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xiàn)代的教育思想_第1頁
中國近現(xiàn)代的教育思想_第2頁
中國近現(xiàn)代的教育思想_第3頁
中國近現(xiàn)代的教育思想_第4頁
中國近現(xiàn)代的教育思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張之洞的教育思想〔一〕張之洞的生平及政治思想〔二〕張之洞的教育思想〔武漢大學2023研;華中科技大2023研;天津師大2023研〕1、“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勸學篇》分內外兩篇,內篇務本,主要談中學為體,宗旨是“正人心”;外篇務通,主要談西學為用,宗旨是“開風”。張之洞系統(tǒng)論述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觀點,奠定了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文教政策的根底。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所謂“中學”,張之洞認為主要是《四書》、《五經(jīng)》、中國史事、政書、地圖等,即傳統(tǒng)的經(jīng)史之學、典章制度和倫理道德等,這些學問是一切學問的根本和根底,應當放在首位。目的是要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根本制度框架。“今日學者,必先通經(jīng)以明我中國先圣先師立教之言,考史以通我中國歷代之治亂、九州之風土,涉獵子集以通我中國之學術文章”,然后,“擇西學之可以補吾闕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斯有益而無害”〔張之洞:《勸學篇·內篇。循序第七》〕。所謂“西學”,張之洞將其歸納為“西政”、“西藝”和西史等方面,其具體內容是:“學校、地理、度支、賦稅、武備、律例、勸工、通商,西政也;算、繪、礦、醫(yī)、聲、光、化、電,西藝也?!薄病秳駥W篇·外篇·設學第三》〕“中體西用”思想就是在堅持封建專制及倫理綱常的前提下,適當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及某些社會治理制度措施,以為“我”所用。評價:中體西用思想是一種調和中學與西學、舊學與新學的文化觀、教育觀,主旨在于維護清王朝的封建政治制度和儒家綱常名教,政治上的反動性顯而易見。但其翻開了封閉僵化的封建文化缺口,使西學在中國的傳播變?yōu)楝F(xiàn)實,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體,對中國近代教育的影響是雙重的:1、啟動了中國近代教育改革的步伐,催發(fā)了新式教育的產(chǎn)生、自然科學學問的傳授、新式學堂的興辦、留學教育的開展,打破了儒學一統(tǒng)天下的傳統(tǒng)教育格局;2、使教育領域充分地引進西方近代學科、課程及制度、措施,對清末教育制度的改革既有思想層面的啟發(fā),又有實踐層面的推動;3、極大地沖擊了傳統(tǒng)教育的價值觀,逐步轉變了封建士大夫對于新式教育的看法,為新式教育的推廣掃清了障礙;4、中體西用思想固守中學為體,使新式教育始終受到忠君尊孔讀經(jīng)的封建信條的支配,延緩了新式教育的進展進程。2、重視教育,興辦學堂,培育人才張之洞認為“非育才不能圖存,非興學不能育才”〔張之洞,劉坤一:《籌議變通政治人才為先折》,引自舒新城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上冊〕第59頁〕。他考察西方各國強盛的緣由,也得出結論:“西國之強,強以學?!?。

3、改書院為學堂,推行新學制,廢科舉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上書清廷,提出改經(jīng)心、兩湖書院為學堂。書院改為學堂后,除經(jīng)史外,增加了很多“西學”課程,涉及天文、地理、測量、化學、博物學、算學、格致、制造等門類。張之洞于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參與主持制定了中國第一個近代學制——癸卯學制,這是他對于中國教育近代化的一大奉獻。對于科舉制度的廢除,張之洞也功不行沒。張之洞也生疏到:“科舉文字,每多剽竊;學堂功課,務在實修??婆e止憑一日之短長,學堂必盡累年之爭論;科舉但取詞章,其品誼無從考見;學堂兼重行檢,其心術尤可灼知”。學堂雖好,然“科舉一日不停,士人皆有幸運得第之心”,“學堂決無大興之望”。學堂不興,“民智復無由大開,求其進化日新也難矣”〔引自舒新城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上冊〕第60-63頁〕。二、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一〕蔡元培的生平及哲學思想蔡元培〔1868—1940〕,自幼聰穎好讀書,17歲中秀才,18—20歲曾在家鄉(xiāng)做過塾師,其間博覽群書,并開頭接觸西方文化。后連中舉人、進士。1892年,以新科進士身份,參與朝考,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授職翰林院編修。1898年9月,戊戌變法失敗,蔡元培對清政府深感絕望,遂辭官回歸故里從事教育。1901年蔡元培到上海,應聘為南洋公學之特班總教習,宣傳革新,提倡民權,鼓舞學生自由讀書。1902年4月,與章太炎等在上海發(fā)起組織了中國教育會,被推為會長。1905年,參加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同盟會。1907年,蔡元培赴德,先在柏林學習德語,次年進入萊比錫大學學習,爭論了教育學、心理學、美學、哲學等科。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蔡元培應國內電召回國。1912年1月,中華民國成立,蔡元培被孫中山委任為臨時政府的教育總長。1912年7月,因不滿袁世凱專制專制,辭去了教育總長職務,并于同年9月赴德留學,1913年9月,又前往法國從事學術爭論,考察法國教育。1915年6月,與李石曾、吳稚暉、吳玉章等在法國創(chuàng)辦勤工儉學會。1916年底,蔡元培回國,于次年1月出任北京大學校長。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蔡元培擔當了國民政府委員及常務委員,教育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大學院院長、中心爭論院院長、代理司法部長、監(jiān)察院院長等職務。1928年8月,辭去其他各職,專任中心爭論院院長,直至逝世。〔二〕蔡元培的教育思想1、“五育”并重,“養(yǎng)成人的共和健全之人格”蔡元培在民國元年,就任教育總長時,就提出民國教育應以養(yǎng)成共和健全之人格為目標。為了實現(xiàn)對國民進展完全人格的教育,實現(xiàn)人的全面和諧進展,他提出了五育并舉〔即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育〕的教育方針,在《對于新教育之意見》一文中,他對上述五育作了詳盡的論述。2、“尚自然”、“展共性”的教育原則民國元年7月,他在全國臨時教育會議的開會詞中指出,“封建舊教育以成人之自存成見強加于兒童,不顧兒童自身的特點,阻礙兒童共性的自由進展;民國之新教育,則立于兒童之地位,依據(jù)兒童的興趣和特點,使兒童自然地自由地進展.民國七年〔1918年〕,他又作了《新教育與舊教育之歧點》的演說,指出:教育要深知“兒童心身興旺之程序,而擇種種適當之方法以助之”。進而提出教育“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共性。3、“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指導思想在擔當北大校長時,蔡元培認為大學是“囊括大典,網(wǎng)羅眾家”,爭論高深學問的地方,因此,提出了對于學說,將“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并包主義”,無論為何種學派,“茍其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尚不達自由淘汰之命運者,雖彼此相反,而悉聽其自由進展.4、教育獨立的主見早在1922年,他就提倡“教育獨立”,主見教育事業(yè)應當完全交給教育家,使教育保有獨立的資格,不受各派政黨和各派教會的影響。他認為,假設把教育權交給政黨,在兩黨更迭的時候,教育方針也要跟著轉變;假設把教育權交給教會,宗教是保守的,宗教教義和規(guī)定會限制科學的進展。因此,他主見教育應超然于黨派和教會之外。作為宏大的民主主義教育家,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特別豐富,以上所談的四點,并不能涵蓋其全部。例如,他對平民教育的重視和提倡,對讀書做官發(fā)財?shù)姆饨ㄅf習的批判,以及成立大學評議會和教授會以民主治校的思想等等,同樣都是他的教育思想中的閃光點??傊淘嘟逃枷氲暮芏喾矫?,不但在歷史上產(chǎn)生過深遠的影響,對于我們今日的教育事業(yè)的進展,也有重要的意義。

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一〕陶行知的生平與教育實踐活動陶行知〔1891-1946年〕,1906年入教內地會所辦的“崇一學堂”讀書,在這里,陶行知承受了西方文化科學的教育。1908年進入杭州“廣濟醫(yī)學堂”,半年后,因不滿學校卑視不信教的學生而憤然退學。1910年,陶行知考入南京金陵大學文學系。由于信奉王陽明“知行合一”學說,而改名陶知行。1914年秋,他赴美留學,開頭在伊利諾大學學市政,獲政治學碩士學位,此后又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師從杜威和孟祿,爭論教育,杜威的試驗主義哲學和教育學說對他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1917年秋,他在獲得了哥倫比亞大學“都市學務總監(jiān)資格憑”后,懷著“要使全中國人都受到教育”的宏愿回國?;貒?,陶行知應南京高等師范學校之聘,擔當教育學教員,后為教授。次年又擔當教務主任兼教育科主任。1921年9月,南高師并入東南大學,他連續(xù)擔當教育科主任。同年冬,中華教育改進社成立,陶行知擔當了該社的主任干事,1923年與朱其慧、晏陽初等人發(fā)起成立了“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樂觀地提倡和推動平民教育運動。1927年,他在南京和平門外曉莊,創(chuàng)辦了試驗鄉(xiāng)村師范學校,后改名曉莊師范學校。1930年4月12日,國民黨反動政府下令查封曉莊師范學校,陶行知也受到通緝而被迫逃亡日本。1931年春,陶行知回到國內,在上海發(fā)起“科學下嫁”運動。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山海工學團”。他認為“工學團”是中華民族的救命圈,主見“工以養(yǎng)生,學以明生,團以保生”。1933年9月,陶行知在上海發(fā)起組織“中華普及教育促成會”,并在1934年創(chuàng)辦了《生活教育》半月刊,闡述其生活教育思想和普及教育的主見。1938年夏,陶行知回到國內,10月到重慶,以國民參政員的身份出席國民參政會其次次會議。同年12月,“生活教育社”在桂林正式成立。1939年7月,他又在重慶創(chuàng)辦了蜚聲中外的育才學校,育才學校培育了大批革命戰(zhàn)士和專業(yè)人才。1945年抗戰(zhàn)成功前后,陶行知又適時提倡“民主教育”運動,批判國民黨推行封建法西斯教育,提出“民主的、科學的、群眾的、制造的”四大教育方針。1946年7月25日,因腦溢血而與世長辭,年僅55歲。〔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1、普及民眾教育的思想普及民眾教育,是陶行知一生中都在孜孜以求的抱負。早在1914年南京求學期間,陶行知就在其畢業(yè)論文《共和精義》中,強調指出,“今日當局者第一要務”,就是要給程度實有缺乏的眾庶,“施以相當之教育,而養(yǎng)成其國家之仆人翁之資格焉”。在《平民教育概論》中,他認為今日之平民教育就是將來普及教育的先聲。在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中,有很多在今日看來仍有其樂觀意義的東西,能夠為我們今日普及教育供給肯定的借鑒。其一、他特別關注女子教育和老人教育問題,并想出了用“小先生制”的方法來解決。其二、陶行知特別重視向勞動人民普及自然科學學問。其三、陶行知特別重視教育時機的均等。此外,陶行知將普及教育與掌握人口增長和教育立法聯(lián)系起來的思想,在今日看來也是有意義的。2、關于師范教育改造的思想

其一、關于師范教育改造必要性的生疏。師范教育在陶行知的心目中,有著特別重要的地位,在他看來,師范教育實乃“國家所托命”,它“可以興邦,也可以促國之亡”他說“有生活力的國民,是要靠著有生活力的教師培育的;有生活力的教師,又是靠著有生活力的師范學校訓練的”。其二、關于師范教育改造方向的生疏。陶行知就在一次關于師范教育的講話中指出:“現(xiàn)在的師范多設在城市,因之鄉(xiāng)村受益少。因鄉(xiāng)下學生入師范后,都不愿在鄉(xiāng)下做事而愿在城市做事”,而“中國的農(nóng)民占85%,設立師范學校,宜顧全農(nóng)家子弟”。因此,他認為,應當將好多師范學校設在小鎮(zhèn)上〔陶行知:《對于師范教育的意見》〕。1926年1月,他發(fā)表了《師范教育下鄉(xiāng)運動》一文,指出:“中國的師范學校多半設在城里,對于農(nóng)村兒童的需要苦于不能適應。城里的師范生平日嬌養(yǎng)慣了,自然是不愿到鄉(xiāng)間去的。就是鄉(xiāng)下招來的師范生,經(jīng)過幾年的城市化,也不愿回鄉(xiāng)效勞了。所以師范學校雖多,鄉(xiāng)村學校的教員照舊缺乏”〔《新教育評論》1卷6期1926年1月〕。其三、關于藝友制師范教育。陶行知認為,現(xiàn)行師范教育將學理和實習分為二事,“簡直是以大書呆子教小書呆子”,所出人才和一般中學沒有什么分別,也由于感覺各行各業(yè)實行藝徒制之實效,于是提出了藝友制師范教育的方式。他指出,藝是藝術或手藝,友是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學做藝術或手藝便是藝友制,教師的生活或職業(yè)也是一種藝術或手藝,學做教師有兩種途徑:從師或訪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學做教師,便是藝友制師范教育。他認為“凡學校有一藝之長的教師便可招收藝友”〔陶行知:《藝友制師范教育答客問》〕。3、生活教育理論1〕“生活即教育”陶行知竭力反對傳統(tǒng)教育,認為其脫離實際,脫離生活,“中國的教育太重書本,和生活沒有聯(lián)系”,“教育與生活分別”,“先生是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學生是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在他看來,“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處處是生活,即處處是教育”,教育是生活的影子〔《陶行知全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三卷246頁、715頁〕。“教育不通過生活是沒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為生活需要而辦教育,教育與生活是分不開的”〔《陶行知全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三卷247頁、638頁〕。2〕“社會即學校”陶行知認為傳統(tǒng)教育是為學校而辦學校,在學校與社會中間人為地造了一道高墻,以至于“學校是學校,社會是社會”,學校與社會隔絕;改進主義的教育固然已經(jīng)覺得學校是離不開社會的,提出了“學校社會化”、“學校即社會”的主見,把社會的東西,諸如公安局、衛(wèi)生局等,揀選幾樣,縮小一下,請到學校里來,但這樣的學校不過象是一個大鳥籠,鳥籠再大,即使再塞一些樹枝,它也決不是鳥世界,同樣,學校即使是包羅萬象,它與社會照舊是隔膜的〔《陶行知全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三卷532,594,246頁〕。在他看來,“自有人類以來,社會即是學校,生活即是教育”,在社會這所大學校里,“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薄叭巳丝梢宰鑫覀兊南壬巳丝梢宰鑫覀兊耐瑢W,人人可以做我們的學生。順手抓來都是活書,都是學問,都是本事”?!病短招兄?,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三卷246-247頁〕。3〕“教學做合一”“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方法論。在《教學做合一》一文中,他說:“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教,學也不成學”〔《陶行知全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一卷第126頁〕?!敖痰姆椒ㄒ罁?jù)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依據(jù)做的方法。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在這個定義下,先生與學生失去了通常的嚴格的區(qū)分,在做上相教相學倒成了人生普遍的現(xiàn)象”〔轉引自黃書光著《中國教育哲學史》,山東教育出版社2023年,第四卷第403頁〕。陶行知“解放兒童制造力”的思想一要解放兒童的頭腦,使其從迷信、成見、曲解、夢想等“裹頭布”的層層的包纏中解放出來;二要解放兒童的雙手,家長、保育員、教師應當允許小孩有動手的時機,不要動手就打手心,那樣會摧殘兒童的制造力,說不定就把中國的“愛迪生”給槍斃了;三要解放兒童的嘴,小孩有問題要準許他們問,由于從問題的解答里可以增進他們的學問,小孩子只有得到了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制造力;四要解放兒童的空間,要讓兒童有時機去接觸大自然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辰,接觸大社會中的士、農(nóng)、工、商,三教九流,自由的對宇宙發(fā)問,與萬物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學習,只有象這樣解放了空間,才能收集豐富的資料,擴大生疏的眼界,以發(fā)揮內在的制造力;五要解放兒童的時間,學校和家長不要把兒童的時間排的太緊,要把兒童從趕月考、趕學期考、趕會考、趕畢業(yè)考等眾多的趕考中解放出來,多留一些時間讓兒童去承受大自然和大社會的珍貴學問。四、黃炎培的教育思想〔一〕黃炎培的生平與教育實踐活動黃炎培〔1878—1965年〕,號楚南,后改號韌之、任之,筆名抱一,江蘇川沙縣〔今屬上海市〕人。黃炎培誕生于一封建學問分子家庭,父親充任督撫幕僚,常年在外,幼年由母親教他念書認字,后入南匯縣外祖父家的家塾讀書,深受儒家“泛愛眾而親仁”、“親親而仁民”思想的影響。20歲時任塾師。1899年,應松江府試,以第一名考取秀才。1901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學特班,師從特班總教習蔡元培,深受其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和教育救國思想的影響。在南洋公學期間,曾于1902年秋應江南鄉(xiāng)試,考中舉人。1903年,南洋公學學潮后,返回故里,創(chuàng)辦了川沙縣第一所新式學堂,即川沙小學堂。教學之余,他常常以演講的形式,痛陳國家民族的危機,揭露清廷的腐敗。因此,1903年6月23日,被南匯知縣以“革命黨”的罪名抓捕入獄,后逃到日本。1914年2月,為了反對袁世凱專制統(tǒng)治,黃炎培辭去江蘇教育司長職務。此后,以江蘇省教育會常任調查干事、上?!渡陥蟆仿眯杏浾叩纳矸?,先后赴安徽、江西、浙江、山東、河北等省考察教育。1915年4月,參與農(nóng)商部游美實業(yè)團,在美國考察職業(yè)教育。之后,他又到日本、菲律賓等地考察,更加堅決了提倡職業(yè)教育的決心。1916年9月,主持成立了江蘇省職業(yè)教育爭論會。1917年5月在上海發(fā)起成立“中華職業(yè)教育社”,黃炎培任辦事部主任?!熬拧ひ话恕笔伦兒?,黃炎培樂觀投入抗日救亡運動。1945年12月,發(fā)起組織中國民主建國會,被推為召集人,樂觀為國內和平民主奔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政務院副總理兼輕工業(yè)部部長、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政協(xié)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民主建國會主任委員等職。1965年12月21日病逝于北京。〔二〕黃炎培的職業(yè)教育思想1、關于職業(yè)教育的目的1917年5月,中華職業(yè)教育社成立,在公布的《中華職業(yè)教育社宣言書》中,上述思想得到了明確表達:“夫職業(yè)教育之目的,一方為人計,曰以供青年謀生之所需也;一方又為事計,曰以供社會分業(yè)之所需也”。固然,黃炎培對職業(yè)教育目的的生疏,是不斷深化的。1918年5月,在中華職業(yè)教育社成立一周年之際,他對職業(yè)教育的目的,作了歸納:為個人謀生之預備;為個人效勞社會之預備;為世界及國家增進生產(chǎn)力量之預備。二十年月后,他又把“謀共性之進展”列為職業(yè)教育的目的之一。更犯難能珍貴的是,抗日戰(zhàn)斗爆發(fā)后,隨著政治思想的躍進,他又把職業(yè)教育的目標同社會改造的任務聯(lián)系起來,例如,1939年5月,他在一次會上說:“職業(yè)教育的目的何在呢?”往遠處說,是在實現(xiàn)一個民生幸福的社會。在那個社會里,準確到達了“無業(yè)者有業(yè),有業(yè)者樂業(yè)的目的。要使社會上沒有無業(yè)者,也沒有不樂業(yè)者,職業(yè)教育,本社〔中華職業(yè)教育社〕工作的任務,才算是真正完成”。2、對職業(yè)教育辦學方針的生疏黃炎培特別重視職業(yè)教育的社會化和科學化,在他看來,社會化和科學化是職業(yè)教育所應遵循的根本辦學方針。所謂職業(yè)教育的社會化,用黃炎培的話來說就是:“職業(yè)教育宜以經(jīng)濟為中心”,“辦理職業(yè)教育,并須留意時代趨勢與應走之途徑,社會需要某種人才,即辦某種學?!?,“職業(yè)教育的原則,著重在社會需要”〔黃炎培《斷腸集》〕。1925年以后,他又提出“大職業(yè)教育主義”,指出:“辦職業(yè)學校的,須同時和一切教育界、職業(yè)界努力地溝通聯(lián)絡。提倡職業(yè)教育的,須同時分一局部精神,參與全社會的運動”〔黃炎培:《提出大職業(yè)教育主義征求同志意見》〕。他說:職業(yè)教育機關“最緊要的一點,譬如人身中的靈魂,‘得之則生,弗得則死’,是什么東西呢?從其本質來說,就是社會性。從其作用來說,就是社會化?!殬I(yè)教育機關唯一的生命——是怎么?就是——社會化”。〔黃炎培:《職業(yè)教育機關唯一的生命是什么》〕所謂科學化,就是用科學來解決職業(yè)教育問題。他把辦理職業(yè)教育的工作歸納為兩大部類:一類是物質方面,如農(nóng)業(yè)、工業(yè)、商業(yè)、家事等各專業(yè)課程的設置、教材的選擇編寫、教學訓練原則確實定、實習設施的配置等,都力求因地因時制宜,經(jīng)過試驗,取得閱歷,逐步推廣;一類是人事方面,承受科學治理方法組織職業(yè)教育機構的自身建設。黃炎培試圖將職業(yè)教育建立在職業(yè)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的根底之上,指出要“因職業(yè)的各各不同,與人的天性、天才、興趣、環(huán)境的各各不同,替它分別種類,誰則宜某種,誰則不宜某種”〔黃炎培:《我來整理整理職業(yè)教育的理論和方法》〕3、關于職業(yè)教育的教學原則黃炎培認真總結了清末以來開辦實業(yè)學堂的閱歷教訓,指出所謂實業(yè)學堂或學校的功課設置,其重理論而輕實習,“所謂實業(yè)教育,非教以農(nóng)工商也,乃教其讀農(nóng)工商之書耳”〔黃炎培等:《中華職業(yè)教育社宣言》〕,從而導致學生富于欲望而貧于力量。他認為,“職業(yè)教育的目的乃在養(yǎ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