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武客專鐵路沉降變形觀測技術方案_第1頁
石武客專鐵路沉降變形觀測技術方案_第2頁
石武客專鐵路沉降變形觀測技術方案_第3頁
石武客專鐵路沉降變形觀測技術方案_第4頁
石武客專鐵路沉降變形觀測技術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沉降變形觀測技術方案

為評估預測石武客專鐵路路基(含過渡段)、橋梁、涵洞等線下工程最終沉

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確定無硅軌道鋪設時間,確保鋪設質量,制定本沉降觀測

技術方案。

1編制依據(jù)

1、《建筑變形測量規(guī)程》(JGJ/T8-99)

2、《客運專線無磴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暫行規(guī)定》(鐵建設[2006]189號)

3、《客運專線鐵路無磴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技術指南》(鐵建設【2006】158號)

4、《新建石家莊至武漢鐵路客運專線(河北段)SZ-1標段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

5、《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GB12897—2006)

6、《鐵路客運專線竣工驗收暫行辦法》(鐵建設〔2007〕183號)

7、《客運專線無磴軌道鐵路施工技術指南》

8、《工程測量規(guī)范》

9、《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鐵路測量規(guī)程》

10、《客運專線無罐軌道鐵路設計指南》

11、《京石客專鐵路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技術方案》

12、京石客專鐵路工程設計文件

13、鐵道部有關規(guī)定

2工程概況

本管段位于太行山東麓的沖積平原以及黃河沖積平原,地形平坦開闊,地面

高程在40~80m之間,地勢總體上由西向東傾斜,長31318米。

橋梁五座:1).石家莊跨京廣鐵路特大橋(K288+856-K292+320)、2)張掖村

跨青銀高速公路特大橋(DK292+754.47-DK301+525.95).3)殷村特大橋

(DK303+401.28-DK305+681.7)、4)北程村特大橋(K306+577.41-308+422.43)、

5)杜村槐河特大橋(DK310+557.52~DK318+627.25)。

3沉降觀測內容和觀測點數(shù)量

3.1沉降觀測內容

3.1.1橋梁

其中張掖跨青銀高速公路特大橋(DK292+754.47-DK301+525.95)長8.8km、

殷村鎮(zhèn)特大橋(DK303+40L28—DK305+681.70)長2.3km、北程村特大橋

(DK306+577.41~DK308+422.43)長1.8km、杜村槐河特大橋

(DK310+557.52-DK318+627.25)長8.5km。總長21.4km。

3.1.2路基、涵洞、過渡段

DK301+525.95-DK303+401.28長1.8km、DK305+681.70-DK306+577.43長

0.9km、DK308+422.43-DK310+577.53長2.2km,總長4.9km。涵洞19座。

3.2觀測點數(shù)量

主要工程數(shù)量表

觀測元件數(shù)量

定點式半圓形墩身

沉降沉剖面剖觀

沉降觀測類別數(shù)量剖面沉不沉保護備注

觀測降沉降面測

降測試銹鋼測降觀墩

樁板管管樁

壓力計頭測標

一、路基工程

I型斷面104520104一工區(qū)

11型斷面630666暫未統(tǒng)

HI型斷面257525252550計

IV型斷面19191938

二、橋梁工程

一工區(qū)

承臺觀測標6581316

暫未統(tǒng)

墩身觀測標676676

橋臺觀測標

三、涵洞工程一工區(qū)

暫未統(tǒng)

觀測標19114

四、水位井觀測點8

合計1489

存梁臺座

合計29786251296192514306765094

4資源配置

4.1主要施測人員配置

主要施測人員配置表

序號姓名職稱職務備注

1張代富工程師總工程師總體負責人

2羅應祥助理工程師副總工程師技術保障

3何福波高級測量技師測量負責人總體測量控制

4張建華測量技師測量主管施工放樣、測量

5唐海高級測量工測量員測量

6孫松高級測量工測量員測量

7徐雷高級測量工測量員測量

8袁小虹技術員內業(yè)內業(yè)資料整理

9張曉波技術員沉降組長測量

10張華測量技師沉降組長測量

4.2主要機械設備配置

主要機械設備配置表

序號機械設備功率/能力單位數(shù)量條:注

1艙罐車6m31硅公司提供

2搗固棒臺1

3自卸汽車5t1運土

4混凝土拌合站座1提供混凝土

4.3主要測量設備

序號設備名稱規(guī)格單位數(shù)量

1橫剖面沉降測試儀TGPCC-4型臺3

2電子水準儀DNA03臺6

3全站儀TCRA1201臺1

5變形觀測高程控制網

5.1變形觀測高程控制網的建立

變形觀測高程控制網,采用設計院交樁的經過復測的二等水準點作為本次沉

降觀測的水準基點,加密水準點(點間距200nT300m)按二等水準施測作為本次

沉觀測的工作點。水準基點、工作點經過年前、年后兩次測量進行成果對比,符

合二等水準規(guī)范要求,點位穩(wěn)固,能滿足沉降變形觀測的要求。后附:控制點成

果表。

5.2觀測網平面布置示意圖(附后)

6沉降觀測一般技術要求

6.1變形測量等級及精度要求

本線變形測量等級及精度要求按表6-1規(guī)定執(zhí)行:(表6-1)

垂直位移測量水平位移觀測

變形測量等級變形點的高程中誤相鄰變形點的高程變形點點位中誤差

差(mm)中誤差(mm)(mm)

一等±0.3±0.1±1.5

二等±0.5±0.3±3.0

三等±1.0±0.5±6.0

四等±2.0±1.0±12.0

6.2變形監(jiān)測網主要技術要求及建網方式

6.2.1垂直位移監(jiān)測網

6.2.1.1垂直位移監(jiān)測網主要技術要求

垂直位移監(jiān)測網主要技術要求按表4-2執(zhí)行:(表4-2)

相鄰基往返較差、

每站高檢測已

準點高附合或環(huán)

等級差中誤測高差較使用儀器、觀測方法及要求

差中誤線閉合差

差(mm)差(mm)

差(mm)(mm)

DS05型儀器,視線長度415m,

前后視距差40.3m,視距累計

一等0.30.070.15Mn0.2Mn

差(1.5m。按國家一等水準測

量的技術要求施測。

DS05型儀器,按國家一等水準

二等0.50.130.3Mn0.5Mn

測量的技術要求施測。

DS05或DS1型儀器,按《客運

專線鐵路無硅軌道測量技術暫

三等1.00.30.6Mn0.8Mn

行規(guī)定》二等水準測量的技術

要求施測。

DS1或DS3型儀器,按《客運

專線鐵路無硅軌道測量技術暫

四等2.00.71.40Mn2.OMn

行規(guī)定》三等水準測量的技術

要求施測。

6.2.1.2垂直位移監(jiān)測網建網方式

線下工程垂直位移監(jiān)測一般按變形等級三等的要求施測,其監(jiān)測網布設方法

為:在全線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測量布設的基巖點、深埋水準點及一般水準點的基

礎上,按照國家二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進一步加密水準基點或設置工作基點至

滿足工點垂直位移監(jiān)測需要。根據(jù)京津城際沉降觀測經驗,加密后的水準基點(含

工作基點)間距不大于200m時,可基本保證線下工程垂直位移監(jiān)測需要。

6.2.2水平位移監(jiān)測網

6.2.2.1水平位移監(jiān)測網主要技術要求

水平位移監(jiān)測網主要技術要求按表4-3執(zhí)行:(表4-3)

相鄰基準點

測角中誤最弱邊相對中

等級的點位中誤平均邊長(m)作業(yè)要求

差。)誤差

差(mm)

按國家一等平面控

<300土0.7<1/250000

制測量要求觀測

一等+1.5

按國家二等平面控

<150±1.0<1/120000

制測量要求觀測

按國家二等平面控

<300±1.0<1/120000

制測量要求觀測

二等土3.0

按國家三等平面控

<150±1.8<1/70000

制測量要求觀測

按國家三等平面控

<350±1.8<1/70000

制測量要求觀測

三等±6.0

按國家四等平面控

<200±2.5<1/40000

制測量要求觀測

按國家四等平面控

四等±12.0<400+2.5<1/40000

制測量要求觀測

6.2.2.2水平位移監(jiān)測網建網方式

水平位移監(jiān)測網一般按獨立建網考慮,根據(jù)變形測量等級及精度要求進行施

測,并與施工平面控制網進行聯(lián)測,引入施工測量坐標系統(tǒng),實現(xiàn)水平位移監(jiān)測

網坐標與施工平面控制網坐標的相互轉換。

6.3變形測量點的布置要求

變形測量點分為基準點、工作基點和變形觀測點。其布設按下列要求:

(1)每個獨立的監(jiān)測網應設置不少于3個穩(wěn)固可靠的基準點?;鶞庶c應選設在

變形影響范圍以外便于長期保存的穩(wěn)定位置。

(2)工作基點應選在比較穩(wěn)定的位置。對觀測條件較好或觀測項目較少的項目,

可不設立工作基點,在基準點上直接測量變形觀測點。

(3)變形觀測點應設立在變形體上能反映變形特征的位置。

6.4變形監(jiān)測測量工作基本要求

6.4.1、水準基點的引測

沉降觀測引用的水準基點,應采用精密控制網高程水準點。沉降觀測應從最

近的水準基點引測,引測前應對引用水準基點進行檢核,檢核采用復測方式進行,

將前后相鄰的水準基點之間的高差值與原高差值進行對比,當檢測的高差值與原

高差值的差值滿足<±4近mm(L為兩相鄰水準基點間的距離,單位km)時,可

認為擬引測水準基點處于穩(wěn)固狀態(tài)。否則應進一步復測,查明原因、消除問題后

再進行引測。

6.4.2、沉降觀測各項限差規(guī)定及精度要求

1)水準視線長度、視距差及視線高度要求:

視線每站前后視線基輔分劃基輔分劃所測

視距累積差

長度視距差高度讀數(shù)之差高差之差

450m<1.0m<3.0m>0.3m<0.4mm<0.6mm

2)各項觀測精度要求:

A.每測站高差中誤差4±0.5m叫

B.每測段往返較差或附合路線允許閉合差:4±1冊(mm)或4±4五(mm)(注:

n為測站數(shù);L為水準路線長度,以km計);

C.沉降觀測點相對于水準基點高差中誤差W±l.0mm;

6.4.3、儀器設備要求

應使用測量精度不低于±1mm(每千米往返測高差中數(shù)的偶然中誤差)的自

動安平水準儀、氣泡式水準儀或電子水準儀,直接讀數(shù)精度為0.1mm,估讀精度

為0.01mm。水準標尺應采用與之配套的線條式錮瓦合金標尺(尺長根據(jù)現(xiàn)場情

況可選擇Im、2m或3m)或條形編碼尺,以滿足《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

(GB12897-2006)有關規(guī)定要求,在沉降觀測前和沉降觀測過程中的規(guī)定時間

段應對儀器和標尺進行檢定。

6.4.4、沉降觀測水準測量方法

沉降觀測點的高程測量可采用從鄰近水準基點直接測至沉降觀測點的支路

線法,也可采用從鄰近水準基點測至沉降觀測點,再閉合至鄰近另一水準基點的

附合水準路線法。附合水準路線法:附合水準路線法往返測的高差之差及附合路

線閉合差均應小于4±4五mm(L為兩相鄰水準基點間的水準路線長度,單位

km),當高差之差或閉合差超限時,應分析原因,進行補測,直至滿足要求。

6.4.5、觀測測量操作要求

1)沉降觀測每測站觀測程序及具體要求參照《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

(GB12897-2006)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2)沉降觀測測量時,置鏡點、觀測路線、觀測人員、觀測設備應相對固定,在成

像清晰穩(wěn)定的條件下進行觀測,不得在日出前、后半小時內或其他不宜觀測的環(huán)

境條件下進行測量作業(yè);作業(yè)中應經常對水準儀及水準尺的水準器和i角進行檢

查;在同一測站觀測時,不得兩次調焦,以確保觀測成果質量。

3)沉降觀測記錄

沉降觀測數(shù)據(jù)和有關記事項目,應在現(xiàn)場直接記錄在觀測手簿(紙質)中或由儀

器自動記錄在自備的電子文件中。

A、手工記錄觀測手簿。按本方案規(guī)定統(tǒng)一格式(沉降觀測記錄手簿)執(zhí)行,要求:

原始觀測值和記事項目一律用鉛筆直接記錄于手簿中,文字、數(shù)字應清晰工整,

不得潦草模糊。手簿中的任何原始記錄不得擦去或涂改;對原始記錄有錯誤的數(shù)

字(只限于米、分米的讀數(shù))與文字,應仔細核對后以單線劃去,在其上方寫出

正確的數(shù)字和文字,并在備考欄內注明原因。同一測站內不得有兩個相關原始數(shù)

字的連環(huán)更改;對作廢的連續(xù)測站的記錄,應以單線劃去,并注明重測原因及重

測結果記于何處,重測記錄加注“重測”二字。

B、電子記錄應符合相關要求,觀測完成后,應對電子記錄成果形成硬拷貝。

4)沉降觀測數(shù)據(jù)處理和計算

沉降觀測數(shù)據(jù)處理和計算主要包括:沉降觀測手簿的計算;沉降觀測成果的質量

評定(計算每公里或每測站水準測量偶然中誤差);沉降觀測點每期沉降量、累

計沉降量的計算、繪制h-t-s(填土高度、時間、沉降量)曲線;沉降趨勢分析

和預測;路基、橋梁鋪設時機的評估。

7、路基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技術要求

7.1觀測斷面及觀測點的設置原則

7.1.1路基工程沉降變形觀測以路基面沉降觀測和地基沉降觀測為主,應根據(jù)不

同的結構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條件、堆載預壓等具體情況來設置沉降變形觀測

斷面。同時應根據(jù)施工過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質變化情況調整或增設觀測斷面。

7.1.2觀測斷面一般按以下原則設置,同時應滿足設計文件要求。

(1)沿線路方向的間距一般不大于50m;對地勢平坦且地基條件均勻良好的路

塹、填方高度小于5m且地基條件均勻良好的路堤可放寬到100m。

(2)對地形、地質條件變化較大地段應加密斷面,一般間距不大于25m,在變

化點附近應設觀測斷面,以確保能夠反映真實差異沉降。

(3)一個沉降觀測單元(連續(xù)路基沉降觀測區(qū)段為一單元)應不少于2個觀測

斷面。

(4)對地形橫向坡度大于1:5或地層橫向厚度變化的地段應布設不少于1個橫

向觀測斷面。

(5)路堤與不同結構物的連接處應設置沉降監(jiān)測斷面,每個路橋過渡段在距離

橋頭5m、15m、35m處分別設置一個沉降監(jiān)測斷面,每個橫向結構物每側各設置

一個監(jiān)測斷面。

7.1.3觀測斷面類型及組成

(1)路堤均采用堆載預壓。路堤地段采用I、n、in型監(jiān)測斷面,n型斷面僅

在橋頭布置,一般每間隔3個I型監(jiān)測斷面設置一個in型監(jiān)測斷面。

無壓縮層

路堤沉降監(jiān)測剖面元件布置示意圖(I型)

無壓縮層

路堤沉降監(jiān)測剖面元件布置示意圖(II型)

3.305.003.30

----------------:-------------<

沉降板

沉幽覽測樁///-----------------------------::孑流測樁

基床底層

C2O通費士沉降管保護墩路基本體C2Q混凝土沉降管保護地

-G.$xO.5VjT95—\/'0.5x0,5x0.95

剖面沉降管

-k?一--,-,,-…“一一一.........................................................一?^

K比代1觀測樁

壓縮變形層C20MW1

路堤沉降監(jiān)測剖面元件布置示意圖(in型)

(2)I型監(jiān)測斷面包括沉降監(jiān)測樁和沉降板。沉降監(jiān)測樁每斷面設置5個,施

工完基床底層后,預壓土填筑前,距左、右線中心4.7m處于基床底層頂面埋設

2個沉降監(jiān)測樁,其余3個于基床表層施工完成后布置于雙線路基中心及距兩側

路肩1m處的基床表層頂面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基底鋪設碎石墊層的地段埋

設于墊層頂面,基底設混凝土板地段置于板頂面,隨填土增高而逐漸接高測桿及

保護套管。

(3)H型監(jiān)測斷面包括沉降監(jiān)測樁和定點式剖面沉降測試壓力計。沉降監(jiān)測樁

每斷面設置5個,埋設方法同I型監(jiān)測斷面;定點式剖面沉降測試壓力計位于路

堤中心,基底鋪設碎石墊層的地段埋設于墊層頂面,基底設混凝土板地段置于板

頂面。

(4)III型監(jiān)測斷面包括沉降監(jiān)測樁、沉降板和剖面管。沉降監(jiān)測樁每斷面設置

3個,布置于雙線路基中心及距兩側路肩1m處的基床表層頂面上;沉降板位于

路堤中心,底板埋設于基床底層頂面上,陋填土增高而逐漸接高測桿及保護套管,

橫剖面管埋設于路堤基底碎石墊層頂面處。

(5)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于橫向結構物頂部沿橫向結構物的對角線方向

鋪設剖面沉降管.橫向結構物兩側外邊緣各2m處設置一個I型觀測斷面,平面

布置見IV型。

4.305.004.30

壓縮變形層

無壓縮層

路涵過渡段沉降監(jiān)測剖面元件布置示意圖(IV型)

路涵過渡段監(jiān)測平面示意圖(IV型)

7.1.4路基水準路線觀測按國家二等水準測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準路線,沉降

觀測點位布設及水準路線觀測示意圖如圖8.1.4所示:

路基面觀測樁

沉降板

工作基點

觀測方向

圖8.1.4沉降觀測點位布設及水準路線觀測示意圖

7.2觀測元件與埋設技術要求

7.2.1沉降觀測樁:樁體選擇中20mm鋼筋,頂部磨圓并刻畫十字線,底部焊

接彎鉤,待基床表層級配碎石施工完成后,通過測量埋置在監(jiān)測斷面設計位置,

埋置深度0.3m,樁周圍0.15m用C20混凝土澆筑固定,完成埋設后按二等水準

標準測量樁頂標高作為初始讀數(shù)。

圖5.2.1路基沉降觀測樁埋設布置圖

7.2.2沉降板:由底板、金屬測桿(4)40mm鍍鋅鐵管)及保護套管(巾75mmPVC

管)組成。底板尺寸為50cmx50cm,厚5cm.按二等水準標準測量沉降板標高變

化。

(1)沉降板埋設位置應按設計測量確定,埋設位置處可墊10cm砂墊層找平,埋

設時確保測桿與地面垂直。

(2)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墊層,再套上保護套管,保護套管略低于

沉降板測桿,上口加蓋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圍填筑相應填料穩(wěn)定套管,完成沉降

板的埋設工作。

(3)按二等水準標準測量埋設就位的沉降板測桿桿頂標高讀數(shù)作為初始讀數(shù),

K著路基填筑施工逐漸接高沉降板測桿和保護套管,每次接長高度以0.5m為宜,

接長前后測量桿頂標高變化量確定接高量。金屬測桿用螺絲套扣連接,保護套管

用PVC管外接頭連接。

7.2.3定點式剖面沉降測試壓力計:定點式剖面沉降測試壓力計底板采

用沉降板底板,埋設位置應按設計測量確定;埋設位置處可墊10cm砂墊層找平,

埋設時確保底板水平,填土至0.6m高度碾壓密實后開一小凹坑將壓力計放入坑

內,用細粒土將坑填平后,繼續(xù)施工路基填土。埋設完成后,將壓力計監(jiān)測線沿

水平方向甩到坡腳后,在坡腳處設C20素混凝土保護墩(0.5mx0.5mx0.95m),

域內預埋剖面管管材,監(jiān)測線從管內穿出;墩旁設監(jiān)測樁,監(jiān)測樁采用C20素混

凝土灌注,斷面采用0.5mxO.5mxl.6m,并在樁頂預埋半圓形不銹鋼耐磨測

頭,監(jiān)測樁用鋼筋混凝土保護盒保護。待上部一層填料壓實穩(wěn)定后,連續(xù)監(jiān)測數(shù)

日,取穩(wěn)定讀數(shù)作為初始讀數(shù)。

7.2.4剖面沉降管:采用專用塑料硬管,其抗彎剛度應適應被測土體的豎

向位移要求,導管內十字導槽應順直,管端接口密合。剖面沉降測量是將剖面沉

降儀探頭預埋在剖面沉降管十字導槽內,從一端按一定間距依次讀數(shù)。

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地基加固及墊層施工完畢后,填土至0.6m高度碾壓密實

后開槽埋設,開槽寬度20~30cm,開槽深度至地基加固墊層頂面,槽底回填0.2m

厚的中粗砂,在槽內敷設沉降管(沉降管內穿入用于拉動測頭的鍍鋅鋼絲繩),

其上夯填中粗砂至與碾壓面平齊。IV型斷面中剖面管在涵頂填土0.6m厚開槽施

工埋設,原則同基底剖面管埋設方法。沉降管埋設位置擋土墻處應預留孔洞。沉

降管敷設完成后,在兩頭設置0.5mx0.5mx0.95mC20素混凝土保護墩。并于

一側管口處設置監(jiān)測樁,監(jiān)測樁采用C20素混凝土灌注,斷面采用0.5mx0.5m

x1.6m,并在樁頂預埋半圓形不銹鋼耐磨測頭,監(jiān)測樁用鋼筋混凝土保護盒保護。

待上部一層填料壓實穩(wěn)定后,連續(xù)監(jiān)測數(shù)日,取穩(wěn)定讀數(shù)作為初始讀數(shù)。

7.3觀測技術要求

7.3.1路堤地段從路基填土開始進行沉降觀測;路塹地段從級配碎石頂面施工完

成開始觀測。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預壓荷載后應有不少于6個月的觀測期。觀測

數(shù)據(jù)不足以評估或工后沉降評估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應延長觀測時間或采取必

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7.3.2沉降觀測設備的埋設是在施工過程中進行的,施工單位的填筑施工要與設

備的埋設做好協(xié)調,做到互不干擾、影響。觀測設施的埋設及沉降觀測工作應按

要求進行,不能影響路基填筑質量;路基施工不能影響到觀測設備。

7.3.3觀測方法

(1)橫剖面沉降觀測方法

采用橫剖儀和水準儀進行橫剖面沉降觀測。每次觀測時,首先用水準儀按二

等水準精度測出橫剖面管一側的觀測樁頂高程,再把橫剖儀放置于觀測樁頂測量

初值,然后將橫剖儀放入橫剖管內測量各測點。

(2)沉降板觀測方法

采用水準測量方法,按測量精度要求和頻次定期觀測沉降板測桿頂面測點高

程。沉降板觀測時應在測桿頭上套一個專用的測量帽。測量帽下部以剛好套入測

桿為宜,測量帽上部以中心為一半球型的測點。在沉降板測桿接高時應同時測量

接高前后的測桿高程。

(3)路肩沉降觀測樁觀測方法

采用水準測量方法,按測量精度要求和頻次定期觀測路肩觀測樁頂面測點

高程。

(4)定點式剖面沉降測試壓力計直接采用便攜式工程測試儀讀取數(shù)據(jù)。

7.3.4觀測精度要求:路基沉降觀測水準測量的精度為土1.0mm,讀數(shù)取位至

0.1mm;剖面沉降觀測的精度應不低于8mm/30叫橫剖面沉降測試儀最小讀數(shù)不

得大于0.1mm。

7.3.5觀測頻次要求:路基沉降觀測的頻次不低于表7.3.5的規(guī)定。

表7.3.5路基沉降觀測頻次表

觀測階段觀測頻次

一般1次/天

填筑或堆載沉降量突變2~3次/天

兩次填筑間隔時間較長1次/3天

第1個月1次/周

堆載預壓或路基施工完

第2、3個月1/2周

3個月以后1次/月

第1個月1次/2周

無祚軌道鋪設后第2~3個月1次/月

3個月以后1次/3月

注:1、架橋機(運梁車)通過時觀測要求:每1次/3天,連續(xù)3次;以后

1次/I周,連續(xù)3次;以后1次/2周。

7.3.6元件保護要求:

(1)各工區(qū)以工區(qū)長、技術主管為第一責任人,組織領工員、技術員進行元器

件的埋設、測量和保護工作,小組人員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2)元件埋設時應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進行編號,有導線的元件應將導線引出至路基

坡腳監(jiān)測箱內。

(3)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圍內土方應采用人工攤平及小型機具碾壓,不得采用

大型機械推土及碾壓,并配備專人負責指導,以確保元器件不受損壞。

(4)各施工隊應制定穩(wěn)妥的保護措施并認真執(zhí)行,確保元器件不因人為、自然

等因素而破壞,元器件埋設后,制作相應的標示旗或保護架插在上方。路堤填筑

過程中,派專人負責監(jiān)督監(jiān)測斷面的填筑。

7.3.7資料整理要求

(1)應采用統(tǒng)一的路基沉降監(jiān)測記錄表格,做好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的記錄與整理。監(jiān)測

資料應齊全、詳細、規(guī)范,符合設計要求。所有測試數(shù)據(jù)必須真實準確,不得造

假;記錄必須清晰,不得涂改;測試、記錄人員必須簽名。

(2)所測數(shù)據(jù)必須當天及時輸入電腦,分析,整理,核對無誤后在計算機內保

存。

(3)按照提交資料要求及時對測試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分析、匯總,及時繪制路基

面、填料及路基各項監(jiān)測的荷載-時間-沉降過程曲線。并按有關規(guī)定整理成冊,

報送有關單位進行沉降分析、評估.

(4)路基填筑過程中應及時整理路堤中心沉降監(jiān)測點的沉降量,當路堤中心地

基處沉降觀測點沉降量大于10mm/天時,應及時通知項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

工,待沉降穩(wěn)定后再恢復填土,必要時采用卸載措施。

7.3.8水位井

(1)沿線路基段落需設置水位井,觀測路基填土和堆載預壓過程中,地下水位

的變化情況。

(2)水位井一般每公里設置一處(每工點至少設一處),布設在距路基坡腳20m

外,具體設計里程見圖紙.

(3)水位壓力計直接采用便攜式工程測試儀讀取數(shù)據(jù)。

(4)PVC管地下水位以下部分打孔制成花管。

(5)水位井需設置保護盒保護。

8.橋涵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技術要求

8.1觀測點的設置原則

8.1.1每個橋墩臺均設置承臺觀測標、墩身觀測標。墩臺沉降觀測點可在墩頂、

墩身或承臺上布置。在地質條件較好地段,每個墩臺可設置一個觀測點;其余地

段的墩臺應不少于2個觀測點,布置于墩臺兩側。但對于地質條件復雜、變化較

大的墩臺,觀測點總數(shù)不應少于4個。

8.1.2承臺觀測標:

設置兩個觀測標,觀測標-1設置于底層承臺左側小里程角上,觀測標-2設置于

底層承臺右側大里程角上。承臺觀測標為臨時觀測標,當墩身觀測標正常使用后,

承臺觀測標隨基坑回填將不再使用。

8.1.3墩身觀測標:

墩身觀測標埋設,當墩全高大于14m時(指承臺頂至墩臺墊石頂),需要埋設兩

個墩身觀測標;當墩全高小于等于14m時,埋設一個墩身觀測標。墩身觀測標一

般設置在墩底部高出地面或常水位0.5m左右的位置;當墩身較矮,梁底距離地

面凈空較低不便于立尺觀測時,墩身觀測標可設置在對應墩身埋標位置的頂帽

上。橋墩上觀測標的具體設置位置見圖8.1.3。

8.1.4橋臺觀測標:

原則上應設置在臺頂(臺帽及背墻頂),測點數(shù)量不少于4處,分別設在臺帽兩

側及背墻兩側(橫橋向)。橋臺觀測標的具體設置位置見圖8.1.4。

寧身列面

,京方上方、

基礎平面

圖8.1.3承臺與墩身觀測標設置

橋臺正面橋臺側面

橋臺平面

圖8.1.4橋臺觀測標埋設位置示意圖

8.1.5梁體觀測標:

對原材料變化不大、預制工藝穩(wěn)定、批量生產的預應力混凝土預制梁,每

30孔選擇1孔設置觀測標,當實測彈性上拱度大于設計值的梁,前后未觀測的

梁應補充觀測標,逐孔進行觀測;其余現(xiàn)澆梁(包括支架現(xiàn)澆制梁、移動模架制

梁、節(jié)段拼裝制梁等)逐孔設置觀測標,當實測彈性上拱度大于設計值的梁,前

后未觀測的梁應補充觀測標,逐孔進行觀測。

8.2觀測點布置

8.2.1、連續(xù)梁上的觀測標,根據(jù)不同跨度,分別在支點、中跨跨中及邊跨1/4

跨中附近設置,3跨以上連續(xù)梁中跨布置點相同,詳見附圖8.2.1.1,圖8.2.1.2。

圖8.2.1.1梁部測點橫向布置示意圖

立面

?1/4邊修長

噬觸立曼.2一O£一:-?觀嘛--

。0OO

圖8.2.1.2連續(xù)梁梁部測點縱向布置示意圖

8.2.2、對大跨度橋梁等特殊結構應由設計單位單獨制定變形觀測方案,施工單

位按照設計方案進行觀測。咨詢單位組織評估。

8.2.3、涵洞觀測標:

涵洞變形觀測包括涵洞自身及涵頂填土沉降觀測兩部分組成。每座涵洞均要

進行沉降觀測,觀測標原則上應設在涵洞兩側的邊墻上,在涵洞進出口及涵洞中

心分別設置,每座涵洞測點數(shù)量為6個。涵洞填土后觀測點可從邊墻位置移動到

帽石上,涵洞進出口的帽石上各設置兩個測點,位于帽石兩側位置。涵頂填土沉

降觀測參照路基地段沉降觀測點布置方式,采用在涵頂線路中心位置埋設沉降板

進行觀測的方式。見圖8.2.3

涵軸斷面

涵洞觀測標1涵洞觀測標2

,左1中3右5產

箱身截面

涵洞觀測標3涵洞觀測標1

右2左1

圖8.2.3涵洞觀測標埋設位置示意圖

8.3橋梁墩臺觀測線路

8.3.1橋梁承臺水準路線觀測按二等水準測量精度要求形成閉合水準路線,沉降

觀測點位布設于承臺對角(左側小里程、右側大里程),水準路線觀測示意圖如

圖8.3.1所示:兩水準點之間有230m,可以觀測7個承臺,如圖需要置16次鏡,

每次鏡置于兩承臺之間。

23456

\IJ

于?木、,,不71r.

承臺觀測標

工作基點

-觀測方向

置鏡點

圖8.3.1橋梁承臺沉降觀測水準路線示意圖

8.3.2橋梁墩身水準路線觀測按二等水準測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準路線,沉降

觀測點位布設于墩身一側,水準路線觀測示意圖如圖8.3.2所示:兩水準點之間

有230m,可以觀測7個墩身,如圖要置8次鏡,每次鏡置于兩墩身之間。

置鏡點

圖8.3.2橋梁墩身沉降觀測水準路線示意圖

8.3.3對于先做好個別承臺,距水準點很近,水準路線觀測按二等水準測量精度

要求形成閉合水準路線,沉降觀測點位布設于承臺對角(左小右大),水準路線

觀測示意圖如圖8.3.3所示:距水準點很近,可以觀測2個承臺,如圖要置4次

鏡,每次鏡置于兩承臺之間。

承臺觀測標

工作基點

-觀測方向

置鏡點

圖8.3.3橋梁個別承臺沉降觀測水準路線示意圖

8.3.4對于做好的來個別墩身,距水準點很近,水準路線觀測按二等水準測量精

度要求形成閉合水準路線,沉降觀測點位布設于墩身一側,水準路線觀測示意圖

如圖8.3所示:可以觀測2個承臺,如圖要置3次鏡,每次鏡置于兩墩身之間。

12

墩身觀測標

工作基點

觀測方向

置鏡點、

圖8.3.4橋梁承臺沉降觀測水準路線示意圖

8.4觀測元件與埋設技術要求

8.4.1承臺觀測標

沉降觀測樁:選擇中20mm鋼筋,頂部磨圓,埋置深度不小于0.1m,高出埋設表

面3mm,表面做好防銹處理。完成埋設后,測量樁頂標高作為初始讀數(shù)。

^20nyn鋼筋

錨固砂漿

圖8.4.1承臺觀測標設置

8.4.2墩身觀測標:

采用。14mm不銹鋼螺栓。見下圖所示:

o

40x40x2域身面

圖8.4.2墩身觀測標設置

8.4.3橋臺觀測標、涵洞觀測標可參考設計技術交底設置。

8.4.4預應力混凝土梁梁體觀測標橋面鋪裝完成前可參考設計技術交底設置,橋

面鋪裝完成后的布置及觀測應符合下列要求:

8.4.4.1橋面鋪裝完成后的梁體徐變觀測點的設置位置

設計圖紙有明確指定位置的,按設計圖紙指定位置布設;設計圖紙沒有規(guī)定的,

梁體徐變觀測點的設置:橫向在防撞墻內側10cm處,縱向仍在梁中及兩端支座

處。

8.4.4.2梁體徐變觀測點的埋設要求

在橋面鋪裝施工時,按《客運專線鐵路無碓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指南》附錄A圖

A.0.2規(guī)定進行埋設。已完成橋面鋪裝,打入巾6mm膨脹螺栓,端頭打磨成圓弧

形。為保護防水層卷材的完整,不應在預應力梁梁體制作階段預埋橋面鋪裝完成

后的梁體徐變觀測點。

8.4.5無磴軌道鋪設時梁體測點的轉移技術要求待補充規(guī)定中詳細要求。

8.5觀測技術要求

8.5.1從承臺施工完成后,等混凝土終凝后或24小時內就要開始進行沉降首次

觀測,承臺觀測標為臨時觀測標,當墩身觀測標正常使用后,承臺觀測標隨基坑

回填將不再使用。隨施工的逐步進行依次進行墩身、橋臺、梁體的變形觀測。

8.5.2沉降觀測設備的埋設是在施工過程中進行的,施工單位的橋梁施工要與設

備的埋設做好協(xié)調,做到互不干擾、影響。觀測設施的埋設及沉降觀測工作應按

要求進行,不能影響橋梁施工質量。

8.5.3觀測精度要求:

橋涵基礎沉降和梁體徐變沉降變形的觀測精度為土1mm,讀數(shù)取位至0.01mm。

8.5.4觀測頻次要求:

墩臺基礎沉降觀測一般根據(jù)下表中要求的時間間隔進行。

表8.5.4.1墩臺基礎沉降觀測頻次表

觀測頻次

觀測階段備注

觀測期限觀測周期

設置觀測點,

墩臺基礎施工完成//

進行首次觀測

承臺回填時,

荷載變化前后各1次或1次

墩臺混凝土施工全程臨時觀測點取

/周

架梁前全程1次/周

預制梁預制梁架設全程前后各1次

橋附屬設施施荷載變化前后各1次或1次

全程

工/周

制梁前全程前后各1次

上部結構施荷載變化前后各1次或1次

橋位施全程

工中/周

工橋梁

附屬設施施荷載變化前后各1次或1次

全程

工/周

架橋機(運梁車)通過全程前后各1次

巖石地基的橋

橋梁主體工程完工~無

》6個月1次/周梁,一般不宜

喳軌道鋪設前

少于2個月

無喳軌道鋪設期間全程1次/周

240~3個月1次/月

工后沉降

無硅軌道鋪設完成后個4~12個月1次/3個月

長期觀測

月13~24個1次/6個月

注:1)、觀測墩臺沉降時,應同時記錄結構荷載狀態(tài)、環(huán)境溫度及天氣日照情況。

2)、架橋機(運梁車)通過時觀測要求:第一次通過和第二次通過前后均需

要觀測,其后每1次/I天,連續(xù)2次;其后每1次/3天,連續(xù)3次,以后1次

/I周。

2梁體徐變觀測據(jù)下表中要求的時間間隔進行。

表8.5.4.2梁體徐變觀測頻次表

梁體測量間隔表

觀測階段觀測周期

預應力終張拉張拉前、后各1次

張拉完成后第1天

張拉完成后第3天

預應力張拉完成~無喳軌道鋪設前

張拉完成后第5天

張拉完成后1~3月,每7天為一測量周期

橋梁附屬設施安裝1次/周,要求安裝前、后必須各有1次

無喳軌道鋪設期間1次/周

第0~3個月,每1個月為一測量周期

無喳軌道鋪設完成后

第4~24個月,每3個月為一測量周期

3涵洞沉降觀測據(jù)下表中要求的時間間隔進行,涵洞頂填土沉降的觀測應與路基

沉降觀測同步進行。

表8.5.4.3涵洞沉降觀測頻次表

觀測頻次

觀測階段備注

觀測期限觀測周期

涵洞基礎施工完成//設置觀測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