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真題情境沃土行動白漿土的耕作和培肥_第1頁
高中地理真題情境沃土行動白漿土的耕作和培肥_第2頁
高中地理真題情境沃土行動白漿土的耕作和培肥_第3頁
高中地理真題情境沃土行動白漿土的耕作和培肥_第4頁
高中地理真題情境沃土行動白漿土的耕作和培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地理真題情境沃土行動白漿土的耕作和培肥《中國農(nóng)資秀》沃土行動——白漿土的耕作和培肥白漿土是在溫帶半濕潤及濕潤區(qū)森林、草甸植被下,在微度傾斜崗地的上輕下粘母質(zhì)上,經(jīng)過白漿化等成土過程形成的具有暗色腐殖質(zhì)表層、灰白色的亞表層—白漿層及暗棕色的粘化淀積層的土壤,剖面構型為Ah-E-Bt-C(或Cg或G)。白漿土的白漿層含有大量的SiO2粉末及下層的鐵錳結核。發(fā)育于溫帶和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條件下,有周期性滯水淋溶的土壤。主要特征主要特征是在腐殖質(zhì)層下有一灰白色的緊實亞表層,即白漿層,厚20~40厘米。白漿土主要分布于半干旱和濕潤氣候之間的過渡地帶,世界各地都有存在。中國主要分布在黑龍江東部、東北部和吉林東部,以三江平原最為集中。白漿土分3個亞類:①白漿土,黑土層較薄,厚12~17厘米,白漿層明顯,肥力較低;②草甸白漿土,黑土層厚14~23厘米,白漿層發(fā)育較弱,肥力較高,是白漿土向草甸土過渡類型;③潛育白漿土,黑土層厚15~22厘米,地表有短期積水,是白漿土與沼澤土之間的過渡類型。白漿土改良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補充有機質(zhì)和礦質(zhì)養(yǎng)分,深耕打破心土層或逐步加深耕層,改善土壤水分及物理性狀。分布白漿土527.2萬公頃,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和吉林兩省的東北部。北起黑龍江省的黑河,南到遼寧省的丹東—沈陽鐵路線附近;東起烏蘇里江沿岸,西到小興安嶺及長白山等山地的西坡,局部抵達大興安嶺東坡。垂直分布高度,最低為海拔40~50m的三江平原;最高在長白山,可達700~900m,大抵南部較高,北部較低。近年也有在淮北發(fā)現(xiàn)白漿土的報道。白漿土地區(qū)氣候較濕潤,年均降水量一般為500~700mm,作物生長期降水量達360~500mm;平均氣溫-1.6~3.5℃,≥10℃積溫2000~2800℃,無霜期87~154天,土壤凍層深1.5~2m,表層凍結約150~170天,干燥度0.7~1左右,屬于溫帶濕潤和半濕潤區(qū)。白漿土成土母質(zhì)主要是第四紀河湖粘土沉積物,質(zhì)地粘重,一般為輕粘土,有的可達中至重黏土。白漿土發(fā)育的地形部位主要為丘陵漫崗至低平原,主要類型有低平原、河谷階地、山間盆地和山間谷地、熔巖臺地和山前洪積臺地。地下水埋藏較深,大致在8~10m以下。由于母質(zhì)粘重,透水不良,可形成一個天然的隔水層。因此,地下水對白漿土的形成和發(fā)育影響不大。白漿土的初始植被為針闊混交林(崗地),由于人為砍伐和林火,逐漸為次生雜木林、草甸及沼澤化草甸植被代替,主要植被類型有:紅松闊葉林;興安落葉松—白樺混交林;山楊、白樺、柞樹等次生林;雜類草的五花草塘與小葉樟、苔原等沼生植被。除低地外,大部分已墾為農(nóng)田。種類繁多的植物生長茂盛,留下大量有機物和灰分元素,對白漿土形成過程中的有機質(zhì)積累、酸性中和及鹽基飽和度的增高至關重要。白漿土是吉林、黑龍江兩省的主要耕地土壤之一,僅黑龍江省白漿土面積為330萬公頃,占全省總土地面積7.47%,全省總耕地面積的10.08%,在耕地土壤中居第三位。形成過程白漿土的形成過程,曾昭順認為,白漿土的形成過程,具有潴育、淋溶、草甸三種過程的特征。由于這些過程僅在土層上部進行,又可稱為表層草甸—潴育—淋溶過程,或簡稱為白漿化過程,白漿土就是白漿化過程的產(chǎn)物。潴育淋溶白漿土的成土母質(zhì)是第四紀河湖沉積物,質(zhì)地粘重,透水性差,由于土壤凍層存在,每當融凍或雨量高度集中的夏秋季,土壤上層處于周期性滯水狀態(tài),雨季過后蒸發(fā)量劇增,上部土層迅速變干,因此表層經(jīng)常處于干濕交替過程,導致土體內(nèi)鐵錳等有色物質(zhì)的氧化—還原的多次交替。當土濕以還原過程為主時,鐵錳被還原為低價狀態(tài),并隨水移動,一部分隨側(cè)滲水流淋洗到土層外;大部分在水分消失時因氧化而變成高價狀態(tài),原地固定下來,形成鐵錳結核和膠膜。由于鐵錳不斷被淋洗和重新分配的結果,使原來的土壤亞表層脫色形成灰白色土層—白漿層,通常稱這一過程為潴育淋溶。粘粒機械淋溶白漿土分布區(qū)降水充沛,土壤中粘粒產(chǎn)生機械性懸浮遷移。即土壤在干濕交替過程中,干時土體產(chǎn)生裂縫和孔道,濕時粘粒分散于下滲水流中,并隨下滲水流沿著裂縫與結構面向下移動,土壤裂隙與結構面都有明顯的膠膜和粘粒淀積物,這種粘粒的機械淋溶過程僅是粘粒的位移,而無礦物和化學組成的明顯的改變。草甸過程白漿土地區(qū)在植物生長期是高溫與多雨同步,草甸植物生長茂盛,土壤表層有機質(zhì)積累明顯,荒地表層有機質(zhì)含量可達100g/kg左右,Ca、Mg及植物所需其它營養(yǎng)元素也明顯富集。剖面形態(tài)白漿土的形態(tài)特別明顯,一般具有腐殖層、白漿層、淀積層和母質(zhì)等4個發(fā)生層次。Ah層:腐殖質(zhì)層,一般厚度為10~20cm,腐殖質(zhì)含量較高,荒地多在40g/kg以上,濕時呈暗灰色(10YR4/1)。中壤至重壤,粒狀—團塊狀結構,疏松根系80%~90%分布于此層。有的剖面Ah層有少量鐵錳結核。層次向下明顯整齊。E層:白漿層,厚度一般在20cm左右,灰白色(10YR7/1),濕時淺黃色(5Y6/3),雨后常會流出白漿。以粉沙為主,質(zhì)地中至重壤,結構呈水平層理的片狀,濕潤狀態(tài)下結構不明顯。有較多的白色SiO2粉末,緊實。植物根系少,有機質(zhì)含量很低,常常低于10g/kg。該層有大小不等的鐵錳結核或銹斑(潛育白漿土)。Bt層:粘化淀積層,厚度120~160cm,一般分為三個亞層,其中Bt2為典型的粘化淀積層,Bt1、Bt3為過渡層。棕褐色(10YR5/3)至暗褐色(10YR4/3),小棱柱狀結構或小棱塊狀結構,群眾稱為“蒜瓣土”,“棋子土”。結構體表面有明顯的機械淋溶淀積的粘土膠膜,棕褐色的腐殖質(zhì)、鐵錳膠膜和泥裂隙面分布的白色SiO2粉末,有少量鐵錳結核,潛育白漿土則有銹斑。質(zhì)地粘重,輕粘土至中粘土,有的達重粘土。粘緊,不透水,植物根系極少,向下層逐漸過渡。C層:母質(zhì)層,通常在200cm以下出現(xiàn),質(zhì)地粘重,為第四紀河湖粘土沉積物,棕色(10YR4/4)或黃棕色(10YR5/6),Cg受潛育影響呈現(xiàn)灰色(5YR6/1)。潛育白漿土母質(zhì)層多為G層,而母質(zhì)層下有沙層時,往往有鐵磐層。診斷特征1、白漿土典型剖面構型為Ah-E-Bt-C(或Cg或G)。2、機械組成:白漿土質(zhì)地比較粘重,表層Ah及E多為重壤土,個別可達輕粘土,Bt層以下多為輕粘土,有些可達中粘土和重粘土。機械組成以粗粉粒(0.05~0.01mm)和粘粒(<0.001mm)為最多,粘粒在剖面上分布,表層(Ah或E)為10%~20%,左右,B層(Bt和BtC)為30%~40%,在結構面或裂縫中,可見到移動的粘粒有光學定向性,其Ah>1.2,高者達2以上。Bt層高度粘化,是粘粒淋淀的結果。從表層與B層粘粒含量懸殊可見質(zhì)地變化不連續(xù),呈現(xiàn)明顯“兩層性”。3、水分物理性質(zhì):白漿土容重Ah層為1.0t/立方米左右,E層增至1.3~1.4t/立方米左右,至Bt可達1.4~1.6t/立方米以上;孔隙度Ah層可達60%左右外,E層和Bt層急劇下降,僅有40%左右。Ah層透水速度塊,約為6~7mm/min,E層透水極弱,透水率為0.2~0.3mm/min,Bt層以下幾乎不透水。因此白漿土水分多集中在Bt層以上由于Ah層淺薄,容水量有限,一米以內(nèi)土體的蓄水量,即白漿土“庫容”(飽和持水量—毛管斷裂含水量)僅有148~164mm,而黑土則為284~476mm。因此,白漿土怕旱怕澇,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一障礙因子。4、白漿土的化學性質(zhì)(1)有機質(zhì)含量及組成:荒地白漿土Ah層有機質(zhì)含量較高,可達60g/kg~100g/kg左右,墾后頭3年有機質(zhì)迅速下降,耕種30年后,有機質(zhì)含量穩(wěn)定在30g/kg左右。E層有機質(zhì)含量急劇降至10g/kg以下。由于黑土層薄,有機質(zhì)總貯量不高。腐殖質(zhì)組成在Ah層以胡敏酸,H/F>1;E層與Bt層H/F<1。(2)pH及交換性能:pH微酸性,6.0~6.5左右,各層變化不大,E層與BC層出現(xiàn)中性頻率較高。交換性能受腐殖質(zhì)和粘粒分布的影響很大,均以Ah層和Bt層較高,E層較低;代換性陽離子組成以Ca、Mg為主,有少量交換性Na和K。鹽基交換量Ah層每百克土在20~30cmol/kg,Bt層每百克土21~29cmol/kg,而E層僅每百克土11~15cmol/kg;鹽基飽和度Ah層70%~90%,E層70%~85%,Bt層下則為80%~90%。所以,白漿土是鹽基飽和度較高的土壤。(3)養(yǎng)分狀況:白漿土全氮量,拒20~60個剖面統(tǒng)計,Ah層最高,荒地為4g/kg~7g/kg,耕地下降到2.9g/kg,E層可急劇降至1g/kg以下;全磷量較少,Ah層為1g/kg,E層為0.7g/kg;全鉀量較高,Ah層為21.6g/kg,E層為22.9g/kg,Bt為22.8g/kg;微量元素的鋅、錳、鉬、硼等均以Ah層最高,但養(yǎng)分總貯量仍為較低水平。5、礦物組成:白漿土粘土礦物以水云母為主,伴有少量高嶺石,蒙脫石和綠泥石。土體全量化學組成在剖面上有明顯分異,Ah層和E層SiO2含量較Bt層高,而Al2O3、Fe2O3較少,Bt層以下明顯增高,硅鐵鋁率變化呈上層大,下層小的趨勢,其值為5~7左右。亞類劃分土類之下分為三個亞類,即白漿土、草甸白漿土及潛育白漿土。白漿土又稱崗地白漿土,是最接近中心概念的亞類。它相當于美國土壤分類中的冷涼淋溶土,粘淀漂白軟土,強發(fā)育濕潤淋溶土;聯(lián)合國土壤分類的漂白和松軟粘磐土。分布在地勢起伏的漫崗地上,地下水位在20m以下,植被多為柞、樺、椴、山楊等落葉闊葉樹次生雜木林。Ah層一般15cm左右,E層發(fā)育較厚,約為20.7cm左右,粘粒淋淀指數(shù)Bt/E為2.92,剖面上有鐵錳結核而無銹斑,墾后易遭水土流失,逐漸變?yōu)轳け〉?。草甸白漿土也稱平地白漿土。它相當于美國土壤分類的粘淀漂白軟土、強發(fā)育濕淋溶土,聯(lián)合國土壤分類的松軟粘磐土,漂白淋溶土。草甸白漿土分布在平坦地形部位,植被為叢樺、柳毛子等灌木叢及小葉樟等草甸雜類草,草甸過程有一定發(fā)展,Ah層腐殖質(zhì)積累較白漿土多,一般厚度約為14~23cm,E層厚20cm,Bt層可見到鐵銹斑,粘粒淋淀指數(shù)Bt/E為1.33。其它性狀參考土類描述。潛育白漿土又稱低地白漿土。它相當于美國土壤分類的濕粘淀冷涼軟土和漂白濕淋溶土;聯(lián)合國土壤分類的潛育潛育淋溶土。潛育白漿土分布在低平地形部位,雨后地表有積水,地下水較該高。植被為小葉樟、柳毛子、三棱草等草甸沼澤植物。土壤剖面Ah層一般為15~22cm,比前兩亞類均厚,暗灰黑色(10YR3/1),有機質(zhì)含量在三個亞類中最高。E層薄,一般為15cm左右,有銹斑。Bt層多呈暗灰色(10YR4/1),小核塊狀或近似粒狀結構,是由礦質(zhì)膠結而成,表面淀積粘土膜,有多量銹斑,并具有藍灰色(5Y6/1)潛育斑。往下有明顯的潛育層,其它性質(zhì)參考土類描述。白漿土-區(qū)分1、白漿土與棕色針葉林土的區(qū)別:在于它在SiO2粉末富集的漂白層之下有明顯粘粒淀積層,而棕色針葉林土的淀積層是鐵、鋁、腐殖質(zhì)淀積,粘粒增加不明顯。2、白漿土與棕壤、暗棕壤的區(qū)別是在粘化層之上有明顯的白漿層,而后兩者則無。利用和改良對分布在崗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