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23高考語文一輪 專題12高考文言文常見考點:分析理解文章內容 試卷(原卷+解析)_第1頁
備考2023高考語文一輪 專題12高考文言文常見考點:分析理解文章內容 試卷(原卷+解析)_第2頁
備考2023高考語文一輪 專題12高考文言文常見考點:分析理解文章內容 試卷(原卷+解析)_第3頁
備考2023高考語文一輪 專題12高考文言文常見考點:分析理解文章內容 試卷(原卷+解析)_第4頁
備考2023高考語文一輪 專題12高考文言文常見考點:分析理解文章內容 試卷(原卷+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備考2023高考語文一輪專題12高考文言文常見考點:分析理解文章內容試卷(原卷+解析)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12高考文言文常見考點:分析理解文章內容

一、文言文閱讀

(2022·全國·高三專題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淮陰人韓信,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及項梁度淮,信乃杖劍從之。梁敗,又屬項羽。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信度何等已數(shù)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王曰:“丞相何亡?!蓖醮笈缡ё笥沂?。居一二日何來謁王,王且怒且喜。何曰:“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可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蓖踉唬骸拔嵋嘤麞|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初,陽武人陳平事魏王咎于臨濟。人或讒之,平亡去。后事項羽,賜爵為卿。殷王反楚,項羽使平擊降之,還,拜為都尉。居無何漢王攻下殷項王怒將誅定殷將吏平懼乃封其金與印使使歸項王仗劍亡渡河,歸漢王于修武,漢王召入,賜食,遣罷就舍。平曰:“臣為事來,所言不可以過今日。”于是漢王與語而說之,問曰:“子之居楚何官?”曰:“為都尉。”是日即拜平為都尉,使為參乘。漢王謂陳平曰:“天下紛紛,何時定乎?”陳平曰:“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鐘離眛、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shù)人耳。大王誠能捐數(shù)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睗h王曰:“善!”乃出黃金四萬斤與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平多以金縱反間于楚軍,宣言諸將鐘離眛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王果意不信鐘離眛等。揚子《法言》:或問“楚敗垓下,方死,曰‘天也’,諒乎?”曰“漢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楚憞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負,天曷故焉!”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高帝滅楚》)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居無何/漢王攻下殷/項王怒將/誅定殷將吏/平懼/乃封其金與印/使使歸項王/仗劍亡/

B.居無何/漢王攻下殷/項王怒/將誅定殷將吏/平懼/乃封其金與印/使使歸項王/仗劍亡/

C.居無何/漢王攻下殷/項王怒將/誅定殷將吏/平懼/乃封其金/與印使使歸項王/仗劍亡/

D.居無何/漢王攻下殷/項王怒/將誅定殷將吏/平懼/乃封其金/與印使使歸項王/仗劍亡/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顧王策安所決耳”和“君臣相顧”(《伶官傳序》)中的“顧”含義相同。

B.拜,是指授予官職,任命。除此之外,我國古代還常用“辟”“除”“授”等詞表示授予官職。

C.齋戒,指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禮前,要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葷、不游樂等,以表示虔誠莊敬。

D.參乘,即“驂乘”。古時乘車,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在車右陪乘或擔任警衛(wèi)的人,稱“參乘”。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蕭何慧眼識英杰,認為韓信是個奇才。韓信猜測蕭何等人多次向劉邦推薦自己,但自己未能得到劉邦的重用,就逃離了漢營。

B.蕭何認為,漢王劉邦無論是在漢中稱王,還是想奪取天下,都得依靠韓信。劉邦最終也聽從了蕭何的建議,任命韓信為大將。

C.陳平最初在臨濟魏王咎手下做事,后來侍奉項羽,因立下戰(zhàn)功,被任命為都尉。最后陳平到修武去投奔了劉邦,并得到重用。

D.劉邦聽從陳平的建議,拿出了四萬斤黃金,讓陳平自由使用,不加過問。陳平成功地實施反間計,讓項羽疏遠了鐘離眛等人。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王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2)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5.揚雄認為劉邦取得勝利的關鍵在于能做到“群策群力”,文中哪里能體現(xiàn)劉邦的“群策群力”?請簡要概括。

1.B2.A3.B4.(1)漢王說:“我也想要向東進軍,怎么能沉悶地在這里長期居住呢!”

(2)項王為人心中多疑并相信讒言,這樣一定會使他們內部相互殘殺,漢王趁機率領軍隊攻打楚軍,打敗楚軍是一定的了。5.①劉邦采納蕭何的建議,重用韓信。②劉邦用陳平的反間計,成功離間了項羽君臣。

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過了不久,漢王攻占了殷地。項羽發(fā)怒,準備殺掉那些參與平定殷地的將領和官吏。陳平很害怕,便把他所得的黃金和官印封好,派人送還給項羽,隨即持劍逃亡?!绊椡跖埃髦^結構,句意完整,單獨成句,后面斷開,排除AC;“金與印”作“封”的賓語,后面斷開,排除D。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A.“含義相同”錯誤。前者是“只是”的意思,后者是“看”的意思。句意:只是看您作哪種抉擇了。/君臣相互看著。故選A。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蕭何認為,漢王劉邦無論是在漢中稱王,還是想奪取天下,都得依靠韓信”錯誤。原文為“何曰:‘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可與計事者’”,蕭何認為,劉邦如果只想在漢中長久稱王,沒有必要任用韓信;但如果想奪取天下,那就非重用韓信不可,其他沒有人能共謀大業(yè)。故選B。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東”,向東進軍;“安能”,怎么能;“郁郁”,沉悶。(2)“相”,相互;“因”,趁機;“破”,打敗。

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和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結合“‘必欲爭天下,非信無可與計事者……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至拜大將,乃韓信也”可概括出:劉邦采納蕭何的建議,重用韓信。結合“大王誠能捐數(shù)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漢王曰:‘善!’乃出黃金四萬斤與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平多以金縱反間于楚軍,宣言諸將鐘離眛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王果意不信鐘離眛等”可概括出:劉邦用陳平的反間計,成功離間了項羽君臣。參考譯文:

淮陰人韓信,家里貧窮沒有什么善行,不能被推選擔任官吏。等到項梁率起義軍渡過淮河北上時,韓信于是帶著劍追隨他。項梁失敗后,又追隨項羽。漢王劉邦進入蜀地之后,韓信逃離楚軍歸屬漢王。韓信數(shù)次與蕭何談話,蕭何感到他不同尋常。韓信推測蕭何等人已經多次向漢王舉薦過他,但漢王一直沒有重用自己,于是就逃亡離開。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向漢王報告,自己便去追趕他。有人對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漢王大怒,蕭何的離去如同失去左右手。過了一兩天蕭何回來拜見漢王,漢王又生氣又驚喜。蕭何說:“漢王您如果只是想在漢中長久稱王,沒有必要任用韓信;但如果您想奪取天下,那就非重用韓信不可,其他沒有人能和您共謀大業(yè)。只是看您作哪種抉擇了?!睗h王說:“我也想要向東進軍,怎么能沉悶地在這里長期居住呢!”于是漢王就想召見韓信授予他官職。蕭何說:“大王平日向來傲慢無禮,現(xiàn)在要任命大將,如同招呼小孩兒一樣,這就是韓信要離去的原因啊!漢王您如果要任命他官職,必須選擇一個良辰吉日,沐浴齋戒,設置壇場,舉行授職的儀式才行?!睗h王答應了蕭何的要求。很多將軍都很歡喜,人人都以為自己能升上大將。等到授官時,沒想到被授予大將的是韓信,全軍都無比驚訝。起初,陽武人陳平在臨濟侍奉魏王魏咎。有人在魏王面前說他的壞話,陳平只好逃離。后來侍奉項羽,項羽賜封給他卿的爵位。殷王司馬卬反楚時,項羽就派陳平去攻打并降服了殷王。陳平領兵返回,項羽就授予他都尉之職。過了不久,漢王攻占了殷地。項羽發(fā)怒,準備殺掉那些參與平定殷地的將領和官吏。陳平很害怕,便把他所得的黃金和官印封好,派人送還給項羽,隨即持劍逃亡。陳平渡過黃河,到修武去投奔漢王。漢王于是召見了陳平,賜給他酒飯,然后就派人送他到客舍歇息。陳平說:“我是因有要事才來求見您的,所要說的不能夠延遲過今日。”于是漢王與他交談,并喜歡他的言論,問道:“你在楚軍中任的是什么官職?”陳平說:“任都尉?!边@一天,劉邦就授予陳平都尉之職,并讓他做自己的陪乘官。漢王對陳平說:“現(xiàn)在天下動蕩不安,什么時候才能安定呢?”陳平說:“項王身邊剛直的大臣只有范增、鐘離眜、龍且、周殷這些人,不過幾個人罷了。大王您如果能夠拿出幾萬斤的黃金,施行反間計,就能離間他們君臣的關系,讓項王懷疑他們的忠心。項王為人心中多疑并相信讒言,這樣一定會使他們內部相互殘殺,漢王趁機率領軍隊攻打楚軍,打敗楚軍是一定的了?!睗h王說:“好!”于是拿出四萬斤黃金交給陳平,讓他任意使用,不過問錢的去處。陳平用大量的金錢在楚軍中施行反間計,揚言說鐘離眜等將軍擔任項王的大將,功勛卓著,卻得不到分封土地及稱王的機會,所以他們想和漢王聯(lián)合起來,將項羽消滅并且瓜分他的土地而稱王。項羽果然心存猜忌不再信任鐘離眜等人。揚雄《法言》寫道:有人問“楚王兵敗垓下,將要死的時候說‘是上天亡我’,能相信這種說法嗎?”回答說:“漢王劉邦盡量發(fā)揮、利用眾人的計謀,這些計謀調動了眾人的力量。楚王項羽憎惡采用眾人的計謀,只發(fā)揮個人的作用。善于發(fā)揮、利用眾人智謀和力量的人就能取得勝利,只憑一己的智謀和力量的人就會失敗,這與上天有什么關系啊!”

(2022·河南·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楊昭儉,字仲寶,京兆長安人。曾祖嗣復,唐門下侍郎、平章事、吏部尚書。祖授,唐刑部尚書。父景,梁左諫議大夫。昭儉少敏俊,后唐長興中,登進士第。解褐成德軍節(jié)度推官。歷鎮(zhèn)、魏掌書記,拜左拾遺、直史館,與中書舍人張昭遠等同修《明宗實錄》。書成,遷殿中侍御史。天福初,改禮部員外郎。晉祖命宰相馮道為契丹冊禮使,以昭儉為介,授職方員外郎,旋加虞部郎中,俄以本官知制誥。不逾月三拜命,時人榮之。又為荊南高從誨生辰國信使,賜金紫。使回,拜中書舍人,又為翰林學士。時驕將張彥澤鎮(zhèn)涇原,暴殺從事張式,朝廷不加罪。昭儉與刑部郎中李濤、諫議大夫鄭受益抗疏論列,請置之法,疏奏不報。會有詔令朝臣轉對,或上封奏,亦許以不時條奏。昭儉復上疏曰:“天子君臨四海日有萬機懋建諍臣彌縫其闕今則諫臣雖設言路不通藥石之論不達于圣聰而邪佞之徒取容于左右。御史臺紀綱之府,彈糾之司,銜冤者固當昭雪,為蠹者難免放流。陛下臨御以來,寬仁太甚,徒置兩司,殆如虛器。遂令節(jié)使慢侮朝章,屠害幕吏,始訴冤于丹闕,反執(zhí)送于本藩。茍安跋扈之心,莫恤冤抑之苦。愿回睿斷,誅彥澤以謝軍吏?!庇墒菣喑技芍埜媛尻?,不赴晉祖喪,為有司所糾,停官。未幾,起為河南少尹,改秘書少監(jiān),尋復中書舍人。時河決數(shù)郡,大發(fā)丁夫,以本部帥董其役,既而塞之。晉少主喜,詔立碑記其事。昭儉表諫曰:“陛下刻石紀功,不若降哀痛之詔;搞翰頌美,不若頒罪己之文。”言甚切至,少主嗟賞之,卒罷其事。周世宗愛其才,復召入翰林為學士。后改御史中丞,多振舉臺憲故事。未幾,以鞫獄之失,出為行軍司馬。開寶二年,入為太子詹事,以眼疾求退。六年,以工部尚書致仕。太宗即位,加禮部尚書。太平興國二年,卒,年七十六。昭儉美風儀,善談名理,事晉有直聲。然利口喜譏訾,執(zhí)政大臣懼其構謗,多曲徇其意。

(節(jié)選自《宋史·楊昭儉傳》)

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天子君臨四海/日有萬機懋建/諍臣彌縫其闕/今則諫臣/雖設言路/不通藥石之論/不達于圣聰/而邪佞之徒取容于左右

B.天子君臨四海/日有萬機/懋建諍臣/彌縫其闕/今則諫臣雖設/言路不通/藥石之論不達于圣聰/而邪佞之徒取容于左右

C.天子君臨四海/日有萬機懋建/諍臣彌縫其闕/今則諫臣雖設/言路不通/藥石之論不達于圣聰/而邪佞之徒/取容于左右

D.天子君臨四海/日有萬機/懋建諍臣/彌縫其闕/今則諫臣/雖設言路/不通藥石之論/不達于圣聰/而邪佞之徒/取容于左右

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刑部:掌管天下的法律刑獄。六部各部以尚書為正職,刑部尚書的權利位六部尚書之首。

B.解褐:解去平民所穿的粗布衣服,易上官服,擔任官職。喻指入仕為官,也稱“釋褐”。

C.知制誥:掌管起草誥命。唐初以中書舍人為之,掌外制,后用作官名,宋代為清要之職。

D.轉對:宋制,臣僚每隔數(shù)日輪流入內殿見皇帝,指陳時政得失,謂之轉對,也叫“輪對”。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楊昭儉出身官宦世家,年輕時官運亨通,曾經一月之內三拜命,當時人人以他為榮。

B.楊昭儉作為諍臣,敢于直言,無論是張彥澤案,還是晉少主立碑記,他都直陳不諱。

C.楊昭儉因為張彥澤案,權臣都非常忌憚他,也正因為得罪了權貴,所以最終被停官。

D.楊昭儉為官幾起幾落,始終心系朝廷,選文既肯定了他正直的官名,也指出了他的缺點。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后改御史中丞,多振舉臺憲故事。未幾,以鞫獄之失,出為行軍司馬。

(2)然利口喜譏訾,執(zhí)政大臣懼其構謗,多曲徇其意。

6.B7.A8.C9.(1)之后,楊昭儉改任為御史中丞,多次整頓整治御史臺的舊典章制度。不久,由于審訊案件的失誤,出朝做了行軍司馬。

(2)然而楊昭儉言辭鋒利喜歡譏諷非議人,執(zhí)政大臣害怕他陷害誹謗,大多委屈自己順從他的意思。

6.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天子統(tǒng)治天下,日理萬機,設直言諫諍大臣,彌補政治的缺失。當今則是諫諍的大臣雖然設立,而向朝廷進言的道路不通暢,藥石般諫議的話不能傳到圣上的耳中,而奸邪諂媚之徒在左右討好。

從句法上看“日有萬機”,“日”主語,“有”謂語,“萬機”賓語,本句主謂賓齊全,結構完整,前后斷開,排除選項AC;

“言路不通”,“言路”是主語,“不通”謂語,本句為主謂結構,單獨成句,排除D。

故選B。

7.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A.“刑部尚書的權利位六部尚書之首”錯誤。六部尚書之首是吏部尚書,自隋唐開始吏部尚書基本上一直是六部尚書之首。

故選A。

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正因為得罪了權貴,所以最終被停官”錯誤。原文“會請告洛陽,不赴晉祖喪,為有司所糾,停官”,并非因為得罪權貴。

故選C。

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題得分點有:“故事”,舊典章制度;“鞫”,審訊;“出”,出京為官。

(2)題得分點有:“利口”,言辭鋒利;“譏訾”,譏諷非議;“構謗”,陷害誹謗;“曲徇”,委屈自己順從。

參考譯文:

楊昭儉,字仲寶,京兆長安人。曾祖父楊嗣復,在唐朝擔任過門下省侍郎、平章事、吏部尚書。祖父楊授,在唐朝做過刑部尚書。父親楊景,在后梁擔任左諫議大夫。楊昭儉少年時聰明俊逸,后唐長興年間,考中進士。被任命為成德軍節(jié)度推官。歷任鎮(zhèn)、魏掌書記,被授為左拾遺、直史館,與中書舍人張昭遠等人一同編修《明宗實錄》。書編成后,升遷為殿中侍御史。天福初年,改任禮部員外郎。晉祖命令宰相馮道任契丹冊禮使,讓楊昭儉為副使,授職方員外郎,隨即加官虞部郎中,不久憑借本官身份掌管起草誥命的事務。不超過一個月就三次授官任職,當時的人贊揚他。(緊接著)又擔任荊南高從誨生辰國信使,賞賜他金紫。出使回來,授官中書舍人,又任翰林學士。當時驕橫的將官張彥澤鎮(zhèn)守涇原,殘暴地殺死從事張式,但朝廷沒有加罪于他。楊昭儉與刑部郎中李濤、諫議大夫鄭受益上書直言論說,請求依用法律處置張彥澤。疏奏沒有得到答復。正逢皇帝下詔讓在朝的大臣依次對答政事,有人上呈密封的章奏,也允許隨時分條陳奏。楊昭儉又上疏說:“天子統(tǒng)治天下,日理萬機,設直言諫諍大臣,彌補政治的缺失。當今則是諫諍的大臣雖然設立,而向朝廷進言的道路不通暢,藥石般諫議的話不能傳到圣上的耳中,而奸邪諂媚之徒在左右討好。御史臺是執(zhí)法的官府、彈劾糾察的部門,含冤的人本來應當?shù)玫秸蜒鲪旱娜艘矐敱涣鞣?。陛下統(tǒng)治天下以來,過于寬厚仁慈,白白地設置了兩司,幾乎如同虛設。這就讓節(jié)度使輕視侮辱朝廷的典章,屠殺幕府的官吏,剛向朝廷申冤之初,反被送回當?shù)貙徖怼_@就讓跋扈之徒暫且安身,而含冤銜屈之人的苦楚不得體恤。希望陛下重新判決,殺掉張彥澤向軍吏謝罪?!币虼藱喑技珊迼钫褍€。恰逢他請求到洛陽休假,沒有奔赴晉祖的喪事,就被有關部門檢舉,停了官。不久,被起用為河南少尹,后改任秘書少監(jiān),很快再任中書舍人。當時黃河決口危及數(shù)州,他大量征發(fā)壯丁民工,以本部長官主管這次勞役,很快就把決口堵住。晉少主很高興,下令立碑記錄這件事。楊昭儉上表進諫說:“陛下雕刻碑文記錄功績,不如下發(fā)沉痛的詔書;施展文采筆墨頌揚美德,不如發(fā)布自責的文章?!毖赞o很懇切,晉少主贊賞他,最終停止了這件事情。周世宗愛惜他的才能,又征召他入翰林為學士。后來楊昭儉改任御史中丞,努力整頓御史臺的舊典章制度。不久,由于審訊案件的失誤,出朝充任行軍司馬。開寶二年,楊昭儉進朝任太子詹事,因為眼病請求辭官。六年,以工部尚書退休。太宗即位,就地加任禮部尚書。太平興國二年,去世,享年七十六歲。楊昭儉風度儀表優(yōu)美,善于談論名理,事奉后晉有正直的名聲。然而言辭鋒利喜歡譏諷人,執(zhí)政大臣害怕他陷害,大多委屈自己順從他的意思。

(2022·江西·鉛山縣第一中學高三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貞觀元年,有上封事者,請秦府①舊兵并授以武職,追入宿衛(wèi)。太宗謂曰:“朕以天下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豈以新舊為差?況古人云:‘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汝之此意,非益政理?!必懹^元年,吏部尚書長孫無忌②嘗被召,不解佩刀入東上閣門。出閣門后監(jiān)門校尉始覺尚書右仆射封德彝議以監(jiān)門校尉不覺,罪當死無忌誤帶刀入徒二年罰銅二十斤太宗從之大理少卿戴胄駁曰:“校尉不覺,無忌帶刀入內,同為誤耳。夫臣子之于尊極,不得稱誤,準律云:‘供御湯藥、飲食、舟船,誤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錄其功,非憲司所決;若當據(jù)法,罰銅未為得理。”太宗曰:“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無忌國之親戚,便欲撓法耶?”更令定議。德彝執(zhí)議如初,太宗將從其議,胄又駁奏曰:“校尉緣無忌以致罪,于法當輕,若論其過誤,則為情一也,而生死頓殊,敢以固請。”太宗乃免校尉之死。刑部尚書張亮坐謀反下獄,詔令百官議之,多言亮當誅,惟殿中少監(jiān)李道裕奏亮反形未具,明其無罪。太宗既盛怒,竟殺之。俄而刑部侍郎有闕,令宰相妙擇其人,累奏不可。太宗曰:“吾已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議張亮云‘反形未具’,可謂公平矣。當時雖不用其言,至今追悔?!彼焓诘涝P滩渴汤伞X懹^初,太宗謂侍臣曰:“朕今孜孜求士,欲專心政道,聞有好人,則抽擢驅使。而議者多稱‘彼者皆宰臣親故’,但公等至公,行事勿避此言,便為形跡。古人‘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而為舉得其真賢故也。但能舉用得才,雖是子弟及有仇嫌,不得不舉?!?/p>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論公平》)

①秦府:秦王府。李世民被立為太子前,曾被封為秦王。②長孫無忌:長孫皇后之兄。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出閣門后/監(jiān)門校尉始覺/尚書右仆射封德彝議/以監(jiān)門校尉不覺罪/當死/無忌誤帶刀入/徒二年/罰銅二十斤/太宗從之/

B.出閣門后/監(jiān)門校尉始覺/尚書右仆射封德彝議/以監(jiān)門校尉不覺/罪當死/無忌誤帶刀入/徒二年/罰銅二十斤/太宗從之/

C.出閣門后/監(jiān)門校尉始覺/尚書右仆射封德彝議/以監(jiān)門校尉不覺罪/當死/無忌誤帶刀入徒/二年罰銅二十斤/太宗從之

D.出閣門后/監(jiān)門校尉始覺/尚書右仆射封德彝議/以監(jiān)門校尉不覺/罪當死/無忌誤帶刀入徒/二年罰銅二十斤/太宗從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封事,指密封的奏章,臣子上書奏事時,為防泄露而把奏章密封起來;也可指封禪。

B.吏部,我國古代官署之一,掌管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以及科舉等事務。

C.陛下,“陛”指臺階;“陛下”本指臺階下的侍者,后來演變?yōu)槌甲訉Φ弁醯淖鸱Q。

D.太宗,我國古代帝王的廟號,文中指唐太宗李世民;“貞觀”是其在位期間的年號。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戴胄認為,不管是校尉沒有發(fā)覺還是長孫無忌帶刀入內,按照法律都應定為死罪;如果皇上念及他的功勞,也可減輕處罰。

B.在對長孫無忌和監(jiān)門校尉如何定罪這件事上,戴胄和封德彝的觀點不同;由于戴胄堅持已見,唐太宗最終免去校尉一死。

C.李道裕認為李亮謀反的證據(jù)不足,應判定為無罪;唐太宗雖然當時沒有采納他的建議,但因為這件事,后來授任他為刑部侍郎。

D.唐太宗希望大臣們不要畏懼議論而猶疑不決,有所回避,而應秉持公正,做到“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為國薦才。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何得以無忌國之親戚,便欲撓法耶?

譯文:

(2)俄而刑部侍郎有闕,令宰相妙擇其人,累奏不可。

譯文:

14.對把秦府中原來的士兵都授予武官之職的建議,唐太宗是如何反駁的?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唐太宗的三點理由。

答:

10.B11.B12.A13.(1)怎么能夠因為無忌是皇親國戚,便想要變動法律呢?

(2)不久,刑部侍郎空缺,唐太宗叫宰相精心選擇稱職的人,可宰相多次上奏推薦人才,唐太宗都沒有同意。14.①國君應以天下為重,不能偏私,用人應當唯才是用。②如果不能控制士兵,會引火自焚,招致禍患。③該建議對治理國家沒有好處。

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的斷句能力。“以監(jiān)門校尉不覺”中“不覺”是沒有覺察的意思,語意完整,“罪當死”中“罪”作主語,在前面斷開,排除AC。“徒二年”中“徒”是判刑的意思,“徒二年”指判刑兩年,中間不可斷開,排除D。畫波浪線部分意思是:(長孫無忌)走出閣門之后,監(jiān)門校尉才發(fā)覺。尚書右仆射封德彝認為,由于監(jiān)門校尉沒有覺察,其罪行該當死,無忌失誤地帶刀進入,判刑兩年,罰銅二十斤。太宗聽從了他的建議。故選B。

11.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化常識的能力。B.“以及科舉等事務”說法錯誤,吏部,又稱天官,掌管全國文職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封勛等事務,不包括科舉事務。故選B。

12.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戴胄認為,不管是校尉沒有發(fā)覺還是長孫無忌帶刀入內,按照法律都應定為死罪”說法有誤,由原文“校尉緣無忌以致罪,于法當輕”可知戴胄認為校尉應當從輕發(fā)落,不應該定死罪。故選A。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得分點:(1)“何得”,怎么;“以”,因為;“撓法”,變動法律。(2)“俄而”,不久;“闕”,通“缺”,缺口;“累”,多次;“不可”,沒有同意。

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朕以天下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豈以新舊為差?”可知唐太宗認為國君應以天下為重,不能偏私,用人應當唯才是用。由“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可知唐太宗認為如果不能控制士兵,會引火自焚,招致禍患。由“汝之此意,非益政理”可知唐太宗反駁的理由是對治理國家沒有好處。參考譯文

貞觀元年,有人上書請求把秦府舊兵都授予武職,補充進宮中做侍衛(wèi)。太宗說:“我以天下為家,不能偏私于一人。只要有才能德行的人就任用,怎能因為新舊關系而有所分別呢?況且古人說:‘士兵就像火一樣,不控制就會把自己燒死?!愕奶嶙h,對治理國家沒有好處。”貞觀元年,吏部尚書長孫無忌(長孫皇后的哥哥)曾經被皇帝召見,不解下腰間的佩刀,向東走上閣門,走出閣門之后,監(jiān)門校尉才發(fā)覺。尚書右仆射封德彝認為,由于監(jiān)門校尉沒有覺察,其罪行該當死,無忌失誤地帶刀進入,判刑兩年,罰銅二十斤。太宗聽從了他的建議。大理少卿戴胄反駁道:“校尉沒有察覺,無忌帶刀進入,同樣是失誤,臣子位于極度尊貴的地位,不可以稱之為是失誤,按照律法上說的:‘供給皇上湯藥,飲食,舟船,失誤不按照法規(guī)的人,都應當死?!噬先绻獙⒐φ圩铮瑥妮p處理,這便不是司法部門所能夠決定的;如果應當按照律法,罰款銅不符合法理?!碧谡f:“法律,不是我一人的法律,是天下的法律,怎么能夠因為無忌是皇親國戚,便想要變動法律呢?”讓臣子們更改命令訂立議案。德彝堅持他原來的想法,太宗即將跟從他的建議,胄又駁斥道:“校尉因為無忌的緣故以招致罪害,按照法律當從輕處理,如果討論他的過失和錯誤,則是為了感情的緣故,然而生死差距巨大,(所以)我才敢于頑固地請求。”太宗于是免了校尉的死罪。刑部尚書張亮因謀反罪被關進監(jiān)獄,唐太宗下詔,命令百官商議懲處他的辦法,許多人都說張亮應該殺頭,只有殿中少監(jiān)李道裕上奏說張亮謀反的證據(jù)不足,應赦免其無罪。但唐太宗當時正處在盛怒之下,竟把張亮給殺掉了。不久,刑部侍郎空缺,唐太宗叫宰相精心選擇稱職的人,可宰相多次上奏推薦人才,唐太宗都沒有同意。太宗說:“其實,我已找到合適的人了,先前李道裕在擬議處置張亮的辦法時,說‘他謀反證據(jù)不足’,可見此人很公平。我當時沒有采用他的意見,至今仍追悔莫及?!庇谑蔷腿蚊畹涝樾滩渴汤伞X懹^初年,唐太宗對侍臣說:“我現(xiàn)在孜孜不倦地尋找賢才,想要把心思都用在治理國家政治上,一聽說哪里有賢能的人才,就派使者前去打探。但人們還是議論紛紛,說‘那些官員都是朝廷重臣的親戚、朋友’。但是你們做事不要因此而有所忌諱和回避,古人說,‘推舉人才對內不避親,對外不避仇’,只要推舉的人是真正的賢才。唯才是舉,只要是人才,即使是自己的子弟或仇人,也不可不推舉。”

(2022·浙江·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臨川縣古永安寺復寺田記

(明)湯顯祖

天下有閑人則有閑地,有忙地則有忙人。何謂忙人?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此皆天下之忙人也,即有忙地焉以苦之。何謂閑人?知者樂山,仁者樂水,此皆天下之閑人也,即有閑地焉而甘之。甘苦二者,誠不知于道何如,然而趣則遠矣。朝市之積,則有田廬;山水之馀,則為寺觀。故寺觀者,忙人之所不留;而田廬者,閑人之所不奪也。

臨川古為名郡,五峰、三市在焉。三市者,市也。五峰之間,聞有觀九,寺十三。蓋入明以來,大為忙人割奪盡,乃至稗粥無所。而古永安寺境界巋然獨完,其田則大半無有矣。邑侯袁公起于蘄、黃,來宰于茲。披圖而嘆曰:“臨川人之憎閑人也,一至此乎!有能從吾言而反其田者,吾徒也。”于是郡弟子劉某首籍所買田若干畝,上之侯以歸于寺,侯為欣然。而適是時,有僧大千購得南都藏經以至,而尊置之寺。侯曰:“有其書矣,而無其人何?”于是有浮梁僧水月,精心苦行,通于評唱之義,適來寓斯。人士與游,始知有所謂宗門者。久之,長干寺僧大初來講《蓮華經》,聽者千余人。得田而食,無不歡喜贊嘆,曰:“此固我侯之福田也。”

嗟夫!當忙人之急得此田也,豈不曰彼無父母妻子之屬,先王所禁游民者,吾非真有所憎利其田,姑以蕃其種類云耳。嗟夫!此所謂奪閑人之物以將養(yǎng)忙人也,固一其說。然試以語彼使天下皆忙人而無一閑人皆忙地而無一閑地則亦豈成其世相也哉且今所從游于二氏者彼亦有所業(yè)非所禁游民也。如其為游民,法固禁之久矣。所惜者,游人之非游,而閑人之未嘗閑也。非閑非游,不可以涉道。

如以食百千萬人之閑者奪以養(yǎng)百千萬忙人,其必無冀于有道者矣,則亦蕃其種類而已。然則侯所為存寺者,或不在田而在道。飯器無殊,香色有異。后之游閑往來食于茲田者,其亦有感于侯之弘愿云。

(選自《湯若士小品》,有刪節(jié))

15.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古永安寺境界巋然獨完完:完好

B.于是郡弟子劉某首籍所買田若干畝籍:登記

C.姑以蕃其種類云耳蕃:捍衛(wèi)

D.飯器無殊,香色有異殊:不同

1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天下有閑人則有閑地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B.此皆天下之閑人也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C.大為忙人割奪盡君為我呼入

D.當忙人之急得此田也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17.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認為天下有閑人也有忙人,朝市的忙人忙于積累財富,閑人縱情山水著意寺觀,兩者志趣不同。

B.臨川縣原來有很多的寺觀,但后來忙人將寺觀田產掠奪殆盡,大多寺觀景象衰敗,僧人稗粥無所。

C.僧人大初在長干寺講習《蓮花經》時,聽眾有上千人,都能得到寺田的供給,大家非常感激袁公。

D.非常看重悠游閑適的狀態(tài),他認為把供養(yǎng)閑人的財富掠奪去供養(yǎng)忙人,是不利于道的弘揚的。

18.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文字斷句。

然試以語彼使天下皆忙人而無一閑人皆忙地而無一閑地則亦豈成其世相也哉且今所從游于二氏者彼亦有所業(yè)非所禁游民也

19.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此皆天下之忙人也,即有忙地焉以苦之。

(2)臨川人之憎閑人也,一至此乎!有能從吾言而反其田者,吾徒也。

15.C16.D17.C18.然試以語彼/使天下皆忙人而無一閑人/皆忙地而無一閑地/則亦豈成其世相也哉/且今所從游于二氏者/彼亦有所業(yè)/非所禁游民也19.(1)在朝廷上爭奪名位,在集市上爭奪利益,這些都是天下的忙人,(世上)也就有忙碌的地方來使他們勞累。

(2)臨川人憎惡閑人,竟然到了這地步!能聽從我的勸導返還寺觀田地的,就是我的同類人。

1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

C.“蕃:捍衛(wèi)”錯,“姑以蕃其種類云耳”的意思是“(他們)姑且是來繁衍自己的種類罷了”,“蕃”應譯為“使……多,繁衍”。

故選C。

1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個“則”,副詞,就;第二個“則”,連詞,卻;

B.第一個“也”,助詞,表判斷;第二個“也”,句末語氣詞,不譯;

C.第一個“為”,介詞,表被動;第二個“為”,介詞,替;

D.第一個“之”,助詞,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第二個“之”,助詞,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故選D。

1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僧人大初在長干寺講習《蓮花經》時”錯,原文是“久之,長干寺僧大初來講《蓮華經》”,意思是“時間久了之后,長干寺僧人大初前來(永安寺)講授《蓮華經》”。

故選C。

18.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然試以語彼”,“彼”是“語”的賓語,后面斷開;

“皆忙人而無一閑人”“皆忙地而無一閑地”,結構對稱,各自單獨成句,斷開;

“則亦豈成其世相也哉”,“豈……哉”,哪里……呢,固定用法,后面斷開;

“且今所從游于二氏者”,“且”,況且,用于句首,前面斷開;“從游于二氏者”與后文“彼”復指,主語過長,可以斷開;

“彼亦有所業(yè)”,“彼”,主語;“有”謂語;“所業(yè)”賓語,本句主謂賓齊全,結構完整,前后斷開;

“非所禁游民也”,“非……也”,否定判斷句,前后斷開。

本句譯為:然而試著來告訴他們,假使天下都是忙人而沒有一個閑人,都是忙忙碌碌的地方而沒有一處清閑的地方,那么哪里還是社會的本來面貌呢!況且現(xiàn)在跟隨在佛、道兩家后面游學悟道的,他們也都從事某種行業(yè),不是先王所禁止的游民。

19.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點:

(1)“爭名者于朝”,狀語后置,“于朝”作“爭名”的狀語;“爭利者于市”,狀語后置,“于市”作“爭利”的狀語;“忙地”,忙碌的地方;“苦”,使……勞累。

(2)“憎”,憎惡;“一”,乃、竟然;“從”,聽從;“反”,同“返”,返還;“徒”,一類人。

參考譯文:

天下有清閑的人就有清閑的地方,有忙碌的地方就有忙碌的人。什么是忙人呢?在朝廷上爭奪名位,在集市上爭奪利益,這些都是天下的忙人,也就有忙碌的地方使他們勞累。什么是清閑的人呢?智慧的人喜愛水,仁義的人喜愛山,這些人都是天下的閑人,(世上)也就有清閑的地方讓他們享受了。享受與吃苦(受累)這兩者,實在是不知對于道怎么樣,但是對于情趣而言就相差遠了。(忙人)在朝廷、集市積累名利后,就會置辦田產房屋;(閑人)在游山玩水之余,就會修建寺廟道觀。所以寺廟道觀這樣的地方,是忙人不會停留的;而田產房,也是閑人不會搶占的。

臨川自古以來就是名郡,五峰、三市都在這里。三市是一個做買賣的地方。五峰之間,聽說有九皇道觀。,十三個寺廟。自從明朝建立以來,大多被忙人分割搶奪光了,竟然到連(僧人)都沒有地方吃到稗子粥了。而古永安寺是境內巋然不動獨自完好的地方,但那里的田地也大半沒有了。邑侯袁公從蘄州、黃州任職,后來來到這里擔任縣令。打開地圖慨嘆說:“臨川人憎惡閑人,竟然到了這地步,能聽從我的勸導返還寺觀田地的,就是我的同類人。”于是郡內弟子劉某首先登記了所買的田地若干畝,上交給邑侯袁公以歸還給寺里,邑侯袁公為此感到很高。恰恰在這個時候,有個僧人大千購得南都藏經來到永安寺,并恭敬地放置在寺里。邑侯袁公說:“(現(xiàn)在永安寺里)有那些經書了,但沒有人(來誦讀)又怎么辦呢?”于是有個浮梁僧人水月,精心苦練修行,精通經書評唱的要義,剛好來到并居住在這里。有名望的人和他交游,才知道有所謂佛教宗派。時間長了以后,長干寺僧人大初來(古永安寺)講授《蓮華經》,聽的人有一千多人。他們能得到寺田的供給,沒有不歡喜贊嘆的,都說:“這原來是我們邑侯袁公的福田啊?!?/p>

唉!當忙人急著得到這些田時,難道不是說他們是沒有父母妻子兒女的人,是先王所禁止的游民嗎?我不是真的對他們奪取那些田的好處有所憎惡,(他們)姑且是來繁衍自己的種類罷了。唉!這就是所說的奪取閑人的財物來供養(yǎng)忙人啊,同那個說法本來就是一個意思。然而試著來告訴他們,假使天下都是忙人而沒有一個閑人,都是忙忙碌碌的地方而沒有一處清閑的地方,那么哪里還是社會的本來面貌呢!況且現(xiàn)在跟隨在佛、道兩家后面游學悟道的,他們也都從事某種行業(yè),不是先王所禁止的游民。如果他們是游民,法令堅定地禁止他們(占有田地)好久了。可惜的,游人不是真正的游人,而閑人不曾清閑啊。既不清閑也不能各處從容地行走,是不可以涉足道的。

如果把百千萬個閑人的財物掠奪來供養(yǎng)百千萬忙人,那樣也一定是對有道的追求不抱希望了,繁衍自己的種類罷了。這樣那么邑侯袁公為保存寺廟所做的事情,或許不在田地而在于布道。盛飯的器皿沒有什么不同,但香色有異。后來游閑往來從這塊田地獲得供給的人,他們或許也會對邑侯袁公的宏大的心愿有所感慨吧。

(2022·全國·高三專題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房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人。玄齡幼警敏,貫綜墳籍,善屬文,書兼草隸。年十八舉進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謂裴矩曰仆觀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當為國器但恨不見其聳壑昂霄云。顧中原方亂,慨然有憂天下志。

太宗以墩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謁軍門,一見如舊,署渭北道行軍記室參軍。公為秦王,即授府記室,封臨淄侯。征伐未嘗不從,眾爭取怪珍,玄齡獨收人物致幕府,與諸將密相申結,人人愿盡死力。王嘗曰:“漢光武得鄧禹,門人益親。今我有玄齡,猶禹也。”居府出入十年,軍符府檄,或駐馬即辦,文約理盡,初不著稿。高祖曰:“若人機識,是宜委任。每為吾兒陳事,千里外猶對面語?!?/p>

玄齡當國,夙夜勤強,任公竭節(jié),不欲一物失所。無媢忌,聞人善,若己有之。明達吏治,而緣飾以文雅,議法處令,務為寬平。不以己長望人,取人不求備,雖卑賤皆得盡所能。或以事被讓,必稽顙請罪,畏惕,視若無所容。

貞觀末年,以譴還第,黃門侍郎褚遂良言于帝曰:“玄齡事君自無所負,不可以一眚便示斥外,非天子任大臣意。”帝悟,遽召于家。后避位不出。久之,會帝幸芙蓉園觀風俗,玄齡敕子弟汛掃廷堂,曰:“乘輿且臨幸?!庇许?,帝果幸其第,因載玄齡還宮。

治家有法度,??种T子驕侈,席勢凌人,乃集古今家誡,書為屏風,令各取一具,曰:“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漢袁氏累葉忠節(jié),吾心所尚,爾宜師之。”

疾甚,帝命鑿苑垣以便候問,親握手與決。詔皇太子就省。擢子遺愛右衛(wèi)中郎將,遺則朝散大夫,令及見之。薨,年七十一,贈太尉、并州都督,謚曰文昭,給班劍、羽葆、鼓吹、絹布二千段、粟二千斛,陪葬昭陵。高宗詔配享太宗廟廷。

(取材于《新唐書·房玄齡》

2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年十八/舉進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謂裴矩曰/仆觀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當為國器/但恨不見其聳壑昂霄云/

B.年十八/舉進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謂裴矩曰/仆觀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當為國器/但恨不見其聳壑昂霄云/

C.年十八/舉進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謂裴矩曰/仆觀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當為國器/但恨不見其聳壑昂霄云/

D.年十八/舉進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謂裴矩曰/仆觀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當為國器/但恨不見其聳壑昂霄云/

2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墳籍就是古代典籍、經典的意思,與《師說》中“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中的“六藝經傳”所指大致相同。

B.草隸,草書與隸書的簡稱。中國漢字的演變包含“七體”,即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C.軍門,一般指軍營之門,代指軍營。這里是指對李世民的尊稱,當時李世民巡視渭北,任命房喬做行軍記室參軍。

D.乘輿,原指皇帝座駕,本文是代指李世民。為了避諱,不直接稱皇帝,用皇帝身邊的物品指代皇帝,如“陛下”等。

2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房喬胸有大志,眼光高遠。他年輕有為,早有為天下憂的大志;每征伐到一處,別人都爭搶財物,房喬卻不這樣。

B.房喬才華突出,善于應對。房喬對于各種文書很熟悉,依馬可待,不打草稿,文理暢然;應對自然,讓高祖感嘆不已。

C.房喬勤于政事,做人謹慎。他早起晚睡,為國盡忠,不讓國家受到損失;犯了錯誤,就低頭認罪,畏懼、警惕。

D.房喬居高自省,教子有方。房喬身居高位,卻擔心下一代驕傲奢侈;他搜集歷代有名的家訓書法真跡,做成屏風,警戒子孫。

2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玄齡當國,夙夜勤強,任公竭節(jié),不欲一物失所。

(2)玄齡事君自無所負,不可以一眚便示斥外,非天子任大臣意。

24.文中不止一處提到房玄齡對待人才的事,房玄齡是如何對待人才的?

20.A21.C22.D23.(1)房玄齡主持國政,早晚勤勉努力,為了公家的事竭盡全力,不想讓一件事物沒有著落。

(2)參考解析:房玄齡侍奉君主從來沒有辜負您的地方,不能夠因為一點錯誤就表現(xiàn)出來把他貶出京城,這不是天子任用大臣的用意。24.①隨太宗征戰(zhàn),每到一處就收攬人才。②不嫉妒,聽到別人有優(yōu)點,就好像是自己一樣而高興。③不拿自己的長處衡量人才,不求全責備。

2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十八歲,考中進士。禮部侍郎高孝基憑借知人聞名,對裴矩說:“我看的人多了,沒見過像房玄齡這樣的年輕人,應該是國家的棟梁,只是遺憾我不能看到他飛黃騰達了?!?/p>

“吏部侍郎”是“高孝基”的官職,中間不應該斷開,排除C;“名知人”是“高孝基”的謂語,不能斷開,排除D;“此”作“郎”的定語,不能斷開,因而排除B、C。

故選A。

21.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C.軍門,是指“軍營之門”,用來“代指李世民”錯誤。軍門,在明清可以用來表示對都督巡撫的尊稱。

故選C。

22.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

D.“他搜集歷代有名的家訓書法真跡”錯誤,原文是搜集歷代家訓,自己書寫成屏風,令他們各取一具。

故選D。

23.本題考查學生翻譯句子的能力。

(1)“當國”,主持國政;“任公”,為了公事;“夙夜”,早晚;“失所”,不在該在的地方。

(2)“事”,侍奉;“所負”,所+動詞,表示名詞性短語“所辜負的地方”;“眚”,小錯誤,失誤;“任”,任用。

2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

題干要求學生概括“房玄齡是如何對待人才的”,首先找到答題區(qū)間,然后逐步篩選,注意不要照抄原文。

房喬對待人才的事,文章一共有三處,需要學生梳理出來:①獨收人物致幕府。②無媢忌,聞人善,若己有之。③不以己長望人,取人不求備。

由“征伐未嘗不從,眾爭取怪珍,玄齡獨收人物致幕府”可知,他每到一處就收攬人才。

由“無媢忌,聞人善,若己有之”可知,他不嫉妒,聽到別人有優(yōu)點,就好像是自己一樣而高興。

由“不以己長望人,取人不求備”可知,他不拿自己的長處衡量人才,不求全責備。

參考譯文:

房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人。房玄齡從小就機智敏捷,貫通古代經典文集,擅長寫文章,書法擅長草書隸書。十八歲,考中進士。禮部侍郎高孝基憑借知人聞名,對裴矩說:“我看的人多了,沒見過像房玄齡這樣的年輕人,應該是國家的棟梁,只是遺憾我不能看到他飛黃騰達了?!保ǚ啃g)看到天下大亂,慷慨激昂有為天下解憂的大志。

太宗憑借敦煌公的身份征伐渭北,房玄齡拿著馬鞭來到太宗軍營,和太宗一見如故,任命他做渭北道行軍記室參軍。太宗被封秦王后,即任命房玄齡做了府記室,封他做臨淄侯。每次征戰(zhàn)一定跟從,眾將軍爭著奪取珍奇物品,房玄齡只是收攬人才送到幕府,與各位將領秘密聯(lián)結,人人都愿意為太宗效力。太宗曾經說:“漢光武帝得到鄧禹,門人更加親近?,F(xiàn)在我得到房玄齡,就像鄧禹呀。”待在秦王府里十年,軍隊的兵符檄文,有時倚馬可待,文章簡潔,道理詳盡,從來不打草稿。高祖說:“這個人的機敏器量,是應該任命他做的官職。每次替我兒子陳述事情,千里之外就好像我兒子和我對面說話一樣。”

房玄齡主持國政,早晚勤奮努力,為了國家的事竭盡全力,不讓一人一物失去該去的位置。沒有嫉妒心理,聽到別人有優(yōu)點,就好像自己一樣高興。在管理官吏方面明白通達,卻用文雅的手段實施,討論法案實施法令,一定追求公平。不用自己的長處來衡量別人,任用人才不求全責備,即使地位低才能小的人也能夠盡其所能。有時因為事情被責備,一定低頭認罪,畏懼、警惕自己,好像無地白容的樣子。

貞觀末年,因為被貶回到自己家里,黃門侍郎褚遂良對皇帝說:“房玄齡侍奉君主從來沒有辜負您的地方,不能夠因為一點錯誤就表現(xiàn)出來把他貶出京城,這不是天子任用大臣的用意?!被实坌盐颍⒖虖募依镎倩厮?。后來把官職讓出來不再出門。過了很長時間,正趕上皇帝到芙蓉園游覽考察風俗,房玄齡趕緊命令子弟灑掃院子和屋子,說:“皇帝將要到我家里來。”不一會,皇帝果然駕臨他的府第,于是用車拉著房玄齡回到宮中。

房玄齡治理家庭很有方法,常常擔心孩子驕傲奢侈,仗勢欺凌別人,于是搜集古今家訓,自己書寫成屏風,讓他們各自拿取一副,說:“在這些地方注意,就足夠保全自身了!漢代袁氏家族歷代都是忠良之士,這是我心里崇尚的,你們應該以他們?yōu)槔蠋?。?/p>

病情很嚴重,皇帝命令鑿穿院墻來方便問候房玄齡,親自握著手和他道別。并下詔讓皇太子來探問。提拔他的兒子房遺愛做右衛(wèi)中郎將,遺則做了朝散大夫,好讓他們及時見到房玄齡。七十一歲而死,贈太傅、并州都督,謚號文昭,贈給班劍、羽葆、鼓吹、絹布二千段、粟米兩千斛,陪葬昭陵。高宗下詔陪享太宗廟堂。

(2022·河南·高三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夾谷衡,本名阿里不,山東西路三土猛安益打把謀克人也。大定十三年,創(chuàng)設女直進士舉,衡中第四人,補東平府教授。調范陽簿,選充國史院編修官,改應奉翰林文字。世宗嘗謂宰臣曰:“女直①進士中才杰之士蓋亦難得,如徒單鎰、夾谷衡、尼龐古鑒,皆有用材也?!边w修起居注。章宗立,為侍御史,轉右司員外郎,敷奏稱旨,升左司郎中。明昌二年,擢御史中丞,未幾,拜參知政事。三年八月,以病,表乞致仕,詔撫慰不許。衡久在告,承詔始出,上見其羸瘠,復賜告一月。四年,詔賜今名,諭之曰:“朕選大臣,俾參機務,必資謀畫,協(xié)贊治平。其或得失晦而未形,利害膠而未決,正須識見純直,方能去取合公。比來議事之臣,鮮有一定之論,蓋以內無所守,故臨事而惑,致有中失,朕將何賴?卿忠實公方審其是則執(zhí)而不回見其非則去而能果度其事勢有若權衡。汝之所長,衡實似之,可賜名衡。古者命名,將以責實;汝先有實,可謂稱名,行之克終,乃副朕意?!眳⒅埋愠謬詤^(qū)種法。衡曰:“若茍有利,古已行之,且用功多而所種少,復恐荒廢土田,徒勞民,無益也。”進尚書右丞。舊制,久歷隨朝職任者,得奉使江表。衡未使而拜執(zhí)政,特賜錢六千貫。六年,遷尚書左丞,尋出知撫州。洎還入朝,聞父憂去,上亟召回,起復本職。承安二年,出為上京留守,尋改樞密副使,行院規(guī)畫邊事。三年,以修完封界,賜詔褒諭。四年正月,就拜平章政事,封英國公。薨,年五十一。上聞之惻然,為輟朝,命官致祭,賻贈有加。遣使敕葬,謚曰貞獻。

(節(jié)選自《金史夾古衡傳》)

①女直:即女真族,別稱朱里真、女貞、女直。

2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卿忠實公/方審其是則/執(zhí)而不回/見其非則/去而能果/度其事/勢有若權衡/

B.卿忠實公/方審其是/則執(zhí)而不回/見其非/則去而能果/度其事勢/有若權衡/

C.卿忠實公方/審其是/則執(zhí)而不回/見其非/則去而能果/度其事勢/有若權衡/

D.卿忠實公方/審其是則/執(zhí)而不回/見其非則/去而能果/度其事/勢有若權衡/

2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進士舉,即進士科測試,是始于隋唐科舉制度取士的科目之一。

B.起居注,就是關于帝王舉止言行的記錄,其修撰者常稱為記注官。

C.江表,指長江以北的地區(qū),從南方看,因地處長江之外而得稱。

D.敕葬,舊時朝廷重臣死亡,帝王差遣宮中內侍,前去監(jiān)護喪事。

2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夾古衡考中進士,才能得到肯定。世宗說他是有用之才,上奏陳述符合皇帝心意。

B.夾古衡身體羸弱,皇帝安撫慰問。夾古衡尊奉詔書回朝,皇帝又多給他一個月假期。

C.夾古衡處事有方,受到皇上賜名。皇帝認為他的長處確實符合“衡”,故以此賜名。

D.夾古衡尊重實際,能夠直言己見。夾古衡不贊成區(qū)種法,認為這樣做于民徒勞無益。

2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朕選大臣,俾參機務,必資謀畫,協(xié)贊治平。

(2)汝先有實,可謂稱名,行之克終,乃副朕意。

25.C26.C27.A28.(1)我選拔大臣,使他們參與機要事務,一定能幫著籌謀策劃,協(xié)助我治國平天下。

(2)你先有了真實內涵,可以說適合這個名字,施行它能夠到最后,這才符合我的心意。

25.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本題中,“卿忠實公方”,主謂句,“忠實公方”作“卿”的謂語,聯(lián)系緊密,不能斷開,排除AB;

“則執(zhí)而不回”,“則”,連詞,表承接,用于句首,排除D。

本句譯為:你忠厚誠實、公正方直,明白它是對的,就執(zhí)著不反復;看到它是錯的,就舍棄而能果斷這樣做。揣度事情的形勢,如同有所權衡。

故選C。

26.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C.“江表,指長江以北的地區(qū),從南方看”錯誤。江表:指長江以南的地區(qū)。從中原看,因為地處長江之外,南方六朝都泛稱江表。

故選C。

27.本題考查學生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A.“世宗說他是有用之才,上奏陳述符合皇帝心意”錯誤。上奏陳述符合皇帝是在“章宗立”后,不是金世宗時。

故選A。

28.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點:

(1)俾,使;機務,機要事務;協(xié)贊,協(xié)助。

(2)稱,適合,相當;克,能夠;副,符合。

參考譯文:

夾谷衡,本名阿里不,是山東西路三土猛安益打把謀克人。大定十三年,皇帝開創(chuàng)設立女真的進士科測試,夾古衡考中第四名,補任東平府教授。后來調任范陽簿,選當任國史院編修官,后來又改任應奉翰林文字。世宗曾經對宰相說:“女真進士科中的人才俊杰大多是很難得的,比如徒單鎰、夾谷衡、尼龐古鑒等人,都是有用的人才。”夾古衡遷任修起居注。章宗即位,夾古衡擔任侍御史,又轉任右司員外郎,向上陳奏合乎皇帝心意,升任左司郎中。明昌二年,提升為御史中丞,不多久,官拜參知政事。明昌三年八月,因為生病,上表乞求退休回家,皇帝下詔書安撫慰問不答應他的請求。夾古衡長久在休假當中,奉詔書的旨意才出來做官?;噬峡此萑?,又賜他休假一個月。明昌四年,皇上下詔賜予他現(xiàn)在的名字,告訴他說:“我選拔大臣,使他們參與機要事務,一定能幫著籌謀策劃,協(xié)助我治國平天下。這其中有時候得失隱晦而沒表露出來,利害膠著而沒有決斷,正需要見識純粹正直的人,才能取舍合乎民心。近來議事的大臣,很少有確定的論斷,大都因為心中沒有要堅守的東西,所以遇事疑惑糊涂,導致朝中有所缺失,我又將依賴誰?你忠厚誠實、公正方直,明白它是對的,就執(zhí)著不反復;看到它是錯的,就舍棄而能果斷這樣做。揣度事情的形勢,如同有所權衡。你的長處,和權衡確實相似,可以賜給你姓名衡。古代的人命名,是想符合實際;你先有了真實內涵,可以說適合這個名字,施行它能夠到最后,這才符合我的心意?!眳⒅埋愠謬f到區(qū)種法的事。夾古衡說:“如果真的有便利,古代就已經有施行的了;況且花的功夫多而種植的少,又擔心荒廢了土地田畝,白白讓民眾操勞,沒有什么好處?!边M封為尚書右丞。按照舊制,長久在朝廷任職的,要奉命出使江南。夾古衡沒有出使就官拜執(zhí)政,特別賜予六千貫錢。明昌六年,遷任尚書左丞,不久出京管理撫州。到他回京進入朝廷,聽到父親去世的消息回家,皇上馬上召喚他回來,起用回復本來的職務。承安二年,出京擔任上京留守,不久改為樞密副使,行院規(guī)畫邊事。承安三年,因為修整完備邊境,賜詔書褒獎。承安四年正月,官拜平章政事,封為英國公。后來去世,五十一歲?;噬下犝f后很哀傷,為此停止朝議,命官員前去祭奠,賜予很多辦喪事的財物。派遣使者去監(jiān)護喪事,謚號叫貞獻。

(2022·四川·宜賓市敘州區(qū)第一中學校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厲清節(jié),為州里所服,舉孝廉。時冀州饑荒,盜賊群起,乃以滂為清詔使,案察之。滂登車攬簪,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乃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風解印綬去。

遷光祿勛主事。時陳蕃為光祿勛,滂執(zhí)公儀詣蕃,蕃不止之,滂懷恨,棄官而去。郭林宗聞而讓蕃曰:“若范孟博者,豈宜以公禮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無自取不優(yōu)之議邪?”蕃乃謝焉。復為太尉黃瓊所辟。后詔三府掾屬舉謠言,滂奏刺吏、二千石權豪之黨二十余人。尚書責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對曰:“臣之所舉,自非叨穢奸暴,深為民害,豈以污簡札哉!間以會日迫促,故先舉所急,其未審者,方更參實。若臣言有貳,甘受顯戮。”吏不能詰。

滂睹時方艱,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資聞其名,請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職,嚴整疾惡。其有行違孝悌,不軌仁義者,皆埽跡斥逐,不與共朝。滂外甥西平李頌,公族子孫,而為鄉(xiāng)曲所棄,中常侍唐衡以頌請資,資用為吏。滂以非其人,寢而不召。

后牢修誣言鉤黨,滂坐系黃門北寺獄。獄吏將加掠考,滂以同囚多嬰病,乃請先就,遂與同郡袁忠爭受楚毒?;傅凼怪谐J掏醺σ源伪嬖懀唬骸熬秊槿顺疾晃┲覈苍觳奎h自相褒舉評論朝廷虛構無端諸所謀結并欲何為”滂對曰:“臣聞仲尼之言,‘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欲善善同其清,惡惡同其污,謂王政之所愿聞,不悟更以為黨?!备υ唬骸扒涓喟闻e,迭為唇齒,有不合者,見則排斥,其意如何?”滂乃慷慨仰天曰:“古之循善,自求多福;今之循善,身陷大戮。身死之日,愿埋滂于首陽山側,上不負皇天,下不愧夷、齊。”甫愍然為之改容。乃得并解桎梏。

(選自《后漢書·黨錮列傳》,有改)

29.下列對文章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君為人臣/不惟忠國而共造/部黨自相褒舉/評論朝廷/虛構無端/諸所謀結/并欲何為/

B.君為人臣/不惟忠國/而共造部黨/自相褒舉/評論朝廷虛構/無端諸所謀結/并欲何為/

C.君為人臣/不惟忠國/而共造部黨/自相褒舉/評論朝廷/虛構無端/諸所謀結/并欲何為/

D.君為人臣/不惟忠國而共造/部黨自相褒舉/評論朝廷虛構/無端諸所謀/結并欲何為/

3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字,與本名內涵相近的用以表述德行的別名。古代男子弱冠而字,女子及笄而字。

B.孝廉,漢朝由地方官向中央舉薦孝順廉能的人任以官職,被舉薦的人稱為“孝廉”。

C.印綬,是古代印信的統(tǒng)稱,古人印信上系有絲帶,可以隨身佩戴;也可代指官爵。

D.悌,敬愛兄長,順從兄長。常與“孝”并列,作為儒家實行“仁”的根本條件。

3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范滂注重砥礪節(jié)操,受人欽佩。冀州因災荒而動蕩,范滂被委任為清詔使,剛到州境,貪官污吏就懾于他的廉直剛正,棄官而逃。

B.范滂與同僚相處,耿直自傲。范滂執(zhí)行屬下參見上司的禮儀拜訪時任光祿勛的陳蕃,陳蕃沒有阻止他,范滂心懷痛恨,辭官而去。

C.范滂不畏豪強,揭發(fā)佞史。范滂主動上書揭發(fā)依仗權勢欺壓百姓、貪污腐敗、奸邪殘暴的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祿的權貴二十余人。

D.范滂嚴整疾惡,不徇私情。范滂嚴加整頓不良風氣,絕不與之為伍;他認為外甥李頌沒做官的才能,就擱置了宗資對李頌的任用。

32.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獄吏將加掠考,滂以同囚多嬰病,乃請先就,遂與同郡袁忠爭受楚毒。

②欲善善同其清,惡惡同其污,謂王政之所愿聞,不悟更以為黨。

29.C30.A31.B32.(1)獄吏要拷打囚犯,范滂因為同獄囚犯大多疾病纏身,就請求率先接受刑罰,于是與同郡袁忠爭著接受酷刑。

(2)想要褒揚善人以及其高尚品德,鏟除惡人以及具污濁行為,(我)認為這是推行王政的人所愿聽到的,不理解(為什么)把這當做結成朋黨。

29.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本題中,“部黨”是“共造”的賓語,不能斷開,排除AD;

“無端”是“虛構”的賓語,不可斷開,排除B。

本句譯為:你作為臣子,不考慮盡忠報國,卻共同結成朋黨,互相褒揚提拔,評論朝廷,虛構一些沒有的事情,你們所有的陰謀策劃,都是想干什么呢?

故選C。

30.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A.“與本名內涵相近”錯誤。字與名可相反,例如“韓愈,字退之”;也可相連,例如“杜甫,字子美”。

故選A。

31.本題考查學生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心懷痛恨”錯誤。應該是“感到不滿”。古書中,“恨”表遺憾、不滿意;“怨”表仇恨、懷恨;只有“怨恨”二字連用時才有“仇恨”的意思。

故選B。

3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點:

(1)“掠考”,笞擊拷問;“嬰”,(被)纏繞;“就”,接受刑罰;“楚毒”,酷刑。

(2)“善善”,第一個“善”,形容詞用作動詞,褒揚,第二個“善”,形容詞用作名詞,善人;“惡惡”,第一個“惡”,形容詞用作動詞,鏟除,第二個“惡”,形容詞用作名詞,惡人;“悟”,理解,明白。

參考譯文: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從小磨礪出高潔的節(jié)操,受到州郡和鄉(xiāng)里人的欽佩,被舉薦為孝廉。當時冀州地區(qū)發(fā)生饑荒,盜賊紛紛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為清詔使,派他前去巡行查辦。范滂登上車,手攬韁繩,意氣激昂,大有澄清天下吏治的壯志。到冀州后,太守、縣令知道自己貪污受賄遮掩不了,聽說范滂來了,便辭官離開。

范滂升遷為光祿勛主事。當時陳蕃擔任光祿勛,范滂按照屬下參見上司的禮儀拜訪陳蕃,陳蕃沒有阻止他,范滂內心不滿,扔下笏板棄官離開。郭林宗聽說后就責備陳蕃說:“像范滂這樣的人才,怎么能夠按照官府禮儀來要求他呢?現(xiàn)在成全他甘愿辭官維護尊嚴的名聲,你不是自找輿論的非議嗎?”陳蕃于是向范滂道歉。(范滂)又被太尉黃瓊征召。不久皇上下詔三府衙門的屬官呈報反映官吏政聲好壞的歌謠,范滂彈劾了刺史、二千石權臣及其黨羽二十多人。尚書責備范滂彈劾得太多,懷疑他有私人恩怨。范滂說:“臣下所舉發(fā)的,如果不是貪贓枉法、奸惡殘暴、深為民害的,豈容它來弄臟我的奏章!近日因為朝會時間迫促,所以先舉發(fā)緊急的,其他沒有查清楚的,正要再加以查實。如果我有了二心,甘受誅殺?!鄙袝鵁o法往下追問。

范滂看到當今的時勢正處于混亂的時候,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能實現(xiàn),于是呈遞彈劾自己的狀文辭官。太守宗資此前就聽說范滂美好的名聲,(于是)請求朝廷讓范滂暫任功曹,并把政事交給他處理。范滂在任功曹期間,嚴厲地整治他痛惡的人和事。那些在行為上不孝順長輩、不尊敬兄長,不遵循仁義禮制要求的人,一律清除、驅逐出官府,不與和他們同朝共事。范滂外甥——西平人李頌,是王侯之家的子弟,被同鄉(xiāng)的人所不齒。中常侍唐衡把李頌請托給宗資,宗資任命他做小官。范滂卻認為他外甥李頌不是合適人選,就把這件事壓下不辦。

后來牢修誣告范滂結黨營私,范滂獲罪被拘禁在黃門北寺監(jiān)獄。獄吏要拷打囚犯,范滂因為同獄囚犯大多疾病纏身,就請求率先接受刑罰,于是與同郡袁忠爭著接受酷刑?;傅叟芍谐J掏醺Π创涡驅弳?,王甫責問道:“你作為臣子,不考慮盡忠報國,卻共同結成朋黨,互相褒揚提拔,評論朝廷,虛構一些沒有的事情,你們所有的陰謀策劃,都是想干什么呢?”范滂回答說:“我聽孔子曾經說過,‘見到善事便爭著去做,好像自己趕不上別人一樣,見到惡事便馬上躲避,好像手碰到了沸水一樣。想要褒揚善人以及其高尚品德,鏟除惡人以及具污濁行為,(我)認為這是推行王政的人所愿聽到的,不理解(為什么)把這當做結成朋黨?!蓖醺φf:“你們互相提拔,互為唇齒,有志向不合的,就被你們排斥,你認為這樣做對嗎?”范滂情緒激昂,仰天嘆息道:“古人做好事,能使自身多福;今人做好事,卻身遭殺戮。我死之后,希望能埋在首陽山側,對上,我沒有辜負蒼天,對下,我無愧伯夷、叔齊?!蓖醺π膽寻z,臉色變了。就一起給他們解除了刑具。

試卷第1頁,共3頁

試卷第1頁,共3頁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12高考文言文常見考點:分析理解文章內容

一、文言文閱讀

(2022·全國·高三專題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淮陰人韓信,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及項梁度淮,信乃杖劍從之。梁敗,又屬項羽。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信度何等已數(shù)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王曰:“丞相何亡?!蓖醮笈?,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王,王且怒且喜。何曰:“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可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蓖踉唬骸拔嵋嘤麞|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蓖踉S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初,陽武人陳平事魏王咎于臨濟。人或讒之,平亡去。后事項羽,賜爵為卿。殷王反楚,項羽使平擊降之,還,拜為都尉。居無何漢王攻下殷項王怒將誅定殷將吏平懼乃封其金與印使使歸項王仗劍亡渡河,歸漢王于修武,漢王召入,賜食,遣罷就舍。平曰:“臣為事來,所言不可以過今日?!庇谑菨h王與語而說之,問曰:“子之居楚何官?”曰:“為都尉?!笔侨占窗萜綖槎嘉?,使為參乘。漢王謂陳平曰:“天下紛紛,何時定乎?”陳平曰:“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鐘離眛、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shù)人耳。大王誠能捐數(shù)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睗h王曰:“善!”乃出黃金四萬斤與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平多以金縱反間于楚軍,宣言諸將鐘離眛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王果意不信鐘離眛等。揚子《法言》:或問“楚敗垓下,方死,曰‘天也’,諒乎?”曰“漢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楚憞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負,天曷故焉!”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高帝滅楚》)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居無何/漢王攻下殷/項王怒將/誅定殷將吏/平懼/乃封其金與印/使使歸項王/仗劍亡/

B.居無何/漢王攻下殷/項王怒/將誅定殷將吏/平懼/乃封其金與印/使使歸項王/仗劍亡/

C.居無何/漢王攻下殷/項王怒將/誅定殷將吏/平懼/乃封其金/與印使使歸項王/仗劍亡/

D.居無何/漢王攻下殷/項王怒/將誅定殷將吏/平懼/乃封其金/與印使使歸項王/仗劍亡/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顧王策安所決耳”和“君臣相顧”(《伶官傳序》)中的“顧”含義相同。

B.拜,是指授予官職,任命。除此之外,我國古代還常用“辟”“除”“授”等詞表示授予官職。

C.齋戒,指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禮前,要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葷、不游樂等,以表示虔誠莊敬。

D.參乘,即“驂乘”。古時乘車,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在車右陪乘或擔任警衛(wèi)的人,稱“參乘”。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蕭何慧眼識英杰,認為韓信是個奇才。韓信猜測蕭何等人多次向劉邦推薦自己,但自己未能得到劉邦的重用,就逃離了漢營。

B.蕭何認為,漢王劉邦無論是在漢中稱王,還是想奪取天下,都得依靠韓信。劉邦最終也聽從了蕭何的建議,任命韓信為大將。

C.陳平最初在臨濟魏王咎手下做事,后來侍奉項羽,因立下戰(zhàn)功,被任命為都尉。最后陳平到修武去投奔了劉邦,并得到重用。

D.劉邦聽從陳平的建議,拿出了四萬斤黃金,讓陳平自由使用,不加過問。陳平成功地實施反間計,讓項羽疏遠了鐘離眛等人。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王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2)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5.揚雄認為劉邦取得勝利的關鍵在于能做到“群策群力”,文中哪里能體現(xiàn)劉邦的“群策群力”?請簡要概括。

(2022·河南·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楊昭儉,字仲寶,京兆長安人。曾祖嗣復,唐門下侍郎、平章事、吏部尚書。祖授,唐刑部尚書。父景,梁左諫議大夫。昭儉少敏俊,后唐長興中,登進士第。解褐成德軍節(jié)度推官。歷鎮(zhèn)、魏掌書記,拜左拾遺、直史館,與中書舍人張昭遠等同修《明宗實錄》。書成,遷殿中侍御史。天福初,改禮部員外郎。晉祖命宰相馮道為契丹冊禮使,以昭儉為介,授職方員外郎,旋加虞部郎中,俄以本官知制誥。不逾月三拜命,時人榮之。又為荊南高從誨生辰國信使,賜金紫。使回,拜中書舍人,又為翰林學士。時驕將張彥澤鎮(zhèn)涇原,暴殺從事張式,朝廷不加罪。昭儉與刑部郎中李濤、諫議大夫鄭受益抗疏論列,請置之法,疏奏不報。會有詔令朝臣轉對,或上封奏,亦許以不時條奏。昭儉復上疏曰:“天子君臨四海日有萬機懋建諍臣彌縫其闕今則諫臣雖設言路不通藥石之論不達于圣聰而邪佞之徒取容于左右。御史臺紀綱之府,彈糾之司,銜冤者固當昭雪,為蠹者難免放流。陛下臨御以來,寬仁太甚,徒置兩司,殆如虛器。遂令節(jié)使慢侮朝章,屠害幕吏,始訴冤于丹闕,反執(zhí)送于本藩。茍安跋扈之心,莫恤冤抑之苦。愿回睿斷,誅彥澤以謝軍吏?!庇墒菣喑技芍?。會請告洛陽,不赴晉祖喪,為有司所糾,停官。未幾,起為河南少尹,改秘書少監(jiān),尋復中書舍人。時河決數(shù)郡,大發(fā)丁夫,以本部帥董其役,既而塞之。晉少主喜,詔立碑記其事。昭儉表諫曰:“陛下刻石紀功,不若降哀痛之詔;搞翰頌美,不若頒罪己之文?!毖陨跚兄粒僦鬣蒂p之,卒罷其事。周世宗愛其才,復召入翰林為學士。后改御史中丞,多振舉臺憲故事。未幾,以鞫獄之失,出為行軍司馬。開寶二年,入為太子詹事,以眼疾求退。六年,以工部尚書致仕。太宗即位,加禮部尚書。太平興國二年,卒,年七十六。昭儉美風儀,善談名理,事晉有直聲。然利口喜譏訾,執(zhí)政大臣懼其構謗,多曲徇其意。

(節(jié)選自《宋史·楊昭儉傳》)

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天子君臨四海/日有萬機懋建/諍臣彌縫其闕/今則諫臣/雖設言路/不通藥石之論/不達于圣聰/而邪佞之徒取容于左右

B.天子君臨四海/日有萬機/懋建諍臣/彌縫其闕/今則諫臣雖設/言路不通/藥石之論不達于圣聰/而邪佞之徒取容于左右

C.天子君臨四海/日有萬機懋建/諍臣彌縫其闕/今則諫臣雖設/言路不通/藥石之論不達于圣聰/而邪佞之徒/取容于左右

D.天子君臨四海/日有萬機/懋建諍臣/彌縫其闕/今則諫臣/雖設言路/不通藥石之論/不達于圣聰/而邪佞之徒/取容于左右

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刑部:掌管天下的法律刑獄。六部各部以尚書為正職,刑部尚書的權利位六部尚書之首。

B.解褐:解去平民所穿的粗布衣服,易上官服,擔任官職。喻指入仕為官,也稱“釋褐”。

C.知制誥:掌管起草誥命。唐初以中書舍人為之,掌外制,后用作官名,宋代為清要之職。

D.轉對:宋制,臣僚每隔數(shù)日輪流入內殿見皇帝,指陳時政得失,謂之轉對,也叫“輪對”。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楊昭儉出身官宦世家,年輕時官運亨通,曾經一月之內三拜命,當時人人以他為榮。

B.楊昭儉作為諍臣,敢于直言,無論是張彥澤案,還是晉少主立碑記,他都直陳不諱。

C.楊昭儉因為張彥澤案,權臣都非常忌憚他,也正因為得罪了權貴,所以最終被停官。

D.楊昭儉為官幾起幾落,始終心系朝廷,選文既肯定了他正直的官名,也指出了他的缺點。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后改御史中丞,多振舉臺憲故事。未幾,以鞫獄之失,出為行軍司馬。

(2)然利口喜譏訾,執(zhí)政大臣懼其構謗,多曲徇其意。

(2022·江西·鉛山縣第一中學高三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貞觀元年,有上封事者,請秦府①舊兵并授以武職,追入宿衛(wèi)。太宗謂曰:“朕以天下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豈以新舊為差?況古人云:‘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汝之此意,非益政理?!必懹^元年,吏部尚書長孫無忌②嘗被召,不解佩刀入東上閣門。出閣門后監(jiān)門校尉始覺尚書右仆射封德彝議以監(jiān)門校尉不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