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老舍筆下的平民人物_第1頁
論老舍筆下的平民人物_第2頁
論老舍筆下的平民人物_第3頁
論老舍筆下的平民人物_第4頁
論老舍筆下的平民人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老舍筆下的平民人物摘要老舍創(chuàng)作中的平民意識一直是引起學術界濃厚興趣的文化現(xiàn)象,在這位“人民藝術家”身上,我們輕易就能看到屬于普通民眾的胸懷與情致。當然,我們所說的“平民意識”中的“平民”,并不僅僅指作家所具有的真實社會地位或身份,更主要的是作家在觀察和描寫事物時,所體現(xiàn)出來的平民化的價值評判標準和所持道德立場?!捌矫褚庾R”是人文關懷精神的一種體現(xiàn),它不同于對小人物、弱勢群體的俯視式的關懷,而要求創(chuàng)作者站與描寫對象站在同一立場。它的內涵與“新文化運動”中提倡的“平民文學”有相當?shù)臏Y源關系,可以看作“平民文學”在作者身上的主體性體現(xiàn)。老舍作為“人民藝術家”,從他整個人生軌跡和他的全部作品考察,無不充分體現(xiàn)出他觀察和評判事物所采取的“平民意識”,以及從這種“平民意識”中所流露出來的平民化的人文關懷。關鍵詞:老舍;平民人物;小說;平民意識 AbstractWehavechosentheentrypointof"civilianconsciousness"thepopulaceconsciousnessinLaoShe'snovelcreationandtheEssenceof"common"and"sincerity"advocatedbyZhouZuoreninhis"civilianliterature"areinagreementwitheachother,andhemakes"thepopularliterature"multiplythevitalitywithhislargenumberofhigh-profileworks,meanwhilehisworksembodythe"sincere"Therichnessofthisintrinsicessencewillextendthecreationtotherealityofthoughtandotherfields.AlthoughLaoShe'scivilianconsciousnesshasboundthedeepmeaningofthenoveltoacertainextenttocontinuetoexplore,sothathisworkscannotfromtherealisticlevelofpracticalcarebeyondtherisetoamoreprofoundreflection,sothatcannotbecomparedwithLuXun'sculturalpenetration.ButthiskindofdeficiencycanalsoberegardedasLaoShe'suniqueartisticstyle,becauseofthis,heobtainsthesuccesswiththepopulace,becomeshediligentlypursuesthesocialweakspokesperson,alsoonlythencausestheChinesemodernliteraturehistorythecivilianliteraturenovelcreationtobeabletocarryonandthedevelopmentbetter.Keywords:LaoShe;civiliancharacter;novel;civiliansense 目錄TOC\o"1-5"\h\z\u引言 1一、“平民”形象分類 1(一)掙扎絕望型人物形象 1(二)幡然覺悟型人物形象 2(三)現(xiàn)實無奈型人物形象 3二、不同類型“平民”出現(xiàn)的原因 3(一)老北京的城市地域特點 4(二)舊社會習俗的影響 5(三)落后的國民性 5三、“平民”形象的獨特性意義 6(一)平民百姓的不同出路 6(二)國民性的批判與認同 6(三)平民形象對社會的反思 7結語 7參考文獻 8致謝 11引言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因為老舍生于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后,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xiàn)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惡毒的攻擊和迫害,老舍被逼無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2017年9月,中國現(xiàn)代文學長篇小說經(jīng)典《四世同堂》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這是該作自發(fā)表以來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在老舍的小說中流露著濃重的平民意識。所謂“平民意識”,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修訂本)中,對“平民”的釋義是“泛指普通的人?!薄耙庾R”是“人的頭腦對于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是感覺、思維等各種心理過程的總和,其中的思維是人類特有的反映現(xiàn)實的高級形式。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又反作用于存在?!贬槍τ诒疚模覀兯撌稣f明的“平民意識”包含兩個層面,一方面是老舍以普通人的思想意識來描寫平民階層的生活狀態(tài),一方面是指老舍筆下描寫的是普通人的世界。即老舍在用平民對生活的感覺、平民的思維方式描寫平民生活的故事,反映平民的思想感情,揭示平民的社會生活狀態(tài)。一、“平民”形象分類(一)掙扎絕望型人物形象祥子是老舍的作品《駱駝祥子》里的主人公。祥子來自農(nóng)村,在他拉上租來的洋車以后,立志買一輛車自己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但這個愿望在經(jīng)過多次挫折以后,終于完全破滅。他喪失了對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墮落:原來那個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盤輾得粉碎。祥子一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受虐者:從一開始發(fā)自內心地對虐待的抗拒,到從心里慢慢接受,直到最后變成一種享受。從“施虐與受虐”的視角對祥子的心靈況味進行審視,不僅能清晰地看到祥子心靈深處的轉變過程,還可以從本質上挖掘出祥子從“抗虐”到“受虐”再到“享虐”的內心變化的深層原因,以及人性墮落的過程。這個悲劇有力地揭露了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行,也是對當時社會病態(tài)的諷刺。《駱駝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是以北平(今北京)一個人力車夫祥子的行蹤為線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為背景,以人力車夫祥子的坎坷、悲慘的生活遭遇為主要情節(jié),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tǒng)治階級對勞動者的剝削、壓迫,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們展示軍閥混戰(zhàn)、黑暗統(tǒng)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淵中的圖景。(二)幡然覺悟型人物形象人力車夫的生活,自“五四”時代起就是進步文壇的熱門題材。這種題材與老舍小說結下了不解之緣,并發(fā)生了重大的突破。在其最早的長篇《老張的哲學》里就寫了人力車夫趙四的俠義,三十年代的《黑白李》寫了人力車夫王五的憨實,四十年代的《四世同堂》又寫了人力車夫小崔的剛直和民族節(jié)操。無疑,《駱駝祥子》的主人公祥子是最富有代表性的。在對祥子的不幸遭遇的敘寫中,作者特別注重性格的刻畫,強有力的體現(xiàn)出悲劇意味,這些是通過主人公“精進向上――不甘失敗――自甘墮落”的命運三部曲展開的。祥子除了有健壯的體魄外,還有農(nóng)民的淳樸和狹隘,他勤勞、節(jié)儉、要強,具有駱駝般的堅韌,他的人生理想是能有一輛自己的車,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經(jīng)過三年的辛苦奔波,擁有自家車的目標是實現(xiàn)了,但只拉了半年便被軍閥的大兵搶走。他僥幸從軍閥部隊逃回北京,再次振作起來為買車而奮斗,但就在他的希望接近實現(xiàn)的時候,血汗錢被孫偵探勒索一空。在他走投無路的時候,虎妞的糾纏給了他更大的災難,不僅使他名譽受到損壞,而且還必須服從虎妞好逸惡勞的壞習慣。雖然他用虎妞的私房錢又買了一輛車,但虎妞在肉體和精神上對他的折磨與控制已使他困惑迷茫?;㈡るy產(chǎn)死后他又不得不把車賣掉,灰心使他變得油滑起來,他開始追求金錢與享樂,喝酒、吸煙、賭錢甚至下賤地接受夏太太的引誘,成為一個十足的刺頭。后來遇上好心的曹先生,他又振作起來想把善良的小福子接來一起生活,但小福子的死摧殘了他生活的信念,終于墮落成一具沒有靈魂的行尸走肉。淹沒喉嚨的苦難之水嗆的他喘不過氣來,除了疲于奔命,還是疲于奔命。昔日,“體面的,要強的,好夢的,利己的,健壯的,偉大的”祥子,成了“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里的產(chǎn)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小說真實的揭露了一個破產(chǎn)農(nóng)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會拋入無產(chǎn)者行列的過程,以及這一過程中所經(jīng)歷的精神毀滅的悲劇。有人說,“老舍寫的故事太苦,太沒有希望了”,但老舍當時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個現(xiàn)實,“他無法從自己描寫的悲劇性的社會沖突中,作出一個積極的結論,他只能是舊世界的嚴峻的揭露者,而沒有進一步成為新生活的充滿信心的指導者。小說所反映的是那些還沒有找到出路的城市貧民痛苦彷徨的思想情緒?!保ㄈ┈F(xiàn)實無奈型人物形象提到妓女,人們通常聯(lián)想到的是無恥與骯臟,想到的是厭惡的寡廉鮮恥的女人。閱讀老舍的作品,對妓女的印象卻完全不一樣,老舍筆下的妓女形象很豐富,《駱駝祥子》中的小福子,《微神》中的“我”,《新時代的舊悲劇》中的宋鳳貞,《月牙兒》中的母女倆,以及《趙子曰》中的譚玉娥……這些妓女,幾乎全是好女人,善良的女人,可憐的女人。在老舍描寫的眾多妓女中,她們大多受過一定的教育,有的還當過小學教員。家境衰落后,她們走投無路,為了糊口,為了養(yǎng)活家人,不得不賣肉。可以說,她們都是因為生活的重壓而被迫走上賣淫這條不歸路的?!对卵纼骸肥抢仙嶙髌分校约伺蜗鬄橹鹘堑拇碜?。作品寫出了母女兩代暗娼的悲慘而不幸的人生,而將她們推入人生黑洞的就是一個字――窮。主人公“我”是一個孤苦無依的弱女子,生父早亡,母親改嫁,且后又為生存而成為暗娼。饑餓和白眼使這個女子的心靈過早的蒙上了創(chuàng)傷。她本不甘墮落,捧著自己像一朵“嬌嫩的花”,但在經(jīng)歷了挨餓受凍,被騙失身,甚至連出賣勞動力的權利都被剝奪之后,她明白了一條“真理”:“若真掙不上飯吃,女人得承認自己是女人,得賣肉!”然后,就是在這條絕路上,命運就不讓這個可憐的女子走得順利,因為是暗娼,她被抓進了感化院做苦工,最后又因唾了檢閱的大官而下獄。在陰冷的鐵窗下,回顧自己慘痛的一生,她發(fā)出了強烈的控訴!就這樣一個心地善良并且原本自強的女子為了生存,一點一點地被生活的屈辱和污穢扭曲、撕裂,最終又被權勢者作為犧牲品送上虛偽的道德祭臺。二、不同類型“平民”出現(xiàn)的原因(一)老北京的城市地域特點北京歷來是皇家貴族的集聚地,因此北京人向來擁有強烈的貴族意識,即使是平民也從骨子里散發(fā)出高傲自豪感。北京文學在平民氣之外,或者說背后,還有著強烈的貴族氣。這種平民精神有一種寬容性和親和力,它隨意自然,純樸實在大大咧咧,對誰都一團和氣,但骨子里又有一種自尊、剛毅和高傲。老舍作品中人物的貴族氣有一種高雅大方的“王氣”,他作品中的老派北京市民最能體現(xiàn)出這一點?!峨x婚》中的張大哥是一個典型的老北京市民,他樂天知足,脾氣好,夠朋友,善于與人相處。他是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連北京的永定門都沒出過,但他卻堅信,世界的中心是北平,他們可以毫不顧忌地蔑視走遍天下的人?!端氖劳谩分兄星飼r節(jié)北京的瓜果都是別處人叫不上名字的,祁老人不能不以此為自豪,再看看自家的小院更是激動的以為這是全天下最好最具人情味的家園。這些老派市民,即使窮困潦倒,也要時刻保持貴族的精神。雖然生是平民,但自小耳濡目染的皆是旗人貴族,因此也要學著以貴族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可眼界的限制產(chǎn)生了認識上的狹隘,加上物質生活的困苦,更加凸顯了“虎死不倒威”的貴族氣、大北京氣。老舍的《正紅旗下》寫的是北京潦倒的旗人,可就在這些最窮的人群里,卻讓讀者看到了那么精致優(yōu)雅的北京文化。物質生活的困苦被充滿文化氣息的精神生活所沖淡甚至掩蓋。長期大一統(tǒng)國家的首都,幾千年的中華文明,積累了深厚的文化韻味,同時也孕育出了北京人即使吃著窩頭咸菜也要談政治談藝術談天南海北古今中外的票性。老北京人,既有漢族樸實淳厚的古風,又學會了旗人謙恭多禮的品性。如見面請安問好的熱絡,提籠架鳥的悠閑,年節(jié)豐富的習俗,市井熱鬧的吆喝叫賣,庭院里的天棚、魚缸、石榴樹等等,這些有體現(xiàn)了他們生活中的藝術。北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普通人閑適自由、安貧樂道的心懷,正是北京文化精神最富魅力的地方。老北京人自始至終都忘不了自己貴族的本質,自己城市的特殊,因此生活再難,一切都得按規(guī)矩辦,《四世同堂》里的祁老人,自己是個平民百姓,卻又愛在心里把人分成尊卑貴賤,保守地按照祖?zhèn)鞯亩Y教習俗辦事,處處講究禮儀,眼看著快要當亡國奴,卻還想著自己的生日。在日本人的打擾下,他每一天都為他的七十五歲的生日擔心。即使天下打亂,他也得保住基本的禮數(shù),照樣擺席請好友,面對于大家的缺席,他連飯也吃不下了。祁老人最怕的就是過不了八十大壽,最要緊的就是過個體面的八十大壽,之后的事他都不在乎了。老舍作品中禮儀文化比比皆是,《二馬》中老馬賠本了要送禮,《離婚》中張大哥兒子從監(jiān)獄放出來同事們也要送禮,就連《四世同堂》里的漢奸藍東陽偷偷離開北京去日本,還有一幫子人拎著禮物前去歡送?!墩t旗下》的大姐,從伺候一家人的吃喝到出門辦事都規(guī)規(guī)矩矩,按婆婆的禮數(shù)辦。《駱駝祥子》中劉四過生日,更是要搭棚子,請廚子,見了什么級別的親朋說什么話?!杜L熨n傳》中的牛老太太雖只是普通小商人之妻,可也處處要表現(xiàn)出優(yōu)越感,高人一頭,時時以“官派”壓制人事。這些是北京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所孕生出的民族文化性格,也是幾千年封建帝制所產(chǎn)生的一個民族的根與魂?!峨x婚》中,對張大哥生活習俗的描寫,更揭示了老北京們的內在靈魂。張大哥富有生活的趣味,吃食必須與時令相符,穿戴更要符合節(jié)氣和規(guī)矩,家中更是要預備下一切有可能用到的東西,哪怕一輩子用不上,也得存著。張大哥的生活習俗十分具有代表性,充分展現(xiàn)了老派市民自足、保守茍安的靈魂。他們樂意把生命消磨在小小樂趣之中,而當別人討論國家政事時,他們便投以蔑視與不懈的眼光。他們充分暴露了“老北京”舒適享樂的生活風氣,同時也展現(xiàn)了鮮明的北京物質、精神、民俗文化,深刻刻畫了北京人的文化心態(tài)。(二)舊社會習俗的影響什么是俗文化,俗文化泛指復雜的文化集合,具有享樂性、功利性的特點,其以實現(xiàn)物質利益為目標。老舍在俗文化的浸染下,其處事原則、人格素養(yǎng)都受到很大的影響,俗文化更是大眾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種文化,正是這種俗文化使老舍的文學作品展現(xiàn)出一種平民的趣味,平民趣味沒有貴族趣味的精致和高雅,其作為一種文化心態(tài)和品位而存在于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平民趣味是一種世俗的文化品格,注重道德人倫,不善于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革新,注重實際而輕理想,而老舍的人生理想并不是好高騖遠,正是這種注重實際的腳踏實地、現(xiàn)實和樸素。(三)落后的國民性老派市民形象主要有老馬(《二馬》),張大哥(《離婚》),祁老太爺、祁瑞宣(《四世同堂》)等,這是老舍市民形象系列中表現(xiàn)得最為深刻和透徹的形象。這類形象的特點是:他們雖然是城里人,但仍是“鄉(xiāng)土”中國的子民。就像《二馬》中的老馬,就是生活在異國他鄉(xiāng),但其個性仍是帶有極具中國特點的落后的國民性――懶散、中庸、馬虎、迷信,近似于中國傳統(tǒng)的奴才式的人物。他們深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背負著沉重的封建的枷鎖,同時思想也被封建的觀念所束縛。他們的人生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都是很落后,顯得與異鄉(xiāng)他國的生活情調格格不入,也就是在這種對比中突出了國民性的荒謬之處。新派市民代表主要有張?zhí)煺妫ā峨x婚》),蘭小山、丁約翰、祁瑞豐、冠招娣(《四世同堂》)等。在描寫新派人物的特點時,主要寫其虛榮、淺薄、無聊,蘊涵著對外來西方資本主義文明排斥和謹慎的態(tài)度;作者對這類形象的描述,采用的是漫畫式的描寫。如《離婚》里的張?zhí)煺娴摹暗滦浴钡拿鑼憽案呱砹?,細腰,長腿,穿西裝。愛‘看’跳舞,假裝有理想,皺著眉照鏡子,整天吃蜜柑。”總之,是一個新潮而又淺薄的人物,同時也表明了中國子民在城市資本主義化過程中被腐蝕了,成為了不倫不類的代表,成了畸形文化下的犧牲品,對于這類形象作者的諷刺意味十分濃重,作者的鄙夷不屑之情溢于言表。三、“平民”形象的獨特性意義(一)平民百姓的不同出路21世紀的中國既是一個文明的古國,又是一個現(xiàn)代的文明國家。從老舍筆下的“市民世界”中老派市民的身上,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在傳統(tǒng)文化中有很多落后的國民性,那在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應該取其精華,祛其糟粕,吸收傳統(tǒng)文化中優(yōu)秀的部分,比如,我國是個禮儀之邦,應該處處講究文明禮貌;剔除傳統(tǒng)文化中落后的部分,像“得過且過”的應付的心態(tài),因循守舊的庸人的哲學,和懦弱、茍安的自保心態(tài)等等;在新派市民身上,我們看到了集中西糟粕于一身的新潮而又淺薄的漫畫式的人物。在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隱憂,如現(xiàn)代商業(yè)社會所衍生的一些拜金者、炫富者、自我至上者等等;在現(xiàn)代文明中,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認知,在接受外來文化的同時,要保持自己的立場,不可被外來文化浸染成不中不西的“無聊小人”,要警惕西方文明背后的“糖衣炮彈”。(二)國民性的批判與認同老舍用其獨特的文化眼光,為我們展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階層,這些階層共同組成了精彩紛呈的“市民世界”;其更為獨特的貢獻是為我們揭示了不同的階層所獨具的文化內涵,即揭示了傳統(tǒng)市民的精神素質及其社會的、歷史的、文化的蘊涵。例如從老派市民中我們看到了其精神上的病態(tài),看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落后性。從新派市民身上,我們看到了其虛榮、淺薄、墮落的靈魂。從底層貧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方面貫穿著作者對西方文明的拒斥。另一方面是城市文明病對人性的摧殘。我們唯一能看到希望的是是正派市民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傳統(tǒng)文化、民族性格潛在的力量。老舍試圖通過構建他的文化理想王國來重構未來社會的理想人格,為找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積攢力量,顯示出了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沉思考與愿望,對現(xiàn)實有極大的指導意義。(三)平民形象對社會的反思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真正稱得上“平民作家”的文學大師,應該只有老舍。老舍的獨特性在于他的創(chuàng)作視角是“人”本身,而不是站在政治或階級的立場。他將任務放在一定社會歷史背景條件下,展示他們的命運遭遇和性格色彩。由于老舍是從平民階層中走過來的,由于他多年積淀的濃厚的平民意識,使得他在創(chuàng)作中從不游離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對象之外。我們在肯定老舍思想具有濃厚市民意識的同時,也清楚地看到了作家對于市民性格尤其是小市民性格的超越。小市民與自己有形的外部活動直接同一,老舍則在俗世人生之外始終向往著自己的理想世界。一方面,老舍站在下層民眾的立場上揭露批判社會的黑暗,另一方面,老舍對這些小人物的缺點和局限也加以深刻批判,頗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之情。此時作家的自身情感與“批判國民性”的五四時代主題取得了一致,是在以一種悲憫情懷俯視著街頭巷尾的蕓蕓眾生。結語老舍的作品像一輛由市民情懷與知識分子心態(tài)共同駕馭的雙駕馬車,二者在他的思想中是互相糾結在一起的,離開了哪一種都不能構成老舍思想的全貌。二者的互相交織和互相超越構成了老舍的睿智、矛盾乃至局限,然而在他的文學形象中,這種富于矛盾的思想又是近乎天衣無縫地融會在一起的,正是這種相互交織與超越促使他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參考文獻[1]史可悅.從《月牙兒》和《駱駝祥子》看老舍與“五四”[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8(03):19-21.[2]劉長華.論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的“身世恨”書寫[J].文學評論,2018(02):164-174.[3]曹順慶,高小珺.揭開現(xiàn)當代文學史缺失的一角——再論舊體詩詞應入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J].中國文化研究,2018(01):130-138.[4]李吉提.郭文景與大歌劇《駱駝祥子》[J].人民音樂,2018(02):17-21.[5]王謙.故都北平的文化生產(chǎn)與文學記憶[J].北京社會科學,2017(11):17-26.[6]王本靈.《漢語大詞典》“小”字頭詞條訂補[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2(06):54-58.[7]劉燕芳.淺論老舍文學作品的藝術特色[J].名作欣賞,2017(32):52-54.[8]李玲.老舍與北京現(xiàn)代文化[J].名作欣賞,2017(28):20-28.[9]陳宗俊.論“十七年”新詩“經(jīng)典”打造的幾種途徑[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3(03):25-30.[10]王世銀.《茶館》中“茶”語言的美學特征與平民情懷[J].福建茶葉,2017,39(09):74.[11]胡飛海.論老舍散文的倫理書寫[J].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7(05):96-105.[12]蔣建華.當代影視文學中“四川茶館”的空間解讀[J].中華文化論壇,2017(08):35-41+192.[13]趙學勇,呂惠靜.延安文學“大眾化”理論及其實踐[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5(04):92-101.[14]張欣.吳伯簫年譜——家世、早年求學與東北辦學[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62(04):14-37.[15]李運摶,陳林瑤.異鄉(xiāng)人書寫與城鄉(xiāng)比照的片面性[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4):31-37.[16]李揚,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