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中古時期的歐洲課件高一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1頁
第3課中古時期的歐洲課件高一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2頁
第3課中古時期的歐洲課件高一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3頁
第3課中古時期的歐洲課件高一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4頁
第3課中古時期的歐洲課件高一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古時期的歐洲重難點:重點:西歐封建社會的產生和發(fā)展;城市的興起與王權的加強。難點:西歐城市的興起,中古西歐文明的新變化。時空坐標兩種制度:西歐封建制度;東歐中央集權制度四種勢力:封建割據勢力、王權、城市、教會四個趨勢:封建經濟不斷發(fā)展、王權不斷強化、教會勢力不斷被削弱、城市自治程度不斷提高西歐政治:封君封臣制經濟:莊園與農奴制度宗教:基督教會在中古西歐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東歐拜占庭帝國俄羅斯

476年(5世紀)6—7世紀8世紀9世紀10—11世紀13世紀15世紀16世紀初154717世紀末西羅馬帝國滅亡,東羅馬帝國繼續(xù)發(fā)展《羅馬民法大全》頒布;拜占庭帝國衰落基輔羅斯建立西歐新變化:城市興起與自治、王權加強莫斯科公國興起以莫斯科公國為中心的統(tǒng)一國家建立拜占庭帝國滅亡;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俄羅斯成為地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中古時期(中世紀史)近代史歷史概念中古時期:世界歷史上的5--15世紀一般稱為“中古時期”。

中世紀(約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時代(主要是西歐),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到東羅馬帝國滅亡(公元1453年)的這段時期。另有說法認為中世紀結束于14、15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封建制度的形成、發(fā)展和解體是這一時期歐洲歷史的主線。這個時期的西歐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統(tǒng)治。封建割據帶來頻繁的戰(zhàn)爭,科技和生產力發(fā)展停滯,人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紀或者中世紀早期在歐美普遍被稱作“黑暗時代”,傳統(tǒng)上認為這是歐洲文明史上發(fā)展比較緩慢的時期。

什么是“中世紀”?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發(fā)展中,有一個光輝燦爛的古代,又有一個光芒四射的現(xiàn)代。但在兩者之間卻有一個沒有光明,一切都停滯落后的時代,這個時代延續(xù)了一千年之久。他們把這個時期叫做“中”世紀,也就是處在“光芒”和“光輝”中間的一段,又被稱“黑暗的中世紀”。

——錢乘旦《西方那塊土》中世紀是野蠻、專制、愚昧的黑暗時代?!伎斯厝祟悮v史上最具創(chuàng)造力的時代之一,承接歐洲古典文明和近代的橋梁。

——羅伯特一、西歐封建社會(476-1453)1.形成背景(1)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2)公元476年,在日耳曼人打擊下,西羅馬帝國滅亡。(3)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日耳曼人建立的一系列王國的基礎上,西歐封建社會產生了。2.基本特征(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2)經濟:莊園和農奴制(根本)

民族大遷徙不是簡單的民族住地的變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團對奴隸制羅馬帝國的武力征服。在這種征服的基礎上使羅馬與日耳曼兩種文明、兩種制度和兩大民族結合起來,逐漸形成了西歐的封建制度?!戾局骶帯妒澜缟瞎胖泄攀贰废聝匀斩嗽诹_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起了一個個蠻族王國,西歐處于蠻族國家林立,四分五裂的狀態(tài)3.封君封臣制度(1)產生條件:社會動蕩和自然經濟的產物,8世紀后與封土聯(lián)系在一起。(2)內容①授予土地者為封君,領取土地者為封臣。②封臣必須效忠封君,主要義務是服兵役。③土地被層層分封,各級封建主都是土地的實際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經濟等各種權力。(3)特點①以土地為紐帶②是雙向權利義務的關系③層層分封,具有嚴格的等級性④具有契約關系,層級間相對獨立

封君和封臣的關系和封土封授相結合,隨著封土成為世襲領地,君臣關系也就代代相傳。但是封君封臣關系是私法關系,不具備行政系統(tǒng)上下級之間的統(tǒng)治與服從的關系...因而14世紀法國的原則即“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西歐封建經濟形態(tài)研究》馬克垚封君封臣提供土地與保護效忠、服兵役(4)影響①國王或皇帝是名義上最高統(tǒng)治者,通過封君封臣制度與各級封建主聯(lián)系起來,成為西歐社會的統(tǒng)治階級。②封建主作為領主,在各自的領地內獨立行使權力,政治上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據局面。封君封臣制度示意圖天子諸侯卿大夫士西周分封制示意圖

在這民生凋敝、暴力肆虐、劫掠橫行的時代,地方的力量就是最有效的力量?!胤阶灾坞m然并不意味著王權的喪失,但卻意味著國王“聲稱”擁有的權力通常比他實際擁有的權力更大。

——《歐洲中世紀史》封君封臣制度與西周分封制的異同比較項封君封臣制度西周分封制不同點社會形態(tài)封建社會奴隸社會紐帶以土地為紐帶,靠契約或宣誓效忠來維系以血緣為紐帶,宗法制來維系統(tǒng)治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層級間相對獨立,不可越級統(tǒng)治天下共主,天子是最高統(tǒng)治者相同點目的:維護統(tǒng)治;特點:等級森嚴,層層分封;內容:權力義務交織;影響:前期加強統(tǒng)治,后期造成地方割據4.莊園與農奴制度(1)性質:莊園是中古西歐基本的農業(yè)經濟組織。(2)內容土地分配領主自營地由領主直接經營,由農奴耕種,收入歸領主所有。農民份地是農民從領主處領有的土地,分為農奴份地和自由農份地,自耕自收。階級關系農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于土地上,需要自備工具為領主服一定時間的勞役,向領主繳納租稅。自由農民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少量的土地或沒有土地,租佃領主土地耕種,為領主服一定時間的勞役,向領主繳納租稅。領主領主或管家主持的莊園法庭審理莊園內的各種案件,維護莊園的秩序。一個領主單獨管轄的特別區(qū)域的農業(yè)種植園叫作莊園,有時鄉(xiāng)村和莊園是相當一致的,也就是說,一個農民的村落形成一個領主特有的莊園。但是,有時一個莊園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鄉(xiāng)村,而有時一個大鄉(xiāng)村可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莊園。

——布萊恩·蒂爾尼西德尼·佩因特《西歐中世紀史》莊園制度有怎樣的特點?其性質是什么?(1)特點:①經濟:自給自足、相對封閉。②政治:統(tǒng)治管理、相對獨立。③是一種土地與人身依附關系結合在一起的封建農奴經濟模式(2)性質:莊園是基本的農業(yè)經濟組織,也是基本的社會政治單位。

封建主在莊園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馬廄、倉庫等設施,而且備有耕畜和各種生產工具……莊園的產品很少拿出去賣。莊園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產各種生活和生產所需的物品,除非萬不得已,莊園很少出去采購。

——孟廣林《世界中世紀史》比較農奴和奴隸的異同同:在法律上都是非自由人,都受到農奴主或奴隸主的壓迫。異:農奴的地位相對奴隸較高;與奴隸相比,農奴受到的束縛更寬松。莊園的影響:積極:①促進農業(yè)發(fā)展,為封建統(tǒng)治提供經濟基礎;②維持基層秩序。消極:很大程度上導致中古西歐的割據狀態(tài),阻礙王權的強化,不利于國家統(tǒng)一。二.中古西歐的王權、城市與教會1.世俗王權的加強(1)背景:封建制初期——權力分散,王權軟弱。(2)加強原因①國王作為國家名義上的最高統(tǒng)治者,被視為最高的領主,擁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權力。②中古中后期(11世紀),隨社會環(huán)境的逐漸穩(wěn)定,經濟增長,西歐各國王權有不同程度的加強。(3)表現(xiàn)①英格蘭國王在與貴族的斗爭中強化王權,到15世紀晚期都鐸王朝建立后,英格蘭逐漸形成較為強大的王權。②法蘭西國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擊敗各地封建主。逐步擴大王室領地,到15世紀晚期,法蘭西基本完成統(tǒng)一,王權得到強化。③15世紀末,在伊比利亞半島形成的國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4)影響:這些王國為西歐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奠基。民族國家是歐洲中世紀后期出現(xiàn)并在資產階級時代普遍形成的國家形式,該國家形態(tài)的特點是由單一民族或多民族組成,主權獨立,有確定的領土疆域、統(tǒng)一的國內市場和國民經濟,有全民族通用的語言和國民的文化認同等。專制王權國家可看作是民族國家的早期形式,但專制王權國家主權在君,疆域不定,二者不能等同。簽訂《大憲章》中古西歐王權國家興起的原因(1)西歐商品經濟和貿易的發(fā)展,封君封臣關系松動。(2)莊園制的衰微,戰(zhàn)爭技術的進步,舊貴族軍事功能的削弱,促使大批中小封建主紛紛離開莊園和軍隊去投靠國王,到政府做官,形成一股影響深遠的貴族官僚化潮流。(3)市民階層的成長壯大。在市民階層的大力支持下,西歐各國的君主加強了自己的權威,實現(xiàn)了國家的政治統(tǒng)一。世俗王權加強,新興國家的出現(xiàn)產生了哪些影響①有利于結束政治混亂和割據狀態(tài),國家逐步走向統(tǒng)一;②王權集中國家的出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督教會對西歐國家的控制,為西歐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民族國家的形成),有利于資本主義的興起與發(fā)展。③在加強王權的斗爭中,法國和英國出現(xiàn)等級代表制,成為西方近代議會制度的起源。④葡西王權的加強,為新航路的開辟提供了重要支持力量。2.城市的興起與自治(1)城市興起的原因:歐洲社會走向穩(wěn)定,封建經濟獲得一定發(fā)展。耕地面積增加,風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工商業(yè)逐漸復興和繁榮。(2)興起時間:10-11世紀。(3)城市自治原因①經濟發(fā)展:西歐封建社會走向穩(wěn)定,封建經濟獲得一定發(fā)展;②領主剝削:封建主用對待農奴的方式對待市民,對市民的生產和經營活動造成影響。瑯城是法國北部一個比較富裕的工商業(yè)城市,瑯城是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領地上,高德理非常貪得無厭。為了擺脫高德理的統(tǒng)治,12世紀初,瑯城的居民湊了一大筆贖金,向主教高德理和國王路易六世買回了城市的自治權。但是,高德理背信棄義,得到錢后不久,他又要重新統(tǒng)治瑯城?,槼蔷用衤動嵤謶嵟?112年,瑯城居民發(fā)動起義,成立“公社”,殺死高德理等人。1128年路易六世向瑯城頒發(fā)特許狀,同意瑯城建立公社,實行自治。(4)獲取自治權的方式:與封建主談判、金錢贖買、武裝暴動國王頒發(fā)的城市特許狀(5)城市自治的影響:自治有利于城市經濟的發(fā)展,一些城市興辦大學(文化)。城市還以金錢和人力支持王權,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王的統(tǒng)一事業(yè)(政治)。

市民反對封建割據,反對領主特權,支持國家統(tǒng)一和王權強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國王們削弱諸侯勢力的政治考慮,因而國王成為城市的長期盟友。國家出現(xiàn)了不與封土相聯(lián)系的官吏;市民階級開始參與政治。

——摘編自《世界中古史》

城市的興起和繁榮,產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為教士所壟斷,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2世紀,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xiàn)了新的氣象,沖擊著傳統(tǒng)的教權主義、普世主義與禁欲主義的束縛,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興起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摘編自《世界中古史》中世紀的大學

中世紀大學一般有四個學院:神學院、法學院、醫(yī)學院和藝學院。神學、法學和醫(yī)學都是??圃合担詫iT職業(yè)為取向。完成藝學院學習后,才能進入到自己選擇的專業(yè)領域去進修。中世紀大學的基礎課程包括文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即“七藝”;專業(yè)課程則有法學、醫(yī)學和神學。3.基督教會(1)地位:在中古西歐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表現(xiàn)①經濟上:擁有大量莊園和廣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稅;②政治上:是最大的組織力量,形成了從教皇到各級神職人員的等級制度;(教階制度)③思想上:整個西歐社會的居民幾乎都是基督教徒,教會控制著西歐居民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嚴重束縛了人性的發(fā)展。

基督教不僅將一種新的信仰體系、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帶給西方社會,他還將一種新的社團組織、社會秩序和權力結構嵌入羅馬國家以及后來的西歐日耳曼社會,從而造成了西歐社會的二元分化:在同一社會共同體內,成長起相互平行的教權與王權?!獏踩赵啤对谏系酆蛺鹑鲋g:基督教二元政治觀與近代自由主義》領域中古前期的西歐中古后期的西歐變化政治封君封臣制,國家長期處于分裂割據狀態(tài),民族國家尚未形成。王權加強,但教權高于王權;社會走向穩(wěn)定。民族國家有發(fā)展。從封建社會到民族國家(王權加強)經濟莊園與農奴制度商品經濟發(fā)展,11世紀城市興起與城市自治從封建莊園到城市自治文化基督教占有統(tǒng)治地位世俗文化與大學興起孕育著思想解放從神權之上到世俗社會教權衰落,但教權高于王權;中古西歐的社會特征三、拜占庭與俄羅斯1.拜占庭帝國(395-1453年)(1)建立: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東羅馬帝國繼續(xù)發(fā)展。因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為古希臘殖民城邦拜占庭舊址,又稱拜占庭帝國。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2)興盛(395年-6世紀中期)①經濟:工商業(yè)發(fā)達,都城君士坦丁堡是當時歐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為溝通東西方的橋梁。6-7世紀的拜占庭帝國拜占庭帝國國徽(雙頭鷹)

在它的(君士坦丁堡)的主要街道的市場內,可以看到整個世界的產品堆積如山…它的碼頭停泊有密集如林的船舶。——[法]布瓦松納《中世紀歐洲生活和勞動》②軍事:6世紀查士丁尼在位時,拜占庭一度擴張,先后占領北非和意大利等地。地跨三洲帝國③法律:查士丁尼在位期間編訂的《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過時的內容,使羅馬法成為系統(tǒng)、完整的法律體系,它與同時或稍后編纂的《法學匯攥》、《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稱《羅馬民法大權》。查士丁尼一世(483-565)

第一,該法(《羅馬民法大全)》強調皇權和國家政權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宣揚君主專制思想,提出“沒有任何事物比皇帝陛下更高貴和神圣”,為此,它提出“君權神授”和“君權神化”的理論,并明確指出皇帝擁有的各項權力,其中包括立法權,即皇帝的意旨具有法律效力,只有皇帝才可以頒布法律,還包括國家的最高主權,即控制全部國家機器、代表整個帝國的權力,以及皇帝對國家其他經濟、政治、司法、軍事、宗教等各方面的權力。

——陳志強《拜占庭帝國通史》《查士丁尼法典》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撰而成統(tǒng)稱《羅馬民法大全》《法學匯纂》由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匯編而成《法理概要》用以指導學習法律文獻《新法典》由查士丁尼執(zhí)政時期的法令編輯而成(3)衰亡①原因a.連年征戰(zhàn)嚴重消耗了自身的資源。b.6世紀中期以后,由于游牧部落的沖擊和內部矛盾,帝國陷入混亂。c.奧斯曼土耳其興起與蠶食。②滅亡:1453年,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國滅亡。1265年1355年1444年1.俄羅斯的發(fā)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