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時務報》看梁啟超的民主政治_第1頁
從《時務報》看梁啟超的民主政治_第2頁
從《時務報》看梁啟超的民主政治_第3頁
從《時務報》看梁啟超的民主政治_第4頁
從《時務報》看梁啟超的民主政治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從《時務報》看梁啟超的民主政治

一梁啟超的維新觀(一)“三統(tǒng)三代”論是社會進化的核心內容《時事》梁啟超的維新思想的理論基礎完全繼承了其老師康有為的歷史發(fā)展觀??涤袨榈木S新的理論根據主要體現在他的兩本著作《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缎聦W偽經考》(成書于1891年)一書是運用比較牽強的手段駁斥東漢以來劉歆創(chuàng)造的“偽經”,實質上是為了從理論上駁倒守舊者“恪守祖訓”的陳規(guī)教條,為維新做好理論上的準備??涤袨榈牧硪徊康於ňS新理論基礎的重要著作是《孔子改制考》,這部著作對儒家學說進行了改造,把由儒家學說演繹而來的“三統(tǒng)三世”論作為社會進化論的核心內容??涤袨榈纳鐣v史觀,是以傳統(tǒng)的儒家“公羊三世說”為基礎,認為人類社會是沿著“據亂世”、“升平世”、“太平世”這樣一個發(fā)展順序逐漸向前推進的??涤袨榘选叭y(tǒng)三世”作為他政治上倡導維新“托古改制”的依據。梁啟超是這兩部著作的參與編寫者,因而梁啟超的思想沿襲了康有為的主張,基本上是一脈相承。梁啟超在《時務報》上發(fā)表的引起當時社會轟動效應的比如《維新通議》、《論不維新之害》等文章,采用的說理基礎就是公羊三世的歷史進化論。但他這時的理論基礎已經不完全是建立在傳統(tǒng)的經過改造的儒家的學說基礎上,這時的他已經接觸并初步接受了西方社會政治的社會進化論學說,并把其作為自己維新的另一個理論基礎運用到自己的思想主張論證過程之中,為自己的思想的精深增加了相當的說服力。(二)引用、介紹《天演論》和《知新報》西方社會政治學說的社會進化論也是梁啟超維新思想重要的理論基礎或說理支撐。他在《時務報》中發(fā)表的好幾篇政論文章中都談到《天演論》,說明那時的他至少已經接觸過進化論思想,而且是接受了它的精髓,并自覺以此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和主張。安徽大學的學者王天根發(fā)表在2002年第3期《史學史研究》上的《〈天演論〉早期稿本及其流傳考析》和發(fā)表在2005年第3期《安徽史學》上的《〈天演論〉版本時間考析兩題》這兩篇文章皆用翔實的史料說明了一個問題,即梁啟超在1897年以前即他擔任《時務報》的主筆之前已經讀過未正式出版的但已經過嚴復允許的《天演論》稿本,所以在《時務報》第27、29、33冊上刊登的梁啟超的《論譯書》一文其中有兩處涉及《治功天演論》(嚴復《天演論》手稿之自序原題為“赫胥黎治功天演論”)的引用和介紹,《時務報》第26冊的《說群自序》也談到了《天演論》,還有梁啟超在與《時務報》密切相關的另一份維新報刊《知新報》上發(fā)表的《說群一群理一》一文也已表明他受到了《天演論》(嚴復以儒家經典為主要內容的文化教育和倫理道德教育對梁啟超的思想產生了重要影響)的影響,再有《時務報》第41冊的《記君政民政相嬗之理》一文也談到了《天演論》。在《論譯書》中梁啟超這樣講到:“欲通西學者,必導原于希臘、羅馬名理諸書,猶欲通中學者,必導原于三代古籍、周秦諸子也。舊譯此類書甚寡,惟明人所譯,有《名理探》、《空際格致》等書,然未盡精要,且語多詰屈。近譯者,有《治功天演論》、《辨學啟蒙》等書?!薄胺沧g書者,將使人深知其意,茍其意靡失,雖取其文而刪增之,顛倒之,未為害也。然必譯書者之所學與著書者所學相去不遠,乃可以語于是。近嚴幼陵新譯《治功天演論》,用此道也?!薄稌r務報》第26冊的《說群自序》一文中,也提到了《天演論》,他說:“啟超問治天下之道于南海先生(康有為)。先生曰,以群為體,以變?yōu)橛?斯二義立,雖治千萬年之天下可已。啟超既略述所聞,做《維新通議》。又思發(fā)明群義,則理奧例賾,苦不克達,既乃得候官嚴君復之治功《天演論》,瀏陽譚君嗣同之《仁學》,讀之犁然有當于其心。悼天下有志之士,希得聞南海之結論,見二君之宏著,或聞矣、見矣而莫之解、莫之信,乃內演師說,外依兩書,發(fā)以淺言,證以實事,作《說群》十篇,一百二十章?!痹谂c《時務報》密切相關的另一份維新報刊《知新報》上刊登的梁啟超的文章《說群一群理一》,再次談到了嚴復的《天演論》,他講到:“自地球初有生物以迄今,物不一種,種不一變,茍究極其遞嬗遞代之理,必后出之群漸盛,則前此之群漸衰,泰西之言天學者名之曰:‘物競’”?!拔镏匀合喔?斯固然矣,至其勢相逼而率相近者,則其相競也尤甚?!薄拔锔偂睘閲缽偷莫殑?chuàng)詞組,顯然梁啟超讀過并接受了嚴復的有關《天演論》的進化論思想。二梁啟超關于近代中國改革的初步探討(一)“法理”觀:“理念”的缺失在維新派那里,“維新”這一政治改革要求之所以正當,是通過“公理”得到其合法性論證的,“公理”被認為是人類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的根源,尤其是人類社會政治法律秩序的基本的道德正當性淵源之所在。“在晚清知識界,‘公例’、‘公理’作為普遍性的真理和應當的價值,是論證事物的正當性所通用的符號?!儭员厝?就在于它是‘公理’,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梁啟超在第一冊《時務報》中就寫了《維新通議自序》,文章開篇就寫道:“法何以變?凡在天地之間者莫不變,書夜變而成日,寒暑變而成歲,大地肇起流質炎炎熱镕水遷累變而成地球?!?彼生此滅,更待迭變而成世界,紫血紅血流注體內,呼炭呼養(yǎng)刻刻相續(xù)。一日千變而成生人,藉曰不變,則天地人類并時而息矣!故夫變者,古今之公理也?!舷虑q,無時不變,無事不變,公理有固然,非夫人之為也?!绷簡⒊且ㄟ^“公理”來證明維新的正當性與合法性。關于如何看待公理,我國著名的中國哲學家張岱年先生給予“公理”的價值一個較高的定位,把它定位于一個“基礎”性的作用。他這樣認為:“在中國近代知識界,‘公理’不僅具有指導行為、產生實踐效果的作用,它還為一切觀念、行為和社會變革要求提供合法性的辯護?!薄啊怼沁m應中國近代知識界向現代性轉換而出現的一個核心概念。從它出現之后,它很快就獲得了多重身價:它既是一切新的各種知識和學說的同義詞,又是能彰顯新知識、新學說共同特征和優(yōu)越性的象征。它既是社會資源的動員力量,又是政治變革行動合法性的基礎。無疑‘公理’的這種多重身價,非常有利于它展開自己的活動,它解構了已有的那些陳舊的知識和觀念,推動了現代性知識和觀念的傳播。它把知識建立在實證和實驗的基礎上,轉換了社會政治要求合理化的基礎和論證方式,并起到了啟蒙作用?!薄啊怼谥袊R界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它是表述一切知識體系、價值和合法性根源的最具有象征性的符號,從這一符號在中國近代知識界登場及其表演來看,它無疑引導帶動了中國傳統(tǒng)向現代性的轉換。”因為“變化”屬于“公理”,所以萬物變化都遵循這個規(guī)律,自然社會政治變革也在變化的行列之中,不需要質疑??梢哉f梁啟超為自己的維新思想找到一個很好的理論依據和知識基礎。這樣的論證方式為充分動員人們積極參與社會變革、投入到社會變革的強大洪流中提供了認識上的說法和依據?!肮怼庇^帶給我們的思考是:第一,用“公理”來論證維新的合理性的思維模式和論證模式,反映出近代思想家對人類自身的價值和意義在認識上的一個升華,也是對人類自身的關懷,更是一種源頭上的思考,“公理”觀雖然在本性上沒有西方自然法那樣的一種先驗的應當的意蘊在里面,也不具有約束性和規(guī)范性的力量,但是從“應然”角度給出一個事物正當性的標的,也就是說什么才是理所應當之意,起碼為人類設置了一個衡量公正與否的標準;第二,“公理觀”構成了人類制度與社會秩序的價值和意義的本原或者說準則,它的面世意味著一種新的政治秩序即將產生。思想走在了現實的前面,它反映了現實社會的需求,表達一種建立新世界觀的態(tài)度,同時又引領著新的更加合理的人類社會制度的出現和發(fā)展。深刻地改變著社會觀念,積蓄著社會變革的力量,帶來了新的知識形態(tài)的產生。因此“公理觀”的價值和意義值得我們體味。它從思想家們的大腦中孕育出來之后,便不再屬于思想家個人的產物,而是人類文明的成果。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觀念的變化,而是促使社會發(fā)生著劃時代的轉折,影響著人類政治文明的進程的話語。(二)對各國的管得住,保教保教《時務報》第二冊刊載了梁啟超的文章《論不維新之害》,文章通過“維新”和“不維新”的利弊比較來強調“維新”的合理性。他認為維新就能“保國”、“保教”、“保種”,達到富強的目的;不維新則將步入土耳其和印度的后塵,面臨被瓜分乃至被滅亡的危險,“亡國”、“亡種”、“亡教”在所難免。他在《論不維新之害》一文中,首先以守舊不變,不能開化,而最終或被夷為英蕃、或被別國瓜分、或拱手以讓強敵的幾個國家如印度、突厥、非洲、越南、緬甸等作為反例來論證不維新的后果和危害。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日本卻自明治維新起,改弦更張不到三十年,就奪我琉球,割我臺灣。梁啟超顯然把與我國鄰邦、國情大體相似的日本作為維新成功效仿的張本,認為維新實踐成功的樣板是日本,以此來增強維新的有效性和說服力。他最后總結要點:“要而論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萬國蒸蒸,日趨于上,大勢相迫,非可閼制,變亦變,不變亦變,變而變者,變之權操諸己,可以保國,可以保種,可以保教;不變而變者,變之權讓諸人,束縛之,馳驟之,嗚呼,則非吾之所敢言矣!”“變”是天下之公理,是大勢所趨,主動“變”則可保存國家、種族和自己的主流文化,而被動“變”則容易被別人束縛和牽制。三“教育為本”的舉措在維新的內容方面,梁啟超基本上是從洋務派維新思路的局限性中闡發(fā)自己的觀點和主張,較之前洋務派的改革方案更加全面、深刻。他們批評洋務派將維新限定在實用的層面,限定在練兵、開礦和通商等方面,是“不知本原”的舉措,認為致強的本原在西學,在培養(yǎng)通曉西學的一切學問的人才,而這就得改變教育制度和科舉制度。梁啟超主張“維新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一)機關科舉的改革科舉制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隋煬帝時期,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科舉制度歷經唐宋明清逐漸弊病百出,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梁啟超在《時務報》中對科舉制的改革做了如下論述。(1)在《論科舉》一文中,梁啟超給予相對于世卿制的科舉制以高度評價。他說:“科舉敝政乎?科舉,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譏之;譏世卿,所以立科舉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讀書,不必知學,雖騃愚淫佚,亦循例入政,則求讀書、求知學者必少,如是,故上無材。齊民之裔,雖復讀書,雖復知學,而格于品第,末從得官,則求讀書、求知學者亦少,如是,故下無材。上下無材,國之大患也??婆e立,斯二弊革矣。故世卿為據亂世之政,科舉為升平世之政。”(2)科舉制需要改革。因為今日要與萬國既通,要保國、保種、保教,則不能不維新,而“維新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中國要求自強于今日,必須以開民智為第一義。正是從“開民智”的立場出發(fā),舊科舉的弱點立刻呈現,正如梁啟超所問∶“故號為受教者四萬萬人,而究其實能有幾人?”科舉網盡舉國上才之人,專事空疏無用之學,使學生“悉已為功令所束縛、帖括所驅役,鬻身滅頂,不能自拔?!?3)他在改革科舉制的同時,又充滿了擔憂,他憂慮一旦國家不再以經義取士,則儒教之經典殆幾絕也。“吾恐二十年以后,孔子之教將絕于天壤,此則可為痛哭者也。”因為更直接更緊迫的焦慮還是國家之救亡圖存,保國先于保教。國家要救亡圖存,則必須各行各業(yè)都有好學杰出之士;“凡國之民,都為五等∶曰士,曰農,曰工,曰商,曰兵。士者學子之稱,夫人而知也。然農有農之士,工有工之士,商有商之士,兵有兵之士。……今夫有士者之名,無士之實,則其害且至于此。矧于士而不士,聚千百帖括、卷折、考據、詞章之輩,于歷代掌故,瞠然未有所見,于萬國形勢,懵然未有所聞者,而欲與之共天下,任庶官,行新政,御外侮,其可得乎?”(4)“科舉合于學校”,著重強調了學校的作用和功能。因為他認為:“科舉合于學校,則人才盛,科舉離于學校,則人才衰,有科舉,無學校,則人才亡?!倍疫€指出:“故學校之盛,中人也進為上材,科舉之衰,有志也成為無用,其差數之相去,如此其遠也?!薄肮视d學校、養(yǎng)人才,以強中國,惟變科舉為第一義?!焙沃^中策?中策是:“多設諸科,與今日帖括一科并行?!狈衷O明經、明算、明字、明法、使絕域、通禮、技藝、學究、明醫(yī)、兵法諸科,使諸科廣涉經書、中外算術、中外語言文字、法律、外交、大清掌故、格致制造、教學法、醫(yī)學、兵法等各個領域。何謂下策?下策是:“一仍今日取士之法,而略變其取士之具”。也即試科不變,但具體內容應有新的要求。童子試“必試以中外政治得失、時務要事、算法格致等藝學。鄉(xiāng)會試必三場并重,第一場試四書文、五經文、試帖各一首;第二場試中外史學三首,專問歷代五洲治亂存亡之故;第三場試天算、地輿、聲光、化電,農礦、商兵等專門,聽人自擇一門,分題試之,各三首。殿試一依漢策賢良故事,專問當世之務,對策者不拘格式,不論楷法?!?二)其他重教的原因在《時務報》第五、六冊《學校總論》中,梁啟超指出:“世界之運,由亂而進于平,勝敗之原,由力而趨于智,故言自強于今日,以開民智為第一義?!倍裰情_于學,興學立于教,因此,教育是系乎國家興亡的大事!(1)梁啟超分析了“有學校不興,教育不立”的現實的原因。梁啟超指出,這都是長期以來的愚民政策所使然。(2)梁啟超對當時的同文館、廣方言館、水師學堂、武備學堂、自強學堂和實學館之類洋學堂提出了批評。“言藝之事多,言政與教之事少。其所謂藝者,又不過語言文字之淺,兵學之末,不務其大,不揣其本,即盡其道,所成已無幾矣?!绷硗?洋學堂還受到以下三個方面的不利因素的制約:其一,科舉不改,就學乏才;其二,師范學堂不立,教習難稱其職;其三,專門之業(yè)不分、難于造就專才。所以,梁啟超認為,這種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人,頂多也只能“任象之事”,當個翻譯了事,于實事實業(yè)無補。(3)在《學??傉摗返淖詈?梁啟超專門論述了教育經費問題。“今國家而不欲自強則已,茍欲自強,則悠悠萬事,惟此(指籌措教育經費)為大,雖百舉未遑,猶先圖之”。有感于英、法、德、俄、美、日諸國教育經費之充足,更感于中日甲午海戰(zhàn)失敗之沉痛教訓,梁啟超指出,假如中國能早一點拿出甲午海戰(zhàn)的戰(zhàn)敗賠款二萬萬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