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_第1頁
地理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_第2頁
地理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_第3頁
地理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_第4頁
地理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理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PAGE2-地理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目錄 1序 1前言 2探索篇 4一、成長 5(一)地理教師的工作連接著人類的未來 5(二)教師意識與教師形象 6(三)教師的知識核心基礎與外圍邊緣 6(四)不斷完善自己的能力結構 7(五)黑板藝術是地理教師的基本功 8(六)語言的藝術與藝術的語言 9(七)登上講臺之前 10(八)字典、地圖、資料卡 11(九)沃土與新苗 12(十)從適應到合格,從熟練到出色 12二、創(chuàng)新 13(一)應用電化教學是教學手段的一次革命 13(二)“硬任務”中的“軟功夫” 14(三)十年磨一課,保留代表作 15(四)講臺小天地,天地大講臺 16(五)困難,但是有意思 16(六)一次難忘的嘗試 17(七)攝像機前的創(chuàng)造 18(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9(九)更新觀念是教改的關鍵 19(十)做路燈,不做紅燭 20三、教學 21(一)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21(二)教學無小事,課上有常規(guī) 22(三)教學中統(tǒng)一和諧的美 23(四)“老師,再提個問題!” 24(五)會學,首先在于會想 25(六)最基本的往往是最簡單的 26(七)是天衣無縫好,還是留有余地好 27(八)小腦瓜能裝下整個宇宙 28(九)談命題與提問的藝術 29(十)公開課的啟示 30四、育人 32(一)會學習與愛學習 32(二)在集體中成長 33(三)愛而不縱,嚴而不厲 34(四)多讀多看長知識,動口動手練本領 35(五)從相識到相知,從關心到牽念 35(六)悠悠山水情,莘莘學子心 36(七)一席話與一條路,一片心與一段情 37(八)雄鷹聯翩起,華發(fā)換朱顏 38(九)教師是永遠年青的 38(十)素質教育呼喚著教師提高素質 39研究篇 40一、辛勤耕耘結碩果教澤長流譽教壇 40二、務本求實重改革教書育人譜新篇 41三、教育思想現代化整體改革為基本 44四、堅持學生是主體優(yōu)化過程促發(fā)展 47五、方法靈活重效果教學相長永創(chuàng)新 50(一)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是靈活多變的 51(二)教學方法是一個完整的體系 51(三)教師和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基本矛盾 52(四)教學方法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歸納總結出來的 52編后記 54后記 55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藝術與研究叢書 56序目前,我們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全面振興的重要歷史時期。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黨和國家對于人民教師的作用給予了充分的評價。李嵐清副總理在今年慶祝教師節(jié)的講話中就指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就是一位開發(fā)人力資源的科學家、專門家?!边M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了大中小學教師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業(yè)務水平,是落實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戰(zhàn)略的根本大計。特級教師,是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中最優(yōu)秀的代表?!疤丶壗處煛笔菄覟榱吮碚锰貏e優(yōu)秀的中小學教師而特設的一種既具先進性,又有專業(yè)性的稱號。特級教師應是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學的專家。他們對于所教學科具有系統(tǒng)的、堅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精通業(yè)務,嚴謹治學,教育教學效果特別顯著。很顯然,總結、宣傳、推廣這些特級教師的經驗對于提高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搞好在職和未來教師的培訓,促進開展教育教學研究,都有十分巨大的意義。特級教師的寶貴經驗對于促進教育科學研究的發(fā)展也有積極作用。目前,我國的教育科學研究在應用和開發(fā)方面尚不能完全滿足教育改革和發(fā)展實踐的需要,我們的理論研究還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脫離實際的情況,各個學科教學的研究尚待深入。長期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特級教師的寶貴經驗恰恰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又為實踐所服務,具有很強的應用和開發(fā)的價值。這些經驗不僅為教育科學研究積累了豐富寶貴的素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當前我國教育科學研究的某些不足之處。我們提倡教育理論工作者能夠面向教育教學實際,多解決一些教育改革和發(fā)展中的實踐問題;同時,也提倡廣大教師,包括特級教師從理論的高度去提煉、升華自己的豐富實踐經驗。如果大家都能這樣身體力行,我國的教育科學研究肯定會有更大的發(fā)展,并為廣大第一線的教師所歡迎。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研究中心與山東教育出版社合作編輯出版這一套“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藝術與研究叢書”為推動我國基礎教育改革,提高中小學教學質量,推動中小學教師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化,弘揚“科研治教”之風辦了一件實事。為此,寫了以上的話表示祝賀,并與全國同行共勉。閻立欽1996年國慶節(jié)

注:閻立欽,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前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文明古國之一,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教育大國中的一個。她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少有的最古老的教育制度,也造就了以舉世聞名的孔子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教育家,根植了“尊師重教”的文明傳統(tǒng)。古往今來,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歷史總是循著“國興教育興,教育興則國愈興”的規(guī)律發(fā)展著。當歷史即將跨進21世紀的門檻之際,人類面臨著一個人才競爭的新時代,“興教”已成為世界潮流;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視人才培養(yǎng),中國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視教育。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影響著國運,也決定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進程。因此,造就一支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用現代教育理論武裝起來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其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和輝煌的現實意義是顯而易見的。我們主持撰寫“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藝術與研究”系列叢書正是為著適應時代的呼喚,而奉獻給教師與社會的一園芳香雋永的鮮花。改革開放近20年來,我國基礎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與進步,教育教學改革呈現出萬馬奔騰、百花爭艷的局面,“教研”、“科研”水平不斷提高,成長了一大批優(yōu)秀教師,特級教師則又是一個在教育教學實踐的求索中創(chuàng)新獨具、理論探究卓有建樹的群體,他們是中國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先鋒和旗幟。為這樣的一個群體成員“樹碑立傳”是我國千秋偉業(yè)發(fā)展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展示我國教育改革20年豐功所必需,也是弘揚“尊師重教”美德所必然。時值我國基礎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之際,充分發(fā)揮著名特級教師的榜樣輻射作用,推動“科研治教”向縱深發(fā)展,推動教師從“經驗型”向“研究型”的轉化更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正在做重振中華民族雄風的偉業(yè),事關重塑人類社會發(fā)展秩序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方興未艾。中國的教育發(fā)展正處在這樣一個恢宏壯舉的大潮之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理論與實踐體系已現端倪;情同萬物,其“共性寓于個性之中”,“積沙成塔”是先人的古訓,也是現實光環(huán)的樸素真理,“壯舉”也好,“端倪”也好,無不是由于千百萬人民教師、特級教師的不懈創(chuàng)造與探索才得以構成絢麗的交響樂章;也正是因為如此,作為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研究中心(教學研究中心)的專業(yè)研究人員,才義不容辭地選擇了這項具有十分深遠意義的研究課題。因為我們深深懂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牢牢地扎根于中國自己的教育的良田沃土之中,緊緊地縈系于中國教師們的敬業(yè)智慧之中,拳拳地鐘情于中國人自信力的脊梁!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中國教育是中國人的教育。中國特級教師的成長同我們一樣都是生活在這樣一個造就人才、輩出人才的偉大變革時代,然而他們每一個人都具有自身特有的人格力量,每個人的工作都是一首動人的詩歌,每個人的歷程都是一部人才成長的教科書,他們是在培養(yǎng)人才的同時使自己也成為人才的人!盡管如此,他們也的的確確是從平凡的勞動中干出來的,他們具有共同的基本品質——他們都是無限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熱愛中華文化,并且將這種“愛”全身心地傾注于“功在國家”的信念行動之中。他們熱愛兒童且關心兒童的成長,將其忘我于“利在人民”的執(zhí)著追求之中。這是任何“興趣論”、“本職論”根本無法自圓其說得了的一種奉獻,“興趣”、“本職”褻瀆了特級教師的崇高的勞動。他們無不具有非同常人的敬業(yè)精神,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鞭策著他們“教書育人”從無止境,忘我工作無私無悔。在他們心目中,光陰不屬于自己,精力不屬于自己,似乎就是為著新生一代的成長才來到這個世界上,整個生命仿佛就是為著在培養(yǎng)新一代人才的事業(yè)中求得永恒。他們無不具有非同常人的精湛業(yè)務。孩子們聽他們講課如醉如癡,見他們的治學之道勝過知識本身終生受用不盡,他們不愧是“人類靈魂工程師”,更是將育人佳作傳世的“思維藝術家”;學校里、課堂上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節(jié)課、每一次集體活動都浸透著精益求精的心血,閃爍著藝術創(chuàng)造的光焰。他們無不潛心師先而不循規(guī)蹈矩,不懈地探索創(chuàng)新,不懈地加強教育理論學習,由“教研”而“科研”,由借鑒而創(chuàng)造,各自經歷了一段艱辛磨煉的歷程,最終都轉向了“科研治教”的共同目標。他們的“情愛”、“敬業(yè)”、“求精”、“探索”、“創(chuàng)造”是我們中國教育的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學習的楷模、謳歌的永恒主題。人們都在預言:未來世紀是中華民族重放異彩的時代,是人才輩出的時代,而人才靠教師、“名師出高徒”——讓我們創(chuàng)造出千千萬萬現代“伯樂”,奠基中華民族的希望!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國家教委主管基礎教育的柳斌副主任于1996年9月親自為本套叢書的編撰題寫了“為我國中小學教學最優(yōu)化而努力奮斗”的題詞?!邦}詞”不僅為我國中小學教學研究指明了進取的方向,也給予我國特級教師的貢獻以高度的概括與褒獎,中國教育開始進入了一個結束“教書匠”歷史的年代。主

戴汝潛于北京凈土寺1996年10月

探索篇

王樹聲征帆不落,再啟航程(開篇語)1995年8月,中央教科所教學研究中心和北京師大附中聯合召開了《王樹聲老師教學思想研討會》,與會者為北京地理教育界的專家、教授、教師,高校地理系、市區(qū)教研部門、教育學院等單位的朋友們和有關領導,會上對我的教學工作、教學思想、教學特點和風格以及其他方面,作了分析和評價,使我受到一次教育和幫助。會上大家為我總結了十五個字:“愛教育、抓基礎、重能力、方法活、善創(chuàng)新”,這是溢美之詞,應該是自己努力的方向。正是在這次會后,我開始這本書的寫作。本來在這之前,我已完成了另一部稿件《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中學地理卷——講臺三尺寫春秋》,是圍繞自己的教師觀、教學觀和學生觀來寫的,不久前又主編出版了《中學地理教材教法》和40講錄像講座,再要拿起筆來寫這類文字,感到容易雷同。于是朋友們的建議和我多年醞釀的一個構思付諸實現了,那就是現在展現在讀者面前的這種寫作形式——散記,它不追求全面系統(tǒng),不受某些程式的制約。在這本小冊子中,有回憶與懷念,有論述與漫談,就像和朋友們談天,有的也許像給年青的教師們講課,對事物的看法只是一孔之見,但情感的流露卻是真實的。其中“成長”篇概括了一個地理教師走過的路,有實踐,也有思考,有經驗,也有教訓;“創(chuàng)新”篇記錄了一些思路和嘗試,設想和做法,它們不一定是革新或創(chuàng)造,但卻反映了當時觀念上的點滴變化;“教學”篇選擇了印象深刻的片斷和自認為尚新穎的構思和靈活的設想,以及自己對縈回于頭腦中的看法和想法,認識和體會,提出來供年青的朋友們參考,也請同行們鑒定?!坝恕逼獙懥艘恍]之不去的師生之情,從中反映了一個教師的情感生活和他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和追求。這些字里行間,可能從幾個側面勾畫了我的思想脈絡和教學生涯,但愿能幫助朋友們了解一個地理教師曾走過的路。最初擬寫篇目時曾定名為“教海習游四十年”,后來有朋友開玩笑講:“在海洋里游泳到達彼岸是很難的?!庇谑怯指淖鳌敖毯P帆四十年”了,其實“揚帆濟滄海、搏浪擊中流”是需要勇氣和力量的,我是自愧不如的。還有朋友提出我的教學活動已不止四十年,退休后雖離開了講臺,卻未離開教學;雖不教學生,卻還為培訓師資貢獻力量。我想自己從1949年大學畢業(yè)走上教師崗位,1988年退休后確實仍未脫離地理教育和教學活動,總覺得還有很多事要做,還有許多東西可學。在教海航行中也會有灘多水淺處,也會遇到風狂雨驟時,這些白白浪費掉的歲月該如何計算呢?最后,由出版社責任編輯與我商討,定下了現在的書題。面對著案頭的幾疊稿紙,回顧著一生的從教生涯,既有對逝去年華的遺憾,也還有對未來的憧憬,有時覺得自己還在成長,還有可追求的目標。在攝像機前,在年輕教師的目光注視中,我仍萌發(fā)著教學創(chuàng)造的激情,似乎又恢復了教學青春。我突然想到稿紙上記錄的東西已成歷史,我還應該創(chuàng)造未來,我相信自己能做到,也還有些事自己可以做到。思想中常常迸發(fā)出一些構思或設想,也有許多新知識更需要探討和求索,征帆不應落下,應該再開辟新的航程。當然應該是力所能及的。不久前到遠郊縣支教講學時,談到有關教育思想、教師素質等問題,我講了以下幾句話:以高尚的師德回報社會,以精湛的業(yè)務投身教學,以真摯的情感熱愛學生,以全新的觀念面向未來。這四句中的第一句是從天津學來的,其他是自己杜撰的,但我愿把它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并與教師朋友們共勉!王樹聲1996年教師節(jié)前

一、成長(一)地理教師的工作連接著人類的未來我從小學讀書時就喜歡地理課。記得那時候講分省地理,每省都要畫一張圖,除了用鉛筆細心地畫出省界、交通線、城市外,還要用心像畫小蜈蚣似的畫出山脈,然后用紅色鉛筆染出邊界,用藍色鉛筆畫出河流湖泊,海洋要由深到淺地染出。這樣學完后,印象很深。上初中時,地理教師王奠庵先生第一堂課講的“上下四方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一下子開擴了空間時間的視野。盡管那時只是教師寫筆記,學生抄筆記,但教師淵博的知識還是給學生留下難忘的印象。高中時我讀的師范,地理教師張恩護先生教學嚴謹,板圖精美,重點突出,同學們都愛聽地理課,這對我上大學報考地理系有直接影響。我想自己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yè)有當時家庭和社會的原因,而做地理教師并且一直堅持到退離第一線,至今還為地理教育貢獻余熱,都是讀書時奠定的基礎。也應該感謝教過我的老師們。年輕時總會有這樣那樣的遐想,從小學六年級時就養(yǎng)成了喜歡逛舊書攤翻看各種書刊的習慣,后來自己購書大多是古典文學的經典名著。這些對一個人的氣質思想會帶來影響。初中三年級暑假曾天天去北京圖書館和另一位愛好詩詞的同學一起抄錄《宋六十名家詞》等,打算編“詞牌名索引”。到高中還自己搞“詩社”。但在1945年高中畢業(yè)時偏偏沒有報考中文系,我想可能還是詩詞中所展示出的各種境界更深深地吸引了我;“萬里穹廬人醉”的寥廓,“何時歸看浙江潮”的憧憬,“細雨騎驢過劍門”的詩情,“山如碧玉簪,水作青羅帶”的畫意。那時天真地以為學地理就有可能多走走多看看,我想這也是自己學地理的一個原因(當時考入北京師大地學系屬理學院)。學習地學專業(yè)的各項基礎知識確實為我畢業(yè)后做教師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記得講普通地質學的潘丹杰先生第一堂畫的板圖,給我留下難忘的印象。蔣丙然先生的氣象學、朱子猷先生的海洋學、以及王成組先生、張印堂先生、黃玉蓉先生、劉玉峰先生,教學都各有特色。至于林朝棨先生和裴文中先生,我雖未趕上聽他們的課,但在系里常常見到。林先生是系主任,在他主持系里工作時,每周有一次系里同學輪流上講臺向大家講課(可以是別人的成果,地理學雜志上的文章)的機會,猶如論文答辯的演習,這對于做教師的培訓是很有利的。1946年林先生去臺灣,劉玉峰先生做系主任并講數理地理。后來是黃國璋先生擔任系主任(1948年還兼教務長),殷祖英先生是總務長,也在系里任教。印象最深的還是教學法課的王鈞衡先生,把教學法課講得符合教學法所要求的那樣,讓學生們都喜歡聽,確屬不易。1948年王先生領我們去師大女附中實習,那是我第一次走上講臺,講課后王先生對我的評語特別是對我教學語言的肯定至今記憶猶新。1949年以后,我真的走上了講臺,王先生又多次帶實習生來聽課,和王先生的聯系更多了。1956年冬我們在一個大雪天去當時在北京的蘇聯中學(今友誼賓館后邊科學會堂)聽課,以及1957年蘇聯中學的教師來聽我的課,都是王先生和當時師大附中的地理教研組長張景華先生負責組織聯系的。在我的成長過程中,這些老教師的幫助、引路是很重要的。此外,朱蕙薌先生和當時在師大進修的一些人如楊堯先生等經常來聽課,學校也常接待外校外地教師聽課,或組織公開課、觀摩課、組內的研究課等,這些無疑對于年青教師的成長來講是很有益的。那時每周12~15節(jié)課,還要當班主任。在我成長過程中,師大附中的環(huán)境、一系列高標準規(guī)章制度的要求、高質量的學生、組內老教師的幫助、青年同志的相互交流與切磋,都是幫助、促進自己成長的因素。當時市教研部曾組織我和秘際韓先生等一起編寫中國地理教學參考書,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較早的教學參考書,當時我是29歲。人們說教師的工作是連接著祖國未來的事業(yè),我說地理教師的工作是連接著人類未來的。因為地理教育要向下一代講清人類應如何處理好和環(huán)境的關系、環(huán)境各要素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變化、人類在和環(huán)境相處過程中產生的種種問題,以及人類和環(huán)境協調持續(xù)發(fā)展的途徑等。這些關系著整個人類未來命運和下一代生存發(fā)展的大事,要由地理教師以科學的道理說服學生,以生動的事實打動學生,以真實的情感感染學生,以未來的責任激勵學生,讓他們懂得珍惜資源、保護環(huán)境就是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道理,不能再重復前人犯下的錯誤;要樹立環(huán)境意識、世界合作的意識,只有各國都來參與才能搞好人類共同的家園,這些都需要地理教師告訴學生,我們的工作不正是連接著整個人類的未來嗎?我常想,由于某些人的淺見和無知,導致對地理教育的忽視,以致好不容易建設起來的地理教師隊伍遭到流失,這對地理教育的影響,對整個國民地理素質的降低,是要負歷史責任的。但作為地理教師本身,不能妄自菲薄,應正視自己的工作,理解它的意義,并以自己的行動證明地理教育工作是不可缺少、無法替代、更是大有可為的。(二)教師意識與教師形象作為教師,無論在校內或是校外,無論是在講臺上或課下,都在以自己的勞動和智慧、人格和行為影響著學生,影響著社會。曾有人和我談起過教師的職業(yè)特點問題,我說教師既然是教育人、塑造人的“工程師”,那不論校內校外課上課下都應是一致的,傳授知識、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進行思想教育、塑造完美的人格、傳播正確的觀點等都是教師的職能,就應該無愧于教師這個稱號,要不斷形成與這些職能相適應的素質。冰心老人曾說:“教師工作是既光榮又辛苦的職業(yè)”,說得何等好啊!對教師工作的意義和生活都概括了,既有鼓勵又有體貼,我好像又如在童年讀到《寄小讀者》、《春水》、《繁星》那樣地感到親切純真,似乎靈魂得到了凈化。有位曾和我探討過學問并自學成才的年青朋友寫了“師魂”兩個大字裝裱后贈我,使我既感到為人師者的自豪,也時時使我警醒,不得有負眾望,不得愧為人師。因此我深感教師要有“教師意識”隨時感到自己的影響。我認為教師工作是使人終身奮進自律、不斷學習提高的職業(yè)。具有教師意識,就要時時意識到自己是教師,它既體現了對從事教師工作意義的深刻理解而產生的光榮感、使命感,也反映了要做好這項工作的信心而產生的責任感、自豪感。教師意識是自覺地不斷深化地形成的觀念、認識,它融進了教師的思想和情感中。具體有以下幾方面:1.敬業(yè)、奉獻、為人師表的師德意識師德是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包含著對事業(yè)、對學生、對工作、對自己、對周圍的人和事的基本態(tài)度,熱愛教育、熱愛學生、認真工作、以身作則,時時以之指導自己的行動,這應該是師德規(guī)范的基本要求,每位教師應作為自覺的行為指南。2.追求、探索、勇于實踐的創(chuàng)新意識由于現代科技與生產的迅速發(fā)展,對現代教育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我們的教材內容、教育對象也處于變化之中。因此教師就不能墨守成規(guī)憑經驗辦事,必須開動腦筋,不斷創(chuàng)造革新,從封閉式教學向開放式轉變,從單純重視“教”向“教與學”并重轉變,從傳授知識向知識、能力、思想教育三者并重轉變,從單向傳遞向多向交流轉變,從單一培養(yǎng)目標向全面發(fā)展與個性發(fā)展、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并重轉變。在教學中要突破傳統(tǒng)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探索精神,要結合實際,大膽設想,勇于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3.不斷更新、終身學習的自我完善意識地理科學、環(huán)境科學、教育科學、心理學等知識及現代化教學手段都在不斷發(fā)展,地理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獵取新信息,掌握新理論、新觀點,博采眾長,為己所用,切忌深居簡出、孤陋寡聞,更不能盲目自滿,故步自封,應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更新教育觀念,彌補知識不足。當前世界培養(yǎng)教師的趨勢是在校與在職同時進行,培訓已不限于擴充知識,而是把進修與提高教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與教育科研結合起來,繼續(xù)教育將為終身學習提供條件。4.教師職能的主導意識與學生地位的主體意識作為教師如何看待自己的作用和履行自己的職能,有一個主導意識問題,即時刻都要想到自己的責任。學生地位的主體意識是指教師要克服以“教師為中心”的想法,應想到自己是為學生服務的。這是教與學、教師與學生的基本關系的認識問題,每位教師都應認真思考。此外還有講求教學藝術、不斷改進教法的教學精品意識、樹立教育教學及各學科橫向聯系的整體意識,地理教師更應樹立環(huán)境意識、空間意識等。教師意識反映了教師的素質和內心世界,它也會影響到教師的儀表、談吐、教態(tài)、作風等教師形象。教師作為群體在社會上的形象是由每位教師的個體組成的,因此教師就要注意自己形象,特別是在學生和家長心目中的形象,它會影響教師的威信和教育效果。每個學生都有其心目中的理想教師,常常不自覺地模仿和學習,并且在上這位老師的課時特別認真專注地聽講??梢娫诮虒W過程中有些影響學生的因素是在知識內容以外的,這很值得每位教師深思,并應隨時意識到自己的作用。(三)教師的知識核心基礎與外圍邊緣一名地理教師在知識掌握方面應該是既有核心基礎層次,又有外圍邊緣層次。前者主要是地理學科的專業(yè)知識,思想教育的專業(yè)知識和教育科學的專業(yè)知識三方面:后者則指與本專業(yè)有關系的其他學科知識、有助于提高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知識以及學生感興趣的知識等。我回憶自己的成長過程,大學學過的知識打下了較堅實的基礎,但在教學實踐中還要不斷豐富和更新,中學教材和大學教學內容之間還有一個深入與淺出、理論與事實等的轉化與融合問題,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都在發(fā)生變化。要熟練掌握教材,就需要熟悉各部分教材在學科體系中的宏觀地位與微觀作用。地理科學、環(huán)境科學都在迅猛發(fā)展,經常有新發(fā)現、新理論出現。在一個國家的建設中許多部門。都需要掌握地理知識,如交通運輸、信息通訊、資源利用、能源開發(fā)、環(huán)境保護、氣象預報、防災減災、工業(yè)布局、農業(yè)規(guī)劃、城市建設、國土整治、人口發(fā)展,商業(yè)貿易、旅游休閑等,地理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就應涉及這些部門的基礎理論或基本知識,顯然原來在大學讀過的內容已經不夠用了,就需要繼續(xù)學習,這是提高業(yè)務水平的關鍵。思想教育的專業(yè)知識都是在教學教育實踐中學習的,它包括有關德育教育、青少年品德修養(yǎng)、班主任和團隊工作的基本知識,甚至還有倫理學和哲學的知識。我覺得教育這門藝術真是包羅萬象,要想使知識、思想、行為巧妙地結合,教師就要把科學的真理、生動的事實、真摯的感情、未來的希望融在一起,以說服學生。打動學生、感染學生、激勵學生。自己要有豐富的情感和知識,思想教育才能有理想的效果。我對教育科學的理論一向是比較注意學習的,學校圖書館中許多這方面的書籍我都借閱過。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及有關雜志經常放置在案頭,80年代以后,有關思維科學的書籍又成為我學習的內容。對于教師來講,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就必須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90年代以來,素質教育的有關論述又成了我關注的焦點。教師除了掌握專業(yè)知識外,還要不斷豐富自己,拓寬知識領域,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愛好。譬如與地理學科有聯系的其他學科知識,包括與自然地理知識有關的物理、化學、生物,與人文地理知識有關的歷史、語文、政治等,此外與區(qū)域地理聯系密切的生產與生活實際的知識,也是應該了解的。有一年高考地理試題中提到冬小麥返青問題,許多考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其實像這類涉及耕作制度、播種收割等農事安排的知識,地理教師應該給學生講。北方學生應該了解早稻晚稻的插秧收獲時期和什么是“雙搶”,南方學生也應該知道冬麥與春麥的播種、收割時間,以及什么是“三夏”大忙等。對于主要工業(yè)生產部門也應了解一些基本知識。還有某些社會生活的常識,教師不僅應掌握,也要告訴學生,如看交通圖、查行車時刻表等。地理教師還應具有廣泛的藝術情趣和愛好,自覺培養(yǎng)對自然和文化景觀的鑒賞能力,提高文學藝術方面的修養(yǎng),有條件還可鍛煉古文與古詩詞的功力,這些都有助于使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語言更生動形象。我過去讀書時對文學、音樂、繪畫有興趣,這對自己教學是有幫助的。工作以后業(yè)余時間還喜歡參加楹聯協會和燈謎協會的活動。1983年游黃山時和宋春青先生一起構思的對聯后來還曾獲獎:“霧里上天都,始信黃山超五岳,云中觀星宿,莫愁青海遜千湖。”上聯含天都峰、始信峰、黃山,并隱“黃山歸來不看岳”之意,下聯含星宿海、莫愁湖、青海湖,喻西部開發(fā)建設將大有希望。此外由于對文藝的愛好,在班上搞活動如參加歌詠比賽,我可以自己排練,排過“釣魚”、“晚霞”、“蘆笛”、“田野靜悄悄”、“等待出航”等歌曲,也曾為個別學生爭取三好、金質獎章等而在課余幫他們補音樂課。教師要把核心基礎知識當作“根據地”,把外圍邊緣知識當作“游擊區(qū)”,要擴大“游擊區(qū)”以鞏固“根據地”。教師有多方的才藝和淵博的知識,思路開闊,施教靈活,不僅有助于教材的理解與表達,而且也會獲得學生的崇敬與喜愛?。ㄋ模┎粩嗤晟谱约旱哪芰Y構我經常和年青教師講:“要不斷完善自己的能力結構,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也應自覺培養(yǎng)教學能力?!焙细竦膸煼对盒.厴I(yè)生,不等于是合格的教師,這里也就有能力鍛煉問題。我做北京市特約教育督導員后,有機會到一些區(qū)縣去參加視察、考察和檢查,我也深感“學歷達標不等于能力達標,文憑到手不等于水平到位”。我主張教師的教學能力(包括專業(yè)技能)需要認真訓練,1995年8月在我的教學思想研討會上,大家也肯定了這點。同年9月《北京晚報》的“北京名師”欄中“奠基者的情懷”也提到了這個問題,并說“大家一致認為他總結的十條教師能力訓練,已成為整個教育界的財富”。這十條是:1.理解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教師要上好課,就要備好課,首先就是鉆研教材,包括對課本、地圖、教學大綱及有關教學指導書、參考資料的閱讀,理解教材就是先弄懂課文內容,理出系統(tǒng),對文字、圖像、作業(yè)認真研究;分析教材要找出重點難點,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背景和有關聯系,還要分析教材的結構、規(guī)律、概念等;處理教材是對教材的組織加工,列出綱要圖示,定出取舍增刪措施。鉆研教材是上好課的前提,要多思考、勤實踐、相互交流、進行研究,自覺提高這項基本教學能力。2.設計教法、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的能力教師應了解學科教學方法的結構、性質、分類、功能及相互間的聯系,要研究設計教學方法的步驟、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各項教學原則等。對教學過程、教學語言、板書等也應考慮。對各種教學手段,特別是現代化教學手段,要結合學校條件,學習掌握和運用。設計教具和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必須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進行,這也是發(fā)揮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一個方面。教法還應包括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結合具體知識內容要考慮學法指導。3.觀察、了解和研究學生的能力教師要了解教育的對象,就要注意觀察和研究學生,包括對一般情況的了解,如年齡特征、知識水平、興趣愛好、家庭與社會的影響,還要了解個性差異、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各個方面。了解方式除閱讀有關材料外,更多的是靠交談、課堂提問、觀察、接觸、作業(yè)試卷等。與同學、家長、教師的交談也可了解。了解過程中要結合教育,了解的目的也在于因材施教,通過反饋調控教育教學活動等。4.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能力教學過程中的組織教學、課內的演示、實驗、觀察、課外的參觀、考察、調查訪問等活動,都需要教師的組織能力,有時還需要機智靈活的應變能力。地理教師還應具備上好選修課和開展課外活動的能力。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需認真計劃、明確目的、提出要求,讓學生了解活動方式和程序,并發(fā)揮干部的組織作用。5.實驗、演示和制作模型、圖表的技能地理教師需要具備動手實驗和制作簡單教具的技能,如演示地球儀、等高線模型、堆塑地形模型、繪制地圖、圖表、投影幻燈片等,這些技能的掌握,直接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6.準確、精練和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學語言是傳遞知識信息、啟發(fā)積極思維、進行思想教育、交流師生情感的重要手段。教學語言要準確、科學、邏輯性強,要精練、明確、簡潔,要生動、形象、直觀、具有啟發(fā)性、感染力,這就要深鉆教材、豐富詞匯、進行語言設計,并加強語言鍛煉,運用語言技巧,在讀音、吐字、聲調、語氣、速度等方面下功夫。這是一項教學基本功。(后面還有介紹)7.開發(fā)智力、進行能力培養(yǎng)與思維訓練的能力開發(fā)學生智力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地理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事物的觀察、記憶、想象和思維能力,這是智力的基本要素,其中思維能力包括分析綜合、歸納演繹、比較分類、抽象概括等,是需要通過設計問題進行訓練的。由智力要素相互組合形成各項具體能力,如理解原理、閱讀課文、分析地圖和圖表,從事地理實踐活動,獲取地理信息等。最高層次的能力應屬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概括特征、總結規(guī)律、分析地理事物間聯系、評價人地關系、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等。地理教師要豐富學生的知識并不斷設計問題以進行思維訓練,同時也要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和設計問題的水平,才能適應開發(fā)智力的需要。8.培養(yǎng)正確觀點、進行地理學科思想教育的能力地理學科承擔著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國情教育、環(huán)境教育的重要任務,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環(huán)境觀、資源觀、人口觀、協調人地關系也持續(xù)發(fā)展的觀點,是責無旁貸的。教師要善于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利用課堂教學及課外活動,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通過分析比較、聯系實際、講清道理、啟發(fā)學生思考,使學生自己獲得結論,自覺理解和接受。9.命題、設計提問及了解學習情況的能力教師要通過學生的反饋來了解教學效果,調控教學設計。學生聽講的反應、對提問的回答都是必須注意的。教師的設問和命題應以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為主,盡量少出現那些簡單機械記憶的提問,而應重在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特別在命題設計方面,要認真研究,對題型的掌握、情境的設計、立意的選擇、設問的構思,都應仔細考慮。一份好的試卷反映了教師的多方面水平,教師耍知識熟練、思路靈活、聯系廣泛,能從多層次多角度考慮問題。10.分析評議課堂教學和進行地理教育科研的能力聽課要進行分析評議,這有助于相互切磋、研究交流,也有助于從教育教學理論的高度去認識一堂課,以便于掌握規(guī)律、總結經驗、發(fā)現問題。教師要多聽課,多參加評議活動,多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以提高分析評議課堂教學的能力。教師還應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論,探索教學改革的途徑,勇于創(chuàng)新和實驗,從教學實踐中總結規(guī)律,從理論上概括提高,再指導實踐加以印證。教師工作在第一線,掌握大量實踐資料,應通過理論研究豐富學科教學的科研內容,進行學科教育科研,選擇適當課題,撰寫有關教育科研的論文,從而提高自己。(五)黑板藝術是地理教師的基本功我初中畢業(yè)后讀的是師范學校。那時北京師范學校教地理的教師是張恩護先生,他給同學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漂亮的板圖。上課要求學生都要在筆記本上畫圖,它不是原圖的照搬,而是經過張先生的簡化精練的局部地圖,相對位置明確、重點突出、便于記憶,即使有界線輪廓出現,也是只求神似,不計細節(jié),所以同學們都能在課上隨張先生的板圖在自己筆記本上畫出,而且印象深刻,很容易記住,再加上紅藍鉛筆的搭配,圖也是相當美觀的。在上師大時,講地質學的潘丹杰先生第一堂課的板圖就把大家吸引住了。他隨講隨畫很快地畫出了中國的海岸線、島嶼,然后勾勒出了大部分輪廓,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兩位先生對我的成長是有影響的,我意識到要做一名地理教師,就必須有一手會默畫板圖的功夫,哪怕是先從局部練起,先掌握一部分圖也好。于是就比較注意觀察,在頭腦中默記,有機會就練。真正把它當成功夫練的是在參加教學工作以后,講到哪畫到哪,講什么練什么,這樣兩年下來,已能大部分畫出來,開始有時還看著圖畫,后來就比較自如了,也就進一步在筆畫、線條、用色上注意了。除了板圖還有板畫,它和地圖不同,如景觀圖、原理示意圖,要求教師要理解并進行臨摹,要重點突出能說明問題。應該說我畫板畫得力于上學時對繪畫的興趣,上北師時還參加過美術小組。在教學過程中能畫一些自然或人文景觀,如地貌、植物、動物?;蚴堑乩碓硇纬蛇^程,如地形雨、對流雨、鋒面雨、巖石風化、褶皺、斷層等,比之用現成的掛圖更生動有動態(tài)感。在教學達到一定水平后,就可以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自己設計板畫進行創(chuàng)造了,這當然需要多瀏覽書刊,捕捉可借鑒的手法,體會一些書刊插圖的設計思想。我過去配合講解設計過黃土高原的遠景圖、桂林山水圖、珊瑚島及椰林圖、基塘生產景觀示意圖等。在為一些師范院校地理系同學進行演示時,曾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我向他們提出:“練基本功要從現在就開始!”因為等到畢業(yè)后走上工作崗位,時間、條件就都比較緊張了。我記得有一次上課前無意中看到一個學生在筆記本上畫了許多小圖,那是我在課上講的幾種湖泊成因所畫的圖。當時是“文革”剛結束,新課本尚未編出,教師自己編教材講給學生的。我贊許地問這個學生:“畫圖與記筆記哪個好記!”這個學生回答:“畫圖好記,復習時一看圖就都想起來了,而且也容易懂。”這給我很大啟發(fā),科學的板圖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用自己的語言回答問題,這也是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一個途徑。后來我還發(fā)現學生自己列復習提綱時也常把一些畫過的板圖板畫列出來,幫助回憶,顯示了學過知識的要點。除板圖、板畫外,還有板書,也是地理教師要掌握的一項基本功,三者合稱“三板藝術”。板書第一個要求是黑板字寫得工整規(guī)范,筆順正確,不能出現錯別字,異體字,正確使用簡化字,扭轉那種以繁體字為時髦的倒退現象;第二個要求是板書要進行設計,根據鉆研教材的結果,或列綱目,或列關系式,或列圖表;第三個要求是板書要能突出教材重點,展示教學進程,系統(tǒng)清晰,文字簡練準確;第四個要求是版面安排合理,布局美觀恰當。板書不是教材內容的照搬,也不應完全重復課本標題,它應該凝聚著教師對教材的深入體會和精心構思。基本功是人們從事某項工作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也是個人行為能力與認識能力的綜合表現。地理教學中的“三板藝術”是地理教師的重要基本功,應該經常進行自我鍛煉,提高技藝,使之臻于熟練,運用自如,而且在應用過程中還要不斷創(chuàng)造,使之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在“練功”過程中,要扎扎實實、認真訓練、循序漸進、形成特長。我有一個年青的學生經常在身邊裝有一個小本,隨時默繪板圖或板畫,有時看到可供參考的素材,就及時速描下來。他的板圖板畫功夫是比較過硬的,教學效果也不錯。我曾在教研組內專門給年青教師講過板圖和板畫的畫法和技巧,也曾掀起過一陣練基本功的熱潮。(六)語言的藝術與藝術的語言教學語言是每個教師的一項基本功。它是傳授知識、啟發(fā)提問、闡明學習目的、培養(yǎng)學習興趣、進行思想教育等一系列教學活動的最主要的表達手段,當然也是傳遞信息、交流師生情感、陶冶品德等的重要方式。地理教學語言可以分描述性、啟發(fā)性、邏輯性、藝術性等多種,它們分別適用于講述法、談話法、講解法、朗誦法等,但無論哪種方法,都應重視語言的設計,平時也要自覺進行語言的鍛煉,以求符合教學語言的要求。我以為語言可反映一個人的修養(yǎng)、氣質、思想觀點、知識水平,教學語言更需注意講授內容的科學準確、講述知識的豐富充實、教材內容的邏輯系統(tǒng),敘述事實的直觀形象,當然還要重視其藝術性、啟發(fā)性、生動性等。教學語言是一種藝術,需要結合教材內容進行設計,有一次我講東北的氣候,為了加深對長冬嚴寒的理解,運用東北幾個地點的氣溫曲線圖,一月等溫線圖和季節(jié)分配示意圖,引用了“春殘花始艷,秋老麥初芒,嶺積千秋雪,花飛六月霜”的句子,但這些終究距學生生活太遠,應有容易打動他們心理活動、喚起共鳴的生動形象描述,于是設計了下面一段教學語言:“當嚴冬來臨時,呼嘯著的西北風卷著雪片掠過大地,無力的陽光在地上拖著長長的影子。不怕冷的孩子們在堅厚的冰上滑冰飛跑著,要追趕遠去的雪橇。林邊幾只馴養(yǎng)的鹿低頭刨食著雪下的草根,遠處傳來了嗡嗡電鋸的伐木聲……”這樣通過景觀描述把嚴寒反映的人和動物的活動展示出來,學生就不是記住數字了。又如對江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四季分明的描述,我引用并設計了既有形又有色,既有動又有靜的描述:“春季風光明媚,鶯飛草長;夏季炎風暑雨,稻綠蟬鳴;秋季天高氣爽,谷黃魚躍;冬季瑞雪盈野,麥青豆壯?!笔箤W生聽來語調鏗鏘,想來有如畫面。本來,詩是無形的畫,畫是有形的詩,教學語言要給學生以美的感受,應該對培養(yǎng)學生高品位的氣質和人格給以影響。運用藝術的語言進行教學對教師本身也是提高,平時就要講求語言的藝術,加強文學修養(yǎng),不斷豐富詞匯、發(fā)揮想象、進行設計。如在講“長江”時,除運用幻燈片展示虎跳峽、三峽等景觀外,我針對不同幻燈片內容,重新設計了解說語言:“金沙江奔騰在高山峽谷中,兩岸高山壁立千紉,如刀劈斧砍,到云南拐過萬里長江第一彎,江水急流奔瀉,傳說老虎曾越過此峽,故名‘虎跳峽’;‘兩岸高峰夾峙、江面迂回曲折,江中灘礁散布,水流洶涌澎湃,這是三峽總的描述?!宾奶翇{以雄偉險峻著名,四川各支流匯來的江水,被約束在這里‘眾水匯涪萬,瞿塘爭一門’‘瞿塘峽口冷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是這里的寫照”,“巫峽以幽深秀麗著名,重巒疊嶂、水復山重,‘田野縱橫千嶂里,人煙錯落半山中’是寬谷窄谷相間的描述”,“西陵峽過去以灘多水急著名‘朝發(fā)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那是歷史上的黃牛峽,今天炸平了灘礁,設置了航標燈,川江已可夜航,將來三峽工程建成,這里將是高峽平湖的景色了”。又如在描述熱帶珊瑚礁景觀,配合板圖我設計了這樣的語言:“紅珊瑚、白沙灘,碧海映藍天,椰林婆娑、鷗鳥盤旋、點點小白帆”,把學生帶到如詩如畫的境界。在講黃土高原的遠景規(guī)劃改造措施時,我邊畫板畫,邊用這樣一段語言進行描述:“遠山高山森林山,近山低山花果山;平川一片米糧川,千溝打壩聚湫灘;坡洼地里種牧草,山腰緩坡修梯田;到那時,牛羊成群,綠陰滿山,農林牧副全發(fā)展”。此外還可引用一些現代和古代的詩詞融入教學語言,當然要用得恰當,符合教材需要。我對電教手段的解說、設計符合劇情畫面的語言也很感興趣,在編輯“礦物與巖石”教學電影里,就是在剪輯影片過程中依據腳本重新設計了解說詞,最后由我自己在錄音棚里合成的。在錄像片“課外活動”,也是在對素材帶進行編輯過程中邊看邊編輯隨之錄音的,我記得不少是即興創(chuàng)造的,如“眼前一道清流,夾岸兩行垂柳,這水是清還是濁,這岸是緩還是陡?”“渠水清清深幾許?放根測繩量數據”“天上星星亮晶晶,數數看,數得清”、“燕子飛去又飛來,桃花謝了還再開,物候小組來揭秘,了解自然的巧安排”這分別是說明水文小組、天文小組、物候小組的畫面,整個“課外活動”的解說就都是以帶有一定韻律的形式出現的。我以為,教師設計教學語言不僅是詞句上的美,還要在運用中注意語調、聲音、速度、語氣,并運用輕重音、中休等技巧,同時要控制情緒、配合手勢,注意教態(tài)和面部表情等。尤其在進行有關思想教育的語言,要真正能動之以情,教師就要真正有切身體會,而不是空洞無物的說教,這樣才能有感染力,因此教學語言的設計,又和平時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分不開。此外在教學語言中要避免使用非教學語言,要講普通話,克服語病,并重視對比法、排列法等語法修辭技術。要增加語言的藝術魅力,不僅是描述性、藝術性的語言,即使是邏輯性語言,以科學嚴謹的關鍵用語,以精辟入理的深刻分析,同樣可以使學生聽得津津有味,這在高中課程中是會經常出現的。至于啟發(fā)性的語言,則需要循循善誘、啟發(fā)思考,既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又要針對突破的難點引導學生去探索,達到豁然頓悟的地步,更可引人入勝。在教學過程中,對引入新課、承轉銜接、小結鞏固等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語言,也應在備課時予以認真思考,特別是引入新課需要新穎的設計。(七)登上講臺之前一名教師在登上講臺之前,大約和一名演員登上舞臺之前的感覺是相同的,興奮、緊張、卻又躍躍欲試。這和事先認真?zhèn)湔n、做好充分準備、了解教育對象等是密切相關的。我在師大讀書時,曾在假期為中小學生辦的補習學校上過課,所以在教育實習時還比較順利,因為有過面對學生講課的體驗。及至后來自己指導師大教育實習的同學,有時還有教育見習的同學——是由教育系組織的。同學們來聽課,聽見習學校教師向他們介紹情況,談自己的體會,使師范生對教育有些感性認識,初步了解學校和學生情況。我覺得幫助實習生成為年青教師,做好走上講臺之前的工作非常重要,因為它關系到今后要走的路,學生的第一印象如何,教師對學生、對教學如何看。要樹立年青教師在講臺上的形象,需要做許多工作。首先在心理上讓他們正確對待,不緊張,也不輕視這項工作,有的實習生怕學生提問題,怕學生和自己開玩笑,于是想用一些難度深度過大的知識來震懾學生,讓學生“服”自己,也有的實習生覺得課本上的東西很簡單,自己游刃有余,沒什么好備課的,反正將來自己還要考研究生,把教育實習對付一下就可以了。針對這些想法,指導教師要正視,給他們指出應如何正確對待實習,讓他們回憶自己過去遇到的老師是如何教課的。同時告訴他們,實習學校的學生都會支持他們的工作,幫助他們,理解他們,要處理好如何看待學生這一關。其次要給他們“說課”,講清要講的教材章節(jié)內容、重點難點、知識聯系、結構系統(tǒng),以及有關規(guī)律、特征等。這種解說應該是在他們對教材內容有初步了解后進行,即在他們來實習學校之前就已經知道要講的章節(jié)了。然后讓他們去思考,設計如何講第一堂課。鉆研教材與設計教法是同時進行的,不要求千篇一律,要有自己的構思。這一步做好了,教案寫出就有一定質量。我不主張讓實習生一遍遍地改教案,把時間都花在寫教案上,而是讓他們多想,想好了和我談,然后指出可行與否,再幫他們理順思路,落實在紙上。第三是要指導試講,我是比較重視試講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因為教案畢竟是書面的東西,是“平面”的,而試講卻可體現實習生對教材的理解和教學能力,是“立體”的,所以在試講時要求和真上講臺一樣,指導教師要聽試講,具體指導手勢、眼神、轉身、指圖、引入、承轉、提問,當然更重要的是對知識的理解、教材的組織,語言的設計,作業(yè)的處理,教具的運用等,開始不可能要求太高,試講中也要充分肯定成績,然后指出不足,一般不中途打斷,但確實需立即改進者可作示范,令其重新再講。此外,上講臺之前粉筆及教具準備、服裝發(fā)式的提醒、教師儀表的要求,樹立信心與鼓勵等也應及時講清楚。我要求實習生在進校后即要抽時間到班上去熟悉環(huán)境,認識學生,因為他們還有了解學生和組織班上活動的實習內容,最好在上講臺之前能叫出班上1/3至1/2學生的名字,這通過事先看材料和進校后上課前約一周的了解是可以做到的。最后是在上了第一堂課之后要及時開評議分析會,讓實習生自己談,實習小組談,然后指導教師(大學和中學的指導教師)談,評議會上要充分肯定優(yōu)點,指出明顯地需要改進的內容,并說明如何去改,提出下一堂課的注意事項和要求。以后試教的每堂課都要分析評議,特別最后一堂課,要求實習生作較全面的分析,實習小組同學的發(fā)言也要求有一定質量,從所學教學法理論中找到依據,這樣才能提高實習水平,較好地完成實習任務。對于新分配到學校的年青教師,更應重視他們走上講臺之前的準備工作。這里,試講是不可缺少的。這是幫助年青教師樹立教師形象,堅定走教師道路信心的重要一環(huán)。善開其始,第一堂課上好了,省卻以后許多不必要的工作。要讓年青教師習慣于老教師聽課,猶如過去戲班里師傅“把場”,聽完課要及時進行幫助,要熱情地關懷和鼓勵,也要具體講清應該怎樣做。我在學校帶過的年青教師以及當時師大和教育學院派來學習性質的任課教師,他們都工作得很努力,很虛心,有些目前我仍和他們保持著聯系,其中有的很有成就,并和我成了忘年之交。(八)字典、地圖、資料卡“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在初中時就讀過的。學問浩如煙海,以有限的生命去學無限的知識,使人永遠不能滿足。因此只有不斷地學,擴大知識領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才能跟上需要,做教師就更需如此。人們常用“一杯水與一桶水”來譬喻教師給予學生的知識和自己掌握的知識的關系,其實從“量”上來比何止如此,且還應注意不斷提高“質”,因為“水”必須是“活”水“新”水,否則也是難以稱職的。我覺得,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在平時學習的時候,有三件(或三類)學習工具不能離開,這就是字典、地圖、資料卡。字典隨時可查閱生字、讀者不明確的字,這一類還包括辭典。地圖當然更是須臾不可離開的,包括各類地圖。資料卡是準備隨時記錄一些資料或心得體會的。我喜歡查字典和各類辭典,有時還要查閱《辭海》等??磿龅缴У淖帧⒆x音不確的字,要查一下字典,加深印象,有時還要把音注在書上,有時聽廣播或看電視,發(fā)現有讀錯的字,也趕忙查字典加以驗證或糾正自己過去習慣讀錯的字。有時要查閱人名、朝代或年號、古地名、度量衡的有關換算。古文或詩詞曲賦中的名句,或涉及對某些地理景觀的描述等,還需要查閱專用辭典。不僅在備課中,即使在生活中遇到有關問題也要查詢一下,我覺得這會幫助自己多了解許多知識,甚至發(fā)現報紙上的錯別字也要圈出來。地理知識中的地名及其分布也是需要經常翻閱地圖來加深印象的。不僅要了解在哪兒,還要找出與其有聯系的相關地名,或看看經緯度,個別的還要結合查字典以明確讀音。特別在看報紙聽廣播遇到時事中涉及的地名,一定要從地圖上翻閱一下,加深形象記憶。我常想,目前電視節(jié)目中涉及世界和中國各地的地名太多了,如果有重點的繪出圖來,讓觀眾一目了然,會更有助于了解播放的內容,使人不易遺忘,效果會更好。對地圖查閱一定要有鍥而不舍的勁頭,有時當某個地名未查到時總是耿耿于懷,想方設法一定要找到。有的需要查歷史地名辭典對照了解其今天名稱,或需要借助外文地圖查閱的,憑這點精神解決了許多難題,也曾幫助別人解答過一些疑問,在電話中或寫信解答了別人的問題是一種愉快。查閱字典辭書和地圖,必要時需摘記下來,特別是閱讀一些書刊雜志報紙,也需隨時記錄,所以資料卡片是讀書者應備的。我記錄資料有時是抄錄,也有時記明出處和內容要點。還有時是記錄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心得體會。我有時作一些講座報告,常把這些卡片拿來引用,同時又把自己的理解、看法結合起來談,這樣既有理論又有實例,易引人注意。所以有時我講自己只不過把別人的思想結晶串起來,用自己的想法統(tǒng)帥起來,而自己的想法也依賴于在掌握資料基礎上的深入思考。近年來特別關于教學改革的一些論述,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一些理論和實踐,對人的素質的有關論述,都促使自己要向更深層次考慮一些問題,于是就及時記錄下來,所以我的資料卡既有收集別人的真知灼見,又有自己點滴思想火花的記錄。記得有一次在從南寧到北京的列車上,我看到同一軟臥包房中的旅客拿著的一本雜志中,有關于我國自然災害的一些資料,于是我便找來紙邊看邊抄錄下來,密密麻麻地竟抄了兩張信紙,它為我后來講解有關內容時提供了翔實的資料和精辟的分析。又有一次在拍攝《地理教學法》的講座過程中,在浙江某縣的一所中學我無意間翻到一本雜志,其中有關于教師心理和學生心理的一些記載,覺得不錯,于是也便及時摘抄下來,它也曾為我后來進行講座和寫東西時發(fā)揮過作用。當然也有些資料摘錄下來后不一定都能派上用場,但在抄錄過程中確也擴大了知識面,只要是前所未見覺得可以記下來的就抄錄,有的記下出處以后也要設法找到。字典、地圖、資料卡,是使我獲得知識的源泉之一,在平時廣泛地涉獵書報雜志時,在較系統(tǒng)地閱讀某部著作時,它們都是重要的工具。一個人有博覽群書的愿望,卻又缺乏過目成誦的本領,我覺得依靠這三者還是最現實的辦法,起碼幫助你博聞強記一些該掌握的知識。(九)沃土與新苗1924年1月17日魯迅先生曾在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友會上發(fā)表演說《未有天才之前》,講到“天才……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產生、長育出來的,所以沒有這種民眾,就沒有天才。”又說“譬如想有喬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沒有土,便沒有花木了,所以土實在較花木還重要?!庇纱宋蚁氲脚囵B(yǎng)人也要有育人的環(huán)境,教育學生或培養(yǎng)年青教師,都需要有“沃土”然后才有可能培育出新苗。我們的社會是培育人的大環(huán)境,就是我們常說的要形成一定的氛圍,才會有正確的導向。學校、家庭都是更為具體、直接的育人環(huán)境?!皩W校無小事,教師無小節(jié)”,確實如此。學生在學校的時間要比在家里的時間長,聽到看到的人和事,無時不在對他產生影響——好的和壞的,學生自己要思考分析,要把受到的影響變成自己的想法或行動,有時教師隨便一句話可能使學生記憶一生,對他有好的影響他會感激教師,反過來他也可能會鄙視教師。每個教師都應力爭使自己成為這“沃土”的一部分,當然教師也要在這片“沃土”中成長,自己成長得越茁壯,這片沃土就會越肥沃。這有點像清人龔自珍的《己亥雜詩》中寫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教師應該有這樣的坦蕩襟懷。作為教師的成長過程,自然要能有一片沃土最好。我自己覺得是幸運的,師大附中這個育人的環(huán)境不僅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而且也就造了一批又一批教師。學校有自己的一套要求,形成了嚴謹的學風與校風,同時這里的學生對教師的要求是高的,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己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當然也免不了會有困境和逆境,它們雖然可能使你失去成功的機遇,但卻可能為更大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困境和逆境對一個人的成長也是不可缺少的鍛煉和磨礪,正像小苗成長過程中也會有風雨的吹打一樣。教師不僅在沃土中成長,而且還要甘心做沃土的一部分,去培育年青教師和學生。我覺得這點和教師自身的提高是一致的,在育人過程中自己也會有新的進步,從觀念到知識各方面也會獲得更新。教師的提高與進步,不僅來自個人的努力,有時也可能來自教育對象的啟發(fā),或者是對你的更高要求。學生用他所看到聽到的新知識來問你,也可能是你未聽到看到的。教師不是無所不知的權威,這時老老實實講自己尚未了解,但可幫助學生查閱資料,尋求解答。有時年青教師的看法會超出老教師的想法,因為年青人接觸的知識新、思維更靈活、接受新東西快,老教師也應該向他們學習,這也是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面與能力結構的一個方面。我在做教研組長的工作中,除按學校要求和教研工作特點規(guī)定一定的教研活動外,每學期都有對組內成員的要求,如聽課、研究課、教育科研活動、學習有關業(yè)務理論等,力爭使年青教師在這個集體中能不斷提高。我們彼此聽課或到校外聽課還是較多的,這都是促進成長的因素,也是交流學習的機會。我在退休離開教學第一線后,就想把余熱貢獻給培養(yǎng)青年教師的事業(yè)中,曾在市教研部青年教師骨干培訓班主講,為部分區(qū)縣和外地培訓教師,后來又應市教育學院之聘作為該院地理系兼職教授,為高級教師研修班及其他培訓班講過課。1989年錄制“中學地理教學法”電視講座33講,1995年又錄制“初中地理教材教法”40講,此外還錄制過“中師地理”、“自然科學基礎(地理)”等培訓小學地理教師的電教教材。這也是作為一名教師的最大快慰,能把自己融入更大的“沃土”范圍,化作春泥,使更多的新苗盡快成長為參天大樹。我覺得每位退休教師都應爭取把自己一生經驗體會傳給年青人,我們的社會、學校也應為他們創(chuàng)造條件,珍惜這批寶貴的“財富”。教師在“沃土”中成長,并又甘心作“沃土”以培育一批批“新苗”;自身曾作為“新苗”,但在新的“沃土”環(huán)境中,還應視自己為不斷學習的“新苗”,我想這就是教師永葆教學青春的源泉,也是教師永遠年青的所在。(十)從適應到合格,從熟練到出色一名教師在成長成才的道路上,一般要經歷從適應到合格、從熟練到出色這樣幾個階段。我回憶自己的經歷和觀察別人走過的路,大體上是不錯的,當然由于每個人的業(yè)務水平、教學能力、教學思想、努力程度、環(huán)境條件和機遇等情況不同,有人可能僅停留在某個階段就不再前進了,也有些人可能在各階段的轉化之間所花費的時間、精力有很大差別,這里主觀努力是非常重要的。我曾向年青教師提出在一般情況下應做到:半年適應、一年合格、兩年熟練、三年出色。(這是從一位校長那里得到啟發(fā)的)。新教師初進校門,并踏上講臺,要盡快進入角色,主動適應。這里包括環(huán)境的適應、工作的適應、人際關系的適應、教師生活的適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師工作的適應。教學與過去當學生時的學習不同,要通過認真?zhèn)湔n、鉆研教材、了解學生、設計教法和運用教學手段,展示自己的業(yè)務知識和能力,幫助學生認知、理解和應用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和學習習慣,訓練他們會學習、會想問題,一點一滴地幫助他們成長,促進他們的發(fā)展。通過教師的努力,使學生愿意接近你,愛學習,這又會促進教師的成長。從新奇到喜歡這個工作,從陌生到習慣這個工作,這時可以說已初步適應了教師工作。當然也會出現環(huán)境的挫折、工作中的困難、人際關系(與領導之間、與教師之間、與學生之間)的某些不協調,生活中的不習慣等,關鍵在于自己要駕馭好生活的航船,把握方向、奮力拼搏、認真學習、虛心求教,跨出人生航程的第一階段。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熟悉、鍛煉,初步了解了教師工作,掌握了一些規(guī)律,如果這時有嚴格的督促、及時的提示和要求、繼續(xù)教育的開展、老教師或同組教師的幫助,可能進步會更快些,特別是經常有人來聽課,參加市、區(qū)和組內的教研活動,都是推動前進的助力。這時自己要苦練教師的基本功,多方充實自己,擴大知識面。地理教師的教學語言、板書、板圖和板畫,都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掌握和提高的。教學內容中許多知識也并不像在大學學習時那樣全面系統(tǒng),要深入淺出地使學生理解,要聯系生產生活實際使學生能間接感知,只有這時才真正懂得“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深刻含義。這時經過一定的考核、評議、審查,通過了轉正過程,你才真正邁入了合格教師隊伍的行列中。在教師成長過程中,熟練容易出色難,我個人體會要自覺承擔壓力,要不斷給自己設置追求的目標,永遠不滿足已取得的成績。熟練首先是對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全部教材的熟悉,這樣才能把握各部分教材在整個地理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是對各部分教法設計與運用諳熟于心,這里面有自己實踐的經驗和創(chuàng)造,也有學習別人的心得和體會。再有就是對與教材有聯系的各方面的知識稔知于胸,如生產生活實際的知識、其他學科的有關知識等能一般了解。還有就是教學能力的不斷完善、基本功逐步扎實、教學手段的不斷豐富。最后是對教育對象的了解研究不斷深入,談起學生的特點如數家珍,談起對學生的教育也胸有成竹,這說明教師已把教育教學融在一起,在教師的情感生活中對學生的熱愛已占了很大的比重。熟練的過程是教師成長提高的過程,是教師成才之路的重要階段。地理教師要想使自己工作出色,不能僅僅滿足于學生分數的提高,而應該在邊教、邊學中邊實踐邊研究,總結規(guī)律,學習理論,發(fā)展自我,提高素質。我記得在50年代教育界學習凱洛夫教育學的時候,我又自己學習了加里寧的“論共產主義教育”、馬卡連柯的《教育詩》、《塔上旗》、《父母必讀》以及《一個女教師的筆記》等一系列教育理論和實踐的著作。60年代及“文革”以后,又陸續(xù)看了幾部不同版本的教育學、心理學。80年代以后,許多新教育理論的出現,思維科學的發(fā)展,世界各先進國家教育科學與教育技術的引進,都促使自己要不斷學習與更新教育觀念,并在教學中作探索性試驗。這時才較系統(tǒng)地學習了有關教學論、課程論、以及系統(tǒng)科學和方法論的一些書籍。同時也注意總結自己的教學實踐,從理論上去認識它們,這樣使自己思路開闊了,認識提高了,許多新的看法和設想也隨之涌現出來,從思想境界上似乎已不僅僅滿足于教好、教會,而更想如何讓學生會學、會想,自己要會教、會想,要學做教育家,這應該是每個教師都應有的抱負。在教師成長過程中,還有兩個問題影響著前進。一是由于教育觀念更新、地理知識劇增、教學手段發(fā)展等與教師個人因年齡增長、知識陳舊、教法單調所帶來的動能老化和不適應,因而導致負向發(fā)展。另一個問題是教師的教學生活中,常常因教學思想的波動,如教學新鮮感的喪失、工作中遇到難以克服阻力而產生消極情緒,或在心態(tài)上的滿足感、不思繼續(xù)提高等,都會導致徘徊停滯,進入“高原期”。因此,教師要把握自己的思想與形勢的變化,主動適應更新觀念,克服年齡增長所帶來的老化和負向發(fā)展,積極進取,學習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突破徘徊停滯或“高原期”帶來的干擾,不斷提高素質,永葆教學青春。二、創(chuàng)新(一)應用電化教學是教學手段的一次革命我喜歡探索在教學領域中還未曾嘗試過的東西。50年代初開始應用幻燈教學,學生們感到新奇有趣。從現成的幻燈片到自己繪制幻燈片,那時也僅僅是重復現成的資料,畫在玻璃片、玻璃紙上的簡單構圖而已。50年代中期,用反射幻燈機自己繪制幻燈片進行復習,覺得效果不錯,那百多張幻燈片還參加了市里的教學成果和教具展覽,并獲了獎。60年代初開始在幻燈教學基礎上運用電影教學。那時在市電教館的幫助下開始搞白晝放映室,以科教影片“奇峰異洞”講喀斯特地貌,把影片分開用,根據教學需要,分別設計配合畫面的講解詞,即不用影片的聲音,把音樂和片頭都去掉,同時還適當配合幻燈,效果很好。后來又在市電教館禮堂舉行了一次全市公開課,講“寶島臺灣”,結合影片“??!臺灣”與自己繪制幻燈片配合使用。當時聽課者除地理教師外還有北師大和師院地理系的學生。這可能是“文革”后第一次大型觀摩課,也是把影片應用于教學中的又一次嘗試。后來我把當時電教館的科教片、紀錄片、專題片都瀏覽了一遍,選出一些分別列入中國地理各章教學中,世界地理內容的則放在復習前集中看。80年代初開始講高中地理,又從有關“生態(tài)平衡”“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國內外影片選取一些適合教學用的在課后放映,加深課內所學的印象,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我記得當時經常用的影片有幾十部,每周都由學校電教組向市電教館借來。學生們也為此寫了許多體會,對地理課非常感興趣。另外就是對投影幻燈片和135幻燈片的使用。由于“文革”中原有的幻燈片和地圖被洗劫一空,所以只好自己繪制幻燈片。這時膠片、水色筆以及瓶裝水色已出現,幻燈片的制作條件比過去方便多了。根據教學需要,自己創(chuàng)作了一些如地圖片、景觀圖片、原理示意圖片、圖表片等共100多幅,像三家店等高線圖片、全球各主要島嶼、海峽、河流等輪廓圖片、世界自然帶圖片、世界氣候類型圖片、從低緯到高緯自然帶示意圖片,還有一些旋轉片、復合片和利用抽拉技術表示大氣環(huán)流和洋流運動的幻燈片。后來根據設計,有的區(qū)電教館還曾批量生產。對于135幻燈片,利用白晝放映室,在指圖桿上裝置開關進行操縱。這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也覺得是很先進的了。這比臨上課時搬投影儀掛屏幕要方便得多。由于對電教手段的探索和嘗試,北京市和中央電化教育雜志還專門寫過專訪,并分別在有關雜志介紹,在封面上兩次登了我上課和備課的照片。80年代中期,激光視盤出現,我和組內同志一起把日本JVC公司制作的《地學》視盤畫面和解說進行編輯,后來在有關教具展覽中展出獲獎。激光視盤應用更加先進,畫面清晰、檢索方便、可重放、停放,教師可自己操作。后來也曾為國內的公司設計腳本,可惜未制作生產。至今高密度電視盤(VHD)只在我校教學中應用,國內未大面積推廣。對于錄像資料用于教學中,我是通過錄電視講座接觸了大量錄像帶,并參與講座的后期制作才對應用錄像教學發(fā)生興趣的。由于編輯條件所限,我雖對一些“輯納片”進行過評議活動,但自己編輯并應用于教學中并不多。我之所以對應用電教手段感興趣,并熱衷于嘗試應用各種電教媒體,是因我深感通過聲像教學確實可起到黑板粉筆掛圖不易起到的作用。它可以更直觀形象地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外部特征,內部構造;它可以化遠為近,突破距離制約;也可以化動為靜,更易于觀察事物的變化;還可以化小為大,利于了解微觀事物;當然也可以觀察遠古地殼運動及生物變化,突破時間制約,觀察動態(tài)變化,認識發(fā)展規(guī)律;觀察整個宇宙及天體的運動,了解地理事物宏觀的特征。電教手段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開發(fā)智力方面有著特殊的作用,在接受大量的信息過程中,學生的眼、耳、腦各種感官調動起來,及時綜合、歸納、分析,而且是在饒有興趣的情況下進行的。電教手段對于進行思想教育的潛移默化作用是值得重視的。我常常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然后回答問題,比單純聽教師講更易于接受。所以說應用電教手段是教學手段的一次革命,我認為這并不過份。因為我們傳授知識的手段自古以來就是口傳心授,耳提面命,有了塾館、學院,也仍然是絳帳受教,僅憑教師口講,把竹帛書簡上的知識變成學生頭腦中積累的知識。紙張的發(fā)明和印刷術的出現,也促進了教學手段的改革,知識的傳授過程變得迅速而且范圍擴大了。以后有了課堂教學形式,黑板粉筆為主的教學手段一直延續(xù)至今,盡管我們出現了各種教具、實驗、演示手段,也出現了各種模型、儀器、圖表,從紙到布到塑料制成的各種掛圖,但這些畢竟不能把聲、像、動態(tài)等特點集中于一體。電教手段的應用不僅在遠距離大范圍利于普及知識,使更多的人受益,而且在進行教學和開展教學研究(如利用微格教學)也是極為有利的。我堅信它確實是教學手段的一次革命。我們總不能把過去自己上學時的教學手段再應用于今天的課堂,因為我們的學生和教材都在變,既已有了新的教學手段就應該應用,以推進教育改革不斷向前發(fā)展。(二)“硬任務”中的“軟功夫”我在教學中有些新的設計或想法時,常常是在有人聽課時進行實踐,以便讓聽課人幫助鑒定,更多地得到反饋。當然有時也是自己探索后再遇到相似教材才有可能付諸實踐的。教學改革中的問題首先是胸中要有改革,要轉變教育思想,增強教改意識。前面已提到教育思想轉變在教學中的具體反映,教師應結合個人與學校條件,把有關內容落實到教學實踐。改革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應視為教學中的“硬任務”,但沒有明確的指標,需要教師自覺的行動,需要教師扎實的功底、認真的態(tài)度、靈活的思想、探索的勇氣和信心,這又是堅韌的“軟功夫”。我除去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進行思維訓練等方面進行過一些探索外,在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創(chuàng)造新的課堂教學形式方面,也作過一些嘗試。1.在地理教學中引入知識競賽形式,給學生參與的機會我曾分別在幾個不同的初一年級組織過世界地理知識競賽(雖然當時有些內容尚未學過)、自然地理知識競賽、鄉(xiāng)土地理(北京地理)知識競賽。由各班班長、學習委員、地理科代表設計和征集問題,他們寫出答案,由教師審定?;顒訒r由學生主持,有每人必答、小組間搶答等多種形式。學生極感興趣,既激發(fā)了求知欲,又擴大了知識面。有時在鞏固新知識過程中,也可提出一些難度稍大、靈活性較高的題目,讓學生搶答,學生的積極性是很高的。2.在教學中引入演講的形式,給學生表達的機會在課堂上根據所學內容進行命題,作即興演講或有準備的演講(即在上一節(jié)布置下節(jié)課進行)。如有關環(huán)境、資源、人口問題,結合自己的見聞,寫出提綱或講稿,作幾分鐘的演講(約5~8分鐘)。這不僅加深和擴大所學知識,而且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滿足了參與的愿望。這種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的活動,比單純聽教師講要生動得多,不僅印象深,而且對所學內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3.在教學中組織討論,探究問題教師先結合講授內容,宣布討論的問題和可參考的書刊,給學生課下閱讀及準備的時間,然后通過討論,對所學問題作出結論。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要予以引導和指導,最后給以肯定或作出結論,使學生通過論證加深了解,體會到探索問題獲得結論的愉快。這種方法在高中更適合。4.布置地理調查內容,課上宣讀調查報告或展示調查成果根據不同年級的不同內容,高中可開展有關人口、城市、工業(yè)、商業(yè)等方面的社會調查,初中可結合鄉(xiāng)土學習調查一條街、一個市場、一條交通線路,或調查“家庭中的地理知識”,按不同主題要求,提出調查內容,然后在課上宣讀,這種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培養(yǎng)獨立工作、表達等能力。5.在地理教學中引入實驗內容和觀察內容,寫出實驗或觀察報告教學中操作和演示儀器模型,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觀察完成報告(如觀察地球儀自己獲得出兩極,赤道的概念,了解經、緯線特點,經、緯度劃分和經緯網知識的學習,不是在教師講解后理解,而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完成教師設計的問題)。還有在地理課上進行簡單的實驗,如泥沙在水中的沉積、水陸受熱的不同、熱力環(huán)流、密度流等,有助于地理原理的學習和概念的理解。6.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chuàng)造新的課型教學中運用幻燈投影、電影、錄像、激光視盤等進行教學,不僅直觀形象,而且在擴大知識、培養(yǎng)能力和思想教育方面,也有著其他教具難以比擬的效果。在教學手段和資料適宜的條件下,有時就可以上幻燈課、電影課、錄像課,當然這需要精心設計、認真選用符合教材需要的聲像資料。改革課堂教學形式,不是心血來潮,花樣翻新,它確實要從轉變教育思想入手進行探索,要勇于創(chuàng)新,但又要謹慎從事,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是首先要考慮的。(三)十年磨一課,保留代表作在我的教學生涯中,錄過不少課,有些至今還在高師地理系教學法課中作為示范課不斷放映,有些微格教學片斷已不僅在地理系運用,在其他系(科)也在選用。錄像和電影相似,也是遺憾的藝術,雖然有時也可在后期制作中予以彌補,但畢竟還是不足。目前仍在流傳放映的《日界線》一課是在1980年錄制的,其實后來我在貴陽又曾作為公開課講過一次并也錄了像,和第一次在北京師大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錄制的相比已有一定改進,但1980年北師大錄制的技術較講究,效果也較好。記得最初決定錄這節(jié)課是因1978年開始使用新編初中教材時,大家反映教材難度大,市教研部組織部分教師主講教材輔導,于是約定來聽我的課,正趕上要講《日界線》。這是第一次通過設計教法確定這節(jié)課的講法,對于20多行、5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