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家庭教育中的生命教育之我見_第1頁
小學生家庭教育中的生命教育之我見_第2頁
小學生家庭教育中的生命教育之我見_第3頁
小學生家庭教育中的生命教育之我見_第4頁
小學生家庭教育中的生命教育之我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該法第二章“家庭責任”篇中特別提到,父母應該“關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導其珍愛生命”。我們都知道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墒墙陙韺W生跳樓事件時有發(fā)生:一初三男生張某被母親扇耳光后跳樓身亡;一名19歲的高三男生因為玩手機跟父親起了爭執(zhí),一怒之下跳樓輕生。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很多青少年自殺的原因在我們成年人看來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比如考試沒考好、作業(yè)沒寫完、被老師批評了等等。是什么原因造成這些孩子不珍愛生命呢?一、青少年輕生的原因分析(一)自我原因如果人長期沉浸于負面情緒和種種壓力應激中,在一定時間內得不到調節(jié),本來只是短暫的情緒變化經過長期積累,就很有可能導致腦功能持久性的變化,引起抑郁癥等疾病,這種情況就需要及時就醫(yī)。青少年大腦的前額葉未完善,不可能像成人一樣冷靜思考判斷,易沖動。另外,抗壓能力不強、個性偏執(zhí)、自我評價片面、自我認知不準確、抗挫折能力差等因素也會導致輕生。(二)家庭原因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都是深刻的。北京市的一項調查顯示,親子關系緊張是導致北京市中小學生自殺的首位原因。有些家長期望值過高,過于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使孩子長期處于緊張、焦慮中,缺乏安全感,遇事容易走極端。有些中小學生家庭環(huán)境較復雜,家庭關系惡化,家庭沖突激烈,這些學生倍感孤獨、無助、痛苦、迷茫。更為重要的是,當孩子心理產生問題時,家長應給予適時的談心疏導,然而現在的家庭教育中,部分家長卻不會溝通,不懂得如何運用語言、身體動作、眼神等溝通藝術加強與孩子的交流,從而錯失了良好的教育時機。(三)學校原因繁重的學習任務、升學考試壓力、同學關系及師生關系不融洽等因素均會導致學生產生不良情緒問題或心理障礙。還有隱蔽性較強的校園欺凌,讓孩子生活在惶惶不安之中。調查顯示,有自殺行為的學生中感受到學習壓力非常大或比較大的占總數的33.0%。來自以分數論英雄的學習壓力,過于注重學生考試的分數,嚴重忽視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心理人格教育以及相關心理健康培養(yǎng)。所有這些原因當中,可以說家庭原因是最具有影響力的。父母對孩子的最后決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四)社會原因現代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獲取信息的便利與信息的豐富,使得中小學生過早地接觸社會。多元價值觀念沖突和碰撞令中小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定位模糊。比如,缺乏動力目標意義的“空心病”在大學生中流行,“空心病”雖然彰顯于大學,卻滋生于中小學時期。另外,網絡游戲和不良書籍的誘導及網絡上某些消息言論的蠱惑,使得死亡在部分中小學生眼中成為無所謂的小事。二、生命教育方法探析(一)案例1:培養(yǎng)積極的壓力觀小明是一位初三的學生,馬上就要參加中考了,可是最近的模擬考試考得很不理想,他覺得自己差勁極了,做什么都不行,自己要是考不上高中,人生就完蛋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讓他感覺人生無望,活著沒有意思。培養(yǎng)一個健康的孩子或者一個健全人格的孩子,首先就是要培養(yǎng)積極的壓力觀。其實每個人都有壓力,如果家長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去面對壓力、如何看待成敗意味著什么,孩子就會產生強烈的挫敗感。他會認為我如果失敗,我就是沒有意義的、沒有價值的,那么他就形成了錯誤的認知。他的這種壓力源其實并不是壓力本身,而是對壓力錯誤的看法。情緒ABC理論認為,事件本身的發(fā)生只是帶來情緒和行為結果的間接原因,而直接原因是對事件的不同看法。比如同樣是考試失敗了,甲同學認為一旦失敗,就證明自己是無能的,必須要考到好成績才有美好的未來。這樣錯誤的認知導致他否定自己的能力,在今后的學習中缺乏樂趣和動力,不利于自己考出好成績。乙同學認為這次考試失敗,正好檢測出自己不足的知識點,提醒自己復習不到位的地方,失敗就是成功之母,這次的失敗為下次的成功打下了基礎。這樣認知的結果就使乙同學今后查漏補缺,學習更加有針對性,更加努力積極,更有利于自己考出好成績。同樣是考試失敗,卻帶來了不一樣的結果,關鍵就是認知不一樣。如何培養(yǎng)積極的壓力觀呢?1.幫孩子識別錯誤的壓力認知,并給出反例予以糾正錯誤認知有三個特征:以偏概全、絕對化、糟糕至極。比如案例中的小明認為“我差勁極了,做什么都不行”就是以偏概全,他沒有看到自身的優(yōu)點,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行。他說“考不上就完蛋了”是絕對化地把考不上等同于完蛋。就算在高考這條路上失敗了也不代表人生路上的失敗。他說“人生無望了”是糟糕至極的想法,其實事情并沒有那么糟糕,只是一次考得不好而已。當孩子有這些錯誤認知時,家長能給予積極的引導,讓他看到壓力背后的積極意義,壓力就會變成動力,助力他的成長。2.挫折教育一些家長過于溺愛,小時候他哭一哭、鬧一鬧,家長沒有原則地遷就妥協(xié),他就會得到想要的。長大后,孩子出問題的時候家長覺得不能再退讓了,可是多年養(yǎng)成的習慣,要他改談何容易,他覺得哭鬧不發(fā)揮作用,他就拿生命要挾家長,家長悔不當初也晚了。還有一些家長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認為挫折就是打壓孩子,打壓多了承受力就強了,總拿別人家孩子的長處來數落自己家孩子的種種不好,以至于不少孩子的遺書上寫出了這樣的話:“我活著就是父母的累贅,我什么都干不好,我無藥可救了?!边@樣的打壓最終會壓垮孩子。挫折教育不是刻意制造困難打壓孩子,而是要給孩子一個“跳一跳,夠得到”的目標。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認為學生的發(fā)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fā)展水平。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家長要給孩子在這個最近發(fā)展區(qū)里面設立目標,這個目標下挫折都是孩子通過努力可以克服的。這些挫折可能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家長切忌直接告訴孩子答案。相反,可以適當地把一些方法或方向提供給孩子,指引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解決和摸索,這樣可以讓孩子在挫折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喜歡自主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積累更多的應對挫折的知識經驗,在挫折中學會堅強,在抗擊挫折中健康成長。(二)案例2:給孩子情感支持小蘭是一位六年級的學生,她感覺班上的同學以成績好壞來對待朋友,自己成績一般,在班級很孤單,特別渴望有親密的朋友。她跟媽媽說過自己的感受,可是媽媽說友誼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學習搞好。媽媽總是讓她不要亂想,總和她聊學習的事情,她感覺越來越和媽媽聊不到一塊兒去,感覺這個世界太孤單、太沒意思了。青春期是獲得社會情感技能的關鍵時期,很多學生選擇輕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感受不到來自家庭、學校的愛和溫暖,對世界沒有一絲留戀。本案例中的小蘭在學校和家庭里情感上都缺乏支持?,F在很多家庭太強調孩子成績好壞,不強調情感,其實我們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情感。她需要家長把她當一個真正的人去看待、去尊重。家長需要傳遞給她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理念。怎樣給孩子情感支持,讓他珍愛生命?1.陪伴孩子,幫孩子尋找價值,熱愛生活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都有他的天賦價值,但是如果家長不給孩子機會去尋找,也許他永遠都不會發(fā)現原來我擅長彈鋼琴、打羽毛球、游泳……所以陪伴不只是圍繞學習考試的陪伴,而是可以陪孩子去各種場合,帶他進入不同領域,觀察孩子的興趣和關注點,在后續(xù)的成長過程中要引導孩子向自身感興趣、可以充分發(fā)揮自身價值、人生能夠獲得長遠發(fā)展的方向發(fā)展。這樣,多元化發(fā)掘孩子的價值,不至于讓孩子單線發(fā)展,發(fā)展不好就沒有成就感,覺得人生沒有意義而做傻事。2.學會耐心傾聽傾聽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彼此,從而讓溝通更加順暢,使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與其喋喋不休地嘮叨,不如什么都不說,只做好“聽”這件事,孩子并不一定需要你給他建議,道理他可能都知道,只是想找個人聽他的心事而已。當孩子說出來了自己的想法,他的情緒就能得到舒緩,就會感覺這個世界至少有人能聽他、理解他。老師和家長應學會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心聲,把更多的表達權交給孩子,用眼神和身體動作給予孩子鼓勵,通過耐心傾聽孩子的表達,培養(yǎng)其良好的心理,激發(fā)無限發(fā)展的潛能。3.尊重并把選擇權交給孩子小學高年級的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早期,要尊重他的選擇。可以給他做參謀,這件事有幾種結果,你選哪個?家長是引導,可能孩子選了一條你不合適的,甚至明知有坑的路,家長也不能代替孩子做選擇,規(guī)避所有的錯誤,有些路必須他自己走,哪怕跌跟頭,這也是尊重他,給他成長的必經之路。(三)案例3:鍛煉堅強的意志力初一男孩小杰的父母常年在外,給了小杰一個手機方便聯系,可是他卻迷上了網絡游戲,后來因為成績下降得厲害,母親沒收了手機并回來陪伴孩子。但是孩子又瞞著家人夜里起來偷偷玩游戲,母親發(fā)現后摔壞了手機,并罵他是廢物,當時他沖動得想跳樓,幸虧母親及時把他攔下。游戲為什么會讓孩子上癮?因為游戲能帶給孩子成就感。尤其在現實生活中感覺單調乏味,總是體驗不到成功時,游戲成了孩子的快樂之源。網絡成癮只是表面原因,找到深層原因才能戒除網癮。本案例中的孩子在最需要陪伴的年紀,父母常年不在身邊。孩子除了游戲,沒有其他娛樂方式。在青春期孩子尋求自由時,母親卻又開始管起來,親子關系變得不融洽,一言不合就容易沖動做出不計后果的事。1.意志力的培養(yǎng)意志是指人自覺地確定目標,有意識地根據目的支配、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并通過克服困難和挫折,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意志的基本品質是果斷性、堅持性和自制力。意志力的提高,會幫助孩子克服生活中的挫折,取得高成就。研究表明,運動能有效磨練意志力,另外運動達到一定量后,我們身體里面會釋放快樂因子多巴胺,所以建議家長們從小就陪孩子選擇一項運動愛好堅持下去。有了積極的興趣愛好讓孩子體驗到快樂,網絡游戲的誘惑就不那么大了。有了運動磨練出的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孩子就不會遇到點兒挫折就想不開。2.循序漸進有耐心雖然父母內心迫切想改變,但也得明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父母可以考慮采用溫和的方式引導和教育子女,對其電子產品的使用內容和使用時間進行引導和適當限制,同時注重培養(yǎng)青少年其他業(yè)余愛好(如運動),父母切忌采取強制隔離等“一刀切”的方式,否則容易引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而適得其反。3.擴展社會交往孩子在現實中缺少朋友,才會去網絡中尋找友誼。孩子發(fā)展友誼的初衷其實很簡單,只是因為“我和他在一起玩很開心”。但家長往往根據自己的喜好要求孩子“跟學習好的孩子做朋友”“向朋友學習,取長補短”等等,這會讓孩子在人際交往時,不能單純地享受友誼和交往的快樂,并產生矛盾和困惑。其實,只要孩子在群體中能夠自我接納,無論他是班干部還是普通同學都沒有關系。家長們要學會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處于集體環(huán)境中。三、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兒童是一個宏觀系統(tǒng),生命教育光靠家庭的力量是不夠的,學校和社會也得承擔相應的責任,幫助家庭做好生命教育,合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呵護祖國未來的花朵。(一)學校要改變“唯分數”論教育觀素質教育推行到今天,部分小學仍以分數來衡量教育教學成效,通過提前學、過量學來壓榨學生的潛力,不管學生身心是否健康,以后走入大學、進入社會后能否適應?“拔苗助長”式的教育是功利的、目光短淺的,不利孩子的未來發(fā)展。因此,學校教育者要有科學的生命教育觀,讓學生在磨礪中成長,多角度去挖掘學生的潛能,多途徑評價學生,并在教育中科學引導家長,做好家校配合,促進學生個性化健康發(fā)展。(二)教育主管部門要做好頂層設計為確保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教育主管部門要制定相應的政策,引導家庭、學校、教師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和教育觀。2015年10月20日教育部印發(fā)《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切實消除學校減負、家長增負,不要不問興趣、盲目報班,不做“虎媽”“狼爸”。像這樣的頂層設計引導,就給家長明確了方向。自古以來中國教育的價值觀就認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然而時代在發(fā)展,光會讀書可能不能適應這個時代,而國家要求的高質量人才需要的是能力,而不是文憑。因此,教育頂層設計人員要考慮如何引導社會價值觀的轉變,真正讓家長感受到不止高考一條路可以改變命運,即使沒考上大學,學好技術也可以有高薪的工作。只有教育者看到切實的成效,才會改變“雞娃”的觀念。(三)社會要給予家庭教育良好的支持從社會層面看,要多方位、多層次關懷兒童及家庭?,F在社會的競爭壓力大,當孩子抗不了壓力、生命遇到危機時,很多人都在責怪孩子的父母,都認為責任肯定在父母沒有教育好,讓孩子太脆弱。其實孩子的父母也很可能處于不良的生存環(huán)境中,可能他們自身承受著工作的壓力,遇到經濟的困境、家庭成員之間的紛爭,以至于無心情、無時間去用心呵護陪伴孩子。出現危機的兒童不可能是無緣無故的,很多是家庭這塊土壤出了問題,比如留守兒童、父母離異、二胎家庭父母顧及不過來等等。如果社會層面能及早干預這樣的家庭,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將能夠得到保證。社會層面很廣,小到社區(qū)組織,每個區(qū)域的網格員可以了解家庭情況,在家庭危機預警時就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