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是怎樣進行平民教育的》_第1頁
論《我是怎樣進行平民教育的》_第2頁
論《我是怎樣進行平民教育的》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我是怎樣進行平民教育的》

嚴陽最初倡導公民教育運動,教授中國文化,編輯《公民1000字課》,推動公民教育運動向正規(guī)教育運動的發(fā)展,增強農民的知識、團結和堅強。1927年以后,晏陽初矢志不渝地從事鄉(xiāng)村教育,把平民教育落到實處。在他長達80年的平民教育生涯里,創(chuàng)造了許多有益的教育原則、教育方法。一、嚴陽初的公民教育(一).“其目不識丁而為本,也不為本?!标剃柍醯慕逃康氖菫榱恕皰叱拿ぁ?,讓目不識丁的平民能夠做“新民”。他認為,在中國有80%的農民,而這些農民幾乎都是文盲,“其目不識丁而為文盲的人民多至三萬萬以上,其僥幸讀書識字的,不過是最少的最少數?!彼运Фā俺拿ぷ餍旅瘛钡慕逃谥?,希望通過平民教育運動來達到“勃然興起,普及教育,人人自振,個個自新”的教育目標,教育平民如何做人,從而實現“民智”與“教育救國”的良好愿望。(二).對平民教育的培養(yǎng)晏陽初主張平民教育的內容應該是貼近平民生活,在生活中教育,在教育中生活。晏陽初認為平民教育應在三個方面展開:第一,文字教育,文字是傳播知識的工具,也是尋找知識的鑰匙,因而可以通過傳授文字、教授知識,培養(yǎng)“民智”;第二,生計教育,在平民識字的前提下,通過教育來培養(yǎng)平民的生活技能,以便更好地生活,這種教育即“民生”;第三,公民教育,即“民德”,晏陽初認為,即使民智提高、民生充裕了,如果缺乏公德心也會禍害社會,公民教育可以培養(yǎng)平民的道德素質,通過公民教育達到“造成熱誠奉公的公民”??傊剃柍跸Mㄟ^文字教育、生計教育、公民教育,把平民培養(yǎng)成有知識、有生產力和有公德心的人。(三)對平民教育的必要晏陽初在講述平民教育原則時強調了六大教育原則。首先,他主張有教無類、實行全民教育的教育原則,凡是已過學齡時期而不識字,或已經識字而缺乏常識的青年和成人,不分男女、老少、富貴、貧賤,都有領受平民教育的必要;其次,他倡導以個體實際需要為教育原則,要求平民教育應是所學為所用,所用為所學;第三,平民教育應適合平民生活狀況的教育原則,因為平民大多數都窮苦,每天工作時間長,要他們籌出錢并在繁忙勞動之中接受教育,學習時間不能超過4個月;復次,平民教育需根據國情而進行,根據人民的心理來確定教育的目標、方法及其步驟;再復次,地方自動負責的教育原則,平民教育需要普及全國,但該教育事業(yè)遠大,不是一個機關可以辦得到的,需要各地分別進行;最后,人人參與教育活動的教育原則,他把平民教育看作是一項社會性事業(yè),人人都應該參與到教育事業(yè)之中。(四)讓尚未培養(yǎng)的學生去教晏陽初在進行平民教育過程中采用了導生傳習制的教學方法,即通過先教會少數學生,再讓已學會的學生去教其他人。他在對務法勞工的教育過程之中,先教會35個學生,再把5000個勞工分成不同的小組,由35個學生去教,解決了“教師少、學生多”的難題。晏陽初在開展平民教育中,還采用了諸如使用幻燈教學法等手法,來提高教學效率。(五)博士下鄉(xiāng):教學橋梁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也涉及教師思想。他認為辦平民教育的教師需深入到平民中去,做平民的教師。1929年秋,晏陽初舉家搬到塵土飛揚的定縣,率先垂范來到平民之中,時稱“博士下鄉(xiāng)”,架構了教師與平民之間的溝通橋梁。晏陽初還強調平民教師的創(chuàng)新性,他組織編寫了《平民千字課》,倡導教學方法改革,以便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二、巖陽初等人民教育的思想對當前中國農村職業(yè)教育的澄清(一)推進農村職成教育大力推進農村職業(yè)教育和成人教育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客觀需要,也是我國走城鎮(zhèn)化發(fā)展道路的現實需要。目前,我國人口中絕大多數是農民,而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農村人口素質的提高要求大力發(fā)展和積極推進農村職成教育。雖然我國部分地區(qū)在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如浙江省從2003年實施“百萬農民培訓工程”和“百萬職工雙證制培訓工程”,共培訓農民和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職工318.9萬人,2004年實施“千萬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已經培訓138萬農村勞動力),但是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我國目前農村勞動力的就業(yè)壓力還很大,農村人口的素質還有待提高,大力推進我國農村職成教育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二)農村教育的重視當前我國所進行的農村職成教育除了提高農民文化科學素質、培養(yǎng)農民基本技能之外,還需培養(yǎng)農民的社會公德。晏陽初針對當時我國農村存在愚、貧、弱、私的四大弊病,提出四大教育即文藝教育、生計教育、衛(wèi)生教育、公民教育,強調培養(yǎng)“民智、民生、民德”。在今天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村也存在農民思想觀念落后、文化科學素質不高、生活技能不強的問題,提高農村人口的“民智、民生、民德”,有助于培養(yǎng)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新型農民,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步伐。(三)鄉(xiāng)鎮(zhèn)農村職成教育的實踐:“資金+中心,中心去中心”我國農村人口有9億之多,農村人口數量之巨給農村職成教育工作帶來了“瓶頸”問題。可以借鑒晏陽初平民教育運動過程采取“先東部,然后南部,再到中原”的策略,一步一步地實驗與推廣。我國農村職成教育需要在國家的宏觀領導下,在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下,以縣為主體,加強鄉(xiāng)鎮(zhèn)農村職成教育。目前安徽省、遼寧省、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等地區(qū)加強縣級職教中心建設,將其作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技術培訓與推廣、扶貧開發(fā)和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基地,構建城市學校支持農村學校、城鄉(xiāng)貫通、區(qū)域連接的開放式職業(yè)教育網絡。(四)加大健全特性社會力量對農村的幫教力度,提高農村職成教育師資水平在我國農村職成教育過程中,教師是一個重要因素。首先,教師需要樹立服務農村的教育理想,他們能夠用所學知識與技能為農村職成教育貢獻力量、奮斗終身。其次,農村學校師資相對比較匱乏,加大城鎮(zhèn)學校中青年教師對農村學校的支教力度,有利于提高農村職成教育的師資水平。目前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制定了以“校校結對幫扶”及“教師下鄉(xiāng)幫教”為主要內容的“雙幫”活動計劃,每年從城鎮(zhèn)及沿川中小學選送50余名中青年骨干教師到農村偏遠中小學幫教2年。農村職成教育需要加大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