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考語文試卷-3_第1頁
聯(lián)考語文試卷-3_第2頁
聯(lián)考語文試卷-3_第3頁
聯(lián)考語文試卷-3_第4頁
聯(lián)考語文試卷-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聯(lián)考)語文試卷(河南、黑龍江、甘肅地區(qū))2024年1月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適應性測試(九省聯(lián)考)語文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2024·黑龍江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游牧地帶是游牧生活與草原環(huán)境相互結合的產物。中國境內屬于游牧地帶的范圍很廣,除了位于大興安嶺以東的西遼河流域外,幾乎北緯40°以北、大興安嶺以西的草原地帶也都可以成為游牧民族的家園。草原游牧地帶經蒙古高原、天山南北、青藏高原一直伸向歐亞大陸的腹地,成為世界上最廣遠的綠色長廊。

地學研究成果指出,推動畜牧業(yè)從原始農業(yè)分離出來的動力是氣候變遷。距今3500~3000年歐亞大陸氣候轉入冷期,正是冷期的出現(xiàn),使得畜牧業(yè)在對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地方從原始農業(yè)中分離出來,并在草原環(huán)境下發(fā)展為游牧方式。

成熟的游牧業(yè)依托的環(huán)境為廣袤的草原,而它的萌生地卻在農牧交錯帶。農耕區(qū)與畜牧區(qū)是依人類經濟生活方式而劃分的基本區(qū)域,介于兩者之間的則為農牧交錯帶。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在環(huán)境上具有敏感特征,每當全球或地區(qū)出現(xiàn)環(huán)境波動時,氣溫、降水等要素的改變首先發(fā)生在自然帶的邊緣,這些要素又會引起植被、土壤等相應變化,進而推動整個地區(qū)從一種自然帶屬性向另一種自然帶屬性轉變。由于農、牧業(yè)生產依托的環(huán)境不同,農牧交錯帶的敏感特征也會影響史前人類的經濟生活方式,促使人們從一種生產類型轉向另一種生產類型。隨著這一地區(qū)自然帶屬性的更移,人類首先打破原始農業(yè)“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在原始農業(yè)基礎上萌生了畜牧業(yè),然后漸次形成獨立于農耕業(yè)的畜牧業(yè)。

萌生于原始農業(yè)的畜牧業(yè),并不具備遷移特征,屬于放養(yǎng)型畜牧業(yè),游牧型畜牧業(yè)(游牧業(yè))則晚于放養(yǎng)型畜牧業(yè)。只有游牧業(yè)出現(xiàn),畜牧業(yè)才真正從原始農業(yè)中分離出來,形成獨立的生產部門。遷移是游牧生活的基本特征,因此馴化馬匹,發(fā)明控制牲畜行動、適應頻繁遷徙的用具,是擺脫定居農業(yè),邁向游牧生涯的關鍵。馬具是推動牧人與畜群走向草原的物質依托,從人們躍上馬背的那一刻起,廣袤的草原就成為他們的舞臺。

全新世溫暖期結束之后,氣候轉冷、轉干的地區(qū)不只限于中國北方。目前已有研究證明,在氣候變遷的大背景下,歐亞草原的人們不約而同地作出了選擇;放棄原始農業(yè),融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摘編自韓茂莉《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

材料二:

馬的馴化賦予人們從不曾擁有的流動能力,人們利用資源的范圍一下子擴大了許多,狩獵采集者步行的活動范圍大多在兩小時步行圈內,一旦人群的規(guī)模超過了這個范圍內資源的承載力,就會導致饑荒,這也是為什么依賴步行的狩獵采集者很難形成大的社會群體。不過,海岸地帶則擁有季節(jié)規(guī)律不同于陸生資源的水生資源,且有舟楫之便,有條件聚集大量人口,能夠形成如北美西北海岸印第安人那樣的復雜社會。

馬的馴化還讓人類第一次真正有可能全面利用草原環(huán)境,此前草原因為單位面積的初級生產力(植物生長)比較低,所能支持的次級生產力(動物生長)也比較低,和沙漠、高原、極地等并列為狩獵采集的邊緣環(huán)境。這個地帶的資源密度小,動物群的流動性非常大,狩獵采集者依賴步行是很難維持生計的,這是草原地區(qū)石器時代遺存較少的原因之一。馬的馴化可以讓人類擁有更大的生態(tài)空間,這也是草原地帶青銅文化在馬馴化后興盛的主要原因。

游牧業(yè)的建立意味著人們進一步依賴馴化動物。牛羊的馴化本來就是游牧業(yè)的必要基礎。牛一般只吃嫩草,而羊則什么都吃,它們之間構成很好的共生關系。牛羊除提供肉食之外,還能提供大量的奶制品,僅僅依賴肉食,游牧是不能滿足生計需要的。馬與很早就馴化的狗則為大范圍流動放牧提供了條件。

畜牧意味著社會中進行農耕和負責放牧的勞動力的分化,游牧則意味著人們徹底放棄了農耕,但游牧并不是一種完全自給自足的生計方式,而是需要通過交換從農耕者那里獲得金屬工具、紡織品、糧食等必需生活資料。燕山-長城南北地區(qū)生計方式的分化不僅表現(xiàn)為農牧并重的經濟與游牧業(yè)的產生,還表現(xiàn)為旱作農業(yè)系統(tǒng)的真正建立。這一地區(qū)種植的作物以黍、粟為主,尤以黍為重,因為黍比粟更適應干旱與寒冷的環(huán)境。構成旱作農業(yè)系統(tǒng)的另一種農作物是大豆,它是蛋白質和脂肪的重要來源,而且種植大豆與其他豆類都有養(yǎng)地的作用。有研究認為,大豆的馴化始于公元前1100年左右,燕山-長城南北地區(qū)則可能是最早馴化、種植大豆的地區(qū)之一。正因為有大豆的種植,傳統(tǒng)的旱作農業(yè)系統(tǒng)得以完成。

(摘編自陳勝前《燕山-長城南北地區(qū)史前文化的適應變遷》)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產生的時間先后來看,原始農業(yè)早于游牧型畜牧業(yè),后者又早于放養(yǎng)型畜牧業(yè)。

B.依賴步行的狩獵采集者在草原、沙漠、高原、極地都很難維持生計。

C.對于游牧者來說,金屬工具、紡織品和糧食屬于難以自給自足的生活資料。

D.在馴化、種植大豆之前,燕山-長城南北地區(qū)旱作農業(yè)系統(tǒng)尚未完全建立。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大興安嶺處于西遼河流域與歐亞大陸的草原地帶之間,導致西遼河流域不具備“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條件。

B.全新世溫暖期結束后氣候普遍變得干冷,使得游牧業(yè)一經產生就從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擴散到整個歐亞草原。

C.北美西北海岸印第安人突破了“兩小時步行圈"內資源的承載力的限制,形成了規(guī)模較大的復雜社會。

D.黍比粟更適應燕山-長城南北地區(qū)干旱與寒冷的環(huán)境,因此這一地區(qū)的游牧者從農耕者那里換取糧食時更看重黍。

3.下列選項,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關于游牧業(yè)起源觀點的一項是()

A.《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隨畜牧而轉移,……然亦各有分地。毋文書,以言語為約束”。

B.在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距今3000年左右的一處遺址中,考古學家既發(fā)現(xiàn)了大量牛羊骨骼,也發(fā)現(xiàn)了不少農具。

C.400毫米年降雨量是農耕生產對水資源需求的底線,中國年降雨量400毫米等值線東段與明長城走向極為相似。

D.《遼史·地理志》記載,遼上京一帶為“太祖創(chuàng)業(yè)之地。負山抱海,……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

4.根據(jù)材料二內容,下列選項對下面這幅圖表的解讀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氣溫條件燕山-長城南北地區(qū)史前文化及存續(xù)期生計方式

農牧并重

農耕

A.文化I存續(xù)期內大部分時間里氣溫偏暖。

B.文化I存續(xù)期內傳統(tǒng)的旱作農業(yè)系統(tǒng)尚未完成。

C.文化II存續(xù)期內存在著勞動力的分化。

D.文化Ⅱ存續(xù)期內人們主要利用草原環(huán)境維持生計。

5.哪些因素對歐亞大陸游牧業(yè)的產生起了重要作用?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

【答案】1.A

2.C

3.B

4.D

5.①氣候波動:歐亞大陸轉入冷期,推動與原始農業(yè)結合的放養(yǎng)型畜牧業(yè)產生;②農牧交錯帶的環(huán)境敏感性:容易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轉變其自然帶屬性;③馬的馴化與馬具的發(fā)明:人類對馬的利用,使畜牧業(yè)進一步與原始農業(yè)分離,成為游牧型畜牧業(yè)。

【知識點】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內容;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論點、論證方法;論據(jù)支撐;社科類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正確理解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瀏覽選項的內容,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后進行辨析。

(2)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qū)位,然后仔細分析。

(3)本題考核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jù)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jù)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同時關注選項敘述與文章內容表達的細微差別。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圖表的能力。答此類試題要注意認真審題,要注意對應選項內容和文本內容的差異。首先應瀏覽選項的內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后進行辨析。

(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通讀全文,整體理解把文本的內容。然后仔細審題,抓住問題的指向,到文中搜尋相應的答題區(qū)間,抓住重點詞句,歸納概括要點,然后順應問題的方向組織答案,分條回答即可。

1.本題考查學生正確理解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A.“后者又早于放養(yǎng)型畜牧業(yè)”錯,這里的“后者"指游牧型畜牧業(yè),原文“游牧型畜牧業(yè)(游牧業(yè))則晚于放養(yǎng)型畜牧業(yè)”,可見選項中“早于"說法錯誤。故答案為:A。

2.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西遼河流域不具備‘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條件”錯,同時“導致"強加因果。原文“中國境內屬于游牧地帶的范圍很廣,除了位于大興安嶺以東的西遼河流域外,幾乎北緯40°以北、大興安嶺以西的草原地帶也都可以成為游牧民族的家園”,明確說西遼河流域屬于游牧地帶,看不出西遼河流域不具備“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條件,也看不出這是大興安嶺導致的。B.“游牧業(yè)……從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擴散到整個歐亞草原”錯,原文“在氣候變遷的大背景下,歐亞草原的人們不約而同地作出了選擇;放棄原始農業(yè),融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可見游牧業(yè)并非從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擴散到整個歐亞草原,應該是歐亞草原的人不約而同的選擇。D.“因此這一地區(qū)的游牧者從農耕者那里換取糧食時更看重黍”無中生有。原文只是說“這一地區(qū)種植的作物以黍、粟為主,尤以黍為重,因為黍比粟更適應干旱與寒冷的環(huán)境",并未談到游牧者換取糧食時更看重什么。故答案為:C。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一關于游牧業(yè)起源的觀點是:推動畜牧業(yè)從原始農業(yè)分離出來的動力是……使得畜牧業(yè)在對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地方從原始農業(yè)中分離出來,并在草原環(huán)境下發(fā)展為游牧方式??梢姴牧弦徽J為游牧業(yè)是從原始農業(yè)中的畜牧業(yè)分離出來的。A.說的是畜牧業(yè)的生活方式;B.表明此處既有原始農業(yè)也有畜牧業(yè),能夠體現(xiàn)畜牧業(yè)從原始農業(yè)逐漸分離出來。可以證明材料一的觀點。C.表明氣候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D.表明此處既適宜耕種,也適宜放牧。故答案為:B。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圖表的能力。D.“主要利用草原環(huán)境維持生計”錯,根據(jù)圖表信息可知,文化Ⅱ存續(xù)期內氣溫偏冷,而從時間上看,此時是公元前1000年以內,材料二“大豆的馴化始于公元前1100年左右,燕山-長城南北地區(qū)則可能是最早馴化、種植大豆的地區(qū)之一。正因為有大豆的種植,傳統(tǒng)的旱作農業(yè)系統(tǒng)得以完成",可見此時旱作農業(yè)系統(tǒng)已經完成,因此人們維持生計的方式應該是農牧兼有,選項所說“主要利用草原環(huán)境維持生計”說法錯誤。故答案為:D。

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材料一“地學研究成果指出,推動畜牧業(yè)從原始農業(yè)分離出來的動力是氣候變遷。距今3500~3000年歐亞大陸氣候轉入冷期,正是冷期的出現(xiàn),使得畜牧業(yè)在對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地方從原始農業(yè)中分離出來,并在草原環(huán)境下發(fā)展為游牧方式",歐亞大陸轉入冷期,推動與原始農業(yè)結合的放養(yǎng)型畜牧業(yè)產生,可見氣候波動對歐亞大陸游牧業(yè)的產生起了重要作用;②材料一“成熟的游牧業(yè)依托的環(huán)境為廣袤的草原,而它的萌生地卻在農牧交錯帶”“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在環(huán)境上具有敏感特征,每當全球或地區(qū)出現(xiàn)環(huán)境波動時,氣溫、降水等要素的改變首先發(fā)生在自然帶的邊緣,這些要素又會引起植被、土壤等相應變化,進而推動整個地區(qū)從一種自然帶屬性向另一種自然帶屬性轉變"“農牧交錯帶的敏感特征也會影響史前人類的經濟生活方式,促使人們從一種生產類型轉向另一種生產類型。隨著這一地區(qū)自然帶屬性的更移,人類首先打破原始農業(yè)‘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在原始農業(yè)基礎上萌生了畜牧業(yè),然后漸次形成獨立于農耕業(yè)的畜牧業(yè)”,農牧交錯帶的環(huán)境敏感性,容易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轉變其自然帶屬性,進而影響到生產類型,可見農牧交錯帶的環(huán)境敏感性對歐亞大陸游牧業(yè)的產生起了重要作用;③材料一“遷移是游牧生活的基本特征,因此馴化馬匹,發(fā)明控制牲畜行動、適應頻繁遷徙的用具,是擺脫定居農業(yè),邁向游牧生涯的關鍵",為了適應遷徙的生活,人們必須馴化動物,發(fā)明適應頻繁遷徙的用具,以便遷徙;材料二“馬的馴化可以讓人類擁有更大的生態(tài)空間,這也是草原地帶青銅文化在馬馴化后興盛的主要原因”“馬與很早就馴化的狗則為大范圍流動放牧提供了條件",可見,人類對馬的利用,使畜牧業(yè)進一步與原始農業(yè)分離,成為游牧型畜牧業(yè);因此馬的馴化與馬具的發(fā)明對歐亞大陸游牧業(yè)的產生起了重要作用。故答案為:①氣候波動:歐亞大陸轉入冷期,推動與原始農業(yè)結合的放養(yǎng)型畜牧業(yè)產生;②農牧交錯帶的環(huán)境敏感性:容易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轉變其自然帶屬性;③馬的馴化與馬具的發(fā)明:人類對馬的利用,使畜牧業(yè)進一步與原始農業(yè)分離,成為游牧型畜牧業(yè)。

(2024·黑龍江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牽手

范小青

曾明的眼睛不是一下子壞了的,他先是得了一種眼病,醫(yī)生就預言曾明的眼睛不行了。最后曾明真的成了一個盲人。

在黑暗的世界中生存下去,這就是曾明必須選擇的路。曾明被介紹到街道辦的福利工廠去工作,往一塊小小的金屬板上輾螺絲。上班的時候,把一臺收音機開著,節(jié)目很豐富,多半是直播形式的,盲人們常常放下手里的活,給電臺打熱線電話,曾明很快就被吸引,覺得生活有意味得多了。

輾螺絲對曾明來說,真是小菜一碟,進廠不多久,就已經很熟練。有一天曾明起身去方便,不小心和鄰近的老陶撞了一下,金屬板翻到了一處,他們一起蹲下來揀金屬板。才揀了幾十只,曾明就再也摸不著了,便有些急,道:“我做了一百只了,怎么只有這一點點?”

老陶隨口回道:“這么湊巧哇,剛好一百。"

“我數(shù)到一百,才起身去上廁所?!?/p>

幾個人笑了起來,曾明道:“你們的意思,是我瞎說?"

沒人回答曾明的問題,曾明便起身找負責人,負責人聽了,也是一笑,道:“算了,又不計件,不要計較了吧?!?/p>

“凡事總有個道理。"

“扯不上,工資又不掛鉤……”

曾明再沒有說話。晚上回家聽電臺節(jié)目,曾明打了一個熱線電話,把事情說了,主持人告訴他,這算是一種病態(tài)心理,解除的最好辦法,就是找人傾訴。主持人告訴曾明,曾明住處不遠的另一條街上,有一位在街道辦事處做調解的劉主任,建議曾明找那位劉主任說說,劉主任是調解戰(zhàn)線的先進。

曾明在某一天果真找到那地方去,人們把他引到主任的辦公室時,曾明聽到劉主任正在調解民事糾紛,他聽主任說得在情在理,很快就把當事雙方說通了,高興而去。曾明聽到喝水的聲音,接著劉主任問他:“你是不是我們這個街道的?"

“是,是電臺的主持人叫我來的?!?/p>

“是小丁吧,他常常介紹人來我這里。"

曾明就把事情說了,說罷卻有好一陣沒有聽到劉主任的聲音,只覺得周圍有一種沉靜壓抑的氣氛,曾明還以為劉主任出去了呢,忍不住問道:“你在嗎?”

劉主任說:“我在……"停頓一下,問道:“你是盲人?”

曾明心下有些奇怪,但并沒有往深里想,只是點頭道:“是的,得了一種奇怪的眼病,醫(yī)不好。"

“這么說來,你失明的時間不很長?”在曾明的感覺中,劉主任的聲音好像離得很遠。

“半年吧。"

“你……”劉主任又停頓了一下,問道:“你失明以后,做夢嗎?"曾明愣了一下,搖了搖頭。

劉主任又問一遍:“你失明以后,做夢嗎?”

“沒,好像沒有夢見過什么。"他不明白劉主任問他這個做什么,或許是一種心理治療。

“盲人做夢,若能看見東西,古時候稱作天眼開。”

曾明想了想,說:“那恐怕說的是先天的盲人吧,像我們這樣,應該是能做夢的,人若盲了,已經夠痛苦,若連夢也做不起來,那就更慘,不能這么不公平吧。"

“我想也是,只是盲人不做夢,這是事實呀?!?/p>

“你怎么知道?"

劉主任沒有回答曾明的這個問題,卻回到了曾明的主題上,說:“你心中的這股氣,其實不是對著老陶的,你說是不是?從根本上說你對于自己的失明一直郁悶不平,看起來你已經適應了失明以后的生活,其實你并沒有適應,你還需要繼續(xù)適應……”

曾明打斷劉主任的話:“沒有失明的人,怎么能夠體驗失明人的滋味,就像你,怕是不能體諒我的心情吧。"

劉主任笑了一下,說:“也許吧……我問你一個問題,你說,在盲人中,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還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

曾明一時回答不出來。

劉主任說:“這個問題我總是想不明白,我總是在想……"下面的話被一陣人聲打斷,有人進來說道:“劉主任,又來人了。”

曾明知道劉主任有工作了,便站起來道:“劉主任,你忙,我先走了,過日我再過來就是。"

劉主任說:“好,我領你出去。”就有一只熱乎乎的手伸過來。一路過來,劉主任沒有和曾明說話,曾明再一次感受到在劉主任辦公室里感覺到的那種沉靜壓抑。

曾明繼續(xù)到福利廠上班,大家和他仍像以前一樣親切,好像誰都不記得曾經有過一絲不愉快的事情。一天夜里,曾明做了一個夢,夢見劉主任對他說:“你怎么不來了?我很想你。"醒來后,曾明的心里有些不寧。過了幾天,他又到劉主任那里去,這一回曾明只讓人把他引到走廊端頭,他自己沿著走廊,很快摸到了劉主任的辦公室,進去,劉主任說:“我已經聽到了你的腳步聲。”

曾明說:“你的耳朵真好。"

劉主任說:“你來得正好,今天是我的休息日,我們一起出去走走好嗎?”

“到哪里?"

“到那地方你就知道。”

一只熱乎乎的手伸過來,曾明的手被那只手牽著,他們一起往外走,以曾明的感覺,好像到了一個類似公園的地方。

“你聽到了什么?"

“鳥叫,很多很多的鳥?!?/p>

劉主任笑了,說:“是的,他們都在這里遛鳥,今天比賽。"

曾明說:“比什么?”

“比鳥的叫聲。"

在一片嘰喳的鳥鳴聲中,曾明突然感覺到自己內心一片明亮,劉主任的熱乎乎的手又伸過來牽住了他的手,說:“走,我們上那邊看看去?!?/p>

他們牽著手走了幾步,曾明聽到身邊有人在說話,他們說,瞧,兩個瞎子手牽著手在走路呢。

(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曾明主動給電臺的主持人打熱線電話,不僅是為了發(fā)發(fā)牢騷,實際上他已經意識到自己存在著嚴重的心理問題。

B.知道曾明是個盲人后,劉主任并沒有改變自己調解糾紛時的慣常做法,這說明劉主任對人一視同仁,維護他人尊嚴。

C.“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還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這個問題的提出與引發(fā)的思考,構成了小說的基調與主題。

D.相比于盲人生活的不便,小說更側重于描寫他們精神上面臨的困惑,也體現(xiàn)出對殘疾人心理問題的理解與關注。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工人經常給電臺打熱線電話,寫出了福利工廠相對寬松的工作環(huán)境,也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筆。

B.小說通過曾明與老陶口角這個偶發(fā)事件,具體展現(xiàn)了“在黑暗的世界中生存下去”的現(xiàn)實問題,由小及大,構思自然。

C.第一次見劉主任時,曾明“覺得周圍有一種沉靜壓抑的氣氛",這寫出了盲人心理上的敏感。

D.小說語言平實、質樸、簡潔,這種語言風格體現(xiàn)著作者對盲人世界的認識,看似平淡,實則很有韻味。

8.小說直至最后才交待劉主任是個盲人,但前文已有多處細節(jié)予以暗示,請找出相關細節(jié)。

9.小說從曾明的角度講述故事,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結合小說簡要分析。

【答案】6.D

7.D

8.①劉主任說:“我在……”停頓一下,問道:“你是盲人"②曾明愣了一下,搖了搖頭。劉主任又問一遍:“你失明以后,做夢嗎?”③“我想也是,只是盲人不做夢,這是事實呀。"④“也許吧……我問你一個問題,你說,在盲人中,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還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這個問題我總是想不明白"⑤劉主任說:“我已經聽到了你的腳步聲?!?/p>

9.①小說從盲人曾明的角度講述故事,使讀者更容易體會曾明的心理狀態(tài),感同身受。②讓劉主任的行為和言語顯得有些奇怪,引發(fā)讀者的好奇和想象。③使得劉主任是盲人這一重要事實直到結尾才揭示,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知識點】分析文本的結構,概括文本的主題;分析文體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內容;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中國現(xiàn)當代小說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題時,首先要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看清文脈,并認真品味關鍵性語言。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答題的關鍵是審讀題干,把握命題意圖,找出題干所在的具體語段及語句;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分析,尋找細微的差別,得出正確結論。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結構構思技巧的能力。答這道題要在理解文章主題的基礎上去篩選,后一問已經說了要從寫法上解答,實際上就是對文章結構的作用的分析。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敘述視角和藝術效果的能力。敘述技巧包括敘述人稱、敘述順序、情節(jié)敘述手法等幾種。敘述人稱包含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敘述順序包括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平敘;情節(jié)敘述手法包括抑揚、對比、襯托、鋪墊、照應、線索等。敘述技巧的作用要從情節(jié)、人物、主題等角度分析。

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實際上他已經意識到自己存在著嚴重的心理問題"錯誤。文中對于金屬板的數(shù)量問題,曾明的同事和負責人或事開玩笑,或是敷衍了事,沒有給他合理的回答,他主動給電臺的主持人打熱線電話;“主持人告訴他,這算是一種病態(tài)心理”,并不是他已經意識到自己存在著嚴重的心理問題。B.“對人一視同仁,維護他人尊嚴"錯誤。結合原文“從根本上說你對于自己的失明一直郁悶不平,看起來你已經適應了失明以后的生活,其實你并沒有適應,你還需要繼續(xù)適應……”和劉主任的話被曾明打斷后劉主任的反應,可知劉主任對曾明更加體貼關心,鼓勵他適應失明以后的生活。C.“構成了小說的基調與主題"錯誤。“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還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表現(xiàn)了劉主任面臨的困惑,并不是小說的基調與主題。另外,小說通過這一問題,意在表達人們應理解關注殘疾人心理問題。故答案為:D。

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D.“體現(xiàn)著作者對盲人世界的認識"錯誤。平實、質樸、簡潔的語言符合“劉主任是調解戰(zhàn)線的先進”的身份特征,體現(xiàn)作者對殘疾人的關愛。故答案為:D。

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結構構思技巧的能力。根據(jù)題干可知,需要從前文有關劉主任言談舉止的描寫中篩選他也是盲人的細節(jié)?!皠⒅魅握f:‘我在……’停頓一下,問道:‘你是盲人’"暗示他是一個盲人,因為“停頓一下”表現(xiàn)了劉主任猜測到曾明是盲人,然后又通過問的方式而不是“看"來確認?!霸縻读艘幌?,搖了搖頭。劉主任又問一遍:‘你失明以后,做夢嗎?’”暗示他是一個盲人,因為曾明在回答第一次的問題時,是用的搖頭這一肢體語言,劉主任“看"不到,所以又問了一遍?!拔蚁胍彩?,只是盲人不做夢,這是事實呀”暗示他是一個盲人,因為曾明是盲人,他失明后沒做過夢,然而劉主任也知道盲人不做夢是事實?!耙苍S吧……我問你一個問題,你說,在盲人中,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還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這個問題我總是想不明白”暗示他是一個盲人,因為兩人討論“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還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這一問題是,劉主任發(fā)出“這個問題我總是想不明白”的感慨?!皠⒅魅握f:‘我已經聽到了你的腳步聲?!?暗示他是一個盲人,因為劉主任判斷有沒有人進入辦公室,是靠人的腳步聲,是通過聽覺來判斷的。

故答案為:①劉主任說:“我在……”停頓一下,問道:“你是盲人"②曾明愣了一下,搖了搖頭。劉主任又問一遍:“你失明以后,做夢嗎?”③“我想也是,只是盲人不做夢,這是事實呀。"④“也許吧……我問你一個問題,你說,在盲人中,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還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這個問題我總是想不明白"⑤劉主任說:“我已經聽到了你的腳步聲?!?/p>

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敘述視角和藝術效果的能力。小說圍繞曾明展開,展現(xiàn)了曾明和老陶的沖突和兩次找劉主任過程中的心里變化。從“我做了一百只了,怎么只有這一點點?"的疑惑,到“失明的時間不很長”的不適應,最后“突然感覺自己內心一片明亮"而釋然,從曾明的角度講述故事使讀者容易體會他的心理狀態(tài),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小說中,曾明去找劉主任,劉主任不解決曾明的問題,卻反問了“失明的時間不長?”“做夢嗎?"“先天的盲人更痛苦,還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等問題,而且總是用“熱乎乎的手"牽著曾明,從曾明的角度講述劉主任奇怪的行為和言語,能引發(fā)讀者的好奇和想象。小說結尾“曾明聽到身邊有人在說話,他們說,瞧,兩個瞎子手牽著手在走路呢”,揭開了劉主任也是盲人的事實,使小說具有出人意料的效果。故答案為:①小說從盲人曾明的角度講述故事,使讀者更容易體會曾明的心理狀態(tài),感同身受。②讓劉主任的行為和言語顯得有些奇怪,引發(fā)讀者的好奇和想象。③使得劉主任是盲人這一重要事實直到結尾才揭示,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二、文言文閱讀

(2024·黑龍江模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凡與敵戰(zhàn),若審知敵人有可勝之理,則宜速進兵搗之,無有不勝。法曰:“見可則進。"唐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①,擊破突厥,頡利可汗走保鐵山,遣使入朝謝罪,請舉國歸附。以靖往迎之。頡利雖外請朝謁,而內懷遲疑,請揣知其意。時詔鴻臚卿唐儉等慰諭之。靖謂副將張公謹曰:“詔使到彼,虜必自安。若萬騎赍二十日糧,自白道襲之,必得所欲?!惫斣唬骸吧弦雅c約降,行人在彼,奈何?"靖曰:“機不可失,韓信所以破齊也。如唐儉輩何足惜哉!”督兵疾進行至陰山遇其斥候千余皆俘以隨軍。頡利見使者大悅,不虞官兵至也。靖前鋒乘霧而行,去其牙帳七里,虜始覺,列兵未及陣,請縱兵擊之。斬首萬余級,俘男女十余萬,擒其子疊羅施,殺義成公主。頡利亡去,為大同道行軍總管張寶相擒以獻。于是,斥地自陰山北至大漠矣。

(節(jié)選自《百戰(zhàn)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昔唐儉使突厥,卿因擊而敗之。人言卿以儉為死間②,朕至今疑焉。如何?"靖再拜曰:“臣與儉比肩事主,料儉說必不能柔服,故臣因縱兵擊之,所以去大患不顧小義也。人謂以儉為死間,非臣之心。按《孫子》,用間最為下策,臣嘗著論其末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蛴瞄g以成功,或憑間以傾敗。若束發(fā)事君,當朝正色,忠以盡節(jié),信以竭誠,雖有善間,安可用乎?唐儉小義,陛下何疑?”太宗曰:“誠哉!非仁義不能使間,此豈纖人所為乎?周公大義滅親,況一使人乎?灼無疑矣!"

(節(jié)選自《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

[注]①李靖:唐代名將,封衛(wèi)國公,世稱李衛(wèi)公。②死間:指派往敵方的間諜不能脫身而為敵方所殺。

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督兵A疾B進C行D至陰山E遇其斥候F千余G皆俘H以隨軍。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保,文中指守衛(wèi)、據(jù)守,與李密《陳情表》中“保卒余年”的“保"意思相同。

B.行人,文中指使者,與《孔雀東南飛》中“行人駐足聽”的“行人"意思不同。

C.去,文中指距離、相距,與《蜀道難》“連峰去天不盈尺”的“去"意思相同。

D.正色,文中指神色莊重,與《莊子·逍遙游》“其正色邪”的“正色"意思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突厥首領頡利在戰(zhàn)爭中敗給了李靖,派遣使者到唐朝謝罪,希望能率領整個國家歸附唐朝,唐王朝派遣唐儉等人為使者,對突厥進行撫慰。

B.李靖認為,使者到達后,突厥人一定以為危機已解除,如果此時能抓住機會出兵襲擊,一定可以像當年韓信破齊一樣,一舉擊潰敵軍。

C.頡利見到唐儉等人十分高興,完全沒有料到唐軍會發(fā)動進攻,李靖趁其不備,指揮大軍殺到,突厥大敗,頡利也在逃跑途中被唐軍擒獲。

D.世人傳言李靖以唐儉作為死間,一舉打敗了突厥,唐太宗就此向李靖求證,李靖表示像唐儉這樣的忠臣是無法用來做間諜的,傳言不實。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頡利雖外請朝謁,而內懷遲疑,靖揣知其意。

②周公大義滅親,況一使人乎?灼無疑矣!

14.李靖在與突厥的戰(zhàn)爭中不顧唐儉安全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0.CEG

11.A

12.D

13.①頡利雖然表面上請求入朝覲見,而心懷猶豫,李靖揣測到他的心意。

②周公為維護大義除掉犯罪的親屬,何況一個出使的使者呢?我明白無疑了(確然無疑了)。

14.①戰(zhàn)爭中機不可失;②認為唐儉無法使突厥歸附;③為了消除國家大患顧不得個人小情義。

【知識點】理解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翻譯;斷句;概括分析;篩選信息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p>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實詞意思的技巧: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從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

(3)本題考查概括歸納文章內容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別是在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本題,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關鍵語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概括即可。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凡是對敵作戰(zhàn),如果明知敵人有可以戰(zhàn)勝的道理,就應當迅速出兵進攻它,這樣就沒有不勝利的。誠如兵法所說:“發(fā)現(xiàn)有可能戰(zhàn)勝敵人的時機,就迅速向它發(fā)動進攻。"唐朝時李靖出任定襄道行軍總管,率軍擊敗了突厥,頡利可汗率眾退守鐵山,然后派遣使者到唐朝請罪,表示愿意舉國歸附。唐太宗命令讓李靖前往迎接。頡利雖然表面上請求入朝覲見,而心懷猶豫,李靖揣測到他的心意。此時,太宗下詔任命鴻臚卿唐儉等人前往突厥進行安撫和宣諭。李靖于對他的副將張公謹說道:“皇帝派遣的使者已經抵達突厥那里,敵人必定會安心不疑。如果我們選派萬名騎兵帶上二十天糧食,從白道出兵對它突然襲擊,一定能夠取得我們想要取得的勝利?!睆埞斦f:“主上已經與突厥約定接受他們的來降,而我們的使者又在他們那里,一旦采取行動,敵人加害他們可怎么辦?"李靖說:“戰(zhàn)機不可錯失,這正是韓信能夠打敗齊國的原因。像唐儉這些人犧牲了又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于是,李靖率軍疾速前進,抵達陰山時,遇到突厥一支千余人的偵察部隊,便把他們全部俘虜而隨同唐軍一起前進。頡利可汗見到唐朝使者唐儉等人后,十分高興,沒有料到唐軍會來進攻。李靖的前鋒部隊冒著大霧前進,距頡利可汗牙帳僅七里的時候,突厥才發(fā)覺。突厥列出隊伍還未擺好陣勢,李靖派出軍隊猛攻,斬殺萬余人,俘獲突厥男女十多萬,活捉頡利兒子疊羅施,殺死頡利之妻隋朝義成公主。頡利可汗逃走,后被大同道行軍總管張寶相擒獲并獻給朝廷。在此形勢下,唐軍為朝廷開拓了自陰山向北直至大漠一帶大片疆土。

(節(jié)選自《百戰(zhàn)奇略》)

材料二:

太宗問:“當年我派遣唐儉出使突厥,你卻乘機襲擊,大敗突厥。人們說你這是把唐儉當作了死間,我直到今天對此仍抱有懷疑。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李靖拜了兩拜,回答說:“我與唐儉同在朝廷并肩事奉主上,料定唐儉的說辭必然不能使突厥順服、歸附,所以我趁機派兵進攻它,這是因為為了鏟除國家大患,也顧不得保全與唐儉的私人小義了。有人說我把唐儉作為死間,這不是我的本意。按《孫子兵法》所說,用間是最下策。我曾經在寫的文章末尾這樣論述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有用間而獲得成功的,也有用間而招致失敗的。如果一個人從年輕時起輔佐君主,在朝堂上神色莊重,公正坦直,忠心耿耿,能盡臣節(jié),信實不欺,竭盡赤誠,這樣即使有善于為間的人,又怎能發(fā)揮作用呢?像唐儉這樣的事,乃是小義問題,陛下何必懷疑呢?”太宗說:“的確是這樣!不是仁義兼?zhèn)涞娜瞬荒苤甘归g諜,這豈是平庸小人所能做到的嗎?周公為維護大義除掉犯罪的親屬,何況一個出使的使者呢?我明白無疑了(確然無疑了)。"

(節(jié)選自《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

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李靖率軍疾速前進,抵達陰山時,遇到突厥一支千余人的偵察部隊,便把他們全部俘虜而隨同唐軍一起前進?!岸奖策M”是兼語句,“兵"是“督”的賓語,也是后面“疾進"的主語,中間不能斷開,可在C處斷開;“行至”是“到達"的意思,中間不能斷開,“陰山”是“行至"的賓語,可在E處斷開;“遇其斥候千余”是定語后置句,“千余"是“斥候”的定語,中間不能斷開,可在G處斷開。“皆俘以隨軍"中的“以”相對于連詞“而",表順承,中間不能斷開。故答案為:CEG。

1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錯誤。守衛(wèi)、據(jù)守/保全。句意:頡利可汗率眾退守鐵山。/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幸保全她的余生。B.正確。使者/過路的人。句意:使者又在他們那里。/過路的人都停下腳步仔細聽。C.正確。句意:距頡利可汗牙帳僅七里。/群山連綿起伏,巍峨高聳,陡峰林立,距離青天不滿一尺。D.正確。神色莊重/真正的顏色。句意:在朝堂上神色莊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故答案為:A。

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像唐儉這樣的忠臣是無法用來做間諜的”錯誤,“雖有善間,安可用乎"是說間諜對忠臣沒有作用,“非仁義不能使間”是贊美使用間諜之策的主帥仁義兼?zhèn)?,沒有信息稱贊唐儉是忠臣,也沒有信息表明唐儉適不適合做間諜,而且“用間最為下策"可知,李靖不主張用間諜。故答案為:D。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外”,表面上;“揣",揣測。(2)“況”,何況;“灼",明白、顯著。

故答案為:①頡利雖然表面上請求入朝覲見,而心懷猶豫,李靖揣測到他的心意。

②周公為維護大義除掉犯罪的親屬,何況一個出使的使者呢?我明白無疑了(確然無疑了)。

1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①由“機不可失,韓信所以破齊也。如唐儉輩何足惜哉!”可知,戰(zhàn)爭中機不可失;②由“料儉說必不能柔服"可知,認為唐儉無法使突厥歸附;③由“臣因縱兵擊之,所以去大患不顧小義也”可知,為了消除國家大患顧不得個人小情義。故答案為:①戰(zhàn)爭中機不可失;②認為唐儉無法使突厥歸附;③為了消除國家大患顧不得個人小情義。

三、古代詩歌閱讀

(2024·黑龍江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臨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

葉夢得

三日疾風吹浩蕩,綠蕪未遍平沙。約回殘影射明霞。水光遙泛坐,煙柳臥欹斜。

霜鬢不堪春點檢,留連又見芳華。一枝重插去年花。此身江海夢,何處定吾家。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連日的春風帶來了春的消息,但畢竟時令尚早,還不能看到盛春的美景。

B.題目明確詞人是在傍晚到湖上游覽,詞中“殘影"“明霞”對此也有照應。

C.湖中景色見于詞人的顧盼之間,水面波光粼粼,岸邊暮色中的垂柳朦朦朧朧。

D.面對美景,詞人找出去年佩戴過的花飾插到頭上,掩飾鬢邊的斑斑白發(fā)。

16.這首詞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案】15.D

16.①這首詞表達了作者面對春色如舊,鬢已成霜,悵惘年華易老的感傷,以及江海流離,居無定所,慨嘆人生飄零的感情。②詞的上闋描寫了春風吹拂,春草初生,夕陽映照的景象,下闋寫作者已滿頭白發(fā),卻仍在留戀美好的時光,表達了作者面對如舊的春色,不由得發(fā)出時光流逝、年華易老的慨嘆。③“此身江海夢,何處定吾家",表現(xiàn)出作者漂泊不定、人生無依的感傷之情。

【知識點】思想內容、觀點態(tài)度、感情類題目;古代詩歌鑒賞綜合練習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參看注釋,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再對照選項確認,得出答案。

(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題要抓意象,挖內涵,意象是情感的載體,意象所體現(xiàn)出來的色調是情感的反映。然后還要品詩句,悟感情,作者在詩詞中常常會有情感的流露,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體現(xiàn)在只言片語上,要善于把握這樣的詞語,借此領悟感情。

1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D.“掩飾鬢邊的斑斑白發(fā)”錯誤。根據(jù)下片內容,作者用“霜鬢不堪春點檢"來形容自己的年華已逝,他的鬢發(fā)已經不堪春天清點、檢核,表示時光的流逝無法阻擋。他重新插上去年的花枝,文中并沒有表明是為了掩飾鬢邊的斑斑白發(fā),而是對逝去的美好年華的懷念。故答案為:D。

16.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詞的上片通過浩蕩的春風、初生的綠草、燦爛的云霞、粼粼的水光、如煙的垂柳等景色的描寫,描繪了一幅湖上早春圖,詞的下片寫作者面對初春美景,嘆惜自己如今已是兩鬢斑白,回憶起自己的青春年華,不由得插上曾經戴過的花飾,借細節(jié)描寫來抒情,表達對時光流轉、生命流逝的感慨,對美好時光的懷念。“此身江海夢,何處定吾家”意為人生如同在江海中的夢境,不知何處才是安身的家園,何處才是真正的歸宿。這兩句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漂泊不定、內心無處安放的傷感之情。故答案為:①這首詞表達了作者面對春色如舊,鬢已成霜,悵惘年華易老的感傷,以及江海流離,居無定所,慨嘆人生飄零的感情。②詞的上闋描寫了春風吹拂,春草初生,夕陽映照的景象,下闋寫作者已滿頭白發(fā),卻仍在留戀美好的時光,表達了作者面對如舊的春色,不由得發(fā)出時光流逝、年華易老的慨嘆。③“此身江海夢,何處定吾家",表現(xiàn)出作者漂泊不定、人生無依的感傷之情。

四、名篇名句默寫

17.(2024·黑龍江模擬)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春江花月夜》中,張若虛面對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頓生遐思冥想,追問道:“___?___?”

(2)在《答司馬諫議書》中,針對司馬光“生事"的指責,王安石回復說,“,”,不能算是制造事端。

(3)在學習交流會上,楊書記引用古人的名句“,____________",闡述了要保持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遏制驕奢淫逸風氣的道理。

【答案】(1)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2)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

(3)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知識點】理解性默寫;開放性默寫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字詞有:“畔”“弊"“逸豫”等。

故答案為:(1)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2)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

(3)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寫,考查的是對文章內容和內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寫的時候,我們就要在緊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寫題所提示的語境:包括題干所給出的敘述性情景,以及題干給出的要默寫語句的關鍵詞,題干提示所要默寫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等。特別要注意所默寫語句中的難寫字、易混字、易錯字、通假字,還有虛詞等。

五、語言文字運用

(2024·黑龍江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夏天溫度高,水分足,各種花草樹木生長旺盛,田野里的牽?;?、凌霄花、百合花等競相怒放,A_________________。南宋名畫《夏卉駢芳圖》就集中描繪了幾種夏天常見的花卉:粉紅鮮艷的蜀葵,潔白無瑕的梔子,嫩黃清雅的萱花,在夏日的暖風里,或拔蕊怒放,或花蕾初綻,或B_____________,讓人悅目清心,為炎炎夏日增添了爛漫色彩,也給人們送來幽香清爽。

①夏天最常見的還是荷花。荷花在酷暑中綻放,是歷代文人墨客歌詠描繪的對象。明代畫家陳洪綬的《荷花鴛鴦圖軸》就描繪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荷花品格。②畫中四枝荷花亭亭玉立,荷葉也形態(tài)各異;③一對鴛鴦四目相對,嬉戲荷間,打破了一池碧水的寧靜;一只青蛙埋伏于石后的荷葉上,好像正伺機捕食蚊蟲,給畫面平添了幾許生機與意趣;兩只彩蝶飛來,一只在空中C_____________,一只落于花上。④從中可見畫家善于觀察的細心與狀物精微的匠心。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19.下列句子中的“給”與文中加點的“給",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冰涼的雨水把她的衣服都給淋濕了。

B.你簡直太不像話了!馬上給我出去!

C.他來北京前是專門給人家修理電視的。

D.我趕到時,那批貨物已經全給賣光了。

20.“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边@兩句古詩出現(xiàn)的位置,最恰當?shù)氖牵ǎ?/p>

A.①處B.②處C.③處D.④處

【答案】18.爭奇斗艷含苞待放翩翩起舞

19.C

20.A

【知識點】成語的使用;字詞在語境中的含義;句子的銜接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其測試重點是:一感彩的誤用,二望文生義,三適用對象弄錯,四具有雙重含義的成語,五語境或邏輯錯誤。復習過程中要注意多積累,注意從整體上把握成語的含義,區(qū)分形似神異的成語,注意成語的感彩,注意有雙重含義的成語。

(2)本題考查學生辨析詞語含義的能力。答題時注意明確詞語的含義,從詞語的使用對象、范圍、感彩等方面區(qū)別近義詞語,然后分析詞語所在的語境,從中理解最合乎語境的詞語。

(3)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語句復位的能力。做語言連貫題,既要注意行文內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語意表達的前后勾連,還要注意結構的前后照應,辨別文段的整體語脈和內在思想的連貫性。做到話題統(tǒng)一,句序合理,銜接和呼應自然。

18.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A.根據(jù)前文“牽?;ā⒘柘龌?、百合花等競相怒放"及后文的“粉紅鮮艷的蜀葵,潔白無瑕的梔子,嫩黃清雅的萱花”可知,此處是強調各種花兒爭先恐后地開放,爭相吸引人們的目光,故可填“爭奇斗艷"。爭奇斗艷:競相展示形貌、色彩的奇異、艷麗,以比高下。B.根據(jù)前文“或拔蕊怒放,或花蕾初綻”可知,此處描繪的是花朵不同時期的開放狀態(tài),順序是盛開、初綻、未綻。“怒放"形容花兒開得繁盛,“初綻”形容花兒剛剛綻開花骨朵,此處應強調的是花朵將要開放,故可填“含苞待放"。含苞待放:指花朵將開未開的時候。C.根據(jù)前文“兩只彩蝶飛來”“一只在空中"及后文“一只落于花上”可知,在空中的這只應是需要描述其飛舞的情形,故可填“翩翩起舞"。翩翩起舞:形容輕快地跳起舞來。

故答案為:爭奇斗艷含苞待放翩翩起舞

19.本題考查學生辨析詞語含義的能力。文中的“給”是介詞,為。A.助詞,直接用在表示被動、處置等意思的句子的謂語動詞前面,以加強語氣。B.介詞,用于祈使句,加強祈使語氣。C.介詞,為。D.介詞,表示某種遭遇;被。故答案為:C。

20.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語句復位的能力?!敖犹焐徣~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出自宋代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描繪了荷花盛開的美景。與①處“荷花在酷暑中綻放,是歷代文人墨客歌詠描繪的對象”銜接緊密。②③④是就《荷花鴛鴦圖軸》展開,分別說的是畫中荷花荷葉的形態(tài)、畫面的生機與意趣及畫家的修養(yǎng)。據(jù)此分析可知,填入①處最為恰當。故答案為:A。

(2024·黑龍江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從炙熱的沙漠到冷峭的冰川,再到全球各地紛繁復雜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幾乎所有地方都有一個共同點——有生命。你可能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即使在一些最奇怪、最惡劣、似乎最不適宜生命存在的環(huán)境中,①。

為了生存,所有生物都有一些基本需求需要滿足,包括水(或某些溶劑)、能量來源和基本的生物分子,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和核酸等。如果②,生物體就沒有足夠的資源來生長或產生維持生存的能量。但這還不是全部!為了更有利于生長,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生物往往會③。

比如生活在世界最寒冷大陸上的企鵝,為了適應寒冷的環(huán)境,它們的身體天然就有神奇的保溫功能。它們的靜脈纏繞在動脈上,使動脈內的血液保持略微溫暖。當它們潛入寒冷的海水中捕獵時,心率會降低15%,這有助于身體保存更多的能量,而這些能量又可以用來使身體產生更多的熱量。甚至它們身上的羽毛也是密密麻麻地重疊在一起,保護它們免受刺骨的寒風和冰冷海水的侵襲。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2.簡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內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表達準確流暢,不超過45個字。

【答案】21.①也有許多生物生活著②這些需求無法滿足③發(fā)展出神奇的適應能力

22.示例:①企鵝的身體天然能保溫,②是因為具有靜脈纏繞在動脈上、③潛入水中時心率會降低、④羽毛重疊等特征。

【知識點】壓縮語段;選用、變換句式;語句補寫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此類試題一般根據(jù)上下文的語境,填上與前文或后文相照應的語句即可。語句補寫題(也叫語段填句題)是新課標卷最具特色、出現(xiàn)頻率很高的一種語言表達題型。所謂“語句補寫題",就是指給出一個語段,空出兩至三個句子進行補寫,補寫后的句子與語段內容貼切,語意連貫,邏輯嚴密,語句通順。

(2)本題考查學生壓縮信息,變換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先分出語段的層次,再保留關鍵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壓縮。要從整體上把握語段的中心意思,從中篩選出最關鍵的信息。其中人們最關心的、最有價值的內容,用最簡明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也可找出語段中起概括作用的關鍵句,再進行翻新改造。要確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質特征。學會刪除無關的內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葉削枝,把多余的枝葉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選定的詞語,要能大體表達出主要內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關鍵詞。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優(yōu)點、充滿正能量的關鍵詞,攝取其精髓。

21.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①語境假設“最奇怪、最惡劣、似乎最不適宜生命存在的環(huán)境中”,依據(jù)前文“幾乎所有地方都有一個共同點——有生命"可知,這樣的地方仍然會有生命存在;句式上應用“也”與前面的“即使"搭配,可填:也有許多生物生活著。②前面句子中心意思是“為了生存,所有生物都有一些基本需求需要滿足”,此處為假設某種情況,根據(jù)后文的結果“生物體就沒有足夠的資源來生長或產生維持生存的能量"可推知是假設生物體的基本需求不能滿足,可填:這些需求無法滿足。③此處是生物“為了更有利于生長”會怎么做;分析結構可知,此句與下段聯(lián)系緊密,根據(jù)下段企鵝的例子可知,它們?yōu)榱诉m應寒冷進化出一些神奇的適應能力,這應該是所有生物為了生存都會用的方法,由此可填:發(fā)展出神奇的適應能力。

故答案為:①也有許多生物生活著②這些需求無法滿足③發(fā)展出神奇的適應能力

22.本題考查學生壓縮信息,變換句式的能力。首先分析第三段。第一句是總領句,說的是企鵝“為了適應寒冷的環(huán)境,它們的身體天然就有神奇的保溫功能",后面三個句子都是具體說它們的“神奇功能”是什么,比如“靜脈纏繞在動脈上"“潛入寒冷的海水中捕獵時,心率會降低15%”“羽毛也是密密麻麻地重疊在一起"。由此可得到因果關系的句子,注意字數(shù)的限制,盡量在不改變原因的基礎上壓縮。應該先說結果“鵝的身體天然能保溫”,再說“是因為",然后壓縮以上三個表原因的句子為“靜脈纏繞在動脈上”“潛入水中時心率會降低"“羽毛重疊”,再用“具有……特征"串聯(lián)這三個表原因的句子,否則句子不通順。最后得到答案:①企鵝的身體天然能保溫,②是因為具有靜脈纏繞在動脈上、③潛入水中時心率會降低、④羽毛重疊等特征。故答案為:示例:①企鵝的身體天然能保溫,②是因為具有靜脈纏繞在動脈上、③潛入水中時心率會降低、④羽毛重疊等特征。

六、作文

23.(2024·黑龍江模擬)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本試卷現(xiàn)代文閱讀材料I提到自然帶的邊緣交錯地帶較為敏感,當環(huán)境出現(xiàn)波動時,它們會最先發(fā)生改變,進而推動整個地區(qū)產生變化。其實,歷史發(fā)展、社會變遷、文化傳承、科技創(chuàng)新乃至生活中的問題解決,都有類似的“交錯帶”。

請以“交錯帶"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參考例文】

善用“交錯帶”,找準發(fā)力點

欲成功業(yè),必當篤行,篤行之道,不一而足。有人耗費光陰、消磨心力,到頭來事倍功半,只能望洋興嘆;有人善謀善策、畫龍點睛,舉泰山若拂鴻毛,成功唾手可得。實際生活中,無論解決問題還是成就業(yè)績,都應重視做事的方法,研究正確的策略,善用“交錯帶",找準發(fā)力點,行邇至遠,循脈而成。

所謂“交錯帶”,除科學意義“邊緣交錯地帶"外,也象征著事物最易受到影響、最具變革可能、最能汲取能量的部分;既是注入革新之氣、使事物發(fā)生質變的開端,又是帶動良性循環(huán)、推動事物有序發(fā)展的發(fā)源。古往今來,“交錯帶”無處不在,無時無刻不在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1919年,愛國青年學生發(fā)起“五四"運動,以“交錯帶”之青春勇烈,啟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之新途;1942年,日本在中國西南邊疆占領區(qū)不遺余力地進行奴化教育,妄圖以“交錯帶"之稚嫩天真,對邊疆進行思想滲透與社會控制;1980年,中國深圳經濟特區(qū)成立,以“交錯帶”之智慧創(chuàng)新,帶動當?shù)亟洕目焖僭鲩L,更為其他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提供了經驗和參考;1997年,中國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以“交錯帶"之大智偉力,實踐了鄧小平的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跨出了和平統(tǒng)一中國的第一步。

善用“交錯帶”,即是充分認識、了解目標的基本信息和特殊性質,準確判斷、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和關鍵節(jié)點,掌握客觀規(guī)律,秉承科學精神,胸有成竹,精準發(fā)力,利用“交錯帶"無可比擬的變革力和影響力,由表及里、由內而外地推動變化、完成改造,取得成效。就如今天,正因找準了“線上營銷”這一“交錯帶",各地文旅紛紛花式宣傳,激發(fā)旅游市場活力,使我國旅游業(yè)加速發(fā)展;正因找準了職業(yè)教育這一“交錯帶”,在我國順利促進和擴大就業(yè)的同時,也保證了社會穩(wěn)定和經濟發(fā)展;正因找準了“快遞經濟"這一“交錯帶”,我國快遞市場方能繁榮活躍,發(fā)展質效不斷提升,展示出中國消費市場持續(xù)向好的良好態(tài)勢……“交錯帶"看似平凡,不甚起眼,唯有善于觀察、立足實際方能略窺其徑,唯有長于謀劃、勇于判斷方能活用其法,唯有致力創(chuàng)新、跳出窠臼方能巧用其變?!吧淙讼壬漶R,擒賊先擒王”,我們唯有細心觀察,腳踏實地,全盤掌握、分析事物,才能找準“交錯帶",從而舉重若輕地扭轉逆局、取得成績;若是一味埋頭苦干,不思不研,想靠“蠻力”征服困難,對“交錯帶"的存在視而不見,則定會陷入困境,舉步維艱。

人生如逆旅,坎坷不可料。新時代青年當打開格局,積累經驗,細心揣摩,勤勉學習,善用“交錯帶”,找準發(fā)力點,以新力開新境,以智慧寫華章。

【知識點】材料作文;話題作文

【解析】【分析】

材料關鍵句——自然帶的邊緣交錯地帶較為敏感,當環(huán)境出現(xiàn)波動時,它們會最先發(fā)生改變,進而推動整個地區(qū)產生變化。

【題干分析】

材料I講到,交錯帶敏感而富于變化,當時的改變對于那里的人類來說史無前例,沒有規(guī)律可循,但在此情況下,人類并沒有被阻撓,相反,他們選擇了積極適應環(huán)境,找到了更適合新氣候的生活方式,果斷地打破了原始農業(yè)“統(tǒng)治世界"的局面,馴養(yǎng)馬匹,發(fā)明了適合控制牲畜運動和頻繁遷徙的工具,繼續(xù)以游牧形式生活。適應變化,積極求變,以敏銳的眼光探索新的可行之道,堅決告別過去不再適合的生活方式,是古人的經驗和啟示。

本文所說的“過渡帶”是指狹義的、自然環(huán)境范圍內的過渡帶。它的特點是“敏感"和“先發(fā)生變化”。對此,我們需要知道,交錯帶的環(huán)境敏感特征不僅會導致其自身自然屬性的變化,還會影響人類的經濟生活方式,促使人們從一種生產方式轉向另一種生產方式,這就是“交錯帶"的積極意義。材料的最后一句話屬于“ecotone”的聯(lián)想和引申,這是本文寫作的難點和突破點。考生需要將“交錯帶"從自然聯(lián)想到歷史、社會、文化、科技、日常生活等“交錯帶”的方方面面,如歷史朝代的更迭、改革開放的信號、人工智能的興起、人際交往的平衡等。

最后,回到話題“交錯帶"本身?!敖诲e帶”多指不同群落間的交錯帶,創(chuàng)新之處主要在于它強調了系統(tǒng)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關系。交錯帶"呈現(xiàn)出復雜性、豐富性、互容性、敏感性、脆弱性等特點。通過交錯,不同的群落文化、技術、資源和觀念得以相互影響和融合,從而產生新的生產形式和風格。沒有交錯,這個地區(qū)可能就會停滯不前,無法適應環(huán)境和社會的變化。同樣,人生也因交錯而成長。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事、物,這些經歷和交錯對我們的人生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與不同的人交流、互動和學習,我們可以獲得新的思想、觀念和技能,從而拓寬自己的視野和認知。這種交錯也有助于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力和可能性,不斷突破自我,實現(xiàn)成長和發(fā)展。

本文建議寫成議論文。在寫作時,考生應注意做到“從材料中來,到材料外去”,由材料引出話題,但不可一味圍繞材料對自然地理意義下的“交錯帶"進行討論,而必須談及現(xiàn)實??忌部山Y合現(xiàn)實生活,由小及大地引出對大話題的思考和感悟。

寫作時,考生可先由此及彼,講明在本題中所探討的“交錯帶”的定義和范圍,即一切與此類自然帶類似的,有多種不同事物共存,敏感且會首先出現(xiàn)變化的環(huán)境。再寫“交錯帶"存在的積極意義,考生可以從個人成長、社會發(fā)展、文化交流等角度切入分析,使論證更深入。接著進一步指出我們該如何看待“交錯帶”,如我們要保持敏感和開放的態(tài)度,不斷關注環(huán)境的變化,以便及時做出反應;我們需要積極創(chuàng)新和探索,不斷嘗試新的方法和思路,以便在變化中找到新的機會;我們需要保持理性和冷靜的頭腦,不斷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行為和決策等等。

【立意提取】

1.要敏銳捕捉“交錯帶"之所在。

2.環(huán)境之變不遂人愿,唯有適應方可生存。

3.身處“交錯帶”中,應勇敢決斷,大膽改變。

【點評】

本題考查話題作文。根據(jù)引導語來審題立意,注意從不同角度分析,從立意角度可以分正面立意、反面立意。然后進行選材構思。注意列提綱,明確整篇作文的框架,最后調動積累的好詞佳句,填充內容,完成習作。在此基礎上,還可以試著運用各種修辭手法,豐富細節(jié),使文章內容更充實、主題更深刻。

1/1(河南、黑龍江、甘肅地區(qū))2024年1月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適應性測試(九省聯(lián)考)語文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2024·黑龍江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游牧地帶是游牧生活與草原環(huán)境相互結合的產物。中國境內屬于游牧地帶的范圍很廣,除了位于大興安嶺以東的西遼河流域外,幾乎北緯40°以北、大興安嶺以西的草原地帶也都可以成為游牧民族的家園。草原游牧地帶經蒙古高原、天山南北、青藏高原一直伸向歐亞大陸的腹地,成為世界上最廣遠的綠色長廊。

地學研究成果指出,推動畜牧業(yè)從原始農業(yè)分離出來的動力是氣候變遷。距今3500~3000年歐亞大陸氣候轉入冷期,正是冷期的出現(xiàn),使得畜牧業(yè)在對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地方從原始農業(yè)中分離出來,并在草原環(huán)境下發(fā)展為游牧方式。

成熟的游牧業(yè)依托的環(huán)境為廣袤的草原,而它的萌生地卻在農牧交錯帶。農耕區(qū)與畜牧區(qū)是依人類經濟生活方式而劃分的基本區(qū)域,介于兩者之間的則為農牧交錯帶。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在環(huán)境上具有敏感特征,每當全球或地區(qū)出現(xiàn)環(huán)境波動時,氣溫、降水等要素的改變首先發(fā)生在自然帶的邊緣,這些要素又會引起植被、土壤等相應變化,進而推動整個地區(qū)從一種自然帶屬性向另一種自然帶屬性轉變。由于農、牧業(yè)生產依托的環(huán)境不同,農牧交錯帶的敏感特征也會影響史前人類的經濟生活方式,促使人們從一種生產類型轉向另一種生產類型。隨著這一地區(qū)自然帶屬性的更移,人類首先打破原始農業(yè)“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在原始農業(yè)基礎上萌生了畜牧業(yè),然后漸次形成獨立于農耕業(yè)的畜牧業(yè)。

萌生于原始農業(yè)的畜牧業(yè),并不具備遷移特征,屬于放養(yǎng)型畜牧業(yè),游牧型畜牧業(yè)(游牧業(yè))則晚于放養(yǎng)型畜牧業(yè)。只有游牧業(yè)出現(xiàn),畜牧業(yè)才真正從原始農業(yè)中分離出來,形成獨立的生產部門。遷移是游牧生活的基本特征,因此馴化馬匹,發(fā)明控制牲畜行動、適應頻繁遷徙的用具,是擺脫定居農業(yè),邁向游牧生涯的關鍵。馬具是推動牧人與畜群走向草原的物質依托,從人們躍上馬背的那一刻起,廣袤的草原就成為他們的舞臺。

全新世溫暖期結束之后,氣候轉冷、轉干的地區(qū)不只限于中國北方。目前已有研究證明,在氣候變遷的大背景下,歐亞草原的人們不約而同地作出了選擇;放棄原始農業(yè),融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摘編自韓茂莉《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

材料二:

馬的馴化賦予人們從不曾擁有的流動能力,人們利用資源的范圍一下子擴大了許多,狩獵采集者步行的活動范圍大多在兩小時步行圈內,一旦人群的規(guī)模超過了這個范圍內資源的承載力,就會導致饑荒,這也是為什么依賴步行的狩獵采集者很難形成大的社會群體。不過,海岸地帶則擁有季節(jié)規(guī)律不同于陸生資源的水生資源,且有舟楫之便,有條件聚集大量人口,能夠形成如北美西北海岸印第安人那樣的復雜社會。

馬的馴化還讓人類第一次真正有可能全面利用草原環(huán)境,此前草原因為單位面積的初級生產力(植物生長)比較低,所能支持的次級生產力(動物生長)也比較低,和沙漠、高原、極地等并列為狩獵采集的邊緣環(huán)境。這個地帶的資源密度小,動物群的流動性非常大,狩獵采集者依賴步行是很難維持生計的,這是草原地區(qū)石器時代遺存較少的原因之一。馬的馴化可以讓人類擁有更大的生態(tài)空間,這也是草原地帶青銅文化在馬馴化后興盛的主要原因。

游牧業(yè)的建立意味著人們進一步依賴馴化動物。牛羊的馴化本來就是游牧業(yè)的必要基礎。牛一般只吃嫩草,而羊則什么都吃,它們之間構成很好的共生關系。牛羊除提供肉食之外,還能提供大量的奶制品,僅僅依賴肉食,游牧是不能滿足生計需要的。馬與很早就馴化的狗則為大范圍流動放牧提供了條件。

畜牧意味著社會中進行農耕和負責放牧的勞動力的分化,游牧則意味著人們徹底放棄了農耕,但游牧并不是一種完全自給自足的生計方式,而是需要通過交換從農耕者那里獲得金屬工具、紡織品、糧食等必需生活資料。燕山-長城南北地區(qū)生計方式的分化不僅表現(xiàn)為農牧并重的經濟與游牧業(yè)的產生,還表現(xiàn)為旱作農業(yè)系統(tǒng)的真正建立。這一地區(qū)種植的作物以黍、粟為主,尤以黍為重,因為黍比粟更適應干旱與寒冷的環(huán)境。構成旱作農業(yè)系統(tǒng)的另一種農作物是大豆,它是蛋白質和脂肪的重要來源,而且種植大豆與其他豆類都有養(yǎng)地的作用。有研究認為,大豆的馴化始于公元前1100年左右,燕山-長城南北地區(qū)則可能是最早馴化、種植大豆的地區(qū)之一。正因為有大豆的種植,傳統(tǒng)的旱作農業(yè)系統(tǒng)得以完成。

(摘編自陳勝前《燕山-長城南北地區(qū)史前文化的適應變遷》)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產生的時間先后來看,原始農業(yè)早于游牧型畜牧業(yè),后者又早于放養(yǎng)型畜牧業(yè)。

B.依賴步行的狩獵采集者在草原、沙漠、高原、極地都很難維持生計。

C.對于游牧者來說,金屬工具、紡織品和糧食屬于難以自給自足的生活資料。

D.在馴化、種植大豆之前,燕山-長城南北地區(qū)旱作農業(yè)系統(tǒng)尚未完全建立。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大興安嶺處于西遼河流域與歐亞大陸的草原地帶之間,導致西遼河流域不具備“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條件。

B.全新世溫暖期結束后氣候普遍變得干冷,使得游牧業(yè)一經產生就從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擴散到整個歐亞草原。

C.北美西北海岸印第安人突破了“兩小時步行圈"內資源的承載力的限制,形成了規(guī)模較大的復雜社會。

D.黍比粟更適應燕山-長城南北地區(qū)干旱與寒冷的環(huán)境,因此這一地區(qū)的游牧者從農耕者那里換取糧食時更看重黍。

3.下列選項,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關于游牧業(yè)起源觀點的一項是()

A.《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隨畜牧而轉移,……然亦各有分地。毋文書,以言語為約束”。

B.在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距今3000年左右的一處遺址中,考古學家既發(fā)現(xiàn)了大量牛羊骨骼,也發(fā)現(xiàn)了不少農具。

C.400毫米年降雨量是農耕生產對水資源需求的底線,中國年降雨量400毫米等值線東段與明長城走向極為相似。

D.《遼史·地理志》記載,遼上京一帶為“太祖創(chuàng)業(yè)之地。負山抱海,……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

4.根據(jù)材料二內容,下列選項對下面這幅圖表的解讀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氣溫條件燕山-長城南北地區(qū)史前文化及存續(xù)期生計方式

農牧并重

農耕

A.文化I存續(xù)期內大部分時間里氣溫偏暖。

B.文化I存續(xù)期內傳統(tǒng)的旱作農業(yè)系統(tǒng)尚未完成。

C.文化II存續(xù)期內存在著勞動力的分化。

D.文化Ⅱ存續(xù)期內人們主要利用草原環(huán)境維持生計。

5.哪些因素對歐亞大陸游牧業(yè)的產生起了重要作用?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

(2024·黑龍江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牽手

范小青

曾明的眼睛不是一下子壞了的,他先是得了一種眼病,醫(yī)生就預言曾明的眼睛不行了。最后曾明真的成了一個盲人。

在黑暗的世界中生存下去,這就是曾明必須選擇的路。曾明被介紹到街道辦的福利工廠去工作,往一塊小小的金屬板上輾螺絲。上班的時候,把一臺收音機開著,節(jié)目很豐富,多半是直播形式的,盲人們常常放下手里的活,給電臺打熱線電話,曾明很快就被吸引,覺得生活有意味得多了。

輾螺絲對曾明來說,真是小菜一碟,進廠不多久,就已經很熟練。有一天曾明起身去方便,不小心和鄰近的老陶撞了一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