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道》課件24張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1頁
《大學之道》課件24張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2頁
《大學之道》課件24張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3頁
《大學之道》課件24張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4頁
《大學之道》課件24張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學之道學習目標語言建構與運用:了解《大學》有關知識,落實文言基礎知識,疏通文意。思維發(fā)展與提升:誦讀文本,理解“三綱”“八目”的具體所指及其內(nèi)部關聯(lián)。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了解儒家君子修德之學和圣王的治政之道。文化傳承與理解:結合生活經(jīng)驗和社會現(xiàn)實,思考《大學之道》對于自我價值的指導意義。文化常識戴圣,字次君,祖籍梁國甾縣(今河南商丘)。西漢時期學者、禮學家、漢代今文經(jīng)學的開創(chuàng)者。后世稱其為“小戴”。戴圣與叔父戴德曾跟隨經(jīng)學大師后蒼學《禮》,成就卓著,兩人被后人合稱為“大小戴”。漢宣帝時,戴圣以博士之職參與石渠閣論議,官至九江太守。編有《禮記》,為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1.戴圣《禮記》據(jù)傳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所作,西漢禮學家戴圣所編,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和《周禮》《儀禮》并稱“三禮”。《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20卷49篇,書中內(nèi)容主要介紹先秦的禮制條文,闡述周禮的意義?!抖Y記》體現(xiàn)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學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抖Y記》中記載的古代文化史知識及思想學說,對儒家文化傳承、當代文化教育和德行教養(yǎng),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有著重要的影響。2.《禮記》3.《大學》文題解讀大學之道①,在明②明德③,在親民④

,在止⑤于至善⑥

。大學之道①:指窮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則。明②:動詞,彰明。明德③:美好的德行。文本研讀譯文:窮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則在于彰明美德,在于親近愛撫民眾,在于達到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親民④:親近愛撫民眾。止⑤:到、至。至善⑥: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知止①而后有定②,定而后能靜③,靜而后能安④,安而后能慮⑤,慮而后能得⑥。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⑦矣。知止①:知道要達到的“至善”境界。定②:(志向)堅定不移。靜③:心不妄動。安④:性情安和。慮⑤:思慮精詳。得⑥:處事合宜。道⑦: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軌跡,也可以說是事物變化運動的情況。譯文:知道要達到的“至善”境界,則志向堅定不移,志向堅定不移才能夠心不妄動,心不妄動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慮精詳,思慮精詳才能處事合宜。每樣東西都有根本和枝末,每件事都有終結和開端,明白了本末始終的先后次序,就接近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了。止于至善明明德親民“綱”的本意是提網(wǎng)的總繩,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請同學們自主誦讀本段,思考“三綱”指什么?它們之間是怎樣的關系?三綱朱熹注曰:“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虛靈不昧,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但為氣稟所拘,人欲所蔽,則有時而昏;然其本體之明,則有未嘗息者?!薄懊鞯?,是我得之于天,而方寸中光明底物事。統(tǒng)而言之,仁義禮智。以其發(fā)見而言之,如惻隱、羞惡之類;以其見于實用言之,如事親、從兄是也。如此等德,本不待自家明之。但從來為氣稟所拘,物欲所蔽,一向昏昧,更不光明?!敝祆湔J為人本性清明,但因為氣稟所拘和人欲所蔽才變得昏暗不明?!懊鞯隆奔慈颂焐鷵碛械纳菩?,但這種善性會被外物所污染,“明明德”指不斷地彰明人內(nèi)在的光明的德行,把人天生固有的善性發(fā)揮出來,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這是求知和修身。明明德親民“親民”的解釋在學術界存在爭議:一解為“親愛于民”

或“兼教養(yǎng)意”,是關愛人民,這里的“親”即是親近、關愛的意思;一解稱“親民”當為“新民”,是教化民眾、使民向善之意。教材里“親民”取“親近愛撫民眾”之意。止于至善孔穎達:“在止于至善者,言大學之道,在止處于至善之行?!敝祆湔f:“止者,必至于是而不遷之意。至善,則事理當然之極也?!?/p>

“止于至善”要求所有人能在道德修養(yǎng)上達到至善至美的境地,從而使整個社會道德趨于完善。這是大學教育要達到的最高目標,也是一個無限完善的過程。止于至善明明德親民內(nèi)圣外王最終追求三綱“內(nèi)圣外王”最早出自《莊子·天下》。由于這個說法和儒家理念相符合,于是就被儒家借用,并逐漸形成了儒家哲學的主題——內(nèi)圣外王之道。“內(nèi)圣”指修身養(yǎng)德,要求人要做一個有德行的人;“外王”指齊家、治國、平天下?!皟?nèi)圣外王”的統(tǒng)一是儒家學者們追求的最高境界?!叭V”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關系?!懊髅鞯隆本褪且蔑@人性中美好的品德,這是儒家人生哲學和政治哲學的根本要求?!坝H民”,有一種解釋就是要使人去舊立新、去惡向善,強調(diào)只有不斷革新,永不停滯地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才能使人性中美好的品德得以弘揚?!爸褂谥辽啤?,就是要使人達到善的最高境界,告訴人們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是什么?!叭V”之間是一個循序漸進、有始有終的過程。它們構成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個體到群體的完整社會體系,表達了儒家一貫倡導的以教化為手段、以德政為目的的施政主張。本段論證層次:首句開宗明義,提出大學之道的“三綱”,第二、三句承接上文對如何達到大學之道闡明其中的邏輯關系。如何才能做到“三綱”?試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知定靜安慮得明確原則堅定不移心不妄動性情安和思慮周到處事合宜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①。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②。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③。致知在格物④。齊其家①:使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修其身②: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致其知③:獲得知識。格物④:推究事物的原理。譯文: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使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先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物格而后知至①,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②,壹是③皆以修身為本④。知至①:對外物之理認識充分。庶人②:指平民百姓。壹是③:一概,一律。本④:本源、根本。譯文: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對外物之理認識充分,對外物之理認識充分后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內(nèi)心端正后才能修養(yǎng)品性,品性修養(yǎng)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后天下才能太平。從天子到平民百姓,一律都要以修養(yǎng)品性為根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目”指網(wǎng)眼,比喻事物的從屬部分。請同學們自主誦讀本段,思考“八目”是什么意思?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八目推究事物原理獲得更多知識意念誠實不欺去除私心雜念具有良好修養(yǎng)處理家族關系協(xié)助治理國家彰顯美好品德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內(nèi)修(善其身)外治(善天下)八目八目之間是相互聯(lián)結的關系,它包括“內(nèi)修”和“外治”兩大方面,強調(diào)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說明了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一致性?!叭V”指“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即養(yǎng)成美德并使之彰顯出來,通過言傳身教使人們也修成美德,使自身和社會都達到至善的境界,也就是修身和教化。這是宗旨,是綱領,是指導思想?!鞍四俊敝浮案裎铩薄爸轮薄罢\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目”是實現(xiàn)“三綱”的具體步驟?!鞍四俊钡闹行沫h(huán)節(jié)是“修身”,“格物”“致知”是“修身”的外部途徑,“誠意”“正心”是“修身”的內(nèi)在前提,“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修身”的更高一個層次的自我實現(xiàn),即管理好家庭、家族,治理好國家,平定天下。它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如何理解“三綱”“八目”的關系?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止于至善明明德親民內(nèi)修(善其身)外治(善天下)內(nèi)圣外王三綱八目最終追求情境探究1.你如何看待本文提到的“大學之道”?積極影響:《大學》強調(diào)了學習者自身道德修養(yǎng)的提高,還強調(diào)了對社會的關心和參與精神,對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與促進社會發(fā)展都具有積極意義?!洞髮W》所提出的“修、齊、治、平”思想,幾乎成為讀書人的唯一標準理想。這種思想主張積極入世,注重自身修養(yǎng),關心人民疾苦,努力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安定,擁護統(tǒng)一,對社會的繁榮穩(wěn)定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消極影響:《大學》把人的思想束縛在儒家的思維范圍之中,給古代文人帶來思想僵化的缺點。在中國古代,一個人如不按照“修、齊、治、平”這條線路來走,輕則斥之為不成才,重則認為離經(jīng)叛道,大家群起而攻之,使文人輕易不敢背離。同時,“達則兼濟天下”信念的最終目標是為最高統(tǒng)治者服務的,因此帶有濃厚的政治傾向性。有意義。兩千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知識分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把生命的歷程鋪設在“三綱”“八目”這一階梯之上。它鑄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心理,時至今日,仍然在發(fā)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識明確,不管你積極還是消極,“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觀念總是或隱或顯地在影響著你的思想,左右著你的行動,使你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的人生歷程也不過是在這儒學的進修階梯上或近或遠地展開。事實上,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