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進步獎公示內容_第1頁
科學技術進步獎公示內容_第2頁
科學技術進步獎公示內容_第3頁
科學技術進步獎公示內容_第4頁
科學技術進步獎公示內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科學技術進步獎公示內容一、項目名稱特高土石壩筑壩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與工程實踐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見(包含提名等級)提名單位: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名意見: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周恒總工程師牽頭,圍繞特高土石壩筑壩土石料參數測試取值不準確、大壩變形滲流等運行性態(tài)分析預測誤差大、缺少特高土石壩安全控制標準等重難點技術問題,聯合西安理工大學、水利部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等6家單位,依托10余項國家重大研發(fā)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課題、20余項國內國外重大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經過20多年產學研用聯合攻關,取得了特高土石壩從試驗測試-理論模型與計算分析-安全控制標準及設計技術體系等關鍵技術的系列創(chuàng)新成果,成果全面應用到世界最高的面板壩——壩高247m的大石峽水利樞紐工程,促進土石壩工程建設由200m級以下向300m級特高壩跨越。本成果已廣泛應用于公伯峽、瑪爾擋、茨哈峽、馬來西亞巴貢、老撾南俄3等30余座高土石壩工程,經濟效益巨大、社會環(huán)境效益顯著,有力推動了行業(yè)的技術進步。特高土石壩筑壩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與工程實踐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特提名參評陜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三、項目簡介水庫大壩是國家水網、流域防洪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國家水安全、能源安全的“重器”,在水資源配置、清潔能源、河湖生態(tài)修復等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土石壩因其就地取材、地質適應性強、造價低、建設周期短、節(jié)能減碳等優(yōu)點,占據了我國已建大壩的90%以上,其建設數量、規(guī)模、難度及筑壩技術均居于世界首位。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國家水網建設”、“30·60雙碳目標”等國家戰(zhàn)略的推進,需要在國內外建設一批200m級以上高壩大庫工程,尤其在地形地質條件復雜的西部峽谷地區(qū),高土石壩已成為當前開發(fā)建設的主力壩型,土石壩工程建設由200m級以下向300m級特高壩跨越,受以下三個關鍵技術問題的制約:①筑壩土石料參數測試取值不準確。壩料試驗傳統(tǒng)方法采用室內試驗進行測試,室內試驗因裝置尺寸限制縮尺效應顯著,無法測試獲得準確的壩料工程特性參數;②大壩變形滲流等運行性態(tài)分析預測誤差大?,F有經典本構模型預測高土石壩變形和滲流計算成果與實際監(jiān)測數據不符,變形與預測誤差較大;③缺少特高土石壩安全控制標準。原規(guī)范適用于200m以下土石壩,對于200m以上特高土石壩的建設安全,需要系統(tǒng)研究建立安全控制標準及設計技術體系。特高土石壩建設突破和運行安全面臨嚴峻挑戰(zhàn),因此,亟需開展特高土石壩筑壩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以滿足國家重大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需求,本科研攻關成果對實現國家戰(zhàn)略目標意義重大。本項目從本世紀初的黃河公伯峽、馬來西亞巴貢、陜西鎮(zhèn)安等工程開始,依托《300m級特高土石壩建設與安全保障技術》等4項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基于連續(xù)-離散耦合分析方法堆石體縮尺效應研究》等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20余項重大水利水電工程,經過20多年的產學研用聯合攻關,結合、黃河瑪爾擋、新疆大石峽、黃河茨哈峽、老撾南俄3等200m~300m特高壩工程建設,先后在超大型試驗技術及裝置研制、筑壩料縮尺效應研究、工程特性數據庫建立、新型本構模型研發(fā)、精細化計算分析平臺構建、壩體安全控制標準及設計技術體系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特高土石壩從試驗測試-理論模型與計算分析-安全控制標準及設計技術體系等關鍵技術的系列創(chuàng)新成果,支撐編制了《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guī)范》等11項國家和行業(yè)標準,為300m級特高土石壩安全建設提供了理論基礎與實踐指導。(1)提出了原級配筑壩土石料工程設計參數測試技術。①研發(fā)了筑壩料超大型多功能滲透試驗裝置和技術、滲流應力耦合試驗裝置和技術。通過對高水頭大流量供壓、實時數據精確采集、大型試驗箱體、高應力加載系統(tǒng)、試驗關鍵技術的攻關,超大型滲透試驗裝置成功實現了特高水頭條件下原級配筑壩料單層滲透及多層反濾試驗,試驗裝置最大水頭可達360m,最大尺寸達13m×1m×1m(長×寬×高),試樣最大粒徑由60mm加大到300mm;大型滲流應力耦合試驗裝置實現了350m高水頭和9000kPa高應力滲流耦合,真實模擬了高應力條件對筑壩土石料滲透特性的影響。②研發(fā)了原級配筑壩料超大型現場測試技術。裝置加載能力達到千噸級(最大加載10316kN)、承壓板直徑達1.5m,試樣最大粒徑由60mm加大500mm,突破了筑壩土石料力學試驗縮尺效應的限制;③實施了大直徑(直徑2.2m)、百米級(深度80m)的超深豎井原位試驗技術,實現了對砂礫石料超深斷面、全級配取樣試驗。支撐了標準《土工原位測試專用儀器校驗方法》相關內容的制定。④構建了筑壩土石料工程數據庫。基于國內30余座高土石壩筑壩土石料的室內及現場試驗數據,建立了國內外首個筑壩土石料工程特性數據庫,揭示了原級配筑壩土石料模量系數K值僅為室內常規(guī)大三軸試驗(直徑0.3m)60%~80%的規(guī)律。突破了原級配筑壩土石料工程設計參數難以準確測試的難題瓶頸,為特高土石壩變形及滲流預測分析提供可靠的支撐。(2)創(chuàng)新了土石料本構模型和大壩變形滲流預測分析技術。針對經典本構模型預測高土石壩變形精度低、滲流計算與實際不符的問題,①提出了考慮顆粒破碎和復雜應力路徑的新型本構模型;基于筑壩土石料應力變形特性的構造表達式,建立土石料彈塑性本構模型,通過引入反映土石料顆粒劣化的參變量,結合流變變形流動準則,構建了新型的粘彈塑性本構模型,從機理上解決了高土石壩應力變形“算不大”和“算不準”的技術難題。②構建了應力滲流耦合作用下筑壩料非達西流滲透系數計算模型;通過研制的室內大型滲流應力耦合式試驗裝置,開展了多組滲流和應力耦合作用下土石料的滲透試驗,構建非達西流滲透系數計算公式可考慮應力滲流耦合作用,突破了壩體滲流計算無法考慮壩體應力狀態(tài)影響的難題。③通過本構模型改進和精細化計算分析軟件平臺構建,實現了高土石壩變形與滲流性態(tài)的精準預測,預測誤差減小至5%以內,為特高土石壩建設及長效安全提供了科學定量的標準依據。(3)建立了特高土石壩安全控制標準及設計技術體系。針對200m級以上特高土石壩安全控制設計技術體系缺乏、制約高土石壩從200m級向300m級跨越的瓶頸問題,①建立了特高土石壩變形總量控制和協(xié)調控制的“雙控”標準體系。制定了壩體不同分區(qū)的填筑標準、提出了高土石壩分區(qū)之間的變形協(xié)調控制技術,突破了300m級特高土石壩變形協(xié)調控制的難題。②提出了面板壩反濾設計方法?;谥瓮潦戏礊V層濾土排水減壓的基本原理,采用研發(fā)的超大型多功能組合滲透試驗裝置對反濾準則進行了試驗驗證,創(chuàng)新了高面板壩滲流控制和設計技術。③制定了特高土石壩抗滑穩(wěn)定安全系數。基于失效概率風險評估分析方法,制定了特高土石壩在多種工況下的抗滑穩(wěn)定安全系數標準,支撐了《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guī)范》適用于200m以上特高壩建設,填補了特高土石壩安全控制設計技術體系的空白。本項目已獲授權發(fā)明專利15項,實用新型9項;登記軟件著作權12項,主編、參編技術標準11項、省部級工法5項,出版學術專著5部,發(fā)表SCI/EI檢索論文105篇。四、客觀評價項目從驗收意見和應用單位技術評價等方面進行了客觀評價。①筑壩料大型滲流及力學試驗裝置及試驗測試技術解決了室內試驗筑壩料存在的力學特性縮尺效應和無法對特高土石壩滲透穩(wěn)定進行定量評價的技術難題,建立國際上首個筑壩料工程特性數據庫,提出考慮縮尺效應的參數修正方法,實現了精準測試原級配筑壩土石料工程設計參數。②考慮顆粒破碎和復雜應力路徑的新型本構模型,可反映筑壩料的剪脹特性,大幅提高了高土石壩變形的預測精度;構建了應力滲流耦合作用下筑壩料非達西流滲透系數計算模型,解決了壩體滲流計算無法考慮壩體應力狀態(tài)影響的難題。通過本構模型改進和精細化有限元軟件平臺構建,實現了高土石壩變形與滲流性態(tài)的精準預測,預測誤差減小至5%以內。③高土石壩安全控制技術體系解決了200m級以上特高土石壩工程安全難以定量評價的問題,因此更新了《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guī)范》,繼而推動了土石壩壩高突破200m級向300m級的跨越。2022年3月,中國水力發(fā)電學會組織科技成果鑒定會,陳祖煜院士、張建民院士、鄭建國大師等組成的專家組對項目進行了評價,一致認為:“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五、應用情況該項目以特高土石壩筑壩建設過程中存在的技術難題與科學問題為突破點,結合瑪爾擋、大石峽、老撾南俄3等200m~300m特高壩工程實踐,先后在超大型試驗裝置研制、筑壩料縮尺效應研究、工程特性數據庫建立、新型實用本構模型研發(fā)、精細化有限元平臺構建、壩體安全控制標準及技術體系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從試驗測試-理論模型及分析-特高土石壩安全控制設計技術的全鏈條系列創(chuàng)新研究成果,全面應用到世界最高的247m大石峽面板壩工程,促進特高土石壩工程實踐由200m級向300m級跨越。本研究成果已廣泛應用于國內外多座土石壩工程,如公伯峽、積石峽、瑪爾擋、察汗烏蘇、大石峽、巴塘、馬來西亞巴貢、老撾南俄3等16座特高土石壩工程,并在茨哈峽、江達、俄米、鯨魚溝調蓄、尼泊爾馬蒂等16座前期研究的特高土石壩中。同時,研究成果也應用于天生橋一級、水布埡等已建土石壩工程,并擬應用于待建的國內第一高土石壩316m高如美工程。僅開具的經濟效益證明顯示,累計節(jié)省工程投資和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共10.3億元,利用研究成果為公司承攬項目創(chuàng)造產值約10億元,經濟效益巨大,社會環(huán)境經濟效益顯著,推廣應用前景廣闊。六、主要知識產權和標準規(guī)范等目錄:(限10條,所列專利證書頒發(fā)日期、標準規(guī)范發(fā)布日期、論文發(fā)表日期應在2022年12月31日之前。)序號知識產權類別知識產權具體名稱國家(地區(qū))授權號授權日期證書編號權利人發(fā)明人1規(guī)范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guī)范中國NB/T10872-20212021年12月22日國家能源局2021年第6號文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水電水利規(guī)劃設計總院;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河海大學;武漢大學;國能大渡河流域水電開發(fā)有限公司周恒;陸希;張宗亮;姚栓喜;王富強;王君利;陳祖煜;伍小玉;苗喆;袁友仁;龍文;陳樹聯;程瑞林;李國英;沈振中;冉從勇;蔡新合;周偉;賈?。粍⒂乐?;傅中志;孫平;王慶祥;鄭惠峰;張丹;姚福海;王曉東;甘磊;劉靜;馬剛;李鵬;李炎?。恍旌觇?規(guī)范混凝土面板堆石壩設計規(guī)范中國NB/T10871-20212021年12月22日國家能源局2021年第6號文中國電建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水電水利規(guī)劃設計總院;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華能瀾滄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國能大渡河流域水電開發(fā)有限公司張宗亮;馮業(yè)林;周恒;王富強;黃維;余學明;王毅嗚;張丙?。煌鯌c祥;湛正剛;孫役;米占寬;周偉;艾永平;朱永國;黃青富;張禮兵;趙琳;王君利;竇向賢;邱煥峰;王曉亮;吳吉才;朱愛莉;于玉貞;馬剛;遲福東;魏匡民;孔令學;閏尚龍;陸希;蔡新合;盧羽平;吳偉偉;吳永康;曹學興;苗喆;李紅心;唐珂3發(fā)明專利一種粗粒料原位載荷試驗確定顆粒破碎率的方法及應用中國ZL201910541531.42021年09月17日4687085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周恒;狄圣杰;陸希;張瑩4發(fā)明專利預測原級配筑壩堆石料最小孔隙比的方法中國ZL201810441710.62020年03月10日3714118武漢大學馬剛;文喜南;周偉;徐琨;伍巍5發(fā)明專利智能分級加載與可變滲徑的超大型水平滲透試驗系統(tǒng)其他LU5001962021年10月20日LU500196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徐衛(wèi)衛(wèi);石北嘯;凌華;張建衛(wèi);沈光澤;陳生水6發(fā)明專利考慮空間約束狀態(tài)的破碎試驗裝置中國ZL201710408354.32019年04月09日3325983武漢大學馬剛;姬翔;周偉;鄧璇璇;常曉林7規(guī)范土工試驗方法標準中國GB/T50123-20192019年05月24日住建部2019年第131號文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蔡正銀;王芳;高長勝;何寧;劉小生;龔壁衛(wèi);吳青柏;李鵬;胡再強;凌華;鄧友生;王韞楠;朱俊高;李少雄;韓會生;曹培;傅華;高明霞;等8發(fā)明專利堆石料風化三軸試驗中溫度循環(huán)快速實現方法及其裝置中國ZL201510278109.62015年05月27日2048238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陳生水;石北嘯;蔡正銀;米占寬;韓華強;傅華;傅中志;鐘啟明;凌華9發(fā)明專利一種原始級配堆石體大型真三軸實驗裝置及其使用方法中國ZL201210047511.X2015年07月15日1725096武漢大學周偉;常曉林;馬剛;胡超10其他復雜土料壓實度快速檢測工法中國DJGF-SD-15-20142014年04月16日DJGF-SD-15-2014中國水利水電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謝凱軍;賈德霞;郭小安;王永七、主要完成人情況排名姓名技術職稱行政職務工作單位完成單位對本項目的貢獻1周恒正高級工程師總工程師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本項目總負責人,對第1、2、3項科技創(chuàng)新做出了創(chuàng)造性貢獻,研發(fā)了砂礫石料深井法勘察技術,提出了土石壩筑壩料選用原則及原級配壩料參數測試技術,建立了填筑標準和變形“雙控”標準體系。2馬剛教授無武漢大學武漢大學本項目技術負責人,制定項目研究大綱、參與項目研究方案確定、研究實施及成果分析等,對第1、2項科技創(chuàng)新做出了創(chuàng)造性貢獻,揭示筑壩料工程特性縮尺效應影響規(guī)律。3魏匡民高級工程師副主任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對第1、2項科技創(chuàng)新做出了創(chuàng)造性貢獻,建立了壩料工程特性數據庫,總結了壩料工程特性。4宋志強教授無西安理工大學西安理工大學對第2項項科技創(chuàng)新做出了創(chuàng)造性貢獻,開展土石壩防滲結構變形應力分析方法研究,改進計算方法,構建軟件平臺。5苗喆正高級工程師副總工程師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對第1、3項科技創(chuàng)新做出了創(chuàng)造性貢獻,開展了原級配料大型原位洞內載荷試驗,對原級配筑壩料進行了現場無側限壓縮試驗,建立了土石壩壩料填筑標準體系。6謝凱軍正高級工程師副總工程師中國水利水電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國水利水電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對第3項科技創(chuàng)新做出了創(chuàng)造性貢獻,開展填筑施工研究方案確定、試驗檢測及成果分析等。7陸希正高級工程師科技研發(fā)部/研發(fā)中心總工程師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對創(chuàng)新成果1和3的做出了創(chuàng)造性貢獻,開展了原級配料超大型滲透試驗研究。8周偉教授研究生院院長武漢大學武漢大學對第2項科技創(chuàng)新做出了創(chuàng)造性貢獻,參與本構模型改進,計算方案確定和成果分析等。9孫平正高級工程師無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對第3項科技創(chuàng)新做出了創(chuàng)造性貢獻,建立了壩體穩(wěn)定控制標準研究。10鄧成進高級工程師專總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對第1、3項科技創(chuàng)新做出了創(chuàng)造性貢獻,負責土石壩壩料研究實施及成果分析。11石北嘯正高級工程師無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對第1、2項科技創(chuàng)新做出了創(chuàng)造性貢獻,建立了考慮顆粒破碎和應力路徑的新本構模型12凌華正高級工程師副主任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對第1、2項科技創(chuàng)新做出了創(chuàng)造性貢獻,提出了原位測試技術和標準。13王永正高級工程師副主任中國水利水電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國水利水電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對第1項科技創(chuàng)新做出了創(chuàng)造性貢獻,負責土石壩壩料現場物理力學測試及成果分析。14翟迎春正高級工程師無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對第1、3項科技創(chuàng)新做出了創(chuàng)造性貢獻,負責土石壩筑壩料現場試驗測和安全設計體系建立。15曹靖講師無西安理工大學西安理工大學對第2項項科技創(chuàng)新做出了創(chuàng)造性貢獻,開展壩料現場物理力學測試分析和高土石壩滲流計算分析。八、主要完成單位及創(chuàng)新推廣貢獻排名完成單位創(chuàng)新推廣貢獻1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為本項目牽頭單位,負責確定研究目標和總體思路,制定研究方案,全面組織項目系統(tǒng)理論和體系技術的研究。為本項目創(chuàng)新成果中超大型現場測試技術、超大型多功能組合滲透試驗裝置和技術、砂礫石料深井法勘察技術、筑壩料縮尺效應研究、土石壩壩料級配優(yōu)化技術、土石壩壩料填筑標準體系、堆石壩變形協(xié)調控制的設計技術體系等部分的主要貢獻單位。解決了高土石壩設計建設過程中的筑壩材料勘探、試驗、計算、填筑標準等工程難題。作為牽頭負責單位,在本項目中取得了豐富的知識產權成果,技術創(chuàng)新成果成功應用于國內外多座土石壩工程,如公伯峽、積石峽、瑪爾擋、察汗烏蘇、大石峽、巴塘、巴貢(馬來西亞)、南俄3(老撾)等16座高土石壩工程,并在茨哈峽、江達、俄米、鯨魚溝調蓄、馬蒂(尼泊爾)等16座前期研究的高土石壩中得到應用,編制了《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guī)范》《混凝土面板堆石壩設計規(guī)范》,提高了水利水電工程高土石壩筑壩技術水平,保證了諸多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和運行安全。2西安理工大學西安理工大學作為項目主要參加單位,共同完成了該項目關鍵技術的研究工作。組織完成了特高土石壩應力變形計算和滲流計算方法對比研究,提出改進計算誤差的措施;共同負責項目研究成果總結與分析工作,并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參與編制了《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guī)范》。3武漢大學武漢大學作為項目主要參加單位,共同完成了該項目關鍵技術的研究工作。組織完成了顆粒形狀對顆粒破碎強度的影響機制研究、顆粒形狀對顆粒破碎強度尺寸效應的研究以及筑壩料縮尺效應的影響機制的研究;共同負責項目研究成果總結與分析工作,并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參與編制了《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guī)范》《混凝土面板堆石壩設計規(guī)范》。4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作為項目主要參加單位,共同完成了該項目關鍵技術的研究工作。研制了筑壩料大型滲透試驗裝置并開發(fā)了相應的試驗技術,可進行原級配砂礫石筑壩料的滲透特性研究。提出了砂礫石筑壩料達西流滲透系數的計算公式及應力滲流耦合砂礫石筑壩料滲透系數的計算公式。研究了砂礫石筑壩料非達西流滲透系數的計算公式,可較好反映水力梯度對寬級配砂礫石料滲透系數的影響規(guī)律。建立了筑壩料工程特性數據庫,收集整理并錄入了國內30余座高土石壩80余種筑壩料的試驗數據,共同負責研究考慮顆粒破碎的本構模型,可較好地模擬試驗曲線并可反映復雜應力路徑的影響,能較好地反映土石壩的應力變形特性,并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持編制了《土工試驗方法標準》,參與編制了《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guī)范》《混凝土面板堆石壩設計規(guī)范》。5中國水利水電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國水利水電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作為項目主要參加單位,共同完成了該項目關鍵技術的研究工作。參與完成了砂礫石料的現場原級配“密度桶法”的相對密度試驗與室內相對密度試驗對比分析,建立了土石壩壩料填筑標準體系,并成功應用于黑龍江荒溝抽水蓄能電站上水庫大壩、老撾南公1水電站大壩、瑪爾擋水電站大壩等高土石壩工程;共同負責項目研究土石壩變形協(xié)調控制的設計技術體系,完成了壩體填筑壓實質量控制標準復核和驗證,確定了滿足壩體填筑壓實質量控制標準的施工工藝及施工參數,制定了壩料填筑碾壓施工方法,為土石壩壩料填筑及大壩填筑施工工藝的優(yōu)化提供依據。6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作為項目主要參加單位,共同完成了該項目關鍵技術的研究工作。組織研究了以結構可靠度分析理論作為建立巖土工程風險控制標準和準則的依據,提出了在失效概率基礎上的風險評估和分析方法,并制定了高土石壩在多種工況下的抗滑穩(wěn)定安全系數標準,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參與編制了《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guī)范》。九、完成人合作關系說明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理工大學、武漢大學、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中國水利水電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6家單位分工明確,在技術上實行聯合攻關,對特高土石壩筑壩關鍵技術開展了深入合作研究。項目主要完成人中的周恒、苗喆、陸希、鄧成進、翟迎春來自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宋志強、曹靖來自西安理工大學,馬剛、周偉來自武漢大學,魏匡民、石北嘯、凌華來自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謝凱軍、王永來自中國水利水電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孫平來自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項目第一完成人周恒正高級工程師,為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自2000年開始開展本項目的研究工作,主要負責總體技術路線規(guī)劃、關鍵技術攻關和整體技術負責。苗喆、陸希、鄧成進、翟迎春為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員工,共同完成了原級配料大型原位洞內載荷試驗,揭示了筑壩料工程特性隨試驗尺寸的變化規(guī)律;對原級配筑壩料滲透試驗,突破筑壩料試驗縮尺效應的限制;建立特高土石壩安全控制標準設計體系。完成人宋志強、曹靖來自西安理工大學,與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保持長期的合作關系,共同負責項目研究成果總結與分析工作,開展特高土石壩應力變形計算和滲流計算方法對比研究,提出改進計算誤差的措施;共同負責項目研究成果總結與分析工作,并在實際應用中取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