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與運動牛頓運動定律的簡單應用講義_第1頁
力與運動牛頓運動定律的簡單應用講義_第2頁
力與運動牛頓運動定律的簡單應用講義_第3頁
力與運動牛頓運動定律的簡單應用講義_第4頁
力與運動牛頓運動定律的簡單應用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牛頓運動定律的簡單應用編審教師:高級教師白英彬本專題的考查一般以選擇題為主,有時也會以基礎計算題的形式出現(xiàn)。主要側重四個方面:1、瞬時性問題要明確速度的改變需經(jīng)歷一定時間,不能突變,而加速度與力是可以突變的且其變化具有瞬時對應關系。2、連接體問題側重考查整體法和隔離法。3、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動力學問題,受力分析和運動分析是關鍵,加速度是解決此類問題的紐帶,常以計算題的形式進行考查。4、超重和失重問題則是牛頓運動定律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應用,判斷加速度方向是關鍵。瞬時性問題(2022?武漢模擬)如圖所示,兩個輕質(zhì)滑輪用無彈性的輕質(zhì)細繩連接,一個滑輪下方掛著重物A,另一個滑輪下方掛著重物B,懸掛滑輪的繩均豎直,重物B用手固定。已知A、B質(zhì)量均為m,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忽略一切摩擦和空氣阻力。松開手的瞬間,重物B的加速度大小是()A. B. C. D.關鍵信息:動滑輪→B運動的位移大小是A的2倍輕質(zhì)細繩→繩上拉力處處相等A、B質(zhì)量均為m→用手固定時,手提供的是豎直向上的支持力,因此松手后B將向下加速運動解題思路:未松手時,A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此時繩子的拉力為,松手瞬間,繩的拉力會發(fā)生突變,就不再是。根據(jù)滑輪的特征可知B運動的位移大小是A的2倍,進而由x=可得A、B兩物體的加速度也存在2倍的關系。分別對A、B進行受力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列式求解。由于兩個物體的加速度不同,故采用隔離法。由滑輪的特征可知,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B運動的位移大小是A的2倍,由x=可知,B的加速度大小是A的2倍,即aB=2aA①松開手的瞬間,設繩的張力為T,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對重物A有:2T﹣mg=maA②對重物B有:mg﹣T=maB③由①②③式解得aA=,aB=,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2022?重慶模擬)如圖所示,甲、乙兩物塊位于光滑水平面上并通過水平輕彈簧連接,物塊甲受到水平恒力F作用,兩物塊保持相對靜止以相同大小的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甲、乙物塊質(zhì)量分別為m、2m,彈簧在彈性限度內(nèi),不計空氣阻力,撤去力F瞬時,甲、乙物塊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a甲、a乙,則()A.a(chǎn)甲=a乙=a B.a(chǎn)甲=a,a乙=2aC.a(chǎn)甲=2a,a乙=a D.a(chǎn)甲=a乙=2a設撤去力F前的彈簧彈力為F′,對物塊乙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2ma,撤去力F瞬間,彈簧彈力大小不變,則乙物體加速度不變a乙=a,對甲物體有F′=ma甲,可得a甲=2a。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瞬時加速度問題的解題關鍵是:(1)明確速度的改變需經(jīng)歷一定時間,不能突變,而加速度與力是可以突變的且其變化具有瞬時對應關系,因此必須認真分析突變前后物體的受力情況;(2)繩子拉力可以發(fā)生突變,彈簧的彈力不會發(fā)生突變;(3)明確牛頓第二定律具有瞬時性。連接體問題(自編)如圖所示,質(zhì)量分別為4kg和6kg的物體A、B相互接觸,但并不黏合,放置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從t=0時刻開始,水平推力FA和水平拉力FB分別作用于物體A、B上,規(guī)定水平向右為正方向,F(xiàn)A、FB隨時間t變化的規(guī)律分別為FA=8﹣2t(N)、FB=2+2t(N),當物體A、B分離時,F(xiàn)A隨時間t變化的規(guī)律不變,F(xiàn)B變成大小為6N的恒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物體A、B分離時的速度大小均為4m/sB.物體A、B分離時已通過的位移大小均為4mC.6s時物體A的加速度大小為0D.物體A、B從剛分離到FA=0時,物體B的位移大小為6m關鍵信息:不黏合→可以分離(分離條件是什么?)FA=8﹣2t、FB=2+2t→未分離前整體所受合力恒為10N,故整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解題思路:A、B分離瞬間,兩物體加速度相同,接觸面間彈力為0,分別對整體受力分析求出的加速度與隔離物體A(或物體B)受力分析求出的加速度相同,就能求解出時間。再根據(jù)分離前整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即可求解。AB、分離瞬間,兩物體加速度相同,接觸面間彈力為0,對整體:FA+FB=(mA+mB)a解得a=1m/s2對A:FA=8﹣2t=mAa解得:t=2s由于分離前F合=FA+FB=10N,故分離前整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則分離時的速度v=at=1×2m/s=2m/s分離時的位移x==2m,故AB錯誤;C、6s時兩物體已分離,對A則有FA=8﹣2t=8N﹣2×6N=﹣4N=mAaA解得aA=﹣1m/s2,故C錯誤;D、FA=8﹣2t′=0時,t′=4s,物體A、B從剛分離到FA=0時,Δt=t′﹣t=2s,分離后FB變成大小為6N的恒力,則對B:FB=mBaB解得aB=1m/s2由x==6m故D正確;故選:D。(2021江蘇模擬)如圖所示,兩相同物體A、B放在粗糙水平面上,通過一根傾斜的輕繩連接。若用恒力向左拉物體A,兩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a1、繩中的張力為F1;若用大小相等的恒力向右拉物體B,兩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a2、繩中的張力為F2。則()A.a(chǎn)1=a2,F(xiàn)1>F2 B.a(chǎn)1=a2,F(xiàn)1<F2C.a(chǎn)1<a2,F(xiàn)1<F2 D.a(chǎn)1>a2,F(xiàn)1>F2以物體A和B為整體,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可得當用恒力向左拉物體A時有:F﹣2μmg=2ma1當用大小相等的恒力向右拉物體B時有:F﹣2μmg=2ma2故a1=a2。設繩子與水平方向夾角為θ,用恒力向左拉物體A時,以B為研究對象,有F1cosθ﹣μ(F1sinθ+mg)=ma1用大小相等的恒力向右拉物體B時,以A為研究對象,有F2cosθ﹣μ(mg﹣F2sinθ)=ma2整理可得:F1=F2=結合加速度關系可知F1>F2;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1、若連接體內(nèi)各物體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則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整體,分析整體受到的外力,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2、若連接體內(nèi)各物體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統(tǒng)內(nèi)兩物體之間的作用力時,就需要把物體從系統(tǒng)中隔離出來,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3、連接體問題還要充分挖掘題目中的臨界條件,相接觸與脫離的臨界條件:接觸處的彈力FN=0;相對滑動的臨界條件:接觸處的靜摩擦力達到最大靜摩擦力;繩子斷裂的臨界條件:繩子中的張力達到繩子所能承受的最大張力;繩子松弛的臨界條件:張力為0。兩類動力學問題(2022春?西湖區(qū)期中)圖1為冰壺比賽場地示意圖。某次比賽中,運動員攜帶質(zhì)量m=20kg的冰壺一起從起踏器處以v0=6m/s的速度作勻減速直線運動,運動至投擲線處,釋放冰壺,此時冰壺速度v=2m/s。為了使冰壺停止位置盡量靠近營壘圓心O點,隊友可用毛刷在冰壺滑行前方來回摩擦冰面來控制其運動情況(如圖2所示)。已知起踏器和投擲線之間距離l=8m,用毛刷擦冰面前、后冰壺與冰面之間動摩擦因數(shù)分別為μ1=8×10﹣3和μ2=4×10﹣3,投擲線與O點的距離s=30m,冰壺可視為質(zhì)點。(1)冰壺到達投擲線前,其受到的合外力F的大小;(2)釋放冰壺后,若隊友未擦冰面,則冰壺靜止位置離O點的距離L1;(3)釋放冰壺后,若冰壺運動一段距離后隊友持續(xù)擦冰面直至冰壺恰好靜止于O點,則擦冰面的長度L2。關鍵信息:到達投擲線前勻減速直線運動→使用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可求加速度釋放后未擦冰面→只受摩擦力(μ1=8×10﹣3)做勻減速直線運動運動一段距離后持續(xù)擦冰面→擦冰面前、后分別做加速度不同的勻減速直線運動,速度是前后兩段運動的關聯(lián)量,兩段過程的總位移為s=30m解題思路:到達投擲線前勻減速直線運動,已知運動情況求受力,則根據(jù)運動學公式求出加速度a,進而使用牛頓第二定律來求合力F;釋放冰壺后,冰壺只受摩擦力,則是已知受力求運動情況,依然是使用牛頓第二定律求a1,進而根據(jù)運動學公式求位移。加速度是力學和運動學的“橋梁”。(1)冰壺到達投擲線前做勻減速直線運動,設加速度大小為a,則v2﹣v02=﹣2al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a=2m/s2由牛頓第二定律F=ma解得:F=40N(2)釋放冰壺后,冰壺繼續(xù)做勻減速直線運動,設加速度大小為a1f=μ1mg=ma1解得:a12設冰壺減速到0的位移為x,則-2a1x=-v2解得:x=25m冰壺靜止位置離O點的距離L1=s﹣x=30m﹣25m=5m(3)設隊友剛開始擦冰面時冰壺的速度為v′,未擦冰面時﹣2μ1gx1=v′2﹣v2擦冰面后﹣2μ2gL2=0﹣v′2其中x1+L2=s聯(lián)立解得:L2=10m(2021?浙江)機動車禮讓行人是一種文明行為。如圖所示,質(zhì)量m=1.0×103kg的汽車以v1=36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在距離斑馬線s=20m處,駕駛員發(fā)現(xiàn)小朋友排著長l=6m的隊伍從斑馬線一端開始通過,立即剎車,最終恰好停在斑馬線前。假設汽車在剎車過程中所受阻力不變,且忽略駕駛員反應時間。(1)求開始剎車到汽車停止所用的時間和所受阻力的大??;(2)若路面寬L=6m,小朋友行走的速度v0=0.5m/s,求汽車在斑馬線前等待小朋友全部通過所需的時間;(3)假設駕駛員以v2=54km/h超速行駛,在距離斑馬線s=20m處立即剎車,求汽車到斑馬線時的速度。以汽車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1)v1=36km/h=10m/s,由于剎車過程所受阻力不變,因此汽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末速度為0,此過程平均速度:=,根據(jù)平均速度的定義:=,解得剎車時間:t=4s,末速度:0=v1+at,解得剎車加速度:a2,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f=ma,解得:f=﹣2.5×103N,阻力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反,大小為2.5×103N;(2)小朋友全部通過時間:,等待時間:t0=t′﹣t,解得:t0=20s;(3)v2=54km/h=15m/s,根據(jù)速度位移關系:v2﹣v22=﹣2as,解得:v=m/s1、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動力學問題,受力分析和運動分析是關鍵,加速度是解決此類問題的紐帶,分析流程如下:2、如果是多過程問題,則前一段的末速度就是后一段的初速度,速度是關聯(lián)量。必要時要畫出運動示意圖。超重、失重問題(2022?海淀區(qū)模擬)某同學用如圖所示實驗來認識超重和失重現(xiàn)象,先保持手指和鉤碼靜止,感受套在手指上的橡皮筋對手指的壓力。然后設法使鉤碼上下振動,手指保持靜止感受橡皮筋對手指壓力的變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鉤碼下降過程,處于失重狀態(tài)B.鉤碼上升過程,處于失重狀態(tài)C.鉤碼下降和上升過程,都能出現(xiàn)失重現(xiàn)象D.鉤碼由最高點下降到最低點的過程,先出現(xiàn)超重現(xiàn)象,后出現(xiàn)失重現(xiàn)象關鍵信息:使鉤碼上下振動→根據(jù)彈簧振子模型判斷鉤碼的速度變化特點超失重問題→根據(jù)加速度的方向判斷解題思路:下降過程:初末速度為0,說明先加速后減速,加速度先向下再向上;上升過程:初末速度為0,說明先加速后減速,加速度先向上再向下;根據(jù)加速度向下時為失重狀態(tài),加速度向上時為超重狀態(tài)進行判斷。AD.鉤碼由最上端向下運動的過程中是由靜止開始運動,所以從開始運動至最低點過程中,先是加速下降,后是減速下降,其加速度的方向先是向下的,后是向上的,所以是先失重后超重,故AD錯誤;B.鉤碼由最下端向上運動的過程中,先是加速上升,后是減速上升,其加速度的方向先是向上的,后是向下的,所以是先超重后失重;故B錯誤;C.鉤碼下降和上升過程,都有加速度向下的階段,所以都能出現(xiàn)失重現(xiàn)象,故C正確。故選:C。(2021秋?金安區(qū)期末)如圖所示,光滑斜面c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物體a放在上表面水平的物體b上,已知a與b一起沿斜面c向下滑動,則滑動過程中,有()A.a(chǎn)與b之間可能沒有摩擦力的作用B.若物體b上沒有放物體a,物體b的加速度將增大C.a(chǎn)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D.物體a有失重現(xiàn)象ACD、在光滑斜面c上,a與b一起沿斜面c向下滑動,設傾角為θ,對物體a與b整體,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ma+mb)gsinθ=(ma+mb)a,解得:a=gsinθ,方向沿斜面向下;對物體a將其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a=gsinθ進行分解,如圖所示:水平方向有向右的分加速度,此加速度是物體b對a物體水平向右的摩擦力產(chǎn)生的;豎直方向有向下的分加速度,則物體a有失重現(xiàn)象。故D正確,AC錯誤。B、如果沒有放物體a,對于物體b,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mbgsinθ=mba,解得:a=g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