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重組卷03(新高考七省專用)_第1頁
真題重組卷03(新高考七省專用)_第2頁
真題重組卷03(新高考七省專用)_第3頁
真題重組卷03(新高考七省專用)_第4頁
真題重組卷03(新高考七省專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沖刺2024年高考語文真題重組卷(新高考七省專用)真題重組卷03(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2023·新高考Ⅱ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搞好調查研究,一定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是獲得正確認識的源泉,也是檢驗和深化我們認識的根本所在。調查研究成果的質量如何,形成的意見正確與否,最終都要由人民群眾的實踐來檢驗。毛澤東同志1930年在尋烏縣調查時,直接與各界群眾開調查會,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諸如該縣各類物產的產量、價格,縣城各業(yè)人員數(shù)量、比例,各商鋪經營品種、收入,各地農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樣,各類人群的政治態(tài)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這種深入、唯實的作風值得我們學習。領導干部進行調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深入田間地頭和廠礦車間,同群眾一起討論問題,傾聽他們的呼聲,體察他們的情緒,感受他們的疾苦,總結他們的經驗,吸取他們的智慧。既要聽群眾的順耳話,也要聽群眾的逆耳言;既要讓群眾反映情況,也要請群眾提出意見。尤其對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更要主動調研,抓住不放。這樣才能真正聽到實話、察到實情、獲得真知、收到實效。調查研究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樹立求真務實的作風,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錯誤的勇氣?,F(xiàn)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觀色,準備了幾個口袋,揣摩上面或領導的意圖來提供材料。很顯然,這樣的調查是看不到實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確結論的。調查研究一定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不能帶著事先定的調子下去,而要堅持結論產生在調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對調查了解到的真實情況和各種問題,要堅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報喜又報憂,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摘自習近平《談談調查研究》)材料二:社會科學并不擁有像自然科學一模一樣的實驗室,那是沒有人能否認的。但是,如果說社會科學研究者并不能控制他所要觀察的現(xiàn)象,那也并不完全正確。其實不過是控制的技術問題,而不是能不能控制的問題。在物理實驗里用斜面滾球來實驗引力,斜板這實驗因子并不影響所要觀察的引力現(xiàn)象,因為實驗者在計算球動的速率中會考慮到這斜板的因子——換一句話,所謂實驗并不是孤立現(xiàn)象,而是把所有發(fā)生作用的因子都加以充分考慮的意思。觀察社會現(xiàn)象時,如果我們能確知觀察情境中各種因子對于被觀察現(xiàn)象所起的作用,我們同樣可以達到自然科學的實驗中所具備的條件。在技術上,觀察社會現(xiàn)象比觀察自然現(xiàn)象更為困難。社會現(xiàn)象并不限于人的動作,而且包括人的動機;動機又受著人所接受的那一套認為應當如是的規(guī)律支配;這套規(guī)律是社會所共有的,而且是在時間里累積下來的——這是人的生活適用于他所處的具體環(huán)境的方法,是在人和物的接觸中,在動作里,給人的滿足與否的結果里,選擇和淘汰出來的,而且也永遠在變動之中——在這里我們可以見到社會現(xiàn)象有著不能分的兩部分:一部分我們可以在體外看得到的,另一部分,在體外是看不到的。這第二部分必須由經驗者本人用語言表達出來,才能使旁觀的人明白。觀察社會現(xiàn)象的困難常發(fā)生在第二部分。談到這里,我愿意提出最重要的問題來了。那就是社會現(xiàn)象的研究工作中觀察者必須和被觀察者取得充分合作。合作還不夠,必須不分觀察者和被觀察者而大家一同來分析大家的經驗。我在上邊已說到科學的觀察必須充分確認現(xiàn)象發(fā)生的情境,考慮到一切會影響現(xiàn)象的因子。這是實驗的真正意義。觀察社會現(xiàn)象時,因為語言材料的重要,最容易影響敘述現(xiàn)象正確性的是調查者和所要觀察的現(xiàn)象的人事關系。有些不肯正視這關系的學者,只提出一個“客觀”的空洞概念。但是“客觀”是什么意思呢?是指對觀察的現(xiàn)象沒有興趣,或是沒有關系么?這是不可能的。一個人去觀察一個現(xiàn)象必然是有興趣的。你自己可以不問這問題,可是被觀察的人是不會不問這問題的。你不能不和這些人接觸,談話,問問題。這些人必然要問:“這人為什么要來問我們呢?”——這問題問得對的,因為一切調查的結果必然會影響到被調查者的生活的,不論是好是壞。你說“客觀”,人家不能承認,而且人家是對的,因為實際受到影響的是他們,他們不能不防。于是調查者逢著“秘密”和“撒謊”了。其實被調查者的“秘密”和“撒謊”是調查者的“秘密”和“撒謊”的反映。人事很像鏡子,你對別人的態(tài)度反射成了別人對你的態(tài)度??茖W的社會研究第一是要認清自己的立場和目的。如果你是想去“敲詐”被調查的人,那么你絕不會得到可靠的材料。天下沒有不知道自衛(wèi)的人,社會科學絕不能從“斗智”的方法上得來。換一句話說,社會研究必須站在被調查者的利益上。你如果要研究鄉(xiāng)村,你必須同情農民,為他們服務,你的研究結果必須是有利于農民的,不但你存心是如此,而且你要用事實來證明,使農民相信你。正像一個醫(yī)生對一個病人,病人沒有理由去欺騙醫(yī)生,正因為欺騙的結果是自己受害。一個研究的人是站在“不知”的地位,被問的是站在“已知”的地位。前者對后者是“學習”而不是“拷問”,態(tài)度上應當是“尊重對方”“執(zhí)疑待決”,這種態(tài)度必然會得到對方的尊重和友誼,因而樂于幫助你。(摘編自費孝通《亦談社會調查》)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談到社會調查要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并特別提到要深入了解農民,二者有相同的出發(fā)點和針對性。B.材料一以毛澤東在尋烏縣的調查為例,論述調查要深入、唯實,這與毛澤東本人在《調查的技術》中的倡導也是一致的。C.材料二指出,社會科學雖不能像自然科學那樣通過實驗展開研究,但倘若方法得當,觀察社會現(xiàn)象時也能獲得良好的效果。D.材料二認為,社會研究者只有像醫(yī)生對待病人那樣關心被調查者,才不會“逢著”被調查者的“秘密”和“撒謊”?!敬鸢浮緽【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A.“二者有相同的出發(fā)點和針對性”錯誤。材料一引用毛澤東了解農民的情況針對的是“搞好調查研究,一定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材料二提到要了解農民針對的是“科學的社會研究第一是要認清自己的立場和目的”“社會研究必須站在被調查者的利益上”。C.“社會科學雖不能像自然科學那樣通過實驗展開研究”錯誤。結合“社會科學并不擁有像自然科學一模一樣的實驗室,那是沒有人能否認的”分析可知,社會科學只是沒有“一模一樣的實驗室”,并不能說不能通過實驗展開研究。D.“才不會‘逢著’被調查者的‘秘密’和‘撒謊’”錯誤。結合材料二“正像一個醫(yī)生對一個病人,病人沒有理由去欺騙醫(yī)生,正因為欺騙的結果是自己受害”分析可知,這只是論證調查者不能欺騙被調查者;結合“科學的社會研究第一是要認清自己的立場和目的”“社會研究必須站在被調查者的利益上”分析可知,要想不會“逢著”被調查者的“秘密”和“撒謊”還有其他方面要做,比如解決“立場”、明確“目的”等,不僅靠“不欺騙”。故選B。2.根據材料二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人的外在行為與內在動機可能并不一致,這給社會科學研究者的觀察帶來挑戰(zhàn)。B.一些無法看到的現(xiàn)象需要通過經驗者的語言來表達,這可佐證語言材料的重要。C.如果調查者詢問的問題也正是被調查者所關心的,被調查者就不會有防備心理。D.即便調查者出于友善的目的展開調查,調查的結果也會影響到被調查者的生活?!敬鸢浮緾【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文本內容進行判斷的能力。C.“被調查者就不會有防備心理”錯誤。結合“因為一切調查的結果必然會影響到被調查者的生活的,不論是好是壞。你說‘客觀’,人家不能承認,而且人家是對的,因為實際受到影響的是他們,他們不能不防”分析可知,被調查者“防備”是因為“一切調查的結果必然會影響到被調查者的生活的,不論是好是壞”,因此“調查者詢問的問題也正是被調查者所關心的”消除不了他們的防備心理。故選C。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從調查研究工作需要堅持群眾路線、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兩方面展開論述。B.材料二第三段,主要論證人的動機受社會共有規(guī)律的支配且處于不斷的變化中。C.材料一運用排比,既突出社會調查需廣泛深入、求真務實,也增強了論證氣勢。D.材料二層層遞進,采用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論證結構?!敬鸢浮緽【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B.“主要論證人的動機受社會共有規(guī)律的支配且處于不斷的變化中”錯誤。結合“觀察社會現(xiàn)象時,如果我們能確知觀察情境中各種因子對于被觀察現(xiàn)象所起的作用,我們同樣可以達到自然科學的實驗中所具備的條件”分析可知,材料二第三段,主要論證的是“觀察情境中各種因子對于被觀察現(xiàn)象所起的作用”。故選B。4.材料二最后兩段使用“敲詐”“斗智”“拷問”等詞語,請簡析其作用。(4分)【答案】“敲詐”“斗智”“拷問”在本文中的特殊含義是調查研究的錯誤的立場、態(tài)度和方式,為了論證調查者搞社會調查不能與被調查者敵對,不能欺騙,不能居高臨下,應該認清自己的立場和目的,從反面論證調查者應該站在被調查者的利益上,應尊重對方,目的是解答疑惑。(2分)這三個詞的運用,生動形象的說明了調查者錯誤的調查目的、方式和態(tài)度,使論證語言生動形象,深入淺出、易于理解。(2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含義和作用的能力。首先了解這三個詞的本義:“敲詐”意思是指用暴力、恐嚇等手段,或濫用法律、借助官方職權等,向他人索取不合理或不合法的財物的犯罪行為;“斗智”指較量智力;“拷問”意思是拷打審問。然后再分析在文中的含義。結合“如果你是想去‘敲詐’被調查的人,那么你絕不會得到可靠的材料”“社會科學絕不能從‘斗智’的方法上得來”“前者對后者是‘學習’而不是‘拷問’,態(tài)度上應當是‘尊重對方’‘執(zhí)疑待決’,這種態(tài)度必然會得到對方的尊重和友誼,因而樂于幫助你”等內容分析可知,這三個詞在本文有特殊含義,這三個詞在文中的含義是調查者的錯誤調查方式和調查態(tài)度,即:欺騙,對立,居高臨下。從反面論證了調查者的立場應該是對方的利益,目的是平等解疑,態(tài)度是尊重。這三個詞的使用,讓論證說理更生動形象,體現(xiàn)了論證語言也要具有生動形象、深入淺出、易于理解的特點。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談到調查研究中的“客觀”,二者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認識。(4分)【答案】①材料一側重于調查應從實際出發(fā),而非帶著現(xiàn)成“調子”;材料二側重于不能把客觀曲解為對被調查者的漠然態(tài)度。②材料一是就領導干部應堅持人民立場和實事求是原則而言;材料二是就社會科學調查者應有的立場和目的而言。(每點2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從調查的方法來看,結合材料一“調查研究一定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不能帶著事先定的調子下去,而要堅持結論產生在調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分析可知,材料一側重于調查應從實際出發(fā),而非帶著現(xiàn)成“調子”;結合材料二“你說‘客觀’,人家不能承認,而且人家是對的,因為實際受到影響的是他們,他們不能不防。于是調查者逢著‘秘密’和‘撒謊’了。其實被調查者的‘秘密’和‘撒謊’是調查者的‘秘密’和‘撒謊’的反映。人事很像鏡子,你對別人的態(tài)度反射成了別人對你的態(tài)度”分析可知,材料二側重于不能把客觀曲解為對被調查者的漠然態(tài)度。從調查主體來看,材料一“領導干部進行調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深入田間地頭和廠礦車間,同群眾一起討論問題,傾聽他們的呼聲,體察他們的情緒,感受他們的疾苦,總結他們的經驗,吸取他們的智慧。既要聽群眾的順耳話,也要聽群眾的逆耳言;既要讓群眾反映情況,也要請群眾提出意見……”表明材料一是就領導干部應堅持人民立場和實事求是原則而言的;材料二“科學的社會研究第一是要認清自己的立場和目的。如果你是想去‘敲詐’被調查的人,那么你絕不會得到可靠的材料。天下沒有不知道自衛(wèi)的人,社會科學絕不能從‘斗智’的方法上得來。換一句話說,社會研究必須站在被調查者的利益上”表明材料二是就社會科學調查者應有的立場和目的而言。(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2022·新高考Ⅰ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江上【注】馮至子胥望著昭關以外的山水,世界好像換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卻真實地獲得了真實的生命。時節(jié)正是晚秋,眼前還是一片綠色,夏天仿佛還沒有結束。向南望去,是一片人煙稀少的平原。他在這荒涼的原野里走了三四天,后來原野漸漸變成田疇,村落也隨著出現(xiàn)了,子胥穿過幾個村落,最后到了江邊。太陽已經西斜,岸上三三兩兩集聚了十來個人:有的操著吳音,有的說著楚語。有人在抱怨,二十年來,這一帶總是打過來打過去,弄得田也不好耕,買賣也不好做。一個上了年紀的人說:“前幾年吳王余昧死了,本應該傳位給季札,但是季札死也不肯接受,退到延陵耕田去了。一個這樣賢明的人偏偏不肯就王位,要保持他的高潔?!薄八蛔约罕3指邼?,而一般人都還在水火里過日子,——我恨這樣的人,我們都是吃了他高潔的苦?!币粋€年輕人憤恨地說。那老年人卻諒解季札:“士各有志。他用行為感動我們,不是比做國王有意義得多嗎?——就以他在徐君墓旁掛劍的那件事而論,對于友情是怎樣好的一幅畫圖!”季札在死友墓旁掛劍的事,子胥從前也若有所聞,他再低下頭看一看自己佩著的劍,不覺起了一個愿望:“我這時若有一個朋友,我也愿意把我的劍,當作一個友情的贈品,——而我永久只是一個人?!弊玉氵@樣想時,也就和那些人的談話隔遠了,江水里的云影在變幻,他又回到他自己身上。這時江水的上游忽然浮下一只漁船,船上回環(huán)不斷地唱著歌:日月昭昭乎浸已馳,與子期乎蘆之漪。面前的景色,自己的身世,日月昭昭乎浸已馳,是怎樣感動子胥的心!他聽著歌聲,身不由己地向蘆葦叢中走去。西沉的太陽把蘆花染成金色,半圓的月也顯露在天空,映入江心,是江里邊永久捉不到的一塊寶石。漁夫的歌聲又起了:日已夕兮予心憂悲,月已馳兮何不渡為?歌聲越唱越近,漁舟在蘆葦旁停住了。子胥身不由己地上了船。多少天的風塵仆仆,一走上船,呼吸著水上清新的空氣,立即感到水的溫柔。子胥無言,漁夫無語,耳邊只有和諧的櫓聲,以及水上的泡沫隨起隨滅的聲音。船到江中央,水流變得急驟了,世界回到原始一般地寧靜。子胥對著這滔滔不斷的流水,他想這是從郢城那里流來的。他立在船頭,身影映在水里,好像又回到郢城,因為那里的樓臺也曾照映在這同一的水里。他望著江水發(fā)呆,不知這里邊含有多少故鄉(xiāng)流離失所的人的眼淚。父親的、哥哥的尸體無人埋葬,也許早已被人拋入江心;他們得不到祭享的魂靈,想必正在這月夜的江上出沒。郢城里的王公們都還在享受眼前的升平,誰知道這時正有一個人在遙遠的江上,想把那污穢的城市洗刷一次呢。子胥的心隨著月光膨脹起來……他再看那漁夫有時抬起頭望望遠方,有時低下頭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子胥在他眼里是怎樣一個人呢?一個不知從何處來,又不知向哪里去的遠方的行人罷了。但是子胥,卻覺得這漁夫是他流亡以來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尤其是那兩首歌,是如何正恰中子胥的運命,怕只有最親密的朋友才唱得出這樣深切感人的歌詞,而這歌詞卻又吐自一個異鄉(xiāng)的、素不相識的人的口里。船緩緩地前進著。兩人在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個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一個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鄉(xiāng)。他看那漁夫搖櫓的姿態(tài),他享受到一些從來不曾體驗過的柔情。往日的心總是箭一般地急,這時卻唯恐把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與漁夫共同領會這美好的時刻。船靠岸了,子胥口里有些囁嚅,但他最后不得不開口:“朋友。我把什么留給你作紀念呢?”漁夫倒有些驚奇了。這時子胥已經解下他的劍,捧在漁夫的面前。漁夫嚇得倒退了兩步,他說:“我,江上的人,要這有什么用呢?”“這是我家傳的寶物,我佩帶它將及十年了?!薄澳阋眠@當作報酬嗎?”漁夫的生活是有限的,他常??匆娪行┬腥?,不知為什么離鄉(xiāng)背井要走得那么遠。既然遠行,山水就成為他們的阻礙;他看慣了走到江邊過不來的行人,是多么苦惱!他于是立下志愿,只要一有閑暇,就把那樣的人順便渡過來。因為他引渡的時候多半在晚間,所以就即景生情,唱出那樣的歌曲?!斑@值得什么報酬呢?”子胥半吞半吐地說:“你渡我過了江,同時也渡過了我的仇恨。將來說不定會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漁夫聽了這句話,一點也不懂,他只撥轉船頭,向下游駛去。子胥獨自立在江邊,望著那只船越走越遠了,最后他才自言自語地說:“你這無名的朋友,我現(xiàn)在空空地讓你在我的面前消逝了,將來我卻還要尋找你,不管是找到你的船,或是你的墳墓。”他再一看他手中的劍,覺得這劍已經不是他自己的了:他好像是在替一個永久難忘的朋友保留著這支劍。(有刪改)[注]歷史小說《伍子胥》寫于1942~1943年,取材于春秋時期伍子胥的復仇故事,敘述他由楚至吳的輾轉逃亡。小說共九節(jié),《江上》為第六節(jié),伍子胥過了昭關,繼續(xù)跋涉,前往吳國。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子胥過了昭關,所見風景與前大不相同,那大片綠色和原野,也是子胥再次“獲得了真實的生命”的心情寫照。B.“唯恐把這段江水渡完”,表現(xiàn)了逃亡中的子胥的心態(tài),只有在江上的這段短暫時光,他才能夠平和地欣賞風景。C.子胥同漁夫道別,說話時“有些囁嚅”“半吞半吐”,表現(xiàn)的是子胥渴望同漁夫交流,又礙于隱情而無法敞開心扉。D.“你渡我過了江,同時也渡過了我的仇恨”,子胥在江上領會到漁夫的“世界”,他對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敬鸢浮緽【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的能力。B.“只有……才”錯。此時的子胥是在享受漁夫帶給他的“一些從來不曾體驗過的柔情”。7.關于文中江邊人們談論季札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那位老人欣賞季札不就王位的高潔,也稱贊他以美好的行為感動了世人。B.那位年輕人認為季札不顧百姓死活,只顧獨善其身,逃避了濟世的責任。C.季札掛劍一事進一步說明了他的品行,也為后文的子胥贈劍做了鋪墊。D.季札的退耕田園,與下文漁夫的泛舟江上,共同表達出本文的隱逸主題?!敬鸢浮緿【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的能力。D.“共同表現(xiàn)了本文隱逸的主題”錯誤?!皾O夫的泛舟江上”只是漁人的客觀生活狀態(tài),不是隱逸的表現(xiàn)。8.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緒隨著他在江上的所見所感而逐步生發(fā)展開。請結合文中相關部分簡要分析。(6分)【答案】①江上的風景使伍子胥心態(tài)平和寧靜;②想到父親和哥哥被殺的家仇,他的心又膨脹起來;③漁夫平坦豁達的心境,紓解了伍子胥心中的仇恨,希望自己能從血海深仇中解脫出來。(每點2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的能力。本題要求分析伍子胥在江上的思緒變化。做答本題,首先從文中找出相關語段,然后分析?!耙蛔呱洗澜缁氐皆家话愕膶庫o”這一段景物描寫,表現(xiàn)伍子胥登舟之后寧靜平和的心態(tài)?!白玉銓χ@滔滔不斷的流水……子胥的心隨著月光膨脹起來……”這幾句寫江水引發(fā)的聯(lián)想,伍子胥想到父兄的遭遇,父兄被殺的家仇,他的心情又難以平靜?!八倏茨菨O夫有時抬頭望望遠方,有時低下頭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一段,寫由漁夫引發(fā)的思考。伍子胥把漁夫當作恩人,看作最親密的朋友,是因為漁夫的歌唱出了他的悲痛,也讓他受到了啟發(fā)?!八茨菨O夫搖櫓的姿態(tài),他享受到一些從來不曾體驗過的柔情。往日的心總是箭一般地急,這時卻唯恐把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與漁夫共同領會這美好的時刻”,伍子胥從漁夫搖櫓的姿態(tài),體驗到了平和與柔情,并希望自己能從仇恨中走出來。9.漁夫拒劍是一段廣為流傳的歷史故事,漁夫是一位義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劍之后,更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慮而自盡。本文將漁夫改寫為一個普通漁人,這一改寫帶來了怎樣的文學效果?談談你的理解。(6分)【答案】①漁夫拒劍并自殺的歷史故事,體現(xiàn)了漁夫的俠肝義膽,與普通人的生活較遠,本文將漁夫改寫為一個普通人,更有人情味,更接地氣。②作者通過寫漁夫的歌聲、平坦疏散的心境和淡泊名利的性格對伍子胥的影響,表現(xiàn)了伍子胥思想轉變的曲折歷程,具有很強的啟示意義。③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和語言描寫刻畫伍子胥和漁夫,使人物形象生動鮮活,增強了作品的文學性。④漁夫不僅擺渡伍子胥過江,還擺渡了他的靈魂,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渡人者”的形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每點2分,答對任意3點即可得滿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解讀的能力。題干簡要介紹了“漁夫拒劍”的歷史故事,做答本題首先比較原故事和本文的差別,分析體會。注意題干中的說的“將漁夫改寫為一個普通漁人”,重點要以關鍵詞“普通”作為切入點分析;“帶來了怎樣的文學效果?”提示我們要從文學效果的角度分析。本題為開放性探究題,答案不唯一,可充分打開思路,多角度分析做答。從主題看,原故事側重表現(xiàn)漁夫的狹義精神,本文的將漁夫當作一個普通人來寫,內涵就豐富得多了,俠義精神,指抱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愛國愛民,機智勇敢;扶貧濟困,懲惡揚善;為人仗義,肯于助人;路見不平,替天行道。這樣的人拯救幫助伍子胥似乎是理所當然、合情合理的,無論從對伍子胥的影響還是對讀者的感召方面均不如設置安排一個普通人更有影響力和感化效果,得出答案①漁夫拒劍并自殺的歷史故事,體現(xiàn)了漁夫的俠肝義膽,與普通人的生活較遠,本文將漁夫改寫為一個普通人,更有人情味,更接地氣。從人物塑造上看,本文細膩表現(xiàn)漁夫的形象和性格對伍子胥的影響,體現(xiàn)了“渡江”易,“渡人”難的現(xiàn)實,具有很強的啟示性?!叭赵抡颜押踅疡Y,與子期乎蘆之漪”意思是時間總是在每日每月里在乎已經老去的歲月里,與您相約于蘆葦邊的江水中?!叭找严庥栊膽n悲,月已馳兮何不渡為?”意思是說夕陽已經西下時間不早了,我內心憂愁悲傷,月亮已經升上夜空了,為什么不抓緊時間渡河呢?身為普通人的漁夫時時刻刻惦念了眼前的陌路人,可見其善良無私的人格魅力,怎么能不讓伍子胥深深感動呢?“面前的景色,自己的身世,日月昭昭乎浸已馳,是怎樣感動子胥的心!”“他聽著歌聲,身不由己地向蘆葦叢中走去。西沉的太陽把蘆花染成金色,半圓的月也顯露在天空,映入江心,是江里邊永久捉不到的一塊寶石。漁夫的歌聲又起了”?!斑@是我家傳的寶物,我佩帶它將及十年了”“你要拿這當作報酬嗎?”“漁夫的生活是有限的,他常??匆娪行┬腥耍恢獮槭裁措x鄉(xiāng)背井要走得那么遠。既然遠行,山水就成為他們的阻礙;他看慣了走到江邊過不來的行人,是多么苦惱!他于是立下志愿,只要一有閑暇,就把那樣的人順便渡過來。因為他引渡的時候多半在晚間,所以就即景生情,唱出那樣的歌曲”“這值得什么報酬呢?”“你渡我過了江,同時也渡過了我的仇恨。將來說不定會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薄皾O夫聽了這句話,一點也不懂,他只撥轉船頭,向下游駛去”得出答案②作者通過寫漁夫的歌聲、平坦疏散的心境和淡泊名利的性格對伍子胥的影響,表現(xiàn)了伍子胥思想轉變的曲折歷程,具有很強的啟示意義。“你這無名的朋友,我現(xiàn)在空空地讓你在我的面前消逝了,將來我卻還要尋找你,不管是找到你的船,或是你的墳墓?!薄八僖豢此种械膭?,覺得這劍已經不是他自己的了:他好像是在替一個永久難忘的朋友保留著這支劍”得出答案④漁夫不僅擺渡伍子胥過江,還擺渡了他的靈魂,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渡人者”的形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從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看,“船緩緩地前進著。兩人在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個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一個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鄉(xiāng)。他看那漁夫搖櫓的姿態(tài),他享受到一些從來不曾體驗過的柔情。往日的心總是箭一般地急,這時卻唯恐把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與漁夫共同領會這美好的時刻”“漁夫倒有些驚奇了”“漁夫嚇得倒退了兩步,他說:‘我,江上的人,要這有什么用呢?’”語言描寫和心理、神態(tài)等細節(jié)描寫,使文章生動形象增強可讀性和吸引力,得出答案③。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2021·新高考Ⅰ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東宮顯德殿,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德彝對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兩漢以來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給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鄙显唬骸叭?。朕為天子,所以養(yǎng)百姓也,豈可勞百姓以養(yǎng)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為縣公,惟有功者數(shù)人不降。上與群臣論止盜?;蛘堉胤ㄒ越?,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上聞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名,召見,問以政道。對曰:“隋主好自專庶務,不任群臣,群臣恐懼,唯知稟受奉行而已,莫之敢違。以一人之智決天下之務,借使得失相半,乖謬已多,下諛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誠能謹擇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敗,以施刑賞,何憂不治!”上善其言,擢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賕,密使左右試賂之。有司門令史受絹一匹,上欲殺之,民部尚書裴矩諫曰:“為吏受賂,罪誠當死。但陛下使人遺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鄙蠍?,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當官力爭,不為面從,儻每事皆然,何憂不治?”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迸峋刎谒宥矣谔?,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動則景隨矣。(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C.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D.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皬娮谑摇笔恰版?zhèn)天下”的目的,中間不能斷開,“故”表結果的連詞,引領下文,“故”前斷開,所以排除A、D;“雖”為連詞,經常用于句首,所以在“雖”前面斷開,“皆為王”作謂語,主謂間不該斷開;“遍封宗子”中“宗子”作賓語,“子”后斷開;“于天下利乎”,這是疑問句,承前省略主語“此(這樣做)”,獨立成句。據以上分析排除C。整句話的翻譯為:起初,高祖想以加強皇室宗族的力量來威鎮(zhèn)天下,所以與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遠房堂兄弟以及他們的兒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為王,達數(shù)十人。為此,太宗語氣和緩地征求群臣的意見:“遍封皇族子弟為王,對天下有利嗎?”故選B。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甲子,甲為天干首位,子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紀年月日,文中是紀日。B.宗室,是古代社會中對與君主同一宗族血親的稱謂,歷代皇族例稱為宗室。C.海內,即國內,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繞著大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D.庶務,指國家的各種政務,后來指朝堂之上跟軍國大事相關的各種急務。【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D.“跟軍國大事相關的各種急務”錯誤。庶務,就是指國家的各種政務。亦指這些事務的經辦人員。故選D。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唐太宗贊同封德彝的意見,認為天子應該養(yǎng)育百姓,不應辛勞百姓以養(yǎng)活自己的宗族,于是將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為縣公。B.在討論制止偷盜一事時,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認為應減輕賦稅,選用清官,使百姓衣食無憂,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的。C.唐太宗向張玄素詢問政事,張說隋亡在于君王專權,以致下諛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賢能之臣,考核成敗,賞罰分明,一定能夠大治。D.裴矩是隋朝的舊臣,進入唐朝后,忠于國事,不做面從之臣,敢于進言,對唐太宗的不當行為諫諍,受到唐太宗的認可和當眾表揚?!敬鸢浮緽【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的”錯誤。由原文“安用重法耶”可知,太宗認為沒有必要使用嚴刑峻法,并非否認嚴刑峻法的作用,選項概括不準確。故選B。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每小題4分)(1)上患吏多受賕,密使左右試賂之。(2)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敬鸢浮浚?)皇上擔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賄賂的,暗地里叫身邊人賄賂官員進行試探。(2)君主厭惡聽到自己的過錯,忠臣就會變?yōu)樨?君主喜愛聽到正直的言論,佞臣就會變成忠臣?!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話的得分點為:“患”,擔心;“賕”,賄賂;“左右”,身邊的人。(每點1分,句意1分)第二句話的得分點為:“惡”,討厭;“過”,過錯;“佞”,諂媚。(每點1分,句意1分)14.文末《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評價說“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說的是什么道理?他這樣說的目的是什么?(3分)【答案】①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隨著君主的好惡而行動。(1分)②告誡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2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寫作目的的能力。首先要解釋“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資治通鑒》是一部專為皇帝編撰的介紹歷代興亡得失的作品,其創(chuàng)作目的就是告誡君主如何吸取歷代教訓,這為考生作答給出了提示。司馬光的評價源于上文對唐太宗三個善于納諫的故事,說明君王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和執(zhí)政水平,上行下效,成為臣子的表率,實現(xiàn)良好的君臣互動。參考譯文:唐高祖顯德九年秋天八月甲子這一天,唐太宗在東宮顯德殿即位。起初,高祖想以加強皇室宗族的力量來威鎮(zhèn)天下,所以與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遠房堂兄弟以及他們的兒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為王,達數(shù)十人。為此,太宗語氣和緩地征求群臣的意見:“遍封皇族子弟為王,對天下有利嗎?”封德彝回答道:“太上皇親善厚待皇親國戚,大肆分封宗室,自東西漢以來都沒有如此之多。封給的爵位既高,又多賜給勞力仆役,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顯示自己的大公無私吧!”太宗說:“有道理。朕做天子,就是為了養(yǎng)護百姓,怎么可以勞頓百姓來養(yǎng)護自己的宗族呢!”十一月,庚寅(初五),將宗室郡王降格為縣公,只有功勛卓著的幾位不降。唐太宗和群臣討論如何平息盜賊。有人請求用嚴格的法令來禁止,太宗面含嘲笑著說:“百姓之所以成為盜賊,是因為賦稅勞役繁重,官吏貪污,民眾饑寒切身,所以才不顧廉恥的。朕應當捐棄奢華,減少費用,輕徭薄賦,任用清廉的官員,讓百姓衣食有余,自然就不做盜賊了,哪里需要用重法!”這樣過了幾年以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遺,外面的大門都不用關閉,商旅之人可以在荒郊野外露宿都不用擔心治安問題。太宗聽說了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的名聲,召見他詢問政道,張玄素答道:“隋主喜歡自己把持所有事務,不愿意信任群臣,因此群臣恐懼,只知道受命奉行而已,沒有敢違抗的。以一人的智慧決定天下事,即使能夠做到得失相半,犯的錯誤也已經很多了,加上君主被下面阿諛奉承所蒙蔽,不亡國還等什么!陛下如果能夠謹慎地選擇群臣,將政事分別交付給他們,自己安坐在朝廷上考查其成敗而施以刑法或者賞賜,如果能夠這樣,何必擔心天下治理不好呢?太宗認為他說的很有道理,將他升為侍御史。太宗擔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賄賂的,便秘密安排身邊的人去試探他們。有一個刑部的司門令史收受絹帛一匹,太宗得悉后想要殺掉他。民部尚書裴矩勸諫道:“當官的接受賄賂,罪的確應當處死;但是陛下派人送上門去讓其接受,這是有意引人觸犯法律,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謂‘用道德加以誘導,以禮教來整齊民心’的古訓。”太宗聽了很高興,召集文武五品以上的官員,對他們說:“裴矩能夠做到在位敢于力爭,并不一味地順從我,假如每件事情都能這樣做,國家怎么能治理不好呢?”臣司馬光曰:古人說過:君主賢明則臣下敢于直言。裴矩在隋朝是位佞臣而在唐則是忠臣,不是他的品性有變化。君主討厭聽人揭短,則大臣的忠誠便轉化為諂諛;君主樂意聽到直言勸諫,則諂諛又會轉化成忠誠。由此可知君主如同測影的表,大臣便似影子,表一動則影子隨之而動。(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2023·新高考Ⅰ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答友人論學林希逸逐字箋來學轉難①,逢人個個說曾顏②。那知剝落皮毛處,不在流傳口耳間。禪要自參求印可,仙須親煉待丹還。賣花擔上看桃李,此語吾今憶鶴山③?!咀ⅰ竣俟{:注釋。這里指研讀經典。②曾顏:孔子的弟子曾參和顏回。③鶴山:南宋學者魏了翁,號鶴山。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詩的首聯(lián)描述了當時人們不畏艱難、努力學習圣人之道的學術風氣。B.詩人認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獲得,不能簡單依靠口耳相傳。C.頸聯(lián)中使用“自”“親”二字,以強調要獲得真正學識必須親自鉆研。D.詩人采用類比等方法闡明他的治學主張,使其淺近明白、通俗易懂?!敬鸢浮緼【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賞析詩歌語言、手法的能力。A.“不畏艱難、努力學習圣人之道的學術風氣”錯誤,“學轉難”表明用“逐字箋”的學習方法難以理解經典真諦,且“逢人個個說曾顏”也并非指努力學習圣人之道,而是諷刺當下人們對圣人之道的學習流于表面。故選A。16.詩的尾聯(lián)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賣花擔上看桃李,須樹頭枝底方見活精神也?!苯Y合本詩主題,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答案】①賣花擔上的桃李,雖然也繽紛絢爛,但活力已經不再。(2分)②唯有回歸本原,方能獲得學問真諦,就如同在樹頭枝底欣賞桃李,方能體會到其活潑的精神。(4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句內涵,把握詩歌主題的能力。由題干可知,首先要把握魏了翁名言的意思。“不欲于賣花擔上看桃李,須樹頭枝底方見活精神也”是說在樹頭枝底觀賞桃李才能體會到其活潑潑的精神狀態(tài)。接著把握本詩尾聯(lián)的內容并結合詩歌的主題來談自己的理解?!百u花擔上看桃李,此語吾今憶鶴山”是說大家在肩挑的擔子上觀看鮮花,在喧鬧的酒樓上欣賞音樂,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綻放的盛況,也不可能體會到絲竹管弦的精妙。結合詩歌的標題“答友人論學”可知,此處用“看桃李”來喻指做學問,以“樹頭枝底”來喻指學問的本源,詩人以此說明要想獲得學問的真諦需要回歸本源,這就如同觀賞桃李,賣花擔上的桃李雖美,但離開“樹頭枝底”,沒有了活力,唯有到樹頭枝底才能體會到其活潑的精神狀態(tài)。(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2023·全國甲卷)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鄒忌諷齊王納諫》中記載,齊王接受鄒忌的意見,廣開言路。一開始有很多人進諫,以至“”;過了幾個月后,則“”。(2)鮑照曾以“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表達內心憤懣,李白《行路難》中的兩句詩“,”,描寫相近動作,抒寫近似心情。(3)花和雪都是古詩詞中常見的物象,古代詩人常常以雪喻花,或以花喻雪,比如“,”?!敬鸢浮浚?)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每空1分)【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如“庭”“箸”“拔”“?!薄捌觥钡取H?、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2022·全國甲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能否將珍貴的文物置于掌中觀賞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與未曾展出的國寶親密接觸?……與過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館已經發(fā)生了①_______________的變化。有了科技的助力,這些往日因時空限制而②_______________的事情都已成為現(xiàn)實。“博物館+高科技”讓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為越來越多的人帶來不一樣的觀展體驗,讓他們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來“看不到的事物”。故宮博物院舉辦的那場名為《清明上河圖3.0》的高科技互動展演藝術,用現(xiàn)代超高清數(shù)字技術完美融合古代繪畫藝術。觀眾們沿著張擇端的筆觸走進繁華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樓臺之間,泛舟于汴河之上,觀兩岸人來人往,看水鳥掠過船篷。沉浸其中,確有一種③______________的情趣。在2016年的紀念殷墟婦好墓考古發(fā)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館利用虛擬技術帶領觀眾“回到”婦好墓的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上下6層、深達7.5米的婦好墓葬④_______________。此外還有一些博物館利用虛擬技術,以數(shù)字化方式展現(xiàn)文物全貌。觀眾只需在屏幕上滑動手指,就可近距離、全角度現(xiàn)賞文物,將靜置于展柜中、封存進倉庫里、消散在過往中的歷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觀察歲月留下的每一處細痕。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4分)【答案】(1)翻天覆地(2)不可企及(3)身臨其境(4)一覽無余(每空1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第一處,由“與過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館已經發(fā)生了……的變化”“有了科技的助力,……都已成為現(xiàn)實”可知,此處是說博物館發(fā)生的巨大變化,修飾“變化”,且要體現(xiàn)“變化巨大”,由此可以想到“翻天覆地”;“翻天覆地”,形容變化巨大。第二處,結合“些往日因時空限制而……的事情”可知,此處是說因時空限制而遠到無法觸及,由此可以想到“不可企及”;“不可企及”,沒有希望達到,形容遠遠趕不上。第三處,結合“觀眾們沿著張擇端的筆觸走進繁華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樓臺之間,泛舟于汴河之上,觀兩岸人來人往,看水鳥掠過船篷。沉浸其中”可知,此處是說借助高科技,人們會產生如同親身面臨那種境地,由此可以想到“身臨其境”等詞語;“身臨其境”,親自到了那個地方。第四處,結合“首都博物館利用虛擬技術帶領觀眾‘回到’婦好墓的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上下6層、深達7.5米的婦好墓葬……”可知,此處是說借助虛擬技術讓婦好墓葬全部收入眼底,由此可以想到“一覽無余”;“一覽無余”,形容視野開闊或事物簡單明了,一下就能全都看到。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4分)【答案】故宮博物院舉辦的那場名為《清明上河圖3.0》的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是現(xiàn)代超高清數(shù)字技術與古代繪畫藝術的完美融合。(兩處語病各2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一處,“舉辦……展演藝術”搭配不當,“舉辦”的不是“藝術”,而是“展演”,改為“舉辦……藝術展演”;第二處,“用現(xiàn)代超高清數(shù)字技術完美融合古代繪畫藝術”不合邏輯且語序不當,改為“是現(xiàn)代超高清數(shù)字技術與古代繪畫藝術的完美融合”。20.文中多處用了引號,下列四處引號中用法和其他三處不同的一項是(3分)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C.帶領觀眾“回到”婦好墓的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D.將靜置于展柜中、封存進倉庫里、消散在過往中的歷史“托在手上”【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A.表特殊含義。B.表突出強調。C.表特殊含義。D.表特殊含義。故選B。(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2022·全國甲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又是一年槐花兒飄香的季節(jié),小伙伴們有沒有想起兒時那些帶有媽媽專屬味道的槐花美食?不過,槐花①______。常見的槐花有三種:淡黃色的國槐花,夏末開花,可以入藥②______;白色的刺槐花(也叫洋槐花),夏初開花,花香味甜,可食用但不可入藥;紅色的槐花(變種)僅供觀賞,既不能食用,③______。也就是說,我們吃的槐花美食來自白色刺槐。白色刺槐是我國重要的蜜源、食花和景觀植物,原產北美。而我國土生土長的樹種,是國槐。國槐在我國不只是一種常見的良木,而且作為一種文化元素融入傳統(tǒng)文化之中。比如被奉為“神樹”,種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壇周圍;作為吉祥的象征,種在庭前屋后。古代社會,槐樹還是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宰輔之位的象征,并出現(xiàn)了一些由“槐”字構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詞,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蟬(高官顯貴)、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樹因此也受到讀書人的喜愛。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8個字。(6分)【答案】①并不都是能吃的②但不可食用③也不能入藥(每空2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第一處,前面是說兒時對槐花美食的記憶,“不過”表轉折,結合后面三類槐花的特點來看,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可以藥用,而有的僅供觀賞,所以此處填寫“并非都能食用”這樣的內容。第二處,此處是說淡黃色國槐花的特點,“可以入藥……”和后面洋槐花“可食用但不可入藥”內容相對應,所以此處填寫“但不可食用”。第三處,此處是說紅色槐花的特點,前面國槐花和洋槐花的特點是“可以入藥但不可食用”“可食用但不可入藥”,而此處的紅色槐花“僅供觀賞,既不能食用”,可見后面應是說“也不能入藥”。22.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詞語和文中“槐蟬”所用修辭手法不同的一項是(3分)A.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B.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C.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D.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敬鸢浮緿【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文中“槐蟬”是借代,代指高官顯貴。A.借代,用“管弦”代指音樂。B.借代,用“桑梓”代指家鄉(xiāng)。C.借代,用“蛾眉”代指楊貴妃。D.比喻,是否定喻,“人心”是本體,“木石”是喻體。故選D。四、寫作(60分)23.(2023·全國乙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吹滅別人的燈,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耙换í毞挪皇谴?,百花齊放春滿園?!比绻澜缟现挥幸环N花朵,就算這種花朵再美,那也是單調的。以上兩則材料出自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以生動形象的語言說出了普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