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下冊語文6.23《出師表》同步練習_第1頁
部編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下冊語文6.23《出師表》同步練習_第2頁
部編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下冊語文6.23《出師表》同步練習_第3頁
部編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下冊語文6.23《出師表》同步練習_第4頁
部編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下冊語文6.23《出師表》同步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部編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下冊語文6.23《出師表》同步練習登錄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

部編版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下冊語文6.23《出師表》同步練習

一、基礎(chǔ)知識

1.下列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疲弊(bì)陛下(bì)陟罰臧否(pǐ)

B.行陣(háng)駑鈍(dùn)裨補闕漏(quē)

C.崩殂(cú)恢弘(hóng)夙夜憂嘆(sù)

D.以彰其咎(chù)妄自菲薄(fěi)攘除(rǎng)

D

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咎”應讀jiù。

故解析為:D.

本題考查字音。考題中所涉及到的詞語大都來自教材中的課文。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對字音的識記和積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讀讀寫寫”與“課下解釋”,特別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讀時應結(jié)合其在不同語境中的詞性或意義加以區(qū)分和掌握。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必能裨補闕漏B.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C.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D.臣不勝受恩感激

D

通假字

A項,“闕”同“缺”;B項,“有”同“又”;C項,“簡”同“揀”。D句意為:我感激不盡。無通假字。

故解析為:D.

考查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xiàn)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類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時對通假字多歸納匯總,并熟悉常見通假字。

3.下列各項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潭中魚可百許頭

C.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斟酌損益,進盡忠言

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

A

一詞多義

A項,均為“見識淺陋”之意;B項,答應/放在數(shù)詞后面,表約數(shù);C項,把/因為;D項,益處/更加。

故解析為:A.

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要注意積累詞語的不同用法,最后結(jié)合句意理解詞語的不同用法。

4.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C.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D.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C

文言文斷句

C項,“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應連在一起,這句的朗讀停頓應為“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故解析為:C.

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jié)構(gòu)為劃分依據(jù),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句中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jié)構(gòu)。

5.下列劃線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時候)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憎恨)

B.以光先帝遺德(光亮)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給予)

C.親賢臣,遠小人(親近)營中之事,悉以咨之(他,代指向?qū)櫍?/p>

D.以塞忠諫之路也(以致)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所以)

C

常用文言實詞

A項,“痛恨”是“痛心、遺憾”的意思;

B項,“光”是“發(fā)揚光大”的意思;

D項,后一個“以”是“來,用來”的意思。

故解析為:C。

本題是考查文言實詞的使用,除了在平時學習中多積累之外,我們還要注意結(jié)合句子的上下語境,對實詞的意義進行揣測。

6.下列對《出師表》文章內(nèi)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也叫“奏章”或“奏疏”。

B.本文是奏章,全文以議論為主,同時在議論中融入敘事和抒情,對劉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而達到勸諫的目的。

C.諸葛亮以敏銳的洞察力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向劉備提出了三條建議。

D.《出師表》表述出諸葛亮報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

C

古代應用公文類(含奏議、贈序、銘文、祭文等);出師表;名人事跡;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C:有誤?!冻鰩煴怼肥侵T葛亮向劉禪上的奏章,因此選項中“向劉備提出了三條建議”表述對象錯誤,不是劉備,而是劉禪。

故解析為:C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要求學生在平時閱讀理解文本時,要仔細,準確掌握。解答時要逐項進行審讀,辨析其說法的正誤。

7.解釋下列多義詞。

①效: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②感激:由是感激臣不勝受恩感激

功效;成效;感奮激發(fā);感謝

一詞多義;常用文言實詞

①“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大意是:希望陛下能夠把討伐曹魏,興復漢室的任務托付給我?!安恍?,則治臣之罪”的大意是:如果沒有成功,就懲治我的罪過。故這兩句話中的“效”的意思分別是:功效;成效。

②“由是感激”的意思是:我因此十分感動?!俺疾粍偈芏鞲屑ぁ钡囊馑际牵何腋屑げ槐M。故這兩句話中的“感激”的意思分別是:感奮激發(fā);感謝。

故解析為:功效;成效;感奮激發(fā);感謝

本題主要考查一詞多義。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據(jù)句意解釋詞語含義。

8.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

①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古義:;今義:

②臣本布衣。古義:;今義: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古義:;今義:

④由是感激。古義:;今義:

感到痛心、遺憾;十分憎恨;平民百姓;布的衣服;社會地位低微,見識短淺;(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感奮激發(fā);因?qū)Ψ降暮靡饣驇椭袆硬a(chǎn)生謝意

古今異義;常用文言實詞

①“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意思是:沒有一次不對桓、靈二帝的做法感到嘆息痛心遺憾的。故“痛恨”的古義是感到痛心、遺憾;今義是十分憎恨的意思。

②“臣本布衣”意思是:我本來是平民。故“布衣”的古義是平民百姓;今義是布的衣服。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意思是: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故“卑鄙”的古義是社會地位低微,見識短淺;今義是(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

④“由是感激”意思是:我因此十分感動。故“感激”的古義是:感奮激發(fā);今義是因?qū)Ψ降暮靡饣驇椭袆硬a(chǎn)生謝意。

故解析為:感到痛心、遺憾;十分憎恨;平民百姓;布的衣服;社會地位低微,見識短淺;(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感奮激發(fā);因?qū)Ψ降暮靡饣驇椭袆硬a(chǎn)生謝意

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正確理解古文中字詞的意思,是學生學習文言文必須要具備的能力。學習時一要熟讀強記,二要用心關(guān)注古文中詞語在用法上的變化,比如由本義引申為文中的意思,課文解釋中提到的文言字詞,考到的頻率相當高,不可不記,做題時一定要按照解釋中的字詞解釋答題。

9.文學常識填上空。

(1)諸葛亮,字孔明,號,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家。

(2)表,是古代的一種文體,言辭往往恭敬、懇切。

(1)臥龍;三國;軍事

(2)向帝王陳情言事

古代應用公文類(含奏議、贈序、銘文、祭文等);詩句與人;作家作品

(1)此題考查學生對作家作品的了解掌握情況,關(guān)鍵在于平時的積累。注意掌握、生活時代、體裁、書中人物、主要情節(jié)、作品主題及風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體的情節(jié)內(nèi)容。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2)此題考查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答題時,應根據(jù)平時課內(nèi)對文學常識的知識積累與不斷復習,結(jié)合著具體要求填寫。表,是古代向帝王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言辭往往恭敬、懇切。

故解析為:⑴臥龍;三國;軍事

⑵向帝王陳情言事

此題考查學生掌握文學常識的能力。文學常識涉及到古今中外眾多的作家、作品、體裁和寫作技法,零散瑣碎,繁多龐雜。這么多的內(nèi)容,要想掌握它,確非易事。大家平時就注意搜集、歸納、整理。只要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積沙成塔;再加上??闯S?,爛熟于心,測試時定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正確地完成此類考題。

10.《出師表》是諸葛亮于蜀漢建興五年(227)出師伐魏之前寫給后主的奏章。表,是古代向帝王的一種文體,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述臣子對君主的忠誠和希望,基本特征是“”。當時蜀漢已從虢亭(今湖北宜都)戰(zhàn)役的慘敗中初步恢復過來,既與吳國通好,又穩(wěn)定了自己的戰(zhàn)略后方,伐魏時機臻于成熟。所以諸葛亮決定北上伐魏,寫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劉禪、、,國內(nèi)政治修明,為出師創(chuàng)造一個穩(wěn)定的戰(zhàn)略后方,以實現(xiàn)先帝“”“”的宏大理想。

第一次;劉禪;上書言事;動之以情;任用賢臣;采納忠言;賞罰分明;北定中原;興復漢室

出師表;作家作品

根據(jù)平時積累答題,注意不要寫錯別字。

本題考查學生文學常識的積累能力。文學常識知識量大,頭緒繁多,包括各種常見文體、史書體例、作家作品等。學生要按照一定的線索多看多記。解題時需細心對比,防止張冠李戴,時代混淆等。這是一個填上空題,題目比較容易,考查有關(guān)《出師表》和“表”的知識,這些知識在平時的學習中一定要積累下來。

11.按要求默寫填上空。

(1)茍全性命于亂世,。

(2)《諸葛亮集》中有這樣的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边@與《出師表》中的““致。

(3)前段時間,你們班上課紀律很亂,整體學習成績很差,你被臨時任命為一班之長。對于新上任的你,用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的話說就是:,。

(4)在《出師表》中,諸葛亮用歷史經(jīng)驗告訴后人,只有“,“,國家才能政治清明、興旺發(fā)達。

(1)不求聞達于諸侯

(2)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3)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4)親賢臣;遠小人

理解性默寫

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nèi)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注意抓住題干中重要的提示詞語,這些關(guān)鍵詞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解析;三是答題內(nèi)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容易寫錯的字詞有:侯、陟、臧、否

故解析為:(1)不求聞達于諸侯(2)陟罰臧否,不宜異同(3)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4)親賢臣遠小人

此題考查詩文的背誦、理解與默寫能力。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時,要循序漸進積累所學的應背誦并默寫的內(nèi)容,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內(nèi)容;其次是在記憶、積累的基礎(chǔ)上加以理解、應用和賞析。

二、閱讀理解

12.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袢、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qū)櫍孕惺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日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選自《出師表》)

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對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⑤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戰(zhàn)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备咦嬖唬骸斑\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鎮(zhèn)國家,撫百姓,吾不如蕭何;連⑦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吾不如韓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選自《史記·高祖本紀》,有刪改)

①高祖:指漢高祖劉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這里指劉邦的部屬。⑥子房:西漢名將張良。⑦連:率領(lǐng)。

(1)下列劃線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先帝稱之日能吾能用之

B.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公輸盤為我為云梯

C.此所以失天下也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D.所降下者因以予之收而攻蘄,蘄下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②戰(zhàn)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3)下列對、兩文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文中諸葛亮向劉禪舉薦賢臣分別管理“宮中”“營中”之事,兩個“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文中高祖與功臣論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文中諸葛亮兩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劉禪謹記先帝遺志,謹遵先帝安排,顯得義正詞嚴。

D.文中將項羽失敗和高祖取勝作了對比,突出高祖愛護人才、重用人才。

(4)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處?

(1)D

(2)①因此先帝才選拔他們留下來輔佐陛下您。②(他們)打了勝仗卻不給他們功勞,攻占了土地卻不給他們好處。

(3)C

(4)相同之處他們都能重視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長。

不同之處:諸葛亮比高祖更加強調(diào)了德的重要性。

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理解文章關(guān)鍵語句意思;文言文翻譯;一詞多義;常用文言實詞

(1)A才能,才華;能夠。B被;替。C……的原因。D攻下。

(2)翻譯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關(guān)鍵詞語翻譯準確,最后再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翻譯。①是以:因此。簡拔:選拔。遺:給予。故此句可以翻譯為:因此先帝才選拔他們留下來輔佐陛下您。②戰(zhàn)勝:打了勝仗;得地:攻占土地。故此句可以翻譯為:(他們)打了勝仗卻不給他們功勞,攻占了土地卻不給他們好處。

(3)ABD理解正確。C“謹”“義正辭嚴”理解不正確,這兩段諸葛亮權(quán)劉禪要廣開言路,言辭非常懇切,字里行間透漏出諸葛亮報先帝忠陛下的真情。

(4)結(jié)合兩文的有關(guān)內(nèi)容分析,文諸葛亮贊揚郭攸之、費袢、董允等皆良實,志慮忠純;贊揚將軍向?qū)?,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要劉禪重用他們。也就是說諸葛亮用人既重視才,也重視德。漢高祖劉邦贊揚張良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贊揚蕭何能鎮(zhèn)國家,撫百姓;贊揚韓信能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據(jù)此可知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相同之處他們都能重視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長。不同之處:諸葛亮比高祖更加強調(diào)了德的重要性。

故解析為:⑴D

⑵①因此先帝才選拔他們留下來輔佐陛下您。②(他們)打了勝仗卻不給他們功勞,攻占了土地卻不給他們好處。

⑶C

⑷相同之處他們都能重視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長。

不同之處:諸葛亮比高祖更加強調(diào)了德的重要性。

⑴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詞語意思的能力。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居多??疾榈脑~語,一般為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并做到重點突破,對于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課外的文言詞語解釋時,要把詞語放到語境中,根據(jù)上下文推斷也是一種較好的方法。⑵本題考查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

⑶此題考查對文言文的閱讀能力。首先理解語句本身的意思及寫法特點,其次還要從全篇著眼,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斷語句的意思及寫法即可。

⑷本題屬于文言文比較辨析題,答題時首先要理解文章內(nèi)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通過具體內(nèi)容分析人物形象,最后再把兩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進行比較,注意比較時要從相同點和不同點兩方面進行比較

漢高祖劉邦說;“我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項羽失去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高起等人回答說:“您派人出去攻城占地時,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賞給他們,與大家同享利益。而項羽則妒賢嫉能,(他們)打了勝仗卻不給他們功勞,攻占了土地卻不給他們好處,這就是他丟失天下的原因?!眲钫f:“要講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我不如張良;要講平定國家,安撫百姓,我不如蕭何;要講統(tǒng)兵百萬,戰(zhàn)必勝,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能夠重用他們。而項羽只有一個范增卻不能夠重用他,這就是項羽被我擒住的原因啊?!?/p>

13.閱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立身成敗,在于所染①。陛下貞觀之初,砥礪名節(jié),不私于物,唯善是與②。親愛君子,疏斥小人。今則不然,輕褻小人,禮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遠之;輕小人也,狎③而近之。近之則不見其非,遠之則莫知其是。

(節(jié)選自魏征《十漸不克終疏》)

①染:熏陶,沾染。②與:贊許,親附。③狎:親昵,親近。

(1)解釋下列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此后漢所以傾頹也所以:

②未嘗不嘆息痛恨痛恨:

③愿陛下親之信之愿:

④不私于物私:

⑤今則不然然:

(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

②親愛君子,疏斥小人。

(3)文段中,“親賢臣,遠小人”是為了追求“”,文段中,對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態(tài)度則關(guān)系到“”。(用原文語句填上空)

(4)請結(jié)合兩個文段,指出“唯善是與”中的“善”主要包含哪兩個方面的意思。

(1)……的原因;痛心、遺憾;希望;偏愛;這樣

(2)①這(些)都是忠正賢明,(可以)為保全節(jié)操而死的人。②親近愛護君子,疏遠拒絕小人。

(3)漢室之??;立身成敗

(4)①善人,指賢臣或君子;②善行,指好的品行。(意思對即可)

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理解文章關(guān)鍵語句意思;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文言文翻譯;常用文言實詞

⑴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①此后漢所以傾頹也。所以:……的原因。②未嘗不嘆息痛恨。痛恨:痛心、遺憾。③愿陛下親之信之。愿:希望。④不私于物。私:偏愛。⑤今則不然。然:這樣。

⑵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譯能力。在翻譯中要落實重點字詞的解釋,不能遺漏,句意通順連貫。還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特殊用法的詞語,以及省略句、被動句、倒裝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譯。應注意“此”“貞良”“節(jié)”“親”“斥”的解釋。

⑶本體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文段中,“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從這些話語中可以得出是為了追求漢室之隆。文段中“立身成敗,在于所染”?!敖畡t不見其非,遠之則莫知其是”。對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態(tài)度則關(guān)系到”立身成敗“。

⑷此題考查學生對文中重要語句的含義的理解能力。善人,指賢臣或君子;善行,指好的品行。(意思對即可)

故解析為:⑴……的原因;痛心、遺憾;希望;偏愛;這樣

⑵①這(些)都是忠正賢明,(可以)為保全節(jié)操而死的人。②親近愛護君子,疏遠拒絕小人。

⑶漢室之隆2、立身成敗

⑷①善人,指賢臣或君子;②善行,指好的品行。(意思對即可)

⑴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的理解能力。要求學生在識記文言詞語基本意思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上下文去判斷。尤其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特殊現(xiàn)象。平時學習中,對于文言虛詞、多義詞要多加比較,知道它有幾個意思,并分別舉出例句,積累下來。遇到多義的文言虛詞、實詞后一定要加以聯(lián)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該詞是什么意思,這樣熟能生巧,測試時再遇到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區(qū)別開了。

⑵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當然課外的文言語句翻譯時,放到語境中,根據(jù)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做這類題目時,一定要在通讀全文、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chǔ)上,抓住相關(guān)的關(guān)鍵語句,然后根據(jù)這些語句,把切題的解析再提取或概括出來,組織成通順的語句作答即可。

⑶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文言文閱讀與現(xiàn)代文閱讀的相通之處在于都要讀懂文章,準確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在讀懂的基礎(chǔ)上對題干的要求進行分析概括表述自己的理解。做此類題,一要通曉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關(guān)鍵詞句,受其啟發(fā),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篩選,簡要表述。

⑷此題考查學生對文中重要語句的含義的理解能力。做題時一要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二要聯(lián)系上下文,三要緊扣文章的中心主題,并能從文章的信息中找到依據(jù)和理由。關(guān)鍵詞往往為一種具體事物,具有多層含義,除了表面上的意義之外,文章還賦予了它一種深刻的內(nèi)涵。

處世為人、事業(yè)成敗,(關(guān)鍵)在于受到什么熏染。陛下在貞觀初期,磨煉修養(yǎng),注重名譽操守,不偏愛外物,只尊崇良善。親近愛護君子,疏遠拒絕小人。如今卻不這樣了,輕視小人,禮敬尊重君子。尊重君子,于是敬而遠之;輕視小人,于是親近起來。親近起來就看不到他的錯處了,疏遠起來就不知道他的好處了。

課內(nèi)閱讀

閱讀語段“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完成下列小題。

14.解釋下列加點詞。

①由是感激()

②北定中原()

③庶竭駑鈍()

④察納雅言()

⑤臣不勝受恩感激()

15.請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分析諸葛亮是個怎樣的人。

16.選文中諸葛亮的政治主張對當今社會有哪些現(xiàn)實意義?

14.因此;向北;用盡(竭盡);采納,接受;經(jīng)得住

15.忠于職守,嚴于律己,做事謹慎,知恩圖報。

16.示例:當今社會的進步依然需要廣開言路,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才能辦好事情;需要嚴明法紀,賞罰分明,才能調(diào)動民眾的積極性;在選拔任用人才上,應任用有識之士,以更好地促進社會各方面的發(fā)展。(答出兩個方面即可)

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根據(jù)文中某一內(nèi)容談觀點;常用文言實詞

(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意義。翻譯文言實詞的意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的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同時還應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做出準確的判斷??碱}涉及的詞語都來源于教材中所選的課文,這要求學生應加強對教材所選入的文言文誦讀與掌握,解答根據(jù)所學過的課文,根據(jù)上下文做出判斷。

(2)本題考查考生對文章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題要求考生讀懂文章,理解文意,結(jié)合具體的事件以及文中對人物的各種描寫進行分析概括。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的閱讀和拓展的能力。解答時要結(jié)合文本的內(nèi)容,聯(lián)系現(xiàn)實進行闡述,注意觀點要正確,態(tài)度要鮮明,理由要充分。

14.本題考查學生度文言詞語的理解。解答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要結(jié)合句意進行理解。①句意:因此我深為感激。由是:因此;②句意:向北評定中原地區(qū)。北:名詞作狀語,向北;③句意:竭盡自己低下的才能。竭:竭盡;④句意:明察和接受正直的進言。納:采納,接受⑤句意:我受恩、感激不盡。勝:經(jīng)得住

15.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概括。概括人物性格,可以結(jié)合文本具體的事件以及對各種描寫的分析來概括人物。熟讀文段可知,諸葛亮對自己的評價: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為報劉備的知遇之恩而輔助劉禪,體現(xiàn)其忠于職守,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在文中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盡勸君主,表現(xiàn)其耿耿忠心,以及高度的責任感。

1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的拓展閱讀和理解的能力。為開放型試題,解析不唯一??忌Y(jié)合文本的中心,人物的描寫,聯(lián)系生活,聯(lián)系現(xiàn)實進行闡述,注意觀點明確、理由充分。示例:當今社會的進步依然需要廣開言路,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才能辦好事情;需要嚴明法紀,賞罰分明,才能調(diào)動民眾的積極性;在選拔任用人才上,應任用有識之士,以更好地促進社會各方面的發(fā)展。

三、綜合應用

17.寫此文的用意何在?為何在文中多次提及先帝遺詔?

意在提醒后主認清形勢,希望他廣開言路,親賢遠佞,完成興復漢室大業(yè)。他反復提及先帝遺詔,也是勉勵后主的意思。

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

此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本題可以結(jié)合文章中的關(guān)鍵語句“今天下三分”、"宜付有司論其刑賞”、“親賢臣,遠小人”、“以光先帝遺德(復興漢室的遺愿)“。據(jù)此結(jié)合自己對諸葛亮的理解解答第一問。對于先帝遺詔作用的分析,要從強調(diào)的角度理解。

故解析為:意在提醒后主認清形勢,希望他廣開言路,親賢遠佞,完成興復漢室大業(yè)。他反復提及先帝遺詔,也是勉勵后主的意思。

本題考查篩選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一定要反復閱讀,整體感知文本,把握文章線索,理解文章主旨,在此基礎(chǔ)上,抓住問題的表述要點,篩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信息,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進行分析概括回答問題。

18.學完本課后,你所在班級舉行了以“走近諸葛亮”為主題的綜合性實踐活動,請你參加并完成相關(guān)任務。

(1)請根據(jù)下面提供的有關(guān)諸葛亮的事跡,續(xù)寫下聯(lián)。

他忠心耿耿,為報知遇恩,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巧布八陣圖,鞠躬盡瘁,病死五丈原。

上聯(lián):忠肝義膽,關(guān)云長華容義釋曹孟德

下聯(lián):

(2)諸葛亮為了表述對劉氏父子的無限忠誠,以身許國。有的同學認為,諸葛亮的“忠”是一種愚忠,因為后主劉禪實在不是他效忠的好對象。對此你怎么看?

(3)諸葛亮為興復漢室、統(tǒng)一中原而鞠躬盡瘁,無私奉獻,堪稱大英雄。請你向同學推薦另一位英雄人物,并概述其英雄事跡。

(1)鞠躬盡瘁,諸葛亮蜀中誠報劉豫州

(2)我認為諸葛亮不是愚忠。理由:①諸葛亮在輔佐劉氏父子的同時,也是在實現(xiàn)自己興復漢室、統(tǒng)一中原的人生理想;②輔佐的后主劉禪雖然愚昧,但并不算是徹底的昏君,蜀漢政權(quán)也沒有被人民所拋棄。

(3)岳飛。國難當頭,他挺身而出,以雄才大略支撐起半壁江山,以精忠報國構(gòu)建起不敗神話。錚錚鐵骨,浩然正氣,贏得一世英名、萬世傳頌——“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主題活動;見解表述;補寫對聯(lián)

(1)首先要分析上聯(lián),“忠肝義膽”是并列短語,概括了關(guān)羽忠誠、講義氣的性格特點,“關(guān)云長”是人名,“華容”是地名,“義釋”表現(xiàn)關(guān)羽的義氣,是一個動詞,“曹孟德”是人名。擬寫下聯(lián)的時候,要根據(jù)上聯(lián)的這些特點擬寫,字數(shù)和詞性要相同,要符合諸葛亮的性格和事件,要點出諸葛亮和劉備的事跡。如:鞠躬盡瘁,諸葛亮蜀中誠報劉豫州。

(2)本題要對諸葛亮是否愚忠進行辨析,此題的解析是多元的,只要能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及歷史事實進行分析闡述,言之有理即可。如:我認為諸葛亮不是愚忠。理由:①諸葛亮在輔佐劉氏父子的同時,也是在實現(xiàn)自己興復漢室、統(tǒng)一中原的人生理想;②輔佐的后主劉禪雖然愚昧,但并不算是徹底的昏君,蜀漢政權(quán)也沒有被人民所拋棄。

(3)從古至今,中國的英雄人物可以說是數(shù)不勝數(shù),答題時只要能舉出一個英雄人物并用簡潔的語言概述其事例即可。如:岳飛。國難當頭,他挺身而出,以雄才大略支撐起半壁江山,以精忠報國構(gòu)建起不敗神話。錚錚鐵骨,浩然正氣,贏得一世英名、萬世傳頌——“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故解析為:⑴鞠躬盡瘁,諸葛亮蜀中誠報劉豫州

⑵我認為諸葛亮不是愚忠。理由:①諸葛亮在輔佐劉氏父子的同時,也是在實現(xiàn)自己興復漢室、統(tǒng)一中原的人生理想;②輔佐的后主劉禪雖然愚昧,但并不算是徹底的昏君,蜀漢政權(quán)也沒有被人民所拋棄。

⑶岳飛。國難當頭,他挺身而出,以雄才大略支撐起半壁江山,以精忠報國構(gòu)建起不敗神話。錚錚鐵骨,浩然正氣,贏得一世英名、萬世傳頌——“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⑴本題考查補寫對聯(lián)的能力。對聯(lián)要注意以下幾組要求:第一,上下聯(lián)字數(shù)要相等。第二,上下聯(lián)詞組要相同,詞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聯(lián)平仄要相調(diào)。第四,切忌合掌。

⑵本題考查表述觀點的能力,其實也是考查語言表述能力,答題時要聯(lián)系文章內(nèi)容及歷史事實表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注意觀點要鮮明,理由要充分,讓人信服,語言準確、連貫。

⑶本題考查知識積累與運用能力。中國的英雄人物非常多:代父從軍花木蘭;千里走單騎關(guān)羽;精忠報國岳飛;碧血丹心文天祥;抗倭英雄戚繼光;收復臺灣鄭成功;虎將關(guān)天培甲午軍魂鄧世昌;維新烈士譚嗣同;絕筆傳世夏明翰;雪原英魂楊靖宇;抗日將軍吉鴻昌;戰(zhàn)斗英雄董存瑞;舍身堵槍眼黃繼光等。

在線組卷平臺(zujuan.)自動生成1/1登錄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

部編版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下冊語文6.23《出師表》同步練習

一、基礎(chǔ)知識

1.下列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疲弊(bì)陛下(bì)陟罰臧否(pǐ)

B.行陣(háng)駑鈍(dùn)裨補闕漏(quē)

C.崩殂(cú)恢弘(hóng)夙夜憂嘆(sù)

D.以彰其咎(chù)妄自菲薄(fěi)攘除(rǎng)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必能裨補闕漏B.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C.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D.臣不勝受恩感激

3.下列各項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潭中魚可百許頭

C.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斟酌損益,進盡忠言

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

4.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C.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D.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5.下列劃線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時候)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憎恨)

B.以光先帝遺德(光亮)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給予)

C.親賢臣,遠小人(親近)營中之事,悉以咨之(他,代指向?qū)櫍?/p>

D.以塞忠諫之路也(以致)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所以)

6.下列對《出師表》文章內(nèi)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也叫“奏章”或“奏疏”。

B.本文是奏章,全文以議論為主,同時在議論中融入敘事和抒情,對劉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而達到勸諫的目的。

C.諸葛亮以敏銳的洞察力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向劉備提出了三條建議。

D.《出師表》表述出諸葛亮報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

7.解釋下列多義詞。

①效: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②感激:由是感激臣不勝受恩感激

8.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

①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古義:;今義:

②臣本布衣。古義:;今義: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古義:;今義:

④由是感激。古義:;今義:

9.文學常識填上空。

(1)諸葛亮,字孔明,號,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家。

(2)表,是古代的一種文體,言辭往往恭敬、懇切。

10.《出師表》是諸葛亮于蜀漢建興五年(227)出師伐魏之前寫給后主的奏章。表,是古代向帝王的一種文體,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述臣子對君主的忠誠和希望,基本特征是“”。當時蜀漢已從虢亭(今湖北宜都)戰(zhàn)役的慘敗中初步恢復過來,既與吳國通好,又穩(wěn)定了自己的戰(zhàn)略后方,伐魏時機臻于成熟。所以諸葛亮決定北上伐魏,寫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劉禪、、,國內(nèi)政治修明,為出師創(chuàng)造一個穩(wěn)定的戰(zhàn)略后方,以實現(xiàn)先帝“”“”的宏大理想。

11.按要求默寫填上空。

(1)茍全性命于亂世,。

(2)《諸葛亮集》中有這樣的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边@與《出師表》中的““致。

(3)前段時間,你們班上課紀律很亂,整體學習成績很差,你被臨時任命為一班之長。對于新上任的你,用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的話說就是:,。

(4)在《出師表》中,諸葛亮用歷史經(jīng)驗告訴后人,只有“,“,國家才能政治清明、興旺發(fā)達。

二、閱讀理解

12.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袢、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qū)櫍孕惺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日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選自《出師表》)

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對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⑤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戰(zhàn)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备咦嬖唬骸斑\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鎮(zhèn)國家,撫百姓,吾不如蕭何;連⑦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吾不如韓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選自《史記·高祖本紀》,有刪改)

①高祖:指漢高祖劉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這里指劉邦的部屬。⑥子房:西漢名將張良。⑦連:率領(lǐng)。

(1)下列劃線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先帝稱之日能吾能用之

B.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公輸盤為我為云梯

C.此所以失天下也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D.所降下者因以予之收而攻蘄,蘄下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②戰(zhàn)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3)下列對、兩文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文中諸葛亮向劉禪舉薦賢臣分別管理“宮中”“營中”之事,兩個“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文中高祖與功臣論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文中諸葛亮兩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劉禪謹記先帝遺志,謹遵先帝安排,顯得義正詞嚴。

D.文中將項羽失敗和高祖取勝作了對比,突出高祖愛護人才、重用人才。

(4)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處?

13.閱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立身成敗,在于所染①。陛下貞觀之初,砥礪名節(jié),不私于物,唯善是與②。親愛君子,疏斥小人。今則不然,輕褻小人,禮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遠之;輕小人也,狎③而近之。近之則不見其非,遠之則莫知其是。

(節(jié)選自魏征《十漸不克終疏》)

①染:熏陶,沾染。②與:贊許,親附。③狎:親昵,親近。

(1)解釋下列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此后漢所以傾頹也所以:

②未嘗不嘆息痛恨痛恨:

③愿陛下親之信之愿:

④不私于物私:

⑤今則不然然:

(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

②親愛君子,疏斥小人。

(3)文段中,“親賢臣,遠小人”是為了追求“”,文段中,對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態(tài)度則關(guān)系到“”。(用原文語句填上空)

(4)請結(jié)合兩個文段,指出“唯善是與”中的“善”主要包含哪兩個方面的意思。

課內(nèi)閱讀

閱讀語段“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完成下列小題。

14.解釋下列加點詞。

①由是感激()

②北定中原()

③庶竭駑鈍()

④察納雅言()

⑤臣不勝受恩感激()

15.請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分析諸葛亮是個怎樣的人。

16.選文中諸葛亮的政治主張對當今社會有哪些現(xiàn)實意義?

三、綜合應用

17.寫此文的用意何在?為何在文中多次提及先帝遺詔?

18.學完本課后,你所在班級舉行了以“走近諸葛亮”為主題的綜合性實踐活動,請你參加并完成相關(guān)任務。

(1)請根據(jù)下面提供的有關(guān)諸葛亮的事跡,續(xù)寫下聯(lián)。

他忠心耿耿,為報知遇恩,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巧布八陣圖,鞠躬盡瘁,病死五丈原。

上聯(lián):忠肝義膽,關(guān)云長華容義釋曹孟德

下聯(lián):

(2)諸葛亮為了表述對劉氏父子的無限忠誠,以身許國。有的同學認為,諸葛亮的“忠”是一種愚忠,因為后主劉禪實在不是他效忠的好對象。對此你怎么看?

(3)諸葛亮為興復漢室、統(tǒng)一中原而鞠躬盡瘁,無私奉獻,堪稱大英雄。請你向同學推薦另一位英雄人物,并概述其英雄事跡。

解析解答部分

1.D

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咎”應讀jiù。

故解析為:D.

本題考查字音??碱}中所涉及到的詞語大都來自教材中的課文。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對字音的識記和積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讀讀寫寫”與“課下解釋”,特別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讀時應結(jié)合其在不同語境中的詞性或意義加以區(qū)分和掌握。

2.D

通假字

A項,“闕”同“缺”;B項,“有”同“又”;C項,“簡”同“揀”。D句意為:我感激不盡。無通假字。

故解析為:D.

考查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xiàn)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類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時對通假字多歸納匯總,并熟悉常見通假字。

3.A

一詞多義

A項,均為“見識淺陋”之意;B項,答應/放在數(shù)詞后面,表約數(shù);C項,把/因為;D項,益處/更加。

故解析為:A.

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要注意積累詞語的不同用法,最后結(jié)合句意理解詞語的不同用法。

4.C

文言文斷句

C項,“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應連在一起,這句的朗讀停頓應為“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故解析為:C.

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jié)構(gòu)為劃分依據(jù),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句中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jié)構(gòu)。

5.C

常用文言實詞

A項,“痛恨”是“痛心、遺憾”的意思;

B項,“光”是“發(fā)揚光大”的意思;

D項,后一個“以”是“來,用來”的意思。

故解析為:C。

本題是考查文言實詞的使用,除了在平時學習中多積累之外,我們還要注意結(jié)合句子的上下語境,對實詞的意義進行揣測。

6.C

古代應用公文類(含奏議、贈序、銘文、祭文等);出師表;名人事跡;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C:有誤?!冻鰩煴怼肥侵T葛亮向劉禪上的奏章,因此選項中“向劉備提出了三條建議”表述對象錯誤,不是劉備,而是劉禪。

故解析為:C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要求學生在平時閱讀理解文本時,要仔細,準確掌握。解答時要逐項進行審讀,辨析其說法的正誤。

7.功效;成效;感奮激發(fā);感謝

一詞多義;常用文言實詞

①“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大意是:希望陛下能夠把討伐曹魏,興復漢室的任務托付給我?!安恍?,則治臣之罪”的大意是:如果沒有成功,就懲治我的罪過。故這兩句話中的“效”的意思分別是:功效;成效。

②“由是感激”的意思是:我因此十分感動?!俺疾粍偈芏鞲屑ぁ钡囊馑际牵何腋屑げ槐M。故這兩句話中的“感激”的意思分別是:感奮激發(fā);感謝。

故解析為:功效;成效;感奮激發(fā);感謝

本題主要考查一詞多義。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據(jù)句意解釋詞語含義。

8.感到痛心、遺憾;十分憎恨;平民百姓;布的衣服;社會地位低微,見識短淺;(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感奮激發(fā);因?qū)Ψ降暮靡饣驇椭袆硬a(chǎn)生謝意

古今異義;常用文言實詞

①“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意思是:沒有一次不對桓、靈二帝的做法感到嘆息痛心遺憾的。故“痛恨”的古義是感到痛心、遺憾;今義是十分憎恨的意思。

②“臣本布衣”意思是:我本來是平民。故“布衣”的古義是平民百姓;今義是布的衣服。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意思是: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故“卑鄙”的古義是社會地位低微,見識短淺;今義是(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

④“由是感激”意思是:我因此十分感動。故“感激”的古義是:感奮激發(fā);今義是因?qū)Ψ降暮靡饣驇椭袆硬a(chǎn)生謝意。

故解析為:感到痛心、遺憾;十分憎恨;平民百姓;布的衣服;社會地位低微,見識短淺;(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感奮激發(fā);因?qū)Ψ降暮靡饣驇椭袆硬a(chǎn)生謝意

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正確理解古文中字詞的意思,是學生學習文言文必須要具備的能力。學習時一要熟讀強記,二要用心關(guān)注古文中詞語在用法上的變化,比如由本義引申為文中的意思,課文解釋中提到的文言字詞,考到的頻率相當高,不可不記,做題時一定要按照解釋中的字詞解釋答題。

9.(1)臥龍;三國;軍事

(2)向帝王陳情言事

古代應用公文類(含奏議、贈序、銘文、祭文等);詩句與人;作家作品

(1)此題考查學生對作家作品的了解掌握情況,關(guān)鍵在于平時的積累。注意掌握、生活時代、體裁、書中人物、主要情節(jié)、作品主題及風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體的情節(jié)內(nèi)容。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2)此題考查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答題時,應根據(jù)平時課內(nèi)對文學常識的知識積累與不斷復習,結(jié)合著具體要求填寫。表,是古代向帝王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言辭往往恭敬、懇切。

故解析為:⑴臥龍;三國;軍事

⑵向帝王陳情言事

此題考查學生掌握文學常識的能力。文學常識涉及到古今中外眾多的作家、作品、體裁和寫作技法,零散瑣碎,繁多龐雜。這么多的內(nèi)容,要想掌握它,確非易事。大家平時就注意搜集、歸納、整理。只要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積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記,爛熟于心,測試時定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正確地完成此類考題。

10.第一次;劉禪;上書言事;動之以情;任用賢臣;采納忠言;賞罰分明;北定中原;興復漢室

出師表;作家作品

根據(jù)平時積累答題,注意不要寫錯別字。

本題考查學生文學常識的積累能力。文學常識知識量大,頭緒繁多,包括各種常見文體、史書體例、作家作品等。學生要按照一定的線索多看多記。解題時需細心對比,防止張冠李戴,時代混淆等。這是一個填上空題,題目比較容易,考查有關(guān)《出師表》和“表”的知識,這些知識在平時的學習中一定要積累下來。

11.(1)不求聞達于諸侯

(2)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3)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4)親賢臣;遠小人

理解性默寫

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nèi)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注意抓住題干中重要的提示詞語,這些關(guān)鍵詞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解析;三是答題內(nèi)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容易寫錯的字詞有:侯、陟、臧、否

故解析為:(1)不求聞達于諸侯(2)陟罰臧否,不宜異同(3)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4)親賢臣遠小人

此題考查詩文的背誦、理解與默寫能力。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時,要循序漸進積累所學的應背誦并默寫的內(nèi)容,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內(nèi)容;其次是在記憶、積累的基礎(chǔ)上加以理解、應用和賞析。

12.(1)D

(2)①因此先帝才選拔他們留下來輔佐陛下您。②(他們)打了勝仗卻不給他們功勞,攻占了土地卻不給他們好處。

(3)C

(4)相同之處他們都能重視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長。

不同之處:諸葛亮比高祖更加強調(diào)了德的重要性。

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理解文章關(guān)鍵語句意思;文言文翻譯;一詞多義;常用文言實詞

(1)A才能,才華;能夠。B被;替。C……的原因。D攻下。

(2)翻譯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關(guān)鍵詞語翻譯準確,最后再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翻譯。①是以:因此。簡拔:選拔。遺:給予。故此句可以翻譯為:因此先帝才選拔他們留下來輔佐陛下您。②戰(zhàn)勝:打了勝仗;得地:攻占土地。故此句可以翻譯為:(他們)打了勝仗卻不給他們功勞,攻占了土地卻不給他們好處。

(3)ABD理解正確。C“謹”“義正辭嚴”理解不正確,這兩段諸葛亮權(quán)劉禪要廣開言路,言辭非常懇切,字里行間透漏出諸葛亮報先帝忠陛下的真情。

(4)結(jié)合兩文的有關(guān)內(nèi)容分析,文諸葛亮贊揚郭攸之、費袢、董允等皆良實,志慮忠純;贊揚將軍向?qū)櫍孕惺缇?,曉暢軍事。要劉禪重用他們。也就是說諸葛亮用人既重視才,也重視德。漢高祖劉邦贊揚張良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贊揚蕭何能鎮(zhèn)國家,撫百姓;贊揚韓信能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據(jù)此可知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相同之處他們都能重視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長。不同之處:諸葛亮比高祖更加強調(diào)了德的重要性。

故解析為:⑴D

⑵①因此先帝才選拔他們留下來輔佐陛下您。②(他們)打了勝仗卻不給他們功勞,攻占了土地卻不給他們好處。

⑶C

⑷相同之處他們都能重視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長。

不同之處:諸葛亮比高祖更加強調(diào)了德的重要性。

⑴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詞語意思的能力。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居多??疾榈脑~語,一般為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并做到重點突破,對于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課外的文言詞語解釋時,要把詞語放到語境中,根據(jù)上下文推斷也是一種較好的方法。⑵本題考查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

⑶此題考查對文言文的閱讀能力。首先理解語句本身的意思及寫法特點,其次還要從全篇著眼,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斷語句的意思及寫法即可。

⑷本題屬于文言文比較辨析題,答題時首先要理解文章內(nèi)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通過具體內(nèi)容分析人物形象,最后再把兩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進行比較,注意比較時要從相同點和不同點兩方面進行比較

漢高祖劉邦說;“我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項羽失去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高起等人回答說:“您派人出去攻城占地時,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賞給他們,與大家同享利益。而項羽則妒賢嫉能,(他們)打了勝仗卻不給他們功勞,攻占了土地卻不給他們好處,這就是他丟失天下的原因。”劉邦說:“要講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我不如張良;要講平定國家,安撫百姓,我不如蕭何;要講統(tǒng)兵百萬,戰(zhàn)必勝,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能夠重用他們。而項羽只有一個范增卻不能夠重用他,這就是項羽被我擒住的原因啊?!?/p>

13.(1)……的原因;痛心、遺憾;希望;偏愛;這樣

(2)①這(些)都是忠正賢明,(可以)為保全節(jié)操而死的人。②親近愛護君子,疏遠拒絕小人。

(3)漢室之?。涣⑸沓蓴?/p>

(4)①善人,指賢臣或君子;②善行,指好的品行。(意思對即可)

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理解文章關(guān)鍵語句意思;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文言文翻譯;常用文言實詞

⑴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①此后漢所以傾頹也。所以:……的原因。②未嘗不嘆息痛恨。痛恨:痛心、遺憾。③愿陛下親之信之。愿:希望。④不私于物。私:偏愛。⑤今則不然。然:這樣。

⑵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譯能力。在翻譯中要落實重點字詞的解釋,不能遺漏,句意通順連貫。還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特殊用法的詞語,以及省略句、被動句、倒裝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譯。應注意“此”“貞良”“節(jié)”“親”“斥”的解釋。

⑶本體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文段中,“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從這些話語中可以得出是為了追求漢室之隆。文段中“立身成敗,在于所染”?!敖畡t不見其非,遠之則莫知其是”。對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態(tài)度則關(guān)系到”立身成敗“。

⑷此題考查學生對文中重要語句的含義的理解能力。善人,指賢臣或君子;善行,指好的品行。(意思對即可)

故解析為:⑴……的原因;痛心、遺憾;希望;偏愛;這樣

⑵①這(些)都是忠正賢明,(可以)為保全節(jié)操而死的人。②親近愛護君子,疏遠拒絕小人。

⑶漢室之隆2、立身成敗

⑷①善人,指賢臣或君子;②善行,指好的品行。(意思對即可)

⑴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的理解能力。要求學生在識記文言詞語基本意思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上下文去判斷。尤其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特殊現(xiàn)象。平時學習中,對于文言虛詞、多義詞要多加比較,知道它有幾個意思,并分別舉出例句,積累下來。遇到多義的文言虛詞、實詞后一定要加以聯(lián)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該詞是什么意思,這樣熟能生巧,測試時再遇到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區(qū)別開了。

⑵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當然課外的文言語句翻譯時,放到語境中,根據(jù)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做這類題目時,一定要在通讀全文、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chǔ)上,抓住相關(guān)的關(guān)鍵語句,然后根據(jù)這些語句,把切題的解析再提取或概括出來,組織成通順的語句作答即可。

⑶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文言文閱讀與現(xiàn)代文閱讀的相通之處在于都要讀懂文章,準確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在讀懂的基礎(chǔ)上對題干的要求進行分析概括表述自己的理解。做此類題,一要通曉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關(guān)鍵詞句,受其啟發(fā),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篩選,簡要表述。

⑷此題考查學生對文中重要語句的含義的理解能力。做題時一要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二要聯(lián)系上下文,三要緊扣文章的中心主題,并能從文章的信息中找到依據(jù)和理由。關(guān)鍵詞往往為一種具體事物,具有多層含義,除了表面上的意義之外,文章還賦予了它一種深刻的內(nèi)涵。

處世為人、事業(yè)成敗,(關(guān)鍵)在于受到什么熏染。陛下在貞觀初期,磨煉修養(yǎng),注重名譽操守,不偏愛外物,只尊崇良善。親近愛護君子,疏遠拒絕小人。如今卻不這樣了,輕視小人,禮敬尊重君子。尊重君子,于是敬而遠之;輕視小人,于是親近起來。親近起來就看不到他的錯處了,疏遠起來就不知道他的好處了。

14.因此;向北;用盡(竭盡);采納,接受;經(jīng)得住

15.忠于職守,嚴于律己,做事謹慎,知恩圖報。

16.示例:當今社會的進步依然需要廣開言路,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才能辦好事情;需要嚴明法紀,賞罰分明,才能調(diào)動民眾的積極性;在選拔任用人才上,應任用有識之士,以更好地促進社會各方面的發(fā)展。(答出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