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2單元專項練習(xí)-課內(nèi)外文言文聯(lián)讀(含答案)_第1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2單元專項練習(xí)-課內(nèi)外文言文聯(lián)讀(含答案)_第2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2單元專項練習(xí)-課內(nèi)外文言文聯(lián)讀(含答案)_第3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2單元專項練習(xí)-課內(nèi)外文言文聯(lián)讀(含答案)_第4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2單元專項練習(xí)-課內(nèi)外文言文聯(lián)讀(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二單元專項練習(xí)(課內(nèi)外文言文聯(lián)讀)篇目(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節(jié)選自《孟子·公孫丑上》第六章)材料二:“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薄案覇柡沃^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謙于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搖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薄昂沃^知言?”曰:“被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生于其心,害于其政;發(fā)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復(fù)起,必從吾言矣?!薄霸孜?、子貢善為說辭,冉牛、閔子、顏淵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辭命,則不能也。’然則夫子既圣矣乎?”(節(jié)選自《孟子·公孫丑上》第二章)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B.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C.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D.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四端,即“四心”,為孟子思想的重要概念;“四端說”是其“性善論”和仁政學(xué)說的基石。B.四海,指國內(nèi),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繞著大海,故稱國境之內(nèi)為四?;蚝?nèi)。C.圣人,本指德高望重、有大智、已達完美境界的人,或指稱某一領(lǐng)域出類拔萃者,如“書圣”王羲之,“畫圣”顧愷之。D.子貢,孔門十哲之一,姓端木,名賜,字子貢,善經(jīng)商,有“端木遺風(fēng)”之典傳于后世。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和論證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中,孟子以人性為前提,以政治為指歸,由仁心推導(dǎo)出仁政:不忍人之心是人固有之仁心,因而仁政也應(yīng)該是天經(jīng)地義的。B.材料一中,孟子在討論“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原因時,以“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憂惕惻隱之心”一事為例進行分析論證。C.材料一中,孟子以“人之四體”喻“仁德之四端”,生動貼切,強調(diào)了“四端”與生俱來的特性,同時又為后文論述張本。D.材料二通過公孫丑與孟子的問答,討論了“何謂浩然之氣”這一問題;這種問答體的形式,在后來的賦體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2)“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5.在材料二中,孟子認為怎樣才能“養(yǎng)吾浩然之氣”?請逐條陳述?!敬鸢浮?.A

2.C

3.D

4.(1)不是為著要在同鄉(xiāng)朋友中間博取名譽,也并非因為厭惡孩子的哭聲才這樣。(2)(公孫丑問:)“請問老師擅長哪方面?”(孟子說:)“我能識別各種言論,我善于培養(yǎng)我的浩然之氣?!?/p>

5.①要通過不斷地積累正義來促其產(chǎn)生;②靠正直去培養(yǎng);③要時時刻刻使之合乎正義與道德;④不要置之不管,也不要妄自助長;⑤行為要無愧于心?!窘馕觥?.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不要像那個宋國人一樣:宋國有個擔(dān)心他的禾苗長不快而去拔高它的人,非常疲倦地回到家中,對家里人說:“今天累壞了,我?guī)椭堂玳L高啦!”他的兒子小跑到田里去看,禾苗已經(jīng)枯死了?!八稳擞虚h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為定語后置句,“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作“宋人”的定語,在“宋人”前斷開,排除CD?!耙暋钡馁e語是“之”,后面要斷句,“苗”是后句主語。排除B。故選A。2.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能力。C.“‘畫圣’顧愷之”錯,“畫圣”為吳道子。故選C。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討論了‘何謂浩然之氣’這一問題”錯。材料二先總后分,分別討論了“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兩個問題,選項分析不全面。故選D。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所以”,……的原因;“要”,通“邀”,邀取、博??;“鄉(xiāng)黨”,同鄉(xiāng);“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狀語后置句,正確語序是“于鄉(xiāng)黨朋友要譽”;“惡”,厭惡。(2)“惡”,疑問代詞,相當(dāng)于“何”,什么,哪;“敢問夫子惡乎長”,賓語前置句,“惡”作“長”的賓語,正確語序是“敢問夫子長惡”;“知言”,識別各種言論;“養(yǎng)”,培養(yǎng)。5.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據(jù)“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意思是:用正直去培養(yǎng)它而不加以傷害,就會充滿天地之間,啟發(fā)我們靠正直去培養(yǎng)。根據(jù)“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意思是:不過,這種氣必須與仁義道德相配,否則就會缺乏力量。而且,必須要有經(jīng)常性的仁義道德蓄養(yǎng)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爾的正義行為就能獲取的。所以提示我們要通過不斷地積累正義來促其產(chǎn)生,要時時刻刻使之合乎正義與道德。根據(jù)“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意思是“(對浩然之氣)一定要培養(yǎng)它,不能停止下來;心里不能忘記它,也不妄自助長它”,啟發(fā)我們不要置之不管,也不要妄自助長。根據(jù)“行有不謙于心,則餒矣”,意思是:一旦你的行為問心有愧,這種氣就會缺乏力量了,提示我們行為要無愧于心。參考譯文:材料一:孟子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用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施行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運轉(zhuǎn)東西一樣容易了。之所以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是因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見一個小孩要掉進井里面去了,必然會產(chǎn)生驚懼同情的心理,這不是因為要想去和這孩子的父母拉關(guān)系,不是因為要想在鄉(xiāng)鄰朋友中博取聲譽,也不是因為厭惡這孩子的哭叫聲才產(chǎn)生這種驚懼同情心理的。由此看來,沒有同情心,簡直不是人;沒有羞恥心,簡直不是人;沒有謙讓心,簡直不是人;沒有是非心,簡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發(fā)端;羞恥心是義的發(fā)端;謙讓心是禮的發(fā)端;是非心是智的發(fā)端。人有這四種發(fā)端,就像有四肢一樣。有了這四種發(fā)端卻自認為不行的,是自暴自棄的人;認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棄君主的人。凡是有這四種發(fā)端的人,知道都要擴大充實它們,就像火剛剛開始燃燒,泉水剛剛開始流淌。如果能夠擴充它們,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夠擴充它們,就連贍養(yǎng)父母都成問題?!辈牧隙汗珜O丑說:“請問老師您長于哪一方面呢?”(孟子)說:“我善于分析別人的言語,我善于培養(yǎng)自己的浩然之氣?!保ü珜O丑)說:“請問什么叫浩然之氣呢?”(孟子)說:“這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它作為一種氣,極宏大極剛強,用正義去培養(yǎng)它而不加損害,就會充滿于天地之間。不過,這種氣必須與仁義道德相配,否則就會缺乏力量。而且,必須要有經(jīng)常性的仁義道德蓄養(yǎng)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爾的正義行為就能獲取的。一旦你的行為問心有愧,這種氣就會缺乏力量了。所以我說,告子不懂得義,因為他把義看成心外的東西。我們一定要不斷地培養(yǎng)義,心中不要忘記,但也不要一廂情愿地去幫助它生長。不要像宋人一樣:宋國有個人嫌他種的禾苗老是長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們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氣喘吁吁地回家,對他家里人說:‘今天可真把我累壞啦!不過,我總算讓禾苗一下子就長高了!’他的兒子跑到地里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天下人不犯這種拔苗助長錯誤的是很少的。認為(養(yǎng)護莊稼)沒有用處而不去管它們的,是只種莊稼不除草的懶漢;(一廂情愿地去)幫助莊稼生長的,就是這種拔苗助長的人——不僅沒有益處,反而害死了莊稼?!惫珜O丑問:“怎樣才算善于分析別人的言語呢?”孟子回答說:“偏頗的言語知道它片面在哪里;夸張的言語知道它過分在哪里;怪僻的言語知道它離奇在哪里;躲閃的言語知道它理窮在哪里。從心里產(chǎn)生,必然會對政治造成危害,用于政治,必然會對國家大事造成危害。如果圣人再世,也一定會同意我的活?!惫珜O丑說:“宰我、子貢善于講話,冉牛、閔子、顏淵善于闡述德行,孔子兼有兩長,但他依然說:‘我對于辭令,太不擅長?!ǘ日f話得體,又善于養(yǎng)浩然之氣,言語道德兼而有之,)那么,您已經(jīng)是位圣人了嗎?”篇目(二)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一)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節(jié)選自《禮記·大學(xué)》)(二)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惹子必誠其意。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教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口:“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贝酥^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節(jié)選自《禮記·大學(xué)》)6.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明明德

彰明B.先齊其家

使……整齊有序C.如惡惡臭

厭惡D.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偏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B.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

夫晉,何厭之有C.食而不知其味

人而不仁,如禮何D.此謂誠于中,形于外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8.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B.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C.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D.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9.下列有關(guān)文章內(nèi)容和古代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兒童八歲上“小學(xué)”,主要學(xué)習(xí)“灑掃、應(yīng)對、進退”和“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基本禮節(jié)和知識技能。十五歲后可進入“大學(xué)”,學(xué)習(xí)“窮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學(xué)問。B.《大學(xué)》原是《禮記》中的一篇,舊說為曾子所作,是中國古代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后與《論語》《中庸》《尚書》合為“四書”,為科舉考試的重要內(nèi)容。C.“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中的“天子”是古代的最高統(tǒng)治者?!笆恕痹馐侵副姸嗟娜?,后來用以稱謂“平民”。D.“大學(xué)之道”的“三綱”指“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八目”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八目”以“修身”為根本。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2)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答案】6.C

7.D

8.B

9.B

10.(1)知道要達到的“至善”境界則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心不妄動,心不妄動才能夠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夠思慮精詳,思慮精詳才能夠有處事合宜。(2)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做壞事,沒有什么做不出來的(無惡不作),一見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閃閃,掩蓋自己所做的壞事,而夸耀自己好的一面(自吹自擂)。【解析】6.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C.“如惡惡臭”意思是“好像厭惡臭氣”,所以前一個“惡”為動詞“厭惡”,后一個“惡”為形容詞“不好的”。選項加點的是后一個“惡”,應(yīng)該是形容詞“不好的”意思。故選C。7.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以”分別是:介詞,把;/表目的,來。B.“之”分別是: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表倒裝,賓語前置的標志。C.“而”分別是:連詞,表轉(zhuǎn)折,卻;/連詞,表假設(shè),如果。D.“于”均解釋為介詞“在”。故選D。8.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曾子說:“十只眼睛看著,十只手指著,這難道不令人畏懼嗎?”財富可以裝飾房屋,品德卻可以修養(yǎng)身心,使心胸寬廣而身體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笆克暋焙汀笆炙浮本涫浇Y(jié)構(gòu)相同,都是主謂式,所以兩個句子中間斷開,單獨成句,據(jù)此排除CD。“富潤屋”和“德潤身”句式結(jié)構(gòu)相同,且句子主謂賓結(jié)構(gòu)完整,單獨成句;“心廣體胖”是并列式結(jié)構(gòu),之間不能斷開,據(jù)此排除A。故選B。9.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能力。B.“后與《論語》《中庸》《尚書》合為‘四書’”錯,《尚書》為“五經(jīng)”之一,不屬于“四書”,“四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xué)》《中庸》。故選B。10.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得分點:“定”,志有定向;“靜”,心不妄動;“安”,所處而安;“慮”,處事精詳;“得”,得其所止。第二句得分點:“無所不至”,沒有達不到的地方,亦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壞事);“為不善”,做壞事;“厭然”,躲躲閃閃的樣子;“著”,顯示。參考譯文:(一)大學(xué)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應(yīng)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zhèn)靜不躁;鎮(zhèn)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獲。每樣?xùn)|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jié),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識、研究萬事萬物。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后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后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養(yǎng)品性;品性修養(yǎng)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yǎng)品性為根本。(二)使意念真誠的意思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要像厭惡腐臭的氣味一樣,要像喜愛美麗的女人一樣,一切都發(fā)自內(nèi)心。所以君子在獨處時一定要慎重。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做壞事,沒有什么做不出來的,一見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閃閃,掩蓋自己所做的壞事,而夸耀自己好的一面。(殊不知)別人看你,就像能看見你的心肺肝臟一樣清楚,掩蓋有什么用呢?這就叫做內(nèi)心的真實一定會表現(xiàn)到外表上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一定要謹慎。曾子說:“十只眼睛看著,十只手指著,這難道不令人畏懼嗎?”財富可以裝飾房屋,品德卻可以修養(yǎng)身心,使心胸寬廣而身體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之所以說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為心有憤怒就不能夠端正:心有恐懼就不能夠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夠端正;心有憂慮就不能夠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樣:雖然在看,卻像沒有看見一樣;雖然在聽,卻像沒有聽見一樣;雖然在吃東西,卻一點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說,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必須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之所以說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養(yǎng)自身,是因為人們對于自己親愛的人會有偏愛,對于自己厭惡的人會有偏恨,對于自己敬畏的人會有偏向,對于自己同情的人會有偏心,對于自己輕視的人會有偏見。所以喜愛一個人但又認識到他的缺點、不喜歡一個人但又認識到他優(yōu)點的人,天下很少見。所以有諺語說:“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壞,人都不滿足自己莊稼的好?!边@就是不修養(yǎng)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篇目(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鼻f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之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shù)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偷弥?,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節(jié)選自《莊子》)文本二:子獨不聞夫坎井①之蛙乎?蛙謂東海之鱉曰:“吾樂歟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②心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趺還虷、蟹與科斗③”,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④坎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于是逡巡而卻,告之海曰:“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之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之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于是坎井之蛙聞之,適適然驚,規(guī)規(guī)然自失也。(節(jié)選自《莊子·秋水》)【注】①坎井:淺井。②甃(zhòu):用磚砌成的井壁。③科斗:蝌蚪。④跨跱:盤踞。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吾樂歟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趺/B.吾樂歟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趺/C.吾樂歟/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趺/D.吾樂歟/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趺/1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王貽我大瓠之種

貽:贈送B.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

慮:思想C.莫吾能若也

若:像D.而水弗為之加益

加:更加1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莊子,名周,戰(zhàn)國人,道教學(xué)派代表人物,其文章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奇特,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B.文本一的寓意是:同樣的東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同;人們要善于去發(fā)現(xiàn)一個事物的最大價值,完美地利用它。C.文本二中,在聽完“東海之大樂”以后,坎井之蛙開始惶恐不安,好像失了神似的,生動地表現(xiàn)了其自慚形穢的尷尬之狀。D.為了增強行文的表現(xiàn)力,作者在兩則文本中都采用了對比的手法,生動鮮明,大小殊別,高下立判,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shù)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2)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于是逡巡而卻。15.文本二給了我們什么警示?請簡要說明?!敬鸢浮?1.D

12.B

13.A

14.(1)我們家世世代代做漂洗絲絮,一年所得超不過數(shù)金。現(xiàn)在一旦賣了這個藥方就可得百金,請允許我給了他。(2)東海的鱉左腳還沒踏進井里,右膝就已經(jīng)被卡住了。于是它徘徊了一會兒就退了出來。

15.一個人如果長期把自己束縛在一個狹小的天地里,就會變得目光短淺,自滿自足,難以進步?!窘馕觥?1.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的斷句能力。句意:我多么快樂?。〕鋈ヌS玩耍就在井口的欄桿上;回來休息就在殘破的井壁的側(cè)面;跳進水里,水接近我的腋下并托起我的面頰;踩泥巴時,泥淹沒我的兩腳,漫到我的腳背上。“吾樂歟”一句中的“歟”表示感嘆,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語氣詞“啊”,一般用在句末,因此應(yīng)在“歟”后斷開,排除AB。“出跳梁乎”與“入休乎”兩句中的“乎”相當(dāng)于“于”,翻譯為“在”,其后是地點狀語,不宜分開,據(jù)此排除AC。“赴水”與“蹶泥”是對應(yīng)的內(nèi)容,不宜在“赴水”后斷開,據(jù)此排除BC。當(dāng)然,本題利用對稱(偶)句式來斷句,也可快速鎖定D項。故選D。1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B.“慮”的意思是“用繩結(jié)綴”。句意為:為什么不把它用繩系著當(dāng)作大樽而浮游于江湖。故選B。13.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道教學(xué)派代表人物”說法錯誤。莊子是道家學(xué)派代表人物,不是道教。故選A。1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得分點:(1)“不過”,超不過;“鬻”,賣;“與”,給予。(2)“縶”,卡?。弧板已病?,徘徊猶豫;“卻”,退。15.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吾樂歟出跳梁乎井干之上……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樂,此亦至矣”可知青蛙一開始覺得在井里的生活非??鞓罚弧胺虿粸轫暰猛埔?,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于是坎井之蛙聞之,適適然驚,規(guī)規(guī)然自失也”,等到聽了東海的鱉告訴它身在東海的最大快樂是大海不隨時間的長短而改變,不因為雨量的多少而漲落后,青蛙惶恐不安,好像失了神,感到了自己的渺小。說明一個人如果長期把自己束縛在一個狹小的天地里,就會變得目光短淺,自滿自足,難以進步。參考譯文文本一惠子對莊子說:“魏王送給我大葫蘆的種子,我種下后結(jié)出的葫蘆能容得下五石的東西。用它來盛水,它的堅固程度卻經(jīng)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壓力。剖開它當(dāng)作瓢,則寬大而沒有可盛受的東西。不是不大,我認為它無用,就把它擊破了?!鼻f子說:“你真不善于使用大的東西。有個宋國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凍裂的藥物,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絲絮為業(yè)。有個客人聽說了,請求用一百金來買他的藥方。這個宋國人召集全家商量說:‘我們家世世代代做漂洗絲絮,一年所得超不過數(shù)金?,F(xiàn)在一旦賣了這個藥方就可得百金,請允許我給了他。’客人得到藥方,就去取悅吳王。此時正逢越國入侵吳國,吳王就命他為將。在冬天跟越國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吳王就割地封賞他。同樣一個防止手凍裂的藥方,有人靠它得到封賞,有人卻只會用于漂洗絲絮,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啊?,F(xiàn)在你有可容五石東西的葫蘆,為什么不把它用繩系著當(dāng)作大樽而浮游于江湖,卻擔(dān)憂它大而無處可容納呢?可見你還是見識不通達啊!”文本二你難道沒聽過淺井的青蛙的故事嗎?它對東海的鱉說:“我多么快樂?。〕鋈ヌS玩耍就在井口的欄桿上;回來休息就在殘破的井壁的側(cè)面;跳進水里,水接近我的腋下并托起我的面頰;踩泥巴時,泥淹沒我的兩腳,漫到我的腳背上?;仡^看一看那些赤蟲、螃蟹與蝌蚪,哪個能像我一樣!并且我獨占一坑水,盤踞一口井的快樂,這可算是達到頂點了。您為什么不常來我這里參觀呢?”東海的鱉左腳還沒踏進井里,右膝就已經(jīng)被卡住了。于是它徘徊了一會兒就退了出來,把大海的景象告訴青蛙,說:“千里這樣的廣度,不能夠形容它的大;千仞這樣的高度,不能夠形容它的深。夏禹的時候,十年有九年鬧水災(zāi),可是海水并沒有因此而增多;商湯的時候,八年有七年干旱,可是水邊的陸地也沒有因此而減少。大海不隨時間的長短而改變,不因為雨量的多少而漲落。這就是身在東海的最大快樂?!睖\井的青蛙聽了這一番話,惶恐不安,好像失了神,感到了自己的渺小。篇目(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孟子,鄒人也。名軻,字則未聞也?;蛟幻献郁敼迕蠈O之后孟子仕于齊喪母而歸葬于魯也三桓子孫既以衰微分適他國孟子生有淑質(zhì),夙喪其父,幼被慈母三遷之教。長師孔子之孫子思,治儒術(shù)之道,通五經(jīng),尤長于《詩》《書》。周衰之末,戰(zhàn)國縱橫,用兵爭強以相侵奪;當(dāng)世取士,務(wù)先權(quán)謀以為上賢。先王大道陵遲隳廢,異端并起,若楊朱、墨翟放蕩之言以干時惑眾者非一。孟子閔悼堯舜湯文周孔之業(yè)將遂湮微,正涂壅底,仁義荒怠,佞偽馳騁,紅紫亂朱。于是則慕仲尼周流憂世,遂以儒道游于諸侯,思濟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尋,時君咸謂之迂闊于事,終莫能聽納其說。孟子亦自知遭蒼姬之訖錄,值炎劉之未奮,進不得佐興唐虞雍熙之和,退不能信三代之余風(fēng),恥沒世而無聞焉,是故垂憲言以詒后人。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載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庇谑峭硕摷c高第弟子公孫丑、萬章之徒難疑答問,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書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三萬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包羅天地,揆敘萬類,仁義道德,性命禍福,粲然靡所不載。帝王公侯遵之,則可以致隆平,頌清廟;卿大夫士蹈之,則可以尊君父,立忠信;守志厲操者儀之,則可以崇高節(jié),抗浮云。有風(fēng)人之托物,風(fēng)雅之正言,可謂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亞圣之大才者也。(節(jié)選自趙岐《孟子題辭》)文本二: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節(jié)選自《孟子·公孫丑上》)1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或曰/孟子魯公族孟孫之后/孟子仕于齊/喪母而歸葬于魯也/三桓子孫/既以衰微/分適他國B.或曰/孟子魯公族孟孫之后/孟子仕于齊喪母/而歸葬于魯也/三桓子孫/既以衰微/分適他國C.或曰/孟子魯公族孟孫/之后孟子仕于齊/喪母而歸葬于魯也/三桓子孫/既以衰微/分適他國D.或曰/孟子魯公族孟孫/之后孟子仕/于齊喪母而歸葬于魯也/三桓子孫/既以衰微/分適他國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字,即表字,與名有關(guān)聯(lián),古人男女皆可取字,男子弱冠而字,女子則及笄而字。B.墨翟,即墨子,名翟,墨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崇樂、重禮。C.風(fēng)雅,指《詩經(jīng)》中的“國風(fēng)”“大雅”“小雅”,也常用以指代《詩經(jīng)》或者詩文之事。D.四海,古人以為我國四周環(huán)海,稱中國為“海內(nèi)”,外國為“海外”,“四海”指天下。18.下列對文中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心憂天下。他哀憐先王圣人們的思想業(yè)績衰微,仁義不存,奸佞橫行,邪道取代正道,于是效法孔子周游列國,希望能夠濟世安民。B.孟子生不逢時。他生于戰(zhàn)國亂世,各諸侯國憑借武力相互傾軋,爭奪利益,當(dāng)時諸侯選用人才以精通權(quán)謀之術(shù)為首選,孟子懷才不遇。C.孟子堅守本心。他自知其思想迂闊,無法在當(dāng)世實現(xiàn),又擔(dān)心死后思想不為后人所知,于是和優(yōu)秀的弟子一起著書七篇以流傳后世。D.孟子思想卓越。趙岐認為,踐行孟子思想對于帝王公侯、卿大夫士、守志厲操者等都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孟子是僅次于孔子的圣人。1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長師孔子之孫子思,治儒術(shù)之道,通五經(jīng),尤長于《詩》《書》。(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20.文本二中孟子的論證思路是怎樣的?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敬鸢浮?6.A

17.B

18.C

19.(1)(孟子)長大以后拜孔子的孫子子思為師,研究儒家學(xué)問,精通五經(jīng),尤其精通《詩經(jīng)》和《尚書》。(2)所有具有這四種萌芽的人,如果知道擴大充實它們,(它們就會)像火剛剛開始燃燒的火(終必不可撲滅),剛剛開始涌出泉水(終必匯成江河)。

20.以人突然看見小孩子將要掉入井里時的反應(yīng)為依據(jù),論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進而論述“四端”對為人處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窘馕觥?6.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有人說,孟子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后裔,因此(盡管)孟子在齊國為官,但他的母親死后還是被安葬回了魯國。春秋后期掌握魯國政權(quán)的三家貴族的子孫,之后也因為國家衰落,分別到了其他國家。“魯公族孟孫之后”是偏正結(jié)構(gòu)的名詞性短語,句意完整,中間不能斷開,排除CD;“于齊”作“仕”的后置狀語,“孟子仕于齊”是主謂結(jié)構(gòu),意思完整,且“孟子仕于齊”是“喪母而歸葬于魯也”的原因,“于齊”后應(yīng)斷開,排除B。故選A。17.本題考查學(xué)生掌握和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B.“主張……崇樂、重禮”錯誤,“崇樂”“重禮”是儒家的主張。墨家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jié)用、節(jié)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惫蔬xB。18.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他自知其思想迂闊”錯誤,張冠李戴,根據(jù)原文“迂闊”是當(dāng)時諸侯國君對他的評價。故選C。19.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點:(1)“師”,意動用法,以……為師/跟……學(xué)習(xí);“治”,研究;“尤”,尤其;“長”,精通/擅長。(2)“凡”,所有/凡是;“若”,像;“然”,燃燒;“達”,涌出。20.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文章的結(jié)構(gòu)和思路的能力。根據(jù)文本一“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可知,第一句以人突然看見小孩子將要掉入井里時的反應(yīng)為依據(jù),論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根據(jù)文本“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可知,第二、三句由以上分析得出人都有“四心”,由“四心”引出“四端”;根據(jù)文本“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可知,第四至七句把“四端”比作“四體”,然后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論述“四端”對為人處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參考譯文:文本一:孟子,是鄒國仁人。孟子,名軻,他的字沒有聽說過。有人說,孟子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后裔,因此(盡管)孟子在齊國為官,但他的母親死后還是被安葬回了魯國。春秋后期掌握魯國政權(quán)的三家貴族的子孫,之后也因為國家衰落,分別到了其他國家。孟子有善良的品質(zhì),早年失去父親,幼時受到慈祥的母親三遷之教。(孟子)長大以后拜孔子的孫子子思為師,研究儒家學(xué)問,精通五經(jīng),尤其精通《詩經(jīng)》和《尚書》。周王室衰微之際,諸侯國無所顧忌,發(fā)動戰(zhàn)爭爭強稱霸,相互侵奪土地;當(dāng)時選取士人,致力于以權(quán)術(shù)謀略為首要,認為這樣的人才是賢能之士。先王的治國之道漸趨衰敗廢棄,各種思想一并而起,像楊朱、墨翟這樣放縱的言論來擾亂時事迷惑眾人的并非其一。孟子憂傷堯、舜、湯、文、周公、孔子的事業(yè)將要沒落衰微,正道受阻停滯,仁義荒廢、懈怠,奸邪諂媚的小人競相奔走,邪道取代正道。在這個時候,他就羨慕孔子周游各地憂心世事,于是用儒家思想游說于諸侯國想要周濟百姓。然而,由于他不愿在小處委屈一些,以求得較大的好處,當(dāng)時的諸侯國國君都說他思想言行不合實際,始終沒有人采納他的觀點。孟子也知道自己遭逢周王朝運數(shù)將盡,而漢王朝還沒有興起之際,出仕不能輔佐君主創(chuàng)造堯舜時代那樣和樂昇平的盛世,退隱也不能讓人們遵守夏、商、周三朝的遺風(fēng),為死在世上卻默默無聞感到恥辱,因此留下合乎禮法之言傳給后人。孔子說:“我想把我的思想用空話記載下來,但不如通過具體的歷史事件來表現(xiàn)更加深刻、明顯?!庇谑?,孟子退隱后,編次撰集所結(jié)交的學(xué)習(xí)成績優(yōu)異的弟子公孫丑、萬章這些人的疑難問答,又親自撰寫行為規(guī)范之類的言論,撰寫書籍七篇,共二百六十一章,三萬四千八百六十五個字。包含天地,統(tǒng)攝萬物,仁義道德,性命禍福,清清楚楚,無所不在。帝王公侯遵守它,就可以獲得昌盛太平,稱贊祖先功德;卿大夫士遵循它,就可以效忠君主尊敬父親,樹立忠信之義;堅守志向砥礪節(jié)操的人以它為表率,就可以推崇高尚的節(jié)操,抵抗虛浮的名利。孟子這樣有風(fēng)范的人往往寄情于物,用《風(fēng)雅》來匡正言行,可以說正直而不傲慢,委曲而不厭倦,是聞名于世、僅次于圣人而又學(xué)識很高的人。文本二:之所以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是因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見一個小孩要掉進井里面去了,必然會產(chǎn)生驚懼同情的心理——這不是因為要想去和這孩子的父母拉關(guān)系,不是因為要想在鄉(xiāng)鄰朋友中博取聲譽,也不是因為厭惡這孩子的哭叫聲才產(chǎn)生這種驚懼同情心理的。由此看來,沒有同情心,簡直不是人;沒有羞恥心,簡直不是人;沒有謙讓心,簡直不是人;沒有是非心,簡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發(fā)端;羞恥心是義的發(fā)端;謙讓心是禮的發(fā)端;是非心是智的發(fā)端。人有這四種發(fā)端,就像有四肢一樣。有了這四種發(fā)端卻自認為不行的,是自暴自棄的人;認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棄君主的人。凡是有這四種發(fā)端的人,知道都要擴大充實它們,就像火剛剛開始燃燒,泉水剛剛開始流淌。如果能夠擴充它們,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夠擴充它們,就連贍養(yǎng)父母都成問題。篇目(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文本一: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譬之如醫(y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則弗能攻。治亂者何獨不然?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弗能治。(節(jié)選自《墨子·兼愛》)文本二:趙季良,字德彰,濟陰人也。初仕后唐莊宗,為魏州司錄。魏州稅多逋負,莊宗時為晉王,過督之。季良曰:“殿下方謀攻取而不愛百姓,一旦百姓離心,恐河北非殿下有也?!鼻f宗大加欽重。累遷鹽鐵判官、太仆卿。明宗天成元年,赍官誥拜孟知祥為侍中。即以為三川制置使,督蜀犒軍余錢送京師,且制置兩川征賦。是時知祥鎮(zhèn)西川,頗不奉詔。會與季良有舊,遂留之不遣,因請為西川節(jié)度副使。事無大小,多與參決。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團練使知祥得制書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復(fù)遣使至京師論請明宗不得已曲從之自是季良傾身事知祥,布腹心矣。季良通敏,善謀略。董璋時遣人求昏自結(jié),而知祥心恨璋,未之許也。季良以為宜合從以拒唐。長興時,進奏官言唐主欲大發(fā)兵討兩川。季良請以東川先取遂閬,然后并兵守劍門,則大軍雖至,吾無內(nèi)顧憂矣。未幾,唐將石敬瑭因遂閬已破,燒營北歸。軍前馳報知祥,知祥故藏其書,謂季良曰:“北軍漸近,奈何?”季良扣指曰:“不過綿州必遁?!敝榇笮?,出書示之。由是甚服其智。是年,唐明宗即下制,以季良為武泰軍節(jié)度使。知祥稱尊號,是為后蜀高祖。拜季良為司空,兼門下侍郎平章事。既而高祖病甚,召季良與李仁罕、趙廷隱、王處回等同受顧命。高祖晏駕,秘未發(fā)喪。處回夜過季良,涕泣不已。季良正色曰:“今強侯握兵,專伺時變,義當(dāng)速立嗣君,豈可徒相泣耶!”遂與處回立后主而后發(fā)喪。以擁戴功加司徒,進太保。廣政九年卒,謚文肅。節(jié)選自《后蜀列傳·趙季良》)2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古今異義詞是文言文中常見的現(xiàn)象,如“治亂者何獨不然”“季良以為宜合從以拒唐”兩句中的“不然”“以為”。B.“莊宗時為晉王”“董璋時遣人求昏自結(jié)”兩句中的“時”,都是名詞作狀語,可以解釋為“在當(dāng)時”“在那時”C.“謀攻取而不愛百姓”與《齊桓晉文之事》中“吾何愛一?!眱删渲械摹皭邸倍际莿釉~,可分別解釋為“愛護”和“吝惜”.D.文言文中表示官職升降任免的詞語很多,如“遷”,指調(diào)動官職,一般是升官;“累遷”指多次升官。2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團練使/知祥得制書/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復(fù)遣使至京師/論請明宗/不得已/曲從之/B.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團練使/知祥得制書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復(fù)遣使至京師/論請明宗/不得已/曲從之/C.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團練使/知祥得制書/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復(fù)遣使至京師論請/明宗不得已/曲從之/D.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團練使/知祥得制書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復(fù)遣使至京師論/請明宗/不得已/曲從之/2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季良是濟陰人,后唐莊宗時擔(dān)任魏州司錄,表現(xiàn)出出眾的政治才能,受到莊宗的賞識和器重。B.趙季良與鎮(zhèn)守西川的孟知祥有交情,當(dāng)他到蜀地擔(dān)任三川制置使時,被孟知祥留在當(dāng)?shù)?,沒有返回京師。C.趙季良被孟知祥留在蜀中后,參與決斷大小事務(wù),深得信任,盡心盡力輔佐孟知祥成為孟知祥的心腹。D.趙季良深得唐明宗信任,先被任命為武泰軍節(jié)度使,后又被任命為司空,兼門下侍郎平章事。2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譬之如醫(y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2)軍前馳報知祥,知祥故藏其書,謂季良曰:“北軍漸進,奈何?”25.文本二寫到“季良通敏,善謀略”,其“善謀略”具體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結(jié)合文本概括?!敬鸢浮?1.A

22.C

23.D

24.(1)就像醫(yī)生治療人的疾病一樣,一定知道疾病產(chǎn)生的根源,于是能治療疾病。(2)前線快馬飛奔送信給孟知祥,孟知祥故意藏起那封信,對趙季良說:“北方的軍隊正慢慢靠近,(我們)該怎么辦?”

25.(1)勸諫晉王不要強征賦稅,以贏得民心。(2)勸說孟知祥聯(lián)合董璋,共同拒唐。(3)提出先取遂閬后守劍門,以防內(nèi)患的策略。(4)高祖駕崩后,主張速立新君,然后發(fā)喪。【解析】21.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及實詞的能力。A.季良以為宜合從以拒唐:趙季良認為應(yīng)該聯(lián)合(董璋)共同抵抗唐軍?!耙詾椤痹诖司渲胁皇枪沤癞惲x詞,可以解釋為“認為”,和現(xiàn)代漢語意思一致。故選A。22.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過了一段時間,朝廷調(diào)趙季良擔(dān)任果州團練使。孟知祥得到詔書,藏了起來,上表挽留趙季良,沒有得到朝廷同意。又派人到朝廷論辯請求,明宗迫不得已,委曲順從了他?!澳渲?,省略了主語動賓結(jié)構(gòu),句意完整,單獨成句,前后斷開,排除BD;“明宗不得已”,主謂結(jié)構(gòu),“明宗”為主語,前面斷開,“不得已”為謂語,后面斷開,排除A。故選C。2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后又被任命為司空,兼門下侍郎平章事”錯誤,原文為“知祥稱尊號,是為后蜀高祖。拜季良為司空,兼門下侍郎平章事”,任命趙季良為司空兼門下侍郎平章事的是蜀高祖孟知祥。故選D。2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譬之如”,就像、如同;“攻”,治療;“所自起”,產(chǎn)生的根源、發(fā)生的原因。(2)“馳報”,騎著快馬前來送信(或報告),快馬飛奔送信(或報告);“故”,故意;“漸進”,慢慢靠近。25.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由“魏州稅多逋負,莊宗時為晉王,過督之。季良曰:‘殿下方謀攻取而不愛百姓,一旦百姓離心,恐河北非殿下有也’”可概括出,勸諫晉王不要強征賦稅,以贏得民心。由“董璋時遣人求昏自結(jié),而知祥心恨璋,未之許也。季良以為宜合從以拒唐”可概括出,勸說孟知祥聯(lián)合董璋,共同拒唐。由“季良請以東川先取遂閬,然后并兵守劍門,則大軍雖至,吾無內(nèi)顧憂矣”可概括出,提出先取遂閬后守劍門,以防內(nèi)患的策略。由“季良正色曰:‘今強侯握兵,專伺時變,義當(dāng)速立嗣君,豈可徒相泣耶!’遂與處回立后主而后發(fā)喪”可概括出,高祖駕崩后,主張速立新君,然后發(fā)喪。參考譯文:文本一

圣人就把治理天下當(dāng)作自己的事業(yè),必定會知道混亂所起的根源,如此才能治理混亂。不知道混亂所起的根源,就不能治理混亂。就像醫(yī)生治療人的疾病一樣,一定知道疾病產(chǎn)生的根源,于是能治療疾病。不知道疾病所起的根源,就不能治療疾病。治理混亂怎么會與治病不一樣呢?必定要知道混亂所起的根源,如此才能治理混亂;不知道混亂所起的根源,就不能治理混亂。文本二趙季良,字德彰,是濟陰(今菏澤定陶)人。最初在后唐莊宗時做官,擔(dān)任魏州司錄。魏州的賦稅多有拖欠,莊宗當(dāng)時是晉王,(到魏州)探望督促。趙季良說:“您正謀劃攻打奪取土地卻不能愛護百姓,一旦百姓(和你)不一心,恐怕黃河以北的土地將不再屬于您了。”莊宗很是欽佩敬重他。趙季良多次升官擔(dān)任鹽鐵判官、太仆卿。唐明宗天成元年,發(fā)布詔命任命孟知祥擔(dān)任侍中。朝廷就任命趙季良做三川制置使,督促蜀地把拖欠的犒軍費用送回京師,并且讓他辦理兩川地區(qū)賦稅征收事務(wù)。這時候孟知祥鎮(zhèn)守西川,很不遵從詔令。(孟知祥)恰好與趙季良有交情,于是留下趙季良不讓他返回朝廷,趁機請求他擔(dān)任西川節(jié)度副使。事情無論大小,大多讓他參與決策。過了一段時間,朝廷調(diào)趙季良擔(dān)任果州團練使。孟知祥得到詔書,藏了起來,上表挽留趙季良,沒有得到朝廷同意。又派人到朝廷論辯請求,明宗迫不得已,委曲順從了他。從此,趙季良竭盡全力輔佐孟知祥,表達出自己的誠意。趙季良通達聰慧,在謀略方面很擅長。董璋當(dāng)時派人(向孟知祥)請求聯(lián)姻主動攀附,可是孟知祥對董璋懷恨在心,沒有答應(yīng)他。趙季良認為應(yīng)該聯(lián)合(董璋)共同抵抗唐軍。長興年間,進奏官說唐主打算發(fā)兵征討兩川地區(qū)。趙季良請求憑借東川先奪取遂閬,這之后合并兵力把守劍門,那么唐軍即使到來,我們也不會有內(nèi)顧之憂了。不久,唐將石敬瑭因為遂閬已被攻占,就燒了營房返同。前線快馬飛奔送信給孟知祥,孟知祥故意藏起那封信,對趙季良說:“北方的軍隊正慢慢靠近,(我們)該怎么辦?”趙季良握舉行禮說:“他們過不了綿州一定逃跑?!泵现榇笮?,拿出書信讓他看。從此很佩服他的智慧。這一年,唐明宗就頒布詔書,讓趙否良擔(dān)任武泰軍節(jié)度使。(后來)孟知祥稱帝,這就是后蜀高祖。他任用趙季良擔(dān)任司空,兼任門下侍郎平章事。不久高祖病重,召見趙季良和李仁罕、趙廷穩(wěn)、王處回等人一同接受臨終遺命。高祖駕崩后,封鎖消息沒有發(fā)喪。王處回在夜里拜訪趙季良,哭泣不止。趙季良嚴肅地說:“現(xiàn)在勢力強大的節(jié)度使掌握著兵權(quán),正等待時局變化,按道理應(yīng)該馬上擁立繼位的國君,怎么可以只是相對哭泣呢!”于是趙季良與王處回擁立后主然后(為高祖)發(fā)喪。(趙季良)因為擁護推戴國君的功勞被加封司徒,進身為太保。廣政九年去世,謚號文肅。篇目(六)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乙孟軻,鄒人也。受業(yè)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當(dāng)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zhàn)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wù)于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騶子之屬。(節(jié)選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丙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恥之,愿比①死者一灑之,如之何則可?”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②。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③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yǎng)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上》)注:①比:為,替;②耨:(nòu)鋤草;③梃:棍棒。2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B.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C.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D.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2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合從連衡:戰(zhàn)國時六國諸侯聯(lián)合抗秦的謀略,稱為“合縱”;秦國聯(lián)合一些諸侯國進攻另外一些諸侯國的謀略,稱為“連衡”。從,同“縱”;衡,同“橫”。B.萬乘:兵車萬輛。表示軍事力量強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車萬乘,諸侯出兵車千乘,后世以“萬乘”稱天子。C.孝悌忠信:儒家八德中的內(nèi)容。儒家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是儒家倡導(dǎo)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對父母要孝順。D.仁、義:是儒家的重要倫理范疇,本意為仁愛與正義。備受孟子推崇,與“禮、智、信”合稱為“五?!?。2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以人性為前提推導(dǎo)政治。具體說,從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人心推導(dǎo)仁政。由于這種“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應(yīng)該是天經(jīng)地義的。B.孟子的思想主張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納,因為當(dāng)時各國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對此是深惡痛絕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書立說。C.孟子反對追求“利”,他認為人們之所以拋棄父母,弒殺君王,正是因為互相爭奪利益,而“仁義”則是解決這些弊端的根本。D.孟子批評那些不實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評了梁惠王“東敗于齊”“西喪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2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2)寡人恥之,愿比死者一灑之,如之何則可?30.梁惠王想洗雪恥辱,向孟子詢問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