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講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課標解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核心提煉](1)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突出特點是家國同構,其本質就是家、家族、國家在結構上的同一性。(2)西周建立后,構筑了統(tǒng)治大廈的兩根重要支柱——分封制和宗法制。(3)這種家國復合體保證了國家政權得以由血緣世襲的方式延續(xù),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知識梳理]知識點一商朝的政治制度1.王權承襲(1)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襲制。(2)王位傳承方式有父子相傳和兄終弟及。2.政治特點:通過占卜決定國家大事,王權具有神秘色彩。3.行政管理(1)中央:設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務。(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納貢,并奉命征伐。[名師點睛][名師助學]夏商政治制度的特點(1)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宗法觀念萌芽。(2)王權帶有神秘色彩。(3)初步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管理制度。[教材補遺]商湯的“仁德”政治商湯吸取夏朝滅亡的經驗教訓,要求其臣屬“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對那些亡國的夏民,則仍保留“夏社”,并封其后人。他“以寬治民”,對內減輕征斂,鼓勵生產,擴展了統(tǒng)治區(qū)域,遠居黃河上游的氐人、羌人部落等紛紛來納貢歸服。商湯有許多軼事典故,其中“解網施仁”反映出他“仁德”治國的思想,是成語“網開三面”的歷史來源。知識點二等級森嚴的分封制1.含義:分封制又稱封邦建國,是在保證王權強大的前提下,將宗族姻親等分封到各地,廣建封國,用以鞏固統(tǒng)治的一種政治制度。2.淵源:由商王朝的內外服制度演變而來。3.目的:“封建親戚,以蕃屏周”,鞏固統(tǒng)治。4.內容(1)對象: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wèi)王室。其中,周王是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周王子弟是分封的主體。(2)義務:受封諸侯有服從周天子命令、為周天子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3)權力:諸侯在封國內享有世襲統(tǒng)治權;有再行分封、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的權力。(4)初期主要諸侯國:同姓有魯、燕、衛(wèi)、晉,異姓有齊、宋等。5.維護工具:禮樂制度。6.瓦解(1)時間:春秋時期分封制開始瓦解。(2)原因①經濟上:生產力發(fā)展,井田制瓦解。②政治上:諸侯國強大,王室衰微。(3)表現(xiàn):田氏代齊;周鄭交質;楚王問鼎。①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權威,國家政權也逐漸由松散趨向嚴密,但是,并未確立中央集權,諸侯在其領地內有很強的獨立性。②西周后期,王權衰弱,分封制被破壞。③春秋戰(zhàn)國時期,形成諸侯混戰(zhàn)、割據爭霸的局面,分封制逐漸崩潰。④春秋時期,楚王問鼎是對分封制的公然挑戰(zhàn)。(4)演變:①戰(zhàn)國時期商鞅變法“廢分封行縣制”。②秦朝廢除分封制,在全國范圍推行郡縣制。7.影響(1)初期: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tǒng)治,開發(fā)了邊遠地區(qū),擴大了疆域;形成了對周王室眾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周朝成為一個延續(xù)數(shù)百年的強國。(2)后期:諸侯割據爭霸,王權衰微,政局動蕩。[教材補遺]分封制下的文化擴展把從周王朝接受過來的先進器物、官僚體制、典章制度、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結構,帶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本質上是以國家這種特定形態(tài)為單位,對以周王朝為代表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廣泛的一再復制。知識點三血緣關系維系的宗法制1.含義:用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統(tǒng)治的制度。2.淵源:源于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西周時期形成系統(tǒng)而完整的制度。3.目的:加強分封制形成的統(tǒng)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4.內容:規(guī)定宗族內的嫡庶系統(tǒng),大宗可以命令和約束小宗,小宗必須服從大宗。5.特點:嫡長子繼承制,家國一體,血緣關系與政治權利結合。(“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6.影響(1)保證了各級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于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和團結。(2)宗法制下形成的特權等級觀念、重男輕女、任人唯親等思想,對此后古代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近現(xiàn)代中國的社會轉型。7.瓦解:春秋時期,隨著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嚴格意義上的宗法制度難以維持,至戰(zhàn)國最終瓦解。[教材補遺]宗法制奠定周代政治的新格局周代宗法制的完善,使宗統(tǒng)與君統(tǒng)結合起來,也使王權較商代有所強化。從此以后,周代的分封制具備了推行的理論依據,世卿世祿選官任職制度也有了實施的組織條件,從而為周代社會政治新格局的出現(xiàn)提供了基本前提。知識點四維系統(tǒng)治秩序的禮樂制1.概念:對統(tǒng)治階級日常的政治、社會活動,例如祭神、結婚、喪葬等,制定一些規(guī)則和儀式,并配有特定的音樂。2.內容:禮樂制度要求不同等級都安于名分,遵守禮制,不得僭越。3.目的:鞏固貴族的身份地位,協(xié)調統(tǒng)治階級內部矛盾,有效維護統(tǒng)治秩序。4.實質:維護分封制與宗法制的工具。5.瓦解:春秋后期,出現(xiàn)了“禮崩樂壞”的局面。6.影響:維護了西周政治穩(wěn)定,保證了西周社會的和諧,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教材補遺]禮樂制度——權力認同制度禮樂制度是西周典制的重要內容,是以“樂”從“禮”的思想制度,以“禮”來區(qū)別宗法遠近等級秩序,同時又以“樂”來和同共融“禮”的等級秩序。它是各級貴族的政治和生活準則,與宗法制、分封制一起,構成西周的社會制度。禮樂制度涉及社會習俗和國家關系、軍隊征伐、典章制度等。[知識結構][精巧識記]分封制實際效能及影響[構圖解史]分封制的實質[名師助學]分封制與宗法制的關系(1)兩者聯(lián)系①宗法制與分封制互為表里,相輔相成。②體現(xiàn)了西周政治制度等級森嚴、政治與血緣結合的鮮明特點。③共同構成了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主體,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基本原則①嫡長子繼承制。②小宗服從大宗。③“家國一體”。[精巧識記](1)宗法制、分封制和禮樂制的內涵權利分配: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級化—天下歸周。權力繼承:宗法制—家族生活政治化—天下歸宗。權利認同:禮樂制—等級觀念生活化—天下歸心。(2)巧妙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①凡是涉及“家譜、宗祠、族規(guī)”“血緣親疏”“嫡庶之辨”“祭祖”“親屬稱謂”“落葉歸根”“追根認祖”“重男輕女”等信息時都要考慮與宗法制的關聯(lián)。②凡是涉及“授民授疆土”“朝覲述職”“等級森嚴”等信息時,都要考慮與分封制的關聯(lián)。[構圖解史]“一、二、三、四”歸納宗法制的要點[名師助學]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1)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將國家權力和家族關系結合起來,形成“家國一體”的局面。(2)等級森嚴:以分封制和宗法制為核心形成了“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序列。(3)地方權力較大:分封制給予諸侯國較大的統(tǒng)治權力,最高統(tǒng)治者尚未形成權力的高度集中。(4)神權色彩濃厚:王權和神權緊密結合。(5)穩(wěn)定延續(xù):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襲,具有相對的延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構圖解史]西周政治制度之間的關系及形成原因探究點一等級森嚴的分封制[史料實證]◆史料研讀史料一史料二西周以同姓兄弟或親信所封的諸侯國已非過去承認的原有邦國,而是以武力為背景,在原有眾多邦國的地域內人為“插隊”進去……很像“摻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國……實行貴族世襲統(tǒng)治,地方擁有實權?!髦苷误w制明顯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跫曳丁吨袊鴼v史通論》問題探究:(1)據史料一指出圖示中同姓封國與異姓封國相比在數(shù)量與地域分布上呈現(xiàn)出什么明顯特點,分析這些特點體現(xiàn)出西周統(tǒng)治者怎樣的統(tǒng)治策略?(2)根據史料二,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國內“摻沙子”的意圖。這一舉措對西周政治體制產生了什么影響?◆史料探究史料主旨解讀史料,了解分封制及其影響提取有效信息↓形成正確認識(1)史料一圖片中諸侯身份不同(王族、先代貴族后裔和功臣)→分封對象多元化。諸侯國分布:以黃河流域較多,同姓親族多分布于富饒之地和王室周邊戰(zhàn)略要地→突出了王族的主體地位(2)史料二“以武力為背景”“插隊”“摻沙子”→不同于以往邦國,諸侯和周天子形成嚴格的等級關系?!百F族世襲統(tǒng)治”“地方擁有實權”“政治體制明顯是二元”→分封制所暴露出的弊端:尚未形成中央集權、實行世襲貴族制,地方擁有很大的獨立性→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史論歸納]分封制的特點(1)分封對象:分封對象多元化,但以同姓親族為主體。(2)分布地區(qū):主要集中在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同姓親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戰(zhàn)略要地。(3)縱向聯(lián)系:明確周天子權力和諸侯義務,形成嚴格的等級序列,加強了中央與地方的縱向聯(lián)系。(4)橫向聯(lián)系: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分配國家政治權力,加強了諸侯國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對點訓練]角度一分封制的特征1.(2020·安徽宣城模擬)商朝分封方國首領為侯、伯,方國依舊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國,特別設計了統(tǒng)治集團控制軍事要地和經濟富庶地區(qū)。這種“分封”的變化()A.形成了君主專制的統(tǒng)治秩序B.確立了血緣情感統(tǒng)治的主要方式C.實現(xiàn)了中央對土地的直接控制D.破壞了原有的社會血緣組織結構[破題關鍵]比較“變化”類試題,要注意辨析不同階段史實的細微差別。該題:商朝“方國依舊自然分布在原地”保留了原有的血緣組織;西周分封制“特別設計了統(tǒng)治集團控制軍事要地和經濟富庶地區(qū)”封邦建國,由王族控制軍事要地和經濟富庶地區(qū)打破了血緣組織結構。[解析]商周時期尚未出現(xiàn)最高權力的高度集中,故A項錯誤;西周分封制是以血緣關系與政治等級相結合的主要統(tǒng)治方式,故B項錯誤;周王將土地分封給各級貴族使用,故C項錯誤;據材料“商朝分封方國首領為侯、伯,方國依舊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國,特別設計了統(tǒng)治集團控制軍事要地和經濟富庶地區(qū)”可以得出,這種“分封”的變化破壞了原有的社會血緣組織結構,故D項正確。[答案]D角度二分封制的影響2.(2020·河南洛陽調研)與商朝相比,西周時期很多封國的中下層社會結構雖未發(fā)生改變,但是出現(xiàn)了受天子冊封的上層管理者。這一變化()A.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控制B.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權政治C.有利于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D.擴大了周天子的統(tǒng)治范圍[破題關鍵]題干中“受天子冊封的上層管理者”中央對地方控制加強。[解析]西周時期雖然封國的中下層社會結構未發(fā)生改變,但出現(xiàn)了受天子冊封的上層管理者(即天子分封的各級諸侯),這相對于之前松散的內外服制,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控制,故A項正確。[答案]A3.(2019·湖北重點高三起點考試)考古資料表明,西周時期,一些異姓諸侯國雖然遠離王畿地區(qū),但是其青銅器等器物,在形制、紋飾和工藝風格上也都與周王朝表現(xiàn)出較強的一致性。這主要說明當時()A.禮樂制度日漸受各諸侯的沖擊B.工官制實現(xiàn)了禮器標準化生產C.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傳播D.華夷觀念推動民族間文化交流[破題關鍵]題干信息:(1)“異姓諸侯國雖然遠離王畿地區(qū)”空間距離遠離統(tǒng)治核心;(2)“青銅器等器物,在形制、紋飾和工藝風格上也都與周王朝表現(xiàn)出較強的一致性”西周文化的影響力分封制對文化交流的影響。[解析]根據“西周時期,一些異姓諸侯國……也都與周王朝表現(xiàn)出較強的一致性”可知,西周時期推行分封制,遠離王畿的諸侯國在文化觀念上受到周文化的影響,即分封制有利于傳播中原文化,故C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禮樂制度受到各諸侯的沖擊,排除A項;B項誤讀材料,排除;華夷觀念加深民族隔閡,不利于民族間文化交流,D項錯誤。[答案]C4.(2019·黑龍江省哈爾濱三中二模)據《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魯公伯禽封到魯?shù)?,三年之后到周向周公“報政”,周公問何以如此之晚,伯禽說:“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然后除之,故遲。”這表明分封制()A.擴大了周政權的統(tǒng)治區(qū)域B.推動了周文化的族群認同C.導致了諸侯國的地方割據D.確立了周天子的天下之主[破題關鍵]題干關鍵信息“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然后除之,故遲。”用周文化改造魯國的社會習俗有利于周文化的族群認同。[解析]依據材料中“變其俗,革其禮”等信息可知,這體現(xiàn)了用周文化強行改造魯當?shù)匚幕Y合所學可知,分封制促進了周文化向周邊地區(qū)傳播,推動了周文化的族群認同,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的是分封制在傳播思想文化方面的作用,并非擴大統(tǒng)治區(qū)域的作用;C選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xiàn)分封制導致了諸侯國的地方割據;D選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xiàn)分封制確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答案]B角度三從“家國情懷”角度認識分封制對早期中華文化形成的影響5.(2020·山東濟南模擬)武王伐紂后,曾封紂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叔、蔡叔(均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以為監(jiān)視,是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監(jiān)之亂(三監(jiān)與武庚聯(lián)合叛亂)后實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衛(wèi),封王室貴族召公于燕,封功臣姜尚于齊。西周的兩次分封均()A.加速了民族交融和華夏族形成B.確保了貴族權力的有效承襲C.促進了邊遠地區(qū)的開發(fā)與建設D.有效防止了殷商舊族的叛亂[破題關鍵]本題考查分封制對民族交融和華夏族形成的影響。在西周分封制下,被分封的諸侯國將以商周為中心的核心文化傳播到了各地,將各地的四夷文化融合統(tǒng)一為中原文化,通過這種復制和融合,奠定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格局。[解析]兩次分封都有利于加強周人與其他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從而加速民族交融和華夏族形成,故A項正確;“宗法制確保了貴族權力的有效承襲”在材料中無法體現(xiàn),故B項錯誤;第二次分封促進了邊遠地區(qū)的開發(fā)與建設,第一次并未起到這樣的作用,故C項錯誤;根據“三監(jiān)與武庚聯(lián)合叛亂”可知第一次分封并未有效防止殷商舊族的叛亂,故D項錯誤。[答案]A探究點二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家國同構”——宗法制[史料實證]◆史料研讀史料一史料二(西周)整個國家政權就是由“大宗”“小宗”的宗法血緣關系組織起來的……宗法系統(tǒng)上的等級與政權組織中的等級是對立統(tǒng)一的,這就形成了親貴合一、家國一體的政治體制?!獜埵a麟《中國史綱》問題探究:(1)依據史料一分析宗法制的特點。(2)依據史料二概括宗法制的影響。◆史料探究史料主旨通過史料,解讀宗法制提取有效信息↓形成正確認識(1)史料一:從橫向看,反映了大宗的繼承者是嫡長子;從縱向看,反映了大宗和小宗之間既是家族關系又是政治隸屬關系(2)史料二“政權就是由……宗法血緣關系組織起來的”“對立統(tǒng)一”“親貴合一、家國一體的政治體制”→宗法制對國家政治體制的影響[史論歸納]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家國同構”(1)含義:所謂“家國同構”,是指家庭、家族和國家在組織結構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親—宗法關系來統(tǒng)領,存在著嚴格的父權家長制。父為“家君”,君為“國父”,君父同倫,家國同構,宗法制度因而滲透于社會整體,甚至掩蓋了階級和等級關系。(2)評價①由于古代中國經濟中一直是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所以與這種生產方式相聯(lián)系的家族制度深深根植于數(shù)千年中國社會結構之中,家族結構擴大至國家結構。②家庭觀念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重要地位?!凹彝ァ易濉獓摇?,這種家國同構的社會政治模式是儒家文化賴以存在的社會淵源。古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個人理想,反映了“家”與“國”之間這種同質聯(lián)系。[對點訓練]角度一宗法制的特征1.(2020·安徽“皖南八?!闭{研)中國古代是“家國同構”的社會,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父為“家君”,君為“國父”。由此可知()A.儒家思想根植于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B.分封制是“家國同構”的制度根源C.血緣紐帶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基礎D.“君權”是“父權”的延伸和擴張[破題關鍵]題干關鍵信息:(1)“家國同構”;(2)“治國必先齊其家”;(3)“父為‘家君’,君為‘國父’”君權和父權的關系。[解析]根據材料“中國古代是‘家國同構’的社會,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父為‘家君’,君為‘國父’”,這說明君權是父權在國家層面的擴展和延伸,故D項正確。[答案]D2.(2019·重慶一中、合肥八中、石家莊一中高三聯(lián)考)下表為不同史籍關于宗法制的敘述。據此能夠被認定的歷史事實是()記述出處“商之繼統(tǒng)法以弟及為主,而以子繼為輔,無弟然后傳子?!薄兑蟛忿o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是故,祖遷于上,宗易于下,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禰也?!薄秵史∮洝贰疤熳咏▏?,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衰?!薄蹲髠鳌せ腹辍贰巴鹾鬅o適,則擇立長,年鈞以德,德鈞以卜,王不立愛,公卿無私。”《春秋左傳》A.宗法制體現(xiàn)了大宗小宗具有相對性B.宗法制有一套相對完整的制度規(guī)范C.嫡長子繼承制是宗法制最大的特征D.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為表里的關系[破題關鍵]題干關鍵信息是宗法制的相關制度規(guī)定,如繼承制度、禮樂制度等,由此表明宗法制具有一定的制度約束和規(guī)范。[解析]從材料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反映的“弟及”“子繼”、《喪服小記》反映的大宗和小宗之別、《左傳·桓公二年》所反映的等級關系和《春秋左傳》反映的嫡長子繼承制來看,能夠被認定的歷史事實是宗法制有一套相對完整的制度規(guī)范,故答案為B項。材料中只有《喪服小記》涉及大宗小宗之分,排除A項;只有《春秋左傳》涉及嫡長子繼承制,且不能反映是“最大的特征”,排除C項;只有《左傳·桓公二年》涉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的關系,排除D項。[答案]B角度二宗法制的深遠影響3.(2019·遼寧省實驗中學模擬)《詩經·大雅·板》記載:“價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懷德維寧,宗子維城?!边@充分說明()A.宗法制維系社會統(tǒng)治的功效B.中央集權得到充分體現(xiàn)C.分封制下諸侯權力空前強大D.大宗和小宗是完全相對[破題關鍵]題干關鍵信息“大邦”“大宗”“宗子”分封制下,宗法的社會治理功效。[解析]由材料中“大宗維翰”“宗子維城”可知,這段文字是論證西周宗法制度維系社會統(tǒng)治的寶貴材料,故A項正確;中央集權與材料中“大宗維翰”“宗子維城”不符,故B項錯誤;諸侯權力空前強大,與材料中“大宗維翰”“宗子維城”不符,故C項錯誤;材料中“大邦維屏,大宗維翰。懷德維寧,宗子維城”是說大國是屏障,大族是棟梁,為政有德國安寧,宗子是城墻,沒有涉及大宗和小宗是完全相對,故D項錯誤。[答案]A角度三先秦禮樂制維系社會的功效4.(2019·東北三省四市教研聯(lián)合體模擬)周代的樂舞,經常出現(xiàn)在各種政治、宗教儀式中,主要表現(xiàn)武王伐紂、平復南國等史事,是貴族子弟年幼時學習的必修課。這表明周代的樂舞()A.具有政治意義和教化作用B.形成重視傳承的社會風尚C.滿足官僚政治的文化需要D.開創(chuàng)樂舞追頌功德的先河[破題關鍵]題干關鍵信息“周代的樂舞,經常出現(xiàn)在各種政治、宗教儀式中”禮樂的政治功能;“周代的樂舞……是貴族子弟年幼時學習的必修課”禮樂的重要性。[解析]通過周代樂舞出現(xiàn)的場合及內容可知,其演出的目的在于宣揚周統(tǒng)治的合法性,即具有政治意義和教化作用,故A項正確。[答案]A5.(2020·湖北孝感模擬)商朝信仰天帝的權威,《禮記》則有“君天下,曰‘天子’”的記載,唐代經學家孔穎達對此的注釋“是上天之子,又為天所命,子養(yǎng)下民”。由此可見,周朝的“禮”的文化()A.有效維護了分封制和宗法制B.為周取代商提供了社會基礎C.使神權王權的結合更為密切D.為強化王權提供了理論依據[破題關鍵]題干關鍵信息“是上天之子,又為天所命,子養(yǎng)下民”。周王乃“上天之子”王權神秘化,“為天所命,子養(yǎng)下民”強化王權的理論依據。[解析]根據“是上天之子,又為天所命,子養(yǎng)下民”可知,周王是受上天的命令來統(tǒng)治天下。借助上天的權威來說明周王權力的合法性,為強化王權提供了理論依據,故D項正確。[答案]D名家視角解讀——名家探史視角1(中國政制)達臻“文明”一途,實應歸功于西周的創(chuàng)制。……西周政治里顯然有深厚的貴族色彩,而“共主”名義下的地方分權體制……與秦以后一統(tǒng)的君主“獨制”格局涇渭分明。因此古賢多稱周秦之間為“天下一大變局”?!跫曳丁吨袊鴼v史通論》[解讀]作者認為由周入秦,是中國政治文明的重要轉型時期,主要表現(xiàn)在西周實行分封制、宗法制;秦朝則創(chuàng)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西周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機構,最高執(zhí)政集團尚未實現(xiàn)權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權的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視角2分封制形成的等級秩序不僅體現(xiàn)在政治層面,還貫穿在社會生活和思想觀念中,小到衣食住行(出行車馬、朝服、房屋排列、食器等),大到國家祭祀、喪葬習俗、禮儀等?!鞚h國《歷史學習精要》[解讀]材料從社會史觀的角度看待西周的分封制。視角3周天子當時并沒有真正的統(tǒng)治權,周初萬邦并立,周不過只是其中一邦?!熳优c諸侯之間,諸侯相互之間,諸侯和卿大夫之間,往往用盟約維持關系。所以我們可以說,周代存在著主權分割現(xiàn)象,卻沒有形成個人之間的主從關系。——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解讀]材料指出周天子與諸侯之間、諸侯相互之間、諸侯與卿大夫之間的關系,與教材觀點有一些不同。[42題開放類主觀題例析]【典例】(2019·湖北武漢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作者大膽地將系統(tǒng)整體研究方法運用到歷史研究中,從中國封建社會延續(xù)兩千余年與每兩三百年爆發(fā)一次大動亂之間的關系入手分析,提出中國社會是一個超穩(wěn)定系統(tǒng)的假說①,并用這一套模式去解釋中國社會、文化兩千年來的宏觀結構變遷及其基本特點②。下圖是根據作者的假說繪制的中國古代社會結構圖:——摘編自金觀濤、劉青峰《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的超穩(wěn)定結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一個視角對該社會結構圖進行簡要說明。(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晰。)[答題示范][答題步驟]★審準題目“論中國社會的超穩(wěn)定結構”→角度:中國社會結構的特征、成因和影響等。注意:①根據題干材料信息,擬定一個論題視角。②根據所選視角,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等角度進行分析說明?!镂銮宀牧喜牧闲畔ⅲ翰牧息伲簭娬{了中國古代社會結構的整體性和穩(wěn)定性。材料②:以穩(wěn)定性為中心,解讀中國的社會和文化的結構變遷;在“中國古代社會結構圖”中,左圖強調“國家”,右圖則強調“家族”,二者共同構成一個古代社會結構的整體,即“家國同構”成為古代社會結構的重要特征?!锫?lián)準教材官僚政治、封建地主經濟、儒家思想、宗法觀念。[答案]視角:中國古代社會具有“家國同構”的特征。說明:中國古代的國家結構由地主經濟、儒家思想和官僚政治三部分組成。地主經濟為官僚政治提供財稅基礎;儒家思想為官僚政治提供意識形態(tài)及文官來源。與之相應,中國古代的家族結構由族田、族譜和祠堂三部分組成。族田為祠堂權力的行使提供經濟基礎;族譜則以祖先崇拜的方式維持祠堂的宗法權威?!皣笔恰凹摇钡姆糯笮螒B(tài),“家”是“國”的微縮形態(tài),二者具有同構性。一、解題方法系列:文字類材料選擇題的解題技巧【題型特征】在題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創(chuàng)造新的問題情景,結合材料設計選項,考查閱讀、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由于受“一標多本”的影響,選擇題偏重于提供新情景、新材料,主要考查學生閱讀材料并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地以“能力立意”為主,強調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結合,關注社會,以史為鑒。【解題技法】1.一般采用信息推斷法:讀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偽存真,結合教材知識遷移分析。對四個選項進行分析比較,排除與材料明顯不符的選項或結論正確但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的選項。2.注意細節(jié):有時材料太長,觀點隱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閱讀;有時設問為否定式,需要標記設問關鍵詞;常見的名詞在材料中有特定含義;注意材料中的時空限制和材料出處?!镜淅?2018·全國卷Ⅱ)據《史記》記載,商湯見野外有人捕獵鳥獸,張設的羅網四面密實,認為這樣便將鳥獸殺絕了,“乃去其三面”,因此獲得諸侯的擁護,最終推翻夏桀,創(chuàng)立商朝。這一記載意在說明()A.商湯成功緣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獵是夏商時主要經濟活動C.商朝已經注重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D.資源爭奪是夏商更替的主因[審題思路]第一步明考向:考查商朝滅夏的原因。第二步審題干,抓關鍵信息:商湯愛護鳥→有好生之德,有仁愛之心→諸侯擁護→推翻夏桀,建立商朝。第三步析選項,判定答案:商湯將捕捉鳥獸的網去掉三面,體現(xiàn)了仁德之心,因此獲得諸侯擁護,推翻了夏桀,故A正確;B選項材料無法體現(xiàn);C選項不是材料主旨。D項對材料解讀錯誤。[答案]A商滅夏和周取代商的原因(1)夏桀商紂的極端殘暴統(tǒng)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隸的不滿而反抗。(2)朝廷中奸臣當?shù)?,對隱藏的禍患并沒有及時覺醒。(3)商湯和周武王伐無道除暴君,結束夏桀商紂的殘暴統(tǒng)治,深得民心。(4)商湯和周武王能重用賢人,聯(lián)合周邊小國部落,抓住時機,一舉取勝。(2019·贛州高三適應性考試)《史記》記載:“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農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帝堯之后于薊,帝舜之后于陳,大禹之后于杞?!蔽渫醮伺e主要是為了()A.體現(xiàn)新政權的合法性 B.分封功臣以鞏固政權C.學習圣人的英明之舉 D.體現(xiàn)天下為公的精神[解析]武王分封先代貴族意圖得到其對新政權的認可,故A項正確;材料中武王未分封功臣,故B項錯誤;材料中武王分封先代貴族后代,并未提及學習圣人之舉,故C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xiàn)天下為公的觀念,故D項錯誤。[答案]A二、從“家國情懷”角度解讀宗法制對當今社會的影響熱點解讀命題視角知識鏈接(1)宗法制對當今社會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如民間的修“家譜”、“尊宗敬祖”、“認祖歸宗”、人們重視親情、團聚等社會現(xiàn)象。(2)宗法觀念強調血緣親情,重視家庭和裙帶關系,與現(xiàn)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識相違背。(1)探討宗法制對中國文化傳統(tǒng)和社會現(xiàn)實的影響可作為重要的命題視角。(2)有關宗法制對現(xiàn)代的影響,其出題形式不外乎以下幾種:追根認祖、家譜、祭祖、家族、祠堂、男女比例(傳統(tǒng)觀念)、父輩稱呼、先家人后外人等幾種形式。凡讀到題干中有關以上幾種信息時,其正確選項與宗法制相關?!凹覈瑯嫛保?1)所謂“家國同構”,是指家庭、家族和國家在組織結構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親——宗法”關系來統(tǒng)領,存在嚴格的家長制。(2)父為家“君”,君為“國父”,君父同倫,家庭治理的形式擴大到“國”的范圍。它使族權和行政權合二為一,使家族和宗族同時享有政權和族權的雙重權力。【典例】(2019·福建省莆田模擬)在西周《盠駒尊》銘文中,有貴族自稱是周天子的“舊宗小子”,在“對揚”天子的寵遇時說:“萬年保我萬宗!”在《盠方彝》銘文中又說:“萬年保我萬邦?!睋丝芍?)A.宗法關系已成為西周執(zhí)政基礎B.血緣關系對國家統(tǒng)一的重要性C.宗法與分封制度間的緊密關系D.家國同構是統(tǒng)治者的政治訴求[破題關鍵]題干關鍵信息:“貴族自稱是周天子的‘舊宗小子’”“萬年保我萬宗!”宗法關系在國家政治結構的體現(xiàn)家國同構的訴求。[解析]根據題干可知,“萬宗”是宗法制下的宗法血緣關系,“萬邦”是分封制下分封諸侯國體現(xiàn),“萬宗”“萬邦”實際上是統(tǒng)治者家國同構的政治訴求,D項正確。井田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礎,排除A;B項是對題干的片面解讀,排除;C項是題干的體現(xiàn),而宗法與分封相結合則體現(xiàn)了統(tǒng)治者家國同構的政治訴求,排除。[答案]D從“唯物史觀”角度分析宗法觀念的作用(1)對傳統(tǒng)社會①社會結構:體現(xiàn)為“家天下”的延續(xù)、封國制度不斷、家族制度延續(xù)和“家國同構”等特征。②民族性格:形成了中華民族重視人倫、重視親情、重視家庭生活的傳統(tǒng),有利于維護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③思想文化:導致了專制思想的形成,思想上表現(xiàn)為保守、守舊,重傳統(tǒng)輕變革,重倫理輕科學。④社會風俗:古代婚姻風俗中的“一妻多妾”“同姓不婚”;收養(yǎng)風俗中的“異姓不養(yǎng)”;清明節(jié)掃墓、著家譜和修祠堂等。(2)對現(xiàn)代社會①家國一體、尊老愛幼、夫妻相敬、兄弟相親等宗法觀念仍然具有現(xiàn)代價值。②易于形成強大的家庭凝聚力,衍生出對族人的種種法律上的、道德上的普遍約束力。課后跟蹤訓練(一)一、選擇題1.(2020·山東聊城調研)商朝人祭祖對象廣泛,從高祖到先公、先王、先妣,從直系到旁系再到異族功臣,雖然有親疏之別,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們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材料所述現(xiàn)象()A.彰顯了中華民族的美德B.表明宗法制已經形成C.說明祭祖與專制王權密切D.反映了社會等級森嚴[解析]材料“從直系到旁系再到異族功臣,雖然有親疏之別,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們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說明商朝祭祀對象的廣泛性,體現(xiàn)了商朝人的美德,故A項正確。[答案]A2.(2019·全國卷Ⅰ)據學者考訂,商朝產生了17代30位王,多為兄終弟及;而西周產生了11代12位王。這反映出()A.禪讓制度的長期影響 B.王位繼承方式的變化C.君主壽命的時代差異 D.血緣紐帶關系的弱化[解析]本題考查商周時期王位繼承制度的變化。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商代王位繼承原則有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以兄終弟及為主,但西周的“11代12位王”以父子相傳為主,聯(lián)系所學宗法制的核心嫡長子繼承制可知題干反映出商周時期王位繼承方式的變化,故B項正確。禹的兒子啟結束了禪讓制,開創(chuàng)了家天下,商周時期延續(xù)了家天下的局面,故A項錯誤;題干強調的是商朝、西周王位繼承在“代”方面的差異,看不出君主壽命的時代差異,故C項錯誤;西周宗法制強化了血緣紐帶關系,故D項錯誤。[答案]B3.(2019·山西適應性考試)在商朝,征伐、祭祀、施政等政治要務都要進行占卜;西周時期,君主管理國家的同時往往會關注百姓的議論。這反映了()A.商朝政治制度被西周拋棄B.國家管理不再借助神權C.西周治國理念發(fā)生了變化D.君主利用民意加強集權[解析]本題考查西周治國理念的變化。由材料可知,商朝的政治要務都要進行占卜,帶有明顯的神秘色彩,而西周統(tǒng)治者管理國家則關注百姓的議論,神秘色彩淡化,這說明西周時治國理念從注重天命到注重人事,故選C項。西周承襲了商朝的部分政治制度,如王位世襲制,排除A項;西周時期依然有圖騰崇拜,說明國家管理依然有借助神權,排除B項;西周時期還未形成中央集權,排除D項。[答案]C4.(2020·山東德州期中)周人將夏、商、周三代更替的原因歸結為“德”,認為夏、商亡于“不敬厥德”,提出“天命靡?!薄拔┑率禽o”。該做法()A.解釋了歷史發(fā)展的內在動因B.反映出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C.有助于統(tǒng)治階級的自我約束D.形成了親疏有別的等級秩序[解析]本題考查周人的德政理念。周人將夏、商、周改朝換代的原因歸結為德,體現(xiàn)了周人對德政的重視,這對周代統(tǒng)治階級形成一定的約束作用,故選C項。歷史發(fā)展的內在動因是社會生產力的進步,題干反映的是施政理念的轉變,與生產技術、社會生產力無直接關系,故排除A、B項;形成親疏有別等級秩序的是分封制,并非題干中的德政思想,故排除D項。[答案]C5.(2019·全國卷Ⅲ)“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莫善于悌;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边@一思想產生的制度淵源是()A.宗法制 B.禪讓制C.郡縣制 D.察舉制[解析]本題考查宗法制。材料的大意是說用“孝”“悌”教導人民,用“樂”移風易俗,用“禮”治理人民?!靶笔侵感⒕锤改?、友愛兄弟,重視血緣親情,這最早可以追溯至宗法制,故A項正確;禪讓制是原始社會民主推選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制度,不是孝悌禮樂觀念產生的制度淵源,排除B項;郡縣制是中央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與材料所述思想無關,排除C項;察舉制是漢代時期自下而上推選人才的選官制度,不是材料中思想產生的制度淵源,排除D項。[答案]A6.(2019·安徽江淮十校聯(lián)考)“封建”一詞在中國古代意謂“封土建國”“封爵建藩”。劉邦封建同姓子弟,引發(fā)七國之亂;西晉封建司馬氏宗室,導致八王之亂;朱元璋封建二十余子,釀成靖難之役。這反映了()A.封建導致政權衰亡 B.宗室拱衛(wèi)專制王權C.血緣政治影響深遠 D.封建體制日趨完善[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封建制度。A項表述絕對化,錯誤;根據材料信息很容易得知,在七國之亂、八王之亂、靖難之役中,宗室都不是在拱衛(wèi)而是嚴重威脅專制王權,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可知,盡管血緣政治危害嚴重,但這些前車之鑒并沒有杜絕皇帝對皇子的封建,這種對宗室子弟的分封現(xiàn)象反復重演,說明血緣政治的影響深遠,故C項正確;根據材料不難得知,這種以血緣為紐帶的封建關系導致政局的動蕩不安,但始終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這是封建體制的弊端與缺陷而非日益完善,故D項錯誤。[答案]C7.(2020·湖北黃岡質量檢測)西周以前,貴族社會流行多妻婚姻;西周時期,一夫多妻制被一夫一妻多妾制取代。這一變化的主要影響是()A.強化周天子的權威B.增強權力傳承的穩(wěn)定性C.降低了女性的地位D.削弱了貴族的特權地位[解析]本題考查西周宗法制。周天子的權威與其婚姻沒有太大關系,A項錯誤;西周時期,一夫多妻制被一夫一妻多妾制取代,結合所學可知妻所生的兒子為嫡子,妾所生的兒子為庶子,嫡長子是權力的繼承者,這樣有利于增強權力傳承的穩(wěn)定性,故B項正確;不管是一夫多妻制,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婦女的地位都比較低,C項排除;從一夫多妻制到一夫一妻多妾制,貴族的特權地位并未被削弱,D項錯誤。[答案]B8.(2019·湖北四地七校聯(lián)盟聯(lián)考)“周人必須在各地區(qū)與殷人舊族及當?shù)赝林ⅰY合’的統(tǒng)治”,這種“三結合”中“主動的結合力量自然是周人與友族的宗親子弟,他們也是最居優(yōu)勢地位的成分”。這種做法()A.是基層地方社群政治權力的延續(xù)B.有效地解決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C.根源在于周初奴隸制經濟的發(fā)展D.體現(xiàn)的是一種神權與族權的結合[解析]本題考查西周宗法制。根據“周人必須在各地區(qū)與殷人舊族及當?shù)赝林ⅰY合’的統(tǒng)治”等可知,周朝基層地方社群政治權力得以延續(xù),故A項正確;這種做法沒能有效解決中央和地方的矛盾,B項錯誤;根據“與殷人舊族及當?shù)赝林ⅰY合’的統(tǒng)治”等并結合所學可知,“三結合”主要強調的是政治方面的問題,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材料體現(xiàn)了族權,沒有體現(xiàn)神權,D項錯誤。[答案]A9.(2019·四川宜賓一模)春秋時期,中原地區(qū)因社會發(fā)展較周邊各部先進而自稱為華夏。進入戰(zhàn)國之后,內遷的各部逐漸與華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視為蠻夷。這一變化()A.加速了社會轉型 B.沖擊了貴族政治C.促進了民族認同 D.推動了戰(zhàn)國變法[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民族認同。根據材料“內遷的各部逐漸與華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視為蠻夷”等并結合所學可知,這一變化促進了民族認同,故C項正確。[答案]C10.(2019·四川南充一模)晉侯封桓叔于曲沃,桓叔好德,“晉國之眾皆附焉”,以至于曲沃封邑大于晉國國都。之后,曲沃三代封君攻伐晉侯,終于“盡并晉地而有之”。這說明了()A.諸侯爭霸導致社會轉型 B.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壞C.德治思想深入宗族內部 D.貴族政治已完全瓦解[解析]本題考查宗法分封制。材料“晉侯封桓叔于曲沃”“曲沃三代封君攻伐晉侯”“盡并晉地而有之”說明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壞,故B項正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轉型是多種因素造成的,排除A項;德治思想深入宗族內部與“曲沃三代封君攻伐晉侯”不相符合,排除C項;D項說法錯誤。[答案]B0011.(2019·云南昆明摸底調研)春秋時期各國的國君一般稱為公或侯,進入戰(zhàn)國,各國國君紛紛自稱為王。國王是最高政治權力的代表,總攬國家的統(tǒng)治權。材料反映了戰(zhàn)國時期()A.國君集權體制逐步形成B.官僚政治初步取代貴族政治C.分裂到統(tǒng)一的趨勢加強D.天子逐漸加強對諸侯的控制[解析]本題考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轉型。根據“國王是最高政治權力的代表,總攬國家的統(tǒng)治權”等可知,國君集權體制逐步形成,故A項正確;B項材料無法體現(xiàn);材料強調的是國君集權體制而非國家統(tǒng)一趨勢,C項錯誤;春秋時期各國的國君一般稱為公或侯,而戰(zhàn)國時期各國國君紛紛自稱為王,由此可知周天子權勢衰微,D項錯誤。[答案]A12.(2019·湖北武漢起點考試)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不斷拓展疆土:如秦人征服巴蜀,開發(fā)西南;燕人北擊東胡,開辟遼東和遼西;趙人“胡服騎射”,將勢力推進到陰山。各諸侯國的疆域變化()A.拓展了華夏文明的空間 B.鞏固了周王室勢力范圍C.加強了中央對地方控制 D.體現(xiàn)了尊王攘夷的策略[解析]本題考查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轉型?!案髦T侯國不斷拓展疆土”,將自己的勢力不斷向邊遠地區(qū)推進,促進邊遠地區(qū)的開發(fā),也將華夏文明帶到了邊遠地區(qū),故A項正確;戰(zhàn)國時期,周王室勢力衰微,各諸侯國紛紛爭霸兼并,B項錯誤;各諸侯國疆域的拓展進一步加劇了離心傾向,C項錯誤;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紛紛稱王,發(fā)動兼并戰(zhàn)爭,D項錯誤。[答案]A二、非選擇題13.(2020·華南師大附中調研)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tǒng)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將平國而反之桓。曷為反之桓?桓幼而貴,隱長而卑;其為尊卑也微……故凡隱之立,為桓立也。隱長又賢,何以不宜立?立適(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负我再F?母貴也。——摘編自《春秋公羊傳》材料二如春秋時猶尊禮重信,而七國則絕不言禮與信矣。春秋時猶宗周王,而七國則絕不言王矣。春秋時猶嚴祭祀、重聘享,而七國則無其事矣。春秋時猶論宗姓氏族,而七國則無一言及之矣。春秋時猶宴會賦詩,而七國則不聞矣。春秋時猶有赴告策書,而七國則無有矣。邦無定交,士無定主,此皆變于一百三十三年間,史之闕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盡矣?!櫻孜洹度罩洝凡牧先饨ㄕ撸y(tǒng)一之反也。封建之制廢,則統(tǒng)一之業(yè)成矣。然后世又有為統(tǒng)一之梗者,則叛民、叛將之割據是也。柳子厚(柳宗元)謂秦有叛民,而無叛吏;漢有叛國,而無叛郡;唐有叛將,而無叛州。蓋郡縣之設,既無世襲,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最高額度抵押借款合同樣本
- 2024個人物品買賣合同范文
- 地鐵隧道廣告投放協(xié)議
- 個人私人借款協(xié)議
- 店鋪合作經營合同范例
- 2024年購銷合同定義
- 勞動合同書樣式范本
- 企業(yè)委托資產管理協(xié)議書
- 合租房屋合同樣本
- 設計委托協(xié)議書模板
- 文物與博物館學課件
- 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培訓課件
- 新版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課件(第二課時)
- 首件驗收報驗表
- 小學科學教育科學三年級上冊空氣《風的成因》教案
-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平行與垂直》 人教版(共11張PPT)
- 出砂機理及防砂
- 奧托尼克斯計米器使用說明書
- GB∕T 15972.10-2021 光纖試驗方法規(guī)范 第10部分:測量方法和試驗程序 總則
- 第5課《食物中的營養(yǎng)》教學設計(教科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科學第一單元)
- 抗炎免疫藥物的研究進展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