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蘭亭序》看傳統(tǒng)文化的側影_第1頁
從《蘭亭序》看傳統(tǒng)文化的側影_第2頁
從《蘭亭序》看傳統(tǒng)文化的側影_第3頁
從《蘭亭序》看傳統(tǒng)文化的側影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從《蘭亭序》看傳統(tǒng)文化的側影

中國傳統(tǒng)園林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統(tǒng)一體。園林作為集大成者的藝術,在發(fā)展的歷程中,與其他門類藝術相互聯(lián)系、相互感染,具備極強的兼容性與整體性,且在同時代上具有藝術追求的相似性。藝術泛化的思想(1)作為一座聯(lián)結各種文化現(xiàn)象的橋梁,是藝術賞析的重要內(nèi)容。基于藝術追求的時代性特點和泛藝論思想,從門類藝術入手來研究園林文化不失為恰當?shù)难芯糠椒?。筆者選擇東晉時期王羲之的《蘭亭序》作為解讀魏晉園林文化的切入點,原因有二:1)它在書法上的極高成就,可以憑借書法來窺探各個時代藝術風格的特征;2)它是一篇具有典型時代特征、豐富思想內(nèi)涵的文學經(jīng)典。對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后發(fā)現(xiàn),從文學上或書法上對《蘭亭序》進行深刻入微剖析的研究成果較為豐富:如文獻探討了東晉文化背景下書法家的性格氣質(zhì)及其與文章、書法的關系;文獻通過解讀《蘭亭集序》探討了魏晉名士心態(tài)根源,揭示出蘭亭雅會諸人的生命意識;文獻分析了會稽門閥士族群體在永和年間的生活狀態(tài)和審美情趣、哲學思考和政治憂患;文獻認為《蘭亭序》直接體現(xiàn)了文學美和書法美方面的“天人合一”精神。但是,同時從序言的文辭內(nèi)容及書法美學2方面相結合的視角來認識和揭示魏晉園林文化的論述卻鮮以見到。本文試圖從書、文、園三維共賞為研究的切入點,去解讀魏晉園林文化,領略時代的審美精神:園書共賞,憑借可“視”的書作“感覺”其中的韻味趣理;園文共賞,通過文字的挖掘去設想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的情境,理智思考并揭示隱藏于物質(zhì)情境背后的深層文化內(nèi)涵,構筑魏晉園林文化的圖景。1審美取向的“微創(chuàng)造”—《蘭亭序》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文章的寫作年代正值政治混亂、社會苦痛、精神自由的時代,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在思想發(fā)展史上,是儒學暫衰、玄學興起、佛學起始的時代。玄學體現(xiàn)為一種返璞歸真的生存方式:此時的文人普遍對時局持消極失望情緒,專注于藝術或清談或集宴或游玩;玄學家逃避現(xiàn)實社會和追求個體自由的主張剛好符合士大夫的心理追求——既然無法改變外部世界,那就回到人的內(nèi)心。魏晉風流(2)就是在這樣思想指引下孕育產(chǎn)生的。一個龐大而統(tǒng)一的中國士大夫文化體系的基本格局得以確立,并出現(xiàn)了高度的繁榮。在藝術發(fā)展史上,士大夫階層的發(fā)展對哲學、審美、文化諸多方面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造園、書法、繪畫、詩詞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他們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正統(tǒng)的限制,全面的修養(yǎng)、貫通的知識結構造就他們在審美上的高品位,以一種藝術化、審美化的態(tài)度彌補人生實踐維度的缺失;他們的審美趨向主導著魏晉的藝術實踐。反觀之,該時期的創(chuàng)作實踐確定了中國士大夫文化的基本框架,以園林為載體,把原來聯(lián)系疏松的眾多文化藝術門類凝聚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并為這個整體中的所有因素注入不斷趨于親和致密的內(nèi)在機制。永和年間的蘭亭之會是集詩、書、祓禊(1)、哲思、雅集等于一身的盛會,作為藝術實踐的代表,恰如其分地迎合了他們的心理需求。“隱逸文化”作為反映魏晉風流的重要文化事項,目的就在于保證士大夫相對獨立的社會理想、人格價值、生活內(nèi)容、審美情趣等;從中找到歸隱與為官的協(xié)調(diào)方式——“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朝”?!半[逸”成為他們獨特的處世哲學及生活方式的表現(xiàn)?!短m亭序》表達的正是“山林者之樂”(2)。2《蘭亭序》反映了魏晉園林文化的分析2.1會稽山水之美創(chuàng)作《蘭亭序》不能離開其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疤斓厝撕汀笔且粋€不可重復的情境?!短m亭序》作于會稽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是蘭亭一帶風景美麗宜人,吸引了有共同的思想基礎和情趣愛好的“群賢畢至”蘭亭。序言對自然景觀的描述雖然著墨不多,卻精辟到位(圖1)?!俺缟骄X,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描繪出山之氣勢、竹之姿態(tài)、水之變換,這正好提供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素材,啟發(fā)了創(chuàng)作靈感,煥發(fā)了人們對自然的渴望。秀山麗水浸潤下,生成的筆墨自然帶有妍美的氣息。會稽山水這種“清曠靈秀、虛靜淡遠的美之特質(zhì),正與中國文士散朗虛曠的精神品質(zhì)有一種內(nèi)在的‘同構’”。東晉士人園林多集中在南方。北方的門閥世族南渡之后,多居于富庶而美麗的會稽一帶,激發(fā)了他們對自然美的認識。文獻記載有“會境既豐山水,是以江左嘉遁并多居之”“會稽境特多名山水,峰崿隆峻,吐納云霧。松栝楓柏,擢干竦條;潭壑鏡澈,清流瀉注”。代表人物有謝安“寓居會稽”、孫綽“居于會稽”、孫統(tǒng)“家于會稽”等。畫家顧愷之形容會稽的山川之美為“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王羲之辭官后歸隱于會稽,與山水為伴。2.2表現(xiàn)美學特征的園林美學表現(xiàn)縱觀《蘭亭序》書法(圖2),一氣呵成,氣脈貫通,如天馬行空,渾然無跡?!胺磸陀^之,略無一字一筆不可入意”(黃庭堅論書《跋蘭亭》)。乍看平靜自然,無可驚可愕之象;然熟觀久誦,卻覺神超逸。王書筆法結構千變?nèi)f化,以靜制動,出之自然,給人是一種從容平和、簡約玄澹的審美感受。當代書法家以“清朗俊逸”4字來概括之。這種飄逸之風正好迎合了魏晉隱逸文化氛圍中的藝術審美實踐的需要,并達到巔峰。宗白華先生更直白地說出了其深層意義:晉人風神瀟灑,不滯于物,這優(yōu)美的自由心靈找到了一種最適宜表現(xiàn)他自己的藝術——行草?!短m亭序》中的自然素樸,不事雕琢又令人回味的審美追求正是該時代藝術的總特點。魏晉時期被視為我國美學思想轉變的關鍵時期,促成了魏晉園林美學思想的重大而又深刻的轉變。前朝古代帝王園林為了突出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思想,崇尚金碧輝煌、華麗富貴,“錯彩鏤金”。而此時以王羲之、陶淵明等為代表的士大夫們,追求“初發(fā)芙蓉,自然可愛”的意境,重于表現(xiàn)自己的思想和人格。造園活動此時普及民間,令園林從富麗神秘走向了普通樸素。陶淵明的農(nóng)宅僅“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卻讓人倍感“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物質(zhì)條件不再是經(jīng)營園林的唯一決定因素,這樣的審美意境引領著文人士大夫走向自然、寄情田園山水的風氣,同樣深深地影響著園林的走向。2.3自然山水在造園景魏晉時期是漢字書體演變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漢字逐漸從實用功能升華為能夠獨立觀賞的藝術,可借實用文字的美化去尋找和體現(xiàn)對藝術的自覺追求。王羲之從自然山林中領悟到書法之理而“得意忘象”,于“視聽之娛”中發(fā)現(xiàn)自然山水獨立的審美價值,視山林為脫俗超塵、陶冶性情象征的結果。蘭亭聚會的玄學名士留下的詩篇反映出東晉文人自然山水觀的重要特征:自然山水開始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而進入到創(chuàng)作者的視野和藝術表現(xiàn)領域。這種自然觀是前所未有的,是理性思辨色彩的折射,滲透進藝術的各個門類和領域。早在《詩經(jīng)》中就有“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此類的山水景物描寫,但它們只是作為情感的載體,或者作為宗教或道德品格意義上被欣賞的對象,唯在魏晉之時,人們的山水審美意識才真正覺醒。同時因受隱逸文化的影響,士人們一方面通過寄情山水的實踐活動取得與大自然的自我協(xié)調(diào),并對之傾訴純真的感情;另一方面又結合理論的探討去深化對自然美的認識,去發(fā)掘、感知自然風景構成的內(nèi)在規(guī)律。華林園作為該時期以摹寫自然、人工為主的皇家園林,其精細的造景手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自然美的覺醒、領悟和創(chuàng)造;從灌溉養(yǎng)殖的實用性走向了對自然山水本身審美意義的開掘和欣賞。濠濮之樂的典故無不告知世人:造園之意不在天命,在乎山水之間。魏晉之后的南朝齊·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繪畫六法論,其中“傳移模寫”之法正是受此思想影響,強調(diào)向自然山水方向的發(fā)展。因此,魏晉時期是中國古代園林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也是山水園林的奠基時期。2.4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深刻領會“人之為一”《蘭亭序》集中體現(xiàn)了王羲之的書法藝術觀:其一是把書法當作一種陶冶性情的活動來看待,以“無意于佳乃佳”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獲得“一點一拂皆有情趣,……只有晉人蕭散超脫的心靈,才能心手相應,登峰造極”(黃庭堅《跋周子發(fā)帖》)。筆墨之間看似隨意,卻是基于理性思考后的隨情所書;其二表現(xiàn)出尚意的審美情趣,點畫之間的意趣,自有語言無法表達的妙處。唐·李嗣真以“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來評價《蘭亭序》,真可謂恰如其分?!短m亭序》文辭內(nèi)容涉及宇宙觀、時空觀、生死觀、山水觀等哲學問題。王羲之從“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中領悟到宇宙的無窮,用“人之相與,俯仰一世”8個字概括人的一生,其深意在對士大夫生命和人格價值的珍視。將人之樂詮釋為相聚斗室以暢敘幽懷之樂和寄情山水而放浪形骸之樂。最后寫至人的壽命“終期于盡”,須珍惜美好時光,到自然美景中去獲取生命的超然逍遙。因此,王羲之們選擇了在山水之間觀象味道,以抗拒生命被無端淹沒的隱痛。警示世人:生死不能同一,悲樂不能替代,達觀得自山水。王羲之書法創(chuàng)作觀和人生觀哲學思考背后隱藏著的是士大夫深刻的哲學思想。士族文人尋求超脫、自在和情趣化的生活,從玄談、雅集、游賞到山水詩寫作,既解脫出對社會的責任負擔,也游離出了對名教乃至玄理的實在關心,而進入了一種唯美的境界。魏晉之時,儒家經(jīng)學遭到質(zhì)疑,人們追求新的思辨哲學,更加關心生命的閑適程度和存在的方式。隱逸與園林不再單單是避世的處所,更是士大夫體認“天人之際”最理想、最和諧的勝景。“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體現(xiàn)了園林山水審美中欣賞者的精神和天地萬物的精神間往來呼應和對自然審美的“暢神”(1)意識。自然對象自進入人的意識領域之后,主體的情感、志趣、個性不斷地向自然滲透,在兩者的雙向交互作用中,達成物我為一的意境。一種新型的山水自然觀逐漸形成、確立,園林在士人生活和人格價值中有了全新的意義,開啟了魏晉園林文化。2.5作為文化實踐的“蘭神”“曲水流觴”并非是蘭亭雅集首創(chuàng),但因王羲之等人淡化了“修禊”(2)習俗的迷信色彩,給這個活動渲染了文人的情調(diào),將此風俗發(fā)展成“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的盛會,集聚了智慧才情,成為文化史上的一大雅事和一座豐碑?!扒饔x”成為文人風流雅韻的一大時尚和重要的文化實踐活動。文人通過這種文化實踐積極地和自然發(fā)生互動關系,體現(xiàn)了“自然是一種文化建構”的命題。盡管物理意義上的“蘭亭”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但是作為文化觀念早已深深地進入人們的記憶并成為一種觀念的象征符號。宋代“西園雅集”保留并發(fā)展了晉時的習俗;清人有“前有蘭亭,后有西園,兩會皆天運所開,千古無匹者”(清·王虛舟《西園雅集圖》)。從中見到蘭亭雅集對后世文人生活情趣的深遠影響?!扒饔x”作為文人雅集的具體物質(zhì)形態(tài),使自然和文化在園林中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并被普遍加以運用。有的以具體形態(tài)效仿蘭亭“曲水流觴”遺韻,如北京故宮寧壽宮花園禊賞亭內(nèi)的“曲水流觴”,這樣的例子不一而足(圖3~5);有的僅使用概念以啟發(fā)認識,賦予建筑某種涵義,全憑碑碣匾聯(lián)文字來“說明”引發(fā)觀者的聯(lián)想,來提升景觀的意境,如留園中的曲溪樓,語出“曲水流觴”的典故,表達了對流觴曲水文人雅事的向往;臨水亭子題為“曲水荷香”(圖6),使人聯(lián)想蘭亭佳話,進而使人對名士高賢的品格產(chǎn)生敬慕。景名與人的審美邏輯結合起來,提高了園林藝術的審美價值。3魏晉園林文化內(nèi)涵《蘭亭序》文書皆美,作為魏晉文化的一個象征和魏晉風度的審美典范,涉及文學、哲學、美學、園林等多個領域,是該時期審美思想研究的重要文獻,對后世藝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