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自考00467課程與教學論試題及答案含解析_第1頁
2011年7月自考00467課程與教學論試題及答案含解析_第2頁
2011年7月自考00467課程與教學論試題及答案含解析_第3頁
2011年7月自考00467課程與教學論試題及答案含解析_第4頁
2011年7月自考00467課程與教學論試題及答案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程與教學論年月真題

0046720117

1、【單選題】提出“任何學科都能夠用在智育上是誠實的方式,有效地教給任何發(fā)展階段的

任何兒童”的是()

贊科夫

皮亞杰

A:

瓦根舍因

B:

布魯納

C:

答D:案:D

解析:布魯納曾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假設,那就是“任何學科都能夠用在智育上是誠實的方

式,有效地教給任何發(fā)展階段的任何兒童”,布魯納的假設的基本精神是:使學習內容或

學習內容的某一方面適合兒童的能力和智力發(fā)展特征。

2、【單選題】浪漫自然主義經(jīng)驗課程的終極目的是()

使人成為“自然人”

個體經(jīng)驗和社會整體的持續(xù)生長

A:

使人之個性完全獲得自由與獨立,使人獲得解放,使社會日臻公正

B:

使人獲得全面發(fā)展

C:

答D:案:A

解析:“經(jīng)驗課程”的終極目的是使人的善的天性充分展開,使人達到(恢復到、發(fā)展

到)“原始的”自然狀態(tài),使人健康、快樂、自由地生活,使人成為“自然人”。

3、【單選題】“人本主義經(jīng)驗課程”內容的基本來源是()

兒童、自然、知識、社會

兒童、學科知識、社會

A:

自我、自然、知識、社會

B:

學生經(jīng)驗、歷史文化、自然

C:

答D:案:C

解析:“經(jīng)驗課程”內容的來源是自我、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是由價值負載的,它既

負載著個體的價值,又負載著社會階級、集團、種族的價值。自然、自我、社會是一個

“生態(tài)有機體”,是一種“存在”狀態(tài)。

4、【單選題】布拉梅爾德在“未來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

微型課程

STS課程

A:

輪形課程

B:

國際理解教育課程

C:

答D:案:C

解析:布拉梅爾德在“未來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輪形課程”?!拜?/p>

軸”(核心)代表各年級教學的中心主題?!拜嗇棥辈糠謩t代表集體討論、知識與技能的

學習、職業(yè)訓練、社會性經(jīng)驗等組成的各類課程?!拜嗇棥辈糠值膶W習與中心主題的學習

相互支撐?!拜嗇y”部分則意味著統(tǒng)一地聯(lián)結所有相關課題的學習,使整個“車輪”形成

有機結構。

5、【單選題】課程的垂直組織有兩個基本標準,即()

學術性和邏輯性

順序性與重復性

A:

連續(xù)性與順序性

B:

邏輯性與一致性

C:

答D:案:C

解析:垂直組織,是指將各種課程要素按縱向的發(fā)展序列組織起來。課程的垂直組織有兩

個基本標準:“連續(xù)性”和“順序性”。

6、【單選題】“隱性課程是指那些包含著特殊信息的班級社會關系,這些特殊信息使維持資

本主義邏輯和合理性的特殊的價值觀、社會規(guī)則觀、權威觀和勞動觀得以合法化”。這一觀

點屬于()

抵制性的隱性課程觀

結構功能主義的隱性課程觀

A:

再生產(chǎn)性的隱性課程觀

B:

經(jīng)驗自然主義的隱性課程觀

C:

答D:案:C

解析:美國的鮑爾斯和金蒂斯確立了“經(jīng)濟再生產(chǎn)理論”。他們認為,隱性課程是指那些

包含著特殊信息的班級社會關系,這些特殊信息使維持資本主義邏輯和合理性的特殊的價

值觀、社會規(guī)則觀、權威觀和勞動觀得以合法化。這一觀點屬于“再生產(chǎn)性的隱性課

程”。

7、【單選題】隱性課程的首倡者是()

杜威

克伯屈

A:

鮑爾斯和金蒂斯

B:

杰克遜

C:

答D:案:D

解析:美國的杰克遜于1968年出版了《班級生活》,其中首次提出了“隱性課程”這一

概念。杰克遜認為,構成班級生活的穩(wěn)固要素有三個:“群體”、“表揚”、“權

利”。

8、【單選題】在課程創(chuàng)生取向看來,課程知識是()

由課程專家為教師的實施而創(chuàng)造的

廣大的、復雜的社會系統(tǒng)中的一個方面

A:

一個不斷前進的過程,一種人格的建構

B:

課程變革計劃的內容

C:

答D:案:C

解析:在課程創(chuàng)生取向看來,課程知識不是一件產(chǎn)品或一個事件,而是“一個不斷前進的

過程”。在這里,課程知識是一種“人格的建構”。這種“人格的建構”必須既回答個人

的標準,又回答外部的標準。

9、【單選題】在下列幾種評價類型中,最關注過程的是()

總結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

A:

效果評價

B:

內在評價

C:

答D:案:D

解析:內在評價是對課程計劃本身的評價,而不涉及課程計劃可能有的效果。內在評價注

重過程。

10、【單選題】在古巴和林肯對課程與教學評價的歷史分期中,第四代評價認為,評價在本質

上是()

?描述

心理建構

A:

測驗或測量

B:

判斷

C:

D:

答案:B

解析:古巴和林肯在對前三代評價批判的基礎上,提出了他們所謂的“第四代評價”。第

四代評價的中心思想是,認為評價在本質上是一種通過協(xié)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構,堅持“價

值多元性”的信念,反對“管理主義傾向”。

11、【單選題】教師向學生作出一定的活動、行動、態(tài)度以供學生仿效的教學方法,被稱為

()

呈示

示范

A:

展示

B:

口述

C:

答D:案:B

解析:示范是一種提示型教學防范,提示型教學方法主要包括四種形式:“示范”、“呈

示”、“展示”、“口述”。示范是教師向學生作出一定的活動、行動、態(tài)度以供學生仿

效的教學方法。

12、【單選題】“以所有與方案有利害關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關心的問題為中心的一種評

價”,這種評價模式是()

差別模式

目標達成模式

A:

回應模式

B:

外貌模式

C:

答D:案:C

解析:古巴和林肯進一步指出,回應模式,就是以所有與方案有利害關系或切身利益的人

所關心的問題為中心的一種評價。

13、【單選題】在非指導性教學中,教師的角色變成了()

引領者

管理者

A:

促進者

B:

指導者

C:

答D:案:C

解析:非指導性教學的基本特征與教師作為“促進者”,非指導性教學,直接脫胎于羅杰

斯的“非指導性治療”技術。

14、【單選題】在課程研究領域,“課程理解范式”把課程視為()

學校材料

學校文化

A:

師生的經(jīng)驗

B:

符號表征

C:

答D:案:D

解析:“課程理解范式”把課程視為“符號表征”,課程研究的目的是“理解”課程“符

號”所負載的價值觀。這是一種“理解”取向的課程研究。

15、【單選題】羅杰斯關于學習的分類,是將學習分為()

無意義聯(lián)結的學習、有意義的經(jīng)驗學習

有意學習、機械學習

A:

發(fā)現(xiàn)學習、接受學習

B:

上位學習、下位學習

C:

答D:案:A

解析:羅杰斯把學習分為兩種,一種是類似于心理學家在實驗室中所做的那種無意義聯(lián)結

的學習,另一種是有意義的經(jīng)驗學習。

16、【單選題】在教育公平的問題上,當前我們應該秉持的理念是()

以提高質量為主,以平等為輔

以平等為主,以提高質量為輔

A:

平等與高質量兼得

B:

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

C:

答D:案:C

解析:在教育公平的問題上,當前我們應該秉持的理念是平等與高質量兼得。平等與高質

量是內在統(tǒng)一的。一方面,平等內在地包含著高質量,即是說高質量是“大眾主義”教育

所追求的教育公平的基本構成。另一方面,高質量內在地包含平等,即是說“大眾主義”

教育所追求的高質量以平等(機會均等)為前提。

17、【單選題】共同解決問題型教學方法對應的學習方式是()

探究性學習

自主性學習

A:

社會性學習

B:

接受性學習

C:

D:

答案:C

解析:三種典型教學方法之間的關系:提示型教學方法、共同解決問題型教學方法、自主

型教學方法是三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三者分別對應著不同的學習方式:接受性學習、社會

性學習、自主性學習。

18、【單選題】“國家課程開發(fā)”與“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關系問題本質上是國家與學校課程

變革中的()

利益關系問題

權利關系問題

A:

文化關系問題

B:

法律關系問題

C:

答D:案:B

解析:“國家課程開發(fā)”與“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關系問題本質上是國家(政府)與學校

(教師與學生)課程變革中的權利關系問題。

19、【單選題】在學校課程與社會生活的關系問題上,認為“教育為社會生活作準備,學校課

程是使學習者適應當代社會生活的工具”,這種觀點是()

主動適應論

被動適應論

A:

相互作用論

B:

超越論

C:

答D:案:B

解析:被動適應論認為教育只是社會生活的準備,學校課程是使學習者適應當代社會生活

的工具。

20、【單選題】建構主義支架式教學的基本特征是()

學習者中心、情境中心、問題中心

學習者為中心、元認知為中心、意義建構為中心

A:

重視社會交互作用和文化在知識理解和意義建構中的作用,認為兒童認知能力的發(fā)展不僅是

B:

一個個體的過程,還是一個社會和文化的過程

C:

在不同情境、從不同角度建構知識的意義和理解,由此獲得可廣泛而靈活遷移的、高級的、

非結構性的知識

D:

答案:C

解析:支架式教學的基本特征是,重視社會交互作用和文化在知識理解和意義建構中的作

用,認為兒童認知能力的發(fā)展不僅是一個個體的過程,還是一個社會和文化的過程。這種

教學模式是社會建構主義教學觀的集中體現(xiàn)。

21、【單選題】最早在中學開設選修課程的國家是()

美國

英國

A:

德國

B:

法國

C:

答D:案:A

解析:1869年,美國的埃利奧特就任哈佛大學校長,展開選修制活動。因此,一般認為正

式的選修制是由美國的埃利奧特最先確立起來的。以埃利奧特為首倡導在中學開設選修課

程。

22、【單選題】“給學生一篇文章,學生在五分鐘內不靠幫助或參考書,能夠識別出它的風

格”這個教學目標的取向屬于()

生成性目標取向

普遍性目標取向

A:

表現(xiàn)性目標取向

B:

行為目標取向

C:

答D:案:D

解析:“行為目標”是以具體的、可操作的行為的形式加以陳述的課程與教學目標,它指

明課程與教學過程結束后學生身上所發(fā)生的行為變化。行為目標應該有預先具體化的、可

觀察的、最終的行為。

23、【單選題】范例教學的特殊之點在于“范例”,范例的基本特征是()

基本性、基礎性、范例性

具體性、學術性、范例性

A:

具體性、精確性、范例性

B:

基本性、專門性、范例性

C:

答D:案:A

解析:范例的基本特征(范例選擇的基本原則)有三個:基本性、基礎性和范例性。

24、【單選題】被認為是科學化課程開發(fā)理論的奠基者、開創(chuàng)者是()

博比特

A:

麥克尼爾

查特斯

B:

波特

C:

答D:案:A

解析:博比特是科學化課程開發(fā)理論的奠基者、開創(chuàng)者。形成了獨特的課程開發(fā)理論——

科學化課程開發(fā)理論。

25、【單選題】學術中心課程主張課程的()

相關化

專門化

A:

融合化

B:

廣域化

C:

答D:案:B

解析:學術中心課程主張課程的專門化(專業(yè)化),這與學術領域課程的學術性有關,因

為專門化的課程更有利于體現(xiàn)各個學術領域的內在邏輯。

26、【單選題】“泰勒原理”的深層價值取向是()

技術興趣

實踐興趣

A:

解放興趣

B:

建構興趣

C:

答D:案:A

解析:“泰勒原理”的實質:“技術興趣”的追求,從本質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層價

值取向是“技術興趣”。

27、【單選題】維果茨基在其“文化一歷史心理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

“基礎教養(yǎng)論”

“中間語言”

A:

“最近發(fā)展區(qū)”

B:

“居室教育學”

C:

答D:案:C

解析:維果茨基在其“文化—歷史心理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理

論假設。他認為兒童的心理發(fā)展存在兩個水平:第一個水平是“實際發(fā)展水平”,第二個

水平是“潛在發(fā)展水平”,兒童的“實際發(fā)展水平”與“潛在發(fā)展水平”之間的這個區(qū)

域,被稱為“最近發(fā)展區(qū)”。

28、【單選題】旨在闡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的經(jīng)典教育著作是()

《教學的藝術》

《大教學論》

A:

《實驗教學論》

B:

《教育學講授綱要》

C:

答D:案:B

解析:1632年,夸美紐斯出版《大教學論》,目的是闡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

部藝術”,本書標志著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教學論的確立。

29、【單選題】在赫爾巴特四個教學“形式階段”中,“把業(yè)已形成的知識系統(tǒng)通過應用于

各種情境而使之進一步充實和完善”屬于()

明了階段

聯(lián)合階段

A:

系統(tǒng)階段

B:

方法階段

C:

答D:案:D

解析:把業(yè)已形成的知識系統(tǒng)通過應用于各種情境而使之進一步充實和完善。屬于赫爾巴

特四個教學“形式階段”的第四階段即“方法階段”。

30、【單選題】首次明確提出把心理發(fā)展的研究作為教學總原則的基礎的是()

福祿貝爾

奧蘇貝爾

A:

裴斯泰洛齊

B:

拉特克

C:

答D:案:C

解析:裴斯泰洛齊首次明確提出把心理發(fā)展的研究作為教學總原則的基礎。裴斯泰洛齊因

而成為歐洲19世紀上半葉出現(xiàn)的“教育的心理學化運動”的重要代表。

31、【簡答題】簡述布魯姆等人教育目標分類學的典型特征。

答案:(1)教育目標具有層級結構。(2)教育目標要以學生具體的、外顯的行為來陳述。

(3)教育目標超越了學科內容。

解析:總結布盧姆等人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可發(fā)現(xiàn)它有以下三個典型特征。(1)教育目

標具有層級結構。(2)教育目標要以學生具體的、外顯的行為來陳述。(3)教育目標超越

了學科內容。

32、【簡答題】簡述教學方法的含義及其本質。

答案:(1)教學方法是指向于特定課程與教學目標、受特定課程內容所制約、為師生所共

同遵循的教與學的操作規(guī)范和步驟。教學方法是引導、調節(jié)教學過程的規(guī)范體系。(2)教

學方法的本質表現(xiàn)為:教學方法體現(xiàn)了特定的教育價值觀;教學方法受特定的課程內容的制

約;教學方法受教學組織的影響。

33、【簡答題】簡述課程實施與教學的關系。

答案:(1)課程實施在內涵上所涉及的范圍要比教學來得廣些。(2)課程實施與教學分屬

于不同的研究領域。(3)課程實施內在地整合了教學,教學是課程實施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和基本途

徑。(4)課程實施研究與教學研究具有內在的互補性。

34、【簡答題】簡述班級授課組織存在的缺陷。

答案:(1)班級授課組織形式容易走向“效率驅動、控制本位”的極端。(2)班級授課組

織不利于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3)在班級授課組織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一定的限制。

解析:(1)班級授課組織形式容易走向“效率驅動、控制本位”的極端。(2)班級授課組

織不利于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3)在班級授課組織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一定的限制。

35、【簡答題】簡述課程與教學目標取向評價的本質、價值與局限。

答案:(1)本質上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其核心是追求對被評價對象的有效控制

和改進。(2)目標取向評價推進了課程與教學評價科學化的進程。(3)缺陷在于忽略了人

的行為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和不可預測性,忽略了過程本身的價值。

36、【論述題】請分別談談對于課程開發(fā)的目標模式與過程模式的理解,并分析過程模式對

我國課程改革的現(xiàn)實意義。

答案:(1)目標模式是20世紀初開始的課程開發(fā)科學化運動的產(chǎn)物。目標模式是以目標為

課程設計的基礎和核心圍繞課程目標的確定及其實現(xiàn)、評價而進行課程設計的模式。(2)

過程模式是由斯騰豪斯確立起來的,認為課程開發(fā)的任務要選擇活動內容,建立關于學科

的過程、概念與標準等知識形式的課程,并提供實施的“過程原則”。(3)過程模式對我國

課程改革的現(xiàn)實意義①強調過程本身的教育價值,主張教育過程給學生以足夠的活動空

間。②它強調教師和學生的交互作用,教師在課程開發(fā)與實施過程中是學生的學習伙伴、

學生行為的引導者。③在課程開發(fā)過程中,教師具有充分的自主權,“教師作為研究

者”。

37、【論述題】論述我國課程教材改革的發(fā)展方向。

答案:(1)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要逐步與國際接軌。(2)課程改革要有充分的理論上與組

織上的準備。(3)課程改革要充分調動中央、地方、學校的積極性,謀求國家課程開發(fā)、地

區(qū)課程開發(fā)與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統(tǒng)一。(4)教師是課程改革的主體,應參與課程改革的每一過

程。(5)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既體現(xiàn)我國特色,又盡可能與國際接軌。

解析:(1)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要逐步與國際接軌。(2)課程改革要有充分的理論上與組

織上的準備。(3)課程改革要充分調動中央、地方、學校的積極性,謀求國家課程開發(fā)、地

區(qū)課程開發(fā)與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統(tǒng)一。(4)教師是課程改革的主體,應參與課程改革的每一過

程。(5)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既體現(xiàn)我國特色,又盡可能與國際接軌。

38、【材料分析題】在2001年7月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課程結

構部分表述了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的設置方案,內容如下:“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

主。小學低年級開設品德與生活、語文、數(shù)學、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