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系統(tǒng)區(qū)段實驗教學大綱_第1頁
運動系統(tǒng)區(qū)段實驗教學大綱_第2頁
運動系統(tǒng)區(qū)段實驗教學大綱_第3頁
運動系統(tǒng)區(qū)段實驗教學大綱_第4頁
運動系統(tǒng)區(qū)段實驗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運動系統(tǒng)區(qū)段實驗教學大綱中文名稱:運動系統(tǒng)英文名稱:Locomotorsystem學時:28適用對象:XXX醫(yī)學實驗班相關學科:人體解剖學,生理學實驗內容總表編號名稱學時學科實驗中心1軀干骨及附肢骨4人體解剖學

人體解剖學實驗中心

2顱骨43關節(jié)學44肌學45脊神經46腦神經47骨骼肌的收縮4生理學機能學實驗中心總學時28實驗1軀干骨及附肢骨(人體解剖學)1.實驗目的掌握人體骨骼的組成及其形態(tài)結構;熟悉人體常見的骨性標志及其意義;了解人體骨骼的常見變異和畸形。2.實驗內容A.椎骨、肋骨、胸骨的形態(tài)結構。*B.肩胛骨、肱骨、尺骨和橈骨的位置與形態(tài)。*C.髖骨的位置、組成和形態(tài)。*D.股骨、脛骨、腓骨和髕骨的位置與形態(tài)。*E.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F.第七頸椎棘突、骶管裂孔、頸靜脈切跡、胸骨角、肋弓和劍突的位置及意義。G.腕骨的名稱、大致形態(tài)及其位置關系,跗骨的排列及其基本形態(tài)。H.四肢骨常見的骨性標志及意義。I.第一肋骨的形態(tài);鎖骨的位置和形態(tài)。J.掌骨和指骨的基本形態(tài)、位置和排列。K.跖骨和趾骨的基本形態(tài)、位置與排列。3.實驗材料人體骨架1幅、完整的男和女性骨性骨盆標本,附肢骨和軀干骨游離骨骼標本;骨骼彩色掛圖。4.實驗課設計教師講課30分鐘;教師示教50分鐘;學生觀察100分鐘;討論小結20分鐘。5.實驗課回報形式實驗作業(yè)-小結主要骨性標志及其臨床意義。實驗2顱骨(人體解剖學)1.實驗目的掌握人體骨骼的組成及其形態(tài)結構;熟悉人體常見的骨性標志及其意義;了解人體骨骼的常見變異和畸形。2.實驗內容A.顱骨的名稱和位置。*B.顱底內面觀、眶以及骨性鼻腔的形態(tài)。*C.鼻旁竇的位置和開口部位。*D.額骨、枕骨、顳骨、蝶骨、篩骨、上頜骨和下頜骨的形態(tài)結構。E.枕外隆突、乳突、顴弓、外耳門、下頜角、下頜骨髁突的位置。F.顱的整體觀。G.顳窩、顳下窩和翼腭窩的位置和通連。H.新生兒顱的特征及其生后變化。3.實驗準備材料人體骨架1幅;顱骨標本;彩色掛圖。4.實驗課設計教師講課30分鐘;教師示教50分鐘;學生觀察100分鐘;小結20分鐘。5.實驗課回報形式實驗作業(yè)實驗3關節(jié)學(人體解剖學)1.實驗目的掌握人體主要關節(jié)的構成、結構特點及其運動形式;熟悉骨連結的基本形式及構造;了解骨連結的分類及功能意義。2.實驗內容A.椎骨的連結形式,脊柱的整體觀和運動。*B.椎間盤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意義。*C.骨性胸廓的構成、形態(tài)和運動。*D.顳下頜關節(jié)的構成、特點和運動。*E.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橈腕關節(jié)、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的構成、結構和運動。*F.骨盆的構成、分部和形態(tài)。*G.寰枕關節(jié)和寰樞關節(jié)的構成和運動。H.橈尺骨連結;胸鎖關節(jié)及拇指腕掌關節(jié)的結構和運動特點。I.弓的構成及其功能。J.顱骨之間直接連結的概況。K.腕骨間關節(jié)、腕掌關節(jié)、掌骨間關節(jié)、掌指關節(jié)和指骨間關節(jié)、脛腓連結、跗骨間關節(jié)、跗跖關節(jié)、跖骨間關節(jié)、跖趾關節(jié)和趾骨間關節(jié)的構成和運動。3.實驗材料骨連結的標本。4.實驗課設計教師講課30分鐘;教師示教50分鐘;學生觀察標本100分鐘;小結20分鐘。5.實驗課回報形式實驗作業(yè)。

實驗4肌學(人體解剖學)1.實驗目的掌握骨骼肌的構造及其形態(tài)結構;熟悉骨骼肌的附著點與作用的關系;了解骨骼肌的命名原則和配布規(guī)律。2.實驗內容A.胸鎖乳突肌、背闊肌、豎脊肌、三角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B.臀大肌、髂腰肌、股四頭肌、縫匠肌、股二頭肌、小腿三頭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D.咀嚼肌、斜角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鋸肌、肋間內、外肌的位置和作用。*E.膈的位置、外形、結構特點(中心腱、三個裂孔、薄弱區(qū))和功能。*F.全身主要肌性標志。H.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位置和基本作用。I.前臂前群肌肉的位置、起止概況與作用。J.大腿內收肌群和小腿肌肉位置和作用。K.腹股溝三角、腹直肌鞘的構成、形態(tài)特點及臨床意義;腹股溝管的位置、形態(tài)構造、內容及臨床意義;腹壁各部位的層次。L.全身各部肌的配布和分群規(guī)律。M.腋窩、三邊孔、四邊孔、肱骨肌管、肘窩和腕管的組成與境界。N.股三角、收肌管和腘窩的位置、境界和內容。O.背部筋膜的位置和配布。P.腹后群肌的組成、位置和作用;腹橫筋膜的位置。3.實驗材料人體骨骼肌標本;局部咀嚼肌標本、肩肌標本、髖肌標本、手肌和足肌標本、膈肌標本。4.實驗課設計教師講課20分鐘;教師示教60分鐘;學生觀察100分鐘;小結20分鐘。5.實驗課回報形式實驗作業(yè),小結七大關節(jié)的運動肌。實驗5脊神經(人體解剖學)1.實驗目的掌握神經系統(tǒng)的組成及區(qū)分,脊神經的人體解剖學結構及損傷后的臨床表現(xiàn)表現(xiàn)。2.實驗內容A.脊神經的構成、區(qū)分、纖維成份和分支分布概況。*B.頸叢、臂叢、腰叢及骶叢的組成、位置和主要分支、分布。*C.膈神經、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肌皮神經、腋神經、胸長神經、胸背神經、股神經、閉孔神經、坐骨神經的起始、行徑及分支、分布。*D.頸叢肌支的分布。E.胸神經前支在胸、腹壁的行徑、分布及其皮支分布的特點。F.髂腹下神經、髂腹股溝神經、閉孔神經、股外側皮神經的行徑及分布概。G.肩胛上神經、肩胛下神經、肩胛背神經、臀上神經、臀下神經、股后皮神經的分布概況。H.陰部神經的行徑、主要分支和分布區(qū)。I.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腋神經、脛神經、腓總神經損傷后運動及感覺障礙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3.實驗材料脊神經標本;顯示頸叢皮支,臂叢、腰叢、骶叢及其分支、胸神經位置的標本。4.實驗課設計教師講課50分鐘;教師示教50分鐘;學生觀察80分鐘;小結20分鐘。5.實驗課回報形式實驗作業(yè)。實驗6腦神經(人體解剖學)1.實驗目的掌握腦神經的人體解剖學知識;了解腦神經損傷后的表現(xiàn)。2.實驗內容A.腦神經的名稱、順序、性質和分部。*B.嗅神經、視神經、前庭蝸神經(蝸部、前庭部)的性質、行徑和功能。*C.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展神經、副神經、舌下神經的纖維成分、行徑及分布。*D.三叉神經、面神經、舌咽神經和迷走神經的纖維成份、性質及各主要分支的分布概況。*E.腦神經進、出顱和連腦的位置。F.喉上神經的位置和分布;左、右喉返神經的行徑與分布。G.迷走神經前、后干在腹腔的分支與分布概況。H.睫狀神經節(jié)、翼腭神經節(jié)、下頜下神經節(jié)及耳神經節(jié)的位置和性質。I.三叉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及其分支(左、右喉返神經)、副神經和舌下神經損傷后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3.實驗準備材料顱正中矢狀切標本;眶;三叉神經節(jié)及其分支標本;面神經標本;舌咽神經、副神經和舌下神經標本;迷走神經及其分支標本。4.實驗課設計教師講課50分鐘;教師示教50分鐘;學生觀察80分鐘;小結20分鐘。5.實驗課回報形式實驗作業(yè),小結頭頸部腦神經的分布概況及其功能。實驗七骨骼肌收縮的總和、形式(生理學)1.實驗目的掌握骨骼肌運動單位數(shù)量的總和;單收縮、復合收縮與強直收縮的產生機制。2.實驗內容A.制備蟾蜍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B.刺激強度對骨骼肌收縮張力的影響。*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