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美學復習資料第一章緒論一、填空(單項選擇)1、1750年德國理性主義哲學家、美學家鮑姆嘉登的《美學》一問世,標志著美學學科的正式建立。被后人稱為“美學之父”。2、鮑姆嘉登《美學》一書的書名Aesthetica,音譯為“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學即美學。3、鮑姆嘉登把美學當作認識論。4、“由上而下”的美學研究措施的重要特點是哲學思辨。5、《詩學》一書的作者是亞里士多德6、劉勰的文學理論專著名為《文心雕龍》,又是美學著作。7、人對現(xiàn)實世界的審美關系屬于精神關系8、在人對現(xiàn)實世界所產(chǎn)生的眾多關系中,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關系是實用關系9、提出“美與善相統(tǒng)一”論斷的人是蘇格拉底。此觀點的長處是肯定了美與善之間的聯(lián)絡。10、認為動物也有美感也會進行審美活動的人是達爾文11、“快樂說”和“心理距離說”等美學學說所采用的研究措施是心理學的措施12、從歷史發(fā)展過程看,把山水自然開始作為繪畫和文學的題材,這標志著人對自然的審美意識開始覺醒13、提出“夫美也者,上下,內外,大小,遠近皆無害焉,故曰美”的人是伍舉。此觀點是以善為美。雖然肯定美必須以無害為基礎,但忽視了美的特點。伍舉論美的資料保留在先秦著作《國語》中。14、以費希納為代表的美學學說屬于試驗美學15、以立普斯等人為代表的美學學說屬于移情說16、藝術社會學的代表人物是法國的丹納17、人類審美意識的產(chǎn)生,從主線上來說,是與生產(chǎn)勞動分不開的。人類最原始的審美意識開始于對工具的制作和觀照18、美學研究的出發(fā)點是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19、美學研究多種審美對象,其中最重要的是藝術中的審美對象。20、“環(huán)肥燕瘦”十分生動地闡明了審美現(xiàn)象具有歷史性。21、美學研究的措施具有多層次性,這意味著美學研究的多種措施在性質上有著不一樣的特點。22、19世紀中葉此前,哲學措施一直是美學研究的重要措施23、美學研究的基本措施是唯物辯證法。唯物辯證法對于美學研究有總的指導意義。24、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哲學基礎應當是作為整體的馬克思主義哲學。25、“勞動發(fā)明了美”這一論斷,是馬克思在《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一書中提出來的。26、“人也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塑造”這一論斷是馬克思提出來的。27、人在勞動實踐中發(fā)明美的事物的基本規(guī)律是按照對象的客觀規(guī)律進行建造。28、異化勞動究竟是發(fā)明美還是制造丑,對的的說法應當是既制造丑,又發(fā)明美29、在眾多的上層建筑中,離經(jīng)濟基礎最遠的是藝術。30、馬克思主義美學在探討藝術的本責問題時,首先強調藝術作為上層建筑對于經(jīng)濟基礎的依賴關系。31、孔子提出了“里仁為美”的觀點。32、雄鳥在雌鳥面前展示其色相俱美的羽毛這并不能證明這種鳥類能欣賞美,而只是出于性選擇本能的需要。33、美學思想是具有某種理論形態(tài)的對審美現(xiàn)象的思索。二、多選1、人類心理活動包括知、意、理三個方面。2、與美學關系最為親密的學科當推哲學、文藝學、心理學、倫理學。3、哲學研究的是人對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最基本見解,研究人怎樣認識客觀世界,研究多種措施論問題;文藝學則研究人類的文藝現(xiàn)象;心理學研究人類的心理現(xiàn)象;倫理學則研究人類的倫理現(xiàn)象。4、提出“由下而上”的重視科學試驗、實證主義美學研究措施的有費希納、立普斯、丹納。5、“快樂說”的代表人物是格蘭特?艾倫和亨利?馬歇爾。6、美學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經(jīng)歷了如下階段:審美意識的產(chǎn)生、美學思想的形成、美學學科的建立。7、美學思想具有兩個基本特點:a借助語言形式傳播;b具有理論的形態(tài)。8、美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建立,必須具有如下條件有專門的美學著、有獨立的研究對象與范圍。9、德國古典美學的代表人物有康德和黑格爾。10、美學研究對象是個很復雜的問題,導致這種復雜性的原因A與人自身的復雜性有關B與審美對象的復雜性有關C與審美現(xiàn)象的復雜性有關11、我國現(xiàn)代美學界對于美學研究對象的重要觀點有:A美以及美的規(guī)律B美學是藝術哲學,其研究對象是藝術C以美感經(jīng)驗為中心去研究美和藝術D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12、人與周圍現(xiàn)實世界的關系有實用關系、認識關系、倫理關系、精神關系13、美學研究的對象是a以藝術為重要研究對象;b通過藝術來研究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c研究多種審美對象、美感經(jīng)驗、審美意識、審美范圍和美學思想。14、美學要研究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應當包括A審美主體B審美客體C主客體之間的關系三方面的內容。15、美學之因此要研究審美意識、審美范圍和美學思想,是由于A可以理解審美觀念歷史發(fā)展軌跡B可以理解歷史上的種種審美現(xiàn)象16、美學之因此要以藝術為重要研究對象,這是由于藝術有如下特點:A藝術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xiàn)B藝術欣賞是不波及直接功利性的審美行為C藝術是一種高級形態(tài)的美E藝術最明顯地反應了時代的審美觀念17、美學研究措施的基本特點有a措施的多樣性b多種措施都與人生價值有關c多種措施具有不一樣層次18、在美的鑒賞活動中,總會受到審美主體多種原因的制約,其中最主線的是鑒賞能力和審美態(tài)度19、美學的詳細研究措施是多樣的,如:A哲學的措施B藝術學的措施C心理學的措施D倫理學的措施E人類學的措施20、美學研究不管采用何種措施,都必須遵照如下原則:a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tǒng)一b歷史與邏輯的統(tǒng)一c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21、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哲學基礎是包括本體論、認識論、措施論在內的整個體系22、馬克思主義美學的重要內容包括:A美的本質和來源的理論B美的規(guī)律的理論C異化勞動與審美活動互相關系的理論D藝術本質的理論三、名詞解釋1、鮑姆嘉登:德國理性主義哲學家、美學家,1750年出版的學術專著《美學》一書,宣布了美學學科的正式建立。被美學界尊崇為“美學之父”。2、美學:是一門有關人的審美價值的學科,它要研究的是人類獨有的審美現(xiàn)象。三、簡答題1、美學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答:1)美學是一門人文學科,研究的是人類的審美現(xiàn)象。2)美學與人有親密的聯(lián)絡。研究審美現(xiàn)象的美學離不開對人的研究。雖然在研究作為審美對象的美的事物時,也是從人的角度出發(fā)加以研究的。3)美學離不開人,美學與人生價值問題緊密相聯(lián),美學問題與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均有親密聯(lián)絡。4)人與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的建立必然以人的審美價值論態(tài)度為前提。這樣,美學從主線上說就是一門有關人的審美價值的學科。2、美學與哲學的親密關系答:美學與哲學有聯(lián)絡:1)在歷史上,美學一直被看做哲學的一種分支,美學獨立前是哲學的一種構成部分。2)美學史上許多著名的美學家同步也是杰出的哲學家。3)哲學為美學提供了本體論、認識論和措施論的基礎。4)哲學中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兩條對立的思想路線的斗爭也會在美學中清晰地得到體現(xiàn)。美學與哲學有區(qū)別:哲學研究的是整個客觀世界以及人類主觀世界的最普遍規(guī)律,美學則研究人類審美活動的特殊規(guī)律。因此哲學與美學的關系是整體與局部、一般與特殊的關系。4、美學與文藝學的關系:答:1)美學要研究多種審美現(xiàn)象,藝術則是最重要的審美現(xiàn)象。因此藝術既是藝術學的對象,同步也是美學研究的重要對象。2)在歷史上,許多美學著作往往同步也是藝術理論著作。如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劉勰的《文心雕龍》。3)美學和藝術學所研究的有關藝術的某些理論問題也往往一致,如藝術經(jīng)典等。5、美學與心理學的關系怎樣?答:1)美感的形成過程,是一種心理活動過程,諸如直覺、知覺、意象、領悟等等,因此,研究美學也就必然與心理學有關,否則,美感研究也就不會深透。2)美學史上的許多美學家采專心理學的措施來處理美和審美的本責問題,如西方近代美學中頗有影響的“快樂說”、“距離說”、“移情說”、“精神分析說”等等。6、美學與倫理學的關系怎樣?答:1)善與惡等價值判斷是倫理學要研究的問題,美與丑等價值判斷則是美學要研究的問題,兩者之間的界線是十分明顯的;2)不過,善惡美丑之間的關系也十分親密,例如,美的東西應當是善的,惡的東西往往也是丑的。3)歷史上不少美學家如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我國的孔子等往往在研究美的本質、美感等問題時,把它們與善、惡等問題聯(lián)絡起來考察,都強調了美與善之間不可分割的聯(lián)絡。如蘇格拉底提出了“美與善相統(tǒng)一”的論斷,孔子提出了“里仁為美”的觀點。這樣就使得美學與倫理學之間發(fā)生了親密的聯(lián)絡。7、達爾文的“動物美感說”錯在哪里?答:生物學家達爾文認為許多高等動物也像人類同樣,可以進行審美活動。他說:“幾乎不容置疑的是,許多動物可以欣賞美的色彩,甚至美的形式,例如,某一性別的動物個體會努力在異性面前展示它們的美,這就是一種明證?!边@個觀點是不對的的,由于:1)審美不是一種動物性的本能活動,而是一種自覺的精神活動,也是一種社會性的活動,2)美感反應也不是一種生理上的滿足,而是一種情感上的愉悅。這些卻都是動物所不具有的。3)不少動物雖然會在異性面前展示自己的美,或者會對異性所展示的某種色彩、聲音引起特定的反應,但這是一種生理性反應,更確切地說,這是一種性選擇,而不是對美的展示或欣賞。達爾文卻把本能性的反應說成是美感,這是不對的的。8、自然美是人發(fā)明的嗎?答:是。我們說世界上一切的美都是人的發(fā)明,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chǎn)物,自然美當然也包括在內??墒怯腥藚s認為社會美和藝術美是人的發(fā)明,自然美是自然自身所具有的物質屬性,與人的發(fā)明無關。這種說法是值得商榷的。我們應當弄清晰下邊兩個問題:1)自然與自然美的區(qū)別與聯(lián)絡。這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自然是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它不是人的發(fā)明。自然美是自然領域中顯示出來的美,它當然離不開自然,但更離不開人、離不開社會。它是人的發(fā)明,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chǎn)物。2)自然美與實踐的兩種形式關系。A直接的形式,自然美是人類通過實踐活動直接整改過的自然所產(chǎn)生的美,這些美都直接地顯示了人的本質力量。B間接的形式。是人類通過實踐活動變化了與人生對立關系的自然所產(chǎn)生的美。以飛雪的美為例,飛雪的美之因此成為人的一種欣賞對象,與人的實踐有關。在原始社會里,人們的實踐活動能力很低,無法抵擋飛雪的威脅,這時的飛雪是不美的。伴隨人們認識自然、駕馭自然水平的發(fā)展,生活條件改善了,飛雪對人的威脅也就基本解除,這樣,它與人們的關系也由對立轉向親近。再加上飛雪具有一種非常宜人的自然素質,從而具有無比感人的審美屬性。此時,飛雪的自然屬性仍然沒有變,可是,由于人的社會實踐,它卻成了人的欣賞對象。因此,飛雪當然不是人所發(fā)明,飛雪的美卻是人發(fā)明的,一切自然美都是人發(fā)明的。9、簡述自然美的發(fā)展與人的實踐。答:1)自然美是人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發(fā)明出來的,同樣,自然美的發(fā)展也是伴隨人的社會實踐活動的發(fā)展而不停發(fā)展的,在任何狀況下,自然美都是人生價值的詳細顯示。2)在人類社會出現(xiàn)之前,由于沒有人和人的實踐,自然界是無所謂美與不美的。3)在人類社會出現(xiàn)后來,在相稱長的一段時間里,在人的實踐活動還不能很好展開,人的自身價值還沒有得到充足肯定的狀況下,大自然要成為人類的審美對象是困難的。4)只有通過長期的生產(chǎn)勞動實踐,人類的多種能力得到巨大的提高,這時,大自然也就從過去令人可怖的對象成為人類可親近的對象,于是也就成了人們的審美對象。5)歷史上,自然界中最早與人建立審美關系的對象是動物而不是植物。這是由于他們實踐活動的對象是動物,最能顯示他們本質力量的對象也是被他們獵取的動物。只有當他們的生產(chǎn)生活由狩獵發(fā)展到農(nóng)業(yè),他們才與植物打交道,他們的裝飾品也隨之由動物裝飾發(fā)展到植物裝飾??傊?,自然美有一種從無到有、不停拓展的過程,但這種發(fā)展都離不開人。離不開人的社會實踐,是人類多種主體能力不停發(fā)展的成果。10、“環(huán)肥燕瘦之美”闡明了什么?答:1)“環(huán)肥燕瘦”的審美現(xiàn)象十分經(jīng)典地揭示了女性美的歷史變化。這是我國古代形容美女不一樣體態(tài)的一句成語。環(huán)肥是指唐代美女楊玉環(huán),她體態(tài)豐腴,卻有令人銷魂之美。燕瘦是指漢代一位名叫趙飛燕的藝妓,她雖身材苗條,但也很美。2)它告訴我們這樣一種道理:人體的美與其他的美同樣,與一定的時代風尚有關,唐代以胖為美,漢代卻以瘦為美。車爾尼雪夫斯基說:“一種時代有一種時代的美”,這在服飾打扮上尤為明顯。這既使生活顯得愈加豐富多彩,也使美的問題顯得愈加復雜。3)人體的美在胖與瘦之間確實存在著一種可塑的空間,但這個空間又不是無邊無際的,它存在一定的度,一是不能違反生剪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二是不能違反人生活動的目的性。美是合規(guī)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tǒng)一。片面地追求胖或瘦,超過了一定的度,只能走向美的背面。11、《歐米哀爾》何以會美?答:1)《歐米哀爾》(又名《老妓》)是19世紀法國杰出的雕塑大師羅丹所創(chuàng)作的一尊塑像。生活中的歐米哀爾是一名妓女,年輕時十分漂亮,可是,羅丹體現(xiàn)的卻是她老年的丑相。當年這尊塑像在盧森堡美術館展出時,有內行的欣賞者發(fā)出“丑得如此精美”的贊嘆,這種贊嘆是對的的。2)藝術的美不在于對象與否美,而在于藝術家發(fā)明得與否成功。生活中的歐米哀爾,其形體無疑是丑的,但藝術作品假如發(fā)明得好,作為藝術形象來說仍然是美的,雕像《歐米哀爾》應當是屬于這樣的作品。3)曾幾何時,雕塑藝術只有體現(xiàn)美的對象,而不能體現(xiàn)丑。羅丹的《歐米哀爾》顯然是對這種老式觀念的反叛。他認為雕塑可以體現(xiàn)丑,關鍵是藝術家必須掌握化丑為美的“點金術”,這就是經(jīng)典化。在《歐米哀爾》中,這位老妓的外形雖然還是丑的,不過由于藝術家的發(fā)明,使得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強大力量,她的丑成了她坎坷人生經(jīng)歷的苦難印記。面臨這部“打開的書”,欣賞者在獲得審美愉悅之余必然也會進行深深的思索。無疑這是一部很美的作品,是雕塑領域的經(jīng)典之作。12、為何美學研究對象具有復雜性?答:1)美學是一門人文學科,它要研究的是人類獨有的審美現(xiàn)象,人類的審美現(xiàn)象波及的是人與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然而人與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是無比廣闊和復雜的,從而使得人們對于美學研究對象的把握變得困難起來。2)審美現(xiàn)象不僅十分復雜,并且常常會產(chǎn)生矛盾,更增長確定美學研究對象的困難。3)審美對象受到歷史條件、民族和階級狀況的制約,從而具有歷史性、民族性和階級性這樣某些重要特性,也是導致在美學研究對象問題上意見分歧的重要原因。4)在審美活動中還存在著美丑轉化的狀況,在現(xiàn)實生活中屬于丑的事物通過特殊的處理就可以轉化成美的事物。正是由于上述種種狀況,使得美學研究的對象具有十分復雜的特點,從而導致了確定美學研究對象的困難。13、簡述我國現(xiàn)代美學界對美學研究對象的幾種觀點。答:五六十年代,我國美學界對美學中的許多問題展開劇烈的爭論,有關美學研究的對象就是爭論的問題之一。歸納起來,有四種重要觀點:1)美學研究的對象應當是美以及美的規(guī)律,其理由是a能更好地劃清美學與各門藝術理論的界線。B有很大的涵蓋面,可把藝術美、自然美、社會美所有包括進來。C從措施論上看,深入碩士活美,就能更好地理解藝術美。2)美學是藝術哲學,因此,美學研究的對象是藝術。其理由是:a從美學史上看,絕大部分美學家都是聯(lián)絡藝術來談美學問題的。B藝術在質、量和社會作用方面都要遠遠超過實際生活中的美。C從措施論上看,理解了高級的藝術美,就會更有助于理解低級的生活美。3)美學的研究對象是美感體驗,美學應以美感經(jīng)驗為中心去研究美和藝術。這樣,既有中心又抓信了美和藝術。4)美學研究的對象是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強調從審美實踐出發(fā),把審美活動看作是審美主體在客觀現(xiàn)實的基礎上的自由發(fā)明,伴隨實踐的發(fā)展,審美活動也不停豐富的擴大。14、什么是“自下而上的美學”?答:1)“自上而下的美學”是一種與老式的“自上而下”的美學相對立的美學研究措施。它最早是由德國美學家、試驗心理學美學的創(chuàng)始人費希納于1876年出版的《美學導論》一書中提出來的。2)費希納把柏拉圖以來,尤其是以康德、黑格爾為代表的德國古典美學稱之為“自上而下的美學”,認為這種美學所采用的是一種思辨演繹的措施,輕易產(chǎn)生忽視個別,甚至以一般替代個別的毛病。因此,他覺得美學研究必須另辟蹊徑,于是就提出了“自下而上”的美學研究措施,創(chuàng)立了試驗美學,并身體力行,積極實踐。a他堅持從感性的經(jīng)驗出發(fā),通過大量的詳細材料來總結、歸納具有普遍性的美學原理。b他采用觀測和試驗的措施,重要是對一定人群進行心理測試,以此來測定多種令人快樂的審美形式。C運專心理學的研究措施。他在試驗的基礎上,概括出了十三條審美心理學原則。費希納盡管在詳細做法上有些簡樸,缺乏足夠的科學性,理論上的創(chuàng)見也不突出,不過,他所倡導的“自下而上”的美學研究措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極大地拓展了美學研究的思緒,導致了現(xiàn)代西方美學研究重心從美的本質(審美客體)向審美經(jīng)驗(審美主體)的轉移,也促使多種形形色色的審美心理學派別、思潮的不停體現(xiàn)。費然納被人譽為“現(xiàn)代西方美學之父”,把他的美學稱為“美學上第二新紀元”。15、簡述唯物辯證法與美學研究的關系。答: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內容,與美學的聯(lián)絡也十分親密。兩者間的關系重要表目前如下幾種方面。1)具有措施論上的指導意義。人類審美活動有其自身的特殊規(guī)律,這與客觀事物和人類思維運動的普遍規(guī)律是普遍與特殊的關系。因此,唯物辯證法對于美學研究就具有措施論上的指導意義。憑借唯物辯證法,可以科學地揭開美和藝術的發(fā)展以及人類審美活動的一般規(guī)律。2)強調客觀,尊重現(xiàn)實。唯物辯證法的一種基本特點就是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tǒng)一,強調對于客觀存在、客觀規(guī)律的尊重。運用唯物辯證法來研究美學,就必須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從客觀存在的人類審美現(xiàn)象出發(fā),來研究審美活動的規(guī)律。這也就可以使美學研究防止許多理論上的錯誤。3)具有鮮明的歷史性。人類歷史的發(fā)展,人類意識形態(tài)的發(fā)展都滲透著歷史辯證法,人類的審美活動也不例外。美學研究不能割斷歷史,運用唯物辯證法的歷史觀點就能科學地揭示美學發(fā)展的軌跡。16、簡述美學研究措施的基本特點?答:美學學科的特殊性質,決定了美學學科研究措施的特點:1)多樣性。美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或者說是一門邊緣性學科,它與哲學、文藝學、倫理學、心理學等均有著親密的關系。因此,美學的研究措施不應當是單一的,而是多樣的。這可以有哲學措施、文藝學措施、倫理學措施、心理學措施等。多種研究措施都可以抓住一種側面,來研究美學中某首先的問題。2)多種措施都與人生價值有關。美學研究的多種措施只有與人生價值相聯(lián)絡,把詳細的審美現(xiàn)象與人們的人生態(tài)度、價值取向聯(lián)絡起來研究,才有也許科學地解釋歷史的和現(xiàn)實的審美現(xiàn)象。3)多層次性。美學研究可有多種措施,而多種措施間又可有不一樣層次。A有最基本的措施與詳細措施之別?;敬胧┦俏ㄎ镛q證法,它對多種詳細措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當然,多種詳細措施之間也可以互相滲透、互相補充。B多種詳細措施在應用中也不能等量齊觀,它又可有層次上的區(qū)別。17、美學研究措施在詳細運用中的基本原則。答:美學研究中可采用多種詳細的措施,但在詳細運用中,都必須遵照如下基本原則:1)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tǒng)一。這就規(guī)定美學研究者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從審美活動的客觀實際出發(fā),辯證地分析研究多種復雜的審美現(xiàn)象,從運動變化中,從審美現(xiàn)象的對立統(tǒng)一中,來把握問題的關鍵和實質。2)歷史與邏輯的統(tǒng)一。人類審美活動的發(fā)展是一種歷史的過程,人類的審美觀念同樣也在歷史地運動著變化著。因此,美學研究必須用歷史的眼光來揭示人類審美活動的歷史本質。不過,審美活動又是一種現(xiàn)實的、詳細的存在,因此,美學研究又要珍視現(xiàn)實貫穿邏輯的措施,也就是要抓住詳細的審美現(xiàn)象,深入探究它的奧秘,把歷史的措施與邏輯的措施統(tǒng)一起來。3)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美學研究必須有一定的理論指導,又要從人類審美欣賞和審美發(fā)明的實際出發(fā),詳細占有大量材料,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研究,從中總結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來。切莫使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使美學成為空中樓閣。18、怎樣理解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哲學基礎?答: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哲學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本體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認識論(唯物論的反應論和實踐論)和措施論(唯物辯證法),這三個部分是統(tǒng)一在一起的,是不能機械分割的整體。2)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哲學基礎應當是作為整體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而不是其中的某一部分。3)美學中的許多問題,諸如審美對象、審美主體、審美欣賞和審美發(fā)明等等,這些理論問題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三個構成部分均有緊密的聯(lián)絡。雖然某些問題只側重哲學中的某一部分,但也不能與其他部分分割。4)從馬克思主義美學有關審美欣賞理論中,不難看到作為整體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已成了其不可動搖的基石。在其他一系列美學問題的論述中,我們都可感受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這種基石的作用。19、異化勞動與審美活動的關系怎樣?答:馬克思和恩格斯都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異化勞動作過詳盡的論述。他們論述了異化勞動對審美活動的影響。馬克思說:“(異化)勞動發(fā)明了宮殿,卻為勞動者發(fā)明了貧民窟。勞動發(fā)明了美,卻使勞動者成為畸形?!边@闡明異化勞動具有兩重性,既發(fā)明了美,又制造了丑。此外,馬克思又說:“憂心忡忡的窮人甚至對最漂亮的景色也無動于衷。”他鋒利地批判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異化勞動嚴重損害了勞動者的審美能力。恩格斯也說:“這種強制勞動剝奪了工人除吃飯和睡覺所必須的時間以外的一切時間,使他沒有一點空閑去呼吸新鮮空氣或欣賞一下大自然的美,更不用說精神活動了,這種工作怎么能不使人淪為牲畜呢?”這就是說,勞動雖然發(fā)明了美,但這美卻與勞動者無緣,由于過度的操勞和貧困的生活,使他們喪失了自由,從而也喪失了欣賞美的愛好和能力。四、論述題(其中有黑體字者,可以做簡答題)1、什么是美學?答:美學是一門有關人的審美價值的學科。1)美學屬于人文學科,它與人文學科中的其他學科,如哲學、文藝學、倫理學、心理學有著最為親密的關系,不過,它們又各有自己的研究領域,美學所關注的是人類的審美現(xiàn)象。2)美學只與人類有關,由于只有人才會審美,動物是與美無緣的。因此,研究審美現(xiàn)象的美學,離不開對人的研究,雖然在研究作為審美對象的美的事物時,也是從人的角度出發(fā)來加以研究的,而不是與人無關。3)美學與人生價值有關,由于美學要研究審美對象、審美主體及其互相關系,這些問題都與人生價值有關,由于a只有人的價值的實現(xiàn),客觀世界才能有美,也只有人的價值的不??隙ǎ拍茉鲞M審美范圍的不停擴大。例如,在遠古時代,自然之因此不是人的審美對象,就由于人類還不能充足認識自然、駕馭自然,大自然對人還是恐怖的,故也無美可言。只有通過長期的社會實踐,不停地認識自然、改造自然,自然才與人親近起來,也才有美。后來,伴隨人的價值的不停實現(xiàn),人的審美視野不停擴大,美也越來越豐富,從動物裝飾到植物裝飾,到了魏晉后來,山水花鳥畫也盛行起來,假如離開了人的價值,自然界也無所謂美,更談不到美的發(fā)展。b美之因此有價值,也就在于它對人生故意義。從人的物質生活來看,不管是物質生產(chǎn)還是物質消費,都離不開美。從物質生產(chǎn)方面來看,但凡真正懂行的企業(yè)領導,他們在生產(chǎn)中,既會注意產(chǎn)品的實用功能,又會注意產(chǎn)品的審美功能。許多企業(yè)家都自覺地把美學引進了企業(yè)。紛紛成立工業(yè)美學企業(yè)、企業(yè)美學、勞動美學、技術美學等組織,其目的就是為了發(fā)明實用功能與審美功能相統(tǒng)一的產(chǎn)品。從物質消費方面來看,早在原始時代,人們就自覺或不自覺地提出了審美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的消費規(guī)定,在現(xiàn)代社會,這種審美規(guī)定更是有增無減。衣服不僅要能保暖,并且還要講究款式的美觀。飲食不僅要能吃飽,還要“色香味”俱全。再從精神生活來看,人也要有精神上的滿足。欣賞美、追求美、發(fā)明美是人生不可缺乏的內容。美依賴于人生,人生也需要美。美是社會精神文明的標志,也是一種人精神世界與否充實完善的標志,沒有美的生活是十分枯燥的生活,不會審美的人是不完善的人。因此,美學從主線上來說,就是一門有關人的審美價值的學科。2、美學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哪些階段?答:經(jīng)歷了人類審美意識的產(chǎn)生、美學思想的產(chǎn)生和美學學科的形成這樣三個歷史階段。1)審美意識的形成。人類審美意識的誕生有悠久的歷史。我們懂得,人與動物的一種主線區(qū)別就是能否制造工具。在類人猿的進化中,用自己解放了的雙手,對石塊加以砍削鑿磨,制成了第一把石刀,這就意味著人的誕生和人類社會的開始。當時,人類加工石刀,是為了好用,這是一種實用意識。后來,當他們覺得這種或方或圓或對稱的幾何形狀不僅好用,并且好看,于是產(chǎn)生了驚奇感、喜悅感,得到了心理上的滿足,這就是最原始的審美意識。再后來,伴隨社會實踐的發(fā)展,審美意識也得到發(fā)展,人們不僅美化工具、美化生活用品,甚至深入出現(xiàn)音樂、舞蹈、繪畫等藝術作品??傊?,人類審美意識的產(chǎn)生是一種過程,它是與人類的生產(chǎn)勞動分不開的。當人類通過生產(chǎn)勞動把自己與自然區(qū)別開來,并按照“美的規(guī)律”發(fā)明物體,并在自己的發(fā)明物中看到了自身,從而感到精神上的滿足,這樣,人類的審美意識也就形成了。2)美學思想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伴隨審美活動的發(fā)展,使審美意識更趨深刻和細致,為美學思想的產(chǎn)生奠定了基礎。不過審美意識還不是美學思想,審美意識只是對審美現(xiàn)象的一種感性直觀,而美學思想則是對審美現(xiàn)象的內在本質所進行的理性認識。美學思想必須具有兩大特點:a應當可以借助語言文字形式進行傳播,也就是說,必須具有語言文字的形成存在于典籍文獻之中,并得以傳諸后裔。B美學思想必須具有理論的形態(tài),具有明確的理論觀點和概念范圍。很顯然,美學思想的形成還是文明時代的事。在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在許多理論典籍中都記載著思想家對審美問題的自覺思索。如伍舉的無害為美說,孔子的盡善盡美說,莊子的虛靜說等等。在西方的古希臘時代也是如此。自此后來,不管是中國還是西方,在幾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美學思想顯得非常豐富、深刻。3)美學學科的建立。美學思想畢竟還是一種零碎的觀點,缺乏嚴密的系統(tǒng)性,還不能算是一門獨立的學科。美學學科的建立也必須具有兩個條件:a要有代表性的美學專著,b要有明確的研究對象和范圍。1750年,德國哲學家鮑姆嘉登的《美學》出版了,這是一本名副其實的美學專著,書中也明確提出了美學研究的對象和范圍。這一著作的問世,標志著一門嶄新的學科——美學誕生了。后經(jīng)康德、黑格爾等人的努力,又形成了規(guī)模龐大的德國古典美學。19世紀中葉后來,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產(chǎn)生和西方現(xiàn)代美學的興起,使美學又出現(xiàn)了新的局面。目前,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越發(fā)顯露出其勃勃生機。3、美學的研究對象應當是什么?答:美學研究應當以藝術為重要的研究對象,以研究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為出發(fā)點,進而研究多種審美對象、美感經(jīng)驗、審美意識、審美范圍和美學思想。理論根據(jù)是:1)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是普遍存在的客觀現(xiàn)象。美學研究必須以它為出發(fā)點。a人的生活總要與現(xiàn)實發(fā)生一定的關系,否則人就無法生存。b由于現(xiàn)實世界的復雜性和人的需要的多樣性,就構成了人與現(xiàn)實世界多種各樣的關系。這種關系重要可分兩大類:物質關系.如滿足人吃喝住穿需要的實用關系,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關系;精神關系。如認識關系、倫理關系、審美關系等。C不僅不一樣對象可與人發(fā)生不一樣的關系,雖然同一對象也可與人發(fā)生多種關系。如一件衣服,穿在身上可以保暖,這是實用關系。對衣服的質料和制作進行研究,這是認識關系;從色彩、款式與否好看,這是審美關系.d審美關系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它是美學研究的出發(fā)點。審美關系由主客體兩方面構成,因此,美學既要研究審美客體,又要研究審美主體進行審美活動應具有的基本條件,審美活動的過程及其成果,即美感的形成過程、美感的性質和特點等等,還要研究審美主客體之間的關系(如美與美感、生活與藝術的關系)以及研究審美關系的物化形態(tài)——藝術品、工藝品以及大量存在的包括了人類審美發(fā)明的物質勞動產(chǎn)品。2)美學必須要研究審美意識、審美范圍和美學思想,這是由于:a通過對于這些問題的歷史演變的研究,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到審美觀念歷史發(fā)展的軌跡,有助于我們?yōu)槊缹W基本問題的深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B通過對于這些問題的研究,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理解歷史上存在的種種審美現(xiàn)象。3)美學應當以藝術作為重要的研究對象,在眾多的研究對象中,必須有主次之分,這個重要對象應當是藝術,只有抓住了藝術,才能進而更有效、更深刻地去研究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以及審美對象、審美經(jīng)驗等問題。由于:這是由藝術所具有的某些重要特點所決定的:a藝術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xiàn)。B對于藝術的欣賞是一種不波及直接功利性的行為,它最能代表審美的特點。C藝術是高級形態(tài)的美,抓住藝術,才能更有效地去研究特定期代的審美觀念。4、馬克思主義美學的重要內容?答:這里所說的馬克思主義美學指由馬克思和恩格斯當時所創(chuàng)立的美學理論。它的基本內容包括如下幾種方面:1)美的本質和來源的理論。馬克思在《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等著作中,明確提出“勞動發(fā)明了美”,并揭示了美與人的本質力量之間的親密聯(lián)絡,使我們順理成章地領悟到“美是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這一命題。此外,馬克思還對美感的來源和發(fā)展都作了很好的論述。2)美的規(guī)律的理論。馬克思認為人類發(fā)明美的活動,不是任意的活動,而是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進行發(fā)明的活動。在《手稿》一書中,他對比了動物的活動與人的勞動的區(qū)別后,提出了美的規(guī)律的內涵,這就是人能把自己的主觀愿望和目的,即“內在固有的尺度”與詳細事物的客觀屬性,即“任何物種的尺度”結合起來,人正是在勞動中運用這樣的規(guī)律把自己的本質力量體現(xiàn)為可供審美欣賞的形象。這一美的規(guī)律,既肯定了審美主體的主體性,又不忽視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性,從而對人類的審美發(fā)明作了深刻的理論概括。3)異化勞動與審美活動互相關系的理論。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異化勞動作過詳細的研究,批判了異化勞動的嚴重弊病,又指出了它對審美活動的影響。他們認為異化勞動既發(fā)明了宮殿,卻為勞動者發(fā)明了貧民窟。異化勞動既制造丑,又發(fā)明美,嚴重損害了勞動者的審美能力。4)藝術本質的理論。馬克思主義美學中,首先強調藝術是一種上層建筑,對經(jīng)濟基礎存在著依賴關系;不過,它與經(jīng)濟基礎的聯(lián)絡又比較遠,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中介,并不像政治、法律制度那么直接。藝術就其本質而言,是人對世界的一種特殊掌握方式,它重要是通過經(jīng)典化的措施來體現(xiàn)藝術家對現(xiàn)實生活的認識的。5)馬克思主義美學對文藝的社會功能、文藝的真實性、經(jīng)典性、尚有悲劇、喜劇等問題均有深刻的論述。5、怎樣理解“勞動發(fā)明了美”這一論斷?答:1)在《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一書中,馬克思提出了“勞動發(fā)明了美”這一種非常重要的論斷。它把美學問題與人類的社會實踐緊密地聯(lián)絡了起來,從而揭開了美產(chǎn)生的奧秘。2)美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人類社會出現(xiàn)后來才有的。美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這可以有許多詳細原因,但歸根究竟還是在于勞動,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管是自然美、社會美,還是藝術美,它們產(chǎn)生的終極原因也只能是勞動。對于“勞動發(fā)明美”這一命題,我們應當作許多方面的理解。1)勞動發(fā)明了人的審美器官。人是由動物進化而來的,人的感覺既有動物性原因,又有社會性原因,美感也當如此。正是由于勞動,人腦才能有別于猿腦,才能有馬克思所說的具有感受音樂的耳朵和感受形式美的眼睛,以及恩格斯所說的可以從事繪畫、雕刻和拉小提琴的手。馬克思說:“五官感覺的形成是以往所有世界歷史的產(chǎn)物”,這個世界歷史,其關鍵就是勞動的歷史。2)勞動發(fā)明了人的審美需要。原始人類并不是一開始就有審美需要。在生產(chǎn)力極其低下的條件下,他們最迫切的是維護自己生存的物質需要。后來通過勞動,伴隨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生活條件的改善和人的本質力量的不停豐富,不僅有了物質的需要,并且尚有精神的需要、審美的需要,于是美感也就產(chǎn)生了,他們不僅從實用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并且還從審美的角度去感受世界、欣賞世界,不停與周圍的世界建立審美關系。3)勞動發(fā)明了美的對象。有了審美器官和審美需要,于是原始人就會在實踐活動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發(fā)明美,如從審美角度把勞動工具制造得愈加符合形式美的規(guī)定;從野獸身上取來爪、牙、骨等作為裝飾品來美化自己,他們還在實踐中發(fā)明詩、歌、舞等藝術作品。此外,也正是由于通過多種實踐活動,不停提高自己認識自然、駑馭自然的能力,使原先陌生的、恐怖的自然變得親近起來,從而漸漸成為美的對象。總之,勞動是人類社會歷史的起點,勞動發(fā)明了人,勞動也發(fā)明了美。6、怎樣理解馬克思對“美的規(guī)律”的論述?答:1)馬克思在《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一書中,對“美的規(guī)律”說過這樣一段話:“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物種的尺度和需要來進行塑造,而人則懂得按照任何物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chǎn),并且隨時隨地都能用內在固有的尺度來衡量對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塑造?!?)這段話馬克思的本意是要區(qū)別動物的活動與人的生產(chǎn)勞動的界線,但由于提出了“美的規(guī)律”的論斷,因此,對美學研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3)馬克思認為,動物的活動,都是按照本能來進行的,人的勞動卻是按照兩個“尺度”來進行的,因此,也是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進行的。4)那么,什么是美的規(guī)律呢?這就波及到對兩個“尺度”的理解。對此,美學界存在很大分歧,但較多的人認為,所謂“物種的尺度”,是指客觀的尺度,即人自身的目的性。人的生產(chǎn)勞動就是按照這種合規(guī)律性(即真)與合目的性(即善)相統(tǒng)一的尺度來進行的,也就是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進行的。如造房子,既要考慮材料的性能和施工程序,又要考慮房子的使用規(guī)定,只有這樣,才能導致一座美的房子。5)假如人的勞動違反了這兩個“尺度”,造出來的產(chǎn)品就是廢品、次品,就是丑,正由于人具有可以遵照事物客觀規(guī)律性和自身主觀目的性從事發(fā)明的本質力量,并把這種本質力量在自己所發(fā)明的對象中通過宜人的感性形式顯現(xiàn)出來,從而產(chǎn)生了美,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人也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塑造”的基本涵義。7、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基本特點。答:與以往的美學理論相比,馬克思主義美學有著鮮明的特點:1)把美學問題與人類社會實踐緊密聯(lián)絡起來。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談到美和藝術的來源時,高度強調了人類勞動實踐所起到的決定作用。馬克思一再指出“勞動發(fā)明了美”,恩格斯在論述從猿到人的過程中也強調了生產(chǎn)勞動對藝術來源的作用。他們一致指出了生產(chǎn)勞動對發(fā)展包括美感在內的多種感覺器官的影響。沒有人的社會實踐,就沒有美和藝術,也沒有人的美感。2)把美的本責問題與人的本質緊密結合在一起。馬克思在《手稿》中,從本源上把人的本質規(guī)定為“自由自覺的活動”,即勞動。又在《有關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從現(xiàn)實體現(xiàn)上把人的本質當作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他強調把美的本責問題與勞動相聯(lián)絡,其實也就是與人的本質相聯(lián)絡,強調從人的本質出發(fā)來探討美的本質,這樣就為處理美的本責問題提供了一把鑰匙。3)唯物地、辯證地處理了美學中的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系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強調人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能通過改造自然使自己從自然中分離出來,從而確證和顯示自己作為人的特殊本質。人既在自然環(huán)境中生活,又能認識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打上人的印記,成為人化的自然,從而到達主客體的統(tǒng)一。人類的審美欣賞活動、審美發(fā)明活動都是主體與客體相契合、相融合的成果。4)在美學中滲透著巨大的歷史感。馬克思恩格斯對于種種美學問題的論述都嫻熟地運用歷史的眼光加以審閱,到處貫穿著歷史的觀點。不管是對美、藝術和美感,還是對悲劇和喜劇以及多種藝術思潮,都是從社會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進行論述,從而使他們的美學觀點把歷史和邏輯有機地結合起來,具有強大的理論力量。8、馬克思把人的本質規(guī)定為“自由自覺的活動”,對此應怎樣理解?答:馬克思在《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一書中說:“自由自覺的活動恰恰就是人類的特性。這是馬克思從本源上對人的本質所作的重要論述。我們懂得,人與動物都會從事活動,但人的活動要超越動物。所謂自由,就是人對世界的認識和改造,所謂自覺,就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意思。這就是說,人的活動既能按照客觀規(guī)律,又能按照自身目的。這種合規(guī)律性(真)和合目的性(善)相統(tǒng)一的活動,是一種發(fā)明性的活動,也是人的本質力量的詳細體現(xiàn)。假如人通過發(fā)明性的活動,把顯示自己聰穎、智慧、才能的本質力量通過詳細的感性形式體現(xiàn)出來,轉化成一種光輝的生動形象,這就是美。馬克思正是通過人的本質來抓住美的本質。動物的活動是盲目的,既不自由也不自覺,完全是一種本能活動,因此,美也與動物無緣。美論一、單項選擇1、美學研究的主線問題是美的本責問題2、古希臘時代柏拉圖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美學史上最早討論美的專著。他是西方美學中最早把美和美的東西加以區(qū)別的。3、參與跟柏拉圖對話的有道德家蘇格拉底和功利主義者希庇阿斯。4、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對美的基本見解是美在于形式,認為“一切立體圖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形?!泵涝谟诳陀^事物的均衡、對稱、友好、多樣統(tǒng)一及黃金分割等形式。5、《詩學》的作者是亞里士多德。6、提出“曲線比起直線美,曲線中又以蛇形線最美”的是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7、說“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間神圣的比例關系上”的人是達?芬奇8、提出“自下而上”試驗美學研究措施的人是費希納9、西方美學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說”的人是柏拉圖?!袄砟钫f”是一種萬古如斯、永恒不變的理念。10、從事物的客觀屬性中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是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這一特點11、黑格爾對美下的定義是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這種學說不一樣于柏拉圖“美在理念”說的重要特點是注入了辯證法的精神。12、柏拉圖和黑格爾都是“理念說“的代表,他們對理念的見解是柏拉圖認為理念是靜止的,黑格爾認為是發(fā)展的13、黑格爾對認為美自身必須是真的14、把美的本質和源泉看做是無意識的欲望,尤其是性的欲望的人是弗洛伊德。15、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對美學的突出奉獻是揭開了心理無意識這一重要的領域。16、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中說過這樣的話“鑒賞判斷的快感是沒有任何利害關系的”。17、在西方美學史上,真正嚴格地區(qū)別了美和快感的美學家是康德。18、康德在美學史上的地位在于把美學研究從客觀世界轉向了主觀世界。19、休謨等經(jīng)驗派美學家對美的見解是美是主觀感受的產(chǎn)物,美感經(jīng)驗自身就是一種心理的經(jīng)驗。20、桑塔耶那說:“美是客觀化了的快感。21、集體無意識說的倡導者是榮格22、“美在關系”說的代表人物是狄德羅23、車爾尼雪夫斯基從“美是生活”這一命題出發(fā),深入強調自然美高于藝術美24、“漂亮地描繪一幅面孔”與“一幅漂亮的面孔”分別指的是藝術美與自然美25、車爾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論斷,其最大的長處是把美視為非?,F(xiàn)實、可親的現(xiàn)象26、認為“美不是事物自身的屬性,它只存在于欣賞者的心里”。這種美論的基本觀點是美是主觀感受的產(chǎn)物27、認為“美的東西就是經(jīng)典的東西”,這種美論的基本觀點是美是客觀的28、蘇東坡的《琴詩》:“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這是美是主客觀的統(tǒng)一論者最愛引用的例證。29、認為“美是客觀的”、“是社會實踐的產(chǎn)物”這種美論的基本觀點是美是客觀性與社會性的統(tǒng)一30馬克思把美學研究從康德的重主觀的方向重新轉移到重客觀的方向。這個客觀與人的勞動實踐分不開。馬克思的這一轉移是從《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開始的。31、美與人的關系是美是人的生活實踐活動的產(chǎn)物32、“移情說”認為美是主觀感情的外射。在闡明“蠟炬有心也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這一現(xiàn)象時,最合理的解釋是“美在移情”33、有人認為,“立即看壯士,月下看美人”之因此格外壯觀、格外美,其原因在于距離34、“美在距離說”的代表人物是布洛。錯誤在于沒有從美自身的性質上來探究美。35、陶淵明在《詩品》中被列入中品,唐人選詩,沒選杜甫,對此類現(xiàn)象最常用的解釋是時間距離36、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與這段話最切近的美論是“美在距離”。37、馬克思說:“憂心忡忡的窮人甚至對最漂亮的景色都沒有什么感受”,這是由于欣賞者沒有處在自由的精神狀態(tài)38、黑格爾說過“審美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39、鮑桑葵曾說:“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不能說有哪一種美的定義與否得到舉世公認”,這種說法符合實際,指出美的難解性。40、馬克思主義的美論乃至整個美學思想體系的邏輯起點是社會化了的人的審美實踐活動。41、《新美學》一書的作者是蔡儀。他認為“美的本質就是事物的經(jīng)典性”。42、主張美是客觀性與社會性的統(tǒng)一的中國現(xiàn)代美學家是李澤厚。43、主張美是主客觀統(tǒng)一的代表人物是朱光潛。他認為“物”與“物的形象”不一樣,重要是前者是實在的,后者是虛幻的。44、維特根斯坦是分析學美學流派。45、美的本質研究就是應多層次、多視角地對美的本責問題做出新的探索。46、馬克思提出“五官感覺的形成是以往所有世界歷史的產(chǎn)物”。47、“美可以在人類社會此前存在”這種說法是錯誤的。48、人是“世界的美”這一命題的內涵是有了人,世界才有美。二、多選1、從事物的客觀屬性中探求美的美學家有:a畢達哥拉斯b西塞羅c托馬斯?阿奎那2、形式美的規(guī)律有A均衡與對稱B黃金分割C秩序與比例D友好E多樣統(tǒng)一3、《最終的晚餐》的美,決不僅僅在于作為形式原因的光線,而在于a人物的心境b畫面的主題4、美與實用功利的關系是:a美是非實用的b美是有用的c美與實用功利是有關系的5、從主觀心意狀態(tài)中尋找美的美學家有休謨、馬歇爾、康德6、從無意識的角度去探討美的美學家有弗洛伊德和榮格7、狄德羅從“美在關系”的論斷出發(fā),把美分為:真實的美、相對的美、外在于我的美?!巴庠谟谖业拿馈钡业铝_又稱之為關系到我的美。8、“美在快樂說”雖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下述偏頗:A美可以是快樂的,快樂卻不一定美B要花大力氣來闡明美感不一樣于快感C輕易把美學研究引向庸俗化9、我國現(xiàn)代美學大討論中,對美的本質的見解有如下幾種觀點:a美是主觀的b美是客觀的c美是主客觀的統(tǒng)一d美是客觀性與社會性的統(tǒng)一10、在我國主張美是主觀說的美學家有高爾太和呂熒11、認為美是無法定義的美學家有:a文藝復興時期德國大畫家A?丟勒b十八世紀的A?阿里生、c托馬斯?理德d英國美學家維特根斯坦12、西方某些美學家反對給美下定義的重要原因有如下幾點a現(xiàn)代西方在美和藝術的觀念上發(fā)生重大變化;b國際文化交流促使美和藝術的多樣化、復雜化。13、“美是一種開放系統(tǒng)”這一觀念,包括如下內容:a美由多方面的契機所形成、b美存在于主客體交相作用的過程中、C美處在永恒的變化和發(fā)明的過程中、d美是許多規(guī)定的綜合e美是多樣性的統(tǒng)一。14、審美人生觀包括下述幾種方面a人生意識b人生的反思與反悔c人生的價值15、從心意狀態(tài)探求美的代表性學說有美在快樂和美在無意識。有如下偏頗a輕易混淆美與美感的區(qū)別。b失去衡量美的客觀原則。16、“移情說”的片面性有:a過度強調情感不及其他;b離開了人的實踐活動;C忽視外物自身某種性質和形式原因。17、“美在于形式”的觀點其片面性有:a脫離了人的社會實踐;b沒有考慮同樣的形式也可構成丑;c沒有考慮徒有形式而無內容就不美。18、人的本質屬性至少包括自然性、社會性、歷史性三個方面。19、人的本質力量由自然力量和精神力量兩個方面構成,后者可包括思維力量、意志力量、情感力量。20、實現(xiàn)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必須包括如下幾種方面a作為主體要有欣賞和發(fā)明美的本質力量;b作為客體要具有審美的屬性;c主客體之間要發(fā)生互相轉化和對象化的關系21、美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這是由于:A美是對人而言的,對動物沒有美B美是人發(fā)明的,孤立的自然無所謂美C美伴隨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D美對社會人生有重要作用22、所謂人是“世界的美”,其基本含義有:A有了人,世界才有美B世界的美是人發(fā)明的C只有自由的人才能有美23、“美是自由的形象”,這種自由的內涵是自由的理想、自由的規(guī)律、自由的內容和形式24、美是一種復雜的構造,它包括自然物質層、知覺表象層、社會歷史層、心理意識層四層面。25、美的發(fā)明活動是一種自由的活動、主客體相交融的活動、社會歷史的活動26、美的各個層面的作用體現(xiàn)如下:A自然物質層決定了美的客觀性質和感性形式B知覺表象層決定了美的整體形象和感情色彩C社會歷史層決定了美的生活內容和文化深度E心理意識層決定了美的主觀性質和心理特性三名詞解釋1|、《大希庇阿斯篇》:這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寫的一篇對話,也是西方美學史上最早討論美的專著。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口,向希庇阿斯提出了一種“美是什么”的問題。盡管在這篇對話中,柏拉圖未能對“美是什么”這個命題提出滿意的答案,但他卻提出了“美自身”這樣一種重要命題,使我們認識到美和美的東西這兩個概念的差異。2、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這是黑格爾對美下的一種定義。認為美是理念,理念要直接展現(xiàn)于客觀現(xiàn)實的個在形象中,顯現(xiàn)為感性的形象,成為我們感官感知的對象。3、美在關系說:這是狄德羅提出的對美的本質的認識。他把關系當作美的本質,當成美之所認為美的原因。這關系包括事物自身的關系、一事物與他事物的關系、事物與人的關系。關系是客觀的,美也是客觀的。4、美是生活說:這是由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車爾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明確提出的美學命題。他認為美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中,生活才是美的本質。5、美的理念說:西方有關美的本質的一種學說。認為物質感性世界不存在美或美的屬性,美與某種超現(xiàn)實存在的神秘的非物質性的精神實體緊密相聯(lián),由于這種精神實體的注入或顯現(xiàn),才使客觀事物成為美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圖、黑格爾等。6、移情說:是西方老式美學中的代表性美論之一。它要把我們人的主觀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我們人的感情,因而令我們感到美。代表人物有立普斯等。7、距離說:是西方現(xiàn)代美學中有影響的美的本質理論之一,英國的布洛最早當成一種美論提出來。它規(guī)定物與我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從而以審美的態(tài)度來欣賞外物,這時就產(chǎn)生了美。四、簡答題1、簡述美和美的東西的區(qū)別。答:1)美的東西千差萬別,各有特點,但任何美的東西只能闡明它自身的美,卻不能闡明其他東西的美。美是從各樣美的東西中總結出來的普遍規(guī)律。2)美的東西都是相對的,伴隨人對現(xiàn)實審美關系的變化而變化的。某一件東西當它與人處在這一特定關系時,它是美的;當它處在另一種關系時,也許變成另一種美或甚至不美了。美卻是永恒的,不變的。3)美的東西不僅漫無邊際,并且還會自相矛盾。同一件東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一樣的東西也可以都是美的,甚至互相矛盾的東西,也可以都是美的。美卻是固定的、絕對的。4)美不是事物的某種屬性,本來就不是一種“東西”,因而不能把美當成是某種美的東西。5)現(xiàn)實生活中,美的東西還往往與可欲的東西混淆在一起,但僅僅是可欲絕對不能成為美。2、簡評“美是形式”說。答:提出“美是形式”或“美在于形式”的美學家,重要有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及阿奎那、達?芬奇、荷加斯、費希納等人。我們認為,從事物的客觀屬性中來探求美,是一條歷久不衰的求解途徑,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這一特點,不過這一求解途徑尚有許多片面性。1)脫離了人類社會生活實踐來論述美的本質。要懂得美當然離不開物,但更離不開人,美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chǎn)物,是人生價值的顯示。美不是自然現(xiàn)象,而是社會現(xiàn)象,孤立的自然形式不管是曲直方圓都是無所謂美與不美的。2)客觀事物的感性形式當然是構成美的重要原因,但符合形式美規(guī)律的事物并不一定是美的,由于形式總是與內容連在一起,與人生價值有關。3)認為美在事物形式特性的說法也不一定適合一切美的事物,尤其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諸多事物的美。總之,事物的客觀物質屬性是美的構成原因,不過,假如看不到美與人及其社會生活的聯(lián)絡,只是從客觀物質屬性中來探求美,或是直接把美看作是事物的感性形式,那是片面的。3、簡述美是“理念說”在西方的發(fā)展。答:西方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家提出的“理念”,就是超乎客觀現(xiàn)實之上而獨立存在的一種非物質性的精神實體;現(xiàn)實世界中的萬事萬物都是從理念世界產(chǎn)生出來的,因此,它不屬于主觀范圍,而是客觀范圍,理念說就是從客觀的精神世界中來探求美的代表。1)在西方美學史上,最早提出“美是理念”說的人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他在《理想國》和《會飲篇》中明確把“美自身”說成是“美的理念”。認為現(xiàn)實世界中的一切美的東西之因此美,其原因就在于“分享”了“美的理念”,理念是美的本質,本源。他認為這種美的理念是永恒的、不變的。2)羅馬時代哲學家普羅提諾繼承了這種理念說,認為“世界事物之因此美,是由于分享了理型”。這個“理型”也即理念。但他又把這理念解釋為神,認為世間的事物“由于分享了來自于神那里的理性,而成為美的了。”這樣就使理念說更富有神秘色彩,從而成了中世紀神學唯心主義美學的思想源頭。3)到了黑格爾那里,理念說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他也認為美是來自于理念,是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但由于理念是真的,因此美也是真的。由于美必須是“感性顯現(xiàn)”,因此,它必須具有放光輝的感性形式。由于理念是在其內部矛盾運動的推進下不停地自我發(fā)展、自我實現(xiàn),并進行自我發(fā)明,因此,美也是發(fā)展的、變化的。這些都是他遠遠超越柏拉圖的地方,但他也與柏拉圖同樣,認為美不是來自于生活,而是來自于理念,因此,也就陷入了客觀唯心主義的泥潭。4、怎樣理解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說”?答:這是黑格爾對美下的一種定義。他的理念與柏拉圖的理念有共同之處,即都認為理念先于現(xiàn)實世界,是世界萬物的源,也是美的源,但他的理論卻又要高于柏拉圖。他說:“美就是理念,因此從首先看,美與真是一回事。這就是說美自身必須是真的;但從另首先看,說得更嚴格一點,美與真卻早有分別的……美因此可如下這樣的定義:美就是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边@是黑格爾對美所作的一段很重要的論述。盡管他的理念是唯心主義的東西,與現(xiàn)實世界的關系是頭足倒立的,說得也有點神秘莫測,但他對美所下的定義及論述卻有其可貴的長處。1)他認為美或藝術不只是一種形式,并且也是有內容的,是內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這個內容就是理念,或意蘊、心靈,所謂顯現(xiàn)就是現(xiàn)外形、放光輝的意思。當理念通過詳細的、放光輝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時,這個理念不僅是真的,并且是美的。2)他認為美或藝術不只是感性的、形象的,并且也是理性的,是理性、感性的統(tǒng)一。由于美或藝術與哲學同樣,都具有一定的理性原因,所不一樣的是,哲學中的理念是通過抽象的概念來體現(xiàn)的,美或藝術中的理念,卻要顯現(xiàn)為詳細的、感人的感性形式,因此,它是理性與感性的統(tǒng)一。3)他還根據(jù)這一定義,認為藝術的發(fā)明和欣賞是人們?yōu)榱藵M足心靈的需要,并通過心靈的實踐活動來認識自己、觀照自己、實現(xiàn)自己。看待黑格爾的美學,應當揚棄其唯心主義外殼,吸取其合理的內核。5、簡述“主觀心意說”。答:某些美學家從主觀心意方面來探討美的本質,認為美既不在于客觀事物,也不在于客觀精神,而在于主觀心意。其代表性的學說有美在快樂和美在無意識的欲望等?!懊涝诳鞓氛f”又可以分經(jīng)驗派和快樂派等?!敖?jīng)驗派”的基本特點是重視感覺經(jīng)驗,認為感覺經(jīng)驗是人類知識的惟一源泉。他們把美的本源也歸結為感覺經(jīng)驗,認為外部世界所引起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反應,假如是快樂的經(jīng)驗那就是美的,反之,假如這種經(jīng)驗是不快樂的,甚至是痛苦的經(jīng)驗,那就是不美的,或者是丑的。美丑的本源不在于對象,而在于主觀經(jīng)驗。這就完全抹煞了對象自身的審美屬性,“快樂派”所強調的是快樂,美國的馬歇爾認為“美就是相對穩(wěn)定的,或者真正的快樂”。桑塔耶納也說:“美是在快感的客觀化中形成的,美是客觀化了的快感?!边@就把美完全當作是一種“主觀的特性”?!懊涝跓o意識的欲望”派以弗洛伊德為代表,他認為美的本質和來源都在于無意識欲望,尤其是性的欲望,是人的欲望在審美中得到滿足的反應,沒有這種欲望的滿足,也就沒有美??傊?,“主觀心意說”使美的本質的探討深入到了人的主觀精神世界,看到了美與人的主觀世界的聯(lián)絡,這有合理性的一面;不過,這一求解途徑會導致兩種成果,一是輕易混淆美和美感的區(qū)別,二是把美當作是見仁見智的東西,完全否認了衡量美的客觀原則。6、怎樣看待弗洛伊德的“無意識說”?答:“無意識”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說的關鍵,也是他美學思想的關鍵。他認為美的本質和本源就是人的無意識欲望,尤其是性的欲望。人的美感也就是欲望在想象中所得到的滿足感。藝術作品之因此美,是由于它們是性的象征。體現(xiàn)了人們無意識中的性本能的沖動,從而賠償了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得不到的性的滿足。我們認為弗洛伊德的這一理論揭開了無意識這個領域的面紗,深入到人類心理構造的最深處,這是他的功績。不過他片面地夸張了無意識,尤其是性本能的作用,卻不能不說是他的局限。1)他用性欲和本能沖動來解釋美和一切藝術作品,不完全符合事實。不要說許多作品主線與性無關,就是像《俄狄浦斯王》這樣的悲劇,也不能完全歸結為“戀母情結”。2)抬高了無意識的地位。人是具有自覺意識的,人的諸多活動包括藝術發(fā)明活動,雖然也有一定無意識的參與,但從主線上說卻是故意識的。他把藝術和美以及一切發(fā)明活動都置于無意,是片面的。3)他雖然也說要發(fā)展人的理性生活,但他如此宣揚性本能沖動,這在客觀上會給生活帶來性自由的惡果。7、怎樣理解從審美實踐活動求解美?答:這是馬克思主義對美的求解方式。馬克思主義認為,美不是主觀隨心所欲的東西,它是客觀的,不過這個客觀也不是與人無關的純粹的物,而是與人的勞動實踐分不開的,是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所理解的客觀。1)這個“客觀”是由人的感性實踐活動所發(fā)明和形成起來的“人類社會或社會化了的人類”。這樣,探討美的本質的邏輯起點就不也許是別的,而只能是社會化了的人的審美實踐活動,2)馬克思主義還發(fā)現(xiàn),人不僅在勞動中發(fā)明了經(jīng)濟價值,同步也發(fā)明了人的價值。正是由于人在勞動中可以發(fā)明性地把人的本質力量轉移到客觀世界中去,使客觀世界成為人的自我實現(xiàn)和自我發(fā)明的對象,從而使對象有了美。3)馬克思還發(fā)現(xiàn)人不僅是自然的人和個性的人,并且還是社會化了的人,是作為“社會關系總和”的人。這種社會化了的人,不是分裂的人、片面的人,而是全面的人、完整的人,它包括如下五個要點:a自然性和社會性的統(tǒng)一;b感性和理性的統(tǒng)一;c個性和社會規(guī)范的統(tǒng)一;d符合人類本能欲望的需要;e適合社會價值規(guī)范的規(guī)定。美離不開這種社會化的、全面發(fā)展的人,馬克思主義的美學理想就是追求人的全面發(fā)展??傊?,社會化了的人類審美實踐活動,是馬克思主義美論乃至整個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的邏輯起點,正是在這個基點上,馬克思對美的本責問題,展開了一系列的有關“勞動發(fā)明了美”、“人也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塑造”、“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等命題的論述。8、簡析“美是完滿說”。答:“美是完滿說”在歷史上不少美學家均有過類似的主張,但內容差異卻很大。柏拉圖認為“美自身”是一種最完滿的美,但這是理念的完滿。新柏拉圖主義者普羅提諾和17世紀德國理性主義者萊布尼茲主張美是完滿,但這種完滿卻來自于神和上帝。鮑姆嘉登認為“完善就是美”,他指的卻是“感性認識的完善”。康德看上去似乎是反對完滿說的,其實他反對的只是美與概念的聯(lián)絡,他自己所說的“神美規(guī)范”實際上是完滿的另一種說法而已。歌德也非常強調完滿,他所指的完滿是自然發(fā)展的完滿,特性和性格的完滿。任何事物,符合了自然的目的,健康地發(fā)展,這時就是美的。前面幾位美學家所指的完滿,都是規(guī)定美的形象必須符合預定的要領和目的,因此是唯心主義的,歌德主張的卻是尊重客觀規(guī)律的完滿,這是唯物主義的。9、簡評“美在快樂說”。答:此說是有一定道理的。1)美總是與快樂聯(lián)絡在一起的,從古至今都是如此。2)由于快樂是一種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感受和體驗,于是有人就著重于探討內心的反應和人的美感體驗,這樣就有助于補救把美視為純粹物質屬性所帶來的局限性。3)從欣賞角度來說,審美的快感是無處不在的,甚至欣賞悲劇時,人們也會一面流淚,一面獲得審美的滿足。此說也有不少弊端。1)美可以是快樂的,但快樂卻不一定美,如某種生理快感。2)主張美是快樂的人,常常要花很大的精力來闡明美感不等于快感。3)把美感當作是快樂,輕易把美學研究引到庸俗化的道路上去,把對美的追求當成庸俗享樂的追求。我們說美雖然使人快樂,但僅僅是快樂還是不能闡明美。我們應當追問:為何美能給我們帶來快樂?什么樣的快樂才是美的?10、怎樣看待“移情說”?答:“移情說”是現(xiàn)代西方美學中代表性的美論之一,它是要把我們人的主觀的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人的情感,因而使人感到美。這種美論強調感情的外射。通過這一外射,物中有我,我中有物,到達物我同一,從而在物我之間產(chǎn)生強烈共鳴。此類移情現(xiàn)象,在生活中、自然中、藝術中是大量存在的。這一理論抓住了移情現(xiàn)象,強調情感,有其對的的一面,但也有片面性:1)過度強調情感,因審美活動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所有展現(xiàn),移情論者只抓住情感,而抹煞其他,如認識力量、意志力量等。2)人的本質的力量的對象化是在勞動實踐過程中,通過主客體的統(tǒng)一、想象力與理解力的統(tǒng)一、理智與感情的統(tǒng)一、知與行的統(tǒng)一,然后得到實現(xiàn)。移情論者抹煞了實踐活動,把人在實踐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動態(tài)關系簡化為靜態(tài)的欣賞關系,這是不對的。3)只強調了情而忽視了物,忽視了對象一定的性質和形式構造,這也不對,為何垃圾不能產(chǎn)生美感,顯然與對象的物質有關。4)感情有崇高與卑賤、美與丑、時代、階級之分,并非一切感情都可移向外物,化為美的形象。移情論者忽視了對感情的詳細分析,忽視了美與真、善的關系。11、怎樣看待“距離說”?答:此說強調人在審美時要在我與物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從而以審美的態(tài)度來欣賞外物,美也就在距離中產(chǎn)生?!熬嚯x說”由英國學者愛德華?布洛于19在《心理距離》一書中提出。他以海霧為例,認為人在海上航行時,看到乳白色的海霧迷迷茫茫,影影綽綽,就覺得很美,但若想到海霧會影響航程,甚至出現(xiàn)海難事故,于是美就消失了。因此,他主張人在欣賞時,必須在心理上與對象保持一定的距離,既不能太近,又不能讓距離消失,要若即若離,適可而止才行。美在距離的說法,從欣賞和創(chuàng)作的實踐來看,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由于美雖然離不開真,但畢竟不是真,藝術雖然離不開生活,也畢竟不是生活,但“距離說”的主線錯誤就在于沒有從美自身的形成和性質來探求美,而是把美的產(chǎn)生歸結為距離,似乎美不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xiàn)象,而純粹是一種欣賞者的態(tài)度。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是人的本質力量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自我發(fā)明和自我實現(xiàn),這就不是要我們和生活保持距離,而是相反地要深入到生活中去,把我們的聰穎、智慧和才能在改造現(xiàn)實的過程中顯示出來。愈深入生活愈是能按照我們的目的和愿望來改造現(xiàn)實,把現(xiàn)實塑導致我們所但愿的形象,這時就愈美??梢姟熬嚯x說”只看到欣賞和發(fā)明過程中的某些表面現(xiàn)象,它并沒有抓住美的本質。12、簡評“時間距離說”。答:此說由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在《真理與措施》一書中提出。他認為在文藝欣賞中必須與作品保持一定的“時間距離”,否則,由于時間太近,利害的聯(lián)絡太親密,就很難對作品做出對的的審美評價。假如閱讀隔代作品,由于時間的拉開,這樣首先就能不停消除遮蔽本文真正意義的錯誤源泉,從而使真正意義透濾出來,同步又不停拓展欣賞者的視野,使得新的理解源泉源源出現(xiàn),從而揭出新的意義。因此,時間距離在審美活動中有著重要作用。這個講法雖有一定意義,例如,諸多偉大作家的作品往往要到死后,才能得屆時代的承認,但也不能代表所有歷史事實,真正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雖然在活著的時候,大多還是得到了承認。因此,此說不能成為普遍真理。13、簡述我國美學家對美的本質的幾種觀點?答: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美學界對美的本責問題展開過幾次大討論,可以歸納為如下幾種觀點:1)美是主觀說。以呂熒、高爾太為代表。呂熒認為,“美是物在人的主觀中的反應,是一種觀念”。高爾太說:“美只要人感到它,它就存在,不被人感受到,它就不存在?!彼麄兌颊J為,美是主觀感受的產(chǎn)物,事物的美與丑,都是由人決定的。這種觀點受到較多人的批評,認為他們否認了美的客觀性,顛倒了美與美感的關系。2)美是客觀說。以蔡儀為代表。認為美是不依賴于欣賞者的一種客觀存在,“美的東西就是經(jīng)典的東西…美的本質就是事物的經(jīng)典性”。美感只能反應美,而不能影響美。至于社會事物的美,“未必是不依賴于社會關系而存在,也未必是超時代、民族、階級的”自然美,與社會無關,人類社會出現(xiàn)此前也就有了,只是沒有人欣賞罷了。不少人肯定了客觀論者堅持唯物主義反應論的原則,但也對他們所認為的美不受社會制約的觀點提出批評。3)美是主客觀統(tǒng)一說。這是解放后朱光潛所堅持的觀點。他認為“美是客觀方面某些事物、性質和形狀適合主觀方面的意識形態(tài),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為一種完整形象的那種物質”。這種“既有客觀性,也有主觀性;既有自然性,也有社會性”的“物的形象”就是藝術形象。美是藝術的特性,因此,自然美也“是一種雛形的起始階段的藝術美”。正由于他用藝術來解釋美,那么藝術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美也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美不是第一性的,而是第二性的”。有人批評他否認生活中的美,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觀點。也有人批評他不該把自然美等同于藝術美。4)美是客觀性與社會性的統(tǒng)一說。以李澤厚為代表。他首先認為美是客觀的,它可以離開欣賞者的主觀意識而存在,另首先又認為美是社會的,它離不開人類社會,是客觀的社會生活的屬性,因此,他所說的客觀性,是指物的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社會性。他說的社會性,是指客觀地存在于社會生活中的屬性。由于社會生活自身是社會的、客觀的,因此作為社會生活屬性的美,既是客觀的,又是社會的,是客觀性與社會性的統(tǒng)一。正由于美離不開人類社會,因此他認為人類社會出現(xiàn)前自然界沒有美,正由于美是客觀的,任何個人面對著美也不能任意變化它、否認它。自然之因此美,關鍵在于“自然的人化”,李澤厚的觀點,得到美學界較多人的支持,卻也遭到其他學派的批評。14、美學界何以會出現(xiàn)否認美的可定義性的觀點?答:在美學史上,一直存在著一種否認美的普遍性或絕對性的相對主義學說,如我國先秦時代的老莊,古希臘時代的智者派等。文藝復興后,在西方美學界出現(xiàn)了一股否認美的可認識性和可定義性思潮,如文藝復興時期的大畫家丟勒、18世紀的A?阿里生和托馬斯。理德等,他們都認為對美下定義是不也許的。在現(xiàn)現(xiàn)代的西方美學界,何以會出現(xiàn)這種反對給美下定義的傾向呢?原因有二:1)現(xiàn)代西方在美和藝術的觀念上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藝術出現(xiàn)了越來越明顯的反老式傾向,如盥洗器具、尿斗、破布都可成為藝術展品,這種藝術的怪異化,使原先對美和藝術的觀念出現(xiàn)了極大的反差。2)現(xiàn)代藝術和美學理論的國際性以及不一樣文化區(qū)域和族群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對話,也促使人們放棄原先那種給美和藝術下單一性定義的做法。15、為何說美是可如下定義的?答:我們認為,美是可以認識的,也是可如下定義的。1)從需要上來看。美的問題不僅是學理技術上的分析問題,更是一種關系到整個人類情感和人生價值的問題,既需要語義化的論述和構造性的分析,更需要作哲學性的思悟和領會,惟有如此,才能讓美這盞人類的心靈之燈永放異彩。尤其在今天這個高度技術化和市場化的社會,我們要努力維護人性的高貴,而美正是人性高貴一面的體現(xiàn),因此,對美的可定義性既不應否認,也無法回避。2)從也許上來看。對末知世界的探索,對復雜事物的認識,是人類心靈的客觀需要和人的精神活動本質,千百年來,人類正是憑著對人生真理的憧憬和對自身精神世界的不懈追求,不停走向自我發(fā)明、自我實現(xiàn)和自我解放,因此世界是可以認識的,美的本責問題是可以探討的。16、為何說美的觀念是一種開放性系統(tǒng)?答:1)社會生活中的美,伴隨時代與社會的變化而變化,自然界的美,也會伴隨自然條件及其與人的關系的變化而不停地變化。雖然是同一種審美對象,也將會伴隨與人的審美關系的不一樣而著上了人的品格,從而不停地變化自身的性質與樣式,不停以新的面貌呈目前我們的面前。2)在詳細的審美活動中,人們總是把自己的人格力量、道德精神或心靈投射到審美對象中去,使審美對象貫著人的品質,著上人的氣息,從而使對象成為有生命感的東西。這樣,美就不像以往某些人所理解的那樣,它是某種物質的屬性,或是人的某種主觀精神的屬性。3)美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條件。A必須有客觀事物自身的某些品質和條件。B每個人的品質、修養(yǎng)和水平的不一樣,才形成了個人不一樣的美。4)美不是一種單一的現(xiàn)象,而是在人與現(xiàn)實之間發(fā)生審美關系的過程中,在人品與物品互相感觸、交往的過程中,所形成起來的某種具有客觀社會性和歷史性的價值,是人的自我發(fā)明,也是人的自我實現(xiàn)。5)因此,美是一種開放性的系統(tǒng),它的關鍵內涵就是:美不僅由多方面的原因和契機所形成,并且在主體與客體的相交作用下,處在永恒的變化和發(fā)明的過程之中。因此,在探討美的本質時,我們應當把美當作是一種開放性的系統(tǒng),充足考慮到美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從多種層次來探險究美的形成和發(fā)明。17、何謂“人生相”與“發(fā)明相”?答:人生相與發(fā)明相的共同點:都是人思索美的問題的立足點或方位。人生相是思索美的問題的第一相,是人思索美的問題的人生立足點,是指人從人生的相位出發(fā)提醒美與人生之間的本質關系。人生相有三個要點:1)人生的意識;2)人生的反思與反悔;3)人生的價值。發(fā)明相是思索美的問題的第二相,是人思索美的問題的發(fā)明性立足點,是指從人生境遇出發(fā),尋求人的本質力量的全面展開。發(fā)明作為人生的真理性事件,自身蘊含著對老式的順應,又蘊含著對老式和現(xiàn)實人生的否認和批判,從而使人生在價值關系上與現(xiàn)實和老式保持內在的張力,使人生價值和意義的實現(xiàn)處在不停的發(fā)明之中。讓美的問題一直穿行在人生相和發(fā)明相之間,恰恰是讓人生和美的問題的求解走向未來的一種象征。18、怎樣理解在人生相和發(fā)明相之間處理美的問題的巨大合理性?答:1)在人類的精神發(fā)生史上,藝術、美與與人生之間有著某種永久性的精神紐帶。立足于人生的相位來揭示美與人生之間的本質關聯(lián),無疑是一種有效的理論視角,而這種理論視角首先就深埋于某種審美人生觀之中?!叭松睉斒撬妓髅赖膯栴}的第一相。同步,我們也不難看到,既然美是一種動態(tài)的開放性系統(tǒng),那么,我們自然還應探尋“美”在人生的多種條件和情境下得以形成的作用力。由于宇宙人生處在不停的發(fā)明之中,美也處在不停的發(fā)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度智能電子商務平臺定制開發(fā)項目合作協(xié)議3篇
- 2024年度二手房買賣合同代辦與房產(chǎn)交易資金監(jiān)管服務協(xié)議2篇
- 2024年房地產(chǎn)營銷策劃與銷售聯(lián)合代理合同3篇
- 內蒙古科技大學《冶金資源綜合利用》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高標準農(nóng)田建設項目招商引資報告
- 2024年房地產(chǎn)公司合作開發(fā)項目聯(lián)營合同模板3篇
- 內蒙古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視頻剪輯》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地圖學B》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版農(nóng)村宅基地房產(chǎn)抵押流轉及買賣合同3篇
- 內蒙古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護理教育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茶葉風味科學Ⅱ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浙江大學
- 大學生心理健康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上海杉達學院
- 對話世界:跨文化交際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青島工學院
- DB15-T 3447-2024 工程建設項目“多測合一”技術規(guī)程
- 【實習護生從事老年護理工作意愿調查及影響因素探析報告:以S市人民醫(yī)院為例開題報告(含問卷)7100字(論文)】
- 特斯拉市場營銷分析案例
- 2024年1月福建船政交通職業(yè)學院招考聘用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研判與答案解析
- 行車安全檢查表
- jsp編程技術論壇springmvc論文
- 起重機 司機室和控制站 第5部分:橋式和門式起重機
- DZ∕T 0033-2020 固體礦產(chǎn)地質勘查報告編寫規(guī)范(正式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