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第六單元-第19課-社會生活的變遷-練習題(有答案)_第1頁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第六單元-第19課-社會生活的變遷-練習題(有答案)_第2頁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第六單元-第19課-社會生活的變遷-練習題(有答案)_第3頁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第六單元-第19課-社會生活的變遷-練習題(有答案)_第4頁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第六單元-第19課-社會生活的變遷-練習題(有答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9課社會生活的變遷練習題一、填空題1.改革開放前買衣服要憑布票,數量有限,色彩和樣式單調。

改革開放后人們的衣著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服飾成為人們顯示風度、展示個性的方式。

2.上個世紀飲食結構比較單一,有些農村甚至沒有解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

現在人們不但能“吃飽”,而且還要“吃好”,講究營養(yǎng)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等科學衛(wèi)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3.改革開放,前住房比較擁擠,室內設施簡單。改革開放后,人均住房面積擴大室內裝修和居住環(huán)境明顯改善。

4.我國目前鐵路、公路、民用航空、水運和地下軌道交通建設飛速發(fā)展,已形成綜合交通運輸網。

5.我國電信網絡規(guī)模和用戶數均居全球第一,發(fā)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信息的傳遞變得快捷和簡便,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

二、選擇題6.人民的衣食住行折射出新中國時代的變遷。下圖中的時裝表演,最有可能出現在(C)A.三大改造時期B.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C.改革開放新時期D.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7.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衣、食、住、行、用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列不能反映這一變化的是(B)A.衣著豐富多彩B.食物匱乏單調C.自駕出游流行D.上網淘寶購物8.馬齒莧、薺菜、苦菜、香椿、槐花等野菜,原本都是人們因為糧食不足用來充饑的,現在卻成為餐桌上的稀罕物,受到大家的喜愛。這說明現在人們在吃上注重(B)A.饑飽B.獵奇C.綠色健康D.糧食9.20世紀70年代,中國城鄉(xiāng)居民的衣著主要是單調的“灰藍黑”。進入90年代,人們的服飾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日益多元化、個性化。這一變化反映的實質是(D)A.人們思想觀念不斷解放B.西方文化影響深遠C.人們服飾品味逐漸提升D.服裝產業(yè)迅猛發(fā)展10.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費糧食123.6公斤,比1978年減少59.1公斤,下降32.3%。對此現象解釋最為合理的是(B)A.北京糧食供應緊張,糧食供不應求B.改革開放后,居民膳食結構日益多樣化C.國家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農業(yè)發(fā)展緩慢,長期滯后D.居民工資低微,無力購買糧食11.小明的爸爸說:“爸爸像你這么大的時候(15歲)一頓能吃五碗飯,你現在卻連兩碗都吃不了?!毙∶鬓q解道:“我吃了很多肉、魚、菜,還喝了牛奶,奶奶說您那時幾乎沒有這些吃的!”這段對話說明改革開放以來(D)A.國家糧食產量有所下降B.青少年深受西方飲食文化影響C.青少年的體質有所下降D.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衣食住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表所示內容中對應錯誤的是(B)A.①B.②C.③D.④①衣的變化服飾豐富多彩,日益多元化、個性化②食的變化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費比例不足③住的變化人均居住面積擴大④行的變化出行坐飛機、動車、開私家車越來越普遍13.房價問題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及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早在1995年國家就啟動了安居工程,它體現了我國(D)A.城市化建設的要求B.勞動就業(yè)制度的改革C.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D.社會保障的不斷完善14.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文化消費在消費結構中的比例是(C)A.基本持平B.時增時減C.大幅度增長D.幅度下降15.進入新時期,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下列現象能體現這一變化的是(D)①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費比例增加,服飾多樣化,時裝流行②居民中自費旅游,參加各種文娛、健身活動的越來越多③筆記本電腦、手機日益普及,出行坐飛機、動車、開私家車越來越普遍④自謀職業(yè)、下海經商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16.下列關于中國互聯網的描述正確的是(A)A.起步較晚,發(fā)展迅速B.使信息的傳遞變得越來越復雜C.互聯網普及率居世界第一D.使人們的生活方式保持傳統(tǒng)17.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民對于時間的掌握發(fā)生的變化有這樣的說法:50年代看天上(太陽),70年代看墻上(掛鐘),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機)。這反映了(B)A.我國人民的生活習慣發(fā)生了變化B.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發(fā)生了變化C.我國的輕工業(yè)發(fā)展很快D.我國人民的消費觀念發(fā)生了變化18.從“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從“綠藍灰到五彩繽紛”,從“破爛平房到漂亮樓房”,從“自行車到私家車進平常百姓家”的主要原因是(B)A.人們不再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傳統(tǒng)B.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人們努力生活得更好D.人們衣食住行發(fā)生了變化19.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衣食住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列順口溜最能說明這一點的是(B)A.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B.雙手筑起兩層樓,高檔家電樣樣有,妻兒外出有汽車,吃喝穿戴屬一流C.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個窩窩頭,一天三頓難見油D.縫紉機縫出新衣衫,自行車出門真方便,收音機聽聽大新聞,美觀的手表看時間20.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糧票和油票,實行糧油商品敞開供應。從此,伴隨城鎮(zhèn)居民近40年歷程的糧票、油票等各種票證就此謝幕,象征著一個新時期的來臨。這個來臨的新時期是(D)A.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B.社會主義道路探索時期C.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三、材料題21.某班同學準備舉辦專題展覽,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生活的變化。請你參加本次活動,完善展覽內容。【任務一】第一組負責搜集改革開放前購物用的票證,下面是一張糧票和一張油票。(1)請你說說當時我國使用糧票和油票等票證的原因。經濟發(fā)展水平低;商品供應嚴重匱乏等。(符合題意,答出一點即可)【任務二】第二組負責搜集身邊生活變化的圖片,下面是一張20世紀70年代太原市民主要交通工具的照片和一張現在太原市民主要交通工具的照片。(2)請你從衣食住行四方面說一說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改變。衣:改革開放前,人們買衣服要憑布票,且數量有限,色彩和樣式也很單調。改革開放后,人們的衣著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服飾已經不僅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們顯示風度、展示個性的方式。食:改革開放前,人們飲食結構單一,有些農村甚至沒有解決溫飽問題;改革開放后,人們不但能‘吃飽’,而且還要‘吃好’,講究營養(yǎng)均衡、粗細搭配,提倡綠色食品。住:改革開放前,人們的住房比較擁擠,室內設施也很簡單。改革開放后,人們的居住環(huán)境也有了明顯的改善。行:改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