路。

由學生討論,明確文章結構。

第三部分(1、2):記游山所見及經過。

第二部分(3、4):寫游山的心得。

第三部分(5):游山的時間及同行者。(四)研習課文第一段。1、掌握以下字詞:

偏義復詞:廬冢,廬,房舍。冢,墳墓。這里指慧褒的弟子在慧褒墓旁蓋的房舍。

詞類活用:

(1)“舍”:①筑舍定居。名詞活用為動詞?!笆忌嵊谄渲贰?。②房屋。例:屋舍儼然。③筑室定居。例:始舍于其址。④同“捨”,放棄。例:便舍船,從口入。)

(2)“名”:①命名,稱呼。名詞活用為動詞?!懊话U”、“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②說清楚,說明白。名詞活用為動詞?!岸苊摺?。

(3)“窮”:窮盡,走到頭。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昂糜握咭嗖荒芨F也”。一詞多義:

(1)卒:①死“死葬之”②終于?!白渫⒁娤嗳纭薄妒酚?廉頗藺相如列傳》③士兵。“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戰(zhàn)》)

(2)“文”:①碑文,整篇文章?!捌湮穆?。”②文字?!蔼毱錇槲莫q可識”。③華美、有彩飾。“舍其文軒”。(《公輸》)④屬予作文以記之?!对狸枠怯洝罚ㄎ恼拢?;⑤文過飾非(掩飾)

(3)“道”:①道路?!坝斜偷馈薄"谡f、講?!昂慰蓜俚酪苍铡?。③道理?!皫熣?,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④正確的方法?!安咧灰云涞馈薄#ā恶R說》)。⑤主張。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哆^秦論》(4)蓋:①蓋音謬也。副詞,表示推測,相當于“大概”的意思。②日初出大如車蓋:車蓋;③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是因為”“是由于”等。2、找出文中的判斷句:

A……者……也

①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②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③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音謬也。

這三個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斷。其中的“者”是語氣助詞,表示提頓;“也”是語氣助詞,表示判斷。第一個句子是一般判斷句。第二、三個句子是因果關系的判斷句,其中的“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

4、狀語后置:

始舍于其址。

(五)第一段課文分析

1、“褒禪山亦謂之華山”中,哪一個是本名?哪一個是別名?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明確:華山是本名;褒禪山是別名?!耙怨势浜竺话U”——此前不叫褒禪山;“有碑仆道……曰‘花山’”——可見“花山”是古名,“花”后來訛音為“華”。

2、“距其院東五里……名之也”——這句介紹華山洞名由來。陽:山南水北(如衡陽在衡山的南面,洛陽在洛河的北面)陰:山北水南(江陰在長江的南面)

3、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只有從它那些殘存的文字中還能夠辨認出的,是“花山”。獨:只有。其:那,那些。文:文字,指碑上殘存的文字。猶:還。曰:是。這句話比較費解。“為文”當指額文,刻在石碑上部的碑文題目,字體較大,刻得較深。

⑦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言:說,這里是“念”的意思。蓋:副詞,這里表示推測性的判斷,相當于“原來”的意思。作者認為,“華山”的“華”字,既然碑上寫作“花”,就應該讀huā,現(xiàn)在讀如“華實”的華(huá)代漢語的“……的原因”。(二)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提問】:第三段著重寫什么?

明確:寫游褒禪山的心得體會,抒發(fā)自己的感想,即第一句中所說的“有嘆”,提出要賞“非常之觀”,必須具備“志”、“力”、“物”三個條件,那么作者認為“志”、“力”、“物”這三者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

五、布置作業(yè)。

1、將文中出現(xiàn)的有“其”字的句子全部找出來,并歸類整理。

2、“志”、“力”、“物”三者的內在聯(lián)系。記游華山洞的經過記游洞經過前洞后洞記游者少窈寒深平曠記游者甚眾板書設計:記游華山洞的經過記游洞經過前洞后洞記游者少窈寒深平曠記游者甚眾悔追記后洞中所見悔追記后洞中所見并表示遺憾心情第三課時【教學要點】:分析“志”、“力”、“物”三者的內在聯(lián)系;研讀文章第四、五段,積累文言知識。

【教學過程】:一、完成上節(jié)課的作業(yè)。【提問】:第三段作者提出要賞“非常之觀”,必須具備“志”、“力”、“物”三個條件,那么作者認為“志”、“力”、“物”這三者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

明確:這里以景喻物,用“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比喻某種最高成就的境界。但這種境界“人之所罕至”,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達到的。怎樣才能達到呢?作者提出了三個“不能至”:“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這三個“不能至”表達了三層意思,提出了達到目的的三個必要條件:”志”“物”“力”。在提出“志”這個條件時,用兩個否定詞構成雙重否定,強調“有志”;在提出“力”和“物”這兩個條件時,又分別把“有志”作為基本前提,也強調了“有志”。這就揭示了三者之間的辯證關系,首先要有“志”,其次要有“力”,再次要有“物”,把需要堅定的志向、不斷的艱苦努力又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才能完成一種理想追求的道理。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而其中“志”又是最根本的。所以作者又對“志”的重要性,作進一步的強調和申述?!叭涣ψ阋灾裂桑谌藶榭勺I,而在己為有悔”,是說有“力”而無“志”,因此未達到目的,這會被人譏笑,自己也會悔恨;“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指出只要“盡吾志”,雖然不能達到目的,也可以無譏無悔;通過對比“力足以至”而未能至和“盡吾志也而未能至”兩種情況,得出“可譏”“有悔”和“無悔”“無譏”兩種結果。這一正一反的兩層意思,突出了“有志”的決定作用,并且提出“盡吾志”,即全力以赴、堅持不懈的高標準要求。最后,以“此余之所得也”,收束這一段議論,歸結到作者思想上的收獲,回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烏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這段議論以古人“有得”始,以自己“所得”終,前后呼應。

【遷移討論】:你認為“志”、“力”、“物”三個因素,對于達到成功,哪個因素是最重要的?

此題目的討論學生完全可以根據(jù)自身經歷,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討論中互相交流,從而得出結論。討論應當遵循切合學生實際、實事求是的原則,自圓其說即可,不必一概而論,強求統(tǒng)一。二、研習第四段課文。

(一)掌握以下字詞:

一詞多義:

1、“悲”:①感嘆、嘆惜?!坝嘤谄捅?,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②悲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③哀憐。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說》)

2、“勝”:①盡shēng。“何可勝道也哉”。②能承擔,禁得起,shēng。“沛公不勝杯構”(《鴻門宴》)。③優(yōu)美的,shèng?!坝栌^夫巴陵勝狀”(《岳陽樓記》)。④勝利,shèng?!敖K不能加勝于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詞性活用:

1、“謬”:弄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昂笫乐嚻鋫鳌?/p>

2、“傳”:流傳下來的文字,動詞活用為名詞?!昂笫乐嚻鋫鳌?/p>

3、名:識其本名,名詞作動詞?!昂笫乐嚻鋫鞫苊摺敝攸c字詞:所以:由結構助詞“所”和介詞“以”組成,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的原因”。學者:古今異義。古:求學的人,讀書人。今: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有專門學問的人。(二)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提問】:“古書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話相照應?“后世之謬其傳”又是跟哪句話相照應?明確:前者照應“其文漫滅”;后者照應“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三、小結:這一段與第一段記仆碑文字和訂正讀音相照應。這樣看來作者在第一段寫仆碑和仆碑上的文字是別有用意的,它是第四段議論的根據(jù)和材料。先由所見的仆碑引出感慨,指出由于“古書之不存”,致使后人以訛傳訛。針對這種情況,提出“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這是從具體到抽象,概括出研究事物必須去偽存真的道理。四、略讀第五段。

通假字:父(fǔ):通“甫”,古代男子名下加的美稱。例:長樂王回深父?!咎釂枴浚旱谖宥螌懯裁??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補敘同游者的籍貫、姓名和作記時間,以及作者籍貫、署名。這是寫游記常用的格式?!咎釂枴浚汗糯斡浽谖哪┝谐鐾握咝彰?,幾乎成為一種定式,同學們過去已經見過,請說出篇名。明確:《小石潭記》最后一段: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提問】:同游者的姓名沒有出現(xiàn)在正文里,而是記在這段文字中,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這種格式的好處在于:①古代游記大多是借山水、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文章主體部分中不出現(xiàn)同游者姓名;即便在記游蹤時不能不涉及同游者,也只用泛稱,如本文中的“四人”“怠而欲出者”“或”等。②這樣寫可以節(jié)省許多筆墨,使行文簡練。

五、指導整理“其”字的幾種用法。

“其”在文言文中是最常見的虛詞之一,也是《考試說明》規(guī)定的高考考查的重點虛詞之一。在王安石的佳作名篇《游褒禪山記》一文中,“其”字出現(xiàn)了20多次,較全面地體現(xiàn)了虛詞“其”的用法。下面,我們對虛詞“其”進行歸納,以便更好地掌握“其”的用法規(guī)律。

“其”字大致可分為五種類型:指示代詞,相當于“那”“那個”“那些”。如“以故其后名之曰”:代詞,那(此系遠指,指褒禪埋葬之時);“咎其欲出者”:代詞,那個。人稱代詞,相當于“它”(他)。如“獨其為文猶可識”:代詞,它(代仆碑)。“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代詞,他們(指古人)。人稱代詞,表領屬關系,作“它(他)的”講。如“始舍其址”。人稱代詞,活用為第一人稱,相當于“我”、“我們”、“自己”。如“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代詞,自己。助詞,放在句首或句中,無義。如“既其出”⑥副詞,可譯為“難道”。如“其孰能譏之乎”。六、啟迪思維,深入研究。

【提問】:從游覽來看,這是一次半途而廢的游覽,用作者的話來說,是一次“不得極夫游之樂”的游覽。照理,這樣的游覽并沒有多大價值可寫,而本文卻成為一篇傳誦千古的名篇,為什么?從中,我們對作文之法有什么體會?

明確:這是因為作者從這樣一次半途而廢的游覽中總結出深刻的教訓,指出發(fā)人深省的道理,使文章“有補于世”;并使記游與說理有機結合,嚴密照應,因而使文章別開生面,于平淡中見神奇,成為別具一格的游記,傳誦千古。從中,我們至少可以體會到:

1.首先要重視文章的立意,有新意,能啟發(fā)人們思考。

2.其次要重視構思布局,使材料與觀點有機統(tǒng)一,結構嚴密。七、總結:這篇課文寫的是一次未能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