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_第1頁
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_第2頁
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_第3頁
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_第4頁
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年4月19日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文檔僅供參考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目錄1總則 22.緊急情況類型 23.編制依據及指導文件 24.應急組織機構 35.應急組織機構職責 46.應急響應流程 57.應急組織工作標準 8.應急預案 8(一)火險應急預案 8(二)危險化學品泄漏應急預案 14(三)風災事故應急預案 18(四)雷電事故應急預案 20(五)傳染病應急預案 21(六)食物中毒應急預案 23(七)中暑應急預案25(八)現(xiàn)場急救應急預案 26(九)社會穩(wěn)定事件應急預案 33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1總則1.1目的為保障企業(yè)人員生命安全,維護企業(yè)聲譽和社會形象,預防或減少潛在安全事故,有效避免各類事故給企業(yè)帶來損失,使企業(yè)在面對重大突發(fā)事件時,能迅速反應、有效控制和妥善處理,確保各項工作能正常有序開展并可持續(xù)發(fā)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對可能出現(xiàn)的生產安全事故、安全防疾、消防保衛(wèi)、場內交通、自然災害,及較大、重大事故可能出現(xiàn)的緊急情況,作出快速反應并有序應對,特制定本預案。1.2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公司范圍內可能出現(xiàn)的事故或緊急情況的預防與處理。2緊急情況類型對于公司生產經營活動中出現(xiàn)或可能造成傷亡或重大經濟損失、重大經營影響、重大社會影響的事故及其它突發(fā)事件,將其具體分為以下幾部分:1)生產安全事故部分包括但不但限于以下內容:高處墜落、觸電、物體打擊、機械傷害、坍塌傷害等。2)安全衛(wèi)生防疫部分包括但不但限于以下內容:傳染病、職業(yè)病、急性中毒、中暑等。3)消防、保衛(wèi)、交通部分包括但不但限于以下內容:火災事故;危險化學品;場內交通事故;壓力容器、管道爆炸等。4)社會穩(wěn)定事件部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群體事件等。對于上述分類中沒有預料的突發(fā)事件,本預案起一般的應急指導作用。5)自然災害部分包括但不但限于以下內容:風災、雷電暴雨、暴風雪、地震災害、地面沉降、泥石流災害事故、山體滑坡災害等。3編制依據及指導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0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83號)《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guī)定》(國務院令第302號)《危險化學品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44號)《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察條例》(國務院令第373號)《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586號)《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93號)《危險化學品名錄》(國家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公告第1號)《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等等。4應急組織機構4.1應急組織機構圖指揮中心指揮中心辦公室(局安全管理部)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局總部各職能部門局屬各公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各項目經理部應急救援小組公司指揮中心辦公室公司各職能部門信息流社會信息社會信息各公司、項目經理部應執(zhí)行預案,且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結合本預案,組建本單位、項目應急準備組織機構,制定本單位、項目應急準備及響應預案。4.2應急組織4.2.1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由董事長任指揮長、總經理任副指揮長、安全生產副總經理任副指揮長,成員由局副總經理、局三總師、局安全總監(jiān)、安全管理部、技術管理部、辦公室、工會組成,日常機構設在局安全管理部。其組成人員如下:指揮長:葉浩文,電話:副指揮長:盧遵榮,電話:副指揮長:虢明躍,電話:,成員:馬義俊、吳平建、鮑國慶、冉志偉、薛國州、周中原、田強、白蓉、李重文、張向東、徐功秀。指揮中心辦公室(設在局安全管理部):電話:,傳真:。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成員采用繼任制,崗位人員發(fā)生人事變化,由新繼任人員自動補位,承擔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的職責。4.2.2各公司、項目經理部應組建應急救援組織,公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指揮長必須由公司經理擔任,項目經理部應急救援小組組長必須由項目經理擔任。公司應急組織機構應報局指揮中心辦公室(局安全管理部)備案;項目經理部的應急組織機構應報所屬公司指揮中心辦公室備案;局直屬項目經理部的應急組織機構直接報局指揮中心辦公室(局安全管理部)備案。5應急組織機構職責5.1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1)負責全局應急救援中心的領導工作;2)負責全局重大應急救援事項的決策及總體協(xié)調;3)組織向社會公眾公布事件信息;4)組織并參加全局范圍內發(fā)生的較大突發(fā)性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及以上的處理及善后工作。5.2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辦公室1)局應急辦公室是應急響應的常設機構,負責平時的應急準備,突發(fā)事件時接受報告、信息傳遞、組織聯(lián)絡及溝通協(xié)調。2)掌握突發(fā)事件動態(tài)、收集相關信息,向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提供進展情況報告;3)傳達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的指令;4)落實全日應急值班,處理往來電話、傳真等,組織較大事件處理過程記錄,狀態(tài)結束后組織編寫總結報告;5.3公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1)負責本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工作;2)進行危險監(jiān)視和事故預警;3)組織應急救援預案演練;4)組織突發(fā)性事故或事件應急知識的培訓、教育;5)組織并參加本公司范圍內發(fā)生的重大突發(fā)性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的處理;6)組織善后工作。5.4公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辦公室1)公司應急辦公室是應急響應的常設機構,負責平時的應急準備,突發(fā)事件時接受報告、信息傳遞、組織聯(lián)絡及溝通協(xié)調。2)掌握突發(fā)事件動態(tài)、收集相關信息,向公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提供進展情況報告;3)傳達上級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的指令;4)落實全日應急值班,處理往來電話、傳真等,組織公司內事件處理過程記錄,狀態(tài)結束后組織編寫總結報告;5.5項目經理部應急救援小組1)對應急救援器材、設備進行日常維護、保養(yǎng);2)事故發(fā)生時迅速采取應急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3)必要時,為應急服務機構提供建議和信息。6應急響應流程應急響應的流程可分為:接警、判斷、應急啟動、控制及救援行動、應急恢復和應急結束幾個步驟(見下圖)。接到報警接到報警判斷情況應急啟動控制行動事態(tài)控制應急結束請求增援人員到位信息反饋關閉資源調配上級報告媒體管理員工通報人員救助工程搶險醫(yī)療救助環(huán)境保護人員疏散技術支持政府聯(lián)絡補償損失擴大應急現(xiàn)場清理善后處理原因分析最終報告NY現(xiàn)場指揮到位媒體管理N應急恢復Y應急響應流程圖1)遇突發(fā)事件后,報告信息應迅速匯集,判斷性質嚴重程度,確定是否啟動應急系統(tǒng)。2)確定啟動應急響應后,各級應急機構進入應急狀態(tài)并實施如下行動,通知有關人員到位,開通信息與通訊網絡,調配應急資源,明確向上級報告內容、組織對媒體發(fā)布信息、內部員工通報等。3)采取控制行動,場外應急指揮應支持現(xiàn)場應急指揮人員完成下列救援行動:應急隊伍及時進入現(xiàn)場,積極開展人員救助、工程搶險、醫(yī)療救助、人群疏散、環(huán)境保護、技術支持、政府聯(lián)絡、補償損失等。4)行動完成后,進入臨時應急恢復階段。5)應急響應結束后,應組織原因分析、評估應急響應情況,提供最終報告為今后的危機處理做參考。7應急組織工作標準指導思想:工作務實、預防為主、系統(tǒng)健全、快速反應、降低損失。7.1局、公司總部應急指揮中心工作標準1)隨生產動態(tài)及時調整應急組織及成員,指揮中心辦公室做好相關記錄。2)督促新開工項目,及時建立應急組織,制定應急方案、預案,明確責任,使之正常運轉。3)檢查各分支系統(tǒng)、項目經理部應急組織的建立和活動情況。4)檢查各在施項目對可能發(fā)生緊急情況因素的識別情況。5)檢查、督促各在施項目應急組織活動、演練情況。6)根據公司內部各項目施工階段,對應急分支機構有針對性的抽查,提高基層應急準備與響應能力。7)遇有重大節(jié)日、大型活動,對在施項目根據施工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消除可能發(fā)生的緊急情況。7.2項目經理部應急工作落實7.2.1新接工程開工前,項目經理部應對施工所涉及區(qū)域的地下設施、地面周邊設施、空中設施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制定細致的施工方案,從而避免緊急事故的發(fā)生。7.2.2項目經理部搭設臨建時,從布局、所用材料、電線、電纜的鋪設、電器的安裝等方面做到既滿足施工生產生活的需要,又符合法律法規(guī)及安全的要求。7.2.3項目經理部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設置臨時消防設施、配備消防器材、設立提示標志。7.2.4項目經理部應按照交通安全要求及施工需要,在有限的場地內安排好機動車道、停車泊位,設立限速標志和提示標志,及時疏導,有序管理。7.2.5隨著施工階段變化,及時調整臨建、消防、道路等設施,使其既滿足施工需要,又符合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7.2.6制定相應管理制度,加強過程控制,加強全員教育,營造良好的施工環(huán)境。7.2.7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加強值班工作,各項目經理部應嚴格值班制度,為值班工作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包括:值班室、值班電話、內部、外部報警電話錄、內部通訊錄、值班記錄等),并應根據本單位施工生產、生活特點,安排好值班工作。值班人員須遵守值班制度,堅守崗位,做好值班記錄,遇有緊急情況,應在第一時間采取果斷措施,將事故消滅在萌芽之中,同時將問題上報直接領導,遇重大問題直接上報公司、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7.2.8為減少人員傷害、財產損失,堅持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則。被救出的受傷人員,就近選擇醫(yī)療機構實施醫(yī)院救治。7.2.9被搶救出的人員、物資,應在有限的場地內,妥善安排,防止二次傷害、二次受災。7.2.10各項目部應急組織要加強信息溝通,及時報告責任區(qū)域內存在的隱患及防范措施。若發(fā)生緊急情況,采取雙線報告制度,即在報告政府主管部門的同時,要向公司、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報告,以便對緊急事故的妥善處理。8應急預案(一)火險應急預案1、容易發(fā)生和引發(fā)火災的物品:1)汽油、煤油、柴油、油漆、烯料、氧氣、乙炔氣、天然氣等易燃易爆氣(液)體等;2)木材、人造纖維板材、裝飾用紙板、可燃塑料、鋸末刨花碎屑等建筑垃圾等;3)保溫材料等可燃物體。2、容易發(fā)生火災的場所:1)各種電氣設備所產生的高熱或電火花;2)電氣焊作業(yè)點、木工作業(yè)點、油漆作業(yè)點、防水作業(yè)面;3)生活區(qū)、倉庫、辦公區(qū)等。3、火災特性1)一般說,起火要有三個條件,即可燃物(固體、液體、氣體凡能與空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劑起劇烈反應的物質,如木材、紙張、棉花、布匹、草類、汽油、酒精及有些塑料制品等)、助燃物(凡能幫助和支持燃燒的物質,如空氣、氧氣、氯酸鉀、高錳酸鉀、過氧化鈉等)和著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燃燒的能源,如明火焰、煙頭、赤熱體、火星、電焊火花、電火花、化學反應熱等)。這三個條件同時具備并相互作用,燃燒才能發(fā)生。撲滅初起火災的一切措施,都是為了破壞已經產生的燃燒條件。2)火勢發(fā)展大致經歷四個階段,即初起階段、發(fā)展階段、猛烈階段和熄滅階段。3)在起火后的十分鐘里,火燒面積不大,煙氣流動速度緩慢,火焰射出的能量不多,周圍物品和結構開始受熱,溫度上升不快,但呈上升趨勢,這是火勢發(fā)展的初起階段。在這個階段,用較少的人力和簡單的滅火器材就能將火控制住或撲滅。4)隨溫度的上升,可燃物和結構受到加熱,開始分解,氣體對流增加,燃燒面積擴大,速度加快,整個房間內將呈現(xiàn)發(fā)生轟燃的一觸即發(fā)的局勢。這是火勢發(fā)展階段。在這個階段需要投入較多的力量和滅火器材才能將火撲滅。5)由于燃燒面積擴大,大量的熱釋放出來,空間溫度急劇上升,發(fā)生轟燃或周圍可燃物品、結構幾乎全面卷入燃燒,火勢達到猛烈的程度。這時,燃燒強度最大,熱輻射最強,溫度和煙氣對流達到最大限度,可燃材料被燒盡,不燃材料和結構的機械強度受到破壞,以致發(fā)生變形或倒塌,火突破建筑物外殼,向周圍擴大蔓延。這個階段不但需要很多的力量和器材撲救火災,而且要用相當多的力量和器材保護周圍建筑物,以防火勢蔓延。6)火場火勢被控制住以后,由于可燃材料已燒至殆盡,加上滅火劑的作用,火勢逐漸減弱直到熄滅。7)可見,初起階段易于控制和消滅,因此要千方百計抓住這個有利時機,撲滅初起火災。否則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動用更多的人力物力才能消滅火災。4、火災報警1)《消防條例》明確規(guī)定:“任何單位和個人在發(fā)現(xiàn)火警的時候,都應當迅速準確地報警,并積極參加撲救?!?)經驗證明,要在初起階段的5--7分鐘內消滅火災,不造成大火,關鍵是要組織本單位職工完成好報警、滅火、救人、疏散物資、防爆、防塌、排煙、警戒等任務,盡早地控制和撲滅火災。不論火勢大小,只要發(fā)現(xiàn)起火,都應報警,即使自認為有足夠的力量撲滅,也不能大意。因為火勢的發(fā)展往往難以預料,如撲救不當,對起火物質的性質不了解,滅火器材的效用有限等,均有可能控制不住火勢而釀成大火,此刻就是消防隊到場,也要費時費力,造成一定損失。有時火勢已發(fā)展到猛烈階段,大勢已定,消防隊到場也只能控制不使其蔓延,損失和危害已成定局,因此及早報警是起火后的首要行動之一。3)起火后,無電話的地方應采取積極措施直接向當?shù)毓矙C關或消防部門報告;有電話的地方應撥通“119”報警。報警時要掌握三個環(huán)節(jié):①說清起火單位及其街、段、路、里(弄)、門牌號;②說情起火部位、著火物資和火勢大?。虎蹐蟪鲎约旱碾娫捥柎a,以便消防隊隨時查詢情況。報警之后應立即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車。5、滅火的基本方法1)冷卻滅火法將滅火劑直接噴灑在可燃物上,使其溫度降低到燃點以下而使燃燒停止。用水撲救火災時的主要作用就是冷卻滅火。一般物質起火都能夠用水來冷卻滅火?;饒錾铣美鋮s法直接滅火外,還經常見水冷卻尚未燃燒的可燃物質,防止其達到燃點而著火,還可用水冷卻建筑構件、生產裝置或容器等。以防止其受熱變形或爆炸。2)隔離滅火法將燃燒物與附近可燃物隔離或疏散開,使燃燒停止。隔離滅火法的措施很多,如將火源附近的易燃易爆物轉移到安全地點;關閉設備或管道上的閥門,阻止可燃氣體、液體流入燃燒區(qū);排除生產裝置、容器內的可燃氣體、液體;阻攔、疏散易燃可燃液體或擴散的可燃氣體;拆除與火源相毗連的易燃建筑結構,造成阻止火勢蔓延的空間地帶等。3)窒息滅火法采用適當?shù)拇胧?,阻止空氣進入燃燒區(qū),或用惰性氣體稀釋空氣中的氧含量。使燃燒物質缺乏或斷絕氧氣而熄滅?;饒錾线\用窒息法撲救火災時,可采用石棉被、濕麻袋、濕棉被、砂土、泡沫等不燃或難燃材料覆蓋燃燒物或封閉孔洞,用水蒸汽、惰性氣體(如二氧化碳、氮氣等)充入燃燒區(qū)域;利用建筑物上原有的門窗以及生產儲運設備上的部件來封閉燃燒區(qū),阻止新鮮空氣進入。另外,在無法采用其它撲救方法而條件又允許的情況下,可采用水淹沒(灌注)的方法進行撲救。采取窒息法滅火應注意事項:a)在燃燒部位較小,容易堵塞封閉而燃燒區(qū)城內又沒有氧化劑時,才適用本方法;b)采用水淹沒或灌注方法時,必須考慮到火場物質被水浸沒后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c)采用窒息法滅火后,必須確認火已熄滅,方可打開孔洞進行檢查。嚴防過早地打開封閉的房間或生產裝置而使空氣進入,造成復燃或爆炸;d)采用惰性氣體滅火時,一要將大量的惰性氣體充入燃燒區(qū),迅速降低空氣中的氧含量,以達到窒息滅火的目的。4)抑制滅火法將化學滅火劑噴入燃燒區(qū)參與燃燒反應,中止鏈反應而使燃燒中止。采用這種方法可使用的滅火劑有干粉和1211、1301等鹵代烷滅火劑。滅火時,一定要將足夠數(shù)量的滅火劑準確地噴射在燃燒區(qū)內,使滅火劑參與和阻斷燃燒反應,否則起不到抑制燃燒的作用。同時還要采取必要的冷卻降溫措施,以防復燃。6、滅火的步驟1)在消防隊未到達火場之前,起火單位的領導和在場人員應抓住時機,組織義務消防隊員,集中力量,迅速、果斷地把火災撲滅在初起階段。2)及時報警,組織撲救。義務消防隊員在任何時間和場所,一旦發(fā)現(xiàn)起火都要立即報警,井參與和組織群眾撲救火災。報警時應根據火勢情況,首先向周圍人員發(fā)出火警信號,并通知單位領導和有關部門。3)集中力量,控制火勢。根據燃燒物質的性質、數(shù)量、火勢蔓延方向、燃燒速度、可能燃燒的范圍作出正確的判斷,集中滅火力量在火勢蔓延的主要方向進行撲救以控制火勢蔓延。4)消滅飛火。要組織人力監(jiān)視火場周圍的建筑物上、露天堆垛上的未燼飛火,并予及時撲滅,防止造成新的火點。5)疏散物資。安排人力和設備,將受到火勢威脅的物資疏散到安全地帶,以減少火災損失,阻止火勢的蔓延。6)注意安全。在高空作業(yè)或深入建筑物內部滅火、救人及破拆、疏散物資時,要特別注意安全,防止人員傷亡。7)積極搶救被困人員。人員集中的場所發(fā)生火災,要組織強壯人員,并由熟悉情況的人員做向導,積極尋找和搶救被火勢圍困的人員。7、滅火的基本原則1)先控制、后消滅的原則。對于不可能立即撲滅的火災,要先控制火勢,具備了撲滅條件時再展開全面進攻,一舉消滅?;饒錾铣R姷淖龇ㄓ校篴)當建筑物一端起火向另一端蔓延時,能夠從中間適當部位控制;中間起火時,應從兩側控制,以下風方向為主;樓層火災時,應從上下控制,以上層為主。b)油罐起火時,要冷卻燃燒油罐,以降低其燃燒強度,保護罐壁。同時要注意冷卻鄰近油罐,防止因溫度升高而爆炸起火。c)管道起火時,要迅速關閉閥門,以斷絕氣源;堵塞漏洞,防止氣體擴散。同時要保護受火災威脅的生產裝置、設備等。d)易燃易爆單位(或部位)起火時,若不能迅速撲滅,應疏散和保護好有爆炸危險的物品。不易疏散和保護時,要采取冷卻措施,防止受熱膨脹爆裂或起火爆炸。e)貨場堆垛起火時,應防止向鄰垛蔓延。2)救人重于救火的原則。a)如果火場上有人受到威脅,救災人員首要任務是救人。b)當滅火力量較強時,滅火和救人能夠同時進行,但決不能因滅火而貽誤救人時機。c)人未救出時,滅火是為了打開救人通道或減弱火勢對人員威脅程度,從而更好地為救人脫險、及時撲滅火災創(chuàng)造條件。3)先重點,后一般的原則。a)人和物相比,救人是重點;b)貴重物資和一般物資相比,保護和搶救貴重物資是重點;c)火勢蔓延猛烈的方面和其它方面相比,控制火勢猛烈蔓延的方面是重點;d)有爆炸、毒害、倒塌危險的方面和沒有這些危險的方面相比,處理這些危險的方面是重點;d)易燃、可燃物集中區(qū)域和較少區(qū)域相比,這類物品集中區(qū)域是保護重點;e)要害部位和其它部位相比,要害部位是火場上的重點。8、火場人員疏散1)火災時,在場人員有被煙氣中毒或窒息以及被熱輻射、熱氣流燒傷的危險,特別是夜間,難以辨認疏散走道和方向,威脅就更大。因此,發(fā)生火災后,首先要了解火場有無被困人員及其被困地點和搶救的通道,以便進行安全疏散。2)疏散時,如人員較多或能見度很差,應在熟悉疏散通道布置的人員帶領下,魚貫地撤離起火點。帶領人可用繩子牽領,用“跟著我”的喊話或前后扯著衣襟的方法將人員撤至室外或安全地帶;3)當撤離火場途中被濃煙圍困時,應采用低姿勢行走或匍匐穿過濃煙,有條件時可用濕毛巾等捂住嘴、鼻,以便順利撤出煙霧區(qū)。4)樓下著火時,樓上的人不要驚慌失措。若樓梯已燒斷,通道被堵死,可經過屋頂上的老虎窗、陽臺、沿落水管等處逃生,或在固定的物體上(如窗柜、水管等)栓繩子,也可將被單撕成條連接起來,沿繩而下。如果上述措施行不通時。則應退居室內,關閉通往火區(qū)的門窗,還可向門窗上澆水,延緩火勢蔓延,并向窗外伸出衣物或拋出小物件,發(fā)出求教信號或呼喊引起樓外人員注意,設法營救。單元或住宅高樓也可沿通至屋頂?shù)臉翘葸M入樓頂,等待到達火場的消防人員解救。5)火災時人身著火時,應盡快把已著火的衣帽脫掉,如來不及也應把衣服撕碎扔掉。切記不能奔跑,那樣會使身上的火越燒越旺,還會把火種帶到其它場所,引起新火點。撲滅身上的著火,還能夠就地打滾,把火壓滅;用濕麻袋、毯子等把身體包裹起來以窒息火焰,跳入附近池塘、小河中把火熄掉。6)人員密集場所,應按人員的分布情況制訂緊急情況下的安全疏散路線,并繪制平面圖,用醒目的標志指明出入口和疏散線錢。疏散路線不能鎖閉,不得堆放物資,疏散時要從容有序,扶老攜幼,不要互相擁擠。7)地下建筑、物資倉庫等,空間狹窄、疏散設施有限,煙氣易很快充滿空間,能見度差,因而疏散的難度要比地面建筑大得多。為加強地下建筑的安全疏散工作,除了要制定完善的疏散計劃、布置明確的疏散路線外,還應能夠在緊急情況時迅速啟用備用照明設施以引導疏散。同時應注意在人員撤離后設專人清理現(xiàn)場,防止有人在慌亂中躲藏起來而發(fā)生中毒或被燒死事故。9、火場物資疏散1)火場上的物資疏散應該是有組織地進行,以便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防止火勢蔓延和擴大。2)火場上應急于疏散的物資是可能擴大火勢和有爆炸危險的物資(如起火點附近的汽油、柴油油桶,充裝有氣體的鋼瓶和其它易燃、易爆、有毒物品);性質重要、價值昂貴的物資(如檔案、資料、高級儀器、珍貴文物以及經濟價值較大的原料、產品、設備等);影響滅火的物資(如妨礙滅火行動的物資、怕水的物資如糖、電石等)。3)進行物資疏散時應將參加疏散的職工或群眾編成組,指定負責人,使疏散工作有秩序地進行;應先疏散受水、火、煙威脅最大的物資;疏散出來的物資應堆放在上風向的安全地帶,不得堵塞通道,并要派人看護;4)盡量利用各類運搬機械進行疏散;怕水的物資應用苫布加以保護。(二)危險化學品泄露應急預案1、潛在事故和緊急情況1)本應急預案中的危險化學品包括:爆炸品、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易燃氣體、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蝕品等。2)建筑工程涉及的主要?;钒ǎ河推帷⑾┝?、涂料、膠、油品硝酸、硫酸等化學品,以及氧氣、乙炔等易燃易爆氣體。3)容易發(fā)生和引發(fā)的潛在事故和緊急情況:泄漏、爆炸、燃燒、滲漏等。2、容易發(fā)生和引發(fā)潛在事故和緊急情況的場所:庫房、焊接作業(yè)點、裝修作業(yè)點、搬運作業(yè)點。3、事故報警1)當發(fā)生突發(fā)性危險化學品大量泄漏,不可控制時,現(xiàn)場人員在保護好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及時檢查事故部位,按照應急分級原則與初始條件初步判斷應急狀態(tài)并報告有關人員和向“119”報警,從而啟動應急反應程序。2)根據事故級別的不同,發(fā)出的報警信號也不同,一般分口頭通知、電話通知和廣播電視通知。3)向“119”報警的內容應包括:事故單位、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化學品名稱和泄露量、事故性質(外溢、爆炸、火災)、危險程度、有關人員傷亡以及報警人姓名及聯(lián)系電話。4、切斷泄漏1)崗位人員要迅速戴好防護器具,切斷與生產系統(tǒng)相聯(lián)的有關閥門,特別是發(fā)生火災時,與生產系統(tǒng)隔絕能夠避免更嚴重的后果發(fā)生。2)火勢初起時而且確認泄漏切斷成功,可進行滅火。5、緊急疏散1)建立警戒區(qū)。事故發(fā)生后,應根據化學品泄漏性質、風速、風向等確定擴散情況或火焰輻射熱所涉及到的范圍,并建立警戒區(qū),在通往事故現(xiàn)場的主要干道上實行交通管制。a)警戒區(qū)域的邊界應設警示標志并有專人警戒;b)除消防及應急處理人員外,其它人員禁止進入警戒區(qū);c)泄漏溢出的化學品為易燃品時,區(qū)域內應禁止明火作業(yè);d)對警戒區(qū)內的毒物濃度加強監(jiān)測。2)緊急疏散。迅速撤離警戒區(qū)內與事故處理無關的人員,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傷亡。3)緊急疏散時應注意:a)如事故物質有毒時,需要佩戴個體防護用品,并有相應的監(jiān)護措施。b)應向上風方向轉移,明確專人引導和護送疏散人員到安全區(qū),并在疏散或撤離的路線上設立哨位,指明方向。c)不要在低洼處滯留。d)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區(qū)與著火區(qū)。6、現(xiàn)場急救1)在事故現(xiàn)場,化學品對人體可能造成的傷害為:中毒、窒息、燒傷、凍傷、化學灼傷等。對傷害人員進行現(xiàn)場處理后,應迅速護送到醫(yī)院救治。2)進行急救時,不論傷者還是救護人員都需要進行必要的適當防護。特別是把患者從嚴重污染的場所救出時,救援人員必須加以預防,避免成為新的受害者。3)應將受傷人員小心地從危險的環(huán)境轉移到安全的地點。4)應至少2~3人為一組集體行動,以便互相監(jiān)護照應,所用的救援器材必須是防爆的。5)急救處理程序化,可采取如下步驟:先除去傷病員污染衣物→然后沖洗→共性處理→個性處理→轉送醫(yī)院。6)處理污染物。要注意對傷員污染衣物的處理,防止發(fā)生繼發(fā)性損害。7)對受到化學傷害的人員進行急救時,幾項首先要做的緊急處理是:a)置神志不清的病員于側位,防止氣道梗阻,呼吸困難時給予氧氣吸入;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心臟停止者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b)皮膚污染時,脫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動清水沖洗;頭面部灼傷時,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c)眼睛污染時,立即提起眼睫,用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d)當人員發(fā)生凍傷時,應迅速復溫。復溫的方法是采用40℃~42℃恒溫熱水浸泡,使其在15~30分鐘內溫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對凍傷的部位進行輕柔按摩時,應注意不要將傷處的皮膚擦破,以防感染。e)當人員發(fā)生燒傷時,應迅速將患者衣服脫去,用水沖洗降溫,用清潔布覆蓋創(chuàng)傷面,避免傷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皰弄破?;颊呖诳蕰r,可適量飲水或含鹽飲料。f)口服者,可根據物料性質,對癥處理,有必要進行洗胃。g)經現(xiàn)場處理后,應迅速護送至醫(yī)院救治。7、泄漏控制1)易燃化學品的泄漏處理不當,隨時都有可能轉化為火災爆炸事故,而火災爆炸事故又常因泄漏事故蔓延而擴大。因此,要成功地控制化學品泄漏,必須事先進行計劃,而且對化學品的化學性質和反應特性有充分的了解。2)容器發(fā)生泄漏后,應采取措施修補和堵塞裂口,制止化學品的進一步泄漏。3)要控制住物料的流向,盡量不使其范圍擴大,特別是不要使泄漏出來的液體流散到有明火的地方或要害部位。4)盡量避免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當易燃,可燃物料泄漏在庫房、廠房等有限空間時,要及時打開門窗,加強通風以防氣體達到爆炸濃度。8、對泄漏物的處理。1)泄漏被控制后,要及時將現(xiàn)場泄漏物進行覆蓋、收容、稀釋、處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處理,防止二次事故的發(fā)生。2)泄漏物處理主要有四種方法:a)圍追堵截:如果化學品為液體,泄漏到地面上時會四處蔓延擴散,難以收集處理。為此需要筑堤堵截或者經流到安全地點。對于貯罐區(qū)發(fā)生液體泄漏時,要及時關閉雨水閥,防止物料沿明溝外流。b)稀釋與覆蓋:為減少大氣污染,一般是采用水槍或消防水帶向有害物蒸氣云噴射霧狀水,加速氣體向高空擴散,使其在安全地帶擴散。在使用這一技術時,將產生大量的被污染水,因此應疏通污水排放系統(tǒng)。對于可燃物,也能夠在現(xiàn)場施放大量水蒸氣或氮氣,破壞燃燒條件。對于液體泄漏,為減低物料向大氣中的蒸發(fā)速度,可用其它覆蓋物品覆蓋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蓋層,抑制其蒸發(fā)。c)收容(集):對于大型泄漏,可選擇用隔膜泵將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內或槽車內;當泄漏量小時,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d)廢棄:將收集的泄漏物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理。用消防水沖洗剩下的少量物資,沖洗水排入含油污水系統(tǒng)處理。3)泄漏處理注意事項:a)進入現(xiàn)場人員必須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器具。b)如果泄漏的化學品是易燃易爆的應嚴禁火種。c)應急處理時嚴禁單獨行動,要有監(jiān)護人,必要時用水槍、水炮掩護。d)應從上風、上坡處接近現(xiàn)場,嚴禁盲目進入。9、危險化學品火災控制1)危險化學品容易發(fā)生火災、爆炸事故,但不同的化學品以及在不同情況下發(fā)生火災時,其撲救方法差異很大,若處理不當,不但不能有效撲滅火災,反而會使災情進一步擴大。另外由于化學品本身及其燃燒產物大多具有較強的毒害性和腐蝕性,極易造成人員中毒、灼傷。因此,現(xiàn)場應急救援人員不可盲目施救,進行消防應急救援人員平時應熟悉和掌握化學品的主要危險特性及其相應的滅火措施,并定期進行防火演習,加強緊急事態(tài)時的應變能力。2)一旦發(fā)生火災,每個職工都應清楚地知道她們的作用和職責,掌握有關消防設施、人員的疏散程序和危險化學品滅火的特殊要求等內容。3)滅火注意事項:a)發(fā)生化學品火災時,滅火人員不應單獨滅火。b)出口應始終保持清潔和暢通。c)要選擇正確的滅火劑。d)滅火時還應考慮人員的安全。4)滅火對策:a)撲救初期火災:在火災尚未擴大到不可控制之前,應使用適當移動式滅火器來控制火災。迅速關閉火災部位的上下游閥門,切斷進入火災事故地點的一切物料,然后立即啟用現(xiàn)有各種消防設備、器材撲滅初期火災和控制火源。b)對周圍設施采取保護措施:為防止火災危及相鄰設施,必須及時采取冷卻保護措施,并迅速疏散受火勢威脅的物資。有的火災可能造成易燃液體外流,這時可用沙袋或其它材料筑堤攔截飄散流淌的液體或挖溝導流將物料導向安全地點。另外,用毛氈、海草簾堵住下水井、陰井口等處,防止火焰蔓延。c)火災撲救:撲救危險化學品火災決不可盲目行動,應針對每一類化學品,選擇正確的滅火方法來安全地控制火災。化學品火災的撲救應由專業(yè)消防隊來進行。其它人員不可盲目行動,待消防隊到達后,介紹物料介質,配合撲救。d)必要時采取堵截或隔離措施,預防次生災害擴大。當火滅了后,依然要派人監(jiān)護,清理現(xiàn)場,消滅余火。(三)風災事故應急預案1、潛在事故和緊急情況1)本應急預案中的風災包括:龍卷風、塵卷風、臺風、颶風、暴風等。2)由于風災具有時間短,范圍大,傷亡人數(shù)多,損失嚴重,且可帶來連鎖反應,發(fā)生其它事故(如高處墜落、物體打擊、傳染病、觸電事故和坍塌事故等)的特點,如不采取果斷有效的措施,造成較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2、風災事故應急步驟:1)收集信息和事故評估:a)保持通訊暢通,信息及時溝通,隨時掌握災情發(fā)展狀況;b)確定風災種類、級別、部位和范圍;c)確定人員傷害情況;d)掌握天氣變化情況(電話咨詢、氣象預報);e)確定現(xiàn)有資源是否滿足救援需要(人力、物資和設備),是否需要外援;f)根據上述情況啟動應急預案,實施救援行動。2)應急行動:風災事故發(fā)生時,安排專人及時切斷有關電閘。救人第一原則。當現(xiàn)場遇有人員受到威脅時,首要任務是搶救人員。搶救過程重要注意避免發(fā)生二次傷害,清理危險物。風災過后立即組織搶險人員在半小時內到達現(xiàn)場。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人工和機械相結合的方法,對事故現(xiàn)場進行處理。傷員搶救立即與急救中心和醫(yī)院聯(lián)系,請求出動急救車輛并做好急救準備,確保傷員得到及時醫(yī)治。事故現(xiàn)場取證救助行動中,安排人員同時做好事故調查取證工作,以利于事故處理,防止證據遺失。啟動備用電源,以便開展救援工作。災情嚴重自身不能承擔時,應及時向外部求援。對現(xiàn)場進行聲像資料的收集,做好事后人員的安撫、善后工作。在救助行動中,搶救機械設備和救助人員應嚴格執(zhí)行安全操作規(guī)程,配齊安全設施和防護工具,加強自我保護,確保搶救行動過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3、人員自救:1)施工現(xiàn)場應對人員進行相關培訓并設置相應避難場所,風災發(fā)生時現(xiàn)場人員應就近到相關避難場所地點;2)遠離高大設施,禁止亂跑;3)如來不及躲避,應伏地或抓住牢固物體,以免被風卷走及由于風的作用造成物體打擊事故;4)及時躲開風災危險區(qū)范圍;5)如臨時建筑發(fā)生危險時,應急時轉移人員,至安全地帶;6)發(fā)現(xiàn)她人有險情時,要及時給以幫助和救護;7)如發(fā)生人員受傷時應采取必急救要措施,避免人員二次傷害。8)卷風襲來時,應打開門窗,使室內外的氣壓得到平衡,以避免風力掀掉屋頂,吹倒墻壁。9)在室內的人員應該保護好頭部,面向墻壁蹲下。10)在野外遇到龍卷風應迅速向龍卷風前進的相反方向或側向移動躲避。11)龍卷風已經到達眼前時,應尋找低洼地形趴下,閉上口、眼、用雙手、雙臂保護頭部,防止被飛來物砸傷。12)乘坐汽車遇到龍卷風,應下車躲避,不要留在車內。(四)雷電事故應急預案1、潛在事故和緊急情況1)本應急預案中的雷電事故包括:直接雷擊、接觸雷擊、旁側閃烙和跨步電壓。2)雷電事故主要發(fā)生在雨季,因此施工現(xiàn)場應做好雨季雷電事故的教育和預防工作,及時啟動應急預案。2、雷擊事故是自然災害的一種,由于雷電具有沖擊電流大、時間短、沖擊電壓高等特點,易造成雷擊傷害事故,直接威脅著施工現(xiàn)場的作業(yè)人員的人身安全。3、雷電事故應急步驟:1)信息收集和事故初步評價:a)保持通訊暢通,信息及時溝通,隨時掌握災情發(fā)展狀況;b)確定雷電事故種類、部位和范圍;c)確定人員傷害情況;d)掌握天氣變化情況(電話咨詢、氣象預報);e)確定現(xiàn)有資源是否滿足救援需要(人力、物資和設備),是否需要外援;f)根據上述情況啟動應急預案,實施救援行動。2)應急行動:出現(xiàn)雷擊昏倒而“假死”狀態(tài),可采取如下救護方法: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雷擊后進行人工呼吸的時間越早,對傷者的身體恢復越好。應盡早爭取在4分鐘內以心肺復蘇法進行搶救,讓心臟恢復跳動。對傷者進行心臟按摩,并迅速通知醫(yī)院進行搶救處理。如果遇到一群人被閃電擊中,應先搶救那些已無法發(fā)出聲息的傷者,再搶救那些會發(fā)出呻吟的傷者。如果傷者遭受雷擊后引起衣服著火,切勿因驚慌而奔跑,此時應馬上讓傷者躺下,以使火焰不致燒傷面部,并往傷者身上潑水,可在地上翻滾以撲滅火焰,或趴在有水的洼地、池中熄滅火焰或者用厚外衣、毯子等把傷者裹住隔絕空氣,以撲滅火焰。如果觸電者昏迷,應把她安置成臥式,使她保持溫暖、舒適,并立即施行觸電急救、人工呼吸。雷電事故發(fā)生時,應當依據《防雷減災管理辦法》規(guī)定及時向當?shù)貧庀笾鞴軝C構報告。對傷者進行急救的同時,與醫(yī)院聯(lián)系,及時轉送。4、人員自救:1)總體原則:一是人體的位置盡量降低,以減少直接雷擊的危險;二是人體與地面的接觸部分如雙腳要盡量靠近,與地面接觸越小愈好,以減少“跨步電壓”。2)在雷電交加時,感到皮膚刺痛或頭發(fā)豎起,是雷電將至的先兆,應立即躲避。3)如果身處樹木、樓房等高大物體,就應該馬上離開。如果來不及離開高大的物體,應該找些干燥的絕緣物放在地下,坐在上面,采用下蹲的避雷姿勢,注意雙腳并攏。雙手合攏切勿放在地面上。4)遠離鐵欄及其它金屬物體。并非直接的電擊才足以致命。閃電擊中導電體后,電能是在瞬間釋放出來的,向兩旁射出的電弧遠達好幾米。另外,熾熱的電光使四周空氣急劇膨脹,產生沖擊波。這些沖擊波發(fā)出的聲音,就是雷聲。若在近處聽到,強大的聲波可能震傷肺部,嚴重時可把人震死。5)雷雨時如果身在空曠的地方,應該馬上蹲在地上,這樣可減少遭雷擊的危險。不要用手撐地,應雙手抱膝,胸口緊貼膝蓋,盡量低頭。6)空曠地帶、孤樹和孤立草棚等應該回避,因為它們易遭雷擊。7)雷電期間應盡量回避未安裝避雷設備的高大物體,如在建建筑物頂部、高塔、大吊車、等制高點上。8)如正在駕車,應留在車內。車殼是金屬的,因屏蔽作用,就算閃電擊中汽車,也不會傷人,因此,車廂是躲避雷擊的理想地方??墒抢纂娖陂g最好不要騎馬、騎自行車、騎摩托車和開敝蓬拖拉機。9)如在屋內,應把電視的戶外天線插頭和電源插頭拔掉。不要靠近窗口,盡可能遠離電燈、電線、電話線等引入線,在沒有裝避雷裝置的建筑內則要避開鋼柱、自來水管和暖氣管道,以防雷電電流經它們竄入人體。另外,室內如人員較多,相互間應相隔幾米為好。如在戶外,穿橡膠底的鞋或長靴有保護作用,但也不是完全保險。10)緊閉門窗,防止側擊雷和球雷侵入。11)不要靠近高壓設備或在高低壓線路下方行走。(五)傳染病應急預案1、潛在事故和緊急情況1)本應急預案中的傳染病:根據1989年2月21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經過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guī)定的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甲類:鼠疫、霍亂;乙類:病毒性肝炎、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質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鉤端螺旋體病、布魯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流行性乙型腦炎、黑熱病、瘧疾、登革熱、SARS、禽流感。丙類:肺結核、血吸蟲病、絲蟲病、包蟲病、麻風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新生兒破傷風、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2)建筑施工現(xiàn)場可能發(fā)生的傳染病有:SARS、瘧疾、禽流感、霍亂、登革熱、鼠疫等流行性強、致命性強傳染疾病。3)國家對傳染病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防治結合,分類管理。傳染病救治原則:早發(fā)現(xiàn)、早隔離、早治療、早報告。2、傳染病事故應急措施:1)信息收集和事故評價:a)保持通訊暢通,信息及時溝通,隨時掌握傳染病發(fā)展狀況;b)確定傳染病種類、級別和范圍;c)確定人員傷害情況;d)與上級衛(wèi)生機構取得聯(lián)系(疾病預防中心);e)確定現(xiàn)有資源是否滿足救援需要(人力、物資和設備),是否需要外援;f)根據上述情況啟動應急預案,實施救援行動。2)劃出傳染病危險區(qū),由保衛(wèi)組實行警戒;3)設置隔離區(qū),配備基本的生活設施,防止患者與健康人接觸;4)確定傳染病的種類和危害程度,啟動應急預案;5)各應急小組進入緊急狀態(tài),隨時后命;6)對患者的住處、用品和垃圾進行消毒處理;7)對現(xiàn)場所有人員進行排查,健康檢查,防止交叉感染;8)盡快查出致病原因,實施有針對性的救治措施;9)患者的轉送應由防疫中心的專業(yè)人員實施;10)及時上報上級有關衛(wèi)生部門(疾病預防中心);11)進入危險區(qū)的所有人員,必須穿戴防護用品,以免感染;12)對現(xiàn)場,生活區(qū)實行嚴格的封閉式管理,防止病毒擴散;13)出入現(xiàn)場實行嚴格的登記審批制度,加強門衛(wèi)管理;14)做好穩(wěn)定教育工作,防止其它事故發(fā)生,防礙救治工作開展;15)在沒有解除緊急狀態(tài)時,堅持每天消毒制度,做好個人衛(wèi)生防護工作。16)項目、公司、局應與衛(wèi)生部門保持聯(lián)系,通報情況,以求支援。3、人員自救:1)得傳染病的患者不要驚慌,主動與健康人群隔離開;2)經過電話等方式與外界聯(lián)系(公司應急辦公室、醫(yī)院、衛(wèi)生防疫機構),等待救治,防止病原擴散;3)為患者提供必要生活用品、藥物、防護用品;4)利用現(xiàn)有藥物治療,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5)要有戰(zhàn)勝傳染病的信心,與救護人員積極配合;6)利用所知的醫(yī)學知識,對受傷部位進行簡單的醫(yī)學處理。(六)食物中毒應急預案1、潛在事故和緊急情況:1)本預案中的食物中毒主要指由飲食衛(wèi)生造成的人員中毒事故。2)食物中毒一旦發(fā)生,涉及人員面廣,應急處理不當,極易造成多人傷亡事故。2、基本要求:1)設有職工食堂的公司和各施工項目餐飲管理應專人負責,要有采購運輸、儲存保管、制售等各環(huán)節(jié)的衛(wèi)生管理制度。2)采購符合衛(wèi)生標準的食物。3)開水器、茶水桶加蓋上鎖指定專人負責。4)加強有毒有害物質的管理,消除“四害”時投放藥物要注意檢查,防止意外事故發(fā)生。5)每頓食物應留取樣品。3、常見食物中毒的特征及預防:中毒種類化學成分發(fā)作時間癥狀和體征預防方法鮮黃花菜中毒秋水仙堿在體內氧化為氧化二秋水仙堿0.5~4小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昏、頭疼、口渴、喉干干制黃花菜無毒,鮮吃時加水浸泡或用開水燙,去汁煮熟,煮透四季豆中毒可能與“豆素”及“細細胞凝集素”有關1~13小時,多為2~4小時惡心、嘔吐、腹瀉、頭暈,頭痛四肢麻木,中性白細胞增多,病程數(shù)小時至2天,預后良好充分煮熟后才能食用中毒種類化學成分發(fā)作時間癥狀和體征預防方法發(fā)芽馬鈴薯中毒龍葵素數(shù)十分鐘至數(shù)小時咽喉燒灼感,胃腸炎,重癥有溶血性黃疸,可因心臟和呼吸麻痹死亡挖去芽及芽眼,去皮水浸,炒時加醋以破壞龍葵素,如發(fā)芽很多應禁食砷化物中毒三氧化二砷10分鐘~數(shù)小時口內金屬味、燒灼感、惡心、嘔吐、劇烈腹痛、頑固性腹瀉、米泔樣便,嚴重者脫水,昏迷、循環(huán)衰竭死亡。加強管理,防止誤食細菌性食物中毒細菌毒素、真菌毒素10分鐘到24小時來勢兇猛,很快形成高峰呈爆發(fā)流行,以急性胃腸道癥狀為主,發(fā)病曲線呈驟升驟降的趨勢,發(fā)病范圍與食物分布呈一致性加強管理,保證食品清潔衛(wèi)生4、對中毒人員的處理1)初步確認是否食物中毒,可能由何種食物引起,及時向當?shù)匦l(wèi)生防疫部門(或120)求援,講清中毒癥狀、發(fā)生及持續(xù)時間、中毒人數(shù)、事發(fā)地點。2)醫(yī)務人員未到時,由施工項目衛(wèi)生員對中毒人員,特別是危重者組織急救。3)對已食入可疑食物但無明顯癥狀者也應嚴密觀察。5、現(xiàn)場處理:1)通知現(xiàn)場人員暫時封存食物,保護好現(xiàn)場。如有嘔吐物,應用干凈容器或塑料袋裝存,供衛(wèi)生防疫部門化驗。2)立即向公司和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上報事故情況(原因、范圍、事態(tài)進展、后果預計)。3)積極配合衛(wèi)生防疫部門和有關部門對現(xiàn)場和中毒人員進行調查,進一步了解掌握情況,分析可能引起中毒的原因和條件,制定相應的措施。4)確定食物中毒類型及醫(yī)學處理后,針對原因立即對現(xiàn)場進行處理,以防止事件擴大蔓延。a)銷毀引起中毒的食物;b)針對污染原因及時督促改進;c)在衛(wèi)生防疫部門的指導下,現(xiàn)場消毒。(七)中暑應急預案1、潛在事故和緊急情況:1)本預案中的中暑主要指由氣候炎熱高溫造成的人員中暑事故。2)中暑一旦發(fā)生,涉及人員面廣,應急處理不當,極易造成多人傷亡事故。2、基本要求:1)在高溫天氣期間,各項目部應合理安排工人作息時間,確保工人勞逸結合、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建立健全防暑降溫管理制度;2)施工現(xiàn)場應視高溫情況向作業(yè)人員免費供應符合衛(wèi)生標準的含鹽清涼飲料,飲料種類包括鹽汽水、涼茶和各種湯類等,開水器、茶水桶加蓋上鎖指定專人負責;3)改進集體宿舍的內外環(huán)境,宿舍內有必要的通風降溫設施,確保作業(yè)人員的充分休息,減少因高溫天氣造成的疲勞;4)加強防暑降溫管理,防止意外事故發(fā)生。3、對中暑人員的處理1)發(fā)現(xiàn)中暑人員應立即將其移到陰涼通風處。輕度中暑給以患者含鹽冷飲,可服十滴水或藿香正氣水、人丹,休息后即可恢復;高熱型重點是物理降溫,用26-29攝氏度溫水或50%的酒精全身檫浴,用電風扇吹風,頭部放置冰袋。2)中暑現(xiàn)象:中暑類型有以下三種:a)先兆型在高溫環(huán)境下工作一段時間后,出現(xiàn)大量出汗口渴、全身疲乏、頭暈、胸悶、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體溫往往超過37.50C,這時如果及時休息離開高溫環(huán)境,短時間內癥狀就會消失。b)輕型凡是有先兆中暑癥狀而且不能繼續(xù)勞動的人,屬于輕度中暑,一般體溫在380C以上,臉色發(fā)白、胸悶、皮膚灼熱、惡心嘔吐、大量出汗皮膚濕冷。輕度中暑者,經過治療,一般在4-5小時內身體能夠恢復正常。c)重型 一般體溫在400C以上,出現(xiàn)昏倒或痙攣,臉色發(fā)白、胸悶、皮膚灼熱、惡心嘔吐。重度中暑后,一般都需要經過治療,不要寄希望于能自動好轉,以免耽擱治療,導致其它嚴重后果。3)中暑搶救措施:a)迅速轉移應將中暑者迅速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解開衣服,脫掉鞋子,平臥,頭部不要墊高。b)降溫用涼水或50%酒精擦洗全身,直到皮膚發(fā)紅,以促進散熱,有條件的可在病人頭部、腋下、腹股溝等處放置冰袋,必要時可將病人放入涼水中浸浴降溫。降溫時必須加強護理,密切觀察體溫、血壓和心跳狀況,當體溫降到380C左右時,應立即停止降溫,以免病人虛脫。c)補充水分和無機鹽類對能喝水的病人,應鼓勵她喝足加鹽涼開水或其它飲料(如汽水和西瓜汁)。對不能飲水的病人,應馬上送醫(yī)院輸液。d)口服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氣丸、涂抹清涼油等,以消毒解暑,也可采用民間刮痧法。(八)施工現(xiàn)場應急預案1、潛在事故和緊急情況本應急預案中的現(xiàn)場急救:主要針對適用于施工現(xiàn)場發(fā)生坍塌、高處墜落、物體打擊、觸電、機械傷害等事故造成的人身傷害。2、現(xiàn)場急救的原則:1)搶救傷者要及時,體現(xiàn)時間就是生命;2)搶救方法得當,避免二次傷害;3)實施現(xiàn)場急救與送醫(yī)院救治相結合的原則;4)送現(xiàn)場最近醫(yī)院救治的原則;3、應急步驟:首先發(fā)現(xiàn)緊急大聲呼救→條件許可緊急施救→報告聯(lián)絡有關人員(緊急時刻立即報警,打救助電話)→實施應急救援,上報有關部門,保護事故現(xiàn)場等→善后處理。4、各類事故的救援預案4.1坍塌應急預案4.1.1發(fā)生坍塌事故時,事故發(fā)現(xiàn)人員應高聲呼救,現(xiàn)場值班最高級別管理人員應立即按以下程序進行應急處理:①立即呼叫在場全體人員進行,立即把施工人員從危險區(qū)有組織的緊急疏散撤離到安全部位或從安全通道疏散到地面上;把有可能再次坍塌影響到的范圍內的地面人員疏散到安全地帶,并劃出危險區(qū)域,拉起警戒線,由保安負責,不準人員靠近;②現(xiàn)場人員應迅速通知項目經理或項目負責人,并打電話及時向上級應急救援中心報告事故的發(fā)生情況,說明主要坍塌部位、坍塌面積(體積)、有無傷亡、當前采取的應急措施;③根據現(xiàn)場情況,若有人員受傷,應直接撥打120、110等求救電話,主要說明緊急情況性質、地點、發(fā)生時間、傷亡情況、是否需要派救護車、消防車或警力支援到現(xiàn)場實施救援,并派人到主要路口引導救援車輛人員到達事故現(xiàn)場;同時,現(xiàn)場急救人員在救護車到來以前,應對受傷人員進行急救;④上級應急領導小組在接到緊急情況報告后,應在最短時間趕往現(xiàn)場,及時了解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負責指揮現(xiàn)場進行搶救、警戒、疏散和保護現(xiàn)場等工作,并檢查人員是否全部疏散到了安全地帶,檢查已經采取的應急措施是否合理和有效,并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下一步的救援措施;⑤技術支持組或專家組將搶險技術措施準確無誤地向搶險人員進行交底,搶險組應根據技術措施組織搶險人員進入事故現(xiàn)場進行搶險;⑥警戒保衛(wèi)組應在事故現(xiàn)場周圍建立警戒區(qū)域實施管制,維護現(xiàn)場治安秩序,將無關人員清理出現(xiàn)場,并負責保護事故現(xiàn)場。4.1.2現(xiàn)場臨時救治措施坍塌事故突然發(fā)生,人員被埋,或因擠壓而窒息,或因落物被砸傷,后果非常危險。因此,必須進行臨時救治:①對救出傷者必須小心謹慎地移動,方法是:雙手握住傷員肩膀處的衣服,以雙手腕支撐傷員的頭部,拖拉傷員的衣服;②搶救:A、搶救休克的傷員:a休克傷員的癥狀是:皮膚蒼白或發(fā)青,咬舌,口齒不清;發(fā)冷,皮膚潮濕或出汗瞳孔放大,眼睛凹陷;惡心、顫抖、口渴;心臟、脈搏跳動加快;b搶救方法:可把休克的傷員(頭部、胸部、腹部或大腿處骨折者除外)雙腿抬高離地面0.2~0.3米,讓其背部朝下躺著,再使用合適的物體把雙腿墊起,這樣能使血液順暢地流動,達到各器官維持生命所必須的程度;如果休克的傷員呼吸困難,應讓其斜倚或側臥,使其呼吸順暢;如果傷員有一只腿受傷,可將加一只腿墊高,直至使其它器官獲得維持生命所必須的血液;如果傷員出現(xiàn)嘔吐,應讓其側臥,并給些飲料。B、搶救骨折者:a骨折包扎應包括包扎骨折處的肌肉、腱、血管和韌帶。b有的骨折容易發(fā)現(xiàn),有的骨折在皮膚和肌肉里面不容易發(fā)現(xiàn),應經過觀察傷員的肢體組織有無變形和傷員自我感覺來判斷。c處理骨折的主要方法是把骨折斷面加以固定,并在較長時間內保持良好的固定狀態(tài)。簡易的固定辦法有:就地取材,如使用薄木板,筆直的棍棒等;護墊用布或毛巾,放于薄木板和傷口之間。兩片薄木板之間用領帶或布條系緊;不能用繃帶正對傷口包扎。C、止血:a對一般流血傷口的控制:把傷口的衣服移開;用無菌或消過毒的紗布、清潔干凈的吸收性能好的材料放于受傷肢體部位,并系緊;如傷口在手上,應使用清潔干凈的吸收性能好的材料止血;b控制嚴重的出血,如果傷員傷口流血嚴重,應在“擠壓處”進行直接擠壓。這樣能阻止動脈直接向傷口供血,如果血從下胳膊處的傷口流出,可直接擠壓上胳膊處,即抓住傷員的胳膊上部,擠壓內側;如血從腿部的傷口流出,擠壓點應在大腿根部。4.2高處墜落應急預案4.2.1發(fā)生高處墜落事故時,事故發(fā)現(xiàn)人員應高聲呼救,現(xiàn)場值班最高級別管理人員應立即按以下程序進行應急處理:①應急救援負責人應立即組織把傷者從危險區(qū)小心謹慎地移動到安全地帶,根據高處墜落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應急救援措施;②墜落高度超過3米以上的,傷勢一般較重,應第一時間應撥打120求救電話,說明事故地點、發(fā)生時間、傷者情況,并馬上派人到大門口等候120的到來,由引路者直接帶到出事地點,避免延誤時間;③警戒保衛(wèi)組應在事故現(xiàn)場周圍建立警戒區(qū)域實施管制,維護現(xiàn)場治安秩序,將無關人員清理出現(xiàn)場,并負責保護事故現(xiàn)場。4.2.2現(xiàn)場臨時救治措施高處墜落事故發(fā)生后,在120趕到前,現(xiàn)場救護人員應對傷者進行及時救治,現(xiàn)場搶救的重點應放在對休克、骨折和出血等幾種情形上。120趕到后,要在120醫(yī)生指導下盡快把傷者抬到救護車上,再由120醫(yī)生在車上繼續(xù)對受傷者進行必要的救治。①首先由現(xiàn)場醫(yī)生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如傷員發(fā)生休克,應先處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處于休克狀態(tài)的傷員要讓其安靜、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度左右。②如高處墜落者出現(xiàn)顱腦外傷,如傷者神志清醒,則先想辦法止血;如處在昏迷狀態(tài),則在止血的同時必須維持昏迷者的呼吸道通暢,要讓昏迷者應平臥,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發(fā)生喉阻塞。③如高處墜落者出現(xiàn)骨折,比如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運傷者。應在骨折部位用夾板把受傷位置臨時固定,使斷端不再移位或刺傷肌肉,神經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處上下關節(jié)為原則,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頭等,在無材料的情況下,上肢可固定在身側,下肢與無骨折的下肢縛在一起,然后再用硬板擔架搬運。偶有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及嚴重的腦損傷癥狀出現(xiàn),創(chuàng)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醫(yī)院治療。④發(fā)現(xiàn)脊椎受傷者,創(chuàng)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搬運時,將傷者平臥放在硬板擔架上,嚴禁只抬傷者的兩肩與兩腿或單肩背運,避免受傷者的脊椎移位、斷裂造成截癱或導致死亡,從而造成二次傷害的發(fā)生。⑤遇有創(chuàng)傷性出血的傷員,應迅速包扎止血,使傷員保持在頭低腳高的臥位,正確的現(xiàn)場止血處理措施如下:a)一般傷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鹽水(0.9%NaCl溶液)沖洗傷口,涂上紅汞水,然后蓋上消毒紗布,用繃帶,較緊地包扎。b)加壓包扎止血法:用紗布、棉花等作成軟墊,放在傷口上再加包扎,來增強壓力而達到止血。c)止血帶止血法:選擇彈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帶或三角巾、毛巾、帶狀布條等,上肢出血結扎在上臂上1/2處(靠近心臟位置),下肢出血結扎在大腿上1/3處(靠近心臟位置)。結扎時,在止血帶與皮膚之間墊上消毒紗布棉紗。每隔25—40分鐘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鐘。4.3物體打擊應急預案4.3.1發(fā)生物體打擊事故時,事故發(fā)現(xiàn)人員應高聲呼救,現(xiàn)場值班最高級別管理人員應立即按以下程序進行應急處理:①現(xiàn)場人員應迅速通知項目經理或項目負責人,并打電話及時向上級應急救援中心報告事故的發(fā)生情況,說明傷者情況、當前采取的應急措施;——如物體打擊事故導致人員大出血、昏迷、不能行動等嚴重情況時,應在第一時間通知120請求支援,詳細說明事故的地點、受傷人數(shù)、受傷的嚴重程度和性質;——如物體打擊事故造成的傷害程度較輕,且受傷者能自由行動時,應急負責人應要求受傷者不能亂動,在原地坐下加強觀察,如情況較重或物體打擊是可能引起內傷的情況,應果斷送往就近醫(yī)院進行全面檢查和治療;——如出現(xiàn)物體打擊的受傷者倒在危險部位或掉到危險部位自己不能行動等的情況時,除了要通知120外,項目應急小組還應先把受傷者轉移到便于救治的地面、樓面或其它安全地帶,搶救方法能夠參照高處墜落的類似情況進行,避免要救治過程中發(fā)生二次傷害;②如物體打擊造成重傷或死亡事故時,應立即安排警戒保衛(wèi)組在事故現(xiàn)場周圍建立警戒區(qū)域實施管制,維護現(xiàn)場治安秩序,將無關人員清理出現(xiàn)場,并負責保護事故現(xiàn)場,并安排應急人員馬上到大門口迎接120,接到后直接帶到出事地點,避免延誤救治時間;4.3.2現(xiàn)場臨時救治措施①在120趕到前,現(xiàn)場救護人員應對傷者進行及時救治,現(xiàn)場搶救的重點應放在對休克、顱腦損傷、骨折及大量失血等幾種情形上。②物體打擊事故的現(xiàn)場緊急救治時,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如傷員發(fā)生休克,應先處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另外也應對顱腦損傷、骨折和出血等情況進行處理:如受傷者處于休克狀態(tài),要讓其平臥、少搬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度左右,要采取相應的辦法讓其蘇醒;同時盡快配合120送醫(yī)院進行搶救治療;如物體打擊造成顱腦損傷,受傷處于昏迷狀態(tài)則必須保持呼吸道通暢,讓昏迷者平臥,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發(fā)生喉阻塞;如物體打擊造成骨折,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創(chuàng)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配合120送醫(yī)院治療;如出現(xiàn)血流嚴重時,應想辦法進行止血,避免流血過多引起生命危險。③120趕到后,要在120醫(yī)生指導下盡快把傷者抬到救護車上,再由120醫(yī)生在車上繼續(xù)對受傷者進行必要的救治。4.4機械傷害應急預案4.4.1發(fā)生各種機械傷害事故時,事故發(fā)現(xiàn)人員應高聲呼救,并及時先切斷電源,現(xiàn)場值班最高級別管理人員應立即按以下程序進行應急處理:①現(xiàn)場人員應迅速通知項目經理或項目負責人,并打電話及時向上級應急救援中心報告事故的發(fā)生情況,說明傷者情況、當前采取的應急措施;②如傷勢較重,應第一時間應撥打120求救電話,說明事故地點、發(fā)生時間、傷者情況,并馬上派人到大門口等候120的到來,由引路者直接帶到出事地點,避免延誤時間;③應在事故現(xiàn)場周圍建立警戒區(qū)域實施管制,維護現(xiàn)場治安秩序,將無關人員清理出現(xiàn)場,并負責保護事故現(xiàn)場。4.4.2現(xiàn)場臨時救治措施在120趕到前,現(xiàn)場救護人員應對傷者進行及時救治,現(xiàn)場搶救的重點應放在對昏迷、傷及內臟、骨折及大量失血等幾種情形上,參照(八)施工現(xiàn)場應急預案4.1.2②搶救方法進行。4.5觸電應急預案4.5.1發(fā)生觸電事故時,事故發(fā)現(xiàn)人員應高聲呼救,并在報告事故的同時,目擊者或離出事者最近的人員或現(xiàn)場電工應立即拉閘斷電,使觸電人員脫離電源,現(xiàn)場值班最高級別管理人員應立即按以下程序進行應急處理:①現(xiàn)場人員應迅速通知項目經理或項目負責人,并打電話及時向上級應急救援中心報告事故的發(fā)生情況,說明傷者情況、當前采取的應急措施;②如傷勢較重,應第一時間應撥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