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學案專題五第2課《伶官傳》序Word版含解析_第1頁
語文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學案專題五第2課《伶官傳》序Word版含解析_第2頁
語文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學案專題五第2課《伶官傳》序Word版含解析_第3頁
語文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學案專題五第2課《伶官傳》序Word版含解析_第4頁
語文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學案專題五第2課《伶官傳》序Word版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課《伶官傳》序1.滿招損,謙得益?!丁戳婀賯鳌敌颉?.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丁戳婀賯鳌敌颉?.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丁戳婀賯鳌敌颉?.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踏莎行》5.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短ど小芬?、字詞積累1.字音伶(línɡ)官仇讎(chóu)2.一詞多義(1)歸eq\b\lc\{(\a\vs4\al\co1(①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動詞,歸附,②君臣相顧,不知所歸動詞,回、到,③知其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動詞,還,④若水之歸下也動詞,歸附,⑤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動詞,返回))(2)易eq\b\lc\{(\a\vs4\al\co1(①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形容詞,容易,②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副詞,輕易,③以亂易整,不武動詞,改變,④天下事有難易乎形容詞,容易))(3)告eq\b\lc\{(\a\vs4\al\co1(①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動詞,祭告,②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動詞,告訴,③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動詞,,上報,報告,④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動詞,祭告))3.詞類活用①函梁君臣之首名詞作動詞,用木匣裝②一夫夜呼名詞作狀語,在夜里③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興,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興;亡,動詞的使動用法,使……亡④蒼皇東出名詞作狀語,向東⑤夫禍患常積于忽微形容詞作名詞,微小的事情⑥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容詞作名詞,智勇的人4.古今異義①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古義:屬官。今義:投身到;處理②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古義:表原因,……的原因。今義:因果連詞5.文言句式(1)判斷句梁,吾仇也。(“……也”表判斷)(2)狀語后置句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組(狀語“以組”后置)②盛以錦囊(狀語“以錦囊”后置)③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狀語“以成功”后置)(3)被動句為天下笑(“為”表被動)二、文學常識1.走近作者見“專題一《朋黨論》”2.寫作背景北宋王朝建立以后,一直是最大限度地滿足大官僚大地主的政治經(jīng)濟利益,“不立田制”,“不抑兼并”,還讓他們享有免役、免稅等特權。隨著土地和財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統(tǒng)治集團日益腐化,對勞動人民的榨取更加殘酷。在尖銳的民族矛盾中,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為收復燕云十六州和統(tǒng)一全國而斗爭,反而忍受恥辱,長期向遼王朝繳款納幣,以求維持茍安的局面。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歐陽修通過李存勖興亡史,來呼吁“憂勞興國”,警告“逸豫亡身”,便不能不說是對癥下藥的。后來的歷史事實證明,北宋王朝亡于女真族,南宋王朝又亡于蒙古族,原因之一都在于宋王朝的統(tǒng)治者只求茍安享樂,毫無進取之心。歐陽修早在北宋前期便能把這一點作為嚴重的問題提出,也說明他是有一定政治眼光的。“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的歷史教訓,在今天也可供人們借鑒。3.相關知識《新五代史》是我國的“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記》,記載五代(907-960),即唐宋之間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這五個朝代的歷史。后人為了把這部書與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詔監(jiān)修的《五代史》區(qū)別開來,就稱為《新五代史》。一、結構圖解eq\a\vs4\al(《伶官,傳》序)eq\b\lc\{(\a\vs4\al\co1(一、開篇立論,指出盛衰之理在于人事,二、三論證中心論點,詳述莊宗接受并執(zhí)行遺命的事,例、評論莊宗的盛衰,闡明中心,四、引出教訓,總結全文,國家盛衰在于人事))二、內(nèi)容研讀1.如果說有兩個字可以看作本文的文眼,那么是哪兩個字?文章是如何圍繞這兩個字展開的?[明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盛衰之理在于人事。如果說本文有文眼,那就是“盛”“衰”二字?!笆ⅰ薄八ァ倍重灤冀K,全文從“盛”“衰”兩個方面,圍繞著“人事”進行層層深入的對比論述。從提出論點到列舉論據(jù),從論證過程到推出結論,不論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實,還是作者的感慨和議論,都是圍繞這兩個字展開對比的。通過正反兩方面的鮮明對比,既突出了中心論點,使說理深刻透徹,也使文章一氣貫通,前后呼應,脈絡清晰,結構嚴謹。2.在文章結尾,作者為什么強調“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明確]文章結尾,作者強調“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的緣故是:①進一步深入分析,提出普遍規(guī)律。②對統(tǒng)治者提出防微杜漸、力戒私欲的要求,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統(tǒng)治者,應該吸取后唐亡國破家的教訓,以免重蹈覆轍。3.本文涉及許多史實,頭緒紛繁,如晉王與梁、燕、契丹交惡,臨終遺言,莊宗滅梁、亡燕等一連串的事,談起來卻像一個完整的故事,一氣呵成,娓娓動聽。作者用什么方法安排得這樣好,這些史實是怎樣為文章的論點服務的?[明確]這是一篇史論,作者以論點統(tǒng)帥史實,使所有的史實都為論點服務。文章開篇立論,指出盛衰之理在于人事。接著點出莊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實,以作為立論的根據(jù)。以下陳述莊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具體過程,用史實來闡明莊宗,成則在人敗也在人。最后引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教訓,點出“人事”的內(nèi)涵,進一步證明了盛衰由人的道理。全文以論帶史,一氣呵成,中心突出,結構嚴謹,是史論中的佳作。4.本文用了大量對稱語句,說說這樣行文有什么好處。[明確]使用對稱句式,不僅讀來瑯瑯上口,使語言具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性,而且氣韻流暢,氣勢宏偉,有一氣呵成之感。尤其是那些正反對比的對稱句式,可以使人在吟詠中體會作者褒貶的立場和思想感情,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三、主旨歸納這篇傳記小序,意在警戒。主要論述后唐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歷史教訓。側重說明國家盛衰在于人事,“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四、寫法鑒賞1.語言委婉,氣勢旺盛本文作為一篇總結歷史教訓,為當世及后世君主提供借鑒的史論,毫無生硬的說教,而是娓娓道來,婉轉動人。即使是在慨嘆莊宗敗亡時,也只是寓惋惜之意而無責難之辭,可謂意正言婉。全文從“嗚呼”起筆,到“豈獨伶人也哉”收尾,一嘆再嘆,于反復嘆詠之中顯現(xiàn)委婉的韻致。在議論的文字中,多用反問句、疑問句,使說理委婉而令人深思;多用于對稱語句,特別是在關鍵的地方,采用語言凝練、對仗工整的格言式的駢句,造成鮮明的對比感和節(jié)奏感;適當運用長句,調節(jié)語勢,有張有弛。疑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駢句與散句,長句與短句,錯綜有致,讀起來抑揚頓挫,一唱三嘆,感情飽滿,氣勢旺盛。清代文學家沈德潛認為《〈伶官傳〉序》:“抑揚頓挫,得《史記》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焙髞碜鍪氛摰娜送鶎W這種抑揚頓挫的筆法。2.文筆酣暢,波瀾起伏文章開篇突兀而起地提出論點,馬上落到立論根據(jù)上,再落入“晉王三矢”的敘事,又語勢猛然一升,發(fā)出對莊宗之“盛”的贊嘆,而后語勢陡然一降,發(fā)出對莊宗之“衰”的悲嘆,繼而步步緊逼,設疑問、引古語而得出“自然之理”,然后再次評論莊宗盛衰,語勢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之中引出發(fā)人深省的教訓,戛然而止,將全文的語勢穩(wěn)穩(wěn)地落在結尾上。篇幅雖短小,卻寫得起伏跌宕。全文一氣呵成,淋漓酣暢。3.平易自然,簡約凝練文中沒有佶屈聱牙的措辭,也不堆砌辭藻,用平實的語言生動地敘說事例,深入地說明道理,語言平易近人、自然曉暢;敘事不枝不蔓,議論簡明扼要;其中一些格言式的對稱語句,如“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整齊,言簡意豐,發(fā)人深省。一、基礎過關1.下列各句中,“乃”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①爾其無忘乃父之志②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④度我至軍中,公乃入⑤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⑥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夾.①③ B.②④C.④⑤ D.①⑥解析:選C。①你的;②是;③竟然;④才;⑤才;⑥于是。2.下列各句中,與“梁,吾仇也”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A.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B.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C.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解析:選A。A.與例句同為判斷句。B.普通句式。C.介賓結構后置句,被動句。D.普通句式。3.下列各句中,“所以”的用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A.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B.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D.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解析:選D。A、B、C項,……的原因;D項,用來……的。4.與例句中加點字活用現(xiàn)象不相同的一項是()例句:倉皇東出A.一夫夜呼,亂者四應B.其下平曠,有泉側出C.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D.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解析:選C。例句中“東”為名詞用作狀語。A.夜,名詞用作狀語,在夜間。B.側,名詞用作狀語,從旁邊。C.笑,恥笑。D.前,名詞用作狀語,向前。5.下列對課文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以“嗚呼”起筆,發(fā)出了對伶官誤國的感慨。接著運用反問,提出中心論點: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這一嘆一問,為全文定下了嘆惋的基調。B.第二段以“三矢”貫穿文意。先寫莊宗受命,再寫莊宗復命,著力描寫了莊宗“請矢”的恭謹態(tài)度,從中可以看出他是矢志復仇的,突出了“人事”的作用。C.第三段對比莊宗極盛、極衰的兩種情形,得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結論。通過對“盛衰之理”的議論,揭示了所謂“人事”的基本內(nèi)涵。D.文末緊承上文進一步議論,得出“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歷史教訓,諷諫北宋統(tǒng)治者,要借鑒歷史,力戒驕奢,防微杜漸,因而意味深長。解析:選A。文章開篇是用轉折關系的反問句,強調人事的作用,提出中心論點“盛衰之理,不僅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6.將下列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譯文:(2)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譯文:(3)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譯文:答案:(1)此后出兵,就派遣隨從官員用豬、羊各一頭祭告祖廟,請出他父親(留下)的箭,用錦囊盛著,背著它走在前面,等到勝利歸來就把箭藏入祖廟。(2)難道是得天下艱難而失天下容易嗎?或者說推究他成功與失敗的事跡,都是由于人事呢?(3)禍患常常是從細微的事情積累起來的,人的才智勇氣往往被他溺愛的事物困擾,難道只是(溺愛)伶人才如此嗎?二、閱讀理解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題?!赌蠄@詩存》序[清]姚鼐昆明錢侍御灃①既喪,子幼,詩集散亡。長白法祭酒式善、趙州師令君范,為搜輯僅得百余首,錄之成二卷。侍御嘗自號南園,故名之曰“南園詩存”。當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張威福朝士有恥趨其門下以希進用者已可貴矣若夫立論侃然能訟言其失于奏章者錢侍御一人而已。今上既收政柄,除慝掃奸,屢進疇昔不為利誘之士,而侍御獨不幸前喪,不與褒錄,豈不哀哉!君始以御史奏山東巡撫國泰穢亂,高宗命和珅偕君往治之。君在道衣敝,和珅持衣請君易,君卒辭。和珅知不可私干,故治獄無敢傾陂,得伸國法。其后君擢至通政副使,督學湖南,時和珅已大貴,媒糵②其短不得,乃以湖北鹽政有失,鐫君級。君旋遭艱歸,服終,補部曹。高宗知君直,更擢為御史,使值軍機處。君奏和珅及軍機大臣常不在值之咎,有詔飭責,謂君言當,和珅益嗛君。而高宗知君賢,不可譖,則凡軍機勞苦事,多以委君。君家貧,衣裘薄,嘗夜入暮出,積勞成疾以殞。方天子仁明,綱紀猶在,大臣雖有所怨惡,不能逐去,第勞辱之而已。而君遭其困,顧不獲遷延數(shù)寒暑,留其身以待公論大明之日,俾國得盡其才用,士得盡瞻君子之有為也。悲夫!悲夫!余于辛卯會試分校③得君,四年而余歸,遂不見君。余所論詩與古文法,君聞之獨喜。君詩尤蒼郁勁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誠不待善詩乃貴。然觀其詩,亦足以信其人矣。余昔聞喪,既作詩哭之;今得集,乃復為序,以發(fā)余痛云。(選自《古文辭類纂》,有刪改)【注】①錢灃:字東注,號南園,云南昆明人。清代書畫家。乾隆三十六年進士,官侍御、通政司副使等。②媒糵:比喻挑撥是非,陷人于罪。③分校:科舉考試時校閱試卷的官,時姚鼐以禮部員外郎任分校。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當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張威福/朝士有恥趨其門下以希進用者已可貴矣/若夫立論侃然/能訟言其失于奏章者/錢侍御一人而已B.當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張/威福朝士有恥趨其門下以希進用者已可貴矣/若夫立論侃然能訟言/其失于奏章者/錢侍御一人而已C.當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張威福/朝士有恥趨其門下以希進用者已可貴矣/若夫立論侃然能訟言/其失于奏章者/錢侍御一人而已D.當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張/威福朝士/有恥趨其門下以希進用者已可貴矣/若夫立論侃然/能訟言其失于奏章者/錢侍御一人而已解析:選A??梢赃\用排除法?!昂瞳|秉政”句意完整,后面斷句,排除B、D;“其失”是“言”的賓語,前面不可斷句,排除C。句子翻譯為“當乾隆末年,和珅掌權,作威作福,朝中官員中如果有恥于走他的門路不想通過他得到提拔重用的已經(jīng)難能可貴了,至于剛直地提出自己的觀點,能夠在奏章中公開批評他過失的人,只有錢御史一人罷了”。故選A。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趙州師令君范”,按照古代稱謂習慣,句意為這個人是趙州人師范縣令,“趙州”是其籍貫,“師”是其姓,“令君”是其官職,“范”是其名。B.“序”,也作“敘”或“引”,一般寫在書籍或文章的前面,介紹寫作目的、編寫體例和主要內(nèi)容?!端蜄|陽馬生序》《蘭亭集序》皆屬此類。C.“辛卯”為干支紀年。干支紀年是中國古代的紀年方法,干支指天干和地支,十個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順序相配,六十年為一周,周而復始。D.“會試”,明清時期科舉考試的名目之一,因考試在春天,又稱春試或春闈,由禮部主持,在京城舉行,參加考試的為各省鄉(xiāng)試考中的舉人。解析:選B。《送東陽馬生序》不是書序,故選B。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錢灃很受皇帝信任。乾隆皇帝一向了解錢灃正直賢良,知道他不會誣陷別人,于是加以重用,把軍機處很多重要的事務交給他去辦理。B.錢灃性格剛直不阿。和珅掌權的時候,很多大臣都巴結和珅,通過走他的門路得到提拔重用,只有錢灃敢于用奏章向皇帝揭發(fā)和珅的罪行。C.錢灃的遭遇令人惋惜。本文著重記述了錢灃與權臣和珅的斗爭,作者哀嘆他不能等到公論天下大白之時而死,惋惜人才之意溢于言表。D.錢灃的詩如其為人。本文把重點放在表現(xiàn)他忠直敢言的品質上,其目的是讓讀者由其人而見其詩,領會錢灃的詩“蒼郁勁厚”的特點。解析:選A。A項誤解了原文“高宗知君賢,不可譖,則凡軍機勞苦事,多以委君”一句的含義,此句的意思為“高宗皇帝知道錢灃賢良,他們誣陷錢灃不成,于是凡是軍機處中勞累辛苦的事,大多交給錢灃去做”。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和珅知不可私干,故治獄無敢傾陂,得伸國法。譯文:(2)大臣雖有所怨惡,不能逐去,第勞辱之而已。譯文:答案:(1)和珅知道不能私下求情,所以審理案件時不敢不公正(徇私舞弊),國法得以伸張。(2)朝中大臣中雖然對先生懷有怨恨,但也沒辦法驅趕他離開朝廷,只能讓他受勞累、受屈辱罷了。參考譯文:昆明人錢灃侍御去世了,他的兒子還年幼,他的詩集散落遺失。長白人法式善祭酒,趙州人師范縣令,為他搜集整理,只找到一百多首,輯錄成兩卷。錢侍御曾經(jīng)為自己取號叫做“南園”,所以為它取名叫做“南園詩存”。當乾隆末年,和珅掌權,作威作福,朝中官員中如果有恥于走他的門路不想通過他得到提拔重用的已經(jīng)難能可貴了,至于剛直地提出自己的觀點,能夠在奏章中公開批評他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