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無為開城中學高三沖刺模擬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1頁
安徽無為開城中學高三沖刺模擬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2頁
安徽無為開城中學高三沖刺模擬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3頁
安徽無為開城中學高三沖刺模擬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4頁
安徽無為開城中學高三沖刺模擬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徽無為開城中學高三沖刺模擬新高考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jiān)考員收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右表中石油產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內燃機的發(fā)明使用 B.電力的廣泛應用C.萬能蒸汽機的推廣 D.航天工業(yè)的發(fā)展2.下表為華資企業(yè)增長表(據費正清《劍橋中華民國史》編制)華資企業(yè)增長對當時中國社會產生的最大影響是A.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B.近代企業(yè)在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C.民族資產階級從此登上了政治舞臺D.為近代民主主義革命轉入新的發(fā)展階段奠定了基礎3.下表為20世紀60—70年代國際限制核武器部分條約年份條約1963年《控制核武器試驗的協(xié)定》1967年《禁止外空核武器的協(xié)定》、《拉美無核區(qū)的協(xié)定》1968年《在現有核國家以外不擴散核武器的條約》1971年《海底禁止核武器協(xié)定》1972年《西方—蘇聯(lián)限制核戰(zhàn)略武器條約》據此表可以得出的結論是A.和平與發(fā)展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B.冷戰(zhàn)中理性外交有利于世界和平C.美蘇爭霸的雙方處于均勢的狀態(tài)D.美蘇雙方意識形態(tài)對抗逐漸消失4.史學家甲:“文藝復興不只是文學或藝術的再興,也是人類智識和個人之覺醒或再生,而為近代世界的開始?!笔穼W家乙:“文藝復興是中古時代轉移至近代的過渡時代,它同時具備了兩個時代的特性?!币韵逻x項對上述材料的理解最為恰當的是()A.史學家甲關注歷史的延續(xù)和連接 B.史學家乙側重歷史的新異和變遷C.兩位史學家的解釋并無明顯差別 D.兩位史學家論述視角有較大不同5.19世紀末20世紀初,國內“世界意識”已經普遍盛行,甚至出現用以“萬國”、“全球”、“世界”等說法替代“普天之下”意義上的“天下觀”,以“外國”、“異邦”等說法替代傳統(tǒng)“四夷觀”,這一時期“世界意識”的增強A.維護了官方的正統(tǒng)意識 B.豐富了“中體西用”的內涵C.根源于民族危機的加深 D.開啟了外交理念的近代化6.漢武帝下詔書說:刺史班宣,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黝涉能否,斷治冤獄,以六條向事,非條所問,即不省。漢武帝明確了刺史職責和監(jiān)察范圍,其目的不包括A.防止剌史干涉郡國的正常工作 B.使郡國能發(fā)揮行政主動性C.不至于刺史做大威脅中央集權 D.使州監(jiān)察區(qū)上升為行政區(qū)7.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中央提出了“沿海地區(qū)的工業(yè)一般不擴建不新建”的方針。這一方針的提出A.注重了工業(yè)發(fā)展的區(qū)域平衡 B.確立了國有企業(yè)的主體地位C.突出了重工業(yè)的優(yōu)先發(fā)展 D.標志著經濟恢復工作的完成8.下表記載的是1867~1892年中國進口棉花和棉紗價格變動情況。表內記載情況表明,當時A.各類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斷加深B.進出口貿易以棉花和棉紗產品為主C.洋棉和洋紗已占據市場的主體地位D.農民家庭棉紡織業(yè)受沖擊日益嚴重9.明末清初,中國文化第一次遇到一種高勢能的異質文化的挑戰(zhàn),這就是傳教士輸入的西學。此時的“西學”,主要是A.文藝復興時期的自然科學成就B.資本主義代議制文獻C.啟蒙運動中的主權在民思想D.歐洲古典主義音樂10.明清之際的早期啟蒙思想家,在對傳統(tǒng)價值觀進行反思和批判的同時,積極倡導一種新的思想,新的價值導向——經世致用。下列相關表述正確的是A.是儒家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fā)展B.受歐洲啟蒙思想的影響C.反映了當時中國資產階級的要求D.提出了反對封建制度,改造社會的主張11.魯迅在《關于“舒憤懣”》里寫道:“……我從此可以昂頭露頂,慢慢地在街上走,再不聽到嘲罵。幾個也是沒有辮子的老朋友從鄉(xiāng)下來,一見面就摩著自己的光頭,從心底里笑了出來道:哈哈,終于也有這一天了?!薄斑@一天”的變化與以下哪一事件緊密相關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12.據歷史記載,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農”“工”“商”四民分業(yè)的規(guī)定,但中唐到宋代,職業(yè)的等級差別在縮小或消弭,四民之間的流動性日益增強。促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是A.抑商政策的松動B.生產方式的革新C.田莊經濟的興起D.社會經濟的轉型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安史兵興不久,唐延即設鹽鐵使之職,立專賣之法。肅宗后期到代宗朝劉晏任鹽鐵使,在距產鹽區(qū)較遠處設常平鹽倉,官府儲鹽以備調劑,防范鹽商抬價,又設十三巡院負責查禁私鹽。劉晏主管財政20年,“天下之賦,鹽利居半,宮闈服御、軍餉、百官俸祿皆仰給焉”。然其弊則在于“亭戶冒法,私鬻不絕,巡捕之卒,遍于州縣,鹽估(鹽價)益貴,商人乘時射利,遠鄉(xiāng)貧民困高估,至有淡食者”。唐以關中為腹心,物產不足供應,不得不依賴江南漕運。安史亂后,運河因戰(zhàn)亂失修。劉晏根據運河各段水情特點及船夫對航道熟悉情況,采用分段轉輸之法,又制造專門船只,改進造船材料,用鹽利雇船工專司行船,并調軍隊押運。劉晏遍設“疾足”(情報員),及時掌握各地物價動向,動用各處糧倉儲備以調節(jié)豐歉,豐則入糴,賤則出糶,以防商人囤積居奇造成物價波動,官府又從中獲利,此名為“常平法”?!幾詮埛吨袊糯喪贰罚?)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劉晏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內容。(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劉晏改革的影響。14.(20分)材料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后,恐怖主義的浪潮席卷著全球:從美國的紐約到歐洲的倫敦,從中東的加沙、以色列到硝煙剛剛散盡的巴格達,從俄羅斯的車臣到亞洲的印尼,無不受到恐怖主義的危害。比較其他恐怖主義類型如民族極端恐怖主義、極左極右型恐怖主義、殖民恐怖主義等,宗教極端恐怖主義因其鮮明的宗教性,使其更具有廣泛的號召性,對國際社會造成的危害也更為嚴重,因而更加難以徹底治理和防范。這其中,宗教極端恐怖主義尤為囂張,其產生的原因不僅與現有的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緊密相關,更與少數國家實施的霸權主義有著密切的關系??植乐髁x是人類的毒瘤,反恐是人類必須采取的行動。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它的滋長絕不是一朝一夕之故,同時與美國的霸權主義也有密切的關系——摘編自宋蓉《恐怖主義與霸權主義》(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恐怖主義蔓延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人類防范恐怖主義蔓延的意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試題分析:主要考查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石油產量變化由1870年的80萬噸到1900年的2000萬噸,說明產量大幅度提高。石油工業(yè)的發(fā)展為內燃機的創(chuàng)制提供了適用的燃料,新的內燃機的發(fā)明和應用帶動了石油的生產。分析選項,A項符合題意??键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fā)展·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成就2、D【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初,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迎來短暫春天,無產階級力量不斷壯大,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奠定了物質與階級基礎,故D項正確;洋務運動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第一步,排除A項;自然經濟一直占據近代中國經濟的主導,排除B項;戊戌變法時期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排除C項。故選D。3、B【解析】

據所學可知,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引發(fā)了美蘇兩國間的嚴重對峙,甚至造成了世界動蕩,所以包括古巴導彈危機在內,軍備競賽回歸理性和各方面力量的積極推動,都是催生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一系列限制核武器擴散協(xié)定的原因,B正確;20世紀80年代后,和平與發(fā)展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A與材料不符;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初,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優(yōu)勢,而不是雙方均勢,C錯誤;1991年蘇聯(lián)解體,冷戰(zhàn)結束,兩大格局對峙局面結束,故D說法違背史實。4、D【解析】

依據材料可知,兩位史學家的視角有很大不同,史學家甲更關注歷史發(fā)生的新的變化,史學家乙更關注歷史的延續(xù)和連接,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史學家甲側重的是歷史的變遷;B選項錯誤,史學家乙關注的是歷史的延續(xù)和連接;C選項錯誤,兩位史學家解釋的視角有很大不同,存在著明顯差異。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5、C【解析】

根據材料,19世紀末20世紀初,國內普遍盛行“世界意識”,舊的“天下觀”和“四夷觀”逐漸被新說法取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中國人世界意識的增強,源于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C選項正確;用“世界意識”代替?zhèn)鹘y(tǒng)的“天下觀”和“四夷觀”,不是對官方正統(tǒng)意識的維護,與中體西用內涵的發(fā)展無關,AB兩選項錯誤;中國開啟外交理念的近代化是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以后,D選項不符合史實。6、D【解析】

漢武帝設立刺史,行使監(jiān)察職責,州監(jiān)察區(qū)沒有上升為行政區(qū),故選D;根據"非條所問,即不省”可知,是為了防止剌史干涉郡國的正常工作,使郡國能發(fā)揮行政主動性,不至于刺史做大威脅中央集權,ABC不符合題意,排除。7、A【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一五計劃期間對沿海地區(qū)的工業(yè)采取“一般不擴建不新建”的方針,在當時主要把重點放在內陸地區(qū),說明國家注重了工業(yè)發(fā)展的區(qū)域平衡,A正確;國有企業(yè)的主導地位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B排除;材料未涉及重工業(yè)優(yōu)先發(fā)展的特征,C排除;國民經濟恢復工作于1952年底就已經完成,D排除。故選A。8、D【解析】

進口中國的棉花和棉紗價格呈下降趨勢,方便了大量棉花和棉紗進入中國,導致農民家庭棉手工業(yè)的衰落,沖擊了中國自然經濟,D項正確;棉花、棉紗進口價格的變動,不會導致各類產品與市場聯(lián)系加強,A項錯誤;從進口棉花和棉紗價格的變化不能得出當時進出口商品的結構情況,也不能說明洋棉、洋紗在市場中占主體地位,BC兩項錯誤。9、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材料提到,明末清初,中國文化第一次遇到一種高勢能的異質文化的挑戰(zhàn),這就是傳教士輸入的西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的“西學”,主要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自然科學成就。因此選A。BC都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傳入中國的,D與題目無關,排除??键c: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古代中國的發(fā)明和發(fā)現·西學東漸10、A【解析】

明清之際的經世致用思想倡導求實精神,注重解決現實問題,對傳統(tǒng)價值觀進行反思和批判,是先秦儒學注重解決實際問題的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fā)展。故答案為A項。明清之際的思想活躍局面沒有受到歐洲啟蒙思想的影響,排除B項;當時中國還沒有產生資產階級,排除C項;經世致用思想與反對封建制度無關,排除D項。【點睛】明清之際,由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儒家思想在批判落后因素的同時,呈現出活躍的局面。黃宗羲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抨擊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顧炎武形成經世致用思想,開一代樸實學風的先河;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啟示了近代人們的思維方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進步思想家在繼承傳統(tǒng)儒學的基礎上,著重對其弊端進行批判,從而使儒學獲得新生。明清之際對傳統(tǒng)儒學的批判繼承,促使我國傳統(tǒng)文化重新煥發(fā)生機,對后世產生巨大影響。11、D【解析】

根據“我從此可以昂頭露頂,慢慢地在街上走,再不聽到嘲罵”“沒有辮子的老朋友從鄉(xiāng)下來”可以看出這指的是剪辮,根據所學可知,這與辛亥革命后的剪辮易服有關,故D項正確;ABC三項所處的時間都是在清朝,辮子不能剪,故排除ABC項。12、A【解析】

本題考查重農抑商政策的松動。結合所學可知,唐宋時期中國傳統(tǒng)社會發(fā)生了重要轉變,作為等級職業(yè)制度的士農工商差別逐漸淡化,結合所學可知,這一時期商人也可以通過科舉成功改變身份成為士人,不論是地主還是佃農都不一定專營農業(yè),大多數還從事家庭手工業(yè)和商業(yè)販運等,甚至進入城市成為專門的手工業(yè)者和商人,工商業(yè)者通過經營積累貨幣,也可以購買土地成為地主或自耕農,也可以通過科舉甚至買官進仕。促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正是抑商政策的松動,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此時期中國社會的生產方式仍是鐵犁牛耕,并未出現創(chuàng)新;C選項錯誤,田莊經濟興起于漢代,不是唐宋時期;D選項錯誤,此時期中國社會的經濟形態(tài)仍然是以自然經濟為主,并未出現轉型。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背景:安史之亂后,國力由盛轉衰:財政問題較嚴重。內容:改革鹽業(yè)專賣制度,設常平鹽倉;整頓漕運;平抑物價。(2)簡評: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對改善唐朝財政狀況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緩解了長,安糧食的短缺,帶動了漕運沿岸經濟的發(fā)展:有利于物價的穩(wěn)定。但其改革也給民眾帶來了不利影響,因此難以從根本上挽救唐朝走向衰弱的命運?!窘馕觥?/p>

(1)背景: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從安史之亂后國力由盛轉衰、財政問題較嚴重等角度回答。內容:據材料“在距產鹽區(qū)較遠處設常平鹽倉,官府儲鹽以備調劑,防范鹽商抬價,又設十三巡院負責查禁私鹽”可知,改革鹽業(yè)專賣制度,設常平鹽倉;據材料“安史亂后,運河因戰(zhàn)亂失修。劉晏根據運河各段水情特點及船夫對航道熟悉情況,采用分段轉輸之法,又制造專門船只,改進造船材料,……”可知,整頓漕運;據材料“劉晏遍設‘疾足’(情報員),及時掌握各地物價動向,動用各處糧倉儲備以調節(jié)豐歉,豐則入糴,賤則出糶,……”可知,平抑物價。(2)簡評: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從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對改善唐朝財政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